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生動有趣的中日漢字文化書、日文漢字豆知識進階學習,一次完足!★完整呈現漢字與日文的發展與融合,除了探討現今日文的演變史,更展露漢字使用的多重面貌。★列舉可能造成誤解的漢字用語,幫助讀者了解常用漢字的背後意涵與實際應用。你知道「經濟」、「社會」、「哲學」、「人權」、「解放」、「主義」、「知識」、「文化」等詞彙其實是日本人創造的嗎?而且在毛澤東著名的《實踐論》裡,有四分之一的詞句都是使用日製漢語!在漢字傳進日本後,與日本固有的「和音」進行融合與演變,成就了現今日語的模樣,而日本人也善用漢字表意、假名表音的特點,為歐美知識與學說創造許多「日製漢語」,並經由中國留學生翻譯日文書的熱潮,以及許多知名留日作家,如:魯迅、郭沫若、郁達夫、梁啟超等人於作品中積極使用日製漢語的旋風,將這些新詞傳回中國,讓漢字擁有了更多面貌。本書分為兩大部分:「漢字豆知識」詳述日語文化的相關歷史及演變,對於具日文基礎的讀者,可進一步深化日語的程度;「五大類精選漢字」則分為稱呼用語篇、食衣住行篇、身體健康篇、教養學習篇、社會生活篇五個類別,精選說明中日漢字「最易混淆」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用詞。「大丈夫」和你家老公沒有關係!如果有日本人說:「我很丈夫,大丈夫。」請各位不要嘲笑對方,人家說的是「我很健康,請你放心」的意思。「勉強」是要你學更多東西!日語的「勉強」本來和漢語一樣,都是「做不願意做的事」,直到明治時代以後,為了得到知識而努力被認為是一種美德,於是「勉強」的意義逐漸與「學習」類似。「娘」到底是我家媽媽還是女兒?「娘」在日文世界中是「女兒」,在現代漢語世界中則是「母親」,古代漢語的「娘」指年輕女子。由這點看來,日本的「娘」,用法應該承自古代漢語。「大手」和正門有什麼關係?「大手」是大企業、大公司、大戶頭、大主顧之意,用在城堡建築上,便是「前門」、「正門」。日本全國各地都有「大手町」地名,表示往昔位於城郭正門附近。日語漢字大不同,中文與日文間密不可分的文化關係,全在《漢字日本》。
─2024年美國政治學會賈維斯-施羅德最佳書籍獎──2024年威靈頓公爵軍事史獎章得主─ 宗主國大清 vs 維新的日本 vs 東擴的俄國 朝鮮半島的處境,牽動著整個東亞的命運! 吳政緯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周雪舫 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兼任教授長谷川正人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曾寶滿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廖敏淑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兼人文中心主任──專業推薦 外交攻防╳軍事分析╳敘事史,再探現代東亞與帝國爭霸的新視角 作者席拉・賈格以十九世紀中期至二十世紀初期的朝鮮半島為舞台,講述了一場規模不亞於英俄大博弈的「東亞大競逐」。其以敘事史筆法展開書寫,將各國對於朝鮮及自身利益的打算梳理得淺顯易懂,加上對歷史人物性格與動機的生動側寫,以及別具真實感的敘事方式,令人彷彿置身外交辭令齊發、勾心鬥角的談判桌上。而在軍事行動方面,則仔細考證了當時報章雜誌、記者與駐外人士之紀錄,致力於還原戰場前線,闡明每場戰役的發展都牽動著國際情勢變化,更從戰爭的角度看見各國面對東亞局勢時的軍事實力與策略運用。 彼時的大國衝突,延伸出一系列二十世紀初迄今的國際紛爭:美蘇冷戰、千島群島主權問題、釣魚台列嶼主權問題、中國與俄羅斯為了「重返榮耀」再度擴張的野心……透過本書,我們得以回溯這些議題的開端,從朝鮮半島跌宕起伏的命運,洞見當今東亞地緣政治的複雜糾葛究竟如何成形。▎朝鮮半島的困境──內部主政者無力、派系分裂,外部面臨列強虎視眈眈 一八六三年,哲宗駕崩。由於其膝下無子,神貞王后趙氏便遴選王族中的幼子繼承王位,是為高宗。數度干政的父親興宣大院君,以及手段強硬的妻子閔妃,兩人互相掣肘,使得高宗難以掌握政事主導權,即便親政後一改先前父親的排外態度,轉而與列強來往,卻也接連簽下多項不平等條約。 朝鮮當局除了要面對國內的不滿聲浪與派系分裂,還有宗主國大清的反覆、日本的強勢叩門,以及俄國蠶食宮廷內部的企圖,內外問題接踵而至,令其進退維谷。▎中國、日本、俄國有何盤算──介入內政、強推改革、滲透宮廷……無所不用其極 大清是朝鮮的宗主國。起初表示「兩國雖為宗藩關係,但朝鮮仍保有其自治權」,但這般態度卻為日本大開方便之門。雖曾在壬午兵變後試圖加強對朝鮮的控制,未料日後爆發東學黨之亂,中日聯合出兵鎮壓,隨之而來的衝突最終導致甲午戰爭。戰敗後於《馬關條約》中承認朝鮮完全獨立自主,就此喪失宗主權。 正值維新時期的日本,此時走在成為帝國的路上。起初推派使節前往朝鮮,望其承認明治新政權,然而當時朝鮮鄙夷日方「稱皇」的要求及穿著洋服的姿態,於是對朝鮮的態度便轉向「征韓論」。此後先以《江華島條約》實施經濟滲透,再藉《馬關條約》行主權干預,最後於一九一○年殖民朝鮮,將整個半島納入版圖。 俄國亟欲東擴國界,因而意識到朝鮮的戰略地位之重。當日本的影響力日益增大,俄國也藉由商務與外交手段進入朝鮮,獲得宮廷人士的信任。一八九五年閔妃遇刺身亡,高宗逃往俄國公使館尋求保護,期間他任用俄國軍事顧問,並給予商業特權,俄國勢力逐漸掌控朝鮮宮廷,直到日俄戰爭再度翻轉局勢。▎其他列強爭相出手──為維護自身在東亞的權益,英、美、法三國也加入戰局 由於興宣大院君下令鎮壓天主教勢力,並處決九名傳教士與數千名教徒,法國在一八六六年向朝鮮發起懲罰性遠征,卻吃了敗仗。 英國擔心朝鮮若受俄國控制,則俄國將入侵滿洲。為保障其在東亞的權益,遂於朝鮮南部的巨文島成立臨時據點以阻斷俄國海軍補給,日後又為此進一步形成英日同盟。 美國則與朝鮮簽訂《朝美修好通商條約》,將朝鮮拉進大國的權力遊戲之中。日俄戰爭時更出面調停,促使雙方簽下《樸茨茅斯條約》,削弱俄國在遠東的勢力。★各界好評★ 《東亞大競逐1860-1910》獲得最新一屆(2024年)威靈頓公爵獎章可謂實至名歸……將一個長期受忽視的研究領域,成功納入了塑造今日東亞格局的帝國歷史主流敘事之中。──英國知名國防研究學者/威靈頓公爵軍事史獎章評審 麥可・克拉克(Michael Clarke) 席拉・賈格為現代東亞帝國競爭寫下了一段宏大的敘事,成功展現出朝鮮對該區域的重要性遠超過以往認知。──美國漢學家 裴士鋒(Stephen R. Platt),《華爾街日報》 在時間跨度與多國視角的架構下,本書對無數政治辯論、外交談判與軍事衝突的細節掌握極為到位,是這些事件的重要資料庫。同時,將朝鮮的競爭重新置於俄國擴張,以及由此引發的利益衝突之中……無論以何種角度閱讀,賈格的敘事都是一部鉅作。──德州大學亞洲研究與人類學教授 羅伯特・奧本海姆(Robert Oppenheim),《世界史亞洲評論》 在東亞歷史中,韓國的角色長期以來一直被忽視。賈格以精彩的分析與縝密的研究,揭示韓國的命運其實對於十九世紀的亞洲格局,以及一路延續至二戰的動盪區域政治具有關鍵性影響。這是東亞歷史與地緣政治讀者不可錯過的重要之作。──《正義之戰:中日戰爭激發中國新民族主義》作者 芮納・米德(Rana Mitter) 精湛的敘事……無與倫比地呈現了朝鮮地緣戰略位置的歷史意涵。本書達成了興許只有敘事史才能完成的事:擁抱歷史瞬間的偶然與變數,為塑造東亞現代性與轉型的過程中,所有理應被納入的行動者發聲;同時深入探究個人、社會、政治與國際現實的情感與苦難,展現全景式的深度理解。──美國大學韓國研究教授 Ji-Young Lee,《H-Diplo》 《東亞大競逐1860-1910》勾勒出從一八五○年代至一九一○年間朝鮮在亞洲所處位置的問題,這六十年間歷經多場戰爭與一連串規模較小的衝突與起義……本書細節豐富,出色地處理了不斷更替的談判與談判者,同時掌握住軍隊行動與戰略失誤。──卡地夫大學東亞史高級講師 伊恩・拉普利(Ian Rapley),《亞洲書評》 雄心勃勃且視野廣闊……是一部描繪東北亞巨變時代、全面而發人深省的歷史著作。──加拿大外交官 馬丁・拉弗拉姆(Martin Laflamme),《日本時報》
《耶路撒冷三千年》暢銷書作者、劍橋大學歷史學博士賽門・蒙提費歐里 Simon Sebag Montefiore開創歷史書寫新局面,又一史詩巨作 一部與眾不同,從「家族」角度詮釋的全新世界史權力的世襲從未真正消失只是換了形式──繼續存在 Amazon、Goodreads逾1000名讀者高星評分・售出十一國版權 紐約時報 暢銷書|紐約客・經濟學人・泰晤士報・科克斯書評・史密森尼雜誌 年度最佳書籍|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觀察家報・旁觀者・新政治家・每日郵報・每日電訊報・出版者週刊 一致好評推薦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激賞推薦權力、金錢、血脈,這三股自人類誕生以來就長盛不衰的古老力量,迄今仍相互糾葛,不斷滋長力量。從古代貴族到當代財團,乃至政體共和實則形同君王的「民主王朝」,權力的世襲從未真正消失,只是換了形式繼續存在。而循血脈而生的「家族」,則始終是握持權力、守護財富、分擔風險的根基,蒼茫的歷史江河,故事則從「家族」說起……蒙提費歐里的世界史並不從人類起源談起,而是從數萬年前,一個遠古家庭遺留在海岸的足跡展開。他以人類最普遍也最根本的存在單位──「家族」,作為歷史敘事的主軸,勾勒出世界變遷和家族興衰交織的歷史長卷。作者特別關注權力世家,因為「權力」不僅揭示人際關係最複雜的運作,更驅動政治、經濟和科技的變革;真正的危險,也往往源自於最親密的關係,殘酷的權謀鬥爭和血脈深情牽絆糾纏,在鬥爭背叛、肉欲歡愛、生死無常間,構築出駭人之事與親族溫情並存的權力劇場。但其筆下的家族遠不止帝王將相等權力中樞的世襲者,其書寫包含術士、黑幫、大亨、醫生、藝術家、奴隸,乃至劊子手的家族,這些看似邊緣的群體也是推動歷史的要角;以「家族」為敘事單位亦讓女性和孩童的身影得以清晰浮現。這些家族橫跨全球,於各地興衰遷徙,構成多元且動態的歷史圖景;本書一跳脫以歐洲為核心的歷史重述,特別關注亞洲、非洲與美洲在世界史的位置。我們跟隨著這些家族的命運跌宕前行,穿越大疫、戰爭、水災與經濟繁榮,其經歷不僅展現個體命運的曲折,也映照出所處時代的社會脈動,藉此得以重新審視王國與國家的生成,以及各文明如何吸納與融合外來者,塑造今日的世界。超越冰冷的史學分類與名詞,蒙提費歐里以生動的筆觸讓各色人物躍然紙上,捕捉歷史的偶然與人性的瞬間抉擇。以家族為經,歷史為緯,織就一部震撼而深刻的人類史詩,讓我們看見,歷史從未遠離——正因如此,我們需要這部全新的世界史。 血脈即權力,家族即王國肉欲歡愉✕骨肉相殘✕禍在所愛✕病態嗜殺波瀾壯闊的歷史旅程,追尋改寫世界格局的家族 ▎凱撒家族、梅迪奇家族、薩爾貢王朝、歐巴馬家族、成吉思汗家族、亞歷山大家族、哈克馬尼斯王朝、金氏家族、查理曼家族、孔雀王朝、君士坦丁王朝、薩珊王朝、天皇、宋氏姊妹、卡斯楚家族、川普家族、習家族、羅曼諾夫王朝、毛澤東家族、蒙兀兒王朝、紹德家族、羅斯福家族、羅斯柴爾德家族、洛克斐勒家族、穆罕默德王朝、哈布斯堡家族⋯⋯各色人物,成就歷史萬象▎佛陀、希特勒、紫式部、李清照、普丁、蘇格拉底、米開朗基羅、莎士比亞、牛頓、莫札特、巴爾札克、佛洛伊德、三K黨、澤倫斯基、甘地、司馬遷、班氏一族、沈括、貝尼尼、華納兄弟、馬克思、奧本海默、黑手黨、賈伯斯、馬丁・路德⋯⋯國際讚譽在這部具有驚人廣度與學識的作品中,蒙提費歐里將僕人、朝臣和國王,先驅者、傳教士和哲學家的故事交織在一起,創造出一部精妙的綜合體,即使是最博學的讀者也能從中獲得全新的見解。——亨利・季辛吉(Henry Kissinger),美國第五十六任國務卿、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一場精采絕倫的歷史壯舉。野心宏大、學識淵博、驚喜不斷。這本書將「家族」重新放回歷史核心。——彼德・梵科潘(Peter Frankopan),《絲綢之路》暢銷作者這不是你在學校學到的歷史……真正的全球化視角是本書眾多的優點之一。這是一部坦率多元的歷史,拒絕偏袒任何地理、文化或族群觀點。非洲與歐洲同樣重要,亞洲與美洲並重。這本書也並未因王公貴族、富豪與總統而忽略平民百姓。聚焦於家族,令女性、兒童及其他常被主流敘事忽視的人得以現身……——《華爾街日報》蒙提費歐里深諳如何吸引讀者目光……上千頁的人類歷史足以讓最有決心的讀者卻步,因此他巧妙穿插創意十足的血腥場面、扭曲的惡行,以及驚世駭俗的性愛,使讀者欲罷不能。這本書雖然龐大,但作者確保其高度可讀性……他創造了一部內容深厚、研究扎實、引人入勝且令人沉醉的人類歷史年表,成就令人讚歎。——《華盛頓獨立書評》捧讀這部厚重巨作,是一種莫大的享受。本書需要強壯的手腕來翻閱,但絕對值得一翻再翻。這是一部極富可讀性和魅力的人類歷史,從最持久的人類制度——「家族」的角度來敘述。每一頁都蘊含知識與樂趣。——亞歷山大・麥考爾・史密斯(Alexander McCall Smith), 《新政治家》2022年度書籍推薦透過顯赫家族故事講述世界歷史的著作,讀來意猶未盡。作者筆下的王朝巨人、惡棍與瘋子,栩栩如生、妙語如珠,情色與暴力更是大膽呈現。這是一部兼具娛樂與知識的史詩巨作。——《經濟學人》,2022年最佳圖書堪比真實版的《權力遊戲》……敘事精彩、研究龐大,令人欲罷不能……風格有時犀利,始終富娛樂性——是一流的歷史作品……——《每日郵報》,一週選書這是一部從尼安德塔人到川普的世界史。故事情節波瀾壯闊,宛如萬花筒般呈現暴力、背叛、性愛與混亂……聚焦於家族,使這部世界史更具人性溫度……這本書充滿個性與靈魂,同時也荒唐地幽默……一部極具娛樂性的巨作。——《泰晤士報》,年度最佳歷史書理應成為暢銷書……可說是《繼承之戰》碰上《權力遊戲》,歷史透過王朝與陰謀呈現,並以機智、洞見與不乏醜聞的筆觸寫成。——《旁觀者》
高齡化、少子化問題,幾乎可以說是國難,甚至足以構成國家危機;日本的問題,台灣也即將面臨?冒險說句顯而易見的話,除非有什麼改變,讓出生率超過死亡率,否則日本終將不復存在。這將是全世界的一個巨大損失。——伊隆・馬斯克(Elon Reeve Musk)特別推薦——林萬億(臺灣老人學學會創會理事長、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名譽教授)林齊晧(《udn global 轉角國際》主編)徐書慧(臺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理事長)畢柳鶯(《斷食善終》作者、衛福部臺中醫院復健科資深教學醫師)(依姓氏筆劃排序)●關於本書日本為何會形成「多死社會」、「獨居社會」與「孤獨死」的現象?日本的「人生百年時代」、「爸爸活」、「遺體飯店」……又是怎麼一回事!一九九一年日本泡沫經濟正式崩潰,跨入經濟大蕭條的時代,緊接著不良債權問題、相繼爆發的證券金融弊案、波斯灣戰爭的經濟付出,以及人口急速老化……一九九四年日本迎來高齡社會,二○○七年跨進了超高齡社會。二○二五年,日本五個人中,有一人是七十五歲以上的「後期高齡者」。日本人口高齡化為社會帶來嚴重的衝擊,高齡者「想確保固定收入」、「想保持身心健康」、「想發揮自己的專長與經驗」、「不想與社會脫節」……因此重又進入職場。二○二三年,日本每四個高齡者中,有一人仍在工作,進入了活到老、做到老的「人生百年時代」。日本單身高齡者甚至出現「愈活愈年輕,愈忙愈健康」的「婚活」(Kon-Katsu)現象,婚介市場與相親活動的熱絡,致使單身男性高齡者尋找女兒輩分異性對象,年輕女性願意和爸爸甚或祖父輩分的男性約會,即稱「爸爸活」(パパ活/papakatsu)。日本高齡化的「多死社會」現象,加上愈來愈多年輕人不婚不生,造成少子化,致使人口逐年銳減,帶來各種經濟社會問題——包括高齡者生命末期的療養、失智及照護問題;喪禮規模、遺體處理及埋葬問題;大缺工、移工問題;男女差距、兩性婚姻、社會階級問題……日本社會文化觀察家 茂呂美耶,從日本社會的演進脈絡中,一一檢視,直面日本人口老化、少子化對國家產生的危難議題,進行多面的探索。人口老化甚至足以構成國家危機。日本正在經歷人類之前從未經歷過的人口轉型,台灣也正朝這個方向發展。此書是理解日本當下社會問題的重要讀本,也可作為台灣的借鑑參考。
英國圖書獎評委:描寫朝鮮生活最好的一部作品! 《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 ★極權主義文獻開創之作★ 它讓我們有機會一窺這個逐漸具有全球重要性的封閉國度。 這個封閉的國家,其實就是喬治‧歐威爾《1984》的現實版 ★英國非文學寫作標竿獎項「貝利吉福德獎」(the Baillie Gifford Prize)25週年特別紀念獎決選作品:從過去25年的好書萬中選一,所精挑細選出的經典佳作!! ★榮獲英國塞繆爾約翰遜獎(Samuel Johnson Prize for Non-Fiction) ★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決選作品、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決選書單 ◎金正日辭世後,北韓依舊是兩千三百萬人民的牢籠,得獎作家芭芭拉‧德米克以近萬字的內容於書末解析金正恩如何以全世界最年輕的國家元首之姿,鞏固看似垂危的政權,並補述書中六名脫北者的生活現況。 何撒娜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阿 潑 《憂鬱的邊界》作者 房慧真 作家 李志德 資深新聞工作者____聯合推薦 朝鮮向來是個外人難以深入、臆測的一個祕密國度。 夜空中,整個朝鮮地區都是黑的,那黑暗訴說著人民深不可測的痛苦,有時卻又穿插著零星微弱的希望曙光……與燈光閃耀的南韓相比,北韓好似黑夜與白晝。在這裡,饑荒奪去了數百萬人的性命,製造和貿易幾乎停止,經濟崩潰,醫療機制失敗,人們習慣行走在要跨越屍體倒臥的街頭。 朝鮮曾遭受兩次悲劇。第一次是朝鮮半島分裂的二戰結束時,史達林扶植金正日做為蘇聯在朝鮮的代理人;第二次悲劇是蘇聯的崩潰。在後蘇聯時代,朝鮮遭受電力、自來水和食物短缺之苦,金日成和金正日藉機創造了個人崇拜的一種痴迷的支持,自我監督的社會。本書透過生動地描寫六個勇敢脫北者的悲哀生命,投射出現實生活中集權主義的本質。 《我們最幸福》做為一個故事確實引人入勝,但實質上則是一種政治信息的描述:看這個極權主義鎮壓下,可怕的朝鮮共和國是如何成功地讓人民對外部世界完全一無所悉,以及他們如何避免內部政權垮台?其中究竟暗藏了什麼樣的詭計? 從六名平凡百姓的生活中,我們對北韓有了超乎以往的認識。 《我們最幸福》追溯六名北韓人超過十五年來的生活──在這長達十五年以上的混亂時代裡,他們遭遇金日成去世,他的兒子金正日在無人挑戰下接掌大權,以及蔓延全國的大饑荒,這場災難奪去全國五分之一人口的性命。 獲獎新聞工作者芭芭拉‧德米克帶領我們進入一個過去從未見過的國度,她讓我們深刻體會到,生活在今日最壓迫的極權主義政權下會是什麼感受──這是個歐威爾筆下的世界,沒有網路,廣播與電視選臺鈕全固定在政府頻道上,就連表露情感也會遭到懲罰;在這個警察國家裡,告密者受到獎賞,而無心的言論很可能讓人終生監禁於古拉格。 德米克帶領我們穿過政府的重重檢查,進入到北韓深處。從謹慎而敏銳的報導中,我們看到她的六名主角──他們全是尋常的北韓平民──戀愛、養家活口、懷抱野心,以及努力求生。然後,一個接一個,他們終於發現自己被政府背叛,而我們全程參與了他們的心路歷程。
直面中國歷史最黯黑的深處,復原商王朝活人獻祭的血腥場景 一本震撼、具里程碑意義的非虛構歷史專著, 重述華夏從殷商鬼神信仰到周朝禮樂文明的驚人轉折 ★天才歷史學家李碩探索華夏文明起源的開篇鉅作,史料豐富、邏輯嚴密、想像超群,徹底顛覆你對中國上古史的認知! ★透過對各種出土墓葬、甲骨文的研究,分析《易經》、《詩經》、《尚書》的記載,復原了商朝用活人祭祀的歷史,提出了諸多大膽的假設,重新構建了夏、商、周的歷史。 ★用考古成果讀懂玄奧文獻,重構武王伐紂的歷史認知,再現人祭與華夏早期文明從伴生到分離的偉大轉折。 中國上古史這段記憶空白延續了近三千年,直到上世紀殷墟陸續被挖掘發現, 大量人祭遺址及商王占卜獻祭的甲骨刻辭陸續出土,真實的商朝往事才終於浮現…… * * * 從新石器時代以來,中國華北地區形成了殺人獻祭的原始宗教。第一王朝夏朝(二里頭文化)沿襲了這種人祭文化,並在隨後的商朝登峰造極。 周族僻處西部,本來沒有人祭傳統,但他們曾投靠商朝,為商朝捕獵用於獻祭的羌人。周文王因受到商紂王懷疑,曾被囚禁在羑里,最後,文王的長子伯邑考被紂王當成人牲獻祭。文王祕密學習了商人的易卦占算技術,日後發展出《易經》的卦、爻辭體系——記錄周 文王親歷和刺探到商王朝的諸多事件、信息,並藉此占卜估算、謀劃他的「翦商」大業。 武王滅商後,曾延續商人的人祭行為;武王死後,由周公輔政,徹底禁絕了人祭宗教,銷毀了有關商代人祭的文獻記錄,並製造出一套沒有人祭的理想化歷史敘事,以及基於「德」的世俗政治與道德體系,徹底走出神權統治。周公的這些舉措,開創了新的華夏文明。五百年後,孔子編輯儒家「六經」,系統整理周公的理論成果。周公和孔子塑造了儒家學派,其影響一直持續到現代。 本書借助大量考古出土文物與材料及傳世文獻,梳理了上古人祭風俗產生、盛行和消亡的全部過程,以及人祭與華夏早期文明從伴生到分離的驚人轉折,再現了古人(周人)為終結商朝和人祭風俗付出的巨大努力,使我們對華夏文明的起源有了全新的認知。 ★甲骨文中的「卯」字,就是把人或牲畜對半剖開,懸掛祭祀;甲骨文「用」字的小方格中點了四個點,來自被殺的人牲所流的鮮血,是神明最新鮮的飲食。 ★《易經》其實是「隱晦」記載了周文王帶領周人俘獲羌人並進貢給商王朝的內容,以及他在殷都⽬睹的⼈祭場景。 ★紂王誅殺周文王的長子伯邑考當成人牲用於獻祭,並且將伯邑考的肉分給參與祭典的諸人享用,其中也包括周文王本人。 ★紂王兵敗自焚,其實是貢獻出自己做為一場最高級別的人牲獻祭,祈求神明滅掉叛逆的周人;周武王推翻商朝之後,也曾舉辦過大型的殺人獻祭儀式,一次性向天獻祭了兩百多名商朝貴族和官員。 ★周公開創的禮樂制度與天命觀,指出王朝要獲得上天的庇佑,需要靠治民的德政,而非殺戮祭祀取悅鬼神,其實也是為了要抹滅周人曾為商朝助紂為虐的暗黑歷史。
經典解讀日本文化標籤創意——《乙男蟻女》十年大翻修進化版! 真的好想去日本玩耍! 先來看看日本文化觀察專家茂呂美耶 梳理二十代到八十代的看穿日本當代社會文化,世代關鍵標籤小百科 Miya流的釋義、最在地的直擊觀察、條理分明的解讀法 最實地考察、深刻到位的人文趨勢、流行文化 ★ 經典的日本鹽男、醬油男,演進到今日是蛇顏男!你是哪一派?你是小栗旬還是松田龍平派? ★ 如同寶可夢一樣有進化型,草食男超進化之後是認為自己一點都不寬鬆的「達觀世代」! ★ 新派日系女子登板——是要當個新型的大人女子、大叔女子?或是擁有女子力的魅力女? ★ 90年代前很流行的全職媽媽「公園登台」和「鑰匙兒童」,在職業婦女增加,以及小孩課後活動甚至比大人還多,已成為時代遺跡的死語。 新版內容增訂—— 新增1960年~2020年每十年一個世代的日本大事年表。 修訂初版2010年以前的關鍵詞現況。 增加2010年以後出現的日本新標籤。 從世代標籤,窺看日本男女的生活個性、文化學習零時差—— 愛上男不是愛上哪個男人,是很會談戀愛的男人;大人女子不是指成年女生,而是代表你已經不是年輕女孩,但也還不是歐巴桑的三四十代女子;夫源病是指讓日本高齡女性患上不明頭痛、頭暈、耳鳴,甚至是自律神經失調的隱忍婚姻疾病;乙男不是家中第二個男孩,而是手巧又專業的粉紅系男孩;蟻女不是工作認真的女孩兒,而是小巧又可愛的袖珍女。還有高麗菜捲男、蘆筍培根男、保留君、歐巴桑軍團、導航姬、歷女……五花八門的時代標籤,不斷增生! 這些,都是代表日本近代至當代社會發展的重要語彙,你也許聽過,說不定還常常使用,認真搞清楚它們的來由與涵義之後,只能大喊「太妙啦~好厲害!」,日本人真的很有趣,非常會下標籤! ||| 日本世代標籤精彩摘錄 ||| 蛇顏男(鹽男的延伸) 特徵是臉小、左右眼之間的距離較遠、單眼皮三白眼、適合穿窄身衣,給人如無機物的冷淡印象,散發一股無以形容的性感,代表男演員是綾野剛。看雜誌文章如此描述「蛇顏男」特徵,我有點懷疑,這應該是時尚雜誌編輯部為了讓雜誌大賣,而二○一三年剛好是蛇年,於是定義出「蛇顏男」的特徵,再列出眾多有人氣的男演員名單。「蛇顏男」代表男演員是綾野剛、松田龍平&翔太兄弟等。 大叔女子會 指「特地挑選中年男性酒客居多的餐飲店或酒館召開酒宴的女子會」,有時會簡稱為「おやじ会」(oyajikai/大叔會)。她們不會挑選時髦咖啡廳或高級居酒屋,而是聚集在大眾居酒屋或是鐵路高架橋下的路邊小酒店,左手握著一大杯生啤酒,右手拿著一支雞肉串燒,隨心所欲地高談闊論,各抒己見。幾杯黃酒下肚,甚至會恣無忌憚地開起黃腔,講起黃段子。 一億總中流 「一億」代表總人口,「中流」意味中產階級(middle class),兩者加起來的意思是「全民中產社會」,亦即,全民貧富差距不大,全民社會地位均等,全民觀念意識近似,全民集體記憶很多。 二○世紀升級為二十一世紀。日本昭和時代成為「一億總中流世代」的最美的記憶,平成時代的新生代則走得跌跌撞撞,到了令和時代的今日,男人說他無力供養一個家庭,女人說她不想在婚後還要上班,於是,乾脆終生不婚不嫁、不生不育。
一個激勵人心的故事,三代女性經歷了無數艱難困苦和政治風暴, 始終保持著人性的尊嚴和美。──希拉蕊•柯林頓 走過纏足的時代、封建體制的婚姻、抗日戰爭、國共內亂……直至文化大革命的劫難,她們歷經了人間的悲歡離合,也創造了不平凡的一生。 三代中國女性一部感人家史理解二十世紀中國的重量級磅礡史詩 「我享受過特權,也遭受過磨難;有過勇氣,也有過恐懼;見過善良、忠誠,也見過人性最醜陋的一面;在痛苦、毀滅與死亡之中,我更認清了愛及人類不可摧毀的求生存、追求幸福的能力。」──張戎 從滿清王朝到共和體制,從共和政體到共產專政,國家體制的轉換,標誌了三代中國女人的命運。 姥姥玉芳出生於一九○九年。這年,正值滿清統治中國兩百六十年後面臨危亡之秋。 天生麗質的姥姥沒能逃過纏腳的痛苦,因為父親希望未來靠著這個女兒平步青雲,有雙三寸金蓮能更快找到乘龍快婿。她的父親心願達成了,儘管姥姥做的是軍閥的姨太太。這年姥姥十五歲。 母親德鴻,出生於一九三一年。這年,日本人入侵東北,占領東三省,成立滿州國,扶植傀儡皇帝溥儀。德鴻的父親在她兩歲時過世,隨著姥姥改嫁,她有了待她如己出的父親,一位滿族醫生。 經過日本人統治、國共交戰的年代,十五歲時,德鴻參加共產黨地下工作,在一次面見上級時遇到了令她傾心的終生伴侶──作者張戎的父親。 女兒張戎出生於一九五二年,父親守愚和母親德鴻都在四川擔任共黨高幹,她在成長的過程中,既感覺到接二連三的政治運動帶來的緊張氣氛,也享受了生活在這個家庭的愛與溫暖。 然而,文化大革命的浩劫,沒有人能逃得掉……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的作者,她能一改姥姥與母親的宿命,走出自己的路來嗎? 歷經三個世代的故事,發端於中國東北的偏遠小城義縣,擴展到大城錦州,再隨著母親的足跡跨越半個中國到了四川。 一個家族橫跨了一世紀的滄桑,由三代女人的一生刻畫出一段奇蹟,而這個奇蹟,仍在持續發生中……
─2024年美國政治學會賈維斯-施羅德最佳書籍獎──2024年威靈頓公爵軍事史獎章得主─ 宗主國大清 vs 維新的日本 vs 東擴的俄國 朝鮮半島的處境,牽動著整個東亞的命運! 吳政緯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周雪舫 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兼任教授長谷川正人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曾寶滿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廖敏淑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兼人文中心主任──專業推薦 外交攻防╳軍事分析╳敘事史,再探現代東亞與帝國爭霸的新視角 作者席拉・賈格以十九世紀中期至二十世紀初期的朝鮮半島為舞台,講述了一場規模不亞於英俄大博弈的「東亞大競逐」。其以敘事史筆法展開書寫,將各國對於朝鮮及自身利益的打算梳理得淺顯易懂,加上對歷史人物性格與動機的生動側寫,以及別具真實感的敘事方式,令人彷彿置身外交辭令齊發、勾心鬥角的談判桌上。而在軍事行動方面,則仔細考證了當時報章雜誌、記者與駐外人士之紀錄,致力於還原戰場前線,闡明每場戰役的發展都牽動著國際情勢變化,更從戰爭的角度看見各國面對東亞局勢時的軍事實力與策略運用。 彼時的大國衝突,延伸出一系列二十世紀初迄今的國際紛爭:美蘇冷戰、千島群島主權問題、釣魚台列嶼主權問題、中國與俄羅斯為了「重返榮耀」再度擴張的野心……透過本書,我們得以回溯這些議題的開端,從朝鮮半島跌宕起伏的命運,洞見當今東亞地緣政治的複雜糾葛究竟如何成形。▎朝鮮半島的困境──內部主政者無力、派系分裂,外部面臨列強虎視眈眈 一八六三年,哲宗駕崩。由於其膝下無子,神貞王后趙氏便遴選王族中的幼子繼承王位,是為高宗。數度干政的父親興宣大院君,以及手段強硬的妻子閔妃,兩人互相掣肘,使得高宗難以掌握政事主導權,即便親政後一改先前父親的排外態度,轉而與列強來往,卻也接連簽下多項不平等條約。 朝鮮當局除了要面對國內的不滿聲浪與派系分裂,還有宗主國大清的反覆、日本的強勢叩門,以及俄國蠶食宮廷內部的企圖,內外問題接踵而至,令其進退維谷。▎中國、日本、俄國有何盤算──介入內政、強推改革、滲透宮廷……無所不用其極 大清是朝鮮的宗主國。起初表示「兩國雖為宗藩關係,但朝鮮仍保有其自治權」,但這般態度卻為日本大開方便之門。雖曾在壬午兵變後試圖加強對朝鮮的控制,未料日後爆發東學黨之亂,中日聯合出兵鎮壓,隨之而來的衝突最終導致甲午戰爭。戰敗後於《馬關條約》中承認朝鮮完全獨立自主,就此喪失宗主權。 正值維新時期的日本,此時走在成為帝國的路上。起初推派使節前往朝鮮,望其承認明治新政權,然而當時朝鮮鄙夷日方「稱皇」的要求及穿著洋服的姿態,於是對朝鮮的態度便轉向「征韓論」。此後先以《江華島條約》實施經濟滲透,再藉《馬關條約》行主權干預,最後於一九一○年殖民朝鮮,將整個半島納入版圖。 俄國亟欲東擴國界,因而意識到朝鮮的戰略地位之重。當日本的影響力日益增大,俄國也藉由商務與外交手段進入朝鮮,獲得宮廷人士的信任。一八九五年閔妃遇刺身亡,高宗逃往俄國公使館尋求保護,期間他任用俄國軍事顧問,並給予商業特權,俄國勢力逐漸掌控朝鮮宮廷,直到日俄戰爭再度翻轉局勢。▎其他列強爭相出手──為維護自身在東亞的權益,英、美、法三國也加入戰局 由於興宣大院君下令鎮壓天主教勢力,並處決九名傳教士與數千名教徒,法國在一八六六年向朝鮮發起懲罰性遠征,卻吃了敗仗。 英國擔心朝鮮若受俄國控制,則俄國將入侵滿洲。為保障其在東亞的權益,遂於朝鮮南部的巨文島成立臨時據點以阻斷俄國海軍補給,日後又為此進一步形成英日同盟。 美國則與朝鮮簽訂《朝美修好通商條約》,將朝鮮拉進大國的權力遊戲之中。日俄戰爭時更出面調停,促使雙方簽下《樸茨茅斯條約》,削弱俄國在遠東的勢力。★各界好評★ 《東亞大競逐1860-1910》獲得最新一屆(2024年)威靈頓公爵獎章可謂實至名歸……將一個長期受忽視的研究領域,成功納入了塑造今日東亞格局的帝國歷史主流敘事之中。──英國知名國防研究學者/威靈頓公爵軍事史獎章評審 麥可・克拉克(Michael Clarke) 席拉・賈格為現代東亞帝國競爭寫下了一段宏大的敘事,成功展現出朝鮮對該區域的重要性遠超過以往認知。──美國漢學家 裴士鋒(Stephen R. Platt),《華爾街日報》 在時間跨度與多國視角的架構下,本書對無數政治辯論、外交談判與軍事衝突的細節掌握極為到位,是這些事件的重要資料庫。同時,將朝鮮的競爭重新置於俄國擴張,以及由此引發的利益衝突之中……無論以何種角度閱讀,賈格的敘事都是一部鉅作。──德州大學亞洲研究與人類學教授 羅伯特・奧本海姆(Robert Oppenheim),《世界史亞洲評論》 在東亞歷史中,韓國的角色長期以來一直被忽視。賈格以精彩的分析與縝密的研究,揭示韓國的命運其實對於十九世紀的亞洲格局,以及一路延續至二戰的動盪區域政治具有關鍵性影響。這是東亞歷史與地緣政治讀者不可錯過的重要之作。──《正義之戰:中日戰爭激發中國新民族主義》作者 芮納・米德(Rana Mitter) 精湛的敘事……無與倫比地呈現了朝鮮地緣戰略位置的歷史意涵。本書達成了興許只有敘事史才能完成的事:擁抱歷史瞬間的偶然與變數,為塑造東亞現代性與轉型的過程中,所有理應被納入的行動者發聲;同時深入探究個人、社會、政治與國際現實的情感與苦難,展現全景式的深度理解。──美國大學韓國研究教授 Ji-Young Lee,《H-Diplo》 《東亞大競逐1860-1910》勾勒出從一八五○年代至一九一○年間朝鮮在亞洲所處位置的問題,這六十年間歷經多場戰爭與一連串規模較小的衝突與起義……本書細節豐富,出色地處理了不斷更替的談判與談判者,同時掌握住軍隊行動與戰略失誤。──卡地夫大學東亞史高級講師 伊恩・拉普利(Ian Rapley),《亞洲書評》 雄心勃勃且視野廣闊……是一部描繪東北亞巨變時代、全面而發人深省的歷史著作。──加拿大外交官 馬丁・拉弗拉姆(Martin Laflamme),《日本時報》
★歷史遠比小說有趣★★二十二個充斥著野史傳聞的歷史謎團,二十二場精彩有據的史料推理★▌從三皇五帝到明清,你讀到的歷史是真相的全貌嗎? 正史為什麼不可盡信?為什麼歷史上的諸多謎團,人們更傾向於相信野史? 當正史無法滿足人們對歷史真相、細節、以及多元視角的求知欲時,野史就成為了重要的補充。由於不受官方束縛,野史往往能彌補正史的不足,記錄一些正史不願或不能記載的事件,甚至對正史中的一些記載進行質疑或批判。很多時候,野史因為其故事性、戲劇性和滿足了人們的心理預期,世人反而更願意相信其敘述為真。 本書作者王磊,精選了中國歷史上討論度最高、最具戲劇性的二十二個歷史謎團,兼採正史與野史的多項記載,抱持批判與辯證的態度相互印證、並對照真實的人性,推斷出更接近歷史真實面貌的可能事實。搭配作者說故事的技巧與恰如其分的幽默文筆,讓本書讀來更加酣暢有趣。▌哪個才是歷史的真相?你更相信哪種說法?◆禪讓神話全是假!堯被舜囚禁,舜被禹放逐到南方蠻荒?◆美女間諜西施沒有嫁給范蠡,而是被殺人滅口?◆秦始皇的親爹不可能是呂不韋,完全是六國人士造謠?◆鴻門宴上項羽為什麼不殺劉邦?他真是成不了大事的小子嗎?◆關雲長真的是大意才失荊州嗎?誰要負最大的責任?◆李白為什麼不考科舉?原來他的身世有諸多難言之隱!◆馬嵬之變的真相為何?楊貴妃真的死了,還是遠遁東瀛?◆燭影斧聲殺人夜?北宋皇家版「密室殺人案」成千古之謎!◆免死金牌染血,朱元璋打從一開始就決定要血洗功臣嗎?◆有哪些明確的證據可以證明,靖難之變時建文帝沒死?◆真假崇禎太子轟動南明,詐騙案背後原來是清廷的三重陰謀!◆順治皇帝有沒有出家?孝莊太后到底有沒有嫁給多爾袞?
【台灣近代文明史的另一種書寫】★榮獲新聞局最佳人文圖書金鼎獎★聯合報非文學類十大好書 ★***年度百大編輯推薦.***年度百大讀者推薦★各級學校指定為「認識台灣」最佳教材! 作者陳柔縉費時十年,自日本到台灣,蒐羅龐大資料,佐以珍貴的插畫寫真,先後集結四十三篇關於台灣近代化的故事。從咖啡到高爾夫,從豪門巨室到升斗小民……帶你進入日治時期的台灣,看當時的人對西方文明的禮讚! 台灣與西方近代新文明的接觸,以日本統治時期為主。日本占領台灣之後,除了極力去除前清文化,也將其西化風潮引入,使得台灣當時的生活文化充滿了濃濃日本味與舶來品風情。本書的敘述範圍以日治五十年為主,從食衣住行育樂幾大類切入(飲食、日常生活用品、社會生活、交通工具、體育活動、教育、裝扮、兩性關係),來介紹百年來台灣怎麼近代化,西方文明事物如何進入台灣社會,引發生活與見識的轉變。 ● 喝咖啡喝慣了,你知道「咖啡」是什麼時候傳入台灣? ● 習慣逛百貨公司,卻不知道「百貨公司」是怎麼來的? 我們每天一早進到「廁所」拿起「牙膏牙刷」,打開「水龍頭」用「自來水」盥洗;上班前瀏覽「報紙」,注意「氣象預報」;計畫週末「開始運動」……這些我們在平日司空見慣的事物,其實早在一百年就已經開始了呢!【牙膏牙刷】 從前的人用豬毛刷牙?一九三○年代,牙刷的名字叫作齒刷子。當時最好的材質是用「純露毛」,也就是俄羅斯豬毛製成的。事實上,日治前台灣人並無特殊的刷牙習慣。從馬偕醫生拔了一萬多顆牙齒,以及一九二○年以後,台灣才開始有齒科醫生這個行業可見一班。【牛肉】 吃牛肉的人會下地獄?傳說積極吃的會變呆瓜;消極不吃的,原本八字輕的可以添福添壽。因為習俗,還是有人不吃牛肉。殊不知是當時怕沒牛可犁田所製造出來的迷信。直到恨不得自己身心都變成歐美人的日本人將吃牛肉的習慣帶入台灣,台灣人才開始慢慢嘗試……
【台灣近代文明史的另一種書寫】★榮獲新聞局最佳人文圖書金鼎獎★聯合報非文學類十大好書 ★***年度百大編輯推薦.***年度百大讀者推薦★各級學校指定為「認識台灣」最佳教材! 作者陳柔縉費時十年,自日本到台灣,蒐羅龐大資料,佐以珍貴的插畫寫真,先後集結四十三篇關於台灣近代化的故事。從咖啡到高爾夫,從豪門巨室到升斗小民……帶你進入日治時期的台灣,看當時的人對西方文明的禮讚! 台灣與西方近代新文明的接觸,以日本統治時期為主。日本占領台灣之後,除了極力去除前清文化,也將其西化風潮引入,使得台灣當時的生活文化充滿了濃濃日本味與舶來品風情。本書的敘述範圍以日治五十年為主,從食衣住行育樂幾大類切入(飲食、日常生活用品、社會生活、交通工具、體育活動、教育、裝扮、兩性關係),來介紹百年來台灣怎麼近代化,西方文明事物如何進入台灣社會,引發生活與見識的轉變。 ● 喝咖啡喝慣了,你知道「咖啡」是什麼時候傳入台灣? ● 習慣逛百貨公司,卻不知道「百貨公司」是怎麼來的? 我們每天一早進到「廁所」拿起「牙膏牙刷」,打開「水龍頭」用「自來水」盥洗;上班前瀏覽「報紙」,注意「氣象預報」;計畫週末「開始運動」……這些我們在平日司空見慣的事物,其實早在一百年就已經開始了呢!【牙膏牙刷】 從前的人用豬毛刷牙?一九三○年代,牙刷的名字叫作齒刷子。當時最好的材質是用「純露毛」,也就是俄羅斯豬毛製成的。事實上,日治前台灣人並無特殊的刷牙習慣。從馬偕醫生拔了一萬多顆牙齒,以及一九二○年以後,台灣才開始有齒科醫生這個行業可見一班。【牛肉】 吃牛肉的人會下地獄?傳說積極吃的會變呆瓜;消極不吃的,原本八字輕的可以添福添壽。因為習俗,還是有人不吃牛肉。殊不知是當時怕沒牛可犁田所製造出來的迷信。直到恨不得自己身心都變成歐美人的日本人將吃牛肉的習慣帶入台灣,台灣人才開始慢慢嘗試……
《耶路撒冷三千年》暢銷書作者、劍橋大學歷史學博士賽門・蒙提費歐里 Simon Sebag Montefiore開創歷史書寫新局面,又一史詩巨作 一部與眾不同,從「家族」角度詮釋的全新世界史權力的世襲從未真正消失只是換了形式──繼續存在 Amazon、Goodreads逾1000名讀者高星評分・售出十一國版權 紐約時報 暢銷書|紐約客・經濟學人・泰晤士報・科克斯書評・史密森尼雜誌 年度最佳書籍|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觀察家報・旁觀者・新政治家・每日郵報・每日電訊報・出版者週刊 一致好評推薦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激賞推薦權力、金錢、血脈,這三股自人類誕生以來就長盛不衰的古老力量,迄今仍相互糾葛,不斷滋長力量。從古代貴族到當代財團,乃至政體共和實則形同君王的「民主王朝」,權力的世襲從未真正消失,只是換了形式繼續存在。而循血脈而生的「家族」,則始終是握持權力、守護財富、分擔風險的根基,蒼茫的歷史江河,故事則從「家族」說起……蒙提費歐里的世界史並不從人類起源談起,而是從數萬年前,一個遠古家庭遺留在海岸的足跡展開。他以人類最普遍也最根本的存在單位──「家族」,作為歷史敘事的主軸,勾勒出世界變遷和家族興衰交織的歷史長卷。作者特別關注權力世家,因為「權力」不僅揭示人際關係最複雜的運作,更驅動政治、經濟和科技的變革;真正的危險,也往往源自於最親密的關係,殘酷的權謀鬥爭和血脈深情牽絆糾纏,在鬥爭背叛、肉欲歡愛、生死無常間,構築出駭人之事與親族溫情並存的權力劇場。但其筆下的家族遠不止帝王將相等權力中樞的世襲者,其書寫包含術士、黑幫、大亨、醫生、藝術家、奴隸,乃至劊子手的家族,這些看似邊緣的群體也是推動歷史的要角;以「家族」為敘事單位亦讓女性和孩童的身影得以清晰浮現。這些家族橫跨全球,於各地興衰遷徙,構成多元且動態的歷史圖景;本書一跳脫以歐洲為核心的歷史重述,特別關注亞洲、非洲與美洲在世界史的位置。我們跟隨著這些家族的命運跌宕前行,穿越大疫、戰爭、水災與經濟繁榮,其經歷不僅展現個體命運的曲折,也映照出所處時代的社會脈動,藉此得以重新審視王國與國家的生成,以及各文明如何吸納與融合外來者,塑造今日的世界。超越冰冷的史學分類與名詞,蒙提費歐里以生動的筆觸讓各色人物躍然紙上,捕捉歷史的偶然與人性的瞬間抉擇。以家族為經,歷史為緯,織就一部震撼而深刻的人類史詩,讓我們看見,歷史從未遠離——正因如此,我們需要這部全新的世界史。 血脈即權力,家族即王國肉欲歡愉✕骨肉相殘✕禍在所愛✕病態嗜殺波瀾壯闊的歷史旅程,追尋改寫世界格局的家族 ▎凱撒家族、梅迪奇家族、薩爾貢王朝、歐巴馬家族、成吉思汗家族、亞歷山大家族、哈克馬尼斯王朝、金氏家族、查理曼家族、孔雀王朝、君士坦丁王朝、薩珊王朝、天皇、宋氏姊妹、卡斯楚家族、川普家族、習家族、羅曼諾夫王朝、毛澤東家族、蒙兀兒王朝、紹德家族、羅斯福家族、羅斯柴爾德家族、洛克斐勒家族、穆罕默德王朝、哈布斯堡家族⋯⋯各色人物,成就歷史萬象▎佛陀、希特勒、紫式部、李清照、普丁、蘇格拉底、米開朗基羅、莎士比亞、牛頓、莫札特、巴爾札克、佛洛伊德、三K黨、澤倫斯基、甘地、司馬遷、班氏一族、沈括、貝尼尼、華納兄弟、馬克思、奧本海默、黑手黨、賈伯斯、馬丁・路德⋯⋯國際讚譽在這部具有驚人廣度與學識的作品中,蒙提費歐里將僕人、朝臣和國王,先驅者、傳教士和哲學家的故事交織在一起,創造出一部精妙的綜合體,即使是最博學的讀者也能從中獲得全新的見解。——亨利・季辛吉(Henry Kissinger),美國第五十六任國務卿、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一場精采絕倫的歷史壯舉。野心宏大、學識淵博、驚喜不斷。這本書將「家族」重新放回歷史核心。——彼德・梵科潘(Peter Frankopan),《絲綢之路》暢銷作者這不是你在學校學到的歷史……真正的全球化視角是本書眾多的優點之一。這是一部坦率多元的歷史,拒絕偏袒任何地理、文化或族群觀點。非洲與歐洲同樣重要,亞洲與美洲並重。這本書也並未因王公貴族、富豪與總統而忽略平民百姓。聚焦於家族,令女性、兒童及其他常被主流敘事忽視的人得以現身……——《華爾街日報》蒙提費歐里深諳如何吸引讀者目光……上千頁的人類歷史足以讓最有決心的讀者卻步,因此他巧妙穿插創意十足的血腥場面、扭曲的惡行,以及驚世駭俗的性愛,使讀者欲罷不能。這本書雖然龐大,但作者確保其高度可讀性……他創造了一部內容深厚、研究扎實、引人入勝且令人沉醉的人類歷史年表,成就令人讚歎。——《華盛頓獨立書評》捧讀這部厚重巨作,是一種莫大的享受。本書需要強壯的手腕來翻閱,但絕對值得一翻再翻。這是一部極富可讀性和魅力的人類歷史,從最持久的人類制度——「家族」的角度來敘述。每一頁都蘊含知識與樂趣。——亞歷山大・麥考爾・史密斯(Alexander McCall Smith), 《新政治家》2022年度書籍推薦透過顯赫家族故事講述世界歷史的著作,讀來意猶未盡。作者筆下的王朝巨人、惡棍與瘋子,栩栩如生、妙語如珠,情色與暴力更是大膽呈現。這是一部兼具娛樂與知識的史詩巨作。——《經濟學人》,2022年最佳圖書堪比真實版的《權力遊戲》……敘事精彩、研究龐大,令人欲罷不能……風格有時犀利,始終富娛樂性——是一流的歷史作品……——《每日郵報》,一週選書這是一部從尼安德塔人到川普的世界史。故事情節波瀾壯闊,宛如萬花筒般呈現暴力、背叛、性愛與混亂……聚焦於家族,使這部世界史更具人性溫度……這本書充滿個性與靈魂,同時也荒唐地幽默……一部極具娛樂性的巨作。——《泰晤士報》,年度最佳歷史書理應成為暢銷書……可說是《繼承之戰》碰上《權力遊戲》,歷史透過王朝與陰謀呈現,並以機智、洞見與不乏醜聞的筆觸寫成。——《旁觀者》
【台灣近代文明史的另一種書寫】★榮獲新聞局最佳人文圖書金鼎獎★聯合報非文學類十大好書 ★***年度百大編輯推薦.***年度百大讀者推薦★各級學校指定為「認識台灣」最佳教材! 作者陳柔縉費時十年,自日本到台灣,蒐羅龐大資料,佐以珍貴的插畫寫真,先後集結四十三篇關於台灣近代化的故事。從咖啡到高爾夫,從豪門巨室到升斗小民……帶你進入日治時期的台灣,看當時的人對西方文明的禮讚! 台灣與西方近代新文明的接觸,以日本統治時期為主。日本占領台灣之後,除了極力去除前清文化,也將其西化風潮引入,使得台灣當時的生活文化充滿了濃濃日本味與舶來品風情。本書的敘述範圍以日治五十年為主,從食衣住行育樂幾大類切入(飲食、日常生活用品、社會生活、交通工具、體育活動、教育、裝扮、兩性關係),來介紹百年來台灣怎麼近代化,西方文明事物如何進入台灣社會,引發生活與見識的轉變。 ● 喝咖啡喝慣了,你知道「咖啡」是什麼時候傳入台灣? ● 習慣逛百貨公司,卻不知道「百貨公司」是怎麼來的? 我們每天一早進到「廁所」拿起「牙膏牙刷」,打開「水龍頭」用「自來水」盥洗;上班前瀏覽「報紙」,注意「氣象預報」;計畫週末「開始運動」……這些我們在平日司空見慣的事物,其實早在一百年就已經開始了呢!【牙膏牙刷】 從前的人用豬毛刷牙?一九三○年代,牙刷的名字叫作齒刷子。當時最好的材質是用「純露毛」,也就是俄羅斯豬毛製成的。事實上,日治前台灣人並無特殊的刷牙習慣。從馬偕醫生拔了一萬多顆牙齒,以及一九二○年以後,台灣才開始有齒科醫生這個行業可見一班。【牛肉】 吃牛肉的人會下地獄?傳說積極吃的會變呆瓜;消極不吃的,原本八字輕的可以添福添壽。因為習俗,還是有人不吃牛肉。殊不知是當時怕沒牛可犁田所製造出來的迷信。直到恨不得自己身心都變成歐美人的日本人將吃牛肉的習慣帶入台灣,台灣人才開始慢慢嘗試……
《耶路撒冷三千年》暢銷書作者、劍橋大學歷史學博士賽門・蒙提費歐里 Simon Sebag Montefiore開創歷史書寫新局面,又一史詩巨作 一部與眾不同,從「家族」角度詮釋的全新世界史權力的世襲從未真正消失只是換了形式──繼續存在 Amazon、Goodreads逾1000名讀者高星評分・售出十一國版權 紐約時報 暢銷書|紐約客・經濟學人・泰晤士報・科克斯書評・史密森尼雜誌 年度最佳書籍|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觀察家報・旁觀者・新政治家・每日郵報・每日電訊報・出版者週刊 一致好評推薦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激賞推薦權力、金錢、血脈,這三股自人類誕生以來就長盛不衰的古老力量,迄今仍相互糾葛,不斷滋長力量。從古代貴族到當代財團,乃至政體共和實則形同君王的「民主王朝」,權力的世襲從未真正消失,只是換了形式繼續存在。而循血脈而生的「家族」,則始終是握持權力、守護財富、分擔風險的根基,蒼茫的歷史江河,故事則從「家族」說起……蒙提費歐里的世界史並不從人類起源談起,而是從數萬年前,一個遠古家庭遺留在海岸的足跡展開。他以人類最普遍也最根本的存在單位──「家族」,作為歷史敘事的主軸,勾勒出世界變遷和家族興衰交織的歷史長卷。作者特別關注權力世家,因為「權力」不僅揭示人際關係最複雜的運作,更驅動政治、經濟和科技的變革;真正的危險,也往往源自於最親密的關係,殘酷的權謀鬥爭和血脈深情牽絆糾纏,在鬥爭背叛、肉欲歡愛、生死無常間,構築出駭人之事與親族溫情並存的權力劇場。但其筆下的家族遠不止帝王將相等權力中樞的世襲者,其書寫包含術士、黑幫、大亨、醫生、藝術家、奴隸,乃至劊子手的家族,這些看似邊緣的群體也是推動歷史的要角;以「家族」為敘事單位亦讓女性和孩童的身影得以清晰浮現。這些家族橫跨全球,於各地興衰遷徙,構成多元且動態的歷史圖景;本書一跳脫以歐洲為核心的歷史重述,特別關注亞洲、非洲與美洲在世界史的位置。我們跟隨著這些家族的命運跌宕前行,穿越大疫、戰爭、水災與經濟繁榮,其經歷不僅展現個體命運的曲折,也映照出所處時代的社會脈動,藉此得以重新審視王國與國家的生成,以及各文明如何吸納與融合外來者,塑造今日的世界。超越冰冷的史學分類與名詞,蒙提費歐里以生動的筆觸讓各色人物躍然紙上,捕捉歷史的偶然與人性的瞬間抉擇。以家族為經,歷史為緯,織就一部震撼而深刻的人類史詩,讓我們看見,歷史從未遠離——正因如此,我們需要這部全新的世界史。 血脈即權力,家族即王國肉欲歡愉✕骨肉相殘✕禍在所愛✕病態嗜殺波瀾壯闊的歷史旅程,追尋改寫世界格局的家族 ▎凱撒家族、梅迪奇家族、薩爾貢王朝、歐巴馬家族、成吉思汗家族、亞歷山大家族、哈克馬尼斯王朝、金氏家族、查理曼家族、孔雀王朝、君士坦丁王朝、薩珊王朝、天皇、宋氏姊妹、卡斯楚家族、川普家族、習家族、羅曼諾夫王朝、毛澤東家族、蒙兀兒王朝、紹德家族、羅斯福家族、羅斯柴爾德家族、洛克斐勒家族、穆罕默德王朝、哈布斯堡家族⋯⋯各色人物,成就歷史萬象▎佛陀、希特勒、紫式部、李清照、普丁、蘇格拉底、米開朗基羅、莎士比亞、牛頓、莫札特、巴爾札克、佛洛伊德、三K黨、澤倫斯基、甘地、司馬遷、班氏一族、沈括、貝尼尼、華納兄弟、馬克思、奧本海默、黑手黨、賈伯斯、馬丁・路德⋯⋯國際讚譽在這部具有驚人廣度與學識的作品中,蒙提費歐里將僕人、朝臣和國王,先驅者、傳教士和哲學家的故事交織在一起,創造出一部精妙的綜合體,即使是最博學的讀者也能從中獲得全新的見解。——亨利・季辛吉(Henry Kissinger),美國第五十六任國務卿、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一場精采絕倫的歷史壯舉。野心宏大、學識淵博、驚喜不斷。這本書將「家族」重新放回歷史核心。——彼德・梵科潘(Peter Frankopan),《絲綢之路》暢銷作者這不是你在學校學到的歷史……真正的全球化視角是本書眾多的優點之一。這是一部坦率多元的歷史,拒絕偏袒任何地理、文化或族群觀點。非洲與歐洲同樣重要,亞洲與美洲並重。這本書也並未因王公貴族、富豪與總統而忽略平民百姓。聚焦於家族,令女性、兒童及其他常被主流敘事忽視的人得以現身……——《華爾街日報》蒙提費歐里深諳如何吸引讀者目光……上千頁的人類歷史足以讓最有決心的讀者卻步,因此他巧妙穿插創意十足的血腥場面、扭曲的惡行,以及驚世駭俗的性愛,使讀者欲罷不能。這本書雖然龐大,但作者確保其高度可讀性……他創造了一部內容深厚、研究扎實、引人入勝且令人沉醉的人類歷史年表,成就令人讚歎。——《華盛頓獨立書評》捧讀這部厚重巨作,是一種莫大的享受。本書需要強壯的手腕來翻閱,但絕對值得一翻再翻。這是一部極富可讀性和魅力的人類歷史,從最持久的人類制度——「家族」的角度來敘述。每一頁都蘊含知識與樂趣。——亞歷山大・麥考爾・史密斯(Alexander McCall Smith), 《新政治家》2022年度書籍推薦透過顯赫家族故事講述世界歷史的著作,讀來意猶未盡。作者筆下的王朝巨人、惡棍與瘋子,栩栩如生、妙語如珠,情色與暴力更是大膽呈現。這是一部兼具娛樂與知識的史詩巨作。——《經濟學人》,2022年最佳圖書堪比真實版的《權力遊戲》……敘事精彩、研究龐大,令人欲罷不能……風格有時犀利,始終富娛樂性——是一流的歷史作品……——《每日郵報》,一週選書這是一部從尼安德塔人到川普的世界史。故事情節波瀾壯闊,宛如萬花筒般呈現暴力、背叛、性愛與混亂……聚焦於家族,使這部世界史更具人性溫度……這本書充滿個性與靈魂,同時也荒唐地幽默……一部極具娛樂性的巨作。——《泰晤士報》,年度最佳歷史書理應成為暢銷書……可說是《繼承之戰》碰上《權力遊戲》,歷史透過王朝與陰謀呈現,並以機智、洞見與不乏醜聞的筆觸寫成。——《旁觀者》
實踐跨域學習、增進閱讀素養直擊課綱核心的最佳輔助教材=本書特色=★國文╳歷史雙料出擊,CP值最高的解析文史不分家,讀國文也學歷史,系統性整合兩個科目,打造最有脈絡的國學知識★閱讀素養再升級,誰說古文只能靠翻譯擺脫硬背翻譯,全方位補充古文的時代背景,用理解讓閱讀素養更升級★漢字文化全新解讀,挖掘字音字形的小驚喜國文課裡的日本文化原來都藏在「字」裡,用《說文解字》生動剖析,字音字形竟然這麼有趣 抹茶、溫泉、榻榻米你以為的日本文化,竟然不是日本獨有?從經典古文一秒穿越日本,翻轉你對日本文化的想像! \來一杯抹茶配詩詞/日本茶道悠遠綿長,然而一期一會的茶道其實源於中國,有關茶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西漢?「唐朝茶裏王」陸羽的《茶經》是世上第一本茶百科,許多資料顯示茶道技藝源於唐代,但這可不代表唐代才有喝茶的文化喔!跟著顧炎武化身品茶人,不談廉恥陪你「吃」杯茶,從西漢辭賦大家司馬相如與寡婦卓文君的八卦,到中唐白居易變身茶農的典故,翻轉大家印象中的品茶歷史,原來你以為的茶不是茶!\王羲之也懂吃拉麵/專屬於日本女孩的節日「女兒節」,又稱為人偶節、上巳節,等等!這與唐代的「上巳節」有關嗎?同名不是巧合!女兒節可說是結合了唐朝的上巳節與日本的形代傳統,形成了獨特的河邊流放草人的祈福儀式。隨著日本使者飄洋過海的大唐文化,又以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最受日本人喜愛,文中句句哀傷,怎料「流觴曲水」卻成為日本飲食文化發展中的推手——美麗的頹廢、當下歡愉的實踐,流水拉麵與迴轉壽司於焉誕生!\紅拂女在榻榻米席地而坐/日本和室的榻榻米在台灣的室內裝修中已行之有年,無須額外擺放椅子,可跪坐或直接席地而坐,亦可作為躺臥的床,然而其實這樣的格局在唐傳奇《虯髯客傳》中就曾經出現,跪坐文化在《禮記》與《說文解字》中都能看到相關紀載,爬梳「床」字的歷史脈絡會發現,原來「榻」與「床」一樣,皆屬於跪坐文化中的矮腳坐寢具,因此在跪坐文化還盛行的唐代,出現榻榻米的格局好像就沒那麼奇怪了!\楊貴妃泡的是什麼湯/得天獨厚的地理資源,讓日本孕育出獨特的溫泉文化,但為什麼日文稱呼洗澡的地方叫做「湯」?這個「湯」是怎麼來的?答案竟然藏在《山海經》裡,一段太陽洗澡的故事……;此外,《長恨歌》中提到「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描寫楊貴妃沐浴海棠湯的片段,也證實了湯泉文化在中國歷史中發展的足跡,然而隨著唐朝殞落,紅顏禍水的道德批判下,湯泉文化逐漸在中國沒落,遠渡重洋後,卻在日文中保留漢語「泡湯」的詞彙,讓裊裊白煙繼續氳氤美麗。 這不是一堂標準的國文課,而是一場詩、史、物、語共構的文化旅程讓你讀懂的不只是古文,更是中日文明千絲萬縷的連結與延續。少俠老師開課了!不考古文和翻譯,帶你喝茶、泡湯讀故事!本書共分為六個篇章,引用豐富的經典古文,耳熟能詳的名篇與名人,逐步連結、建構完整的脈絡,整理出中國文學、歷史與日本文化的縷縷牽連,時代的形塑與文化的誕生都並非偶然,一起翻開國文課本,在文句之外窺見意像不到的歷史彩蛋!跨界好評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羊咩老師/南山高中國文老師宋怡慧/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李皖玲/中壢高中歷史老師 金哲毅(金老ㄕ)/歷史網紅作家 英家銘/清華大學歷史所教授 苦苓/資深作家、媒體人馬皖婉/中壢高中國文老師 張瀞文/信傳媒總編輯 陳炯瑜/媚登峯集團董事長 陳惠青/新竹高工圖書館主任 陳世程/新竹高工校長郭依蕙/內壢高中國文老師 彭振宣/寰宇新聞節目製作人 馮冠維/關鍵評論網編輯 詹佳鑫《學霸作文》/新竹高中國文教師 詹文克/竹東高中校長解麗琪/日本大阪華語教師 蔡永強/北一女國文老師 謝玉娟/北港高中圖書館主任
實踐跨域學習、增進閱讀素養直擊課綱核心的最佳輔助教材=本書特色=★國文╳歷史雙料出擊,CP值最高的解析文史不分家,讀國文也學歷史,系統性整合兩個科目,打造最有脈絡的國學知識★閱讀素養再升級,誰說古文只能靠翻譯擺脫硬背翻譯,全方位補充古文的時代背景,用理解讓閱讀素養更升級★漢字文化全新解讀,挖掘字音字形的小驚喜國文課裡的日本文化原來都藏在「字」裡,用《說文解字》生動剖析,字音字形竟然這麼有趣 抹茶、溫泉、榻榻米你以為的日本文化,竟然不是日本獨有?從經典古文一秒穿越日本,翻轉你對日本文化的想像! \來一杯抹茶配詩詞/日本茶道悠遠綿長,然而一期一會的茶道其實源於中國,有關茶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西漢?「唐朝茶裏王」陸羽的《茶經》是世上第一本茶百科,許多資料顯示茶道技藝源於唐代,但這可不代表唐代才有喝茶的文化喔!跟著顧炎武化身品茶人,不談廉恥陪你「吃」杯茶,從西漢辭賦大家司馬相如與寡婦卓文君的八卦,到中唐白居易變身茶農的典故,翻轉大家印象中的品茶歷史,原來你以為的茶不是茶!\王羲之也懂吃拉麵/專屬於日本女孩的節日「女兒節」,又稱為人偶節、上巳節,等等!這與唐代的「上巳節」有關嗎?同名不是巧合!女兒節可說是結合了唐朝的上巳節與日本的形代傳統,形成了獨特的河邊流放草人的祈福儀式。隨著日本使者飄洋過海的大唐文化,又以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最受日本人喜愛,文中句句哀傷,怎料「流觴曲水」卻成為日本飲食文化發展中的推手——美麗的頹廢、當下歡愉的實踐,流水拉麵與迴轉壽司於焉誕生!\紅拂女在榻榻米席地而坐/日本和室的榻榻米在台灣的室內裝修中已行之有年,無須額外擺放椅子,可跪坐或直接席地而坐,亦可作為躺臥的床,然而其實這樣的格局在唐傳奇《虯髯客傳》中就曾經出現,跪坐文化在《禮記》與《說文解字》中都能看到相關紀載,爬梳「床」字的歷史脈絡會發現,原來「榻」與「床」一樣,皆屬於跪坐文化中的矮腳坐寢具,因此在跪坐文化還盛行的唐代,出現榻榻米的格局好像就沒那麼奇怪了!\楊貴妃泡的是什麼湯/得天獨厚的地理資源,讓日本孕育出獨特的溫泉文化,但為什麼日文稱呼洗澡的地方叫做「湯」?這個「湯」是怎麼來的?答案竟然藏在《山海經》裡,一段太陽洗澡的故事……;此外,《長恨歌》中提到「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描寫楊貴妃沐浴海棠湯的片段,也證實了湯泉文化在中國歷史中發展的足跡,然而隨著唐朝殞落,紅顏禍水的道德批判下,湯泉文化逐漸在中國沒落,遠渡重洋後,卻在日文中保留漢語「泡湯」的詞彙,讓裊裊白煙繼續氳氤美麗。 這不是一堂標準的國文課,而是一場詩、史、物、語共構的文化旅程讓你讀懂的不只是古文,更是中日文明千絲萬縷的連結與延續。少俠老師開課了!不考古文和翻譯,帶你喝茶、泡湯讀故事!本書共分為六個篇章,引用豐富的經典古文,耳熟能詳的名篇與名人,逐步連結、建構完整的脈絡,整理出中國文學、歷史與日本文化的縷縷牽連,時代的形塑與文化的誕生都並非偶然,一起翻開國文課本,在文句之外窺見意像不到的歷史彩蛋!跨界好評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羊咩老師/南山高中國文老師宋怡慧/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李皖玲/中壢高中歷史老師 金哲毅(金老ㄕ)/歷史網紅作家 英家銘/清華大學歷史所教授 苦苓/資深作家、媒體人馬皖婉/中壢高中國文老師 張瀞文/信傳媒總編輯 陳炯瑜/媚登峯集團董事長 陳惠青/新竹高工圖書館主任 陳世程/新竹高工校長郭依蕙/內壢高中國文老師 彭振宣/寰宇新聞節目製作人 馮冠維/關鍵評論網編輯 詹佳鑫《學霸作文》/新竹高中國文教師 詹文克/竹東高中校長解麗琪/日本大阪華語教師 蔡永強/北一女國文老師 謝玉娟/北港高中圖書館主任
實踐跨域學習、增進閱讀素養直擊課綱核心的最佳輔助教材=本書特色=★國文╳歷史雙料出擊,CP值最高的解析文史不分家,讀國文也學歷史,系統性整合兩個科目,打造最有脈絡的國學知識★閱讀素養再升級,誰說古文只能靠翻譯擺脫硬背翻譯,全方位補充古文的時代背景,用理解讓閱讀素養更升級★漢字文化全新解讀,挖掘字音字形的小驚喜國文課裡的日本文化原來都藏在「字」裡,用《說文解字》生動剖析,字音字形竟然這麼有趣 抹茶、溫泉、榻榻米你以為的日本文化,竟然不是日本獨有?從經典古文一秒穿越日本,翻轉你對日本文化的想像! \來一杯抹茶配詩詞/日本茶道悠遠綿長,然而一期一會的茶道其實源於中國,有關茶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西漢?「唐朝茶裏王」陸羽的《茶經》是世上第一本茶百科,許多資料顯示茶道技藝源於唐代,但這可不代表唐代才有喝茶的文化喔!跟著顧炎武化身品茶人,不談廉恥陪你「吃」杯茶,從西漢辭賦大家司馬相如與寡婦卓文君的八卦,到中唐白居易變身茶農的典故,翻轉大家印象中的品茶歷史,原來你以為的茶不是茶!\王羲之也懂吃拉麵/專屬於日本女孩的節日「女兒節」,又稱為人偶節、上巳節,等等!這與唐代的「上巳節」有關嗎?同名不是巧合!女兒節可說是結合了唐朝的上巳節與日本的形代傳統,形成了獨特的河邊流放草人的祈福儀式。隨著日本使者飄洋過海的大唐文化,又以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最受日本人喜愛,文中句句哀傷,怎料「流觴曲水」卻成為日本飲食文化發展中的推手——美麗的頹廢、當下歡愉的實踐,流水拉麵與迴轉壽司於焉誕生!\紅拂女在榻榻米席地而坐/日本和室的榻榻米在台灣的室內裝修中已行之有年,無須額外擺放椅子,可跪坐或直接席地而坐,亦可作為躺臥的床,然而其實這樣的格局在唐傳奇《虯髯客傳》中就曾經出現,跪坐文化在《禮記》與《說文解字》中都能看到相關紀載,爬梳「床」字的歷史脈絡會發現,原來「榻」與「床」一樣,皆屬於跪坐文化中的矮腳坐寢具,因此在跪坐文化還盛行的唐代,出現榻榻米的格局好像就沒那麼奇怪了!\楊貴妃泡的是什麼湯/得天獨厚的地理資源,讓日本孕育出獨特的溫泉文化,但為什麼日文稱呼洗澡的地方叫做「湯」?這個「湯」是怎麼來的?答案竟然藏在《山海經》裡,一段太陽洗澡的故事……;此外,《長恨歌》中提到「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描寫楊貴妃沐浴海棠湯的片段,也證實了湯泉文化在中國歷史中發展的足跡,然而隨著唐朝殞落,紅顏禍水的道德批判下,湯泉文化逐漸在中國沒落,遠渡重洋後,卻在日文中保留漢語「泡湯」的詞彙,讓裊裊白煙繼續氳氤美麗。 這不是一堂標準的國文課,而是一場詩、史、物、語共構的文化旅程讓你讀懂的不只是古文,更是中日文明千絲萬縷的連結與延續。少俠老師開課了!不考古文和翻譯,帶你喝茶、泡湯讀故事!本書共分為六個篇章,引用豐富的經典古文,耳熟能詳的名篇與名人,逐步連結、建構完整的脈絡,整理出中國文學、歷史與日本文化的縷縷牽連,時代的形塑與文化的誕生都並非偶然,一起翻開國文課本,在文句之外窺見意像不到的歷史彩蛋!跨界好評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羊咩老師/南山高中國文老師宋怡慧/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李皖玲/中壢高中歷史老師 金哲毅(金老ㄕ)/歷史網紅作家 英家銘/清華大學歷史所教授 苦苓/資深作家、媒體人馬皖婉/中壢高中國文老師 張瀞文/信傳媒總編輯 陳炯瑜/媚登峯集團董事長 陳惠青/新竹高工圖書館主任 陳世程/新竹高工校長郭依蕙/內壢高中國文老師 彭振宣/寰宇新聞節目製作人 馮冠維/關鍵評論網編輯 詹佳鑫《學霸作文》/新竹高中國文教師 詹文克/竹東高中校長解麗琪/日本大阪華語教師 蔡永強/北一女國文老師 謝玉娟/北港高中圖書館主任
台灣的前世今生,在國族,政治,人文,地景中,如同一條牽引著過去走向現代的絲縷!《記憶台灣1+2》,99篇記憶台灣的故事,第100篇留給你,你會怎麼寫? ★最好讀的筆記歷史,搭配大量彩色圖片,精簡卻不失趣味,輕鬆了解島嶼故事★適合所有人理解台灣生活文化的最佳入門書★增進學生歷史素養,108課綱歷史科最佳讀本 百年的印記,烙在這座千年的島嶼日常中的無形文化,正是台灣史最立體的標記所在「過去發生了無數的事情,像水流一般流逝,我們可以選擇記住一些事情,但無法選擇要忘記什麼,所以人類建造了紀念性建築來讓記憶可以更長,為政權、為宗教、為自己獨特的認同,讓記憶可以跨越更長的時間。」——胡川安繫之於物件的意義:半導體、選票、陳澄波的遺作《玉山積雪》……◆台灣製造的晶片聞名世界,但早期的台灣本來跟電子工業一點關係都沒有,且在張忠謀做了一個選擇後,台灣的晶片領先全世界。◆一張選票就能彰顯我們的意志,這也正是民主政治的基石,但選票如何形成,中間又經歷了多少前人的血汗?◆《玉山積雪》為陳澄波的最後遺作,身為第一位入選帝國美術展覽會的台灣人,放下畫筆投身政治後,為什麼最後會被槍殺在嘉義火車站前呢?繫之於空間的軌跡:活字印刷「日星鑄字行」、綠島監獄、花蓮吉野村……◆《夢溪筆談》記載畢昇的泥活字印刷,說明活字印刷與以往雕版印刷的不同,時至今日,太原路的巷子中,還佇立一家鑄字行,延續著對舊時代的不捨和對文字的眷戀與愛惜。◆綠島擁有美麗的風景與海洋的風光,但島上的綠島監獄承載著很多人不幸的記憶,他們並沒有真的犯罪,卻遭羅織罪狀深陷不幸,而幕後黑手竟然就是國家?◆日本人統治台灣後,最早規畫花蓮的「吉野村」(現吉安鄉)讓日本移民定居,隨著時代更迭,他們在台灣落地生根,第二代被稱為「灣生」,對灣生來說,身分認同與回家,該是什麼樣子?繫之於地景的印象:玉山、龜山島、愛河……◆玉山是台灣的最高峰,不僅高度最高,也常出現在鈔票上,還有在原住民族的神話裡,玉山象徵著台灣的精神,然而台灣精神的構成,從清帝國治台那刻就已經展開……◆龜山島在被列為軍方管制區後已不再有居民,對宜蘭人來說卻是一種鄉愁與精神象徵,亦是一個共同認同的「符號」。◆愛河本來也不叫愛河,三百多年前,因高雄古名打狗,故稱為「打狗川」,那麼從打狗川到愛河,是經歷了什麼美麗的故事?又或者是阿諛奉承的官僚真相? 用足踏感受土地的脈動,抵達那些曾經的歷史本書的輯一主要從政治形塑的記憶來看我們的生活,政治無所不在,這片土地上的一景一物都曾因為政權、統治者的不同而出現不一樣的轉換;輯二則從空間和紀念館來理解台灣,從文字、文學、水域、宗教、交通、醫療、飲食和政治的空間記憶,看島嶼複雜的記憶體系和文化,讓記憶在不同空間說出不同的故事;輯三從地景來理解不同的記憶層次,地景可以改變,而記憶會隨著社會環境而改變,也逐漸變成我們現在的樣子。胡川安在有形與無形文化間穿梭,以文字記憶那些曾經苦難、美好的片段與總和,在所繫之處書寫,聚集成一部台灣之所以成為台灣的具象化歷史。
台灣的前世今生,在國族,政治,人文,地景中,如同一條牽引著過去走向現代的絲縷!《記憶台灣1+2》,99篇記憶台灣的故事,第100篇留給你,你會怎麼寫? ★最好讀的筆記歷史,搭配大量彩色圖片,精簡卻不失趣味,輕鬆了解島嶼故事★適合所有人理解台灣生活文化的最佳入門書★增進學生歷史素養,108課綱歷史科最佳讀本 百年的印記,烙在這座千年的島嶼日常中的無形文化,正是台灣史最立體的標記所在「過去發生了無數的事情,像水流一般流逝,我們可以選擇記住一些事情,但無法選擇要忘記什麼,所以人類建造了紀念性建築來讓記憶可以更長,為政權、為宗教、為自己獨特的認同,讓記憶可以跨越更長的時間。」——胡川安繫之於物件的意義:半導體、選票、陳澄波的遺作《玉山積雪》……◆台灣製造的晶片聞名世界,但早期的台灣本來跟電子工業一點關係都沒有,且在張忠謀做了一個選擇後,台灣的晶片領先全世界。◆一張選票就能彰顯我們的意志,這也正是民主政治的基石,但選票如何形成,中間又經歷了多少前人的血汗?◆《玉山積雪》為陳澄波的最後遺作,身為第一位入選帝國美術展覽會的台灣人,放下畫筆投身政治後,為什麼最後會被槍殺在嘉義火車站前呢?繫之於空間的軌跡:活字印刷「日星鑄字行」、綠島監獄、花蓮吉野村……◆《夢溪筆談》記載畢昇的泥活字印刷,說明活字印刷與以往雕版印刷的不同,時至今日,太原路的巷子中,還佇立一家鑄字行,延續著對舊時代的不捨和對文字的眷戀與愛惜。◆綠島擁有美麗的風景與海洋的風光,但島上的綠島監獄承載著很多人不幸的記憶,他們並沒有真的犯罪,卻遭羅織罪狀深陷不幸,而幕後黑手竟然就是國家?◆日本人統治台灣後,最早規畫花蓮的「吉野村」(現吉安鄉)讓日本移民定居,隨著時代更迭,他們在台灣落地生根,第二代被稱為「灣生」,對灣生來說,身分認同與回家,該是什麼樣子?繫之於地景的印象:玉山、龜山島、愛河……◆玉山是台灣的最高峰,不僅高度最高,也常出現在鈔票上,還有在原住民族的神話裡,玉山象徵著台灣的精神,然而台灣精神的構成,從清帝國治台那刻就已經展開……◆龜山島在被列為軍方管制區後已不再有居民,對宜蘭人來說卻是一種鄉愁與精神象徵,亦是一個共同認同的「符號」。◆愛河本來也不叫愛河,三百多年前,因高雄古名打狗,故稱為「打狗川」,那麼從打狗川到愛河,是經歷了什麼美麗的故事?又或者是阿諛奉承的官僚真相? 用足踏感受土地的脈動,抵達那些曾經的歷史本書的輯一主要從政治形塑的記憶來看我們的生活,政治無所不在,這片土地上的一景一物都曾因為政權、統治者的不同而出現不一樣的轉換;輯二則從空間和紀念館來理解台灣,從文字、文學、水域、宗教、交通、醫療、飲食和政治的空間記憶,看島嶼複雜的記憶體系和文化,讓記憶在不同空間說出不同的故事;輯三從地景來理解不同的記憶層次,地景可以改變,而記憶會隨著社會環境而改變,也逐漸變成我們現在的樣子。胡川安在有形與無形文化間穿梭,以文字記憶那些曾經苦難、美好的片段與總和,在所繫之處書寫,聚集成一部台灣之所以成為台灣的具象化歷史。
台灣的前世今生,在國族,政治,人文,地景中,如同一條牽引著過去走向現代的絲縷!《記憶台灣1+2》,99篇記憶台灣的故事,第100篇留給你,你會怎麼寫? ★最好讀的筆記歷史,搭配大量彩色圖片,精簡卻不失趣味,輕鬆了解島嶼故事★適合所有人理解台灣生活文化的最佳入門書★增進學生歷史素養,108課綱歷史科最佳讀本 百年的印記,烙在這座千年的島嶼日常中的無形文化,正是台灣史最立體的標記所在「過去發生了無數的事情,像水流一般流逝,我們可以選擇記住一些事情,但無法選擇要忘記什麼,所以人類建造了紀念性建築來讓記憶可以更長,為政權、為宗教、為自己獨特的認同,讓記憶可以跨越更長的時間。」——胡川安繫之於物件的意義:半導體、選票、陳澄波的遺作《玉山積雪》……◆台灣製造的晶片聞名世界,但早期的台灣本來跟電子工業一點關係都沒有,且在張忠謀做了一個選擇後,台灣的晶片領先全世界。◆一張選票就能彰顯我們的意志,這也正是民主政治的基石,但選票如何形成,中間又經歷了多少前人的血汗?◆《玉山積雪》為陳澄波的最後遺作,身為第一位入選帝國美術展覽會的台灣人,放下畫筆投身政治後,為什麼最後會被槍殺在嘉義火車站前呢?繫之於空間的軌跡:活字印刷「日星鑄字行」、綠島監獄、花蓮吉野村……◆《夢溪筆談》記載畢昇的泥活字印刷,說明活字印刷與以往雕版印刷的不同,時至今日,太原路的巷子中,還佇立一家鑄字行,延續著對舊時代的不捨和對文字的眷戀與愛惜。◆綠島擁有美麗的風景與海洋的風光,但島上的綠島監獄承載著很多人不幸的記憶,他們並沒有真的犯罪,卻遭羅織罪狀深陷不幸,而幕後黑手竟然就是國家?◆日本人統治台灣後,最早規畫花蓮的「吉野村」(現吉安鄉)讓日本移民定居,隨著時代更迭,他們在台灣落地生根,第二代被稱為「灣生」,對灣生來說,身分認同與回家,該是什麼樣子?繫之於地景的印象:玉山、龜山島、愛河……◆玉山是台灣的最高峰,不僅高度最高,也常出現在鈔票上,還有在原住民族的神話裡,玉山象徵著台灣的精神,然而台灣精神的構成,從清帝國治台那刻就已經展開……◆龜山島在被列為軍方管制區後已不再有居民,對宜蘭人來說卻是一種鄉愁與精神象徵,亦是一個共同認同的「符號」。◆愛河本來也不叫愛河,三百多年前,因高雄古名打狗,故稱為「打狗川」,那麼從打狗川到愛河,是經歷了什麼美麗的故事?又或者是阿諛奉承的官僚真相? 用足踏感受土地的脈動,抵達那些曾經的歷史本書的輯一主要從政治形塑的記憶來看我們的生活,政治無所不在,這片土地上的一景一物都曾因為政權、統治者的不同而出現不一樣的轉換;輯二則從空間和紀念館來理解台灣,從文字、文學、水域、宗教、交通、醫療、飲食和政治的空間記憶,看島嶼複雜的記憶體系和文化,讓記憶在不同空間說出不同的故事;輯三從地景來理解不同的記憶層次,地景可以改變,而記憶會隨著社會環境而改變,也逐漸變成我們現在的樣子。胡川安在有形與無形文化間穿梭,以文字記憶那些曾經苦難、美好的片段與總和,在所繫之處書寫,聚集成一部台灣之所以成為台灣的具象化歷史。
★東京大學教授、知名社會學者吉見俊哉★從「敗者」視角出發,看見江戶/東京的另一種面向勝者與敗者的身分交錯,如何造就今日東京?王志弘|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呂紹理|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黃舒楣|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藍適齊|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蘇碩斌|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專業推薦▍東京身為「敗者」的痕跡,仍殘存於今日的街頭巷尾▍歷史的透視法──遠景、中景到近景,從「敗者」視角探索東京的發展脈絡▍多重角度╳非線性歷史敘事,對東京這座城市的再審視 東京是世界級的巨型都市,財富和人口高度集中於此地,然而它至少被占領過三次──分別是一五九○年的德川幕府、一八六八年的薩長同盟,以及一九四五年的美軍進駐。若於今日的東京街頭漫步,仔細觀察便會發現,在勝者所描繪的風景中,尚存敗者回憶裡的舊日景色,揭示著歷史的橫截面。 本書採用「歷史的透視法」,時而鳥瞰、時而近觀,穿梭於不同時空的東京。透過吉見教授紮實的考察與細膩的筆法,我們將一探交錯堆疊的歷史層,在全球史觀與家族史觀之間來回勘查,尋找隱藏在東京各處的「敗者」記憶:從繩文人、渡來人與德川幕府的權力更迭、薩長勝利後的擁幕派悲劇,到明治維新流民賭徒的身影和紡織女工的辛酸等。作者還考察了自身家族史,體現個人與家庭如何嵌入時代背景,亦探討「敗者」在東京的發展過程中,占據了何種重要位置。 最後則將視野拉遠,藉諸多學者之觀點,談到歷史上的敗者如何被認識、形塑,以及被占領的東京與後殖民主義的關係,闡述東京被當作敗者看待的可能性。建立有別於「東京成長主義」的、多層次且非線性敘事的東京城市史,發掘其於不同立場、學科和視角下的別樣面貌。▍每一次被占領,都伴隨著城市樣貌的轉向★被德川幕府占領後──成為人口達百萬的水道與寺社之城★薩長同盟占領後──東京成為天皇居所和全國鐵路網的中心★美軍占領後──利用美軍設施舉辦一九六四年的東京奧運會
★東京大學教授、知名社會學者吉見俊哉★從「敗者」視角出發,看見江戶/東京的另一種面向勝者與敗者的身分交錯,如何造就今日東京?王志弘|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呂紹理|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黃舒楣|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藍適齊|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蘇碩斌|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專業推薦▍東京身為「敗者」的痕跡,仍殘存於今日的街頭巷尾▍歷史的透視法──遠景、中景到近景,從「敗者」視角探索東京的發展脈絡▍多重角度╳非線性歷史敘事,對東京這座城市的再審視 東京是世界級的巨型都市,財富和人口高度集中於此地,然而它至少被占領過三次──分別是一五九○年的德川幕府、一八六八年的薩長同盟,以及一九四五年的美軍進駐。若於今日的東京街頭漫步,仔細觀察便會發現,在勝者所描繪的風景中,尚存敗者回憶裡的舊日景色,揭示著歷史的橫截面。 本書採用「歷史的透視法」,時而鳥瞰、時而近觀,穿梭於不同時空的東京。透過吉見教授紮實的考察與細膩的筆法,我們將一探交錯堆疊的歷史層,在全球史觀與家族史觀之間來回勘查,尋找隱藏在東京各處的「敗者」記憶:從繩文人、渡來人與德川幕府的權力更迭、薩長勝利後的擁幕派悲劇,到明治維新流民賭徒的身影和紡織女工的辛酸等。作者還考察了自身家族史,體現個人與家庭如何嵌入時代背景,亦探討「敗者」在東京的發展過程中,占據了何種重要位置。 最後則將視野拉遠,藉諸多學者之觀點,談到歷史上的敗者如何被認識、形塑,以及被占領的東京與後殖民主義的關係,闡述東京被當作敗者看待的可能性。建立有別於「東京成長主義」的、多層次且非線性敘事的東京城市史,發掘其於不同立場、學科和視角下的別樣面貌。▍每一次被占領,都伴隨著城市樣貌的轉向★被德川幕府占領後──成為人口達百萬的水道與寺社之城★薩長同盟占領後──東京成為天皇居所和全國鐵路網的中心★美軍占領後──利用美軍設施舉辦一九六四年的東京奧運會
★東京大學教授、知名社會學者吉見俊哉★從「敗者」視角出發,看見江戶/東京的另一種面向勝者與敗者的身分交錯,如何造就今日東京?王志弘|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呂紹理|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黃舒楣|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藍適齊|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蘇碩斌|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專業推薦▍東京身為「敗者」的痕跡,仍殘存於今日的街頭巷尾▍歷史的透視法──遠景、中景到近景,從「敗者」視角探索東京的發展脈絡▍多重角度╳非線性歷史敘事,對東京這座城市的再審視 東京是世界級的巨型都市,財富和人口高度集中於此地,然而它至少被占領過三次──分別是一五九○年的德川幕府、一八六八年的薩長同盟,以及一九四五年的美軍進駐。若於今日的東京街頭漫步,仔細觀察便會發現,在勝者所描繪的風景中,尚存敗者回憶裡的舊日景色,揭示著歷史的橫截面。 本書採用「歷史的透視法」,時而鳥瞰、時而近觀,穿梭於不同時空的東京。透過吉見教授紮實的考察與細膩的筆法,我們將一探交錯堆疊的歷史層,在全球史觀與家族史觀之間來回勘查,尋找隱藏在東京各處的「敗者」記憶:從繩文人、渡來人與德川幕府的權力更迭、薩長勝利後的擁幕派悲劇,到明治維新流民賭徒的身影和紡織女工的辛酸等。作者還考察了自身家族史,體現個人與家庭如何嵌入時代背景,亦探討「敗者」在東京的發展過程中,占據了何種重要位置。 最後則將視野拉遠,藉諸多學者之觀點,談到歷史上的敗者如何被認識、形塑,以及被占領的東京與後殖民主義的關係,闡述東京被當作敗者看待的可能性。建立有別於「東京成長主義」的、多層次且非線性敘事的東京城市史,發掘其於不同立場、學科和視角下的別樣面貌。▍每一次被占領,都伴隨著城市樣貌的轉向★被德川幕府占領後──成為人口達百萬的水道與寺社之城★薩長同盟占領後──東京成為天皇居所和全國鐵路網的中心★美軍占領後──利用美軍設施舉辦一九六四年的東京奧運會
50篇生動的台灣生活文化故事,50則台灣人重要的生命記憶從習以為常的日常,整理出有脈絡的台灣歷史記憶所繫之處,看見台灣多元視角的每一幕★最好讀的筆記歷史,搭配大量彩色圖片,精簡卻不失趣味,輕鬆了解島嶼故事★適合所有人理解台灣生活文化的最佳入門書★增進學生歷史素養,108課綱歷史科最佳讀本 此刻正是過往的總和,在有形與無形的文化中,建構一部多元面向、視角寬廣的具象台灣史!島嶼的故事是你我生活的一部分,跟著生動文字佐圖片,一起重新看台灣!繫之於常物的故事:制服,摩托車瀑布,歌仔戲……◆對台灣人來說,制服好似象徵著一種榮譽,就像「小綠綠」代表著北一女中的高材生,然而關於制服的歷史,其實源於日本1919年頒布的「台灣教育令」……◆每個通勤日都可見台北橋上聞名國際的「摩托車瀑布」,但回顧台灣的機車歷史,改變機車消費最大的關鍵竟然是將義大利、日本跟英國技術轉化成「國產」?◆「歌仔」二字,在台語裡有山歌、小曲的意思,在經歷過不同政權輪轉的台灣,歌仔戲曾以日語演出、曾在推行國語的時代遭貶低……才有了現在逐漸走向精緻化發展的當代歌仔戲。繫之於空間的紀念:嘉義東市場,鹿港小鎮,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擁有百年歷史的嘉義東市場,在日治時期稱為「嘉義衛生組合」,這裡除了有聞名遐邇的意麵、羊肉、牛肉湯,還能看到名為「魯熟肉」的小吃,這與北部人說的「黑白切」,或是台南人口中的「香腸熟肉」有何不同? ◆羅大佑的〈鹿港小鎮〉讓鹿港在中國人耳裡也變得不陌生,但小鎮其實遠遠不只是歌詞唱得那般,還以最重要的海上女神信仰,發展成全台灣人民重要的精神寄託之所在。◆一九九九年的九二一大地震是二次大戰之後,台灣所發生規模最大的地震,如今我們習慣將地震稱之為「地牛翻身」,依據人類學者伊能嘉矩的調查,這樣的說法竟源於淡水平埔族的地牛傳說……繫之於文化的軌跡:小吃,辦桌,台灣府八景……◆為什麼台灣的「小吃」這麼多樣化呢?早期台灣的移民從中國東南沿海而來,當時的漢人帶來了中國的秈稻;而後日本人帶來了天婦羅、關東煮、黑輪,原來小吃的背後,訴說的正是島嶼豐富的身世。◆為什麼「辦桌」要用閩南banto來唸才有感覺?辦桌經常因為地方的節慶,或是迎神賽會,作為酬神或祭祀活動的一部分,看起來澎派大氣又親切的清湯大燕、生炒大蝦、紅湯魚翅、脆皮燒雞、清湯水魚……原來都是出自於日治時代的菜單。◆「網紅打卡景點」看似現代網路上才有的說法,其實早在清領時期就有所謂的「台灣府八景」、「鳳山縣六景」…… 一部能吃、能見、能觸摸的台灣歷史小吃文化中的島嶼身世、華人民歌的素樸情懷、他國殖民的混亂記憶、威權統治的恐怖陰影……都是建構台灣歷史的元素和面貌,胡川安在有形與無形文化間穿梭,以文字記憶那些曾經苦難、美好的片段與總和,在所繫之處書寫,聚集成一部台灣之所以成為台灣的具象化歷史。
記憶所繫之處,見證成就台灣歷史的每一步 此刻正是過往的總和,在有形與無形的文化中, 建構一部多元面向、視角寬廣的具象台灣史! 「記憶是人與有形和無形事物接觸的過程,聯合國每年都登錄世界遺產的申請,一個是有形的物質文化遺產;一則是非無質的,文化不只附著在物質上,也在看不見,但我們都感受得到的飲食文化、宗教、藝術、建築、空間和文學之上。」——胡川安 繫之於常物的故事 對台灣人來說,制服好似象徵著一種榮譽,就像「小綠綠」代表著北一女中的高材生,然而關於制服的歷史,其實源於日本1919年頒布的《台灣教育令》;每個通勤日都可見台北橋上聞名國際的「摩托車瀑布」,但回顧台灣的機車歷史,改變機車消費最大的關鍵竟然是將義大利、日本跟英國技術轉化成「國產」?或者廟口常見的野台戲,原本由戲班應邀請到各地演出,後來漸漸變成以迎神謝神祝壽為目的的表演,其中的文化價值,隨著泉州、漳州、廣東潮汕地區等閩南語地區的先民,飄洋過海地駐紮、生根,成為電視螢幕裡的霹靂布袋戲。 繫之於石碑的紀念 八二三砲戰是一場無法忘卻的記憶,文學家朱西寧筆下的八二三故事,聚集了所有不正常的歷史因素,形塑出了一場絕無僅有的戰爭——兩者都獲得勝利的記憶,我們該如何解讀其中的各種認同的和身分的移轉?此外,南台灣的「西鄉都督遺跡紀念碑」,在經歷了政權的轉移後,竟因為時空交錯而有了多重的詮釋,豐富曲折卻又無奈;不同於戰爭,熙來攘往的一中商圈一樣有一座乘載記憶的石碑,台中一中的創校紀念碑,石碑上沒有用血汗換來榮光的烈士,而是記錄著台灣人民爭取教育權的一段輝煌歷史。 繫之於文化的軌跡 曾經的地理課,老師會指著黑板上的地圖說我國就像「秋海棠」,後來變成「老母雞」,對某時代的群體記憶和認知來說,這是被視為無庸置疑的定律,但為何現在聽來會覺得荒唐呢?此外,為什麼「辦桌」要用閩南banto來念才有感覺?辦桌經常因為地方的節慶,或是迎神賽會,作為酬神或祭祀活動的一部分,看起來澎派大氣又親切的清湯大燕、生炒大蝦、紅湯魚翅、脆皮燒雞、清湯水魚……原來都是出自日治時代的菜單;而「網紅打卡景點」看似現代網路上才有的說法,其實早在清領時期就有所謂的「台灣府八景」、「鳳山縣六景」…… 在可觸及之地,拾起一片片細瑣的歷史 本書的輯一從物品與我們記憶的塑造與重建開始說起,這些物品都存在每個人的記憶中,透過集體的創造,在我們腦袋裡形成、改變又轉化,成為我們的一部分;輯二從過節的方式、祭祀的儀式、飲食的差異、旅行的想像,形成台灣生活的獨特性,也讓我們彼此聯繫在一起;輯三則用紀念館和空間講述台灣的生活記憶,每個空間都有台灣每一世代的影子,也是歷史存在的證據。胡川安在有形與無形文化間穿梭,以文字記憶那些曾經苦難、美好的片段與總和,在所繫之處書寫,聚集成一部台灣之所以成為台灣的具象化歷史。
記憶所繫之處,見證成就台灣歷史的每一步 此刻正是過往的總和,在有形與無形的文化中, 建構一部多元面向、視角寬廣的具象台灣史! 「記憶是人與有形和無形事物接觸的過程,聯合國每年都登錄世界遺產的申請,一個是有形的物質文化遺產;一則是非無質的,文化不只附著在物質上,也在看不見,但我們都感受得到的飲食文化、宗教、藝術、建築、空間和文學之上。」——胡川安 繫之於常物的故事 對台灣人來說,制服好似象徵著一種榮譽,就像「小綠綠」代表著北一女中的高材生,然而關於制服的歷史,其實源於日本1919年頒布的《台灣教育令》;每個通勤日都可見台北橋上聞名國際的「摩托車瀑布」,但回顧台灣的機車歷史,改變機車消費最大的關鍵竟然是將義大利、日本跟英國技術轉化成「國產」?或者廟口常見的野台戲,原本由戲班應邀請到各地演出,後來漸漸變成以迎神謝神祝壽為目的的表演,其中的文化價值,隨著泉州、漳州、廣東潮汕地區等閩南語地區的先民,飄洋過海地駐紮、生根,成為電視螢幕裡的霹靂布袋戲。 繫之於石碑的紀念 八二三砲戰是一場無法忘卻的記憶,文學家朱西寧筆下的八二三故事,聚集了所有不正常的歷史因素,形塑出了一場絕無僅有的戰爭——兩者都獲得勝利的記憶,我們該如何解讀其中的各種認同的和身分的移轉?此外,南台灣的「西鄉都督遺跡紀念碑」,在經歷了政權的轉移後,竟因為時空交錯而有了多重的詮釋,豐富曲折卻又無奈;不同於戰爭,熙來攘往的一中商圈一樣有一座乘載記憶的石碑,台中一中的創校紀念碑,石碑上沒有用血汗換來榮光的烈士,而是記錄著台灣人民爭取教育權的一段輝煌歷史。 繫之於文化的軌跡 曾經的地理課,老師會指著黑板上的地圖說我國就像「秋海棠」,後來變成「老母雞」,對某時代的群體記憶和認知來說,這是被視為無庸置疑的定律,但為何現在聽來會覺得荒唐呢?此外,為什麼「辦桌」要用閩南banto來念才有感覺?辦桌經常因為地方的節慶,或是迎神賽會,作為酬神或祭祀活動的一部分,看起來澎派大氣又親切的清湯大燕、生炒大蝦、紅湯魚翅、脆皮燒雞、清湯水魚……原來都是出自日治時代的菜單;而「網紅打卡景點」看似現代網路上才有的說法,其實早在清領時期就有所謂的「台灣府八景」、「鳳山縣六景」…… 在可觸及之地,拾起一片片細瑣的歷史 本書的輯一從物品與我們記憶的塑造與重建開始說起,這些物品都存在每個人的記憶中,透過集體的創造,在我們腦袋裡形成、改變又轉化,成為我們的一部分;輯二從過節的方式、祭祀的儀式、飲食的差異、旅行的想像,形成台灣生活的獨特性,也讓我們彼此聯繫在一起;輯三則用紀念館和空間講述台灣的生活記憶,每個空間都有台灣每一世代的影子,也是歷史存在的證據。胡川安在有形與無形文化間穿梭,以文字記憶那些曾經苦難、美好的片段與總和,在所繫之處書寫,聚集成一部台灣之所以成為台灣的具象化歷史。
近代史左派重量級史學家艾瑞克.霍布斯邦對民族主義的真知灼見在網路與資本全球化作勢扳倒所有國界之際,民族主義似乎重出江湖──與我們切身相關更甚以往。「史學家不知不覺扮演起始料未及的政治行為者的角色。過去我常以為歷史學這一行,與其他行業不同,例如核物理學,至少不會造成傷害。而如今我知道,它會造成傷害……我們有責任呈現大體上的史實,尤其有責任批評出於政治-意識形態考量而濫用歷史。」──艾瑞克.霍布斯邦霍布斯邦不喜歡民族主義,但從不輕視或斥為荒謬 自一九六〇年代起,霍布斯邦秉持批判史觀,成為少數抱持左派精神卻為理解民族主義深入探究,並真正具有客觀洞見者。霍布斯邦的立論基礎在於相對晚近才被發明出來的民族主義與民族觀,以及將其建構成認同的種種歷史路徑。23篇選文,呈現史學大師霍布斯邦對民族主義擲地有聲的深刻見解本書集結國際知名史學大師霍布斯邦於1962到2005年間至世界各地演講的文稿及專著文章,體現四十年來霍布斯邦對民族主義的銳利觀察及思索。在民族主義大行其道的當代,本書提供對此一複雜議題深刻的批判與見解。從不同時代脈絡下審視民族主義的理念及歷史,涵蓋十九世紀革命時代到福克蘭戰爭,以及在全球資本化下「民族」難以區分及定義的矛盾之處。隨著我們步入全球網絡時代,霍布斯邦的洞見至今具有極大的價值,對於任何希望了解這一現象的人來說,此書所呈現的大師觀點不容錯過。霍布斯邦在麥田霍布斯邦看21世紀:全球化、民主與恐怖主義霍布斯邦的年代四部曲(從法國大革命到冷戰結束,追尋歐洲歷史的里程碑)革命的年代:1789-1848資本的年代:1848-1875帝國的年代:1815-1914極端的年代:1914-1991(上、下)出版預告霍布斯邦論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回顧、反思與如何改變世界(前版書名:如何改變世界: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回顧、反思,與前瞻)
近代史左派重量級史學家艾瑞克.霍布斯邦對民族主義的真知灼見在網路與資本全球化作勢扳倒所有國界之際,民族主義似乎重出江湖──與我們切身相關更甚以往。「史學家不知不覺扮演起始料未及的政治行為者的角色。過去我常以為歷史學這一行,與其他行業不同,例如核物理學,至少不會造成傷害。而如今我知道,它會造成傷害……我們有責任呈現大體上的史實,尤其有責任批評出於政治-意識形態考量而濫用歷史。」──艾瑞克.霍布斯邦霍布斯邦不喜歡民族主義,但從不輕視或斥為荒謬 自一九六〇年代起,霍布斯邦秉持批判史觀,成為少數抱持左派精神卻為理解民族主義深入探究,並真正具有客觀洞見者。霍布斯邦的立論基礎在於相對晚近才被發明出來的民族主義與民族觀,以及將其建構成認同的種種歷史路徑。23篇選文,呈現史學大師霍布斯邦對民族主義擲地有聲的深刻見解本書集結國際知名史學大師霍布斯邦於1962到2005年間至世界各地演講的文稿及專著文章,體現四十年來霍布斯邦對民族主義的銳利觀察及思索。在民族主義大行其道的當代,本書提供對此一複雜議題深刻的批判與見解。從不同時代脈絡下審視民族主義的理念及歷史,涵蓋十九世紀革命時代到福克蘭戰爭,以及在全球資本化下「民族」難以區分及定義的矛盾之處。隨著我們步入全球網絡時代,霍布斯邦的洞見至今具有極大的價值,對於任何希望了解這一現象的人來說,此書所呈現的大師觀點不容錯過。霍布斯邦在麥田霍布斯邦看21世紀:全球化、民主與恐怖主義霍布斯邦的年代四部曲(從法國大革命到冷戰結束,追尋歐洲歷史的里程碑)革命的年代:1789-1848資本的年代:1848-1875帝國的年代:1815-1914極端的年代:1914-1991(上、下)出版預告霍布斯邦論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回顧、反思與如何改變世界(前版書名:如何改變世界: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回顧、反思,與前瞻)
近代史左派重量級史學家艾瑞克.霍布斯邦對民族主義的真知灼見在網路與資本全球化作勢扳倒所有國界之際,民族主義似乎重出江湖──與我們切身相關更甚以往。「史學家不知不覺扮演起始料未及的政治行為者的角色。過去我常以為歷史學這一行,與其他行業不同,例如核物理學,至少不會造成傷害。而如今我知道,它會造成傷害……我們有責任呈現大體上的史實,尤其有責任批評出於政治-意識形態考量而濫用歷史。」──艾瑞克.霍布斯邦霍布斯邦不喜歡民族主義,但從不輕視或斥為荒謬 自一九六〇年代起,霍布斯邦秉持批判史觀,成為少數抱持左派精神卻為理解民族主義深入探究,並真正具有客觀洞見者。霍布斯邦的立論基礎在於相對晚近才被發明出來的民族主義與民族觀,以及將其建構成認同的種種歷史路徑。23篇選文,呈現史學大師霍布斯邦對民族主義擲地有聲的深刻見解本書集結國際知名史學大師霍布斯邦於1962到2005年間至世界各地演講的文稿及專著文章,體現四十年來霍布斯邦對民族主義的銳利觀察及思索。在民族主義大行其道的當代,本書提供對此一複雜議題深刻的批判與見解。從不同時代脈絡下審視民族主義的理念及歷史,涵蓋十九世紀革命時代到福克蘭戰爭,以及在全球資本化下「民族」難以區分及定義的矛盾之處。隨著我們步入全球網絡時代,霍布斯邦的洞見至今具有極大的價值,對於任何希望了解這一現象的人來說,此書所呈現的大師觀點不容錯過。霍布斯邦在麥田霍布斯邦看21世紀:全球化、民主與恐怖主義霍布斯邦的年代四部曲(從法國大革命到冷戰結束,追尋歐洲歷史的里程碑)革命的年代:1789-1848資本的年代:1848-1875帝國的年代:1815-1914極端的年代:1914-1991(上、下)出版預告霍布斯邦論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回顧、反思與如何改變世界(前版書名:如何改變世界: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回顧、反思,與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