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捨棄原本要替台灣開「處方箋」的心態,改用「描寫」的方式進行寫作。因為,不僅台灣的心理病態與一般受虐心理、Stockholm Syndrome或後創傷症候群相近,連目前台灣正蓬勃進行中的自救運動也與這些病症治癒的過程極其相近。從開始嘗試寫一篇文章到完成了這本書,已過了許多年的時間。其間,我不斷地以最新的時事來修改內容以闡釋本書的論點,但台灣政情變動地很快,令人有追不上的感覺,幸好時事的時間性對本書的論點並無大幅度的影響。由於開業早出晚歸,少有時間寫作,再加上我自己本身又不是專業作家,因此下筆格外吃力。為了尋找寫作時間而忽略了許多本是份內的家庭雜務,幸好內人默默地一手包辦。而後父親來定居,加入了整理庭院的陣營,更減經我的負擔,在此要向他們表示萬分謝意。我特別要向李錦容女士、莊秋雄博士和林健一先生表達謝意,他們不花費許多時間細心地閱讀我的手稿,糾正當中的文句並給予建議此外,我參考了張信重博士、劉麗珍博士、林健次先生、林邦夫先生和內人等的感想和評語對內容加以修改,終於促成此書的問世。最後希望讀者發現本書的意義,並幫助台灣人的心理重建。
隨著這個女生的淺傳,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一個與你我一樣,平凡無奇的台灣小孩,如何地在聯考的升學壓力之下成長。之後,再幸運的到澳洲求學,憑著毅力與努力,唸完大學之後,考進了研究所。因緣際會的,她踏入了選美世界,勇敢的站在全球媒體面前,告訴全世界:她是一個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她這片土地流下的淚水,感動了全球的觀眾。她為了要改革台灣媒體的現象,參加了「非常報導」光碟的拍攝過程。贏得了許多的掌聲,也承受了來自社會各界的壓力。這位勇敢的台灣女兒,邀請你/妳一起進入她的世界,分享她這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