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書系 ,共計8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群書治要三六O 第四冊

世界書局  出版
2017/09/27 出版

《群書治要》擷取中國上古至晉代各類經典之精髓,為立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者必讀之書。本書以《群書治要》為底本,精選三百六十則原文,加上詳盡註釋、白話翻譯與難字注音(漢語拼音、國語注音及同音字並舉),以利讀者隨身攜帶、閱讀,有助自我成長及汲取古人智慧。   《群書治要三六○》系列在2012年、2014年、2015年分別出版了第一冊至第三冊,2017年新書第四冊也即將面世。   《群書治要》乃一代明君唐太宗為警惕自己勤於國政,而命諫臣魏徵、虞世南等人,博采六經四史、諸子百家名言,歷時多年而成,堪稱古人智慧的精華、貞觀盛世的重要推手。雖為帝王之書,然於今人修身養性、立志向學大有裨益。   因《群書治要》卷帙龐大,特將其編採為「三六○系列讀本」,將整套書概括為君道、臣術、貴德、為政、敬慎、明辨六條大綱;各條大綱下,又歸納了《治要》論述的相關要點作為細目。選句從六十八部不同典籍摘錄,其順序並未按選句所在卷數的先後排序,但均從不同角度展現該綱目的內涵。部分較長的選句分段呈列,上下互相銜接,以便讀者整體理解,上下互相銜接。有些內文雖歸於某條目下,但其內涵亦論及多方,閱讀時可加以推廣引申。   為貼近現代人的閱讀習慣,拉近讀者與古書的距離,每則選句均有白話闡釋,遇生難字詞亦加以註釋,並力求清晰通順。譯文採用直譯與意譯相結合的方式,不時在譯文後加以發揮,使讀者更能深入領略先賢的智慧。期望古籍新生,繼往開來。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聖學根之根第五冊:孝經.百孝詩(國語注音版)

世界書局  出版
2016/06/27 出版

《聖學根之根第五冊》所收錄〈孝經〉、〈百孝詩〉,前者是傳統文化中關於孝道的經典教材,後者則是稱揚孝行故事的百首七言詩,有利誦讀。本書以較大字體編排原文,增加注音及配色古雅不失純真的插圖,並以全彩印製,是良好的傳統文化讀本。 《聖學根之根第五冊》收錄〈孝經〉及〈百孝詩〉。〈孝經〉及其序為儒家經典之一,以孝為核心,闡述儒家的倫理道德思想,為各代公認儒學經典,至有「以孝經統群經」之說。〈百孝詩〉則出自清代俞葆真《百孝圖說》珍貴善本中所附的百首七言詩,為民間稱揚孝道的佳作,形式亦易於誦讀記憶,使童蒙於誦讀中潛移默化,於建德修業皆有助益。

9 特價1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走進最有意思的中國畫:穿越68個時空的故事

金銖  著
世界書局  出版
2014/12/17 出版

68幅最有意思的中國繪畫,68個穿越時空的歷史故事,筆者以深入淺出、輕鬆自然的筆法,帶你走入中國繪畫中情景交融的空靈意境、詩畫同源的獨幟特色;以豐富趣味的知識閱讀,帶你走訪歷代文人風骨與歷史氣蘊,一窺千百年前的繁華與恬淡的生活氣息。   中國傳統繪畫一向有別於西方,千年流傳,自成一格,往往展現繪畫者與大自然合而為一、共存共生的理念與畫景抒情的時空意境。本書精選自魏晉南北朝至清朝極富盛名的68幅中國繪畫,充分表達每個朝代的特有的風骨與工法。書中搜羅中國繪畫中花鳥、蟲魚走獸、山水、風俗、人物、宮廷等豐富內容,如唐 張萱《搗練圖》,共刻畫了十二個人物形象,表現了唐代宮中侍女們搗練縫衣及後宮制衣坊的工作場景,使人得以窺視千百年前宮廷生活的真實面貌;宋 趙佶《聽琴圖》人物傳神,景色精緻,乃上乘之作,筆者更是神來一筆書寫宋徽宗出考試畫圖之趣談,古人的機趣與智慧,躍然於紙上,讀來不禁會心一笑,又如明 唐寅《看泉聽風圖軸》,畫面線條明快,剛挺秀媚,山水一色,兼具南宋院體畫傳統和文人畫的風格特證,極致呈現了中國繪畫重神不重形的高度空間想像。   在這68幅畫中,筆者深入淺出地介紹其創作背景或理念,勾連著相關知識閱讀與延伸作品,使讀者在吸取新知之餘,還可更深入思考繪畫的奧妙之處與歷史意蘊,品嘗中國繪畫獨幟一格的藝術高度。隨著畫中的靈魂穿越不同時空的故事,上至帝王,下至平民,就像一場百年來的詩畫派對,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揮毫滿紙真意。

9 特價30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詩經新譯:流轉千年歌未央

李一之  著
世界書局  出版
2014/10/09 出版

《詩經》原文本是歌辭,記錄了當時的口語和文法,然而隨著時間流轉和語言變化,已經與現代語文產生距離而顯得古奧難解。本書的特色就是將《詩經》詩句譯為簡明順口、句式整齊且自然合韻的白話文詩歌,並標註注音,適合讀者閱讀吟誦,一窺上古社會的生活面向與喜怒悲歡,重現《詩經》紮根於社會生活、反映人民心聲的寫實特色。   《詩經》是中國最古老而優美的詩歌文學總集,收錄了民間里巷歌謠,以及士庶燕饗輿論,亦有廟堂朝會辭令,充滿古代社會生活的人文之情。其質樸真摯的情思和活潑自然的歌韻,浪漫綺麗的藝術形式和生動多元的意象,不僅能豐富文學涵養,亦能增添生活情味。   《詩經》原文本是歌辭,記錄了當時的口語和文法,然而隨著時間流轉和語言變化,已經與現代語文產生距離而顯得古奧難解。本書的特色就是將《詩經》詩句譯為簡明順口、句式整齊且自然合韻的白話文詩歌,並標註注音,適合讀者閱讀吟誦,一窺上古社會的生活面向與喜怒悲歡,重現《詩經》紮根於社會生活、反映人民心聲的寫實特色。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人性的情感與需求始終共通。在急速向前的生活步調中,閱讀《詩經》,親近經典,從尚友古人的文學世界裡得到安慰,可以沉澱心靈而有所啟發,為生命之流注入清澈活水。

9 特價37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何紹基手寫日記

何紹基  著
世界書局  出版
2012/02/11 出版

才學過人 仕途多舛獨創書風 形神兼備本書為何紹基記道光二十四年、二十五年及咸豐九年、十年之事,內容包括日常起居與習字心得、學政任內心得、與王公貴族交遊、與文人墨客往來之經過感想。何紹基(一七九九年~一八七三年),生於湖南道州。字子貞,號東洲居士,晚號蝯叟。自幼受家學薰染,精熟經史,長於作詩,尤以金石小學造詣高深,為清代書壇最具影響力的書法家之一,其作品在中國書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跨越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四朝,何紹基的仕進之路晚至道光年間始展開,在擔任學政任內,吐哺握髮,不遺餘力;對於書學,更是孜孜矻矻,勤勉不倦,終能融匯各書體的內涵。何紹基亦講求書法的獨創性,即「學書重骨不重姿」,在筆勢、藝術論等方面皆勇於創新,終能超越歷代帖學與碑學之隔閡,自成一家,名留千古。本書特色1.經本局重新整理編排,如實呈現版本樣貌,保存何紹基親筆墨蹟。2.正文前加入何紹基像及聯語、生平簡介資料,期使讀者較深入了解何紹基其人其事與藝術成就。

9 特價46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

宋人話本  著
世界書局  出版
2011/11/09 出版

唐僧取經的故事,是元明以來流傳極廣的民間傳說,唐三藏的堅忍良善、孫悟空的活潑機智、備嘗艱辛的取經之路……並不只是《西遊記》中膾炙人口的角色情節,玄奘法師堅毅不撓的精神已成為中國歷史文化中的重要象徵。他的步履從宋元話本《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開始,至明清之《西遊記》,演繹了一個逸趣橫生的想像世界。本局所出版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即《西遊記》最早的雛形,原書於中國已失傳,後在日本三浦將軍處發現藏有小字巾箱本,但缺卷上第一葉及卷中第二三葉;卷末有「中瓦子張家印」一行,據王國維考,此是南宋臨安書鋪的牌號,因此定為宋朝說話人的一種話本。同時日本又發現有題為「大唐三藏取經記」的大字殘本,內容與小字本同,但殘缺更多,本局所用版本,即以小字本為主,輔以大字殘本。「詩話」為中國古代的一種說唱藝術,形式詩、文並用,而《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所作詩,性質多近於佛經的偈讚,話文也和佛經大致相近。本局此次重新出版《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除重新排打、分段標注外,更於相應處引用林雲教授(密宗大師,於二○一○年圓寂)詩文,以朱紅印製,以為呼應。文末另附有王國維、羅振玉跋,魯迅所作關於「唐三藏取經詩話」的版本考證,以及玄奘法師年表。本書特色◆封面以特殊布面彩印,裝幀為精線裝手工製作,內頁套色仿古印製,更具收藏價值。◆本局所出版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即《西遊記》最早的雛形,原書於中國已失傳,後在日本三浦將軍處發現藏有小字巾箱本,據王國維考,此為是南宋臨安書鋪的牌號,同時日本又發現有題為『大唐三藏取經記』的大字殘本,本局所用版本,即以小字本為主,輔以大字殘本。◆書中相應處引用林雲教授詩文,以為呼應。◆文末另附有王國維、羅振玉跋,魯迅所作關於「唐三藏取經詩話」的版本考證,及玄奘法師年表。

9 特價4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勾欄胭脂:八大胡同的前世今生

郝曉輝  著
世界書局  出版
2011/09/30 出版

這是一群尋找過往足跡的人趕在二○○八年,前門大街拆前,實地訪談的紀錄,陳舊的門樓拆了,歌舞的聲意滅了,但歷史留在人心中痕跡,永遠不會消失……八大胡同,這個位於北京前門外大柵欄附近,曾經紙醉金迷又臥虎藏龍的紅燈區,每每挑動人們觸碰禁忌的神經。除了櫛比鱗次的青樓,相公堂子、紅星膏店、徽班進京,更增添了醉生夢死的迷濛情調。鶯鶯燕燕的溫柔鄉裡,堆疊著軍閥的處心積慮、老鴇的貪婪無良、大茶壺的助紂為虐、嫖客的揮金如土、妓女的斑斑血淚,卻也在清末明初的特殊背景下,難能可貴地展現了賽金花對北京城的解圍之義、小鳳仙對蔡鍔的成全之情。本書將摘下世人慣有的偏色眼鏡,讓世居於此的老人,娓娓道來八大胡同的前世今生,邀請讀者一同真實感受屬於那個年代生存的矛盾、殘酷與現實。本書特色八大胡同究竟在哪裡?到底是哪幾條胡同?在那裡曾經發生過什麼?賽金花、小鳳仙是否確有其人其事……媒體上炒得沸沸湯湯的「八大胡同遊」,爭論的背後究竟隱藏了什麼難以啟齒的東西?八大胡同做為北京歷史上最有名的風月場所,經過數十年的人事變遷、拆遷改建,如今已面目全非。為使人們了解八大胡同的今昔,作者用將近兩年的時間走訪了前門一帶所有胡同,拍片子、查資料,與老人們聊天,親手繪製前門一帶所有胡同的地圖,力求將一個真實的八大胡同展現在讀者面前。書內配有相關照片,書末並附有當年妓女情況統計及八大胡同的妓院名號,供參考。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承載

章劍華  著
世界書局  出版
2011/07/07 出版

故宮文物承載的是怎樣的歷史情懷,中國知識份子是用什麼樣的肩膀承載住祖宗留下的文物?!自九一八事件以來,中華民族的土地與幾千年積累的文物珍寶,遭受各種威脅,因此,一群任重而道遠的故宮人毅然決定護持著文物南遷—1933年2月5日,一列滿載2118箱文物的火車離開了北平,展開遙遙無期、萬里迢迢的遷徙之途。在這十多年的顛沛流離中,故宮文物沒有一件被損壞丟失,但其中的艱險辛酸,鮮為人知。作者以小說筆法,記述每一段重要歷程,用活生生的人物,彰顯亂世中的親情、愛情、友情以及你我熟知的〈翠玉白菜〉、〈紅燒肉〉、〈快雪時晴帖〉及〈富春山居圖〉,如何輾轉遷到了台灣,完好缺地呈現在你我眼前,書中並有數十幅重要圖片,及遷徙地圖等重要參考史料,是一本人人必讀的傳奇。本書特色抗戰時期故宮文物外遷是世界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文物遷徙。關於這段歷史,此前只有零星的片斷式的回憶錄和文章。《承載》首次全景式展示了這段塵封已久的歷史:1933年初,也括〈富春山居圖〉在內的故宮文物分4批共13427箱乘火車離開北京,輾轉上海、南京,「七七事變」後分南、中、北三路踏上西遷之路,歷經了日機轟炸、土匪攔截、敵方特務跟蹤以及激流沖擊、山道險峻、環境困苦等艱難險阻,走遍大半個中國卻無一作損毀和丟失,堪稱世界文物史上的奇蹟。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