人文歷史 類別 ,共計5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童蒙訓:宋紹定二年李埴壽州刊本

世界書局  出版
2025/10/07 出版

今年10月初,國立故宮博物院為慶祝百年院慶,舉辦珍稀宋版書大展,其中《童蒙訓》列居重量級國寶,本局出版的《童蒙訓》更是宋版書中上乘孤本。書前並附故宮專家研究介紹專文,詳述此書的流傳軌跡與內容大意,並編配相關圖印,及引申的歷史資料。 《童蒙訓》為宋代高官文人呂本中為其家族學子塾堂訓課所編撰的啟蒙讀本,共輯錄一百七十五條宋代名賢嘉言懿行,包括治學之門徑以及修身處世的原則,並彰顯道學家的學術宗旨與師承譜系,傳遞有關學問、品格、教養的理念乃至實踐。由於呂本中出身北宋最具代表性的仕宦家族,累世卿相,烜赫至極,故呂氏世代相交之輩,盡是當代最富盛名的權貴和學者,如范仲淹、歐陽修、司馬光、三蘇父子等,為呂本中提供了獨特的成長環境與家學傳統,而呂本中貼近生活經驗與個人聞見的撰著方式,使得《童蒙訓》不僅廣為同代之人交相傳誦、援引,亦是傳統蒙學典籍中的特出之作。清乾隆年間纂修《四庫全書》,也將《童蒙訓》鈔入子部儒家類中,並賦予極高的學術評價。

79 特價4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1368:中國與現代世界之形成

世界書局  出版
2025/08/25 出版

本書榮獲2022年美國獨立出版商圖書獎(IPPYs)歷史類金獎。 本書描繪大航海時代以來中國崛起及其對現代世界歷史影響的新圖景。 《1368:中國與現代世界之形成》從全球史視角講述了明代中國開啟現代世界全球化的故事,重點論述了明清中國與中亞、中東、東亞、東南亞進而與歐洲的經濟文化交流歷史,展現了大航海時代以來中國崛起及其對現代世界歷史影響的新圖景。該書共十章。第一章總論中國與西方從明清以來數百年間的貿易交流史。第二至九章分別論述了明朝與中亞、中東、東亞、東南亞和歐洲的商品貿易,以及這些商品所承載的中國物質文化和思想對各地的影響,如青花瓷的全球擴散、中國物質文化對東南亞的影響、孔子和孟子對歐洲的影響、德爾夫特瓷器的中國基因、茶葉對大英帝國的影響等,以及清末中國在西方工業化崛起後的衰落。尾聲論述了20世紀下半葉後,世界重新轉向東方。作者通過講述明清中國五百年引領全球化與衰落的故事,認為中國在歷史上曾是全球設計和製造領域的創新中心,西方應該回顧明代中國以來六百年的全球化故事,認識到一個新的全球中國的崛起「並非史無前例」。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文化史(上.下冊)不零售

陳登原  著
世界書局  出版
2022/05/06 出版

本書為民國著名史學家陳登原所著,開篇《卷首.敘意》中即對文化史的研究提出了文化史的意義、文化史資料論、治史者的態度,以及何為治中國文化史等問題並加以探討,在當時的年代,確實建立了一極具系統化的架構,即便從今日眼光觀之,也會受其前瞻洞見所震懾。本書特色書中大量羅列史料、前人筆記、文集等千餘種,鋪陳史事,幾無一字無出處,史料徵引之大,實為罕見,對於文化史理論的追求與建樹亦十分顯著。

9 特價162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何紹基手寫日記

何紹基  著
世界書局  出版
2012/02/11 出版

才學過人 仕途多舛獨創書風 形神兼備本書為何紹基記道光二十四年、二十五年及咸豐九年、十年之事,內容包括日常起居與習字心得、學政任內心得、與王公貴族交遊、與文人墨客往來之經過感想。何紹基(一七九九年~一八七三年),生於湖南道州。字子貞,號東洲居士,晚號蝯叟。自幼受家學薰染,精熟經史,長於作詩,尤以金石小學造詣高深,為清代書壇最具影響力的書法家之一,其作品在中國書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跨越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四朝,何紹基的仕進之路晚至道光年間始展開,在擔任學政任內,吐哺握髮,不遺餘力;對於書學,更是孜孜矻矻,勤勉不倦,終能融匯各書體的內涵。何紹基亦講求書法的獨創性,即「學書重骨不重姿」,在筆勢、藝術論等方面皆勇於創新,終能超越歷代帖學與碑學之隔閡,自成一家,名留千古。本書特色1.經本局重新整理編排,如實呈現版本樣貌,保存何紹基親筆墨蹟。2.正文前加入何紹基像及聯語、生平簡介資料,期使讀者較深入了解何紹基其人其事與藝術成就。

9 特價46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圖說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

宋兆麟  著
世界書局  出版
2010/05/26 出版

  節氣不只是農耕行事曆,更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聯合國正在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節氣便是一項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請想想看:幾億華人為何要在「清明」上山掃墓、吃潤餅,在「立冬」同時進補增強體質?  ◆ 清明:因為「清明」正值春天百花盛開,唐朝人於是趁春光明媚出外踏青,並延續紀念介之推而吃寒食的習俗,上山掃墓,悼念故去的祖先,吃潤餅之類的冷食。立冬:這是進入冬季的分界線,氣溫下降,「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凍」,所以不僅田裡農作物要收成貯藏好,出嫁的女兒更在立冬為父母、家人燉煮雞湯豬肚之類營養品,讓大家暖身補氣,以免寒氣入侵。  這就是節氣對我們生活的影響。二十四節氣是老祖宗觀察氣候變化,定出這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法則,除了應用在農耕上,更重要的是:它還能一一落實在每天生活中。今日全球氣候變遷在國際間廣受討論,台灣歷經多次天災後,更常思索著如何強化適應自然的能力。而節氣正是老祖先適應氣候的智慧展現!老東西,發揮新用途,學習節氣民俗的來龍去脈,我們將可獲得更多啟發,進而構思出改善現狀的新作為。  本書集合中國國家博物館及民俗學會的努力,蒐集超過600幅圖畫、上千則文字記載,依四季分別介紹24個節氣。諸如「夏至不栽,東倒西歪」、「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等氣候諺語,搭配宮廷織錦、古畫、剪紙、以及逗趣的版畫,讀來更顯趣味十足!  關於各節氣的起源發展,不同民族的節氣活動、風俗習慣等,也透過圖文解說,帶給讀者豐富多彩的印象,是坊間第一部圖象資料最完整、全本彩色精印的民俗書。可說是瞭解二十四節氣最實用的讀物,同時也為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值。本書特色  ◆民俗圖片數量之豐,堪稱同類型書籍中的佼佼者。  ◆ 圖片種類亦最多,包含名畫、刺繡、雕塑、版畫、器具等,盡展各民族美學風格特長,對藝術設計極有參考價值。  ◆ 全書彩色精印,以600幅圖片介紹節氣的應用與相關民俗活動,其專業性亦是社會學、民族文化研究者不可或缺的資料。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