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歷史 類別 ,共計259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武裝台灣1945:米機襲來2

甘記豪  著
前衛  出版
2025/09/03 出版

|終戰80周年特別企劃|全島疏開!美軍空襲台灣真實圖錄精選爆擊寫真全彩上色,還原戰火下的島嶼地景米機爆擊再發現!台灣本島空襲實錄,全新展開太平洋戰爭尾聲,日本軍駐台部隊「通稱號」完整收錄睽違十年,軍事文物收藏家甘記豪繼《米機襲來》後,再度推出重磅力作。全新收藏近120幅美軍轟炸台灣的原始寫真,更有多幅是首次公開的珍貴畫面。另精選多張代表性相片,邀請「台灣古寫真上色」創辦人王子碩老師彩繪上色,透過其專業的歷史涵養與判斷,細膩還原影像色彩,讓讀者感受終戰前夕全島軍民「走空襲」的真實情境。本書為認識台灣二戰與空襲歷史的最佳圖像讀物,照片涵蓋1944至1945年太平洋戰爭期間,由美國軍機搭載攝影設備所拍攝的高空與低空影像相片,忠實記錄日治時期台灣在戰火下的地景樣貌,包含飛行場、港口、學校、軍事設施、街區與民宅等多樣目標。全書依據日治時期「五州三廳」行政區進行分類,搭配考證與地點比對,呈現各地在空襲下的毀損情形與戰時景觀。第一部「武裝台灣」彙整出終戰前,日軍配置在台灣各地的駐防部隊、所屬通稱號,並搭配軍郵信件、徵兵文書、匯款單等史料對照,可作為日後相關戰史研究的輔助資料。【本書特色】1. 全新收錄美軍投彈紀錄近一百多幅珍貴寫真,珍貴畫面首度公開。2. 精選多幅爆擊寫真全彩上色,細膩還原影像色彩與戰時景觀。3. 透過考證於寫真中指出今昔地點,回顧空襲地景身世記憶。4. 彙整終戰前日軍駐台各地部隊與通稱號,搭配軍郵與徵兵文書等珍貴史料。【名家盛讚】王佐榮|YouTube「佐榮寫真館」朱家煌|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理事長何義麟|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吳旭曜|台派畫家洪致文|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凌宗魁|建築文資工作者張少濂|迷走工作坊創辦人 張維斌|軍事史研究者蔡岳熹|翻譯作家蔡錦堂|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兼任教授(按姓氏筆畫排序)

79 特價3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水邊行事:從水出發,認識台灣的民俗

前衛  出版
2023/10/18 出版

|台灣第一本,整理「水邊」之民俗活動,並闡明意義之專書|   未曾被仔細關注過的台灣日常 隱藏在生活、巷弄間的民俗DNA   祭溪、拜河,乃至於祭拜水仙尊王,皆是與水有關的民間信仰, 在在與常民之生計、生活有關,可證水的信仰一直在你我身旁發生!   人不可一日無水,水邊的祭祀之所以開始,與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   尋找水源,而後開井、建渠、挖埤、修圳;與此同時,諸如水患、溪流改道等,都是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因此,出現如請神鎮水,或用相生相剋之法治水等現象。   順應自然與節氣,便衍生出十二個月不同的民俗活動與祭祀儀式;而台灣傳統祭典儀式中,許多與水相關的醮典與科儀,透過「木有本水有源」觀念,彰顯出漢文化的對本源之看重。   本書從地表湧出的泉水出發,列舉了台灣的民間習俗與信仰儀式中的水邊行事,以庶民生活、逐月祭祀、神鬼信仰、祭典儀式等四大類的水邊行事。從泉水到海洋;由農曆一月到十二月;尋神訪鬼;講解科儀背後的意義與漢人民間信仰的觀念,用一個個案例與圖片與大家分享台灣的水邊行事。   藉由本書的書寫,期盼身邊傳承已久的水邊行事都能被注意。   好評推薦   ★日本文化人類學家、慶應義塾大學文學部教授、東亞研究所所長 三尾裕子 專文推薦 ★財團法人嘉義縣新港奉天宮董事長 何達煌 誠摯推薦  

79 特價43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沙茶:戰後潮汕移民與臺灣飲食變遷

曾齡儀  著
前衛  出版
2020/12/02 出版

|從沙茶身世  探究臺灣特殊飲食味道的緣起|   沙茶原來是舶來品?!  源自東南亞  在潮汕地區出現的沙茶傳入臺灣後 成為寶島熟悉的醬料 在沙茶醬的濃淡香醇之間  訴說移民胼手胝足的創業故事 更是臺灣社會的一頁歷史   沙茶醬是家中廚房的常備品,「沙茶炒芥藍」和「沙茶炒牛肉」是我們熟悉的料理。「沙茶火鍋」更是冬季暖身的最佳飲食選項,但我們從未想過,從沙茶醬料出發,就可以追溯臺灣與世界的歷史痕跡。   素有「東方猶太人」之稱的潮汕人,移居東南亞的經驗讓他們帶回沙嗲滋味,經改良成為沙茶。戰後大批潮汕移民跟隨國府撤退來臺,將當地的沙茶菜餚傳入臺灣,透過飲食改變了臺灣常民的生活,也讓沙茶與牛肉的組合成為臺灣飲食的新風貌。   本書試圖將歷史融於生活之中,邊吃火鍋邊沾醬,就能邊談小知識。藉由史料、新聞剪影以及當事人的口述訪談,譜寫出臺灣飲食中的移民腳步。   齊聲推薦   胡川安.郭忠豪.曹銘宗.蔡珠兒.蔣竹山.謝仕淵   專文推薦   中華飲食基金會董事長  翁肇喜 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張素玢 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陳元朋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蔣經國傳:江南版

前衛  出版
2017/01/13 出版

「當他是共產黨時,他有國民黨氣質;當他是國民黨時,他有共產黨手段。」 「激動起來,涕淚滂沱;冷酷之時,大動殺機。」 這本書,作者江南喋血喪命,引爆驚動台美的「江南案」, 讓蔣家斷送接班美夢,終結蔣氏一門獨裁王朝。 江南不死! 蔣經國已經去了天國! 一九八四年十月十五日,本書作者江南,在美國舊金山Daly City的自宅車房,被國府派出掩至的殺手槍殺斃命,成為特務統治下第一個史蹟昭昭因書殉命的冤魂。 隨著1988年蔣經國的壽終正寢,蔣家兩代在台灣的強權統治也宣告結束,然而蔣氏王朝的神祕帷幕,經過五○年代開始的一連串白色恐怖,呈現出一片真空,始終是不可冒犯的禁忌。江南以治學治史的訓練,應是首位能以史家超然的客觀態度,來看待這個蔣介石槍桿子政權的繼承者——蔣經國,從溪口童年、五卅慘案的激情少年、馬列忠誠信徒的青年、雷厲風行的虎崗、上海打虎主任,到極權一身的父親身邊的手杖,終至以民主憲政為名行共產手段統治為實的蔣經國時代,江南為歷史記上一大筆,並以此喋血喪命,如今物換星移,當初置江南於死地的政權已是滄桑變幻,而歷史真相故此也一步步明朗浮現。

79 特價38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台灣鬼仔古2025:從民俗看見台灣人的冥界想像

林美容  著
前衛  出版
2025/09/17 出版

2017話題暢銷,2025增補再版我家的祖先你家的鬼不管鬼門開不開,台灣鬼一直都在你身邊送別亡者,安慰生者的文化潛意識。從民俗與儀式,看見台灣人最細膩的情感!◇第1本從台灣民俗談「鬼」之專書◇第1本結合人類學田野調查X人類學者的民俗觀察◇總計200則以上的台灣撞鬼田野調查第一手紀錄「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每一則故事,都是一群人的悲歡離合生離死別台灣有俗諺云:「有山就有水,有神就有鬼」真人真事、隨機探訪的台灣鬼仔古(鬼故事)分門別類歸納整理,兼附與鬼有關的民俗問答-什麼是鬼、什麼是孤魂野鬼、玩筆仙碟仙背後的民俗概念民間相信,當人死後,會由土地公帶著亡魂到陰府,向城隍爺報到!電影鬼穿白衣,其實,在民間信仰中,反倒是媽祖和觀音才穿白衣!牽亡是由靈媒牽引亡魂到陽間與生者對話,關落陰則是生者跟隨靈媒的指引到陰曹地府!民間認為魔神仔多半只是捉弄人而已,而水鬼則要置人於死地、要來抓交替的……《壹、我在這裡遇到鬼-鬼在哪裡,怎樣撞鬼》軍營、學校、旅館、公路,這些場所最常聽到各式不斷的鬼仔古,歷久不衰。軍營的鬼只會踢正步嗎?校園這麼平靜的場所為何總是跟鬼故事扯上關係?飯店與公路的鬼又有什麼不一樣?以場所為分類依據,收錄校園、部隊、飯店、行車中、墓仔埔的鬼、山裡面的鬼。《貳、鬼的模樣-幫靈界朋友做分類》怕都怕死了,誰還管祂長什麼樣子!白衣白裙長頭髮、紅衣長髮,鬼,難道只有一個形象嗎?其實鬼也是千奇百怪,各有各的模樣。以鬼的本身形象為概念做分類,收錄家鬼、女鬼、水鬼、外國鬼、竹篙鬼、搗蛋鬼、新亡的魂。《叁、毛骨悚然撞鬼共同經驗》八字輕、氣運低,還是說了什麼不該說的話,撞鬼總要有一個理由,或者其實沒有理由?本篇收錄抓交替、喪煞、鬼壓床、鬼附身等,不同撞鬼理由的實錄。※本書獻給:看膩恐怖小說、電影的你確信自己八字夠重的你想在鬼月挑戰極限的你※注意事項:本書訪談皆為真人真事,檔案皆以原受訪者所回答的內容刊載,或長或短,但絕對真實。

79 特價3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台灣鬼仔古 2025

林美容  著
前衛  出版
2025/09/17 出版

2017話題暢銷,2025增補再版我家的祖先你家的鬼不管鬼門開不開,台灣鬼一直都在你身邊送別亡者,安慰生者的文化潛意識。從民俗與儀式,看見台灣人最細膩的情感!◇第1本從台灣民俗談「鬼」之專書◇第1本結合人類學田野調查X人類學者的民俗觀察◇總計200則以上的台灣撞鬼田野調查第一手紀錄「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每一則故事,都是一群人的悲歡離合生離死別台灣有俗諺云:「有山就有水,有神就有鬼」真人真事、隨機探訪的台灣鬼仔古(鬼故事)分門別類歸納整理,兼附與鬼有關的民俗問答-什麼是鬼、什麼是孤魂野鬼、玩筆仙碟仙背後的民俗概念民間相信,當人死後,會由土地公帶著亡魂到陰府,向城隍爺報到!電影鬼穿白衣,其實,在民間信仰中,反倒是媽祖和觀音才穿白衣!牽亡是由靈媒牽引亡魂到陽間與生者對話,關落陰則是生者跟隨靈媒的指引到陰曹地府!民間認為魔神仔多半只是捉弄人而已,而水鬼則要置人於死地、要來抓交替的……《壹、我在這裡遇到鬼-鬼在哪裡,怎樣撞鬼》軍營、學校、旅館、公路,這些場所最常聽到各式不斷的鬼仔古,歷久不衰。軍營的鬼只會踢正步嗎?校園這麼平靜的場所為何總是跟鬼故事扯上關係?飯店與公路的鬼又有什麼不一樣?以場所為分類依據,收錄校園、部隊、飯店、行車中、墓仔埔的鬼、山裡面的鬼。《貳、鬼的模樣-幫靈界朋友做分類》怕都怕死了,誰還管祂長什麼樣子!白衣白裙長頭髮、紅衣長髮,鬼,難道只有一個形象嗎?其實鬼也是千奇百怪,各有各的模樣。以鬼的本身形象為概念做分類,收錄家鬼、女鬼、水鬼、外國鬼、竹篙鬼、搗蛋鬼、新亡的魂。《叁、毛骨悚然撞鬼共同經驗》八字輕、氣運低,還是說了什麼不該說的話,撞鬼總要有一個理由,或者其實沒有理由?本篇收錄抓交替、喪煞、鬼壓床、鬼附身等,不同撞鬼理由的實錄。※本書獻給:看膩恐怖小說、電影的你確信自己八字夠重的你想在鬼月挑戰極限的你※注意事項:本書訪談皆為真人真事,檔案皆以原受訪者所回答的內容刊載,或長或短,但絕對真實。

特價3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武裝台灣1945-米機襲來Ⅱ:1944–1945 台澎日本軍通稱號研究暨美軍空襲圖錄

甘記豪  著
前衛  出版
2025/09/03 出版

|終戰80周年特別企劃|全島疏開!美軍空襲台灣真實圖錄精選爆擊寫真全彩上色,還原戰火下的島嶼地景米機爆擊再發現!台灣本島空襲實錄,全新展開太平洋戰爭尾聲,日本軍駐台部隊「通稱號」完整收錄睽違十年,軍事文物收藏家甘記豪繼《米機襲來》後,再度推出重磅力作。全新收藏近120幅美軍轟炸台灣的原始寫真,更有多幅是首次公開的珍貴畫面。另精選多張代表性相片,邀請「台灣古寫真上色」創辦人王子碩老師彩繪上色,透過其專業的歷史涵養與判斷,細膩還原影像色彩,讓讀者感受終戰前夕全島軍民「走空襲」的真實情境。本書為認識台灣二戰與空襲歷史的最佳圖像讀物,照片涵蓋1944至1945年太平洋戰爭期間,由美國軍機搭載攝影設備所拍攝的高空與低空影像相片,忠實記錄日治時期台灣在戰火下的地景樣貌,包含飛行場、港口、學校、軍事設施、街區與民宅等多樣目標。全書依據日治時期「五州三廳」行政區進行分類,搭配考證與地點比對,呈現各地在空襲下的毀損情形與戰時景觀。第一部「武裝台灣」彙整出終戰前,日軍配置在台灣各地的駐防部隊、所屬通稱號,並搭配軍郵信件、徵兵文書、匯款單等史料對照,可作為日後相關戰史研究的輔助資料。【本書特色】1. 全新收錄美軍投彈紀錄近一百多幅珍貴寫真,珍貴畫面首度公開。2. 精選多幅爆擊寫真全彩上色,細膩還原影像色彩與戰時景觀。3. 透過考證於寫真中指出今昔地點,回顧空襲地景身世記憶。4. 彙整終戰前日軍駐台各地部隊與通稱號,搭配軍郵與徵兵文書等珍貴史料。【名家盛讚】王佐榮|YouTube「佐榮寫真館」朱家煌|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理事長何義麟|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吳旭曜|台派畫家洪致文|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凌宗魁|建築文資工作者張少濂|迷走工作坊創辦人 張維斌|軍事史研究者蔡岳熹|翻譯作家蔡錦堂|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兼任教授(按姓氏筆畫排序)

7 特價3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武裝台灣1945:米機襲來2

甘記豪  著
前衛  出版
2025/09/03 出版

|終戰80周年特別企劃|全島疏開!美軍空襲台灣真實圖錄精選爆擊寫真全彩上色,還原戰火下的島嶼地景米機爆擊再發現!台灣本島空襲實錄,全新展開太平洋戰爭尾聲,日本軍駐台部隊「通稱號」完整收錄睽違十年,軍事文物收藏家甘記豪繼《米機襲來》後,再度推出重磅力作。全新收藏近120幅美軍轟炸台灣的原始寫真,更有多幅是首次公開的珍貴畫面。另精選多張代表性相片,邀請「台灣古寫真上色」創辦人王子碩老師彩繪上色,透過其專業的歷史涵養與判斷,細膩還原影像色彩,讓讀者感受終戰前夕全島軍民「走空襲」的真實情境。本書為認識台灣二戰與空襲歷史的最佳圖像讀物,照片涵蓋1944至1945年太平洋戰爭期間,由美國軍機搭載攝影設備所拍攝的高空與低空影像相片,忠實記錄日治時期台灣在戰火下的地景樣貌,包含飛行場、港口、學校、軍事設施、街區與民宅等多樣目標。全書依據日治時期「五州三廳」行政區進行分類,搭配考證與地點比對,呈現各地在空襲下的毀損情形與戰時景觀。第一部「武裝台灣」彙整出終戰前,日軍配置在台灣各地的駐防部隊、所屬通稱號,並搭配軍郵信件、徵兵文書、匯款單等史料對照,可作為日後相關戰史研究的輔助資料。【本書特色】1. 全新收錄美軍投彈紀錄近一百多幅珍貴寫真,珍貴畫面首度公開。2. 精選多幅爆擊寫真全彩上色,細膩還原影像色彩與戰時景觀。3. 透過考證於寫真中指出今昔地點,回顧空襲地景身世記憶。4. 彙整終戰前日軍駐台各地部隊與通稱號,搭配軍郵與徵兵文書等珍貴史料。【名家盛讚】王佐榮|YouTube「佐榮寫真館」朱家煌|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理事長何義麟|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吳旭曜|台派畫家洪致文|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凌宗魁|建築文資工作者張少濂|迷走工作坊創辦人 張維斌|軍事史研究者蔡岳熹|翻譯作家蔡錦堂|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兼任教授(按姓氏筆畫排序)

特價3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冰封的記憶:尋找西伯利亞戰俘營的臺籍日本兵

許明淳  著
前衛  出版
2025/08/06 出版

終戰80年,被時代噤聲的歸來者,一部臺灣人的沈默辛酸史。他們的人數仍不明,他們的故事仍鮮少人知,他們的苦難仍是冰封的記憶……❋同名紀錄片《冰封的記憶》,2025年12月公視正式首播❋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約60萬名日軍被蘇聯軍隊解除武裝後,強制送往蘇聯戰俘營,史稱西伯利亞戰俘。這批戰俘遭受嚴厲監控,被迫在冰天雪地下,從事鋪設鐵路、伐木、採礦、挖水道等刻苦勞動。經過年數不等的拘留,最終約47萬人得以返回日本,卻也有約6萬人客死異鄉。蘇聯的戰俘營資料及日本的遣返資料,數字上全然看不見臺灣人,但西伯利亞戰俘營中,確實有臺灣人身影! 少數的先行研究指出,西伯利亞戰俘營中至少有19位臺籍日本兵,其中有5位留下口訪資料。本書作者以此為基礎,一方面親自訪問目前唯一僅存者吳正男,以及已過世的許敏信、陳以文、陳旺的親屬,竭力填補先前口訪留下的空白疑義處。另一方面,深入挖掘龐雜的蘇聯、日本、臺灣檔案,除了替這19位臺籍戰俘拼湊更多生平訊息外,更重要的是,利用眾多史料建構出歷史的大脈絡,然後將他們口述的個人遭遇,一一鑲嵌至當時的時空背景,讓他們所經歷的磨難,首次擁有屬於臺灣人的歷史意義。 在二戰各國相互征伐下,這些臺籍日本兵是微不足道的小卒仔,自願入伍或被日本徵調、受訓,成為皇軍的一員,然後隨著日軍戰敗,淪為戰俘,好不容易倖存返鄉,卻發現自己身上有撕不掉的紅色標籤,成為被考管的可疑分子,被時代噤聲的歸來者。至今,他們的人數仍不明,他們的故事仍鮮少人知,他們的苦難仍是冰封的記憶……【專文推薦】「全面探索相關史實,並深刻描繪出從西伯利亞戰俘營歸來的臺籍日本兵的困境……一本有關臺籍日本兵研究的開創性著作」──何義麟(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教授)「許明淳導演以影像記錄臺灣籍日本兵的蘇聯抑留體驗,在製作紀錄片的同時,深入探究並完成本書,對此謹表衷心的敬意與感謝。」──有光 健(西伯利亞抑留者支援・記錄中心代表世話人)「在終戰八十年的此刻,出版《冰封的記憶》這本書非常有意義,我的《零下六十八度》是我祖父陳以文個人的故事,然而,《冰封的記憶》卻是以宏觀的角度來介紹臺灣的西伯利亞戰俘,探討他們如何成為戰俘、以及戰俘營之中的思想改造訓練等。」──陳力航(《零下六十八度》作者・歷史作家)【名家推薦】王子碩|聚珍臺灣總監朱家煌|關懷臺籍老兵文化協會理事長李立劭|導演李 崗|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李道明|臺北藝術大學電影與新媒體學院名譽教授林佳潔|北一女中歷史科教師孫介珩|《聽海湧》導演曾令毅|淡江大學歷史系兼任副教授黃明川|導演黃銘正|導演鍾淑敏|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藍適齊|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按姓氏筆畫排序)【本書特點】一、西伯利亞的臺籍日本兵,相較於前往南洋、中國者,其研究較少,相關史料文獻多以口述歷史、報導文學的方式呈現。本書是第一本全面探索相關史實,並深刻描繪從西伯利亞戰俘營歸來的臺籍日本兵的困境,有關臺籍日本兵研究的開創性著作!二、二次大戰時期的臺灣兵,不是對日八年抗戰,而是自願入伍或被日本徵調、受訓,成為日本皇軍的一員,對中國等同盟國作戰!本書探究臺籍日本兵在二戰末期被派遣至滿洲、北朝鮮的前後始末,將臺灣人的海外作戰經緯,放在日本帝國脈絡下,重建臺籍日本兵的多元戰爭經驗!三、本書特別邀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何義麟教授進行全書審定,以確保內容的學術嚴謹與專業性。另邀《零下六十八度》作者陳力航進行文字編修,提升敘事流暢度與可讀性,兼具歷史深度及史料價值!

9 特價37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冰封的記憶

許明淳  著
前衛  出版
2025/08/06 出版

終戰80年,被時代噤聲的歸來者,一部臺灣人的沈默辛酸史。他們的人數仍不明,他們的故事仍鮮少人知,他們的苦難仍是冰封的記憶……❋同名紀錄片《冰封的記憶》,2025年12月公視正式首播❋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約60萬名日軍被蘇聯軍隊解除武裝後,強制送往蘇聯戰俘營,史稱西伯利亞戰俘。這批戰俘遭受嚴厲監控,被迫在冰天雪地下,從事鋪設鐵路、伐木、採礦、挖水道等刻苦勞動。經過年數不等的拘留,最終約47萬人得以返回日本,卻也有約6萬人客死異鄉。蘇聯的戰俘營資料及日本的遣返資料,數字上全然看不見臺灣人,但西伯利亞戰俘營中,確實有臺灣人身影! 少數的先行研究指出,西伯利亞戰俘營中至少有19位臺籍日本兵,其中有5位留下口訪資料。本書作者以此為基礎,一方面親自訪問目前唯一僅存者吳正男,以及已過世的許敏信、陳以文、陳旺的親屬,竭力填補先前口訪留下的空白疑義處。另一方面,深入挖掘龐雜的蘇聯、日本、臺灣檔案,除了替這19位臺籍戰俘拼湊更多生平訊息外,更重要的是,利用眾多史料建構出歷史的大脈絡,然後將他們口述的個人遭遇,一一鑲嵌至當時的時空背景,讓他們所經歷的磨難,首次擁有屬於臺灣人的歷史意義。 在二戰各國相互征伐下,這些臺籍日本兵是微不足道的小卒仔,自願入伍或被日本徵調、受訓,成為皇軍的一員,然後隨著日軍戰敗,淪為戰俘,好不容易倖存返鄉,卻發現自己身上有撕不掉的紅色標籤,成為被考管的可疑分子,被時代噤聲的歸來者。至今,他們的人數仍不明,他們的故事仍鮮少人知,他們的苦難仍是冰封的記憶……【專文推薦】「全面探索相關史實,並深刻描繪出從西伯利亞戰俘營歸來的臺籍日本兵的困境……一本有關臺籍日本兵研究的開創性著作」──何義麟(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教授)「許明淳導演以影像記錄臺灣籍日本兵的蘇聯抑留體驗,在製作紀錄片的同時,深入探究並完成本書,對此謹表衷心的敬意與感謝。」──有光 健(西伯利亞抑留者支援・記錄中心代表世話人)「在終戰八十年的此刻,出版《冰封的記憶》這本書非常有意義,我的《零下六十八度》是我祖父陳以文個人的故事,然而,《冰封的記憶》卻是以宏觀的角度來介紹臺灣的西伯利亞戰俘,探討他們如何成為戰俘、以及戰俘營之中的思想改造訓練等。」──陳力航(《零下六十八度》作者・歷史作家)【名家推薦】王子碩|聚珍臺灣總監朱家煌|關懷臺籍老兵文化協會理事長李立劭|導演李 崗|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李道明|臺北藝術大學電影與新媒體學院名譽教授林佳潔|北一女中歷史科教師孫介珩|《聽海湧》導演曾令毅|淡江大學歷史系兼任副教授黃明川|導演黃銘正|導演鍾淑敏|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藍適齊|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按姓氏筆畫排序)【本書特點】一、西伯利亞的臺籍日本兵,相較於前往南洋、中國者,其研究較少,相關史料文獻多以口述歷史、報導文學的方式呈現。本書是第一本全面探索相關史實,並深刻描繪從西伯利亞戰俘營歸來的臺籍日本兵的困境,有關臺籍日本兵研究的開創性著作!二、二次大戰時期的臺灣兵,不是對日八年抗戰,而是自願入伍或被日本徵調、受訓,成為日本皇軍的一員,對中國等同盟國作戰!本書探究臺籍日本兵在二戰末期被派遣至滿洲、北朝鮮的前後始末,將臺灣人的海外作戰經緯,放在日本帝國脈絡下,重建臺籍日本兵的多元戰爭經驗!三、本書特別邀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何義麟教授進行全書審定,以確保內容的學術嚴謹與專業性。另邀《零下六十八度》作者陳力航進行文字編修,提升敘事流暢度與可讀性,兼具歷史深度及史料價值!

特價29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冰封的記憶:尋找西伯利亞戰俘營的臺籍日本兵

許明淳  著
前衛  出版
2025/08/06 出版

終戰80年,被時代噤聲的歸來者,一部臺灣人的沈默辛酸史。他們的人數仍不明,他們的故事仍鮮少人知,他們的苦難仍是冰封的記憶……❋同名紀錄片《冰封的記憶》,2025年12月公視正式首播❋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約60萬名日軍被蘇聯軍隊解除武裝後,強制送往蘇聯戰俘營,史稱西伯利亞戰俘。這批戰俘遭受嚴厲監控,被迫在冰天雪地下,從事鋪設鐵路、伐木、採礦、挖水道等刻苦勞動。經過年數不等的拘留,最終約47萬人得以返回日本,卻也有約6萬人客死異鄉。蘇聯的戰俘營資料及日本的遣返資料,數字上全然看不見臺灣人,但西伯利亞戰俘營中,確實有臺灣人身影! 少數的先行研究指出,西伯利亞戰俘營中至少有19位臺籍日本兵,其中有5位留下口訪資料。本書作者以此為基礎,一方面親自訪問目前唯一僅存者吳正男,以及已過世的許敏信、陳以文、陳旺的親屬,竭力填補先前口訪留下的空白疑義處。另一方面,深入挖掘龐雜的蘇聯、日本、臺灣檔案,除了替這19位臺籍戰俘拼湊更多生平訊息外,更重要的是,利用眾多史料建構出歷史的大脈絡,然後將他們口述的個人遭遇,一一鑲嵌至當時的時空背景,讓他們所經歷的磨難,首次擁有屬於臺灣人的歷史意義。 在二戰各國相互征伐下,這些臺籍日本兵是微不足道的小卒仔,自願入伍或被日本徵調、受訓,成為皇軍的一員,然後隨著日軍戰敗,淪為戰俘,好不容易倖存返鄉,卻發現自己身上有撕不掉的紅色標籤,成為被考管的可疑分子,被時代噤聲的歸來者。至今,他們的人數仍不明,他們的故事仍鮮少人知,他們的苦難仍是冰封的記憶……【專文推薦】「全面探索相關史實,並深刻描繪出從西伯利亞戰俘營歸來的臺籍日本兵的困境……一本有關臺籍日本兵研究的開創性著作」──何義麟(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教授)「許明淳導演以影像記錄臺灣籍日本兵的蘇聯抑留體驗,在製作紀錄片的同時,深入探究並完成本書,對此謹表衷心的敬意與感謝。」──有光 健(西伯利亞抑留者支援・記錄中心代表世話人)「在終戰八十年的此刻,出版《冰封的記憶》這本書非常有意義,我的《零下六十八度》是我祖父陳以文個人的故事,然而,《冰封的記憶》卻是以宏觀的角度來介紹臺灣的西伯利亞戰俘,探討他們如何成為戰俘、以及戰俘營之中的思想改造訓練等。」──陳力航(《零下六十八度》作者・歷史作家)【名家推薦】王子碩|聚珍臺灣總監朱家煌|關懷臺籍老兵文化協會理事長李立劭|導演李 崗|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李道明|臺北藝術大學電影與新媒體學院名譽教授林佳潔|北一女中歷史科教師孫介珩|《聽海湧》導演曾令毅|淡江大學歷史系兼任副教授黃明川|導演黃銘正|導演鍾淑敏|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藍適齊|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按姓氏筆畫排序)【本書特點】一、西伯利亞的臺籍日本兵,相較於前往南洋、中國者,其研究較少,相關史料文獻多以口述歷史、報導文學的方式呈現。本書是第一本全面探索相關史實,並深刻描繪從西伯利亞戰俘營歸來的臺籍日本兵的困境,有關臺籍日本兵研究的開創性著作!二、二次大戰時期的臺灣兵,不是對日八年抗戰,而是自願入伍或被日本徵調、受訓,成為日本皇軍的一員,對中國等同盟國作戰!本書探究臺籍日本兵在二戰末期被派遣至滿洲、北朝鮮的前後始末,將臺灣人的海外作戰經緯,放在日本帝國脈絡下,重建臺籍日本兵的多元戰爭經驗!三、本書特別邀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何義麟教授進行全書審定,以確保內容的學術嚴謹與專業性。另邀《零下六十八度》作者陳力航進行文字編修,提升敘事流暢度與可讀性,兼具歷史深度及史料價值!

7 特價29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全面控制:總體檢蔣介石獨裁統治及其影響

小心!獨裁者還在你身邊台灣民主列車上遺留的威權包袱……面對歷史,認知蔣介石統治台灣的真相反省歷史,努力克服黑暗的過去,一起昂首前行  ★你是否知道台灣是從獨裁走向民主?  ★你是否知道中正紀念堂裡面的那尊銅像是舉世公認的獨裁者?  ★你是否知道十元硬幣上的頭像,也是同一個獨裁者?  ★你是否知道台灣歷經某個家族的獨裁統治,而我們還在「紀念」這些人?  二○二五年不僅是二戰終戰八十年,還是蔣介石去世五十年。白色恐怖時期也三十年過去了,台灣仍在供奉著蔣介石。而世界各國不同語言字典裡,蔣介石就是獨裁者。  從雕像到中正路名,蔣介石至今仍存在於台灣社會。我們的確習慣了它們的存在,不過,視而不見的雲淡風輕,並沒有超越過去,只是更證明了我們的懦弱與積非成是。  蔣介石在台灣數十載,獨裁統治、黨國威權體制滲透社會各層面,造成白色恐怖,即便他已去世五十年,仍深刻影響著台灣的發展。本書從人權、司法、情治、經濟、社會、文化、外交等面向,剖析蔣介石獨裁統治的遺害。  我們不僅要記取歷史教訓,更要體認我們的轉型正義尚未完成,仍有待努力,而正有許多人還奮鬥不懈。  我們深知,沒有歷史記憶,侈言轉型正義;沒有價值鞏固,民主難有韌性。【齊聲推薦】沈伯洋|立法委員林仁惠|四二四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林芳如|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副理事長林宜正|辜寬敏基金會副董事長林佳和|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林冠瑜|專欄作家、廣播、podcast主持人林瓊華|北藝大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邱伊翎|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秘書長徐偉群|中原大學法學院財經法律學系副教授張人傑|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究小組總召集人張龍僑|陳文成基金會執行長陳方隅|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慧蓉|文化大學新聞學系副教授莊豐嘉|資深媒體人黃舒楣|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傅馨儀|律師葉 浩|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劉恆妏|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教授歐蜜.偉浪|牧師

9 特價46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全面控制

前衛  出版
2025/04/23 出版

小心!獨裁者還在你身邊台灣民主列車上遺留的威權包袱……面對歷史,認知蔣介石統治台灣的真相反省歷史,努力克服黑暗的過去,一起昂首前行  ★你是否知道台灣是從獨裁走向民主?  ★你是否知道中正紀念堂裡面的那尊銅像是舉世公認的獨裁者?  ★你是否知道十元硬幣上的頭像,也是同一個獨裁者?  ★你是否知道台灣歷經某個家族的獨裁統治,而我們還在「紀念」這些人?  二○二五年不僅是二戰終戰八十年,還是蔣介石去世五十年。白色恐怖時期也三十年過去了,台灣仍在供奉著蔣介石。而世界各國不同語言字典裡,蔣介石就是獨裁者。  從雕像到中正路名,蔣介石至今仍存在於台灣社會。我們的確習慣了它們的存在,不過,視而不見的雲淡風輕,並沒有超越過去,只是更證明了我們的懦弱與積非成是。  蔣介石在台灣數十載,獨裁統治、黨國威權體制滲透社會各層面,造成白色恐怖,即便他已去世五十年,仍深刻影響著台灣的發展。本書從人權、司法、情治、經濟、社會、文化、外交等面向,剖析蔣介石獨裁統治的遺害。  我們不僅要記取歷史教訓,更要體認我們的轉型正義尚未完成,仍有待努力,而正有許多人還奮鬥不懈。  我們深知,沒有歷史記憶,侈言轉型正義;沒有價值鞏固,民主難有韌性。【齊聲推薦】沈伯洋|立法委員林仁惠|四二四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林芳如|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副理事長林宜正|辜寬敏基金會副董事長林佳和|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林冠瑜|專欄作家、廣播、podcast主持人林瓊華|北藝大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邱伊翎|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秘書長徐偉群|中原大學法學院財經法律學系副教授張人傑|新台灣國策智庫研究小組總召集人張龍僑|陳文成基金會執行長陳方隅|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慧蓉|文化大學新聞學系副教授莊豐嘉|資深媒體人黃舒楣|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傅馨儀|律師葉 浩|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劉恆妏|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教授歐蜜.偉浪|牧師

特價363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味道的航線:從馬祖到台灣,福州飲食文化探秘

黃開洋  著
前衛  出版
2025/02/05 出版

|越過海洋,福州的滋味如何融入台灣的常民飲食|味蕾記憶了移民的路徑,飲食承載著族群的記憶繼光餅、雙胞胎、紅糟……你我日常慣習的味道,其源頭可追溯至福州而馬祖,則是他們的中繼站透過追溯福州飲食,如何經由馬祖人的移動,來到台灣我們得以看見移民如何來自四面八方,融入且融合成「台灣」的滋味不論大宴小酌,每一口滋味都有福州移民歷史的隱味。餐盤上的每個食物,背後都有一個故事與綿延的記憶。面對五花八門的料理,吃是追求外觀視覺與內在味覺的感官享受,找尋特定的味道也能喚起記憶,築起一段生活過往。越平凡的料理,往往有越複雜的技藝、食材、講究的論述。本書將從巷口攤車出發,從煎台炙熱的聲響開始,讓我們把食物當作一種聲音,一起走遍台灣的各個角落,聆聽這座島嶼。同時,我們也將穿越時光,前往另一座群島的馬祖和彼岸福州,探索不同島嶼之間獨特的飲食魅力和風味,聆聽人們如何從食物在生活中的意義與角色,傳遞出一道又一道的乘風破浪人生。在充滿著油漬與淚光的食物風味中,食物不僅流向我們心中溫暖著人的胃,它在不同歷史文化媒介的用途與類態,還彰顯個人與群體在社會中的位置、價值、行動與連結(nexus)。讓這些飲食帶著我們踏上橫跨東海甚至太平洋的美食之旅,探尋台北和馬祖的秘密,並品味這兩個地方和福州、馬來西亞到日本,甚至紐約隱藏交融與變遷中的福州飲食文化,以及小吃和大菜之下,無數個體跨越海洋,到達新陸地彼岸的故事。【來自台灣、福州、馬祖與馬來西亞的專文推薦】李可.徐禎.游桂香.謝仕淵.蘇桂雁「馬祖傳統飲食看似單調,但背後的文化舖墊,卻是繁花盛景。」--陳高志|部編版《閩東語》教科書總編輯「美食的傳承是文化傳承的一部分,它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會有流變,可能會成為別人口中的不地道,也可能變成新群體的小驚喜,但不論是『辛酸』,還是『甜蜜』,都是一種『鄉土情懷』,這種情懷藏在本書的字句中,浮現於被紀錄的每一段故事的細節上。」--鄒元生|福州光與塵咖啡創辦人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味道的航線:從馬祖到台灣,福州飲食文化探秘

黃開洋  著
前衛  出版
2025/02/05 出版

|越過海洋,福州的滋味如何融入台灣的常民飲食|味蕾記憶了移民的路徑,飲食承載著族群的記憶繼光餅、雙胞胎、紅糟……你我日常慣習的味道,其源頭可追溯至福州而馬祖,則是他們的中繼站透過追溯福州飲食,如何經由馬祖人的移動,來到台灣我們得以看見移民如何來自四面八方,融入且融合成「台灣」的滋味不論大宴小酌,每一口滋味都有福州移民歷史的隱味。餐盤上的每個食物,背後都有一個故事與綿延的記憶。面對五花八門的料理,吃是追求外觀視覺與內在味覺的感官享受,找尋特定的味道也能喚起記憶,築起一段生活過往。越平凡的料理,往往有越複雜的技藝、食材、講究的論述。本書將從巷口攤車出發,從煎台炙熱的聲響開始,讓我們把食物當作一種聲音,一起走遍台灣的各個角落,聆聽這座島嶼。同時,我們也將穿越時光,前往另一座群島的馬祖和彼岸福州,探索不同島嶼之間獨特的飲食魅力和風味,聆聽人們如何從食物在生活中的意義與角色,傳遞出一道又一道的乘風破浪人生。在充滿著油漬與淚光的食物風味中,食物不僅流向我們心中溫暖著人的胃,它在不同歷史文化媒介的用途與類態,還彰顯個人與群體在社會中的位置、價值、行動與連結(nexus)。讓這些飲食帶著我們踏上橫跨東海甚至太平洋的美食之旅,探尋台北和馬祖的秘密,並品味這兩個地方和福州、馬來西亞到日本,甚至紐約隱藏交融與變遷中的福州飲食文化,以及小吃和大菜之下,無數個體跨越海洋,到達新陸地彼岸的故事。【來自台灣、福州、馬祖與馬來西亞的專文推薦】李可.徐禎.游桂香.謝仕淵.蘇桂雁「馬祖傳統飲食看似單調,但背後的文化舖墊,卻是繁花盛景。」--陳高志|部編版《閩東語》教科書總編輯「美食的傳承是文化傳承的一部分,它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會有流變,可能會成為別人口中的不地道,也可能變成新群體的小驚喜,但不論是『辛酸』,還是『甜蜜』,都是一種『鄉土情懷』,這種情懷藏在本書的字句中,浮現於被紀錄的每一段故事的細節上。」--鄒元生|福州光與塵咖啡創辦人

7 特價42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味道的航線

黃開洋  著
前衛  出版
2025/02/05 出版

|越過海洋,福州的滋味如何融入台灣的常民飲食|味蕾記憶了移民的路徑,飲食承載著族群的記憶繼光餅、雙胞胎、紅糟……你我日常慣習的味道,其源頭可追溯至福州而馬祖,則是他們的中繼站透過追溯福州飲食,如何經由馬祖人的移動,來到台灣我們得以看見移民如何來自四面八方,融入且融合成「台灣」的滋味不論大宴小酌,每一口滋味都有福州移民歷史的隱味。餐盤上的每個食物,背後都有一個故事與綿延的記憶。面對五花八門的料理,吃是追求外觀視覺與內在味覺的感官享受,找尋特定的味道也能喚起記憶,築起一段生活過往。越平凡的料理,往往有越複雜的技藝、食材、講究的論述。本書將從巷口攤車出發,從煎台炙熱的聲響開始,讓我們把食物當作一種聲音,一起走遍台灣的各個角落,聆聽這座島嶼。同時,我們也將穿越時光,前往另一座群島的馬祖和彼岸福州,探索不同島嶼之間獨特的飲食魅力和風味,聆聽人們如何從食物在生活中的意義與角色,傳遞出一道又一道的乘風破浪人生。在充滿著油漬與淚光的食物風味中,食物不僅流向我們心中溫暖著人的胃,它在不同歷史文化媒介的用途與類態,還彰顯個人與群體在社會中的位置、價值、行動與連結(nexus)。讓這些飲食帶著我們踏上橫跨東海甚至太平洋的美食之旅,探尋台北和馬祖的秘密,並品味這兩個地方和福州、馬來西亞到日本,甚至紐約隱藏交融與變遷中的福州飲食文化,以及小吃和大菜之下,無數個體跨越海洋,到達新陸地彼岸的故事。【來自台灣、福州、馬祖與馬來西亞的專文推薦】李可.徐禎.游桂香.謝仕淵.蘇桂雁「馬祖傳統飲食看似單調,但背後的文化舖墊,卻是繁花盛景。」--陳高志|部編版《閩東語》教科書總編輯「美食的傳承是文化傳承的一部分,它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會有流變,可能會成為別人口中的不地道,也可能變成新群體的小驚喜,但不論是『辛酸』,還是『甜蜜』,都是一種『鄉土情懷』,這種情懷藏在本書的字句中,浮現於被紀錄的每一段故事的細節上。」--鄒元生|福州光與塵咖啡創辦人

特價42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劉金獅回憶錄:勇敢堅韌的革命者

前衛  出版
2024/11/20 出版

他是宜蘭獅,為了建國理想,不惜革命推翻黨國而受難入獄。他是台灣牛,成立「台灣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照顧弱勢難友。他是劉金獅,他的一生就是台灣民主的發展史,他不只見證,更參與其中。  劉金獅,1935年出生於宜蘭蘇澳猴猴,童年便目睹了二二八事件的血腥屠殺。十三歲工作時,聽聞「思想犯」一詞,開始領悟台灣人在獨裁政權壓迫下的無聲悲嘆。  1962年,因參加台灣獨立組織「興台會」被捕,經歷了嚴酷的審訊和十年的牢獄生活。出獄後,在經營皮革事業的同時,熱心支持黨外運動,曾積極為郭雨新、盧修一、李應元等人助選,是黨外運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1987年,與志同道合的難友創立「台灣政治受難者聯誼總會」,後並長期擔任會長,致力於關懷受難者的生活。  本書透過口述史專家張文隆的長期訪談、記錄撰寫,忠實地敘述劉金獅的成長經歷、受難經過,以及參與黨外民主運動的心路歷程,揭示他在威權統治的迫害下如何堅定信念、勇敢面對。劉金獅始終站在街頭和黨外運動的最前線,為了實現台灣民主化和獨立建國奮鬥不懈。他的經歷不僅是台灣民主運動的縮影,更是台灣人勇於追求自由的歷史見證。【專文推薦】「金獅兄的一生,就是台灣民主發展史,他不只見證,更參與其中。」---陳菊(監察院院長)「很榮幸能跟劉金獅共同見證台灣歷史並且參與台灣的點點滴滴,如今這些故事由張文隆記述下來,真是彌足珍貴。」---Linda Gail Arrigo 艾琳達(人權學者)「本書完整描述在政治壓迫的年代裡,劉前輩不畏艱難勇於對抗獨裁的歷史詩篇,以及與夫人相互扶持的動人故事。」---陳俊宏(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前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

79 特價25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劉金獅回憶錄

前衛  出版
2024/11/20 出版

他是宜蘭獅,為了建國理想,不惜革命推翻黨國而受難入獄。他是台灣牛,成立「台灣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照顧弱勢難友。他是劉金獅,他的一生就是台灣民主的發展史,他不只見證,更參與其中。  劉金獅,1935年出生於宜蘭蘇澳猴猴,童年便目睹了二二八事件的血腥屠殺。十三歲工作時,聽聞「思想犯」一詞,開始領悟台灣人在獨裁政權壓迫下的無聲悲嘆。  1962年,因參加台灣獨立組織「興台會」被捕,經歷了嚴酷的審訊和十年的牢獄生活。出獄後,在經營皮革事業的同時,熱心支持黨外運動,曾積極為郭雨新、盧修一、李應元等人助選,是黨外運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1987年,與志同道合的難友創立「台灣政治受難者聯誼總會」,後並長期擔任會長,致力於關懷受難者的生活。  本書透過口述史專家張文隆的長期訪談、記錄撰寫,忠實地敘述劉金獅的成長經歷、受難經過,以及參與黨外民主運動的心路歷程,揭示他在威權統治的迫害下如何堅定信念、勇敢面對。劉金獅始終站在街頭和黨外運動的最前線,為了實現台灣民主化和獨立建國奮鬥不懈。他的經歷不僅是台灣民主運動的縮影,更是台灣人勇於追求自由的歷史見證。【專文推薦】「金獅兄的一生,就是台灣民主發展史,他不只見證,更參與其中。」---陳菊(監察院院長)「很榮幸能跟劉金獅共同見證台灣歷史並且參與台灣的點點滴滴,如今這些故事由張文隆記述下來,真是彌足珍貴。」---Linda Gail Arrigo 艾琳達(人權學者)「本書完整描述在政治壓迫的年代裡,劉前輩不畏艱難勇於對抗獨裁的歷史詩篇,以及與夫人相互扶持的動人故事。」---陳俊宏(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前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

特價22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劉金獅回憶錄:勇敢堅韌的革命者

前衛  出版
2024/11/20 出版

他是宜蘭獅,為了建國理想,不惜革命推翻黨國而受難入獄。他是台灣牛,成立「台灣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照顧弱勢難友。他是劉金獅,他的一生就是台灣民主的發展史,他不只見證,更參與其中。  劉金獅,1935年出生於宜蘭蘇澳猴猴,童年便目睹了二二八事件的血腥屠殺。十三歲工作時,聽聞「思想犯」一詞,開始領悟台灣人在獨裁政權壓迫下的無聲悲嘆。  1962年,因參加台灣獨立組織「興台會」被捕,經歷了嚴酷的審訊和十年的牢獄生活。出獄後,在經營皮革事業的同時,熱心支持黨外運動,曾積極為郭雨新、盧修一、李應元等人助選,是黨外運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1987年,與志同道合的難友創立「台灣政治受難者聯誼總會」,後並長期擔任會長,致力於關懷受難者的生活。  本書透過口述史專家張文隆的長期訪談、記錄撰寫,忠實地敘述劉金獅的成長經歷、受難經過,以及參與黨外民主運動的心路歷程,揭示他在威權統治的迫害下如何堅定信念、勇敢面對。劉金獅始終站在街頭和黨外運動的最前線,為了實現台灣民主化和獨立建國奮鬥不懈。他的經歷不僅是台灣民主運動的縮影,更是台灣人勇於追求自由的歷史見證。【專文推薦】「金獅兄的一生,就是台灣民主發展史,他不只見證,更參與其中。」---陳菊(監察院院長)「很榮幸能跟劉金獅共同見證台灣歷史並且參與台灣的點點滴滴,如今這些故事由張文隆記述下來,真是彌足珍貴。」---Linda Gail Arrigo 艾琳達(人權學者)「本書完整描述在政治壓迫的年代裡,劉前輩不畏艱難勇於對抗獨裁的歷史詩篇,以及與夫人相互扶持的動人故事。」---陳俊宏(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前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

7 特價22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熱蘭遮之淚:17世紀荷蘭牧師溫世繆在福爾摩沙的生命故事

前衛  出版
2024/10/16 出版

一部塵封四百年的家族聖經日記一位被國姓爺梟首的荷蘭青年牧師貼身觀察荷治末期最真實的西拉雅族群及荷鄭台江烽火▍荷治台灣史權威 江樹生教授:這是一本相當接近史實,令人感動的歷史小說。的確,這故事非常值得帶回台灣,分享給台灣的鄉親。  1661年9月,圍困熱蘭遮城四個多月的國姓爺鄭成功,邀請被俘虜的荷蘭人參加盛宴,宴會結束後,鄭軍士兵蜂擁而入,將所有荷蘭男人斬首。在場有位荷蘭牧師,試圖用言語和祈禱來安慰別人,而他自己成了劊子手的最後一個受害者。那位牧師叫做阿諾德斯.溫世繆(Arnoldus Winsemius),27歲,正是這本「日記」的主人翁。  一個出生在荷蘭的人,為何會到遙遠的福爾摩沙宣教?在異鄉殉道的阿諾德斯.溫世繆,之後成為溫世繆家族史上的謎樣人物。本書作者Pieter Winsemius身為家族後輩,繼承父親Albert Winsemius(經濟學家,1961-1984年擔任新加坡首席經濟顧問)多年累積的研究成果,並參考詳盡的萊登遺產繼承資料、阿姆斯特丹城市檔案、巴達維亞和開普敦每日登記冊、熱蘭遮城的洗禮和婚姻記錄等檔案,以及大量的歷史文獻和研究,最終採取日記體的形式,以最貼近的視角,還原這位大航海時代的傳道士。  「日記」從阿諾德斯.溫世繆17歲生日那天開始寫起,心思細膩的青年,煩惱著愛情與前程,忙著準備畢業講道,申請東印度公司獎學金,到阿姆斯特丹接受著名傳教士尤羅伯(Robertus Junius)指導新港語,女友未婚懷孕,甜蜜的婚禮,兒子出生的喜悅,與新婚妻子及剛出生的兒子遠航東方,在巴達維亞捲入政教鬥爭,差點來不了福爾摩沙,好不容易派駐新港社,兒子卻遽然病逝,面對與荷蘭社會大相逕庭的西拉雅族群,思索該如何宣揚上帝的福音……透過每一天的記事,我們切身感受這個年輕牧師的痛苦與喜樂,挫折與收穫。最終國姓爺率領大軍登陸,風雲告急,改朝換代。結局雖殘酷,「日記」戛然而止的那一日卻記載: 早晨,一陣微風吹過。這將是美好的一天。??? ▍誰是溫世繆?  本書係以17世紀荷治時期派駐台灣新港社的年輕牧師阿諾德斯.溫世繆(Arnoldus Winsemius)為主人翁,他於1655年抵達福爾摩沙,在新港社擔任牧師的工作,直到1661年,鄭成功大軍攻進大員,被鄭軍俘虜後梟首殞命,以不到27歲之齡於異鄉殉道。1948年,荷蘭大使館秘書維克斯波塞斯(J. Vixseboxse),在中國北京天主教大教堂的圖書館,發現了阿諾德斯.溫世繆留下的家庭聖經及日記,以影本的方式轉交其後

79 特價47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熱蘭遮之淚

前衛  出版
2024/10/16 出版

一部塵封四百年的家族聖經日記一位被國姓爺梟首的荷蘭青年牧師貼身觀察荷治末期最真實的西拉雅族群及荷鄭台江烽火▍荷治台灣史權威 江樹生教授:這是一本相當接近史實,令人感動的歷史小說。的確,這故事非常值得帶回台灣,分享給台灣的鄉親。  1661年9月,圍困熱蘭遮城四個多月的國姓爺鄭成功,邀請被俘虜的荷蘭人參加盛宴,宴會結束後,鄭軍士兵蜂擁而入,將所有荷蘭男人斬首。在場有位荷蘭牧師,試圖用言語和祈禱來安慰別人,而他自己成了劊子手的最後一個受害者。那位牧師叫做阿諾德斯.溫世繆(Arnoldus Winsemius),27歲,正是這本「日記」的主人翁。  一個出生在荷蘭的人,為何會到遙遠的福爾摩沙宣教?在異鄉殉道的阿諾德斯.溫世繆,之後成為溫世繆家族史上的謎樣人物。本書作者Pieter Winsemius身為家族後輩,繼承父親Albert Winsemius(經濟學家,1961-1984年擔任新加坡首席經濟顧問)多年累積的研究成果,並參考詳盡的萊登遺產繼承資料、阿姆斯特丹城市檔案、巴達維亞和開普敦每日登記冊、熱蘭遮城的洗禮和婚姻記錄等檔案,以及大量的歷史文獻和研究,最終採取日記體的形式,以最貼近的視角,還原這位大航海時代的傳道士。  「日記」從阿諾德斯.溫世繆17歲生日那天開始寫起,心思細膩的青年,煩惱著愛情與前程,忙著準備畢業講道,申請東印度公司獎學金,到阿姆斯特丹接受著名傳教士尤羅伯(Robertus Junius)指導新港語,女友未婚懷孕,甜蜜的婚禮,兒子出生的喜悅,與新婚妻子及剛出生的兒子遠航東方,在巴達維亞捲入政教鬥爭,差點來不了福爾摩沙,好不容易派駐新港社,兒子卻遽然病逝,面對與荷蘭社會大相逕庭的西拉雅族群,思索該如何宣揚上帝的福音……透過每一天的記事,我們切身感受這個年輕牧師的痛苦與喜樂,挫折與收穫。最終國姓爺率領大軍登陸,風雲告急,改朝換代。結局雖殘酷,「日記」戛然而止的那一日卻記載: 早晨,一陣微風吹過。這將是美好的一天。??? ▍誰是溫世繆?  本書係以17世紀荷治時期派駐台灣新港社的年輕牧師阿諾德斯.溫世繆(Arnoldus Winsemius)為主人翁,他於1655年抵達福爾摩沙,在新港社擔任牧師的工作,直到1661年,鄭成功大軍攻進大員,被鄭軍俘虜後梟首殞命,以不到27歲之齡於異鄉殉道。1948年,荷蘭大使館秘書維克斯波塞斯(J. Vixseboxse),在中國北京天主教大教堂的圖書館,發現了阿諾德斯.溫世繆留下的家庭聖經及日記,以影本的方式轉交其後

特價42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熱蘭遮之淚:17世紀荷蘭牧師溫世繆在福爾摩沙的生命故事

前衛  出版
2024/10/16 出版

一部塵封四百年的家族聖經日記一位被國姓爺梟首的荷蘭青年牧師貼身觀察荷治末期最真實的西拉雅族群及荷鄭台江烽火▍荷治台灣史權威 江樹生教授:這是一本相當接近史實,令人感動的歷史小說。的確,這故事非常值得帶回台灣,分享給台灣的鄉親。  1661年9月,圍困熱蘭遮城四個多月的國姓爺鄭成功,邀請被俘虜的荷蘭人參加盛宴,宴會結束後,鄭軍士兵蜂擁而入,將所有荷蘭男人斬首。在場有位荷蘭牧師,試圖用言語和祈禱來安慰別人,而他自己成了劊子手的最後一個受害者。那位牧師叫做阿諾德斯.溫世繆(Arnoldus Winsemius),27歲,正是這本「日記」的主人翁。  一個出生在荷蘭的人,為何會到遙遠的福爾摩沙宣教?在異鄉殉道的阿諾德斯.溫世繆,之後成為溫世繆家族史上的謎樣人物。本書作者Pieter Winsemius身為家族後輩,繼承父親Albert Winsemius(經濟學家,1961-1984年擔任新加坡首席經濟顧問)多年累積的研究成果,並參考詳盡的萊登遺產繼承資料、阿姆斯特丹城市檔案、巴達維亞和開普敦每日登記冊、熱蘭遮城的洗禮和婚姻記錄等檔案,以及大量的歷史文獻和研究,最終採取日記體的形式,以最貼近的視角,還原這位大航海時代的傳道士。  「日記」從阿諾德斯.溫世繆17歲生日那天開始寫起,心思細膩的青年,煩惱著愛情與前程,忙著準備畢業講道,申請東印度公司獎學金,到阿姆斯特丹接受著名傳教士尤羅伯(Robertus Junius)指導新港語,女友未婚懷孕,甜蜜的婚禮,兒子出生的喜悅,與新婚妻子及剛出生的兒子遠航東方,在巴達維亞捲入政教鬥爭,差點來不了福爾摩沙,好不容易派駐新港社,兒子卻遽然病逝,面對與荷蘭社會大相逕庭的西拉雅族群,思索該如何宣揚上帝的福音……透過每一天的記事,我們切身感受這個年輕牧師的痛苦與喜樂,挫折與收穫。最終國姓爺率領大軍登陸,風雲告急,改朝換代。結局雖殘酷,「日記」戛然而止的那一日卻記載: 早晨,一陣微風吹過。這將是美好的一天。??? ▍誰是溫世繆?  本書係以17世紀荷治時期派駐台灣新港社的年輕牧師阿諾德斯.溫世繆(Arnoldus Winsemius)為主人翁,他於1655年抵達福爾摩沙,在新港社擔任牧師的工作,直到1661年,鄭成功大軍攻進大員,被鄭軍俘虜後梟首殞命,以不到27歲之齡於異鄉殉道。1948年,荷蘭大使館秘書維克斯波塞斯(J. Vixseboxse),在中國北京天主教大教堂的圖書館,發現了阿諾德斯.溫世繆留下的家庭聖經及日記,以影本的方式轉交其後

7 特價42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他們的鐵道時代:七位鐵道職人的生命故事

前衛  出版
2024/09/04 出版

他們的人生,他們的記憶,見證臺灣百年鐵道的發展沿革。月臺上,多數人僅是鐵道的過客,但有另一群人,卻是一生與之緊密相連。這些人,有接受日治時期專業訓練,駕駛、維修蒸汽火車,改造客車,見證臺灣鐵路百年現代史的專家;也有見過大風大浪、致力服務旅客的大站站長們;還有創新鐵道餐飲,推出令人垂涎三尺、堪稱懷舊經典的「臺鐵便當」的餐旅總經理;以及隨國民政府來臺、特殊罕見的「鐵道兵團」。本書作為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鐵道口述歷史」書系的首部作品,收錄了七位鐵道前輩珍貴的口述歷史,由「運務」、「站務」與「鐵道兵」視角,走進這些鐵道人們的生命經驗與工作現場。看他們在時代的流轉與技術的變遷過程中,如何參與臺灣鐵道事業由日本時代以來的現代化歷程,並承擔、銜接著臺灣鐵道交通事業與族群文化、社會經濟及大眾生活的密切關聯。透過這些耆老們的鐵道記憶與精彩人生,一覽臺灣鐵道的業務縮影,以及豐富的文化面貌與職人精神。【感動推薦】許雪姬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教授張素玢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兼任教授鍾淑敏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陳進金 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陳文松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博物館副館長謝仕淵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79 特價3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他們的鐵道時代

前衛  出版
2024/09/04 出版

他們的人生,他們的記憶,見證臺灣百年鐵道的發展沿革。月臺上,多數人僅是鐵道的過客,但有另一群人,卻是一生與之緊密相連。這些人,有接受日治時期專業訓練,駕駛、維修蒸汽火車,改造客車,見證臺灣鐵路百年現代史的專家;也有見過大風大浪、致力服務旅客的大站站長們;還有創新鐵道餐飲,推出令人垂涎三尺、堪稱懷舊經典的「臺鐵便當」的餐旅總經理;以及隨國民政府來臺、特殊罕見的「鐵道兵團」。本書作為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鐵道口述歷史」書系的首部作品,收錄了七位鐵道前輩珍貴的口述歷史,由「運務」、「站務」與「鐵道兵」視角,走進這些鐵道人們的生命經驗與工作現場。看他們在時代的流轉與技術的變遷過程中,如何參與臺灣鐵道事業由日本時代以來的現代化歷程,並承擔、銜接著臺灣鐵道交通事業與族群文化、社會經濟及大眾生活的密切關聯。透過這些耆老們的鐵道記憶與精彩人生,一覽臺灣鐵道的業務縮影,以及豐富的文化面貌與職人精神。【感動推薦】許雪姬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教授張素玢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兼任教授鍾淑敏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陳進金 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陳文松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博物館副館長謝仕淵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特價3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他們的鐵道時代:七位鐵道職人的生命故事

前衛  出版
2024/09/04 出版

他們的人生,他們的記憶,見證臺灣百年鐵道的發展沿革。月臺上,多數人僅是鐵道的過客,但有另一群人,卻是一生與之緊密相連。這些人,有接受日治時期專業訓練,駕駛、維修蒸汽火車,改造客車,見證臺灣鐵路百年現代史的專家;也有見過大風大浪、致力服務旅客的大站站長們;還有創新鐵道餐飲,推出令人垂涎三尺、堪稱懷舊經典的「臺鐵便當」的餐旅總經理;以及隨國民政府來臺、特殊罕見的「鐵道兵團」。本書作為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鐵道口述歷史」書系的首部作品,收錄了七位鐵道前輩珍貴的口述歷史,由「運務」、「站務」與「鐵道兵」視角,走進這些鐵道人們的生命經驗與工作現場。看他們在時代的流轉與技術的變遷過程中,如何參與臺灣鐵道事業由日本時代以來的現代化歷程,並承擔、銜接著臺灣鐵道交通事業與族群文化、社會經濟及大眾生活的密切關聯。透過這些耆老們的鐵道記憶與精彩人生,一覽臺灣鐵道的業務縮影,以及豐富的文化面貌與職人精神。【感動推薦】許雪姬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教授張素玢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兼任教授鍾淑敏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陳進金 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陳文松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博物館副館長謝仕淵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7 特價3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台灣飛行場百年發展史

洪致文  著
前衛  出版
2024/08/06 出版

絕版多年,2024重新上市暢銷名作《不沉空母》完全增訂版★新增第九章離島篇,將澎湖.金馬.蘭嶼.綠島.東沙與南沙太平島飛行場一網打盡航空的發展歷史,較諸於其他的交通工具可說晚了許多,先不論氣球類的航空器,光人類可以用飛機開始翱翔天際,就已是二十世紀後的事。然而,如今航空已是人類相當重要交通工具之一。台灣的近代航空發展,一般係以日本人野島銀藏在1914年3月21日駕駛美製螺旋槳複翼式飛機,於台北古亭庄練兵場(後之「南機場」,今青年公園)的飛行表演為始。而二戰期間,將台灣視為一座不會沈沒的海上航空母艦「不沉空母」,是民眾耳熟能詳的一種政策宣傳。在日本發動大東亞戰爭,台灣捲入二戰陰霾中時,島上的飛行場正是大日本帝國往南洋連結的重要樞紐。二戰後的台灣,兩岸對峙下,仍有不少日本時代興建的機場持續使用至今,也留下許許多多台灣航空發展百年來的重要遺跡。本書為作者耗費超過二十年蒐集資料,並藉由十多年間的實地調查後整理而成的台灣航空重要著作。全書以百年來台灣島內島外飛行場/機場的發展歷史與脈絡為主軸,介紹其歷經的演變,以及殘存的各種遺構,是研究台灣航空發展及台灣軍事遺跡、戰爭遺產不可缺少的重要經典。全書的章節呈現上,以時間為主要切分點,在日本統治後期較多飛行場大量增設時,才以日本海軍與陸軍兩種體系加以區分。書中內容包含台灣航空發展黎明期的飛行場與著陸場、民航肇始期的島內飛行場,以及大東亞戰爭爆發前、戰爭間與整個二戰末期所興建的台灣島內日本陸軍與海軍飛行場,最後則為二戰後興建的台灣島內機場,以及本次增補版新增的離島機場歷史。全書除了有詳盡的文字說明外,更以超過一千六百張的圖片,包含各時代的相關地圖、航照與現地調查照片記錄,詳細呈現出台灣島內飛行場/機場百年來的發展歷程。書中首度曝光許多興建於二戰時期的飛行場重要軍事設施遺跡調查成果,是台灣在戰爭遺跡的文化資產研究上,非常重要的參考著作。【特別推薦】李孟諺 現任交通部長杜 微 現任國營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許雪姬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教授曾令毅 臺灣航空史研究者

79 特價79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台灣飛行場百年發展史

洪致文  著
前衛  出版
2024/08/06 出版

絕版多年,2024重新上市暢銷名作《不沉空母》完全增訂版★新增第九章離島篇,將澎湖.金馬.蘭嶼.綠島.東沙與南沙太平島飛行場一網打盡航空的發展歷史,較諸於其他的交通工具可說晚了許多,先不論氣球類的航空器,光人類可以用飛機開始翱翔天際,就已是二十世紀後的事。然而,如今航空已是人類相當重要交通工具之一。台灣的近代航空發展,一般係以日本人野島銀藏在1914年3月21日駕駛美製螺旋槳複翼式飛機,於台北古亭庄練兵場(後之「南機場」,今青年公園)的飛行表演為始。而二戰期間,將台灣視為一座不會沈沒的海上航空母艦「不沉空母」,是民眾耳熟能詳的一種政策宣傳。在日本發動大東亞戰爭,台灣捲入二戰陰霾中時,島上的飛行場正是大日本帝國往南洋連結的重要樞紐。二戰後的台灣,兩岸對峙下,仍有不少日本時代興建的機場持續使用至今,也留下許許多多台灣航空發展百年來的重要遺跡。本書為作者耗費超過二十年蒐集資料,並藉由十多年間的實地調查後整理而成的台灣航空重要著作。全書以百年來台灣島內島外飛行場/機場的發展歷史與脈絡為主軸,介紹其歷經的演變,以及殘存的各種遺構,是研究台灣航空發展及台灣軍事遺跡、戰爭遺產不可缺少的重要經典。全書的章節呈現上,以時間為主要切分點,在日本統治後期較多飛行場大量增設時,才以日本海軍與陸軍兩種體系加以區分。書中內容包含台灣航空發展黎明期的飛行場與著陸場、民航肇始期的島內飛行場,以及大東亞戰爭爆發前、戰爭間與整個二戰末期所興建的台灣島內日本陸軍與海軍飛行場,最後則為二戰後興建的台灣島內機場,以及本次增補版新增的離島機場歷史。全書除了有詳盡的文字說明外,更以超過一千六百張的圖片,包含各時代的相關地圖、航照與現地調查照片記錄,詳細呈現出台灣島內飛行場/機場百年來的發展歷程。書中首度曝光許多興建於二戰時期的飛行場重要軍事設施遺跡調查成果,是台灣在戰爭遺跡的文化資產研究上,非常重要的參考著作。【特別推薦】李孟諺 現任交通部長杜 微 現任國營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許雪姬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教授曾令毅 臺灣航空史研究者

特價70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台灣飛行場百年發展史

洪致文  著
前衛  出版
2024/08/06 出版

絕版多年,2024重新上市暢銷名作《不沉空母》完全增訂版★新增第九章離島篇,將澎湖.金馬.蘭嶼.綠島.東沙與南沙太平島飛行場一網打盡航空的發展歷史,較諸於其他的交通工具可說晚了許多,先不論氣球類的航空器,光人類可以用飛機開始翱翔天際,就已是二十世紀後的事。然而,如今航空已是人類相當重要交通工具之一。台灣的近代航空發展,一般係以日本人野島銀藏在1914年3月21日駕駛美製螺旋槳複翼式飛機,於台北古亭庄練兵場(後之「南機場」,今青年公園)的飛行表演為始。而二戰期間,將台灣視為一座不會沈沒的海上航空母艦「不沉空母」,是民眾耳熟能詳的一種政策宣傳。在日本發動大東亞戰爭,台灣捲入二戰陰霾中時,島上的飛行場正是大日本帝國往南洋連結的重要樞紐。二戰後的台灣,兩岸對峙下,仍有不少日本時代興建的機場持續使用至今,也留下許許多多台灣航空發展百年來的重要遺跡。本書為作者耗費超過二十年蒐集資料,並藉由十多年間的實地調查後整理而成的台灣航空重要著作。全書以百年來台灣島內島外飛行場/機場的發展歷史與脈絡為主軸,介紹其歷經的演變,以及殘存的各種遺構,是研究台灣航空發展及台灣軍事遺跡、戰爭遺產不可缺少的重要經典。全書的章節呈現上,以時間為主要切分點,在日本統治後期較多飛行場大量增設時,才以日本海軍與陸軍兩種體系加以區分。書中內容包含台灣航空發展黎明期的飛行場與著陸場、民航肇始期的島內飛行場,以及大東亞戰爭爆發前、戰爭間與整個二戰末期所興建的台灣島內日本陸軍與海軍飛行場,最後則為二戰後興建的台灣島內機場,以及本次增補版新增的離島機場歷史。全書除了有詳盡的文字說明外,更以超過一千六百張的圖片,包含各時代的相關地圖、航照與現地調查照片記錄,詳細呈現出台灣島內飛行場/機場百年來的發展歷程。書中首度曝光許多興建於二戰時期的飛行場重要軍事設施遺跡調查成果,是台灣在戰爭遺跡的文化資產研究上,非常重要的參考著作。【特別推薦】李孟諺 現任交通部長杜 微 現任國營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許雪姬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教授曾令毅 臺灣航空史研究者

7 特價70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黃春蘭的逆襲人生:遲來的遺書

黃春蘭  著
前衛  出版
2024/05/07 出版

襁褓時父親黃溫恭因案入獄遭槍決 母親一人茹苦含辛拉拔三子女成長 全家遭受政府長期監控直至解嚴後 嚮往自由世界卻屢次受阻的黃春蘭 成長歲月中逐步摸索拼湊父親輪廓   沉睡五十八年的遺書,終盼到物歸原主的那天 是無法送達的遺書,同時也是一封遲來的情書   黃溫恭,1920年出生,台南二中畢業後前往日本就讀齒醫專門學校。二戰時受徵召到滿洲國擔任軍醫。戰後回到台灣開設牙醫並與楊清蓮結婚生子,但卻在1952年因「中共台灣省工作委員會燕巢支部案」受到牽連,同年九月被捕。然而原先只遭判十五年,卻在執行前十六天被蔣介石改為「死刑」,於1953年五月二十日在馬場町遭槍決,留下了五封遺書給家人。而同年,五個月大的黃春蘭仍在襁褓中嗷嗷待哺。   黃春蘭,1952年出生,黃溫恭之么女,一生從未與父親黃溫恭見過面。台南女中畢業後考上東海大學化學系,大學畢業後原欲出國念書卻受阻。逗留台灣期間她結婚生子。而八○年代台灣社運狂飆,政治局勢也隨之逐漸鬆綁,爾後她獲得留學機會便赴美就讀蒙大拿州立大學化學碩士,一年半後即回到台灣再攻讀台大化學系博士,之後任職於高雄海洋科大水產系直到退休。而在2008年才親眼見到父親的遺書,2011年才親手接到相距五十八年前父親的遺書。   本書《黃春蘭的逆襲人生:遲來的遺書》,為黃春蘭女士的回憶錄,娓娓道來她身為政治受難家屬的奮鬥過程。從小她在親族呵護下成長,成年後才得知父親黃溫恭因案槍決。此後她遭受全面的政治監控,留學求職均受阻,但她卻在縫隙間,活出精采的人生,成為以專業協助改善高雄水質的科學家。並在台灣走向民主化之際,踏上索還父親遺書的征程,並透過分享家族受難故事,致力於推動人權教育與轉型正義。   獨裁政權終會有崩潰的一天,但在崩潰之前,還需要承受多少苦痛?在白色恐怖的暴政之下,隨意奪走人命固然殘忍。然而更殘忍的是,被留下的親族們,更需承受政府、社會、肉體、精神上長期無孔不入的監控與歧視,影響終其一生,更擴及受難者的上一代與下一代。黃春蘭前半輩子不斷尋思著父親的模樣,後半輩子勇敢面對父親的過往與轉型正義的漫漫長路,傾訴著橫跨三代長及一生的遺書征討故事。   專文推薦   陳 菊|國家人權委員會主任委員 許雪姬|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前所長 洪慶在|國立台南女中校長 林啟燦|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海洋環境工程系教授   ◎指導贊助:國家人權博物館 ◎策劃單位:台灣公民媒體文化協會、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黃春蘭的逆襲人生

黃春蘭  著
前衛  出版
2024/05/07 出版

襁褓時父親黃溫恭因案入獄遭槍決 母親一人茹苦含辛拉拔三子女成長 全家遭受政府長期監控直至解嚴後 嚮往自由世界卻屢次受阻的黃春蘭 成長歲月中逐步摸索拼湊父親輪廓   沉睡五十八年的遺書,終盼到物歸原主的那天 是無法送達的遺書,同時也是一封遲來的情書   黃溫恭,1920年出生,台南二中畢業後前往日本就讀齒醫專門學校。二戰時受徵召到滿洲國擔任軍醫。戰後回到台灣開設牙醫並與楊清蓮結婚生子,但卻在1952年因「中共台灣省工作委員會燕巢支部案」受到牽連,同年九月被捕。然而原先只遭判十五年,卻在執行前十六天被蔣介石改為「死刑」,於1953年五月二十日在馬場町遭槍決,留下了五封遺書給家人。而同年,五個月大的黃春蘭仍在襁褓中嗷嗷待哺。   黃春蘭,1952年出生,黃溫恭之么女,一生從未與父親黃溫恭見過面。台南女中畢業後考上東海大學化學系,大學畢業後原欲出國念書卻受阻。逗留台灣期間她結婚生子。而八○年代台灣社運狂飆,政治局勢也隨之逐漸鬆綁,爾後她獲得留學機會便赴美就讀蒙大拿州立大學化學碩士,一年半後即回到台灣再攻讀台大化學系博士,之後任職於高雄海洋科大水產系直到退休。而在2008年才親眼見到父親的遺書,2011年才親手接到相距五十八年前父親的遺書。   本書《黃春蘭的逆襲人生:遲來的遺書》,為黃春蘭女士的回憶錄,娓娓道來她身為政治受難家屬的奮鬥過程。從小她在親族呵護下成長,成年後才得知父親黃溫恭因案槍決。此後她遭受全面的政治監控,留學求職均受阻,但她卻在縫隙間,活出精采的人生,成為以專業協助改善高雄水質的科學家。並在台灣走向民主化之際,踏上索還父親遺書的征程,並透過分享家族受難故事,致力於推動人權教育與轉型正義。   獨裁政權終會有崩潰的一天,但在崩潰之前,還需要承受多少苦痛?在白色恐怖的暴政之下,隨意奪走人命固然殘忍。然而更殘忍的是,被留下的親族們,更需承受政府、社會、肉體、精神上長期無孔不入的監控與歧視,影響終其一生,更擴及受難者的上一代與下一代。黃春蘭前半輩子不斷尋思著父親的模樣,後半輩子勇敢面對父親的過往與轉型正義的漫漫長路,傾訴著橫跨三代長及一生的遺書征討故事。   專文推薦   陳 菊|國家人權委員會主任委員 許雪姬|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前所長 洪慶在|國立台南女中校長 林啟燦|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海洋環境工程系教授   ◎指導贊助:國家人權博物館 ◎策劃單位:台灣公民媒體文化協會、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特價22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頁數1/9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