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相館主持人的興趣鋪陳,有系統地整理每幀相片的時代背景,流瀉頭份林照相館的「家鄉素描」、「小鎮日常」、「幸福定格」、「相館開箱」,交集許多大家族的過往,其中也不乏小人物的精彩事蹟。
根據相館主持人的興趣鋪陳,有系統地整理每幀相片的時代背景,流瀉玉光照相館的「山村生活」、「故里人情」、「蓬島仙境」、「原客一家」,交集許多大家族的過往,其中也不乏小人物的精彩事蹟。
根據相館主持人的興趣鋪陳,有系統地整理每幀相片的時代背景,流瀉南美照相館的「禪時慢味」、「箇中滋味」、「尋常風味」、「人生百味」,交集許多大家族的過往,其中也不乏小人物的精彩事蹟。
根據相館主持人的興趣鋪陳,有系統地整理每幀相片的時代背景,流瀉珊瑚照相館的「銀鹽顯影」、「望鄉山日記」、「手工彩繪」、「膠卷映像」,交集許多大家族的過往,其中也不乏小人物的精彩事蹟。
《恁久好無?安娜!》繪本故事是從「世界記憶」的角度發想,以「現代」與「過去」交錯,從客家小孩的視角來描繪20世紀初西方傳教士於客家聚落因傳教而保留客家語料的歷史背景;故事從阿公與孫子一起出國旅行開始,透過阿公與孫子的對話,側寫在「世界記憶」的概念下,早期客家語料的保存不只表現「語言是文化學習、交流的key」及對母語研究的價值,也是客家在多元文化交流歷史的再發現,更可藉以將客家文化與世界連結、推向國際。
「承蒙」,是客家人說謝謝、表示感激、誠心致意的幾種方式之一。本書以承蒙為標題,所表達的是客家族群對臺灣社會的謝意,因為,後者充沛地滋養了客家文化。展示臺灣客家文化,事實上就是試圖呈現客家文化和社會人群互動的成果,客家文化如是豐富,當係承蒙廣體臺灣長期又細膩的滋潤給養。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客家人群作為臺灣社會的重要組成,其文化實作,特別是與周邊人群的互動往來,一起建構了島嶼國度的人文歷史特色。因此,客家臺灣、臺灣客家、客家臺灣文化及臺灣客家文化等的創詞,其意義格外深遠。展示,作為介紹客家與臺灣的一種方式,期許如其所如的從臺灣認識客家、從客家認識臺灣。客家的源起,以及客家與臺灣相互建構過程的歷史,容或有多種解釋,我們認為,應本於學術研究的基礎,如其所如的展示。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臺灣客家文化館的新常設展,即是基於此一理念的產物。歷史客家、全球客家、常民客家、文化客家及公民客家等五個展示主題,及其相互呼應之架構的提出,源於客發中心多次諮詢會議的決定。常設展主軸即定位於客家與臺灣社會的關係,而整合起五個主題的宏觀視野,正是得以通過認識客家來認識臺灣並再造自若自信的客家。
本書收錄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2017至2018年展覽精華,以及首創以六堆大路關石獅為底蘊的「大獅兄人偶劇團」表演內容,希冀將客家展演成果生命延長,觸及更多觀眾,讓客家文化展示舞台更豐富多元。
本書先以風箏的意象作為開場,帶出故事的主人翁鍾肇政,再以倒敘的手法從他出生開始寫起,到他畢業後擔任代課教員、青年師範學校甫畢業就被被徵召為學徒兵,而後終戰。終戰後的新生活,可以看到鍾肇政如何克服改朝換代後的時代鉅變、語言障礙、工作適應的難題,看到他純真的戀愛過程,再到他成家了,新娘卻已非伊人的惆悵。鍾肇政一直如同海綿般吸收著外界給予的養分與刺激,無助而又徬徨地思考自己的何去何從。成家後鍾肇政開始筆耕人生,追求他的文學志業,隨著歲月流逝,鍾肇政慢慢走入他人生的最後一哩路。他一生奉獻給台灣文學,書寫台灣這塊土地與人,為歷史留下見證。他還想再寫些什麼,但首要之事是照顧他生病臥床的老妻,兩人相濡以沫的情感在此書中恬靜安好的氛圍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