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歷史 類別 ,共計27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明史編纂考【POD】

黃眉雲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25/09/01 出版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明史考證抉微【POD】

黃眉雲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25/09/01 出版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苦痛現象學:我在苦痛中成學【POD】

吳汝鈞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25/06/01 出版

本書闡述人生的苦痛特別是病痛問題,對苦痛進行深刻的反思,為苦痛建立一種哲學,特別是現象學。作者的觀點是:我們不應視苦痛為敵人,要徹底消滅它,因為現實上很難做到這點。我們無寧應與苦痛協調,與苦痛交個朋友,在與苦痛的周旋中,擴充自己的忍耐性、容受性與愛心,充實自己的心性涵養,在生活上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與人生智慧,達致終極諧和的宗教與道德目標。作者在書中現身說法,歷述自己的心程歷程,如何在苦痛中不斷學習以至成學,如何在苦痛中遊戲三昧,走向終極諧和的人生理想。本書是一本勵志的書,適合在人生路上不斷跌倒但又在意志上不肯認輸,要扎掙起來繼續向前行的朋友閱讀。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歷代名臣奏議(全六冊)

學生書局  出版
2025/06/01 出版

奏議之名,起於漢代。自此以後,奏議漸多,擇優編集,至三國而有名臣奏議之名。隋、唐、宋、明諸志,著錄奏議雖多,但傳至今日,彙編之奏議,僅以宋趙汝愚之諸臣奏議一百五十卷及明黃淮、楊士奇之歷代名臣奏議三百五十卷為最著。趙書限於宋代,黃楊之書則上起商周,下迄蒙古,蓋據諸臣奏議而增廣者也。   歷代名臣奏議計有兩本:一為明永樂十四年内府刊本,一為明崇禎八年張溥節錄本。國立中央圖書館藏永樂本歷代名臣奏議有五部之多,一全而兩為鈔補,兩為殘帙,可云富矣。據國立中央圖書館館藏永樂本核對,則卷二百十五為慎刑,卷二百六十一為漕運,與四庫提要言無漕運者不符。張溥本則確有漕運而無慎刑,如提要所言也。然則永樂本之佳善,可以知矣。四庫提要以為此書「自漢以後,收羅大備:凡歷代典制沿革之由,政治得失之故實,可與通鑑三通互相考證。」吳相湘則言,奏議固可與四通相比,而有利於史學者,則古代禁網太密,牽於忌諱,於是史策所記,非失諸諱飾,即忽於簡略,史實沈埋,不知凡幾。但自古明君以求言為治道,賢臣以極諫為忠節,故凡史官所不敢記者,皆見於奏議,奏議實代表正確之輿論,最可信之史實也。歷代名臣之奏議皆忠言讜論,直抒胸臆,千古至文,非矯揉造作者所可比擬。   《歷代名臣奏議》是由明朝翰林學士黃淮、楊士奇等人於永樂十四年(1416年)奉敕編纂的奏疏彙編文獻。全書共350卷,收錄商周至宋元時期八千餘篇名臣奏議,分成君德、聖學、孝親、敬天、郊廟、治道、法祖、儲嗣、內治、宗室、經國、守成、都邑、封建、仁民、務農、田制、學校、風俗、禮樂、用人、求賢、知人、建官、選舉、考課、去邪、賞罰、勤政、節儉、戒佚欲、慎微、謹名器、求言、聽言、法令、慎刑、赦宥、兵制、宿衛、征伐、任將、馬政、荒政、水利、賦役、屯田、漕運、理財、崇儒、經籍圖讖、國史、律曆、謚號、褒贈、禮臣下、巡幸、外戚、寵倖、近習、封禪、灾祥、營繕、弭盗、禦邊、夷狄共66門類。

9 特價6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苦痛現象學:我在苦痛中成學【精】

吳汝鈞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25/06/01 出版

本書闡述人生的苦痛特別是病痛問題,對苦痛進行深刻的反思,為苦痛建立一種哲學,特別是現象學。作者的觀點是:我們不應視苦痛為敵人,要徹底消滅它,因為現實上很難做到這點。我們無寧應與苦痛協調,與苦痛交個朋友,在與苦痛的周旋中,擴充自己的忍耐性、容受性與愛心,充實自己的心性涵養,在生活上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與人生智慧,達致終極諧和的宗教與道德目標。作者在書中現身說法,歷述自己的心程歷程,如何在苦痛中不斷學習以至成學,如何在苦痛中遊戲三昧,走向終極諧和的人生理想。本書是一本勵志的書,適合在人生路上不斷跌倒但又在意志上不肯認輸,要扎掙起來繼續向前行的朋友閱讀。

9 特價72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王少宰奏議

王茂蔭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25/04/01 出版

《王少宰奏議》是清咸豐、同治朝戶部侍郎王茂蔭對國事意見和主張的彙集。王茂蔭字椿年,一字子懷,安徽歙縣人,生於嘉慶三年三月,卒於同治四年六月,得年六十八歲。王茂蔭自成進士後,即官戶部主事,先後在戶部經歷二十年的郎官生活,對於鴉片戰爭以後尤其太平軍起事以後的國計民生重大問題是非常注意講求、坦直上言的。本書係就國立中央圖書館藏手鈔本影印。

9 特價9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詞科掌錄 附餘話(全二冊)

學生書局  出版
2025/04/01 出版

杭世駿,浙江仁和縣人,乾隆元年以舉人召試博學鴻儒科,授翰林院編修。清代以博學鴻儒科網羅遺逸,康熙乾隆間先後舉行二次,此書專記雍正十三年至乾隆元年第二次開科徵選之情形,自膺薦諸人之出身仕履旁及薦主姓名及詩文作品,收錄頗稱詳贍。「餘話」則錄載辭薦及因故未與試諸人,兼及其遺聞逸事,已屬掌故性質矣。本書據清道古堂刊本影印。

9 特價18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蘇報

學生書局  出版
2025/04/01 出版

滿清末造,革命志士風起雲湧,報紙鼓吹之功不可沒,而尤以當時上海租界內之華文報紙為甚,蘇報即為其中之一,本書收錄清光緒二十九年二、三、四月等三月份蘇報,保留了當年革命進展情況之原始資料。

9 特價9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姑蘇志(全二冊)

學生書局  出版
2025/04/01 出版

《姑蘇志》是明代正德年間王鏊主持編纂的蘇州地方志。前有王鏊撰〈重修姑蘇志序〉、趙汝談撰〈吳郡志序〉、宋濂撰〈蘇州府志序〉、劉昌撰〈姑蘇郡邑志〉。全書共60卷,分成郡邑沿革表、古今守令表、科第表、沿革、分野、疆域、山上、山下、水、水利、風俗、戶口、土產、田賦、城池、坊巷、鄉都、橋樑、官署、學校、兵防、倉場、驛遞、壇廟、寺觀、第宅、園池、古跡、冢墓、吳世家(封爵、氏族附)、平亂、宦迹、人物、紀異、雜事門類。本書係就國立中央圖書館藏本影印。

9 特價18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宋明理學 北宋篇【精】

蔡仁厚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24/10/01 出版

宋明理學 北宋篇【精】

9 特價72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天學初函(全六冊)

李之藻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24/04/01 出版

《天學初函》為明末李之藻所編輯,1628年刊刻。李之藻生於1565年,少徐光啟3歲,與徐光啟隨利瑪竇研究西學,又同篤信天主教;晚年,輯集利瑪竇、徐光啟、龐迪我、熊三拔、艾儒略、陽瑪諾,以及自己譯著,合成兩編:一為理編,收書10種:西學發凡、唐景教碑附、畸人十篇、交友論、二十五言、天學實義、辯學遺牘、七克、靈言蠡勺、職方外紀,全是討論天主教理的書;另一為器編,收書10種:泰西水法、渾蓋通憲圖說、幾何原本、表度說、天問略、簡平儀、同文算指前編通編、圜容較義、測量法義、句股義,全為論數學天文水利各科的譯書,是中國近代翻譯西洋科學書籍的最早記錄。每編收書10種,共20種,題名「天學初函」。本書為金陵大學寄存羅馬藏本,明刊本,羅光主教序,方豪神父考證,毛子水教授導言。

9 特價54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明代登科錄彙編(全22冊)

學生書局  出版
2024/04/01 出版

《明代登科錄彙編》,凡收錄登科錄、會試錄、鄉試錄等六十六種,其中兩種不分卷,餘共七十六卷。   昔人舉鄉會試,輒刻硃卷,載本人姓名、字號、籍貫、出生年月日,及上起始祖,下逮兄弟妻室之名諱;硃卷呈禮部,禮部據以彙印《同年序齒錄》,又稱《同年總錄》或《登科錄》。此種文件,在當時祇為政府之人事檔案,不為人所重。及至近代,以其詳載一人之家世,且為最原始之資料,每以之為考訂傳記之資。清黃蕘圃曾得元刻本《元統元年進士題名錄》,錢大昕謂於元史大有裨益,勿輕視之;錢氏復據鈔本《元統元年進士題名錄》一卷,駮正元史數條(並見《蕘圃藏書題識》),足見其為用之弘。惜此等資料,在當時之人率不重現,致傳世者甚稀。如趙宋一代,今但存《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與《寶祐四年登科錄》二種而已。而《紹興同年錄》之所以倖存者,乃以朱子而傳;《寶祐四年登科錄》之所以得傳者,則以文天祥故也(見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   按明自洪武三年(西元一三七○年)下詔開科取士以來,迄明末共開八十八科(洪武六年至十六年,為杜虛文應試,曾停開科舉者十年)。明代為時較近,故登科錄之傳世者視宋元兩朝為多。明范氏《天一閣書目》著錄洪武四年至崇禎十三年登科錄五十一種,會試錄三十八種,各地鄉試錄百餘種,網羅最富。今世藏家之有目錄可稽者,則中央研究院藏明代登科錄、會試錄、鄉試錄等二十三種(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善本書目);國立中央圖書館藏三十種,前國立北平圖書館所藏今由國立中央圖書館代藏者三十六種(見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書目增訂本);美國國會圖書館藏十三種(見美國國會圖書館藏中國善本書錄);他處或尚有之。當此歷史文獻日益凋零之際,此等資料誠有妥為保存,廣為印行流傳之必要。然書籍通假不易,爰就國立中央圖書館所藏及代管國立北平圖書館所藏者,合登科錄、會試錄、鄉試錄、武舉錄等,共得六十六種,彙為一編,命之曰「明代登科錄彙編」。其目如後: 建文二年會試錄一卷殿試登科錄一卷 明陳 迪等編 明烏絲闌鈔本 永樂十年進士登科錄一卷 明呂 震等編 明永樂間刊本 正統十年會試錄  一卷 明錢習禮等編 明正統間刊本 天順元年進士登科錄一卷 明不著編人姓名 明天順間刊本 成化元年山東鄉試錄一卷 明吳 啟等編 明成化間刊本 成化五年進士登科錄一卷 明姚 夔等編 明成化間刊本 成化七年廣西鄉試錄一卷 明單 暠等編 明成化間刊本 成化八年進士登科錄一卷 明鄒 等編 明成化間刊本 弘治二年山東鄉試錄一卷 明凌 樞等編 明弘治間刊本 弘治二年湖廣鄉試錄一卷 明林 光等編 明弘治間刊本 弘治五年應天府鄉試錄一卷 明王 鏊等編 明弘治間刊本 弘治九年進士登科錄一卷 明不著編人姓名 明弘治間刊本 近人徐鈞手書題記 弘治十四年應天府鄉試錄一卷 明王 華等編 明弘治十四年刊本 弘治十五年會試錄一卷 明吳 寬等編 明弘治間刊本 弘治十八年進士登科錄一卷 明劉 健等編 明弘治十八年刊本 正德十一年浙江鄉試錄一卷 明彭 流等編 明正德間刊本 正德十四年山東鄉試錄一卷 明胡希銓等編 明正德間刊本 正德十六年登科錄一卷 明不著編人 明正德十六年刊本 嘉靖元年應天府鄉試錄一卷 明董 等編 明烏絲闌鈔本 嘉靖七年浙江鄉試錄一卷 明陸 粲等編 明嘉靖七年刊本 近人羅振常手書題記 嘉靖十年順天府鄉試錄一卷 明吳 惠等編 明嘉靖十年刊本 嘉靖十年山西鄉試錄一卷 明莊一俊等編 明嘉靖間刊本 嘉靖十年雲貴鄉試錄一卷 明焦維章等編 明嘉靖間刊本 嘉靖十四年進士登科錄一卷 明夏 言等編 明嘉靖間刊本 嘉靖十六年貴州鄉試錄一卷 明涂 勳等編 明嘉靖間刊本 嘉靖十七年進士登科錄一卷 明嚴 嵩等編 明嘉靖間刊本 嘉靖十七年武舉錄一卷 明張 治等編 明嘉靖間刊本 嘉靖十九年應天府鄉試錄一卷 明張 治等編 明嘉靖間刊本 近人羅振常手跋 嘉靖二十年會試錄一卷 明溫仁和編 明嘉靖間刊本 嘉靖二十三年登科錄一卷 明不著編人姓名 明嘉靖間刊本 嘉靖二十八年應天府鄉試錄一卷 明敖 銑編 明嘉靖間刊本 今人趙元方手書題識 嘉靖二十八年蘇松武舉錄一卷 明饒天民等編 明嘉靖間刊本 嘉靖三十一年山東鄉試錄一卷 明彭 輅等編 明嘉靖間刊本 嘉靖三十一年福建鄉試錄一卷 明朱 文等編 明嘉靖間刊本 嘉靖三十一年福建武舉錄一卷 明汪宗元等編 明嘉靖間刊本 嘉靖癸丑科進士同年便覽錄一卷 明陳 瑚編 影鈔明嘉靖庚申(三十九年)衢州刊本 嘉靖丙辰同年世講錄一卷 明楊道亨編 明隆慶三年刊本 嘉靖三十七年江西鄉試錄一卷 明鄭元韶等編 明嘉靖間刊本 嘉靖三十七年廣東鄉試錄一卷 明施顯卿等編 明嘉靖間刊本 嘉靖三十八年會試錄不分卷 明李 璣等編 明嘉靖間刊本 嘉靖辛酉科山東鄉試同年序齒錄不分卷 明不著編人姓名 明沈曰玟朱絲闌鈔本 嘉靖四十一年進士登科錄一卷 明嚴 訥等編 明嘉靖間刊本 嘉靖四十一年會試錄一卷 明袁 煒等編 明嘉靖四十一年刊本 嘉靖四十三年四川鄉試錄一卷 明鄭孔道等編 明嘉靖間刊本 嘉靖四十四年武舉會試錄一卷 明王大任等編 明嘉靖乙丑(四十四年)刊本 隆慶元年陝西鄉試錄一卷 明袁邦彥等編 明隆慶間刊本 隆慶二年進士登科錄一卷 明高 儀等編 明隆慶間刊本 隆慶二年會試錄一卷 明李春芳等編 明隆慶問刊本 萬曆元年雲南鄉試錄一卷 明陳大訓等編 明萬曆間刊本 萬曆元年貴州鄉試錄一卷 明周 保等編 明萬曆間刊本 萬曆七年河南鄉試錄一卷 明陳 璽等編 明萬曆間刊本 萬曆七年雲南鄉試錄一卷 明李時孳等編 明萬曆間刊本 萬曆八年進士登科錄一卷 明潘 晟等編 明萬曆間刊本 近人羅振常手書題記 萬曆十年浙江鄉試錄一卷 明周 溥等編 明萬曆間刊本 萬曆十三年山東鄉試錄一卷 明王三餘等編 明萬曆間刊本 萬曆丙戌科進士同年總錄一卷 明不著編人姓名 明刊本 萬曆十四年會試錄一卷 明王錫爵等編 明萬曆間刊本 萬曆二十二年山東鄉試錄一卷 明王登才等編 明萬曆間刊本 萬曆二十七年壬辰科進士歷履便覽一卷 不著編人 清淄川畢岱烶手鈔本 畢氏手書題識 萬曆辛丑會試錄一卷 明馮 琦等編 明萬曆間刊本 萬曆三十八年庚戌科序齒錄一卷 明不著編人姓名 明萬曆間刊本 墨批 萬曆己未會試錄一卷 明史繼偕等編 明萬曆間刊本 天啟七年江西鄉試錄一卷 明倪元璐等編 明天啟間刊本 近人羅振常手書題記三則 崇禎十二年山西鄉試序齒錄一卷 明姚 鈿等編 明崇禎間刊本 崇禎十二年陝西鄉試錄一卷 明不著編人姓名 明崇禎間刊本 國立中央圖書館,復藏有皇明進士登科考十二卷,明俞憲編,嘉靖二十七年錫山俞氏鴸鳴館刊本;彙輯洪武四年迄嘉靖二十九年,凡五十七科之進士名氏為一編,為明代前期一百八十餘年進士題名之總錄。並載歷科詔勑,為考究明代科舉制度之珍貴史料。爰附錄於彙編之後,以備參考。

9 特價198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甲骨文

朱歧祥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24/03/01 出版

本書稿是為了熱愛中國文化、想要了解真正上古文明源頭的朋友而寫的,適合作為自學「甲骨文」的進階讀物。 書稿分「殷商文明」和「殷墟甲骨文」兩編,前編是我對於殷商物質社會制度和精神文明的看法,特別是後者,應是一開創的研究成果。後編主要針對當下「甲骨學」一些課題提出不同的意見,並將殷墟甲骨的研習內容,區分為YH127坑甲骨、花園莊東地H3坑甲骨、小屯南地甲骨三部分論說。今後研治甲骨文,亦宜三合一互較整理。 文末附錄2023年在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的講稿〈二重證據法的雙向論證〉一文,對王國維的「二重證據法」提出一新的方向。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唐伎研究

廖芮茵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24/02/01 出版

娼妓在中國歷史上存在已久。本文內容首由其詞義之迭經衍變及唐前娼妓發展與角色特徵之探索開始,進一步剖析唐代狎邪風盛,娼妓業發達之因是由當時政治、社會、經濟、心理、文化風俗等因素雜揉互動所致,並對唐代各式娼妓之生活境遇及其各項才藝──諸如敏慧巧談、酒令飲材、歌藝舞容、器樂演奏、歌舞戲、說唱變文、雜技、書法、妝飾、詩歌作品等特色予以深入研究,以展現唐妓崇高之文藝成就,而透過文士與妓女交往頻繁之現象,一方面扢揚唐妓對詩詞文學之貢獻與影響,一方面呈顯唐代文學社會性之特質。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廿二史劄記研究【增訂版】

黃兆強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24/02/01 出版

本書源自作者於1986年完成之碩士學位論文,1990年首度出版。全文主要立基地方志書、報紙、期刊、檔案、回憶錄等一手史料,探討民國初年由各派系軍閥掌控下、頻繁出現於華北民間社會的盜匪問題;透過對盜匪活動的外部觀察,即形成之時代背景、行為模式,及其於政治外交、社會經濟兩方面造成的影響,並配合盜匪團體之內在說明,包括類型、地理分布,及組織、規範、隱語,乃至武器、戰術、習性等剖析,呈現當時盜匪問題的普遍性、嚴重性及其歷史意涵。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民初直魯豫盜匪之研究(1912-1928)【修訂版】

吳蕙芳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24/02/01 出版

本書源自作者於1986年完成之碩士學位論文,1990年首度出版。全文主要立基地方志書、報紙、期刊、檔案、回憶錄等一手史料,探討民國初年由各派系軍閥掌控下、頻繁出現於華北民間社會的盜匪問題;透過對盜匪活動的外部觀察,即形成之時代背景、行為模式,及其於政治外交、社會經濟兩方面造成的影響,並配合盜匪團體之內在說明,包括類型、地理分布,及組織、規範、隱語,乃至武器、戰術、習性等剖析,呈現當時盜匪問題的普遍性、嚴重性及其歷史意涵。

9 特價4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唐伎研究【精】

廖芮茵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24/02/01 出版

娼妓在中國歷史上存在已久。本文內容首由其詞義之迭經衍變及唐前娼妓發展與角色特徵之探索開始,進一步剖析唐代狎邪風盛,娼妓業發達之因是由當時政治、社會、經濟、心理、文化風俗等因素雜揉互動所致,並對唐代各式娼妓之生活境遇及其各項才藝──諸如敏慧巧談、酒令飲材、歌藝舞容、器樂演奏、歌舞戲、說唱變文、雜技、書法、妝飾、詩歌作品等特色予以深入研究,以展現唐妓崇高之文藝成就,而透過文士與妓女交往頻繁之現象,一方面扢揚唐妓對詩詞文學之貢獻與影響,一方面呈顯唐代文學社會性之特質。

9 特價72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民初直魯豫盜匪之研究(1912-1928)【修訂版】【精】

吳蕙芳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24/02/01 出版

本書源自作者於1986年完成之碩士學位論文,1990年首度出版。全文主要立基地方志書、報紙、期刊、檔案、回憶錄等一手史料,探討民國初年由各派系軍閥掌控下、頻繁出現於華北民間社會的盜匪問題;透過對盜匪活動的外部觀察,即形成之時代背景、行為模式,及其於政治外交、社會經濟兩方面造成的影響,並配合盜匪團體之內在說明,包括類型、地理分布,及組織、規範、隱語,乃至武器、戰術、習性等剖析,呈現當時盜匪問題的普遍性、嚴重性及其歷史意涵。

9 特價72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明代軍戶世襲制度【精】

于志嘉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23/10/01 出版

明代軍戶世襲制度【精】

9 特價81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魔神仔、矮黑人、saraw與其他:台灣跨族群山靈傳說比較與探析

林和君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23/09/01 出版

「你們漢人說的魔神仔,就是我們說的saraw。」自2012年起,臺灣文史研究與文創業界開啟關注臺灣本土妖怪的風氣,學者與創作者皆曾發現:臺灣漢族群流傳廣遍的魔神仔,在原住民族群間似乎也有相同的存在,但推論之餘未有確實證據可定論。本書作者以此為出發點,至臺灣各個原住民部落訪查,採輯各族群與漢族魔神仔一般會誘人迷失的各種靈、鬼、精怪的「山靈」傳述,探究各族群山靈的定義和詮釋,據此比較並檢證學界原來推論山靈與魔神仔、矮黑人在各族群之間的關係;並且進一步與世界其他族群流傳的誘人迷失之靈怪傳說比較,尋繹其間的文化、思維與民間文學的意義,更希望藉此共同流傳在臺灣各族群內的山靈傳說,探究其多元文化面向與價值啟示。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四史導讀

學生書局  出版
2023/09/01 出版

漢朝司馬遷寫下《史記》,確立了中國歷史的源頭,後世子孫才可以自豪的說:「我們有五千年的歷史。」也因為他繼承孔子的《春秋》精神,立志要「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因而在書中闡揚天道觀與報國淑世的理想,追求生命不朽的價值。《史記》還創建了本紀、表、書、世家、列傳的體例,後代歷史因此源源不絕獲得發展,與經、子、集並立為四部叢書。《漢書》詳述西漢的興衰始末,同時擴大說明了歷代的典章制度。《後漢書》、《三國志》也在敘述斷代的歷史中,寄寓懲善勸惡的精神,以取材嚴謹,評價公允為努力目標。這四部史書主要是人物傳記體,故事內容與敘事技巧也值得看重。因此這本書經由人物介紹(包括女性與社會群相)、史學特色、文學藝術的說明,引導讀者愛好歷史,走入歷史典籍的殿堂,先從接觸華夏民族源頭的四部史書讀起。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海語 海國聞見錄 海錄 瀛環考略

黃衷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23/07/01 出版
9 特價9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湘鄉曾氏文獻(全十冊)

曾國藩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23/05/01 出版

《湘鄉曾氏文獻》原稿係由曾寶蓀、曾約農兩氏所珍藏,其中包括曾國藩父子兄弟的親筆信札,以及曾國藩論人才及收支款項的機密記載等原始文件,曾國藩的緜緜穆穆之室日記,起自咸豐元年七月,訖咸豐二年六月十二日。曾國藩的題奏摘由,起自咸豐元年二月,訖咸豐元年二月六日。另附曾國荃、曾國葆、曾紀澤等人的家書原稿。

9 特價90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宋明理學 南宋篇【精】

蔡仁厚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22/04/01 出版

《宋明理學.南宋篇》是台灣儒學大師蔡仁厚所寫的《宋明理學》北宋篇的姊妹篇。就宋明理學的演進而論,北宋階段是義理的開展,而南宋階段則是義理的分系。儒家以內聖為本質,以外王表功能,而宋明儒者的心力,主要是弘揚內聖成德。全書共分8章,以派係為主題,闡述了南宋湖湘之學、鬍子“知言”大義、朱子學、象山心學的思想主張,並比較了象山心學與朱陸的異同。宋明理學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後期有思想有見識的中國人在思考和解決現實社會問題與文化問題中所生出來的哲學智慧,它深深影響了中國古代社會後半期的社會發展和文明走勢。

9 特價63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能靜居日記(全六冊)

趙烈文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22/04/01 出版

能靜居日記,全書54卷,從咸豐八年(1858)五月四日起,迄光緒十五年(1889)六月二十日,記錄趙烈文27歲至58歲這段從幕日記,對曾國藩與清廷的矛盾,披露曾國藩國荃的公私生活言行,保存頗多曾國藩和趙烈文評論宮廷人物及其舉措的言論,趙烈文是曾國藩的重要幕賓,主要負責辦理有關「夷務」事宜。同治二年五月經曾國荃的要求和曾國藩的容易,趙氏親蒞南京城外曾國荃軍營,協助策劃攻取南京。在南京克復後,趙氏重回曾國藩幕,在同治六七年時,是與曾國藩每日見面不拘形跡無所不談的主要幕賓。這部日記保存很多曾國藩與太平天國之役的直接史料,尤多有關湘軍克復南京、李秀成被擒及其伏法的史實,具有珍貴的史料貢獻。本書係就國立中央圖書館珍藏手寫本影印。

9 特價54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曾文正公手寫日記(全六冊)

曾國藩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22/04/01 出版

曾文正公手寫日記,劇湘鄉曾八本堂家藏手寫本景印。始於道光十九年己亥,時公年廿九,為入翰苑之次年。自廿五年乙巳三月至咸豐八年戊午五月皆缺。是年六月初七日起,連續十五年從未間斷,而終止於同治十一年壬申二月初三日,即公逝世之前一日也。   公之日記除少數楷書外全為行書,勁美清晰,足資法式。其紀事,略爲三類:一曰注起居,如作息時間,眠食情況;二曰記公務,如清理文件,核稿寫信,接見賓客,點名看操,巡視考驗;三曰修德性,如消遣則圍棋散步,養性則靜坐習字,治學則讀書著作;而尤要者,為本「求闕」精神,時時警惕、時時反省、以期改過遷善,日新又新。王闓運、黎庶昌兩先生均言公之日記多痛自刻責之言,確為事實,蓋公之日記,純屬「為己」之作,所以供切實之反省也。   此書於清宣統元年曾由中國圖書公司發行石印本,共四十冊,約八十萬言,惟其中漏印道光十九、二十兩年之日記,書既不全,且久已絕版矣。曾文正公之曾孫寶蓀與約農,特將搶救來臺之全部真跡原稿,交學生書局景印發行。

9 特價54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湘鄉曾氏文獻補

曾國藩  著
學生書局  出版
2022/04/01 出版

湘鄉曾氏文獻補 前言   吾曾氏自衡陽遷湘鄉三百餘年,凡我族眾咸遵宗聖曾子遺訓,孝友傳家,詩書裕後,蔚成風教。至前清中葉,先曾祖文正公昆仲,為扶持名教,振刷綱常,出而治兵,身經百戰,卒平太平天國之亂,致清室中興。其勛業彪炳,載在史冊,而其個人修養,基於家人祖孫父子叔姪兄弟間心神相通、精誠感召者,則散見於家藏之文獻。   文正公及忠襄公之平生著作及一部分家書、家訓,早有專集及選刻本,至今尚流行坊間。其未經刊布之遺稿,庋存故里。近歲以來,屢經喪亂,一部分已經散失,幸尚有一部分間關轉運來臺,珍藏二十餘年。民國五十四年曾就其中則先曾祖文正公之家書、家訓及手稿,先叔曾祖兄弟澄侯(諱國潢)、忠襄(諱國荃)、靖毅(諱國葆)三公,先祖兄弟惠敏(諱紀澤)、中憲(諱紀鴻)二公及先祖姑崇德老人(諱紀芬)之家書,都為一篇,交臺灣學生書局就原件影印,名曰湘鄉曾氏文獻,以供歷史學者之參考。   茲續將餘一部分未刊遺稿整理成篇,名曰湘鄉曾氏文獻補,仍交臺灣學生書局就原件影印,以存其真。此篇內含先高祖竹亭公(諱麟書),叔高祖高軒公(諱驥雲),叔曾祖澄侯、愍烈(諱國華)、忠襄及靖毅四公之家書,其中頗有全係家庭瑣務,甚至偶有不愉快之事、不足為外人道者。惟以治平之道,首重修齊。欲領會文正公一生修齊治平之績者,宜先瞭解其家世及祖傳孝友禮讓之風,方知其由來有自。故以此遺稿公諸於世,當代史學家幸有以教之。   中華民國六十三年六月一日湘鄉曾約農敬識

9 特價9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