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不算是一本文學作品,裡面沒有華麗的詞藻,淒美的情節,它只如實記述了在極權統治下一個死囚鮮為人知的往事,雖經三十餘年沉澱仍刻骨銘心歷歷在目。人 間地獄中苦難者雖眾,惜坊間書刊尚無同類記載。本書除寫下作者二十多年獄中經歷,附頁的法律文書更是難得一見。俾瞭解此極權國家以往之惡行。以其過去對照 其今日,並可預見其未來。讓讀者珍惜當前而不被魔鬼微笑所惑。作者非專業作家,行文用字或有不當,敬請見諒。
一九四九年前後,中國正處在一個動盪不安的巨變亂世中。先是飽受日本侵華的浩劫,之後又面臨國共兩黨詭局多變的內鬥,讓生活在此的平民百姓,歷經一次又一次的衝擊,而生靈塗炭,苦不堪言。他們悲歡離合的戲劇人生,和每一個家庭歷經種種顛沛流離失所的切膚之慟,構成一部中國近代大江大海中波瀾壯闊幽微的平民長卷史。    「本書是一場尋根之旅。守玉兄藉此書之文字絮絮,將生命中細微繁瑣最難訴說之處,及無常反復令人感到人生如夢的場景,以懇切真摯態度自然流露,引人逐字細讀。」——中興大學校長李德財   「此書以平實的手法,寫出那個年代人們相互間的交往完全是誠信、講道義的。而每一家成員都恪守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傳統家訓,讓我在回顧父母親那個逝去的年代中,有這份心有戚戚焉的感動。」——大千典精品負責人秦嗣林   「這段國共內鬥,人民顛沛流離辛酸家族史,希望有更多的人記錄下來,否則見證人一、一過世,就不再有人口述了。」——師大歷史研究所所長王仲孚教授   本書透過「懷魯新村」父執輩們、張氏家族們的故事,見證到大時代的殘酷變化,及山東人在苦難中不改其志的樂觀進取。其中有關鄉親共患難的扶持、家庭親情之愛、奮鬥勵志、夫妻抗癌、環保、教育等等細節,在作者娓娓道來中,令人倍感親切;也因為故事的真實性,所以格外扣人心弦。
土改時,楚懷南的父親因為擁有一百畝土地而被批鬥至死,可是四十年後,楚懷南的兒子和從臺灣回來的侄兒合作,政府又優惠提供了三百畝土地給他們搞開發,父親失去的那一百畝土地重新回到了楚家的名下。三十多年前,湄河紡織廠是當地最大的私有企業,五十年代老闆帶頭實行公私合營,將企業無償獻給國家。可是三十多年後紡織廠因為經營不善,又不得不破產改制,重新變成了私有企業,只是企業的主人換成了新的老闆。楚懷南年輕的時候,因為不滿國民黨的腐敗,憤而投身革命,可是在他退休之後,兒子永新因為拖欠銀行貸款,被公安局當成詐騙犯抓了起來,為了將兒子營救出獄,他不得不向市委書記的兒子和公安局長行賄。在去行賄的途中,他不禁審問自己,自己一生投身革命的意義究竟在哪裡?
長谷川照子,為了理想與生命摯愛,毅然決然投身反日陣營,公開向自己的祖國宣戰! 日本軍部稱她為「嬌聲賣國奴」;日本知名作家澤地久枝認為:這是其他日本人得不到的「勳章」。 長谷川曉子,中日異國戀曲的愛情結晶。在中國出生成長,她是烈士遺孤、是共青團員,身歷「反右鬥爭」、「三面紅旗」、「文化大革命」的浪潮,中日混血的身份讓她矛盾糾葛不已,最後卻因此而有了不一樣的人生。一個共產黨哺育成人的烈士遺孤,為何最終選擇「復籍」為日本國民? 這對母女的故事,除了是現代中國的苦難寫照,更是中日關係史的見證者。 「日本侵略戰爭」和「文化大革命」是二十世紀發生在亞洲的兩大悲劇,它們記載著中日兩國近代的苦難。人們需要重溫過去的教訓,需要思索自身的不足。我懷著對兩個祖國未來的祈望記下那一時代的真實。 ~ 長谷川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