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爾默羅靈修 書系 ,共計18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聖女大德蘭的靈修學校(二版)愛多半是有條件的,在這裡,我學會無條件去愛

星火  出版
2024/03/27 出版

賈培爾神父……詮譯聖女大德蘭的著作,使我們對大德蘭的(多本)鉅著有一種概括性的認識,有助於我們默默細讀聖師大德蘭的「天上教誨」。——王愈榮主教 本書剖析聖女大德蘭的心靈思維、靈修理念,並概括性的向讀者陳述大德蘭的著作……對一個想在靈修的道路上,逐步精進的人,這可說是一本相當有份量的靈修指引書籍。——谷寒松神父 如果說大德蘭的所思所言是散落一地的珍珠,那麼賈培爾神父就是撿拾、貫串、編排並加以宣傳發揚、真正識貨的珠寶商。……賈培爾神父……透過不斷詮釋、宣講、傳播,引領大家深入德蘭靈修的精髓,窺其堂奧,進而得以暢飲主耶穌生命的活水,居功厥偉。——林金月 兩千年來,「愛與被愛」一直是基督宗教的基礎與理想,大德蘭以她一生的靈修經驗,為我們貢獻了一個成功的典範。然而閱讀她的書籍時,我們往往只有頻頻點頭的份,卻對她的思想要義說不出個所以然來。賈培爾神父致力於推廣加爾默羅靈修,多年的牧靈經驗讓他看到這個現象,這本書就是為了幫讀者整理德蘭的思想脈絡而寫的。 在大德蘭的靈修學校,「愛與被愛」不再是生命中難於掌握的課題。大德蘭把困難的事變簡單: 讓我們的靈魂先享受愛的體驗,使我們得到「去愛」的活力,甚至能夠承受因愛而來的痛苦。這是一條通往愛的「捷徑」, 比起單憑自己用力地去愛人要輕鬆容易多了。 賈培爾神父將德蘭的這些思想歸納整理,並佐以聖人的著作,為讀者理出一個思想邏輯,最後用整整一章的篇幅,為我們點出修行默觀祈禱時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點:為了享受神慰的愉悅,靈魂在默觀中刻意迴避對人性耶穌的注視與默想。大德蘭基於自己的靈修經驗,相當清楚這樣的默觀絕不可能達到成全的目標。賈培爾神父在本書中也為讀者整理出聖女對此的教導,以及相應的態度與祈禱方式。 對於渴望了解加爾默羅靈修精神以及行走默觀之路的人,大德蘭的著作是必讀的經典;而為了明瞭聖女的教導重點,這本書能讓我們迅速地掌握核心。透過賈培爾神父的說明,我們也可以看到,大德蘭雖然有很多的神祕經驗,卻是一個腳踏實地而不是飄浮在空中、令人無法觸及的聖人,因此她所建議的靈修之路也不是遙不可及,如此一來,「愛與被愛」也就不再是生命中難於掌握的課題了。 ◎如何雙腳穩穩站立於人世間、心靈如老鷹般凌空飛翔? 這就是聖女大德蘭的靈修學校要教授的課程。 五百年來,大德蘭建立的一種精神,孕育了一批批的靈修生活大師,他們指導慷慨的靈魂,達到與天主親密結合的崇高境界。本書作者賈培爾神父本身便是以《與主密談》這本靈修經典留名的靈修大師,他也是聖女大德蘭靈修研究的權威,他試圖去挑戰其他學者認為無法完成的任務,替大家指出通往大德蘭行走的全德之路的捷徑。  專家推薦 王愈榮主教/谷寒松神父/張達人醫師/林金月老師  

79 特價23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聖女小德蘭的家庭

星火  出版
2023/12/26 出版

◎馬丹家庭的故事起始自法國的阿朗松,那為什麼我們今天又稱呼小德蘭為里修的德蘭呢? ◎看過小德蘭自己寫的傳記《我的靈魂那麼小》(前譯《靈心小史》),想必都好奇:是什麼樣的家庭培養出這麼可愛純真浪漫的聖女?他們的家庭生活是什麼樣子?小德蘭的爸爸媽媽是怎樣的人呢? ◎甜蜜的家庭也一樣有災厄紛擾,這個家庭如何度過孩子早夭、生計繁重、照顧子女的種種辛勞艱苦呢? ◎還有,小德蘭逝世之後,她的姊姊們過得怎樣呢?後來又怎樣呢? 這本書都有解答。 ◎天主教會首位夫婦同時宣封為聖人,他們是教會第三十三位聖師小德蘭的父母。她的三姊雷奧妮,教會正在為她進行列真福品,於二○一五年元月二十四日第一步先宣布她為「上主的僕人」(然後是「可敬者」,再下一步就是「真福」)。 ◎「好天主給我的爸爸和媽媽,是只應天上有,塵世那能配得上他們。」這句話出自聖女小德蘭之口,是兒女對父母最至高無上的讚美,讀過此書,也會深有同感。 本書縷述小德蘭的爸爸媽媽各自的成長背景,後來如何找到共同的人生目標而走在一起。爸爸路易.馬丹學習鐘錶修理技術,後來經營鐘表珠寶店,媽媽仁麗.葛蘭(Marie-Azelie Guerin)有雙巧手,除了自己做,還領著一群婆婆媽媽,做成了法國出名的手工藝——蕾絲邊經銷商。   本書大量引用小德蘭的媽媽仁麗在世時寫給家人的大量書信,因此從中可以窺見他們家庭最真實的面貌。這個聖善的家庭並不是一帆風順,他們夫妻經歷了多次孩子夭折,都是男生。但他們仍信賴天主,一直努力為天國帶來子民。他們慷慨慈善,給孩子最美好的身教。 今年是二○二三年,欣逢聖女小德蘭誕生( 一八七三年)整一百五十週年,一九二三年她榮列真福品,今年正式百週年,值此雙喜,全球第一本小德蘭父母親聖人的傳記中文版終於問世,去年底甫安息的狄剛總主教交託給譯者逄塵瑩教授,再委託生命之母團體斡旋奔走洽談版權,終於大功告成。 推薦者 天主教台北總教區 鍾安住總主教 梵蒂岡 聖座平信徒暨家庭與生命部顧問 葉佳艷 已故  狄剛總主教  

9 特價41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祈禱的美麗境界:基督徒祈禱入門的經典

星火  出版
2023/03/01 出版

祈禱是靈魂的呼吸、愛的悸動,是真正的交談。 祈禱就是安排好地方,讓天主進入我們的生命。   「聽」這個動詞,是《聖經》中最重要的字之一。《舊約聖經》中出現了一千餘次,《新約聖經》出現四百二十五次,若和《舊約》相較,這是非常少有的近似關係。祈禱的美麗境界就在於聆聽:在主內靜默下來聆聽。 為什麼和天主的交談,卻是始於在天主內靜默呢?為什麼祈禱的大師都說,如果不知道怎麼聆聽,就無法進行對話呢? 聆聽天主,真正的涵義是「深刻留意,側耳傾聽天主的話」。第二層則是「默存在心中,反覆思想」。第三層含意則是「分辨」。 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好好祈禱呢?其實,我們以為的認真祈禱,並不會出現在無風無雨的日子,每每在面臨種種困難,才會發生印象深刻的熱切祈禱。 每年只在過年期間去參拜廟宇,這種一次當作一年份的祈禱,或是興致來了、有空時才做祈禱,不能說不好,可是,如果地獄是凍結在痛苦之中的處境,那麼我們便能明白,為什麼對人而言祈禱是不可或缺的。祈禱是呼吸,沒有祈禱,我們不能愛,不去愛,我們不懂如何祈禱,祈禱和愛不可分開。 祈禱是在日常生活找到天主的方式,天主就是綠洲,隱沒在靈魂沙漠之中,透過祈禱,能穿過理智的黑暗,找到綠洲、看見天主。 就本質而言,祈禱是、也應該是非常單純的。為此,作者以0來象徵這個單純,而不以1,因為祈禱的根源不在於人,而在於神。這不是把神據為己有,而是在神內成為透明的。透過這些篇章,這就是作者想要表達的確信,不是神學解析的論著,而是分享一位亞洲基督徒樸實的靈修經驗。閱讀本書貧乏的字句時,希望讀者能從中把握所要傳達的訊息。 正如母親和小孩必須離開屋子,即使只為了十分鐘,用來品嚐單獨相處的喜樂,我們若要在繁忙的生活中(確實繁忙至極)真的祈禱,則必須打開裂縫,讓天主的光進入。與天主我們的父這樣「親密交談」,就是一般所謂的「心禱」。 關於心禱,神學家劃分為默觀和默想。不予考慮這個區別,我們能簡單地說,所有真正祈禱的根基是向另一位(即天主)開放。千利休是日本茶藝的創始人,他常說:「茶藝就只是煮好開水,倒入茶壺,然後喝茶,這樣的一件事。」同樣,我們能說,祈禱就只是在天主內失去自己。 ◎作者精通佛學,能以東方人熟悉的語言,說明基督徒祈禱的精神。 名人推薦 前輔仁大學宗教學系主任暨耕莘青年寫作會會長陸達誠神父 赤足加爾默羅會日本省會長保祿.九里彰(Rev. Paul Akira Kunori) 前東京上智大學神學院院長 P. Nemeshegyi Péter S.J. 宗教交談大師威廉.強斯頓神父(Fr. Willian Johnston S.J.)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從祈禱到全德之路:詮釋聖女大德蘭《全德之路》最精采的20堂課

星火  出版
2022/12/28 出版

◎二版新增作者賈培爾神父長期做彌撒、聽告解、後來長眠的羅馬加爾默羅聖若瑟隱院彩色照片 黃敏正副主教/加爾默羅會士陳新偉神父/輔仁聖博敏神學院蔣祖華老師/讀書會發起人黃培聲‧羅翠蘭    推薦 五百年來,大德蘭建立的一種精神,孕育了一批批的靈修生活大師,他們指導慷慨的靈魂,達到與天主親密結合的崇高境界。本書作者賈培爾神父本身便是以《與主密談》這本靈修經典留名的靈修大師,他也是聖女大德蘭靈修研究的權威,他試圖去挑戰其他學者認為無法完成的任務,替大家指出通往大德蘭全德之路的筆直道路。 我們以為愛是純粹的,可是怎麼換來的每每都是情緒?聖女大德蘭要教我們操練純粹的愛和一顆完整的心,從祈禱中得到深度的平安。 ◎被感情左右、被外在的魅力吸引,這對於愛的修行有什麼危險? ◎愛的三個檢查點:愛的動機是什麼?想得到什麼樣的回報?希望對方得到什麼益處? ◎愛自己,妄想祈禱為他服務,要天主隸屬於他──為什麼要小心這種「假神祕家」? ◎當被誤解,有時候為了愛,不辯解,但有時候卻得為了愛勇於辯解,這是怎麼回事? ◎作者在本書中至少二十度提到聖女小德蘭,他的用意是希望我們從小德蘭身上看見什麼? 本書是針對《聖女大德蘭的全德之路》(星火文化出版)做精闢的註解,依《全德之路》的架構,也就是依聖女大德蘭對修女們靈修談話和訓勉的42章的順序,前三部分概論大德蘭改革修會的理想、達到成全之境的默觀、達到默觀的祈禱,而最後第四部份是屬於註解〈天主經〉的祈求。主耶穌基督向世人提出了一個成為成全的天主子女的理想說:「你們應當是成全的,如同你們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樣。」(《瑪竇福音》5:48)要達到這個理想,有不同的途徑,概括來說就是祈禱,有口禱、心禱和默觀等。   默觀猶如暢飲活水泉,一方面這是祈禱的理想,來自恩寵,是天主白白的恩賜;另一方面,默觀是事奉天主的一種方式,與教會的使徒生命密不可分,其要求一顆完整的心和全然純潔的愛,因此需要堅持定志地努力操練。各種操練包括彼此相愛、超脫一切受造物、真實的謙虛等,其中特別強調攻克自我之道,猶如雷鳴遠神父(Vincent Lebbe)的「打擊我、打敗我、打死我」的靈修,也雷同於理查.羅爾(Richard Rohr)的著作《踏上生命的第二旅程》(Falling Upward) 所說的:「多年來我一直祈禱,希望每天遭遇一個像樣的羞辱。」 《從祈禱到全德之路》的最後一部分以九個小節的篇幅專論聖女大德蘭的〈天主經〉註解,以此經文的口禱來修行祈禱神功,由心禱進入默觀,臻於祈禱的核心。 ◎特別感謝 羅馬加爾默羅聖若瑟隱院(Monastero S. Giuseppe Carmelitane Scalze, Roma, Italia) 本書作者賈培爾神父生前長達十年時間在羅馬聖若瑟隱院,聽修女們的告解,並擔任靈修神師。修女們協助賈培爾神父編纂《與主密談》。神父死後長眠於這所隱院的地下室,豐沛的著作與私人手稿均留給這所修院。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歡迎來到加爾默羅會

星火  出版
2022/10/31 出版

◎本書內附22張由作家林保寶拍攝新近落成的加爾默羅會嘉義大林隱院彩照。 你聽說過加爾默羅嗎?那是一個奉舊約厄里亞先知為其源頭的修會,早期一直有基督徒隱修士在此山上苦修,第二次十字軍東征後,一批歐洲隱修士前往當地。後來十字軍潰敗後便各自返回義大利、法國、西班牙等地建院,當時約莫是一二三○年代。到了十六世紀,大德蘭和十字若望等人改革修會,歷代聖人聖女輩出,以默觀生活影響普世教會。在臺灣,加爾默羅落地生根,已經有三處加爾默羅女隱修院,還有眾多平信徒受吸引,學習加爾默羅靈修。 加爾默羅會是天主教會中神祕神學的專研者,保有千年以上的默觀祈禱傳統,除了神父、修女、修士之外,還吸引眾多教友,希望向他們學習加爾默羅的靈修。 在天主教會諸多修會都有培育教友靈修的組織,俗稱修會的第三會,就是指在男會士、女會士之外的在俗會友的團體。本書便是寫給嚮往加爾默羅靈修且希望深入這個靈修傳統的讀者。 在俗加爾默羅會友的聖召最重要的準備工作,是真實的靈修準備,使望會者(指想要加入加爾默羅會在俗會者)很肯定他們將要參加的生活型態,會彰顯天主的光榮,輝映加爾默羅聖母的純真光華。 本書內容主幹取自指導加爾默羅在俗會的格利芬神父給望會者上課的講解和道理,由目錄可以窺見這本書不只適合望會者,也適合任何想要認識加爾默羅會的讀者,就像書名所顯示的,加爾默羅會歡迎每一個人,樂於跟世人分享他們的靈修。 本書的第六章是一個很有張力的主題:參加教會的團體,需要跟家人商量嗎?這也是很多人的困惑。個人的決定,可能會影響到家人。家人因為沒有經歷本人親身的體驗,驟然知道妳想要加入一個修會的在俗會,難免會擔心生活會受到影響,也是理所當然的。例如,如果是配偶想要加入加爾默羅在俗團體,另一半可能會擔心:更多的祈禱生活,會不會影響夫妻親密關係。這種擔憂在二十一世紀還是存在的,加爾默羅在俗團體的成員收到的建議是:要祈禱,再進行對話,不要嘮叨不休,變成焦慮的獨白。書中也強調,自己想要做刻苦,絕對不可以勉強家人一起做。然而,加入一個教會團體,似乎不見得都很順利,所以第九章又專門指導:你如何克服反對。 本書第十二章說明加爾默羅會與聖母的特殊關係,從歷史中如何將瑪利亞視為祈禱的好榜樣,到稱瑪利亞為加爾默羅會的母親,進而提及聖衣的歷史。聖衣會也是加爾默羅會的一個名稱(嗯,聖衣會、加爾默羅會、加爾默羅聖母聖衣會,都是同一個)。 加爾默羅會歷史悠久,聖人如天上的雲朵歷代不衰,一章說明簡潔但是不含糊的加爾默羅會簡史,其中解釋了加爾默羅會分赤足、非赤足的歷史緣由。另闢一章說明該會多位被天主教會封為聖人的會士,可以認識歷代的加爾默羅傑出祈禱者,除了大德蘭、十字若望、小德蘭,不只這些喲,還有安地斯的聖女耶穌德蘭等等。除了男女修會的聖人,在俗的加爾默羅成員也有多位被教會封為聖人,對在塵世生活的我們格外有參考價值。 嚮往加爾默羅,還是得回歸到祈禱,規律的祈禱,第十四章專注於每天祈禱生活,第十六章提醒我們,〈玫瑰經〉還有,在生活中活出祈禱的真義--愛,這就是加爾默羅。    本書特色 一本書認識世界最出名的隱修團體加爾默羅會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聖女大德蘭的祈禱學校:多虧了祈禱,內在和外在轉化成熟

星火  出版
2022/09/28 出版

◎西班牙密契大學校長、加爾默羅靈修大師講解聖女大德蘭的祈禱之路   作者主張,大德蘭認為,祈禱不是基督徒的苦差事,而是要讓人獲得「生活中不可少的幸福」。因為祈禱是跟天主在一起,跟天主建立關係,因此而確認我們是天主的子女,進而享受在人間如同在天上的幸福。    的確,現代人有把祈禱變成儀式的風險,所以作者強調,因此更有必要回歸初衷,與大德蘭學習如何進入深層的祈禱。   ◎為什麼說,學習祈禱就是學習去愛呢?原來,祈禱能激發我們對天主的愛,而天主最期待我們的是去分享這份愛。體驗天主的愛,才是真正的體驗,會讓人愛的能力成長到最大。   ◎大德蘭的話擊中了要點,我們慢慢發現,唯一符合天主之愛的方式是無償的賜予。當在祈禱的道路上發現一切都是祂白白給於我們的,發現天主是無限的寬宏大量,這將改變人本身的生命,讓人也變得慷慨大方。這就是為什麼說,真正的祈禱,要從愛的無償和慷慨中活出來的,這種愛也讓人渴望向天主交付奉獻一切:「真的,我認為,這些渴望也是超性的,且來自非常深情的靈魂。    作者認為要踏入大德蘭的祈禱學校,首先要了解大德蘭學習祈禱的歷程,便是帶讀者從大德蘭還沒有那麼「聖」的時候,跟著一步步看見一個祈禱的人如何找到天主,如何和天主建立極其親密的關係。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神祕經驗知識論的兩盞明燈:聖女大德蘭及聖十字若望

關永中  著
星火  出版
2022/09/01 出版

◎中文世界首部剖析西方神祕靈修高峰聖女大德蘭及聖十字若望靈修體系的專著◎以士林神學做基點,搭建當代神學和哲學間在理性與信仰間搭建溝通的橋樑。作者關永中教授為台灣哲學界在知識論領域的專家,專精士林哲學,取得比利時魯汶大學神學、哲學博士,任教台灣大學哲學系、輔大哲學系,栽培眾多研究郎尼根知識論的研究生,此次耗十餘年心力,將聖女大德蘭及聖十字若望的神祕經驗,以知識論闡述,導引讀者輕鬆進入聖十字若望及大德蘭的靈修生命和神學逍遙自在漫遊的境界。作者擅長將複雜的思想,以簡單圖表予以勾勒出來,這樣的學術能力,也運用到十字若望及大德蘭作品的理解,參見本書各章節的精采圖表整理。本書分三部,第一部剖析兩位密契主義大師的神祕經驗,總結於探討兩者在理智與神見上的共同體證。第二部探討默觀,先述說聖十字若望從黑夜到黎明的默觀體驗,在論述大德蘭的靈心城堡達到的神婚境界,總結於兩聖對默觀的共同體認。第三部進入最吸引人的部分:愛與詩心。作者先論述聖十字若望的愛的情傷與美的昇華,再談詩心竟能與同時代耶穌會創會者依納爵的神操在精神上有所交匯,進而探討聖十字若望的《靈歌》與另一位密契主義者托名狄奧尼修斯的理論如何產生交融。最後總結於聖女大德蘭跟聖十字若望都深愛的《雅歌》,從《雅歌》(舊約聖經中最神祕著作)、靈歌(聖十字若望的名詩),再到聖女大德蘭撰寫的《默觀雅歌》,引領讀者明悟兩位聖人所經驗過的與神相通的苦、樂與狂喜。最終的附錄並非只是附錄,乃是關永中教授專研《雅歌》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聖女大德蘭的全德之路

大德蘭  著
星火  出版
2020/04/29 出版

祈禱是什麼?神祕主義大師大德蘭「最基本、最重要的著作」。這是寫給她的修會修女們,分享她如何度祈禱生活的方法。         聖女大德蘭說:祈禱最主要的是愛的修練,不在於想得多,而在於愛得多。怎樣做,才能夠少想、多愛? ◎主耶穌基督向世人提出了一個成為成全的天主子女的理想說:「你們應當是成全的,如同你們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樣。」要達到這個理想,有不同的途徑,概括來說就是祈禱,有口禱、心禱和默觀等。 ◎我們雖然知道目標是走向成全,卻常常在討價還價:「我不是聖人。」或者「我不是天使。」這種心態怎麼調整,才能走上成全的道路?   ◎心禱不只是在於嘴巴有沒有閉上。如果口禱時清楚意識到自己是在和天主交談,大德蘭認為,這樣子心禱和口禱就合而為一。 ◎祈禱,如同基督一樣,是要獨處,耶穌總是這樣做。一個人跟天主講話,同時卻又和世界說話,是行不通的。 ◎給祈禱的人一個忠告:不要以為祈禱是靠自己的努力,就能達到成全的境界,因     為這是白費力氣。如果祈禱的人用力太猛,反而會使內心的熱情冷卻。 很多人半途而廢,可是這還是比停留在原地好。   ◎大德蘭認為,以主耶穌教我們的祈禱文「天主經」(Lord’s Prayer,或譯主禱文),祈禱,就已足夠。耶穌用隱晦的方式,把許多深層的訊息藏在這篇禱文之中,好讓每個人可以各自按照自己的意向祈求。大德蘭甚至認為,這篇禱文蘊含極大的祕密,包含整個達到成全的靈修道路,「從開始直到天主始靈魂完全著迷,賜予靈魂暢飲活水之泉,到達全得之路的終點。」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走進倫敦諾丁丘的隱修院:體驗加爾默羅會傳統的祈禱

星火  出版
2020/02/04 出版

◎這本書是個邀請,召喚人修行祈禱,達到與基督深度而圓滿的關係。基督居住在我們內,祂召喚我們的,正是達到與祂結合的生命。——尤震.麥卡福 瑞神父Eugene McCaffrey OCD,《愛的旅途》作者 倫敦的諾丁丘加爾默羅會院佔地約四英畝,由七公尺高的圍牆環繞,將這林木扶疏的圈地隔絕於繁忙的都市生活之外。這徹底被安排與設計的環境,提供了一處寧靜與退隱的理想之所,是倫敦市中央一處深度祈禱的綠洲,為的是追求達到與至聖天主全然的合一。 這本書的作者在諾丁丘一座美麗的修道院操練祈禱五十年了,在這祈禱生活的高峰就是體驗到:加爾默羅是花園,在此花園內,藉著天主的愛,使我們變成愛。默觀祈禱的果實就是一顆廣闊的心,大到可以突破隱修院的圍牆,大到足以擁抱宇宙。 我們原以為祈禱應當如何如何,在作者看來,凡生活中所發生的一切,人所有的一切心思念慮,只要在天主面前忠實地呈現,這就是祈禱,祈禱因而變得這麼真實、簡單而實際。 讀完本書之後,讀者很快就會發現,原來加爾默羅會的祈禱方式跟你很近,就在你的生活周遭,就在你的心裡﹗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聖女大德蘭自傳

大德蘭  著
星火  出版
2019/11/28 出版

十六世紀的歐洲,宗教法庭正鋪天蓋地追捕異端……。 一個沒有權勢背景的隱修女發現,自己祈禱時能達到神魂超拔的神祕境界,感受到與天主完全的合一。 這經驗不僅令她自己害怕,懷疑恐怕是來自魔鬼,反對她、忌妒她的人伺機把她交到宗教法庭上,指控她受了魔鬼的誘惑……。 她的反擊之道是寫下這本書…… 她是全世界以德蘭為名最知名的一位。其他知名的德蘭包括法國聖女小德蘭、加爾各答的德蕾莎修女,還有國際知名巨星鄧麗君(Teresa Teng)。 在歷史課本上,她是和耶穌會創辦人依納爵併列力抗新教挑戰、改革天主教會的中流砥柱。令人詫異的是大德蘭是個隱修女。   她生得容貌端麗,卻嚮往隱修生活。 在十六世紀改革加爾默羅會,以對天主無限的信任,赤手空拳在反對者壓迫下成立了超過三十座男女修院。 她未曾受過神學教育,卻獲得天主親自教導,引領她進入神魂超拔的境界。 她個性爽朗幽默,筆下坦率不隱瞞,至今仍常見西班牙人手捧大德蘭著作讀到咯咯笑出聲。 她的神祕經驗曾為她惹來麻煩,遭人懷疑她的超自然經驗來自魔鬼。但她並不害怕,反而以極其坦白的態度,應神師的要求,寫下這份手稿。    誠摯感謝 加爾默羅會總會長神父Fr. Luis Arostegui, O.C.D.‧輔仁大學前神學院院長房志榮神父‧新竹教區李克勉主教‧狄剛榮休主教‧台大哲學系關永中教授等推薦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攀登加爾默羅山:靈魂如何瘦身,走上通往成全的登山窄路

十字若望  著
星火  出版
2019/07/03 出版

慶祝聖女大德蘭誕生五百週年新譯本   ◎這本書的重要性不僅止於基督徒修煉神祕學的重要依據,對於所有嚮往神祕學的人,都是踏上神祕主義之路的指引地圖。本書用攀登上主所在的聖山──加爾默羅山做比喻,十字若望手繪了一張靈魂之旅,說明靈魂必須經歷哪些煉淨,才能到達「山頂」。作者是要帶領人走出追尋上主時遭遇的困惑與絕望,走到與創造者徹底的合一。 ◎《攀登加爾默羅山》和《兩種心靈的黑夜》、《愛的活焰》同為十字若望所著,為作者奠定了神祕學家及西班牙文學巨擘的雙重地位。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默觀者、《七重山的作者》多瑪斯‧牟敦(Thomas Merton)稱許十字若望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神祕學神學家」。 ◎十字若望是默觀大師,他的著作充滿靈魂與天主的愛情氣息,是真正愛的大師。祈禱是為了與主相知、相愛、相結合,十字若望無疑是個中翹楚,他深知快速達到與主結合的途徑,本書即是他闡明這條狹窄山路的心得。 他視靈魂的修練有如攀登高山,愈能超脫一切世俗重物,愈能快速抵達山頂。在此煉淨之路,靈魂猶如身處黑夜中,一次次地經歷感官與心靈上的剝裸,一步步地往山頂上爬去;這一路上險象環生,各種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祈禱經驗,處處引人走向岔路。為了能安全地行走在這條路上,十字若望提出以信望愛三超德來淨化靈魂的三官能(理智、記憶與意志),並以清晰的哲學架構,逐一剖析祈禱中所有可能的神祕經驗,並說明這些經驗對於神性結合的利弊得失:除非人持有正確的祈禱態度,否則靈魂將原地踏步,毫無長進,更遑論與至聖天主的結合。 從書的結構、處理的問題、使用的語詞看來,這本書顯然與《黑夜》屬於同一系統,都是為「黑夜」這首詩所做的註解。作者十字若望說:「靈魂要達到成全的境界,通常必須先經過二種主要的夜」(《攀登加爾默羅山》1.1.1),所謂「兩種主要的夜」,指的是主動和被動的夜。夜是個象徵,表示靈魂的淨化(《攀登加爾默羅山》序.6)。神修生活中破壞力的根源是欲望,欲望使我們疲累、受折磨、黑暗、汙損和虛弱。克制欲望、主動進入感官之夜是第一卷的中心主題。 要如何進入呢?選擇徹底效法基督,讓欲望只有一個正確的導向,這是若望以基督為中心的克修觀。因此問題不在於做什麼,而是更深的心理層面,為什麼做?內在的動機是什麼?這才是關鍵點。 感官的主動之夜對修會會士而言,問題不是那麼大,問題最多的是:在深沉的靜默、漫長的孤寂、徹底的退隱、無邊無際的祈禱中,心靈內理智的活動、記憶的翻攪、意志的歸屬等等,這些問題,涉及人的認知能力、深層的心理動向,由於交往的對象是天主,此神祕經驗更是不易說明,「因其本身是特殊的與隱晦的(《攀登加爾默羅山》2.14.14)」。這是若望在第二、第三卷要處理的大事。 十字若望以清晰系統的哲學架構,囊括所有可能的神祕經驗,予以精闢地剖析,因而條理分明地論証:除了「模糊、黑暗和普遍的認識」,其餘的一切都要棄置。對若望而言,「模糊、黑暗和普遍的認識」就是默觀,是與天主交往中人的理智的最佳狀態、人的理智能達到的極限。所有能真的看到、聽見……,甚或想到或懂得的什麼,即使是從天主來的,也不要留戀或想望,因為無論是多麼崇高的經驗,都不能和天主畫等號,而貪求神祕經驗,像貪求有形之物一樣,會造成很大的傷害和阻礙。 因此十字若望以信德對治理智,以望德對治記憶,以愛德對治意志,「為了在此神修的道路上安全地前進,靈魂必須有三超德的支持來穿越這個黑暗之夜,而三超德使一切事物空虛和黑暗。……靈魂不是藉理解、愛好、想像或藉其他任何感官,只有藉理智的信德、記憶的望德、意志的愛德,方能在今世中使靈魂與天主結合(《攀登加爾默羅山》2.6.1)。」 聖十字若望順序審視所有能牽繫靈魂的地上美物,這些東西分為六種:現世、本性、感官、倫理、超性和靈性的快樂。前三種是指現世的事物,可以束縛人心,竟至遭致永罰的地獄 (《攀登加爾默羅山》3.18-26) 。倫理方面的事物亦然 (《攀登加爾默羅山》3.27-29) ,這些就是德行和善工、天主賜予的特恩,但人卻可因驕傲自矜,竟至失落所有的超性果實。靈性的事物如何呢?不是至少可免去所有的危險嗎?聖人說,才不是這樣,危險甚至更多!竟然「有些人使靈性的事物只為感官服務,卻使心靈空空如也(《攀登加爾默羅山》3.33.1)。」因此,使用這些美好的事物時,必須懷有很純潔的意向。聖人以無比的技巧,卸下掩護在最神聖活動下的所有面具(《攀登加爾默羅山》3,35-34),揭發自我內最深的陷阱和潛藏的處所——人心甚至在與天主的直接交往上也尋求滿足自我。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聖女大德蘭的靈心城堡:你的心靈是神聖居所,是另一個天堂

大德蘭  著
星火  出版
2018/04/02 出版

◎十六世紀的靈修大師聖女大德蘭描述了靈魂從世俗脫離、深入內在的過程,這個過程非常類似於打電玩遊戲,玩電玩遊戲必須戰勝個階段的困難和妖怪,若要成功,必須走對路,也要獲悉隱藏的危險,必須步步警覺,才不會被每一級的妖怪或挑戰打敗。 靈修生活和電玩相似之處在於:靈魂的內在世界也是由不同的部分組成,有的容易、有的部分要多費力氣才能進入。靈修者在這段挑戰的過程中,必須與天主合作,還要認識個人的優勢和弱點,在有需要的時候懂得向同伴求助,避開自己很容易被打敗的地方。      ◎聖女大德蘭說,「神祕經驗是給所有渴望天主、決心接近天主的人。耶穌總是在那裏,安靜地在那等著我們……,歡迎我們,不需許可,隨時進去。」那個地方就是我們的靈魂,大德蘭用「鑽石或是明亮的水晶的城堡」形容,她指出一般人把生命耗費在關注鑽石的鑲嵌或城堡的圍牆,也就是我們的身體,卻未曾去探索身體裡面的珍寶,真是愚不可及。 雖然每個人的靈魂就在自身,那豈不是無須進入,因為已經在我們內了,然而,事實卻是很多人不得其門而入,甚至有人只能在環繞城堡的環城路上徘徊,根本不知道城堡裡面有什麼珍寶,甚至連裡面有少房間都不知道。 大德蘭指出,一般人除了關注自己的肉身,還很習慣於和世俗同化,她比喻為「城堡周邊圍牆的爬蟲和走獸」,如果人太過度忙碌外在事務,很可能淪落至和牠們很相似。     ◎人的靈魂內有七重住所,也就是七個房間,越往裡面,越是光明。第七重住所就是基督君王的居所。城堡外則是黑暗、汙穢,充滿毒蛇、毒物。人從一個不完美的受造物,達到完美的境界,而能與天主相遇。雖然這書寫的是神祕經驗,可是大德蘭是一個很講實際的人,她懂得一般人的生活狀況,肯定靈魂的內在生命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關係,所以她在第一至第三重住所特別強調認識自我、謙虛、割捨和接受痛苦等重要論題。     ◎很多靈修書籍強調心醉神迷的甜蜜,強調徹底的放空,但是大德蘭說,她敢擔保,這樣子做,絕對進不了城堡的第六、第七重住所。太過於迷戀神祕經驗的陶醉愉悅,為什麼反而讓靈修無法進步呢?大德蘭以她自己錯誤的寶貴經驗,指導靈修者正確的道路。 本書寫於大德蘭去世前五年,可說是聖女自廿歲修道以來,靈修臻至成熟後的作品,因此本書被認為是大德蘭的代表作;又因書籍內容所談是聖女一生的靈修經驗,對於與主來往的一些神祕經驗有詳盡而切實的指導,使得本書成為神祕神學的經典之作,也是基督徒神祕神修的最佳指引。

79 特價23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聖十字若望.心靈的黑夜:靈魂在成全的境界之前,必須經歷這些考驗

十字若望  著
星火  出版
2018/02/01 出版

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這樣詮釋聖十字若望的這本巨著: 「經歷身體、道德和精神上的痛苦,像是 疾病、飢餓、戰爭、不公義、孤獨、生活沒有意義,痛苦地認知到自己的罪, 天主彷彿不存在。對於有信仰的人,這些全是淨化的經驗,稱之為 『信仰的黑夜』。」教宗的博士論文,就是以聖十字若望的作品為主題。 感謝◎輔仁聖博敏神學院教授房志榮神父 ◎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張振東神父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聖經學院院長 劉錦昌牧師     推薦 在信仰的修行過程中,會經歷一種什麼感覺都沒有了的狀態, 感覺不到愛、溫暖,靈修大師十字若望稱之為「黑夜」。 唯有經歷感官和心靈兩種黑夜的考驗, 靈魂才能脫離嬰兒般柔弱的階段,達到成全的境界。 聖十字若望是神祕學家當中的佼佼者,直到今天,他的主張仍是分辨一個人是真的在靈修還是假靈修的權威標準。 說到靈修,感覺大多是:啊,那一定很困難。 靈修大師十字若望卻以生活中的比喻,讓人容易親近: ◎為什麼「照向靈魂的光」卻比喻成黑夜? 大師說,因為那正像陽光照到貓頭鷹,光愈強,貓頭鷹愈看不見。人的理智愈是虛弱, 愈是無法承受燦爛的光而更加盲目。 ◎為什麼天主刻意讓人進入心靈的黑夜? 因為天主要使他們斷奶,天主覺得他們該長大了,於是解開包裹他們的襁褓,讓他們 離開甜蜜的胸懷,好能習慣用自己的腳走路,同時學習開始吃堅硬的食物。 ◎把天主比做火,把仍未達到成全境界的人比做溼掉的柴,在煉淨的過程中必須經歷 一段痛苦方得以與烈火合為一體,真正脫胎換骨。 ◎相信、希望和愛就好像人服飾上的三種主要顏色,信是白色,望是綠色,愛是紅色。 ◎修練的過程有十道愛的梯子必須攀登。 黑夜,是十字若望使用的象徵,用來描述與天主的愛結合所會遇到的障礙。他主張,靈魂要達到成全的境界,要經歷感官和心靈兩種夜。初學者、進修者和成全者,不同靈修階段的人,有各自要操練的課題。 初學者貪愛物質,進修者貪愛神祕經驗,其實進修者風險更高,因為他們自視比初學者擁有更多的靈性恩賜,反而更加無可救藥。按照十字若望的話說,「得用淨化之夜的肥皂和強效洗潔劑」(嚴厲的考驗)除掉這些貪欲」。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聖女大德蘭的建院記:十六世紀隱修女的創業家、旅行家、管理者的奇妙旅程

大德蘭  著
星火  出版
2017/12/04 出版

慶祝聖女大德蘭誕生500週年中文版首次譯出 當馬丁路德掀起的宗教改革風起雲湧,西班牙的大德蘭雖然生活在隱修院的高牆內,卻帶動了天主教會內的改革,畢生建立了十七座女隱修院和十五座男修院。 她被西班牙人稱為天主的奔波者,被投入的世界卻滿是人、金錢和房地產,儘管如此所到之處都有排山倒海的困難等待著她,在棘手的衝突中,她始終能保持內心的平靜、在這些俗事中找到天主。 ◎建院的過程不只發生自家修會嚴規和緩規路線的內鬨,還遭遇天主教其他修會的競爭者,在塞維亞,想買的房子靠近方濟會,遭遇激烈抗爭。在梅地納的建院計畫,則遭遇奧斯定會士以法律訴訟加以恐嚇。 ◎一五七七年聖誕夜,她跌斷左臂,始終沒有痊癒,餘生穿衣都得仰仗旁人協助。 ◎她的親戚甚至也加入折磨她的行列,為了她弟弟的遺產,阻撓她弟弟女兒入修院。 ◎買房子遇到的問題多多,地主愛抬價或反悔,在撒拉曼卡,拖了三年才如願。在布格斯買到價錢低的房子,卻也惹人抱怨。 ◎那年頭旅行可不是什麼賞心樂事,對健康不佳的大德蘭更是折磨。她只輕描淡寫指出,路上的艱辛包括「寒冷、酷熱、下雪、迷路、生重病又發燒」。有次度過瓜達爾幾維河,馬車不斷陷入泥巴中,在穿越洪水中的大橋時,一行人差點沒有全被淹死。 多方面的磨難足以讓人精神崩潰,但她始終堅持到底。 一個十六世紀的隱修女為什麼被後世推崇為組織者、企業家、旅行家、改革者和導師? ◎首先,如果,你的興趣是獨處、祈禱,你的上級卻要你奔波各處建立新據點?大德蘭內心雖有掙扎,但她決定不挑工作,全力以赴。 ◎她得負責招募新人,這些修女得具備必要的德行,而且得確保她們在她離開新院、繼續建院之後,會繼續她所重視的精神。而且,在當時的社會氛圍下,女子終身大事由長輩決定,於是大德蘭多次面對氣急敗壞的未婚夫和家人要求交出逃婚者的施壓。 ◎不堅持實現理想的方法:一開始她設想要建立沒有固定收入的修院,但是一旦當地的環境有變,她也願意因地制宜接受靠基金孳息而擁有固定收入的修院。 ◎她幾次面臨訴訟,因此學會審核複雜的法律條文和合約。 ◎一旦建院的主要障礙克服了,她不在乎離開新院,展開下一個創業的旅程。 ◎書中描述了大德蘭和建院夥伴之間的互動,側寫了十字若望、安道耶穌、李帕達神父等人的聖德,從處理建院的種種瑣事中,充分展現她信任夥伴、不歸功於己的謙遜。 ◎她善於挑選適任的人,也善於拔擢新人,在1571年降生隱院產生危機,她的上級要求她做些改革,大德蘭找來男修會的新會士十字若望,協助他管理修院,結果非常成功,危機解除。 ◎她重視修女們的健康,強調清潔,建議修女們每天至少要有六個小時以上的睡眠,儘管她自己常熬夜寫作到深夜兩點,後來醫生不得不警告她不要在半夜書寫。她甚至注意到了情緒和精神的疾病,統稱為憂鬱症,當時的人以為是因為膽汁過多而造成憂鬱症。大德蘭這篇憂鬱症小論文是西班牙後來相關主題的先驅,讀者會很驚訝她觀察力之敏銳,對人類心靈也有深入的了解。 值得說明的是大德蘭的革新者名號從何而來。她出生於1515年,兩年後的1517年10月31日,馬丁路德在德國發起宗教改革;大德蘭創院時所處的時代背景,適逢胡格諾戰爭(1562年3月1日),這場新教胡格諾派(即喀爾文派)與羅馬公教的對抗長達三十年之久,許多天主教堂遭到破壞,激起大德蘭創建隱修院(隱修院必有聖堂)的鬥志,讓教友重新恢復信德和愛德,後世評論她的改革為自隱修院的斗室發動的寧靜革命。 閱讀這本書,可以體會到大德蘭為何面臨種種困境仍能說,「上主安排的,比我所想的好得多。」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愛,永遠不會滿足:學習聖十字若望靈修的最佳指引

星火  出版
2016/05/03 出版

聖十字若望在今日以一種驚人的方式被重新發現。不只在修會,而且是整個教會,甚至連教會外的各式團體,還有非基督信仰的人士。人們認為他是一個尋求生命更深特質與意義的嚮導。然而一般人研讀聖十字若望的著作時,總覺得枯燥難讀、深奧且無法理解,因而覺得他是一個深不可測、嚴肅不可親近的人。台灣專研聖十字若望的關永中教授認為,「要研究聖十字若望的著作,須先閱讀他的詩作;要閱讀他的詩,須先了解他的人。因為他的學理全然引申自他的詩句;他的詩句全然孕育自他的生平。」本書作者路易斯神父是聖十字若望靈修研究的權威,他從聖十字若望的當代意義出發,首先在第一章給我們描繪了聖人的生平樣貌,做為我們接下來閱讀聖人教導核心的出發點。隨後以聖人的著作――《黑夜》、《靈歌》、《攀登加爾默羅山》穿插其生命境遇與生活實例,生動地講述聖人的教導。   ◎為什麼聖十字若望的用字譴詞如此細膩謹慎,甚至喜歡使用組合文字來表達雙重涵意,他要表達什麼不一樣的靈修意義? ◎在聖十字若望瀕臨生存絕境時,他是如何依靠著信德的雙重作用來呼吸? ◎什麼是「被虐待狂」的修持法,為什麼聖十字若望特別推崇? ◎聖人特別看重以「人」為靈修生活的媒介,他也說Nada、Nada、Nada(棄絕一切)才是與主結合的捷徑,到底怎樣才能做到以心役物而不役於物呢? ◎什麼是愛 ?什麼是歡愉的感受?怎麼樣的情感是錯亂的?將這些辨別清楚為什麼對靈修生活那麼重要 ? 聖十字若望是神祕神學家,可是卻相當具有人味,一點也不道貌岸然;當<黑夜>詩出版時,他被視為哀傷和痛苦的聖歌手,但這詩卻是在晴空萬里、如花似錦的大自然中寫成的;當他被關在監牢受苦時,所寫的卻是愛情洋溢的詩<靈歌>。 對於聖十字若望我們還有多少誤解或是不解?   跟隨路易斯神父的指引,我們彷彿觸摸到聖十字若望本人,並能掌握到他的靈修真義。

9 特價21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聖十字若望的靈歌:我的雙眼仰望你,我看見你的美麗

十字若望  著
星火  出版
2015/11/03 出版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默觀者、《七重山的作者》多瑪斯‧牟敦(Thomas Merton)稱許十字若望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神祕學神學家」。   ◎《靈歌》、《攀登加爾默羅山》和《黑夜》、《愛的活焰》同為十字若望所著,為作者奠定了神祕學家及西班牙文學巨擘的雙重地位。     ◎十字若望是默觀大師,他的著作充滿靈魂與天主的愛情氣息,是真正愛的大師。祈禱是為了與主相知、相愛、相結合,十字若望無疑是個中翹楚。不論是否為基督徒,十字若望都被視為尋求生命更深內涵與意義的嚮導。

9 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愛的活焰:死亡和黑暗,如花盛開,轉化為愛、光和生命

十字若望  著
星火  出版
2015/03/04 出版

※慶祝聖女大德蘭誕生五百週年新譯本   誠摯感謝 何瑞臣教授(Professor Richard P Hardy)序言推薦 輔仁聖博敏神學院教授房志榮神父 審閱導讀 台大哲學系關永中教授專文導讀 封面攝影:攝影作家范毅舜   ◎《攀登加爾默羅山》和《兩種心靈的黑夜》、《愛的活焰》同為十字若望所著,為作者奠定了神祕學家及西班牙文學巨擘的雙重地位。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默觀者、《七重山的作者》多瑪斯‧牟敦(Thomas Merton)稱許十字若望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神祕學神學家」。 ◎十字若望是默觀大師,他的著作充滿靈魂與天主的愛情氣息,是真正愛的大師。祈禱是為了與主相知、相愛、相結合,十字若望無疑是個中翹楚。不論是否為基督徒,十字若望都被視為尋求生命更深內涵與意義的嚮導。 《愛的活焰》是聖十字若望晚期的作品,繼《靈歌》之後寫成的。他以燃燒的火焰作為象徵,靈魂完全被聖神的愛火焚化,從燃燒的火焰中爆裂出來愛的活焰。   十字若望深刻地描述了在結合的過程中,聖父、聖子、聖神在靈魂內的工作,所留下的效果,以及靈魂預嚐的天堂榮福。這些是聖十字若望個人默觀經驗的自然流露,他所寫的書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把人帶入天主聖三的懷抱。   深入地探索聖十字若望生命的最後十年,我們不得不對《活焰》書中的字句感動和驚嘆,這些話從他生命流露出來,這個充滿愛的靈魂其實就是若望本人,是他毫無保留的自我剖白,也是他生命的最後見證。這部美麗的《活焰》道盡神人結合的最高境界,關永中教授在序言中稱為「靈修小百科」,何瑞臣教授說:「它包括若望論及靈修旅途的全部教導」,的確,小小的《活焰》,是若望全部著作的完結篇,寫下了淨化的終點,旅途的終點,甚至也可以說,聖女大德蘭的《靈心城堡》最深的住所是第七重住所,若望的《活焰》則是第八重住所。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聖女大德蘭的靈修學校:愛多半是有條件的,在這裡,我學會無條件去愛

星火  出版
2014/06/03 出版

首先,請自問,你渴望被愛嗎?你覺得去愛容易嗎? 男女之間的愛,幾乎都是有條件的,就算父母對子女也很少有人能做到無條件去愛。 大德蘭把困難的事變簡單: 讓我們的靈魂先享受愛的體驗,使我們得到「去愛」的活力,甚至能夠承受因愛而來的痛苦。這是一條通往愛的「捷徑」, 比起單憑自己用力地去愛人要輕鬆容易多了。 兩千年來,「愛與被愛」一直是基督宗教的基礎與理想,大德蘭以她一生的靈修經驗,為我們貢獻了一個成功的典範。然而閱讀她的書籍時,我們往往只有頻頻 點頭的份,卻對她的思想要義說不出個所以然來。賈培爾神父致力於推廣加爾默羅靈修,多年的牧靈經驗讓他看到這個現象,這本書就是為了幫讀者整理德蘭的思想 脈絡而寫的。在大德蘭的靈修學校,「愛與被愛」不再是生命中難於掌握的課題。 大德蘭認為,靈修最終極的目標就是成全的愛德,就是將愛發揮到淋漓盡致,她為所有基督徒指出一條生命的宗旨:像耶穌一樣地去愛,能做到這樣就是成全,就是與主合一。 然而沒有人生下來就知道該如何去愛,除非我們先被愛過。默觀就是這樣的一個機會,讓天主愛我們,使我們在天主愛的圍繞中得到「去愛」的活力。透過默 觀,靈魂飽享愛的體驗,這滿而溢的愛情渴望流向他人,因此渴望去愛,甚至能夠承受因愛而來的痛苦,因此默觀也是一條路,一條邁向極致愛人的全德之路的「捷 徑」,因為是祂愛的力量促使我們有能力去愛人,這比起單憑自己用力地去愛人要輕鬆容易多了,所以大德蘭鼓勵我們修行默觀。 默觀是天主對靈魂主動的愛,因此在修行默觀祈禱時,靈魂所遇到的種種疑惑:如何預備自己以獲得默觀?該怎麼祈求默觀的恩寵?如何面對各種默觀中的神慰?天主給這些神祕經驗的目的是甚麼……,大德蘭也有明確而實際的教導。 賈培爾神父將德蘭的這些思想歸納整理,並佐以聖人的著作,為讀者理出一個思想邏輯,最後用整整一章的篇幅,為我們點出修行默觀祈禱時最容易被忽略的一 點:為了享受神慰的愉悅,靈魂在默觀中刻意迴避對人性耶穌的注視與默想。大德蘭基於自己的靈修經驗,相當清楚這樣的默觀絕不可能達到成全的目標。賈培爾神 父在本書中也為讀者整理出聖女對此的教導,以及相應的態度與祈禱方式。 對於渴望了解加爾默羅靈修精神以及行走默觀之路的人,大德蘭的著作是必讀的經典;而為了明瞭聖女的教導重點,這本書能讓我們迅速地掌握核心。透過賈培 爾神父的說明,我們也可以看到,大德蘭雖然有很多的神祕經驗,卻是一個腳踏實地,而不是飄浮在空中、令人無法觸及的聖人,因此她所建議的靈修之路也不是遙 不可及,如此一來,「愛與被愛」也就不再是生命中難於掌握的課題了。 ◎如何雙腳穩穩站立於人世間、心靈如老鷹般凌空飛翔? 這就是聖女大德蘭的靈修學校要教授的課程。 五百年來,大德蘭建立的一種精神,孕育了一批批的靈修生活大師,他們指導慷慨的靈魂,達到與天主親密結合的崇高境界。本書作者賈培爾神父本身便是以 《與主密談》這本靈修經典留名的靈修大師,他也是聖女大德蘭靈修研究的權威,他試圖去挑戰其他學者認為無法完成的任務,替大家指出通往大德蘭全德之路的捷徑。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