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南懷瑾談自身入道過程,闡述太極、練氣等中國武學之妙。 ◎以平實言語及自身經驗剖析太極拳要點,讓讀者少走冤枉路。 ◎解答靜坐學子的諸多疑問,劃分為一般、生理、心理、修行四大部分,幫助初學者與進階者解惑定心。 〈太極拳與道功〉這篇講記是一九六六年,南師應邀於台灣立法院第二會議廳所講,難得的是,在講演的過程中,南師將自己學拳、學功、學道、學仙的多種經歷,說得清清楚楚,這都是中國傳統文化道家學養的內涵。現正值復興文化之際,特印行出版,作為讀者的參考。 本集另一篇〈如何靜坐問答錄〉 是一九八七年,南師在美國時,與學子們有關靜坐的問答記錄。當時大多是初學的人,所以問題各式各樣十分有趣。但對學習靜坐而言,不論是初學或已學,南師的回答,提供了正確的觀念,雖云淺顯,但卻是重點。現將兩篇合併出版,以饗讀者。
◎〈滕文公〉為《孟子》學問記辯的開始,看孟老夫子如何機鋒棒喝輕浮少年,成就仁孝公侯。 ◎〈告子〉為《孟子》專論內聖之學的肇始,各派別之間的人性論碰撞、精彩的解析與釋疑盡在其中。 ◎除儒、釋、道外,尚兼論墨子俠義精神及其深遠影響,互相砥礪闡發。 本書為南懷瑾講述《孟子》中的兩篇:〈滕文公〉和〈告子〉。 〈滕文公〉一篇的講記大部分已遺失,只有小部分記錄稿尚存。本篇雖只有萬餘字,但在孟子一生教化過程中,卻顯示出滕文公是極為遵守孟子教誨的一等學生。 〈告子〉篇中說到許多問題:人性問題、人格與人品問題、君子與小人的問題、財與禮的問題,尤其是做人的進退之道,這都與知識分子的為聖修養密切相關,也就是所謂的「內聖之學」。
南師懷瑾先生禪學鉅著最新校訂版問世!詳加考證歷年版本還原經典原著本意,習禪解禪必讀大作。 【本書特色】 【本書簡介】◎本書最初成於飽受戰火洗禮的年代,南懷瑾先生以其淵博的學識素養為基礎,以禪宗為主幹,廣論禪學哲思,以實際行動保衛民族文化。◎南先生辭世後,其弟子們有鑑於本書流通已久,各種版本謬誤漸多,不願瑰寶蒙塵,於是齊心考證加以修正,盼此明珠能再次照耀山河。◎登琨豔設計封面,以民國四十四年成書當年作者三十六歲照片為封面,追憶歷史情懷並紀念作者初心;內頁全新編排,簡潔明瞭,方便現代讀者細細品味。◎本書以半文言形式寫成,又旁涉諸多領域及典故,建議參酌經南先生審閱的《禪海蠡測語譯》以提升研讀效率。立說於禪宗,不止於禪宗,淨土法門、西藏密教,諸法匯通、直指究竟。肇論於佛教,不拘於佛教,儒道並提,西方哲學、古今中外,互相闡發。本書於民國四十四年初版至今不斷修訂再版,至今已成為習禪解禪必讀經典,作者從禪宗之演變說起,將其教理宗旨、公案語錄乃至禪宗最著名的「參話頭」之法等一一剖析,帶領讀者一窺禪宗本來面目。另論禪淨雙修、顯密優劣、佛道之辯、理學淵源、西方哲學,甚至於現代科學,以禪海之無涯,納千川於咫尺。最後闡明修定之法與參禪法要等具體法門,為參禪之人指出明路,願世人皆得證菩提。「蠡」是一支瓢,以一瓢海水去測禪海,既是作者著書當時自謙之語,也意喻禪宗學問之博大精深難以探究得透徹。更多精彩內容請見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9058858.pdf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來自兩岸三地、美加學者,從不同角度談當代思想大師南懷瑾 ◎收錄兩岸三地,美國、加拿大等28位學者、27篇緬懷南懷瑾老師的文章,從不同的角度認識當代思想大師──南懷瑾。 ◎全書以「學術教化、亦師亦友、因緣學習」劃分,主軸清晰,易於理解。 ◎不同的地域、迥然的領域,各種思路藉此薈萃撞擊,精彩可期。 南懷瑾先生,一九一八年生於浙江省樂清縣,幼承庭訓,少習諸子百家。一生行跡奇特,常情莫測;四處奔波,化育無數。出版有儒、釋、道等各家五十多種著述,以其獨到的方式,引領新世代的人們植入文化的核心智慧,讓讀者更樂於瞭解歷史人文的博大精深。 二○一二年南師逝世於他創立的太湖大學堂,享年九十五歲。二○一三年他的相識友好,以及學生們,為紀念南師辭世周年,集結紀念文章,編成《雲深不知 處》紀念集,追懷南師的行誼與恩澤。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夏大慰院長以范仲淹名句:「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來形容一代宗師的風骨與典 範,描述南師仙風道骨的模樣是:「他總是用一種慈祥、溫和的微笑,睿智、通透的目光,來看這個世界,只有看透世情名利,看破紅塵榮辱,心地純淨無瑕的人, 才能有如此明快的笑容。」 美國政治智囊雷蒙(Joshua C.Ramo),則描述了南師的治學態度:「他所要的那種精確,是任何標籤、文字都無法實現的。南老師追求的是更深層次的準確,非準確的準確。」而南師的 教學方法則是:「不僅僅用他自己的學識,並調動同學們的各種情緒和翼望,南老師希望學生全面感受、徹底領悟。」 曾沐浴南師恩澤,或想一親南師教德的子衿,都可透過本書,再次體會南師日月經天、江河行地的厚德流光!
◎本書寫作機緣從談老人、談南懷瑾老師開始,處處可見南師治學、教學、待人處事上的風範。 ◎筆耕不輟的劉雨虹老師,字裡行間中展現九十幾歲老人洞燭世事無常的智慧。 ◎將禪理哲思化入一則則小故事中,讓讀者不知不覺間被潛移默化,彷若拈花微笑。 轉身過去,想起人生路上的荊棘和花朵,想起老師,從前的老師,想起九十年來的自己,想起種種一切……於是提起筆,寫下第一篇,老人、老師、老話。 作者劉雨虹於一九六九底結識南懷瑾老師。她追隨大師數十年,親沐大師風範,並曾撰寫《禪門內外:南懷瑾先生側記》等書。 今年已九三耄耋之齡的劉老師仍執筆不輟,常於網路發表文章,內容大多是生活隨筆與感懷。因文筆流暢侃侃而談,頗有返璞歸真的赤子童心,是真性真情的流露,因此在眾人的喜愛與敦促下而集結成本冊。 本書內容經常提及南懷瑾老師的點滴,以及因而產生的感悟;並以自己近一個世紀的歲月歷練,來看待當今的生活現象。所以本書除了作者個人的人生體驗外,也充滿了南老師的智慧與教化。 但,這本望似應該充滿深奧哲理的著作,卻充分表現出怡然自得、恬靜安祥的氛圍。南老師曾向劉老師說:「學佛第一步先要把自己這個人作好,而且要做一個誠實又堂正的人。」南老師這句話,已經為本書及劉老師的思想做了最好的註解。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9058810.pdf
全球首發!國學大師南懷瑾集儒、道、釋三家思想大成之重要著作。 ◎全球首次發行,南懷瑾老師最新談《孟子》重要著作。 ◎講述旁徵博引,為南懷瑾老師集儒、道、釋思想大成的重要著作。 ◎從「盡心知性談起」,進而論及領導、全民福利、教育、戰爭,乃至民本制度……等在現代社會之重要議題,重新審思傳統文化的意義與內涵。 〈盡心篇〉是《孟子》七篇中最後一篇,也是孟子思想的精髓。其中闡述了不少孟子學說的要義。以仁道論說,孟子認為仁道即是人道,人道則以心為中心,故 盡其心即是整個仁道的本質;談到性與命,則說命功是由修養可得,性功需要識見透澈,將性命雙修的道理解釋地十分具體;同時更強調了內聖外王的儒者思想。 南懷瑾老師以他道貫古今的淵博學識,詮釋孟子學說,從基本的「動心忍性」,到「盡心知性」談起,進而論及現代社會十分重視的議題,如:管理問題、全民福利、教育、戰爭,乃至民本制度……等,更啟發人們重新省思傳統文化的內涵與意義。
首次完整收錄南懷瑾老師講述「安那般那」出入息, 一部教你由有入空,鎔鑄道、醫、密宗、瑜珈的重要修行法門 ◎中國的道家、中醫、道教或西藏密宗、印度瑜珈同時注重的修持之道。 ◎一部養生,達到究竟境界的基本功法。 ◎補正歷代所傳的典籍對呼吸法門缺謬,收錄南懷瑾老師闡述呼吸法門的理論與技巧。 南懷瑾先生在宣導文化說法五六十年的經歷中,深感幾世紀來,由於修持方面的障礙和問題,造成行者難以如法,故而修持的人能成功者極為罕見。 先生一生致力於各教派的實證和研究,認為釋迦佛所傳最快捷修行的兩大法門,未獲真確明瞭,實為行者難以成功的主要原因。 為此之故,近數年來,先生講課時,常常涉及《達摩禪經》中之十六特勝安那般那法門的解說。 「安那般那」,也就是出入息、呼吸法門,不論在中國的道家、中醫、道教或西藏密宗、印度瑜珈,都是重要的修行法門。 本書是在南懷瑾先生指示下,將其散見各書及講記中之安那般那修法,加以收集整理,並匯編成冊,以方便學習者修持之參用。在這本書中,南懷瑾先生評論了一些修行方法,不管是正說,是反說,讀者定有智慧去深入,去體會。 呼吸法門的修煉,首先是「風大」,就是「地、水、火、風、空」五大中的風大,也就是動能。風就是氣,氣是在人體中流動的。所以一般人修呼吸法門,可以 健康、長壽。相傳佛陀曾令四位弟子永久住世,他們所修的便是呼吸法門;對於佛法的修行者而言,呼吸法門也是快速成就的兩個法門之一,另一個是白骨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