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的節日、儀式及多元的表演藝術, 為世人帶來色彩和歡樂, 也喚醒人們對印度文化遺產的信仰和認同。 《走入大絲路南亞段:印度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上一本《印度不思議 世界遺產紀行》的延續,集結印度達人作者吳德朗研究印度文化20年,在台灣、印度及亞洲各國舉辦超過500場次文化活動中所獲得的無限啟發。 出版前,作者再度前往印度,拜訪文化部三大部會之主管,並取得第一手資料。同時拜訪印度20多位有口皆碑的藝術家及國寶級大師,做面對面的訪談,獲得前所未有、彌足珍貴的豐富資料。 在印度,藝術與文化以各種形式不斷地在傳承,並維持古老傳統,成為過去與現在之間不可分跟的紐帶。它體現了所有部落和民間藝術形式中隱含的生活各方面的複雜、有機的相互作用。藝術不僅僅是生活中的裝飾或娛樂,也是生活內在的一部份。 而這些藝術,透過長久以來老師跟學生口傳心授的傳承,維繫了印度文化精準命脈,再夾以信仰宗教的神聖力量,透過宗廟儀式慶典全民全面參與,促進地方繁榮也有助於身分認同。這種難能可貴的傳統正符合聯合國非物質遺產的最高精神。 2018年曾出版的《印度不思議 世界遺產紀行》以建築人文美學為主,比較像是硬體的範疇,而這一本《印度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則是軟體心靈面的陳述,及美好工藝慶典的記憶。兩者之間相輔相成,彼此對應賞讀,必能了解印度文化更深層的輪廓。
真誠如實且善意的人物寫作,能讓人得到滋養與望1941年生的殷允芃,在1971年出版了一部著作《中國人的光輝及其他──當代名人訪問錄》,今年是本書出版40年,天下雜誌以全新的封面及編排,再度推出上市。本書收錄她留美期間採訪當代傑出華人及日本、美國名人的特寫報導,當時開啟了台灣深度人物特寫的先河,且在台灣新聞寫作上樹立了新的里程碑,尤其在當前以揭人隱私為樂的惡質新聞環境中,本書的再版,示範一種真誠、如實且善意的報導形式,極具意義。全書收錄了19位名人的採訪紀錄,包括知名作家張愛玲、聶華苓、於梨華、賽珍珠、曾野綾子,學者夏志清,建築大師貝聿銘,外交家顧維鈞……等。文中展現敏銳的觀察、細膩的描摩,無論是喜歡閱讀人生故事的讀者、對或有意觀摩深度人物報導的新聞人,都不應錯過此書。本書特色深度人物特寫的經典、文學與報導交會的火花、新聞人必讀天下雜誌群創辦人殷允芃採訪19位當代名人的訪問錄,包括張愛玲、聶華苓、於梨華、貝聿銘、曾野綾子、夏志清、馬思聰、顧維鈞……等。文中有詩的語言,歌的旋律,閱讀這些生命故事,可獲生命的滋養與希望。本書是殷允芃女士四十年前出版之同名著作的最新版,全書示範一種真誠、如實且善意的報導形式,實為深度人物專訪的經典作品集。出版緣起殷允芃重新出版當年在美國求學、任職時所寫的人物系列報導,不只為了記念那段初任記者時,充滿好奇的青澀歲月,也感謝那些樂於分享他們人生經驗的諸位受訪者。在一代一代人生故事的長河裡,我們得到了滋養與希望。
為了前瞻台灣,我們回顧,發現……歷史,從來不是靜止的,它鮮活地存在著,影響我們的現在及未來。所以,為了前瞻台灣,我們必須回顧台灣,且在回顧中找到新發現。三百年前,台灣已開始了轉口貿易;一百五十年前,台灣已贏得多項「世界第一」的王冠;台灣在一百年前就已是全中國最進步的一省。許多光榮或悲傷的台灣歷史,如今都在荒煙蔓草中遺失。《發現台灣》以18個主題追溯台灣三百年政經發展,同時探討國家現代化條件,除了詳盡敘述主題事件、其時代意義,也附上部分歷史文獻,且解答有趣的歷史典故。全書將台灣史分成三部分,1620-1840年明清統治下的台灣,1840-1895年中英鴉片戰爭到馬關條約期間快速現代化的台灣,1895-1945年接受日本殖民統治的台灣。除獲中研院院士余英時賜文「海洋中國的尖端──台灣」作序,並附有中研院院士許倬雲、哈佛大學名譽教授傅作義、名作家龍應台、中國知名電視劇「河觴」總撰稿人蘇曉康撰寫的相關論述及迴響。本書於1992年初版上市,至今已行銷20餘萬冊,此次以全新的封面和編排再版,它將不只是了解台灣歷史的必備書籍,更是了解當代台灣的不二選擇。本書特色18個主題,追溯台灣三百年政經發展,探討國家現代代條件台灣漢人的歷史,可溯自一六二一年福建人顏思齊從北港溪的登陸,但此後至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究竟有哪些事件影響當代社會?本書以18個主題及圖文,深入追索這段三百多年的歷史,且以同時期中國及日本的歷史為參考比較的基準,刻畫台灣曾經走過的道路,引領讀者思索未來。本書初版於1992年,在當時,是首度為一般讀者製作、以台灣為主軸來看待台灣的一部台灣史,此次以全新的書封、編排及小幅度文字修訂編成新版,作為天下雜誌集團創辦三十週年對讀者的獻禮。出版緣起好好地走出未來殷允芃《天下雜誌》三十週年時,決定重新出版發行二套由天下編輯記者所寫,有關台灣發展史的經典報導。一本是《發現台灣》,回溯一六二○-一九四五,三百年來的台灣歷史,也比較了同時期中,日現代化的努力成敗。另一本則是《一同走過從前》和和同名的記錄片《一同走過從前》,記載的是一九四九-一九八八年,台灣的經濟社會演變。為了呈現並見證寫作當年的社會情境,我們並沒做太多修訂。但是滄海桑田,只不過二十幾年,世界已起了劇烈的變化。一九八九年,當時仍在破敗中掙扎圖強的中國,已以世人驚異不安的高速,大國崛起。而當年亞洲復興的代表日本,現今卻身陷政治、社會老化的困境。已經走上民主之路的台灣,也在為如何優化、深化民主而跌跌撞撞。原來所謂的成功,其實往往已埋下了失敗的因子。唯有時時不斷的調適,以因應多變的世界,才是能持續進展的唯一準則。打開歷史的恆遠目的,是希望我們能好好地走出未來。作者簡介殷允芃 美國愛荷華大學新聞碩士、麥格塞塞新聞獎得主,著有《中國人的光輝及其他》、《等待英雄》、《點燈的人》、《敬天愛人》、《素直的心》等,現任天下雜誌群董事長、發行人兼總編集長。尹萍 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著有《堤河邑冒險學校》、《海洋台灣》、《出走紐西蘭》等,譯有《樂在工作》、《偶然生為亞裔人》等。周慧菁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譯有《10個與孩子的重要對話》,現為天下雜誌編輯顧問。李瑟 美國德州理工大學大眾傳播學碩士,著有《制度追趕成長》、《女中醫才知道的青春祕方》等,現為康健雜誌總編輯。林昭武 台大經濟研究所碩士,編寫過《走上現代化之路:王作榮的建國藍圖》,曾任天下雜誌資深編輯。
歷史,從來不是靜止的,同樣的事件和主題,會隨著時間的改變而不斷有新意,且在我們意想不到的時刻,影響著未來。初版《一同走過從前》,誕生於一九八八年前總統蔣經國遽逝的台灣社會氛圍中,當時,國家接二連三遭逢重大困境,只有一種聲音能使人沈靜下來,那就是回顧共同的過去,特別是並肩努力一同榮光的歲月,奮鬥的力量就在溫暖的回顧中不斷湧現。本書及同名紀錄片出版後,引起廣大的迴響,成為當代台灣史的同義辭,激勵許多讀者珍惜前人的貢獻、珍惜台灣。全書由《天下雜誌》記者執筆,訪問百餘位各界不同人士,詳述一九四五年到一九八八年台灣在經濟和社會方面的具體發展,同時收錄李國鼎、孫震、馬英九、林懷民等人的口述紀錄,及作家張曉風的迴響散文,第一手見證台灣從戰後一片蕭條到經濟起飛的歷史軌跡。二十三年後的今天,本書以全新的編排和封面,做為《天下雜誌》創立三十週年紀念及民國百年獻禮,這是值得一讀再讀的當代台灣簡史,更是了解過去、思考未來的必備好書。本書特色一本鄧小平也推薦閱讀的經典當代台灣史。最有影響力的當代台灣史第一手紀錄戰後四十年的發展點滴走過二次大戰的斷垣殘壁,台灣社會如何蛻變成銷售全球的科技島?李國鼎、孫震、馬英九、林懷民,如何看待台灣戰後四十年的發展歷程?二十年前蔣經國驟逝後,天下推出本書與同名紀錄片,引起廣大迴響。輾轉獲得紀錄片影帶的鄧小平,更與中南海高階官員共同觀賞,藉此了解台灣經濟起飛的歷程。在兩岸關係愈來愈錯綜緊密、爭議不斷的民國百年,你更應該停下來,回顧,台灣人每一步打拚的足跡。作者簡介天下編輯李瑟、蘇育琪、謝慧娟、狄英、林昭武、蕭蔓、孫曼蘋、方素惠(按內文編排序)
「每一個人都有力量,只看如何學習去運用!」成露茜對人生的好奇和探索,從未停過,還不斷用驚嘆號挑戰、啟發和鼓舞年輕人,「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去做就對了!」 學生的革命火燄燃遍美國校園的七○年代,她在UCLA,開創了女性主義、少數族群、階級差異的亞美研究先鋒;政治解嚴、社會運動橫掃台灣的九○年代,她開辦另類媒體,鼓舞熱血青年,讓弱勢說話,幫移民、移工發聲,推動社會改變;她最喜歡說:「這件事情從來沒有人做過!」由全球到在地,由知識到行動,由歷史向未來大步邁進,成露茜以不被分類的時空軸線,編織出燦爛人生。成露茜教授「綿延的生命-Lucie的人生探索」紀錄片預告(www.youtube.com/watch?v=zS95r-5s3Zg)新書折口回函,即贈送﹝綿延的生命─Lucie的人生探索﹞記錄片當UCLA為來自台灣的她降下半旗,很多人才開始問:「成露茜是誰?她做了什麼?」成露茜出身世家,留美時卻同時打五份工;無人看好她的華裔婦女研究,卻成了亞美研究開山之作;頂著UCLA教授的頭銜,卻深入中國僑鄉long stay;她有頂峰的學術地位,卻從不炫耀自己的知識;她對父親行誼念茲在茲,卻不提自己巨大的身影;她是資產家的女兒,卻終生努力讓弱勢發聲。她堅信「每一個人都有力量,只看如何學習去運用!」他常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去做就對了!」相信自己,你將體驗自己創造的燦爛時光。成露茜為知名報人成舍我的女兒,親身經歷父、兄、姐、妹因個人對信仰、選擇的不同,走上戲劇性的道路;學生的革命火燄燃遍美國校園的七○年代,她在UCLA,開創了女性主義、少數族群、階級差異的亞美研究先鋒;她也是打開中國神祕面紗,促成中美學術交流的第一人,當父親召喚她回台灣接掌世新,她放下美國UCLA大學的教職,以及婚姻,回國全心投入學校改制,並排除萬難,創辦了無前例可循的「社會發展研究所」,堅持將社會科學理論實踐於台灣社會。在政治解嚴、社會運動橫掃台灣的九○年代,她辦立報、破報、四方報,鼓舞熱血青年,讓弱勢說話,幫移民、移工發聲,推動社會改變;成露茜的人生謝幕,她的影響力卻依舊無窮無盡。她對人生的好奇和探索,從未停過,還不斷用驚嘆號挑戰、啟發和鼓舞年輕人:「努力做自己想做的!」「去做就是了!」她最喜歡說:「這件事情從來沒有人做過!」由全球到在地,由知識到行動,由歷史向未來大步邁進,L成露茜以不被分類的時空軸線,編織出燦爛人生。「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去做就對了!」相信自己,你將體驗自己的燦爛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