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漫畫?讓您一覽日本、美國、歐州國際三大漫畫潮流 此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美術館與羅浮宮所合作之「L’OUVRE 9打開羅浮宮9號 漫畫收藏展」展覽圖錄,中英兩種語文版本之特殊精裝裝幀。 本圖錄收錄參與展覽之漫畫藝術家作品與相關文章,藝術家有尼古拉.德魁西、馬克安瑞.馬修、艾瑞克.利倍舉、伯納.伊斯列、荒木飛呂彥、克里斯.杜利安、大衛.普多姆、艾提安.達文多、恩奇.畢拉、菲立浦.度比&方陸惠、谷口治郎、常勝、61chi、小莊、簡嘉誠、TK章世炘、阿推、麥仁杰等19位。 圖錄內容共收錄三篇專文,以及法國、比利時、日本與臺灣共19位參展藝術家的生平簡介與訪談。策展人法布里斯.德瓦以〈另一種注目〉一文,闡述法國民眾對漫畫看法的改變,從早期報紙出現的幽默諷刺插畫,到今日全彩版面的漫畫,對比早期以娛樂消遣為目的,到今日漫畫比擬當代藝術有多元的風格與表現手法。文中再透過羅浮宮策劃當代藝術計畫的立場,將漫畫與藝術的辯證納入計劃中思考,試圖用博物館當代發展策略的視角,思索與第九藝術的關係,以及合作產生的藝術推廣效益。此外,策展人特別向法國漫畫出版社未來之城(Futuropolis)總編輯賽巴斯汀.奈迪格(Sébastien Gnaedig)邀文,以漫畫出版界的觀點,簡述漫畫風格與類型的發展,並透過與羅浮宮合作出版的漫畫為例,概述不同創作者如何將自身關懷的議題,以謙遜、平易近人的方式重新詮釋羅浮宮的各種面向。最後,策展人以〈何謂漫畫?〉為題,比較法語區漫畫與日本、美國漫畫在風格、敘事、藝術性及創作模式上之異同,讓較熟悉日、美漫畫系統的臺灣讀者除了能一窺歐洲創作者的人文觀點,也能一覽國際三大漫畫潮流的比較分析。
一枝永不停歇的畫筆,記錄著無時不刻的感動!本書為藝術家陳景容先生數十年來聆賞音樂會、歌劇的心情寫真(文字)與感動隨筆(素描);書內圖文並茂,展現了古典音樂與繪畫藝術的跨界實驗,提供了最真情的見證:藝術沒有媒材上的界線,不同的展現,來自相同的感動。《我在音樂會畫的素描》集結陳景容數百張重要速寫、素描作品,搭配文字紀錄與文章,重現每一次沉浸美好藝術時空的感動。在音樂會中描繪的作品,相較於隨意畫下的素描,反而是認真捕捉瞬間而描繪的作品,蘊藏著當時的感動和描繪的興奮。本書特色1. 音樂會即時的感動、瞬間的畫面,都在作者的素描筆下永恆呈現。2. 古典音樂與繪畫藝術的跨界實驗,用畫筆記錄當下心裡的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