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歷史 類別 ,共計9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一百萬封情書:美國奶奶孫理蓮的深情人生(全新修訂版)

啟示  出版
2024/12/26 出版

這是「台灣德蕾莎」最真摯感人的生命故事,也是改變了百萬人生命、寫給台灣的美麗情書。有人問:「妳到底有沒有停下來的一天?」她回答:「有任何停下來的必要嗎?」-------------------------------------------------------戰後滿目瘡痍的台灣,需要救助的人太多,物資太少。為了給孤兒一個家,為了將醫療資源帶給偏鄉窮苦之人,為了讓流浪少年走上正途,為了替漢生病友爭取生存與尊嚴……從1951年起,孫理蓮以書信向海外的善心人士募款、募物資。從每個月五十封到幾百封的親筆函,到往後的每個月成千上萬封印刷信,三十多年從無間斷。這些信,將海外各地的愛,在台灣匯流在一起。無數個夜裡,伏案的身影,一封封的信,是台灣最美的情書。--------------------------------------------------------本書講述了芥菜種會創辦人孫理蓮女士的傳奇一生。從她在美國農村的童年開始,到她與丈夫孫雅各相識、相偕到台灣宣教,從此踏上長達半個世紀的扶貧救苦之路。本書記錄了孫理蓮生命中一個個令人動容的片段。從26歲來到台灣,到82歲高齡在工作中辭世,她從來沒有片刻停下救助的腳步。她走遍台灣社會的角落,傾聽痛苦、伸出援手,長達51年的奉獻,點亮一個又一個黑暗角落。受到她影響與幫助的人有近百萬之多,她也因此被譽為「台灣德蕾莎」。本書帶領讀者跟隨她的生命旅程,從美國到台灣、從山地到海外,見證她為每一個苦難的生命帶來愛與希望。她以一生的時間,身體力行地告訴我們──如果你覺得世界不夠好,那就改變它吧!【感動推薦】瑪莉安/孫理蓮之女吳瑞仁/基督教芥菜種會董事長何飛鵬/城邦集團首席執行長夏忠堅/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秘書長鄭仰恩/台灣神學院教授蕭渥廷/蔡瑞月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深情好評】理蓮相信法蘭克.劉巴赫(Frank Laubach)的理念:「當你先滿足一個人的迫切需要後,你才能滿足他的真正需要──對救世主的渴望。」她告訴我:「我為上帝而工作,這是最幸福的生活!」──瑪莉安,孫理蓮之女孫女士最讓人動容的是,她將所有救助工作都視為「家內之事」。她如慈母般妥貼照顧人,更如精打細算的媽媽,每一分資源都善用在刀口、需要的人身上。盼望透過這本書,她的「慈母之愛」,可以把台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溫情,都全喚回來!--何飛鵬,城邦集團首席執行長透過這本書,我才真正認識孫理蓮牧師娘,知道她的生涯、愛情、堅持、付出、歡笑、眼淚、努力、貢獻……。唯願本書所傳達的精神,可以繼續讓孫理蓮牧師娘的「芥菜種」繼續生長蔓延,「芥菜種不怕落土爛,只求枝葉代代傳」。──夏忠堅,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秘書長孫理蓮這位文筆優美、總是以「小婦人」觀點述說周遭神奇小故事的美國奶奶,為台灣寄出了百萬封情書,也因而提昇且豐富了無數台灣人的生命與價值。理蓮阿嬤,我們深深感謝妳!──鄭仰恩,台灣神學院教授、台大兼任教授

79 特價3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一百萬封情書:美國奶奶孫理蓮的深情人生

啟示  出版
2024/12/26 出版

這是「台灣德蕾莎」最真摯感人的生命故事,也是改變了百萬人生命、寫給台灣的美麗情書。有人問:「妳到底有沒有停下來的一天?」她回答:「有任何停下來的必要嗎?」-------------------------------------------------------戰後滿目瘡痍的台灣,需要救助的人太多,物資太少。為了給孤兒一個家,為了將醫療資源帶給偏鄉窮苦之人,為了讓流浪少年走上正途,為了替漢生病友爭取生存與尊嚴……從1951年起,孫理蓮以書信向海外的善心人士募款、募物資。從每個月五十封到幾百封的親筆函,到往後的每個月成千上萬封印刷信,三十多年從無間斷。這些信,將海外各地的愛,在台灣匯流在一起。無數個夜裡,伏案的身影,一封封的信,是台灣最美的情書。--------------------------------------------------------本書講述了芥菜種會創辦人孫理蓮女士的傳奇一生。從她在美國農村的童年開始,到她與丈夫孫雅各相識、相偕到台灣宣教,從此踏上長達半個世紀的扶貧救苦之路。本書記錄了孫理蓮生命中一個個令人動容的片段。從26歲來到台灣,到82歲高齡在工作中辭世,她從來沒有片刻停下救助的腳步。她走遍台灣社會的角落,傾聽痛苦、伸出援手,長達51年的奉獻,點亮一個又一個黑暗角落。受到她影響與幫助的人有近百萬之多,她也因此被譽為「台灣德蕾莎」。本書帶領讀者跟隨她的生命旅程,從美國到台灣、從山地到海外,見證她為每一個苦難的生命帶來愛與希望。她以一生的時間,身體力行地告訴我們──如果你覺得世界不夠好,那就改變它吧!【感動推薦】瑪莉安/孫理蓮之女吳瑞仁/基督教芥菜種會董事長何飛鵬/城邦集團首席執行長夏忠堅/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秘書長鄭仰恩/台灣神學院教授蕭渥廷/蔡瑞月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深情好評】理蓮相信法蘭克.劉巴赫(Frank Laubach)的理念:「當你先滿足一個人的迫切需要後,你才能滿足他的真正需要──對救世主的渴望。」她告訴我:「我為上帝而工作,這是最幸福的生活!」──瑪莉安,孫理蓮之女孫女士最讓人動容的是,她將所有救助工作都視為「家內之事」。她如慈母般妥貼照顧人,更如精打細算的媽媽,每一分資源都善用在刀口、需要的人身上。盼望透過這本書,她的「慈母之愛」,可以把台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溫情,都全喚回來!--何飛鵬,城邦集團首席執行長透過這本書,我才真正認識孫理蓮牧師娘,知道她的生涯、愛情、堅持、付出、歡笑、眼淚、努力、貢獻……。唯願本書所傳達的精神,可以繼續讓孫理蓮牧師娘的「芥菜種」繼續生長蔓延,「芥菜種不怕落土爛,只求枝葉代代傳」。──夏忠堅,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秘書長孫理蓮這位文筆優美、總是以「小婦人」觀點述說周遭神奇小故事的美國奶奶,為台灣寄出了百萬封情書,也因而提昇且豐富了無數台灣人的生命與價值。理蓮阿嬤,我們深深感謝妳!──鄭仰恩,台灣神學院教授、台大兼任教授

特價31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菊島朝聖之歌:來一場澎湖風土人文、特色建築及聖者腳蹤的巡禮

啟示  出版
2023/05/06 出版

那裡風很大,沙很多,但也充滿了希望。 ──來自義大利的羅德信神父 藉由一位建築師的美學眼光與真情實感, 寫出島嶼人的生命韌性、人與海的記憶軌跡, 以及義大利神父們在島上傾囊付出的感人故事。 期待透過這本書, 引領我們找到心中大愛的形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航海時代海峽上萬頃碧波的明珠,西方人稱澎湖為Pescadores,意為「漁翁之島」。 這座以玄武岩為肉身、以東北季風當靈魂的澎湖灣,在海峽中線上屹立著,風土人情中有著堅韌豪爽的DNA。澎湖味,就是這股生命韌性感知的專屬韻味。 ▌透過「知性、遊走、美學」的沉澱,理解島上的生命節奏 本書是林建築師紀錄自身所見所感的島嶼風物詩,著眼於澎湖的風土文化、建築行旅、醫療資源三大向度,也帶出天主教靈醫會為澎湖奉獻70年、建立惠民醫院的歷史軌跡。 離島醫療資源向來缺乏,惠民醫院的存在拯救了無數貧病島民,也讓許多無家可歸或被子女拋棄的老人有依歸之處。書中訴說了惠民醫院的歷史,也分享在那裡發生的感人故事。 ▌在風沙之島拼出愛的樣貌 林建築師雖非天主教徒,但在目睹靈醫會的異鄉神父們對澎湖傾盡一生、無悔付出之後,深受感動。他集結島與人的悲歡離合,以及傾囊付出的神父與醫療人員,為這本書點綴出最璀璨的人性光點,化約成歷史記憶的一環。 人與海的故事,在這串海峽上的珍珠不斷上演。也期待透過這本書,引領人們找到心中大愛的形狀。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菊島朝聖之歌

啟示  出版
2023/05/06 出版

那裡風很大,沙很多,但也充滿了希望。 ──來自義大利的羅德信神父 藉由一位建築師的美學眼光與真情實感, 寫出島嶼人的生命韌性、人與海的記憶軌跡, 以及義大利神父們在島上傾囊付出的感人故事。 期待透過這本書, 引領我們找到心中大愛的形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航海時代海峽上萬頃碧波的明珠,西方人稱澎湖為Pescadores,意為「漁翁之島」。 這座以玄武岩為肉身、以東北季風當靈魂的澎湖灣,在海峽中線上屹立著,風土人情中有著堅韌豪爽的DNA。澎湖味,就是這股生命韌性感知的專屬韻味。 ▌透過「知性、遊走、美學」的沉澱,理解島上的生命節奏 本書是林建築師紀錄自身所見所感的島嶼風物詩,著眼於澎湖的風土文化、建築行旅、醫療資源三大向度,也帶出天主教靈醫會為澎湖奉獻70年、建立惠民醫院的歷史軌跡。 離島醫療資源向來缺乏,惠民醫院的存在拯救了無數貧病島民,也讓許多無家可歸或被子女拋棄的老人有依歸之處。書中訴說了惠民醫院的歷史,也分享在那裡發生的感人故事。 ▌在風沙之島拼出愛的樣貌 林建築師雖非天主教徒,但在目睹靈醫會的異鄉神父們對澎湖傾盡一生、無悔付出之後,深受感動。他集結島與人的悲歡離合,以及傾囊付出的神父與醫療人員,為這本書點綴出最璀璨的人性光點,化約成歷史記憶的一環。 人與海的故事,在這串海峽上的珍珠不斷上演。也期待透過這本書,引領人們找到心中大愛的形狀。  

特價26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菊島朝聖之歌:來一場澎湖風土人文、特色建築及聖者腳蹤的巡禮

啟示  出版
2023/05/06 出版

那裡風很大,沙很多,但也充滿了希望。 ──來自義大利的羅德信神父 藉由一位建築師的美學眼光與真情實感, 寫出島嶼人的生命韌性、人與海的記憶軌跡, 以及義大利神父們在島上傾囊付出的感人故事。 期待透過這本書, 引領我們找到心中大愛的形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航海時代海峽上萬頃碧波的明珠,西方人稱澎湖為Pescadores,意為「漁翁之島」。 這座以玄武岩為肉身、以東北季風當靈魂的澎湖灣,在海峽中線上屹立著,風土人情中有著堅韌豪爽的DNA。澎湖味,就是這股生命韌性感知的專屬韻味。 ▌透過「知性、遊走、美學」的沉澱,理解島上的生命節奏 本書是林建築師紀錄自身所見所感的島嶼風物詩,著眼於澎湖的風土文化、建築行旅、醫療資源三大向度,也帶出天主教靈醫會為澎湖奉獻70年、建立惠民醫院的歷史軌跡。 離島醫療資源向來缺乏,惠民醫院的存在拯救了無數貧病島民,也讓許多無家可歸或被子女拋棄的老人有依歸之處。書中訴說了惠民醫院的歷史,也分享在那裡發生的感人故事。 ▌在風沙之島拼出愛的樣貌 林建築師雖非天主教徒,但在目睹靈醫會的異鄉神父們對澎湖傾盡一生、無悔付出之後,深受感動。他集結島與人的悲歡離合,以及傾囊付出的神父與醫療人員,為這本書點綴出最璀璨的人性光點,化約成歷史記憶的一環。 人與海的故事,在這串海峽上的珍珠不斷上演。也期待透過這本書,引領人們找到心中大愛的形狀。  

7 特價26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一百萬封情書:美國奶奶孫理蓮的深情人生

啟示  出版
2019/12/28 出版

從兩個孩子的母親,到所有受苦之人的母親, 她以無比的愛與信念,身體力行地告訴我們── 如果你覺得世界不夠好,那就改變它吧! 「芥菜種會」是台灣第一個立案的社會福利組織,於1952年由美國籍的孫理蓮女士創辦。芥菜種會致力於各項救濟事業,照顧的對象包括孤兒寡婦、受刑人、獨居老人、貧病的民眾等,提供各種關懷與服務。 本書將孫理蓮最真實、最動人的生命片段一一記錄下來:為了把醫療帶進台灣山區,她常常一走就是八小時,沒有半刻停歇;她到處募集聖誕卡,只為了讓貧苦家庭的孩子眼睛亮起來;因為愛,原本看到血就昏倒的她,一次次地幫山地婦女接生;人見人怕、無人敢碰的麻瘋病患,她親手把餅乾放上他們手心;她無時無刻不在祈禱:請給我們多一點資源,好幫助更多人…… 本書帶領讀者跟隨她的腳蹤,從美國到台灣,從山地到海外,看見她對貧病無依之人的關懷與付出。盼望有更多人從本書中,感受到她的「慈母之愛」,可以把台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溫情,都全喚回來! 【感動推薦】 瑪莉安/孫理蓮之女 吳瑞仁/基督教芥菜種會董事長 何飛鵬/城邦集團首席執行長 夏忠堅/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秘書長 鄭仰恩/台灣神學院教授 蕭渥廷/蔡瑞月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這些人,這些事:用生命疼惜台灣的「愛的守護者」

盧俊義  著
啟示  出版
2018/07/07 出版

最動人的真情,最深刻的生命智慧 在台灣,有一群無怨無悔付出的人, 他們超越了國界、語言、文化和信仰的界限, 用自己一生的故事,見證了生命的美麗與真實的愛。 許多人不知道,從過去到現在,有一群人用他們的生命疼愛著台灣這塊土地,和這塊土地上的所有人。他們有些是來自遙遠異國的宣教士,有些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 盧牧師一一記錄了這些感人的事蹟,這其中,有些人是盧牧師親身接觸過的,有些故事是盧牧師尋找、探訪而來。在《台灣學堂.這些人,這些事》節目中,盧牧師每週分享一個人物的故事,這些人來自不同的國家,但相同的是他們都有一顆無私奉獻的心。 他們當中,有的行醫,有的辦學校,有的關懷孤苦,有的照顧原住民。例如劉建仁神父,他在幫助小兒麻痺病童時遭到感染,截肢之後,還繼續為了幫助殘障人士而奔走。又如范鳳龍醫師,遠從斯洛維尼亞來到台灣行醫,日夜看診幾乎沒有停歇,直到他死前78歲高齡,都強忍病痛為病人做手術,而他的醫師服上連名牌也沒有,因為他說自己不需要留下名字。還有一群專門照顧貧苦植物人的修女,有學生被她們感動,要幫忙劈柴,她們卻說:「這工作很危險,我們受傷了或不小心鋸斷手指,都沒有關係,但你們還年輕,絕對不能讓身體受傷。」 本書收錄了許多精彩、感人的故事,希望藉著這本書,將他們的大愛與無私精神一代代地傳遞下去。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這些人,這些事

盧俊義  著
啟示  出版
2018/07/07 出版

最動人的真情,最深刻的生命智慧 在台灣,有一群無怨無悔付出的人, 他們超越了國界、語言、文化和信仰的界限, 用自己一生的故事,見證了生命的美麗與真實的愛。 許多人不知道,從過去到現在,有一群人用他們的生命疼愛著台灣這塊土地,和這塊土地上的所有人。他們有些是來自遙遠異國的宣教士,有些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 盧牧師一一記錄了這些感人的事蹟,這其中,有些人是盧牧師親身接觸過的,有些故事是盧牧師尋找、探訪而來。在《台灣學堂.這些人,這些事》節目中,盧牧師每週分享一個人物的故事,這些人來自不同的國家,但相同的是他們都有一顆無私奉獻的心。 他們當中,有的行醫,有的辦學校,有的關懷孤苦,有的照顧原住民。例如劉建仁神父,他在幫助小兒麻痺病童時遭到感染,截肢之後,還繼續為了幫助殘障人士而奔走。又如范鳳龍醫師,遠從斯洛維尼亞來到台灣行醫,日夜看診幾乎沒有停歇,直到他死前78歲高齡,都強忍病痛為病人做手術,而他的醫師服上連名牌也沒有,因為他說自己不需要留下名字。還有一群專門照顧貧苦植物人的修女,有學生被她們感動,要幫忙劈柴,她們卻說:「這工作很危險,我們受傷了或不小心鋸斷手指,都沒有關係,但你們還年輕,絕對不能讓身體受傷。」 本書收錄了許多精彩、感人的故事,希望藉著這本書,將他們的大愛與無私精神一代代地傳遞下去。

特價2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這些人,這些事:用生命疼惜台灣的「愛的守護者」

盧俊義  著
啟示  出版
2018/07/07 出版

最動人的真情,最深刻的生命智慧 在台灣,有一群無怨無悔付出的人, 他們超越了國界、語言、文化和信仰的界限, 用自己一生的故事,見證了生命的美麗與真實的愛。 許多人不知道,從過去到現在,有一群人用他們的生命疼愛著台灣這塊土地,和這塊土地上的所有人。他們有些是來自遙遠異國的宣教士,有些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 盧牧師一一記錄了這些感人的事蹟,這其中,有些人是盧牧師親身接觸過的,有些故事是盧牧師尋找、探訪而來。在《台灣學堂.這些人,這些事》節目中,盧牧師每週分享一個人物的故事,這些人來自不同的國家,但相同的是他們都有一顆無私奉獻的心。 他們當中,有的行醫,有的辦學校,有的關懷孤苦,有的照顧原住民。例如劉建仁神父,他在幫助小兒麻痺病童時遭到感染,截肢之後,還繼續為了幫助殘障人士而奔走。又如范鳳龍醫師,遠從斯洛維尼亞來到台灣行醫,日夜看診幾乎沒有停歇,直到他死前78歲高齡,都強忍病痛為病人做手術,而他的醫師服上連名牌也沒有,因為他說自己不需要留下名字。還有一群專門照顧貧苦植物人的修女,有學生被她們感動,要幫忙劈柴,她們卻說:「這工作很危險,我們受傷了或不小心鋸斷手指,都沒有關係,但你們還年輕,絕對不能讓身體受傷。」 本書收錄了許多精彩、感人的故事,希望藉著這本書,將他們的大愛與無私精神一代代地傳遞下去。

71 特價2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