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假新聞在社群媒體裡翻騰而害人性命,兩百多年前就有! ◇不分保王黨與革命黨,競相為她建構穢亂淫蕩的假新聞,以潑糞刊物瘋狂流傳。 ◆本書以史料及人性刻劃為經緯,描述西方歷史最出名的王后瑪麗·安托奈特,如何在法國大革命前後遭到潑糞刊物的謀殺。 ◇攻擊者的兩種深層心理:憎恨女性與仇視外國人。 ◆法蘭西文學院院士香塔勒·托瑪作品選之一。 瑪麗·安托奈特的前半生堪稱是場美夢,但美夢會在瞬息之間改變方向,直接幻化成為夢魘。 十五歲抵達法國時,她年輕、秀麗,加上一頭金髮,漾上臉的笑意就能令法國民眾以及整座宮廷為之神魂顛倒。可是轉眼之間,那些由輿論為她塑造的名望,又被輿論加倍收回。一本又一本的潑糞刊物,不分保王黨與革命黨,競相為她建構穢亂淫蕩的醜聞軼事,將她抹成「一切惡行的幫凶,墮落習性駭人聽聞的異邦女人,她玷污法蘭西的王座,一身惡貫滿盈」。而這些同仇敵愾的攻擊,其實暴露出的是兩種深層心理:憎恨女性與仇視外國人。 本書作者嘗試找出讓瑪麗·安托奈特喪命的原因。藉由本書,我們清楚目睹了輿論如何策略性地利用女性人物,潑糞刊物又是如何在政爭中翻雲覆雨。潑糞刊物卑鄙下流、唯利是圖,寫些甚麼很快就被人們遺忘,但是在政治權力傾軋移轉過程,卻往往扮演了關鍵角色。本書收錄七篇當時的潑糞刊物,內容充斥著對宮禁穢亂的臆想,極盡低俗不文與醜化能事,令人歎為觀止。 對照我們每日所見的部份媒體行狀,仍然不時上演著潑糞刊物致人於死的戲碼,這本趣味橫生的小書讀來也就更加耐人尋味了。 作者香塔勒·托瑪於2021年獲選為法蘭西文學院(Académie française)院士,成為法國最高文學榮譽殿堂的「不朽者」。
本書為【方輿】世界地圖叢書的第三冊,收錄120幅地圖與表格,加上各種文獻與數據,呈現當代伊斯蘭世界的全貌概覽。介紹的主題包括:‧全球十數億穆斯林的人口組成與分佈‧穆斯林社群共享的有形無形資產:儀式、寺院學校、聖城、建築典範‧伊斯蘭世界的政治:伊斯蘭共和政體、聖戰、穆斯林兄弟會、沙里亞法伊斯蘭是一種心態、一個宗教、一群國家、也是一塊文化圈、有時也是一種意識形態。本書希望能為有意認識伊斯蘭世界的讀者,提供一種詳實且持平的觀點。這不是一本描寫「單一穆斯林世界」的書,那就更不是一本「阿拉伯穆斯林世界」的書。我們始終希望這是一本關於伊斯蘭宗教的地圖集。為了能夠一目了然,同時如果可能的話,以公允持平的視野來展現伊斯蘭宗教,於是我們從符合一己知識與所受訓練的歷史觀點出發,試圖展現當今伊斯蘭宗教的面貌。這本地圖冊要回答三個問題:信奉伊斯蘭的人都分佈何處?伊斯蘭的重鎮都在哪裡?在具有穆斯林傳統的國家,宗教和政治之間維持了什麼樣的關係?因此,本書第一部分呈現穆斯林生活的地區,並說明何以他們分布於某個地區或是飄洋過海。第二部分則是介紹傳承伊斯蘭信仰的地點和體制機構:清真寺、麥加城的聖殿、陵墓和朝聖中心、教育學院、修會社團、當代興起的伊斯蘭組織。伊斯蘭合作組織(l,Organisation de coopération islamique)是本書第二部分最後一個主題,用以導出第三部分,也就是一系列關於「穆斯林國家」此一概念的思索,旨在介紹當代某些國家的起源和它們與伊斯蘭宗教的淵源,例如,伊朗是一個典型,而在鄂圖曼帝國、俄羅斯帝國和大英帝國瓦解後所建立的國家(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巴基斯坦、烏茲別克、哈薩克、土庫曼、吉爾吉斯、塔吉克)則是另一個典型。如此一來便凸顯出,當今某些伊斯蘭世界的重大爭端,實來自於當初前殖民帝國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例如,巴勒斯坦和喀什米爾問題。最後我們將討論,這些二十世紀重組形成的國度裡興起的運動,往往自稱是伊斯蘭的全球化版本,但有時將其抗爭理念升高到發動聖戰(jihâd)的程度。綜觀而言,我們並不奢望能夠面面俱到。每一節的主題就是左上方的標題,然後我們再用鉅觀或微觀的圖示來闡明要義。本書選擇了對於大多數穆斯林具有意義、切合時事、我們又有所涉獵,並且必須是我們專業能力所及的主題。筆者的專長並非伊斯蘭宗教或宗教史,而是以伊斯蘭為主流宗教之地區(尤其是阿拉伯地區)的文化和思想史,並對一般可姑且稱之為「穆斯林改革」此一現象的思想主張和具體作法略有所知。本書縱有些許漏失,我們仍期待能夠提供一些看待伊斯蘭的參考基準和客觀公正的角度,畢竟,伊斯蘭是人類偉大的精神旅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