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於全球化之衝擊與地球村之生命共同體理念,國際教育乃成為新世紀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世界各國對於國際教育推動不遺餘力,綜觀台灣亦戮力於國際教育政策之擘劃與推動。本書基於國民小學是國家發展的根基,唯有小學階段扎根國際教育之永續政策與執行力,方能奠定及裨益培育具備全球移動力與競合力之國際化人才。 本書特色 國際教育議題重要而備受關注,本書以IPO為架構,關注教育現場之策動,完整論述臺灣國際教育之政策與實踐。
本書的編寫目的,是因強烈體認到近三十多年來,臺灣本土化深耕教育政策的持續進行,迄今已然顯著地對於臺灣新世代的歷史認知,產生巨大的轉型連鎖效應,並帶來新一波強烈的大眾文化新思維。 所以本書內容也跟著重新放寬,對於此一新歷史的認知視野――不再過於強調傳統東亞或傳統中國文化獨尊的意識形態,不再以聖殿崇拜為主流的知識解釋――而是更接地氣,更適應當代臺灣社會生活的新主流趨勢與核心價值。 換言之,本書的全部內容,就是意在:密切呼應當前這一波新轉型時代的浪潮,特別提出關於當代臺灣多元大眾文化的多層次論述,並以「城市大眾文化」的新觀點來加以整合論述。 本書特色 聚焦當代臺灣大眾文化的新視野與多面向呈現, 順應當代大眾新文化思潮趨勢, 形塑臺灣能成為一座不斷被發現的深層多元文化島嶼。
「標準」領域牽涉甚廣,小從細微的裝置零件,大至衛星載具,甚至於非實體的運作機制,皆可落入其範疇。相關於「標準」的商業市場,也自然因涉及龐大的利益,而成為了眾家必爭之地,導致現今市場處處可見相關的產業與公司,無不積極運用策略與手段,來嘗試獲取影響,甚或是可控制市場之力量。 本書先以簡介「標準市場」之發展出發,引出多項現存於其內之競爭議題,並整理目前各界所關注的競爭與法律管制。其後,以作者經驗,經研究分析出可實質影響標準市場運作之力量,再以國內外相關於標準市場競爭之實際案例,來討論並驗證作者之觀察與分析。 本書特色 「標準」的商業市場,因涉及龐大的利益,而成為了眾家必爭之地, 本書提示了「標準市場」多項競爭議題,並整理目前各界所關注的競爭與法律管制,附有國內外實際案例,提供新穎實際「標準市場」的新思維。
探討現代臺灣地區出版產業,以具體的出版實例,梳理東西文化在臺灣地區如何碰撞與交流,傳播新知的物質基礎如何發生變化,新式出版如數位出版如何改變人們的認識與知識結構,新知的傳播如何影響了社會階層的變動,從一個新的視角,分析臺灣地區出版文化的變遷。 本書特色 本書梳理歷代臺灣政經與出版大紀事,再借用霍爾的編碼/解碼的文化研究概念,試圖建構臺灣地區的「出版文化量化指標」,以出版管理、出版理念、出版活動和閱讀活動四個構面二十個元素,分析臺灣出版文化場域和社會變遷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