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鐵達尼號上最後的一餐是什麼嗎? 你知道鳳梨曾是英王喬治四世的晚宴主角嗎? 從遠古到近代,從地表到太空 重回歷史中75個用餐現場,帶你一窺稀奇古怪的菜單文化! ★ 本書內附11份食譜,復刻美味你也做得到!★ 從古至今,人們為了吃,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而看似平凡、被忽視的菜單,其實蘊含著不凡的故事。十九世紀中葉以前,只有極少數的菜單用文字保存下來,本書藉由各種資料拼湊,如日記的內容、廚房的指示,甚至包括對古人牙菌斑的研究資料整理出75份菜單,讓本書成為一本隨心點選、嘖嘖稱奇的菜單之書。 ▲ 1870年巴黎圍城,竟讓動物園的動物成為桌上佳餚? ▲ 黛安娜王妃的婚宴與哈利王子的婚宴哪一場比較平民化? ▲ 「素食」是女權鬥士們理想選擇? 蛤!菜單裡有這種菜? 象肉清湯、百鼠朝貓、狼腿佐鹿肉醬汁、獨角鯨肉佐白葡萄醬 還有!? 剝皮、留羽、鍍金嘴—— 皇家孔雀大餐 !! 人為生存而吃,也為慶祝而吃,一份精心設計的菜單可能擁有政治的意涵 ,也可能是拉近多元階級的良方,如何透過菜單帶您重回不同時刻的歷史現場? 《看菜單,點歷史》,一本超過上百種的菜品珍奇櫃,吃不吃的下去已經不是重點,就讓我們為您端出一盤盤驚喜的饗宴,翻開的每一頁都讓您呼聲連連!
「這不只是本台灣傳統漁法的紀錄,也是本漁法文化的旅遊手冊」 11條與水共生的漁法體驗行程 現存完整體驗漁法清單 中日雙語 x 全彩圖片,圖文並茂帶領讀者體驗漁法之趣 被海洋擁抱的小島台灣,自古因多元自然環境而孕育出眾多賴以維生的捕魚記法,金山磺港的蹦火仔、蘭嶼達悟族的拼板舟、澎湖的雙心石滬、日月潭邵族的浮嶼,雖然這些傳統漁法文化隨著時代改變而逐漸被更便利的捕魚方式取代,但也因其獨特性而成為各地區的代表文物,甚至登上國際知名雜誌封面,吸引許多外籍旅客慕名前來朝聖。這些被我們逐漸忽視的文化,其實都是別人眼中珍貴的寶石。 我們集結沿海及淡水漁法之精華,以中、日雙語呈現全台各地11種傳統漁法,將之分為島東、島西、島中央及離島等區域,透過精彩的文字、照片,帶領你認識我們所擁有的傳統漁法文化;從漁人的日常出發,帶領讀者探索人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係。在閱讀的同時,也不妨背起行囊走出戶外,深入台北之外的地區,跟著本書繞行全台一圈,體驗台灣之美! 水辺、海に出て、見たこともない台湾に出会おう! 「海味」溢れる、ディープな台湾旅行ガイドブック 独自ではたどりつけない11箇所の水辺の景色を巡る。
★「視覺型入門閱讀」系列再次出擊,以豐富、紀實的影像,深入產業現場。 ★職人的口述記憶,紀錄「傳統產業」最後一代的匠人與台灣的美好年代。 ★豆知識單元,帶你了解我們生活中木頭產品的價值。 ★新一代設計師如何與產業接軌,最務實的產業入門教戰守則! ★認識最潮設計產品、訪問募資平台與室內設計當紅木器家具品牌的設計理念 北歐設計的簡約書櫃、日本的精雕漆器碗盤、美國壁爐邊的老奶奶搖椅…… 你可知道,這些東西過去都出自台灣的工廠? 如果要把家裡重新裝潢,家具器皿大翻新,你會用簡約新潮的IKEA、溫潤樸實的MUJI、還是家具街裡老派但經典的中國式紅木櫥櫃?而當你在家飾店裡閒晃挑選時,是不是會一面想起爺爺奶奶家裡不起眼卻耐用的實木桌椅器具,卻一面為了清潔保養方便,選擇使用塑膠或鋼鐵,漸漸地家中少了一抹溫暖鮮活的褐色? 曾經,木頭材質的家具日用品和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也曾經,現在人人心儀的歐美日木製品有許多都是從台灣出產。台灣過去是世界上一流的木業加工大國,大量的林木資源、傳承自中日的高超技術,還有加上世界前三的木工機械工業,構築出傲視全球的榮景。只可惜因為長期代工沒有發展品牌,再加上生活型態改變、產業外移、政策限制等等因素,漸漸地,訂單少了,產業中的人們也面臨逐漸高齡化卻找不到接班人的窘境,相關產業的發展也遇到了瓶頸。 為了讓木業再次重新活化,行人選定榫卯、跳台(車床)、曲木等三種實木加工最主要的技法,讓讀者從與日常生活最緊密相連的「細木作」家用品裡,看見最精湛的匠師技法,和最富生命力的木質紋理,然後發現不只物品本身具有高度美感與實用價值,背後所保留的技藝和產業鏈也一樣值得注目。 透過幾位投入實木加工業一輩子時間和心力的老師傅的故事,還有精美溫潤的木材與廠房攝影照片,讀者將會看見職人的人生和用心,他們經歷過什麼樣的時代,學起了什麼樣的技術,遇見了什麼樣的產業和生活轉折,以及持續從業至今,他們對木材和加工業抱持的是什麼樣的眷戀……於是我們會發現,職人不須往國外遠求,就存在於鄉里之中低調存在的大小工廠。除了職人故事,本書中也記錄了廠房中詳細的製作流程,讓好奇卻不得其門而入的讀者,可以「實地」了解自己手邊的器物是怎麼被製造出來的。而在回顧人物與產業歷史的縱深之後,本書也不忘展望未來,介紹結合了既有實木加工技法與創新設計的木頭產品,是如何和產業擦出火花。 隨著本書介紹的人,我們希望能帶領大家重溫木質的美感體驗,和再度開始使用木製品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