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 書系 ,共計7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思想史1

聯經  出版
2013/10/18 出版

歷史學與思想史有著息息相關的相互聯繫。思想史家無法告知我們真實如何取得,或史學應當如何等等認識論的規範真理,而毋寧是提出議題及其重要性的討論。跨國族或國際化的思想史寫作雖然有引人之處,但其困難度較諸槍砲或傳染病的全球歷史,不可以道里計。或許,在通古今之變與全球思想史之外,思想史可以更專注於議題的整合與擴大。思想史應該更敞懷地擁抱各類歷史議題,期能與整體史學的發展脈動同步。如果思想史家們相信,他們終究不只能回應、預流史學新潮,也能夠概念化、問題化、意義化各式新舊的歷史議題,思想史或許能夠成為其他史學次領域發掘議題、聯結議題、解決議題的靈感來源。 特稿來自余英時正在撰寫的最新專著《論天人之際》,並邀集名家專文如:黃進興討論儒教的俗世性格、王汎森以探索「煩悶」的本質來討論「主義」與中國近代私人領域的政治化問題、張旺山論社會學大家韋伯的「時代診斷」的核心構想,同時刊登國際知名史家Quentin Skinner討論真理與史家的英文論文。另闢中英文對照的論壇,邀請大衛.阿米蒂奇、包弼德、葛兆光、李蕾、慕唯仁、孫隆基等國際學者就思想史的國際轉向進行討論、詰辯和反思。此外尚有陳正國赴上海閱讀嚴復翻譯筆記的研究紀要、蔡孟翰及John Dunn紀念最近去世的洪特伊斯凡先生(Istvan Hont)學思。

79 特價41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孔子辭典

傅佩榮  著
聯經  出版
2013/09/27 出版

第一本完整、翔實的關於孔子生平、學說、思想的辭典《孔子辭典》是孔子權威傅佩榮教授歷時多年主編‧審訂而成,以《論語》為主要文本,將《論語》及與孔子相關的重要辭條全部收錄,清楚展現孔子思想的每一個側面。《孔子辭典》架構分為:1.歷史背景2.人物3.典章制度4.哲學思想5.成語 其中哲學思想部分又分為1.邏輯與知識理論2.人性論與倫理學3.形上學與宗教哲學4.政治哲學和教育與藝術哲學孔子權威傅佩榮教授主編‧審訂的這部《孔子辭典》,以白話文為主,《論語》原文則以數字編碼注於其後,並附上相關重要文獻的出處。《孔子辭典》特色是附錄《論語》全文、孔子年表、孔子周遊列國地圖。《論語》全文皆按編碼排列,便於查索對照。書末另附索引,便於搜尋。《孔子辭典》全書辭條總計628條,包括:1、歷史背景64條:國家地域37條、事件27條。2、人物138條:孔子、孟子、荀子、孔子弟子共35條、政治及知名人物103條。3、典章制度43條4、哲學思想183條:邏輯與知識理論13條、人性論與倫理學95條、形上學與宗教哲學23條、政治哲學21條、教育與藝術哲學31條。5、成語200條。

79 特價30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彭明輝談現實與理想(作者簽名書)(限網書)

彭明輝  著
聯經  出版
2013/02/08 出版

走出心靈海嘯,找回心的出發點!最暢銷、最有影響力的心靈勵志書《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的 續集──《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更深入探討人生的現實與理想!《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彭明輝談現實與理想》引導讀者更深入了解關於人生的一些關鍵問題:什麼是人生的滋味?什麼是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如何通過大自然、文學與藝術的薰陶,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甘醇、豐厚而有滋味?如何在現實的狹縫裡保持自我成長的力量?如何在混亂的世局裡找到值得自己堅持的方向?本書將以15個單元一一為讀者詳細分析與解答。※隨書附贈「如何準備推甄送審資料」講座DVD彭明輝教授在《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書裡提到,一個人必須要有能力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獲得比現實更深刻的滿足,他才敢掙脫金錢的束縛,把一部分的時間用來追求理想;一個人必須有能力看見自己想要追求的人生意義與價值,才敢不顧別人的想法,認真的去做自己。彭明輝教授藉由《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與讀者分享:就像一趟喜馬拉雅山的旅程,現實只不過是支持你爬上巔峰的基地營,不可或缺,但畢竟不是真正的目的;如果耽溺在基地營裡而忘了攻頂,就枉費一路上的辛苦。同樣的,一輩子畏於現實而不曾去追求過理想,不曾認真的為自己活過,那就枉費一輩子所承受的煩惱與痛苦了!

79 特價25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女性與身體

聯經  出版
2013/01/21 出版

國內唯一跨越文化與國家界線的世界文學季刊,擁抱不分語言,文學的世界!這是一份廣納視角,沒有藩籬的刊物,大語種小語種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分身或天地。編輯委員會以音樂中最接近人聲的樂器──「拉長號」的態度面對這份刊物,希望長號的人性、伸縮彈性,以及拉出高、中、低音的能量,可以跟大多數的讀者產生共鳴,結合一體。《世界文學》內容兼顧學術與通俗,既追求廣度也要求深度,試圖向台灣讀者宣告「文學全球化」的時代已經來到了!《世界文學》第三期的主題研究特區為「女性與身體」。輪值主編蔡秀枝提到,「身體承載著這內外脈動的細微差距,不論是接受或回應天候的轉變,或是應對人間世事的物換星移,都時時刻刻不曾歇息。身體做為自我的物質本源,雖常隱於思維之外,卻從未稍離。」讀者也可以在本期看到對於女性的聚焦與描寫。《女性與身體》主要收入的文章如:〈普魯斯特的書信:介乎日記或者傳記〉〈村上春樹《挪威森林》中「厭惡女性」的傾向〉〈「掃黃」:美國白奴敘事裡的亞洲身影〉〈身體敘述與慾望書寫〉〈智利的驕傲:拉丁美洲文人寶山〉

79 特價30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保釣風雲錄:一九七○年代保衛釣魚台運動知識分子之激情、分裂、抉擇

邵玉銘  著
聯經  出版
2013/01/14 出版

★為什麼會發生「保釣運動」?★★保釣運動為何延燒四十餘年,仍不止息?★★保釣運動的前因後果,就在這一本★本書引用了第一手資料和大量的書籍、報導、歷史檔案,揭露保釣運動的來龍去脈、檢討知識分子問政和言行,更對保釣運動做出整體歷史評價。保釣議題的前因後果,立即揭曉。★關心台灣與兩岸關係的讀者,不可不懂「保釣」★保釣運動是兩岸分裂體制的一個突破點、也是台灣民主發展過程的里程碑;對於關心台灣歷史、兩岸現狀的讀者深具參考價值。邵玉銘:70年代保釣運動雖沒能解決釣魚台主權之爭議,但它促使海外中國知識分子對兩岸政權加以檢驗,並作出取捨;在當年美國華人圈中,它可說是一個小型的「文化大革命」,一如大陸的「文革」,也是一個「觸及靈魂深處的革命」。.保釣運動延燒至今,燃起釣運烽煙的參與者當年在想些什麼?而後做了些什麼?1970年,中日發生釣魚台列嶼主權爭議,引爆有史以來海外留學生最大規模政治運動--保釣運動。美國七大城市的台灣留學生群情激憤,以「保衛釣魚台」之名遊行示威;台灣島內也風起雲湧,大學生走上街頭至美日大使館遞交抗議書。保釣運動自此揭開序幕,深深影響了海內外的知識青年,迄今仍餘波盪漾。在美曾親身參與的邵玉銘,回顧了參與保釣人士當年之言行、其後之省思,以及生涯之抉擇;審視其是否具備知識分子應有的操守。.保釣運動如何影響台灣民主運動發展?相對於北美保釣運動的激情與左傾,台灣的保釣運動則展現「革新保台」的穩健思維,以及對自由民主的正確追求。保釣運動帶動了台灣知識分子觀念的革新,其後的鄉土文學論戰、美麗島事件,以及一九八六年民進黨創黨,都是台灣走向民主大道的里程碑。

79 特價22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彭明輝談現實與理想(附贈DVD如何準備推甄送審資料講座實況)

彭明輝  著
聯經  出版
2013/01/04 出版

走出心靈海嘯,找回心的出發點!最暢銷、最有影響力的心靈勵志書《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 續集──《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更深入探討人生的現實與理想!引導讀者深入了解關於人生的一些關鍵問題:什麼是人生的滋味?什麼是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如何通過大自然、文學與藝術的薰陶,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甘醇、豐厚而有滋味?如何在現實的狹縫裡保持自我成長的力量?如何在混亂的世局裡找到值得自己堅持的方向?本書將以15個單元一一為讀者詳細分析與解答。彭明輝教授在《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書裡提到,一個人必須要有能力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獲得比現實更深刻的滿足,他才敢掙脫金錢的束縛,把一部分的時間用來追求理想;一個人必須有能力看見自己想要追求的人生意義與價值,才敢不顧別人的想法,認真的去做自己。彭明輝教授藉由《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與讀者分享:就像一趟喜馬拉雅山的旅程,現實只不過是支持你爬上巔峰的基地營,不可或缺,但畢竟不是真正的目的;如果耽溺在基地營裡而忘了攻頂,就枉費一路上的辛苦。同樣的,一輩子畏於現實而不曾去追求過理想,不曾認真的為自己活過,那就枉費一輩子所承受的煩惱與痛苦了!

79 特價25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重構台灣:當代民族主義的文化政治

蕭阿勤  著
聯經  出版
2012/12/20 出版

1980、1990年代台灣民族主義在文化界傳播發展的高峰文化本土化或台灣化關鍵的二十年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蕭阿勤以《重構台灣:當代民族主義的文化政治》一書做了深入清楚的描述與分析《重構台灣:當代民族主義的文化政治》全書共分七章,及兩篇附錄,分析焦點從討論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與戰後初期所出現的一些文學和語言的爭議、改革運動,到戰後的三十年台灣社會變遷,包括台灣文化民族主義在文學領域的發展、台語(福佬話)復興運動、台灣集體記憶、政治反對運動人士等。在當代台灣的歷史上,1980、1990年代,是台灣政治與文化的「本土化」、「台灣化」的關鍵時期。在這二十年中,台灣民族主義對文化界的改變,最顯著、最值得關注的是文學、語言、歷史這三個領域。台灣文學的成立、台灣本土語言運動的興起、台灣史觀的發展等,是文化本土化、台灣化的領頭羊,是台灣民族主義的「文化政治」(cultural politics)的主要部分。《重構台灣:當代民族主義的文化政治》紀錄1980、1990年代台灣重大的文化政治變遷,關注這二十年間文學、語言與歷史三個領域,研究本省籍「人文知識分子」在台灣民族主義的國族建構中的角色與作用,探討他們所從事的文化活動如何成為台灣民族主義政治的重要部分,又如何成為塑造「台灣性」(Taiwaneseness)或台灣國族特性的重要力量。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