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史叢書 書系 ,共計156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水邊行事:從水出發,認識台灣的民俗

前衛  出版
2023/10/18 出版

|台灣第一本,整理「水邊」之民俗活動,並闡明意義之專書|   未曾被仔細關注過的台灣日常 隱藏在生活、巷弄間的民俗DNA   祭溪、拜河,乃至於祭拜水仙尊王,皆是與水有關的民間信仰, 在在與常民之生計、生活有關,可證水的信仰一直在你我身旁發生!   人不可一日無水,水邊的祭祀之所以開始,與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   尋找水源,而後開井、建渠、挖埤、修圳;與此同時,諸如水患、溪流改道等,都是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因此,出現如請神鎮水,或用相生相剋之法治水等現象。   順應自然與節氣,便衍生出十二個月不同的民俗活動與祭祀儀式;而台灣傳統祭典儀式中,許多與水相關的醮典與科儀,透過「木有本水有源」觀念,彰顯出漢文化的對本源之看重。   本書從地表湧出的泉水出發,列舉了台灣的民間習俗與信仰儀式中的水邊行事,以庶民生活、逐月祭祀、神鬼信仰、祭典儀式等四大類的水邊行事。從泉水到海洋;由農曆一月到十二月;尋神訪鬼;講解科儀背後的意義與漢人民間信仰的觀念,用一個個案例與圖片與大家分享台灣的水邊行事。   藉由本書的書寫,期盼身邊傳承已久的水邊行事都能被注意。   好評推薦   ★日本文化人類學家、慶應義塾大學文學部教授、東亞研究所所長 三尾裕子 專文推薦 ★財團法人嘉義縣新港奉天宮董事長 何達煌 誠摯推薦  

79 特價43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林媽利經典雙璧

前衛  出版
2017/09/20 出版

《林媽利醫師回憶錄》+《我們流著不同的血液》 林媽利醫生雙書巨作一次擁有   《林媽利醫師回憶錄》林媽利口述/劉湘吟著    《風中的波斯菊》增訂新版 台灣血液政策及研究的拓荒者──林媽利醫師最新傳記   本書詳述林媽利醫師的生命故事,從有價供血,到健全的捐血體制,她的研究成果,拯救了台灣各地的病人,影響深遠;她鑽研台灣人血液,試圖以科學證據解開台灣各族群的血緣、基因之謎,即使身陷政治鬥爭,她仍勇敢堅持,不做任何無謂的辯解。    她是台灣醫學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角色,也是台灣血液醫學的開拓者,台灣的血液政策、血型研究、捐血系統,她都占有一席之地。   《我們流著不同的血液》林媽利著   以血緣、基因的科學證據 揭開台灣各族群身世之謎   本書為「台灣血液之母」林媽利醫師多年來研究台灣族群的成果,以簡潔精要的文字,說明血緣、DNA研究如何揭開台灣各族群的身世之謎,得出許多震撼性的結論:   ◎近85%的「台灣人」(閩南人及客家人)帶有台灣原住民的血緣 ◎「唐山公」是中國東南沿海的原住民──越族 ◎平埔族沒有消失,只是融入「台灣人」之中 ◎異質多元的高山原住民,阿美族與波里尼西亞人有母系血緣關係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蔣經國傳:江南版

前衛  出版
2017/01/13 出版

「當他是共產黨時,他有國民黨氣質;當他是國民黨時,他有共產黨手段。」 「激動起來,涕淚滂沱;冷酷之時,大動殺機。」 這本書,作者江南喋血喪命,引爆驚動台美的「江南案」, 讓蔣家斷送接班美夢,終結蔣氏一門獨裁王朝。 江南不死! 蔣經國已經去了天國! 一九八四年十月十五日,本書作者江南,在美國舊金山Daly City的自宅車房,被國府派出掩至的殺手槍殺斃命,成為特務統治下第一個史蹟昭昭因書殉命的冤魂。 隨著1988年蔣經國的壽終正寢,蔣家兩代在台灣的強權統治也宣告結束,然而蔣氏王朝的神祕帷幕,經過五○年代開始的一連串白色恐怖,呈現出一片真空,始終是不可冒犯的禁忌。江南以治學治史的訓練,應是首位能以史家超然的客觀態度,來看待這個蔣介石槍桿子政權的繼承者——蔣經國,從溪口童年、五卅慘案的激情少年、馬列忠誠信徒的青年、雷厲風行的虎崗、上海打虎主任,到極權一身的父親身邊的手杖,終至以民主憲政為名行共產手段統治為實的蔣經國時代,江南為歷史記上一大筆,並以此喋血喪命,如今物換星移,當初置江南於死地的政權已是滄桑變幻,而歷史真相故此也一步步明朗浮現。

79 特價38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劉金獅回憶錄:勇敢堅韌的革命者

前衛  出版
2024/11/20 出版

他是宜蘭獅,為了建國理想,不惜革命推翻黨國而受難入獄。他是台灣牛,成立「台灣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照顧弱勢難友。他是劉金獅,他的一生就是台灣民主的發展史,他不只見證,更參與其中。  劉金獅,1935年出生於宜蘭蘇澳猴猴,童年便目睹了二二八事件的血腥屠殺。十三歲工作時,聽聞「思想犯」一詞,開始領悟台灣人在獨裁政權壓迫下的無聲悲嘆。  1962年,因參加台灣獨立組織「興台會」被捕,經歷了嚴酷的審訊和十年的牢獄生活。出獄後,在經營皮革事業的同時,熱心支持黨外運動,曾積極為郭雨新、盧修一、李應元等人助選,是黨外運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1987年,與志同道合的難友創立「台灣政治受難者聯誼總會」,後並長期擔任會長,致力於關懷受難者的生活。  本書透過口述史專家張文隆的長期訪談、記錄撰寫,忠實地敘述劉金獅的成長經歷、受難經過,以及參與黨外民主運動的心路歷程,揭示他在威權統治的迫害下如何堅定信念、勇敢面對。劉金獅始終站在街頭和黨外運動的最前線,為了實現台灣民主化和獨立建國奮鬥不懈。他的經歷不僅是台灣民主運動的縮影,更是台灣人勇於追求自由的歷史見證。【專文推薦】「金獅兄的一生,就是台灣民主發展史,他不只見證,更參與其中。」---陳菊(監察院院長)「很榮幸能跟劉金獅共同見證台灣歷史並且參與台灣的點點滴滴,如今這些故事由張文隆記述下來,真是彌足珍貴。」---Linda Gail Arrigo 艾琳達(人權學者)「本書完整描述在政治壓迫的年代裡,劉前輩不畏艱難勇於對抗獨裁的歷史詩篇,以及與夫人相互扶持的動人故事。」---陳俊宏(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前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

79 特價25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劉金獅回憶錄

前衛  出版
2024/11/20 出版

他是宜蘭獅,為了建國理想,不惜革命推翻黨國而受難入獄。他是台灣牛,成立「台灣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照顧弱勢難友。他是劉金獅,他的一生就是台灣民主的發展史,他不只見證,更參與其中。  劉金獅,1935年出生於宜蘭蘇澳猴猴,童年便目睹了二二八事件的血腥屠殺。十三歲工作時,聽聞「思想犯」一詞,開始領悟台灣人在獨裁政權壓迫下的無聲悲嘆。  1962年,因參加台灣獨立組織「興台會」被捕,經歷了嚴酷的審訊和十年的牢獄生活。出獄後,在經營皮革事業的同時,熱心支持黨外運動,曾積極為郭雨新、盧修一、李應元等人助選,是黨外運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1987年,與志同道合的難友創立「台灣政治受難者聯誼總會」,後並長期擔任會長,致力於關懷受難者的生活。  本書透過口述史專家張文隆的長期訪談、記錄撰寫,忠實地敘述劉金獅的成長經歷、受難經過,以及參與黨外民主運動的心路歷程,揭示他在威權統治的迫害下如何堅定信念、勇敢面對。劉金獅始終站在街頭和黨外運動的最前線,為了實現台灣民主化和獨立建國奮鬥不懈。他的經歷不僅是台灣民主運動的縮影,更是台灣人勇於追求自由的歷史見證。【專文推薦】「金獅兄的一生,就是台灣民主發展史,他不只見證,更參與其中。」---陳菊(監察院院長)「很榮幸能跟劉金獅共同見證台灣歷史並且參與台灣的點點滴滴,如今這些故事由張文隆記述下來,真是彌足珍貴。」---Linda Gail Arrigo 艾琳達(人權學者)「本書完整描述在政治壓迫的年代裡,劉前輩不畏艱難勇於對抗獨裁的歷史詩篇,以及與夫人相互扶持的動人故事。」---陳俊宏(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前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

特價22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劉金獅回憶錄:勇敢堅韌的革命者

前衛  出版
2024/11/20 出版

他是宜蘭獅,為了建國理想,不惜革命推翻黨國而受難入獄。他是台灣牛,成立「台灣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照顧弱勢難友。他是劉金獅,他的一生就是台灣民主的發展史,他不只見證,更參與其中。  劉金獅,1935年出生於宜蘭蘇澳猴猴,童年便目睹了二二八事件的血腥屠殺。十三歲工作時,聽聞「思想犯」一詞,開始領悟台灣人在獨裁政權壓迫下的無聲悲嘆。  1962年,因參加台灣獨立組織「興台會」被捕,經歷了嚴酷的審訊和十年的牢獄生活。出獄後,在經營皮革事業的同時,熱心支持黨外運動,曾積極為郭雨新、盧修一、李應元等人助選,是黨外運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1987年,與志同道合的難友創立「台灣政治受難者聯誼總會」,後並長期擔任會長,致力於關懷受難者的生活。  本書透過口述史專家張文隆的長期訪談、記錄撰寫,忠實地敘述劉金獅的成長經歷、受難經過,以及參與黨外民主運動的心路歷程,揭示他在威權統治的迫害下如何堅定信念、勇敢面對。劉金獅始終站在街頭和黨外運動的最前線,為了實現台灣民主化和獨立建國奮鬥不懈。他的經歷不僅是台灣民主運動的縮影,更是台灣人勇於追求自由的歷史見證。【專文推薦】「金獅兄的一生,就是台灣民主發展史,他不只見證,更參與其中。」---陳菊(監察院院長)「很榮幸能跟劉金獅共同見證台灣歷史並且參與台灣的點點滴滴,如今這些故事由張文隆記述下來,真是彌足珍貴。」---Linda Gail Arrigo 艾琳達(人權學者)「本書完整描述在政治壓迫的年代裡,劉前輩不畏艱難勇於對抗獨裁的歷史詩篇,以及與夫人相互扶持的動人故事。」---陳俊宏(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前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

7 特價22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他們的鐵道時代:七位鐵道職人的生命故事

前衛  出版
2024/09/04 出版

他們的人生,他們的記憶,見證臺灣百年鐵道的發展沿革。月臺上,多數人僅是鐵道的過客,但有另一群人,卻是一生與之緊密相連。這些人,有接受日治時期專業訓練,駕駛、維修蒸汽火車,改造客車,見證臺灣鐵路百年現代史的專家;也有見過大風大浪、致力服務旅客的大站站長們;還有創新鐵道餐飲,推出令人垂涎三尺、堪稱懷舊經典的「臺鐵便當」的餐旅總經理;以及隨國民政府來臺、特殊罕見的「鐵道兵團」。本書作為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鐵道口述歷史」書系的首部作品,收錄了七位鐵道前輩珍貴的口述歷史,由「運務」、「站務」與「鐵道兵」視角,走進這些鐵道人們的生命經驗與工作現場。看他們在時代的流轉與技術的變遷過程中,如何參與臺灣鐵道事業由日本時代以來的現代化歷程,並承擔、銜接著臺灣鐵道交通事業與族群文化、社會經濟及大眾生活的密切關聯。透過這些耆老們的鐵道記憶與精彩人生,一覽臺灣鐵道的業務縮影,以及豐富的文化面貌與職人精神。【感動推薦】許雪姬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教授張素玢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兼任教授鍾淑敏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陳進金 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陳文松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博物館副館長謝仕淵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79 特價3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他們的鐵道時代

前衛  出版
2024/09/04 出版

他們的人生,他們的記憶,見證臺灣百年鐵道的發展沿革。月臺上,多數人僅是鐵道的過客,但有另一群人,卻是一生與之緊密相連。這些人,有接受日治時期專業訓練,駕駛、維修蒸汽火車,改造客車,見證臺灣鐵路百年現代史的專家;也有見過大風大浪、致力服務旅客的大站站長們;還有創新鐵道餐飲,推出令人垂涎三尺、堪稱懷舊經典的「臺鐵便當」的餐旅總經理;以及隨國民政府來臺、特殊罕見的「鐵道兵團」。本書作為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鐵道口述歷史」書系的首部作品,收錄了七位鐵道前輩珍貴的口述歷史,由「運務」、「站務」與「鐵道兵」視角,走進這些鐵道人們的生命經驗與工作現場。看他們在時代的流轉與技術的變遷過程中,如何參與臺灣鐵道事業由日本時代以來的現代化歷程,並承擔、銜接著臺灣鐵道交通事業與族群文化、社會經濟及大眾生活的密切關聯。透過這些耆老們的鐵道記憶與精彩人生,一覽臺灣鐵道的業務縮影,以及豐富的文化面貌與職人精神。【感動推薦】許雪姬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教授張素玢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兼任教授鍾淑敏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陳進金 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陳文松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博物館副館長謝仕淵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特價3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他們的鐵道時代:七位鐵道職人的生命故事

前衛  出版
2024/09/04 出版

他們的人生,他們的記憶,見證臺灣百年鐵道的發展沿革。月臺上,多數人僅是鐵道的過客,但有另一群人,卻是一生與之緊密相連。這些人,有接受日治時期專業訓練,駕駛、維修蒸汽火車,改造客車,見證臺灣鐵路百年現代史的專家;也有見過大風大浪、致力服務旅客的大站站長們;還有創新鐵道餐飲,推出令人垂涎三尺、堪稱懷舊經典的「臺鐵便當」的餐旅總經理;以及隨國民政府來臺、特殊罕見的「鐵道兵團」。本書作為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鐵道口述歷史」書系的首部作品,收錄了七位鐵道前輩珍貴的口述歷史,由「運務」、「站務」與「鐵道兵」視角,走進這些鐵道人們的生命經驗與工作現場。看他們在時代的流轉與技術的變遷過程中,如何參與臺灣鐵道事業由日本時代以來的現代化歷程,並承擔、銜接著臺灣鐵道交通事業與族群文化、社會經濟及大眾生活的密切關聯。透過這些耆老們的鐵道記憶與精彩人生,一覽臺灣鐵道的業務縮影,以及豐富的文化面貌與職人精神。【感動推薦】許雪姬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教授張素玢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兼任教授鍾淑敏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陳進金 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陳文松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博物館副館長謝仕淵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7 特價3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台灣飛行場百年發展史

洪致文  著
前衛  出版
2024/08/06 出版

絕版多年,2024重新上市暢銷名作《不沉空母》完全增訂版★新增第九章離島篇,將澎湖.金馬.蘭嶼.綠島.東沙與南沙太平島飛行場一網打盡航空的發展歷史,較諸於其他的交通工具可說晚了許多,先不論氣球類的航空器,光人類可以用飛機開始翱翔天際,就已是二十世紀後的事。然而,如今航空已是人類相當重要交通工具之一。台灣的近代航空發展,一般係以日本人野島銀藏在1914年3月21日駕駛美製螺旋槳複翼式飛機,於台北古亭庄練兵場(後之「南機場」,今青年公園)的飛行表演為始。而二戰期間,將台灣視為一座不會沈沒的海上航空母艦「不沉空母」,是民眾耳熟能詳的一種政策宣傳。在日本發動大東亞戰爭,台灣捲入二戰陰霾中時,島上的飛行場正是大日本帝國往南洋連結的重要樞紐。二戰後的台灣,兩岸對峙下,仍有不少日本時代興建的機場持續使用至今,也留下許許多多台灣航空發展百年來的重要遺跡。本書為作者耗費超過二十年蒐集資料,並藉由十多年間的實地調查後整理而成的台灣航空重要著作。全書以百年來台灣島內島外飛行場/機場的發展歷史與脈絡為主軸,介紹其歷經的演變,以及殘存的各種遺構,是研究台灣航空發展及台灣軍事遺跡、戰爭遺產不可缺少的重要經典。全書的章節呈現上,以時間為主要切分點,在日本統治後期較多飛行場大量增設時,才以日本海軍與陸軍兩種體系加以區分。書中內容包含台灣航空發展黎明期的飛行場與著陸場、民航肇始期的島內飛行場,以及大東亞戰爭爆發前、戰爭間與整個二戰末期所興建的台灣島內日本陸軍與海軍飛行場,最後則為二戰後興建的台灣島內機場,以及本次增補版新增的離島機場歷史。全書除了有詳盡的文字說明外,更以超過一千六百張的圖片,包含各時代的相關地圖、航照與現地調查照片記錄,詳細呈現出台灣島內飛行場/機場百年來的發展歷程。書中首度曝光許多興建於二戰時期的飛行場重要軍事設施遺跡調查成果,是台灣在戰爭遺跡的文化資產研究上,非常重要的參考著作。【特別推薦】李孟諺 現任交通部長杜 微 現任國營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許雪姬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教授曾令毅 臺灣航空史研究者

79 特價79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台灣飛行場百年發展史

洪致文  著
前衛  出版
2024/08/06 出版

絕版多年,2024重新上市暢銷名作《不沉空母》完全增訂版★新增第九章離島篇,將澎湖.金馬.蘭嶼.綠島.東沙與南沙太平島飛行場一網打盡航空的發展歷史,較諸於其他的交通工具可說晚了許多,先不論氣球類的航空器,光人類可以用飛機開始翱翔天際,就已是二十世紀後的事。然而,如今航空已是人類相當重要交通工具之一。台灣的近代航空發展,一般係以日本人野島銀藏在1914年3月21日駕駛美製螺旋槳複翼式飛機,於台北古亭庄練兵場(後之「南機場」,今青年公園)的飛行表演為始。而二戰期間,將台灣視為一座不會沈沒的海上航空母艦「不沉空母」,是民眾耳熟能詳的一種政策宣傳。在日本發動大東亞戰爭,台灣捲入二戰陰霾中時,島上的飛行場正是大日本帝國往南洋連結的重要樞紐。二戰後的台灣,兩岸對峙下,仍有不少日本時代興建的機場持續使用至今,也留下許許多多台灣航空發展百年來的重要遺跡。本書為作者耗費超過二十年蒐集資料,並藉由十多年間的實地調查後整理而成的台灣航空重要著作。全書以百年來台灣島內島外飛行場/機場的發展歷史與脈絡為主軸,介紹其歷經的演變,以及殘存的各種遺構,是研究台灣航空發展及台灣軍事遺跡、戰爭遺產不可缺少的重要經典。全書的章節呈現上,以時間為主要切分點,在日本統治後期較多飛行場大量增設時,才以日本海軍與陸軍兩種體系加以區分。書中內容包含台灣航空發展黎明期的飛行場與著陸場、民航肇始期的島內飛行場,以及大東亞戰爭爆發前、戰爭間與整個二戰末期所興建的台灣島內日本陸軍與海軍飛行場,最後則為二戰後興建的台灣島內機場,以及本次增補版新增的離島機場歷史。全書除了有詳盡的文字說明外,更以超過一千六百張的圖片,包含各時代的相關地圖、航照與現地調查照片記錄,詳細呈現出台灣島內飛行場/機場百年來的發展歷程。書中首度曝光許多興建於二戰時期的飛行場重要軍事設施遺跡調查成果,是台灣在戰爭遺跡的文化資產研究上,非常重要的參考著作。【特別推薦】李孟諺 現任交通部長杜 微 現任國營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許雪姬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教授曾令毅 臺灣航空史研究者

特價70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台灣飛行場百年發展史

洪致文  著
前衛  出版
2024/08/06 出版

絕版多年,2024重新上市暢銷名作《不沉空母》完全增訂版★新增第九章離島篇,將澎湖.金馬.蘭嶼.綠島.東沙與南沙太平島飛行場一網打盡航空的發展歷史,較諸於其他的交通工具可說晚了許多,先不論氣球類的航空器,光人類可以用飛機開始翱翔天際,就已是二十世紀後的事。然而,如今航空已是人類相當重要交通工具之一。台灣的近代航空發展,一般係以日本人野島銀藏在1914年3月21日駕駛美製螺旋槳複翼式飛機,於台北古亭庄練兵場(後之「南機場」,今青年公園)的飛行表演為始。而二戰期間,將台灣視為一座不會沈沒的海上航空母艦「不沉空母」,是民眾耳熟能詳的一種政策宣傳。在日本發動大東亞戰爭,台灣捲入二戰陰霾中時,島上的飛行場正是大日本帝國往南洋連結的重要樞紐。二戰後的台灣,兩岸對峙下,仍有不少日本時代興建的機場持續使用至今,也留下許許多多台灣航空發展百年來的重要遺跡。本書為作者耗費超過二十年蒐集資料,並藉由十多年間的實地調查後整理而成的台灣航空重要著作。全書以百年來台灣島內島外飛行場/機場的發展歷史與脈絡為主軸,介紹其歷經的演變,以及殘存的各種遺構,是研究台灣航空發展及台灣軍事遺跡、戰爭遺產不可缺少的重要經典。全書的章節呈現上,以時間為主要切分點,在日本統治後期較多飛行場大量增設時,才以日本海軍與陸軍兩種體系加以區分。書中內容包含台灣航空發展黎明期的飛行場與著陸場、民航肇始期的島內飛行場,以及大東亞戰爭爆發前、戰爭間與整個二戰末期所興建的台灣島內日本陸軍與海軍飛行場,最後則為二戰後興建的台灣島內機場,以及本次增補版新增的離島機場歷史。全書除了有詳盡的文字說明外,更以超過一千六百張的圖片,包含各時代的相關地圖、航照與現地調查照片記錄,詳細呈現出台灣島內飛行場/機場百年來的發展歷程。書中首度曝光許多興建於二戰時期的飛行場重要軍事設施遺跡調查成果,是台灣在戰爭遺跡的文化資產研究上,非常重要的參考著作。【特別推薦】李孟諺 現任交通部長杜 微 現任國營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許雪姬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教授曾令毅 臺灣航空史研究者

7 特價70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逆流:鍾理和與鍾肇政書信錄

前衛  出版
2024/02/27 出版

「我們是臺灣新文學的開拓者,將來臺灣文學之能否在中國文壇上──乃至世界文壇上,占一席地,關乎我們的努力耕耘……我們之間豈可無一經常而恆久的聯繫?」 1957年4月23日,鍾肇政懷抱著開拓臺灣文學的理想,初次寫信邀請僻居美濃的鍾理和加入「文友通訊」。這封信,不但串起了幾位苦無出路、四處碰壁的臺籍作家,在戒嚴、白色恐怖的禁制年代中,建立一個文友之間聯繫交流、切磋文藝的小小園地,更讓久病虛弱且形單影隻的鍾理和,得以和文壇有所聯絡。 原先互不相識的兩人,經由三年間密切的信件來往,成為心有靈犀的知心好友。鍾理和的文學,也因為鍾肇政的鼓勵與「文友通訊」的傳閱而被看見。雙鍾深遠的情誼,與眾文友之間的近況來往與藝文對話,堪稱是另類的臺灣文學史料,刻劃著一代臺灣作家的生活與心靈面容。 本書按時間順序,收錄鍾理和、鍾肇政書信共137封,以及16次「文友通訊」的完整內容,經詳細編修與註釋,還原雙鍾通信始末,與眾文友於通訊期間的創作、發表情況。另收錄珍貴照片圖像與鍾理和長子鍾鐵民致鍾肇政部分書信,為鍾理和病逝後的雙鍾書信錄作結。透過鍾理和與鍾肇政珍貴而純粹的文學友誼,以及「文友通訊」的歷史,讓我們回到那個艱困且禁忌的年代,重新理解臺灣作家們如履薄冰、堅毅前進的意志,以及為臺灣文學奮鬥到底的熱情與想望。 跨世代專序導讀 彭瑞金(評論家)、朱宥勳(作家)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逆流

前衛  出版
2024/02/27 出版

「我們是臺灣新文學的開拓者,將來臺灣文學之能否在中國文壇上──乃至世界文壇上,占一席地,關乎我們的努力耕耘……我們之間豈可無一經常而恆久的聯繫?」 1957年4月23日,鍾肇政懷抱著開拓臺灣文學的理想,初次寫信邀請僻居美濃的鍾理和加入「文友通訊」。這封信,不但串起了幾位苦無出路、四處碰壁的臺籍作家,在戒嚴、白色恐怖的禁制年代中,建立一個文友之間聯繫交流、切磋文藝的小小園地,更讓久病虛弱且形單影隻的鍾理和,得以和文壇有所聯絡。 原先互不相識的兩人,經由三年間密切的信件來往,成為心有靈犀的知心好友。鍾理和的文學,也因為鍾肇政的鼓勵與「文友通訊」的傳閱而被看見。雙鍾深遠的情誼,與眾文友之間的近況來往與藝文對話,堪稱是另類的臺灣文學史料,刻劃著一代臺灣作家的生活與心靈面容。 本書按時間順序,收錄鍾理和、鍾肇政書信共137封,以及16次「文友通訊」的完整內容,經詳細編修與註釋,還原雙鍾通信始末,與眾文友於通訊期間的創作、發表情況。另收錄珍貴照片圖像與鍾理和長子鍾鐵民致鍾肇政部分書信,為鍾理和病逝後的雙鍾書信錄作結。透過鍾理和與鍾肇政珍貴而純粹的文學友誼,以及「文友通訊」的歷史,讓我們回到那個艱困且禁忌的年代,重新理解臺灣作家們如履薄冰、堅毅前進的意志,以及為臺灣文學奮鬥到底的熱情與想望。 跨世代專序導讀 彭瑞金(評論家)、朱宥勳(作家)  

特價42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逆流:鍾理和與鍾肇政書信錄

前衛  出版
2024/02/27 出版

「我們是臺灣新文學的開拓者,將來臺灣文學之能否在中國文壇上──乃至世界文壇上,占一席地,關乎我們的努力耕耘……我們之間豈可無一經常而恆久的聯繫?」 1957年4月23日,鍾肇政懷抱著開拓臺灣文學的理想,初次寫信邀請僻居美濃的鍾理和加入「文友通訊」。這封信,不但串起了幾位苦無出路、四處碰壁的臺籍作家,在戒嚴、白色恐怖的禁制年代中,建立一個文友之間聯繫交流、切磋文藝的小小園地,更讓久病虛弱且形單影隻的鍾理和,得以和文壇有所聯絡。 原先互不相識的兩人,經由三年間密切的信件來往,成為心有靈犀的知心好友。鍾理和的文學,也因為鍾肇政的鼓勵與「文友通訊」的傳閱而被看見。雙鍾深遠的情誼,與眾文友之間的近況來往與藝文對話,堪稱是另類的臺灣文學史料,刻劃著一代臺灣作家的生活與心靈面容。 本書按時間順序,收錄鍾理和、鍾肇政書信共137封,以及16次「文友通訊」的完整內容,經詳細編修與註釋,還原雙鍾通信始末,與眾文友於通訊期間的創作、發表情況。另收錄珍貴照片圖像與鍾理和長子鍾鐵民致鍾肇政部分書信,為鍾理和病逝後的雙鍾書信錄作結。透過鍾理和與鍾肇政珍貴而純粹的文學友誼,以及「文友通訊」的歷史,讓我們回到那個艱困且禁忌的年代,重新理解臺灣作家們如履薄冰、堅毅前進的意志,以及為臺灣文學奮鬥到底的熱情與想望。 跨世代專序導讀 彭瑞金(評論家)、朱宥勳(作家)  

7 特價42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史明口述史(修訂新版)

前衛  出版
2023/11/01 出版

他的一生,見證百年台灣的起伏動盪 他的經歷,刻劃知識分子的掙扎流亡 他的理想,是對台灣獨立的熱切渴望 為被殖民的勞苦大眾,指出台灣民族的身世……   ◤第38屆金鼎獎「非文學圖書獎」震撼力作◢ 永遠的革命家、《台灣人四百年史》作者 史明歐吉桑波瀾萬丈、遊走生死、追逐理想的口述史 相隔十年全新修訂,熱血動人永續流傳   史明,本名施朝暉。他在傳統與現代的夾縫間成長,自幼便充滿熱血與正義感。於日本留學接觸馬克思主義後,先是為了台灣的殖民地解放而前往中國抗日,而後對曲解馬克思與社會主義的中共政權極度失望,決心潛逃回台。但他卻又發現國民黨同樣暴斂橫行,決定實施武裝革命,不料事跡敗露,就此展開亡命日本的生涯。   他一邊賣大麵支援各路台獨運動,成立「獨立台灣會」,一邊撰寫台灣史上第一部以台灣大眾為主體的通史《台灣人四百年史》作為其思想與行動基礎,影響海內外甚鉅。從日本返台後,他仍堅持體制外路線,持續鼓吹台獨理念與台灣民族主義,在因緣際會之下,與一群同樣關心台灣前途的青年學子相遇,留下了這部經過三十次訪問、超過二十萬字的口述史。   這是一位台灣的革命家、思想家,抵擋時間、跨越世代,與青年們交心連結、坦誠互動的自我回顧與告白。透過詳實的訪問紀錄,本書呈現史明生而為人的生命面容與精神脈絡,為世世代代的台灣人,留下一部珍貴的覺醒與實踐之書。   傳承推薦   矢板明夫/產經新聞社台北支局長 呂美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副教授 汪浩/作家、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博士 拍謝少年/獨立樂團 陳信聰/媒體工作者 許美華/2015反中資紫光抗爭行動者 喬伊斯/孟買春秋》作者 厭世姬/編劇、圖文作家 鄭弘儀/資深媒體人 賴品妤/立法委員 賴靜嫻/寶島聯播網董事長 (按照姓名筆劃排序)  

79 特價51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史明口述史(修訂新版)

前衛  出版
2023/11/01 出版

他的一生,見證百年台灣的起伏動盪 他的經歷,刻劃知識分子的掙扎流亡 他的理想,是對台灣獨立的熱切渴望 為被殖民的勞苦大眾,指出台灣民族的身世……   ◤第38屆金鼎獎「非文學圖書獎」震撼力作◢ 永遠的革命家、《台灣人四百年史》作者 史明歐吉桑波瀾萬丈、遊走生死、追逐理想的口述史 相隔十年全新修訂,熱血動人永續流傳   史明,本名施朝暉。他在傳統與現代的夾縫間成長,自幼便充滿熱血與正義感。於日本留學接觸馬克思主義後,先是為了台灣的殖民地解放而前往中國抗日,而後對曲解馬克思與社會主義的中共政權極度失望,決心潛逃回台。但他卻又發現國民黨同樣暴斂橫行,決定實施武裝革命,不料事跡敗露,就此展開亡命日本的生涯。   他一邊賣大麵支援各路台獨運動,成立「獨立台灣會」,一邊撰寫台灣史上第一部以台灣大眾為主體的通史《台灣人四百年史》作為其思想與行動基礎,影響海內外甚鉅。從日本返台後,他仍堅持體制外路線,持續鼓吹台獨理念與台灣民族主義,在因緣際會之下,與一群同樣關心台灣前途的青年學子相遇,留下了這部經過三十次訪問、超過二十萬字的口述史。   這是一位台灣的革命家、思想家,抵擋時間、跨越世代,與青年們交心連結、坦誠互動的自我回顧與告白。透過詳實的訪問紀錄,本書呈現史明生而為人的生命面容與精神脈絡,為世世代代的台灣人,留下一部珍貴的覺醒與實踐之書。   傳承推薦   矢板明夫/產經新聞社台北支局長 呂美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副教授 汪浩/作家、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博士 拍謝少年/獨立樂團 陳信聰/媒體工作者 許美華/2015反中資紫光抗爭行動者 喬伊斯/孟買春秋》作者 厭世姬/編劇、圖文作家 鄭弘儀/資深媒體人 賴品妤/立法委員 賴靜嫻/寶島聯播網董事長 (按照姓名筆劃排序)  

特價45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史明口述史

前衛  出版
2023/11/01 出版

他的一生,見證百年台灣的起伏動盪 他的經歷,刻劃知識分子的掙扎流亡 他的理想,是對台灣獨立的熱切渴望 為被殖民的勞苦大眾,指出台灣民族的身世……   ◤第38屆金鼎獎「非文學圖書獎」震撼力作◢ 永遠的革命家、《台灣人四百年史》作者 史明歐吉桑波瀾萬丈、遊走生死、追逐理想的口述史 相隔十年全新修訂,熱血動人永續流傳   史明,本名施朝暉。他在傳統與現代的夾縫間成長,自幼便充滿熱血與正義感。於日本留學接觸馬克思主義後,先是為了台灣的殖民地解放而前往中國抗日,而後對曲解馬克思與社會主義的中共政權極度失望,決心潛逃回台。但他卻又發現國民黨同樣暴斂橫行,決定實施武裝革命,不料事跡敗露,就此展開亡命日本的生涯。   他一邊賣大麵支援各路台獨運動,成立「獨立台灣會」,一邊撰寫台灣史上第一部以台灣大眾為主體的通史《台灣人四百年史》作為其思想與行動基礎,影響海內外甚鉅。從日本返台後,他仍堅持體制外路線,持續鼓吹台獨理念與台灣民族主義,在因緣際會之下,與一群同樣關心台灣前途的青年學子相遇,留下了這部經過三十次訪問、超過二十萬字的口述史。   這是一位台灣的革命家、思想家,抵擋時間、跨越世代,與青年們交心連結、坦誠互動的自我回顧與告白。透過詳實的訪問紀錄,本書呈現史明生而為人的生命面容與精神脈絡,為世世代代的台灣人,留下一部珍貴的覺醒與實踐之書。   傳承推薦   矢板明夫/產經新聞社台北支局長 呂美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副教授 汪浩/作家、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博士 拍謝少年/獨立樂團 陳信聰/媒體工作者 許美華/2015反中資紫光抗爭行動者 喬伊斯/孟買春秋》作者 厭世姬/編劇、圖文作家 鄭弘儀/資深媒體人 賴品妤/立法委員 賴靜嫻/寶島聯播網董事長 (按照姓名筆劃排序)  

7 特價45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水邊行事

前衛  出版
2023/10/18 出版

|台灣第一本,整理「水邊」之民俗活動,並闡明意義之專書|   未曾被仔細關注過的台灣日常 隱藏在生活、巷弄間的民俗DNA   祭溪、拜河,乃至於祭拜水仙尊王,皆是與水有關的民間信仰, 在在與常民之生計、生活有關,可證水的信仰一直在你我身旁發生!   人不可一日無水,水邊的祭祀之所以開始,與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   尋找水源,而後開井、建渠、挖埤、修圳;與此同時,諸如水患、溪流改道等,都是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因此,出現如請神鎮水,或用相生相剋之法治水等現象。   順應自然與節氣,便衍生出十二個月不同的民俗活動與祭祀儀式;而台灣傳統祭典儀式中,許多與水相關的醮典與科儀,透過「木有本水有源」觀念,彰顯出漢文化的對本源之看重。   本書從地表湧出的泉水出發,列舉了台灣的民間習俗與信仰儀式中的水邊行事,以庶民生活、逐月祭祀、神鬼信仰、祭典儀式等四大類的水邊行事。從泉水到海洋;由農曆一月到十二月;尋神訪鬼;講解科儀背後的意義與漢人民間信仰的觀念,用一個個案例與圖片與大家分享台灣的水邊行事。   藉由本書的書寫,期盼身邊傳承已久的水邊行事都能被注意。   好評推薦   ★日本文化人類學家、慶應義塾大學文學部教授、東亞研究所所長 三尾裕子 專文推薦 ★財團法人嘉義縣新港奉天宮董事長 何達煌 誠摯推薦  

特價38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水邊行事:從水出發,認識台灣的民俗

前衛  出版
2023/10/18 出版

|台灣第一本,整理「水邊」之民俗活動,並闡明意義之專書|   未曾被仔細關注過的台灣日常 隱藏在生活、巷弄間的民俗DNA   祭溪、拜河,乃至於祭拜水仙尊王,皆是與水有關的民間信仰, 在在與常民之生計、生活有關,可證水的信仰一直在你我身旁發生!   人不可一日無水,水邊的祭祀之所以開始,與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   尋找水源,而後開井、建渠、挖埤、修圳;與此同時,諸如水患、溪流改道等,都是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因此,出現如請神鎮水,或用相生相剋之法治水等現象。   順應自然與節氣,便衍生出十二個月不同的民俗活動與祭祀儀式;而台灣傳統祭典儀式中,許多與水相關的醮典與科儀,透過「木有本水有源」觀念,彰顯出漢文化的對本源之看重。   本書從地表湧出的泉水出發,列舉了台灣的民間習俗與信仰儀式中的水邊行事,以庶民生活、逐月祭祀、神鬼信仰、祭典儀式等四大類的水邊行事。從泉水到海洋;由農曆一月到十二月;尋神訪鬼;講解科儀背後的意義與漢人民間信仰的觀念,用一個個案例與圖片與大家分享台灣的水邊行事。   藉由本書的書寫,期盼身邊傳承已久的水邊行事都能被注意。   好評推薦   ★日本文化人類學家、慶應義塾大學文學部教授、東亞研究所所長 三尾裕子 專文推薦 ★財團法人嘉義縣新港奉天宮董事長 何達煌 誠摯推薦  

7 特價38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受難者(復刻版)

楊逸舟  著
前衛  出版
2023/09/19 出版

楊逸舟——一個時代暗影下宦海浮沉的台灣知識人,一條受苦受難的台灣靈魂。 他1909年生於日治下的台灣,幼少年時期親歷日本殖民統治的生活,青年時期他到日本內地受高等教育,深悉日本帝國的善惡本質;壯年時期他旅居中國大陸,歷任汪精衛政府和蔣介石政府的中央高官,見習了中國官場的政治哲學,也目睹了中共的節節進逼和國府的步步敗退。1948年他以難民身份返抵台灣,1953年再度離台赴日,本有意在學仕之路再力求精進,但處在日本帝國和中華帝國的縫隙間,他的運命多所乖隔,而台灣——他的母國,竟也成為回不去的夢中故鄉,他日夜思念,他滿腔悲憤,精神受盡折磨煎熬,終至客死異鄉。 他七十八歲的生命歷程,恰似苦悶台灣現代史的縮影,可惜,善於記述傳誦他國歷史的台灣人,對於這樣一個掙扎於去國苦痛的台灣歷史見證人,似乎遺忘了……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受難者(復刻版)

楊逸舟  著
前衛  出版
2023/09/19 出版

楊逸舟——一個時代暗影下宦海浮沉的台灣知識人,一條受苦受難的台灣靈魂。 他1909年生於日治下的台灣,幼少年時期親歷日本殖民統治的生活,青年時期他到日本內地受高等教育,深悉日本帝國的善惡本質;壯年時期他旅居中國大陸,歷任汪精衛政府和蔣介石政府的中央高官,見習了中國官場的政治哲學,也目睹了中共的節節進逼和國府的步步敗退。1948年他以難民身份返抵台灣,1953年再度離台赴日,本有意在學仕之路再力求精進,但處在日本帝國和中華帝國的縫隙間,他的運命多所乖隔,而台灣——他的母國,竟也成為回不去的夢中故鄉,他日夜思念,他滿腔悲憤,精神受盡折磨煎熬,終至客死異鄉。 他七十八歲的生命歷程,恰似苦悶台灣現代史的縮影,可惜,善於記述傳誦他國歷史的台灣人,對於這樣一個掙扎於去國苦痛的台灣歷史見證人,似乎遺忘了……  

特價21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受難者

楊逸舟  著
前衛  出版
2023/09/19 出版

楊逸舟——一個時代暗影下宦海浮沉的台灣知識人,一條受苦受難的台灣靈魂。 他1909年生於日治下的台灣,幼少年時期親歷日本殖民統治的生活,青年時期他到日本內地受高等教育,深悉日本帝國的善惡本質;壯年時期他旅居中國大陸,歷任汪精衛政府和蔣介石政府的中央高官,見習了中國官場的政治哲學,也目睹了中共的節節進逼和國府的步步敗退。1948年他以難民身份返抵台灣,1953年再度離台赴日,本有意在學仕之路再力求精進,但處在日本帝國和中華帝國的縫隙間,他的運命多所乖隔,而台灣——他的母國,竟也成為回不去的夢中故鄉,他日夜思念,他滿腔悲憤,精神受盡折磨煎熬,終至客死異鄉。 他七十八歲的生命歷程,恰似苦悶台灣現代史的縮影,可惜,善於記述傳誦他國歷史的台灣人,對於這樣一個掙扎於去國苦痛的台灣歷史見證人,似乎遺忘了……  

7 特價21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台灣語言人與事:我的南島語學思追想

李壬癸  著
前衛  出版
2023/07/05 出版

★「台灣南島語言研究之父」李壬癸,回顧生涯之作   透過李院士親身執筆的懷思追想,本書是他學術專業論著之外的一部感恩、知遇、生涯別記。   李院士從他的出身地宜蘭冬山河寫起,一路追憶求學、留學、教學,以迄到中央研究院專研台灣南島語言,帶頭踏尋、蒐錄、整理多種即將消失的台灣南島語,留下彌足珍貴的文本記錄,引起國際南島語言學術界的關注和重視。   本書聚焦在台灣語言之〔人〕與〔事〕: 〔人〕 李院士本是素樸、敦厚、堅韌、執著的性情中人,一生中每階段似都有「貴人浮現」,包括前輩學人胡適院長、小川尚義、趙元任、李方桂,宜蘭中學時代的李煥同學、台灣師範大學時代的良師,如林瑜鏗教授(他暱稱的Miss林)、許世瑛教授、梁實秋教授等,中央研究院任職時代的錢思亮院長、丁邦新、龔煌城、何大安、李亦園、高去尋、曾永義諸院士,學界友人王士元、鄭錦全、湯廷池等教授;乃至國際同行學者帥德樂(Stanley Starosta)、白樂思(Robert Blust)、土田滋等……這些名重一時的學界良師益友,在李院士懷帶感情的筆鋒寫來,公務私誼都栩栩如生,親切溫馨,並且兼有逸趣,偶爾也透露一些小秘辛。   〔事〕 多樣性的世界南島民族,如南太平洋的新赫布里斯群島、斐濟、東加羅林群島、關島、夏威夷大島、雅普島……李院士都有親訪體驗的奇遇;而台灣多采多姿的諸多南島語,更是李院士終生投注的重點,他風塵僕僕尋訪,所幸還能找到幾個碩果僅存的南島語言發音人,本書留有寶貴的記錄。   另有關台灣南島語的沿續、發展、困境與挑戰,在本書有李院士衷心的建言和論辯紀事,當可供此道中人省思參考。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台灣語言人與事

李壬癸  著
前衛  出版
2023/07/05 出版

★「台灣南島語言研究之父」李壬癸,回顧生涯之作   透過李院士親身執筆的懷思追想,本書是他學術專業論著之外的一部感恩、知遇、生涯別記。   李院士從他的出身地宜蘭冬山河寫起,一路追憶求學、留學、教學,以迄到中央研究院專研台灣南島語言,帶頭踏尋、蒐錄、整理多種即將消失的台灣南島語,留下彌足珍貴的文本記錄,引起國際南島語言學術界的關注和重視。   本書聚焦在台灣語言之〔人〕與〔事〕: 〔人〕 李院士本是素樸、敦厚、堅韌、執著的性情中人,一生中每階段似都有「貴人浮現」,包括前輩學人胡適院長、小川尚義、趙元任、李方桂,宜蘭中學時代的李煥同學、台灣師範大學時代的良師,如林瑜鏗教授(他暱稱的Miss林)、許世瑛教授、梁實秋教授等,中央研究院任職時代的錢思亮院長、丁邦新、龔煌城、何大安、李亦園、高去尋、曾永義諸院士,學界友人王士元、鄭錦全、湯廷池等教授;乃至國際同行學者帥德樂(Stanley Starosta)、白樂思(Robert Blust)、土田滋等……這些名重一時的學界良師益友,在李院士懷帶感情的筆鋒寫來,公務私誼都栩栩如生,親切溫馨,並且兼有逸趣,偶爾也透露一些小秘辛。   〔事〕 多樣性的世界南島民族,如南太平洋的新赫布里斯群島、斐濟、東加羅林群島、關島、夏威夷大島、雅普島……李院士都有親訪體驗的奇遇;而台灣多采多姿的諸多南島語,更是李院士終生投注的重點,他風塵僕僕尋訪,所幸還能找到幾個碩果僅存的南島語言發音人,本書留有寶貴的記錄。   另有關台灣南島語的沿續、發展、困境與挑戰,在本書有李院士衷心的建言和論辯紀事,當可供此道中人省思參考。  

特價33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浴火玫瑰:台灣現代舞先驅蔡瑞月口述史

蔡瑞月  著
前衛  出版
2023/04/26 出版

她把來自土地的動作,澆灌為台灣現代舞的花朵 在白色恐怖的烈焰灼燒中,為生命、為舞蹈全身躍動…… 以身體呼喚台灣現代舞的降生 以生命銘刻台灣白色恐怖的傷痕 威權燒灼後的歲月,從餘燼中重生的歷史 台灣現代舞先驅蔡瑞月口述史,重新面世 蔡瑞月,中了舞鞋魔咒的女子 兒時,她的身體總是不自覺律動著。她十六歲赴日本,拜入日本現代舞先驅石井漠、石井綠門下。年方二十四,已在日本、新加坡、東南亞等地巡演逾一千場。 蔡瑞月,為台灣執迷不悔的女子 為了故鄉,她捨棄在日本發展舞蹈事業的大好前程,回到被譏為舞蹈荒漠的台灣,播撒舞蹈藝術種子。她曾在台灣各地開闢過七個舞蹈社,全盛時期,舞蹈社片刻不得閒。 蔡瑞月,何其天真的女子 為了一張明信片,國民政府強行驅逐她的夫婿雷石榆。她在岸邊相送,仍想先在台灣完成個人舞展後,再攜子赴港與夫婿相聚。怎知一別就是四十年!更沒想到黑牢一坐就是三年! 蔡瑞月,惡火無法焚燬的舞蹈魂 儘管心愛如「女兒」的舞蹈社遭遇火劫,她仍強忍悲痛,堅持做該做的事,在焦黑廢墟中重建二十支舞蹈作品。她像一朵浴火玫瑰,她為舞蹈而生,為「舞蹈、土地與愛」奉獻一生,為台灣典藏不朽傳奇! 本書特色 1.台灣現代舞重要奠基者蔡瑞月口述史,為台灣戰後舞蹈發展之重要史料。本書於1998年出版後遭遇舞蹈社大火,睽違25年重新修訂,浴火出版。 2.揭露初版當年囿於時空之舞蹈社改名祕辛,與蔡瑞月、雷石榆重逢團聚始末。 3.收錄多張蔡瑞月不同生命階段的珍貴歷史與舞蹈活動照,完整呈現一位台灣女性、舞蹈家、白色恐怖受難者的艱困奮鬥。 4.追記附錄與年表,詳實呈現蔡瑞月舞蹈社登錄古蹟、搶救保存運動之珍貴過程。 名家力薦 中研院台史所副研究員吳叡人專序引讀 收錄國際級舞蹈大師伊莉莎白.陶曼、石井綠深情專文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浴火玫瑰

蔡瑞月  著
前衛  出版
2023/04/26 出版

她把來自土地的動作,澆灌為台灣現代舞的花朵 在白色恐怖的烈焰灼燒中,為生命、為舞蹈全身躍動…… 以身體呼喚台灣現代舞的降生 以生命銘刻台灣白色恐怖的傷痕 威權燒灼後的歲月,從餘燼中重生的歷史 台灣現代舞先驅蔡瑞月口述史,重新面世 蔡瑞月,中了舞鞋魔咒的女子 兒時,她的身體總是不自覺律動著。她十六歲赴日本,拜入日本現代舞先驅石井漠、石井綠門下。年方二十四,已在日本、新加坡、東南亞等地巡演逾一千場。 蔡瑞月,為台灣執迷不悔的女子 為了故鄉,她捨棄在日本發展舞蹈事業的大好前程,回到被譏為舞蹈荒漠的台灣,播撒舞蹈藝術種子。她曾在台灣各地開闢過七個舞蹈社,全盛時期,舞蹈社片刻不得閒。 蔡瑞月,何其天真的女子 為了一張明信片,國民政府強行驅逐她的夫婿雷石榆。她在岸邊相送,仍想先在台灣完成個人舞展後,再攜子赴港與夫婿相聚。怎知一別就是四十年!更沒想到黑牢一坐就是三年! 蔡瑞月,惡火無法焚燬的舞蹈魂 儘管心愛如「女兒」的舞蹈社遭遇火劫,她仍強忍悲痛,堅持做該做的事,在焦黑廢墟中重建二十支舞蹈作品。她像一朵浴火玫瑰,她為舞蹈而生,為「舞蹈、土地與愛」奉獻一生,為台灣典藏不朽傳奇! 本書特色 1.台灣現代舞重要奠基者蔡瑞月口述史,為台灣戰後舞蹈發展之重要史料。本書於1998年出版後遭遇舞蹈社大火,睽違25年重新修訂,浴火出版。 2.揭露初版當年囿於時空之舞蹈社改名祕辛,與蔡瑞月、雷石榆重逢團聚始末。 3.收錄多張蔡瑞月不同生命階段的珍貴歷史與舞蹈活動照,完整呈現一位台灣女性、舞蹈家、白色恐怖受難者的艱困奮鬥。 4.追記附錄與年表,詳實呈現蔡瑞月舞蹈社登錄古蹟、搶救保存運動之珍貴過程。 名家力薦 中研院台史所副研究員吳叡人專序引讀 收錄國際級舞蹈大師伊莉莎白.陶曼、石井綠深情專文  

特價31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浴火玫瑰:台灣現代舞先驅蔡瑞月口述史

蔡瑞月  著
前衛  出版
2023/04/26 出版

她把來自土地的動作,澆灌為台灣現代舞的花朵 在白色恐怖的烈焰灼燒中,為生命、為舞蹈全身躍動…… 以身體呼喚台灣現代舞的降生 以生命銘刻台灣白色恐怖的傷痕 威權燒灼後的歲月,從餘燼中重生的歷史 台灣現代舞先驅蔡瑞月口述史,重新面世 蔡瑞月,中了舞鞋魔咒的女子 兒時,她的身體總是不自覺律動著。她十六歲赴日本,拜入日本現代舞先驅石井漠、石井綠門下。年方二十四,已在日本、新加坡、東南亞等地巡演逾一千場。 蔡瑞月,為台灣執迷不悔的女子 為了故鄉,她捨棄在日本發展舞蹈事業的大好前程,回到被譏為舞蹈荒漠的台灣,播撒舞蹈藝術種子。她曾在台灣各地開闢過七個舞蹈社,全盛時期,舞蹈社片刻不得閒。 蔡瑞月,何其天真的女子 為了一張明信片,國民政府強行驅逐她的夫婿雷石榆。她在岸邊相送,仍想先在台灣完成個人舞展後,再攜子赴港與夫婿相聚。怎知一別就是四十年!更沒想到黑牢一坐就是三年! 蔡瑞月,惡火無法焚燬的舞蹈魂 儘管心愛如「女兒」的舞蹈社遭遇火劫,她仍強忍悲痛,堅持做該做的事,在焦黑廢墟中重建二十支舞蹈作品。她像一朵浴火玫瑰,她為舞蹈而生,為「舞蹈、土地與愛」奉獻一生,為台灣典藏不朽傳奇! 本書特色 1.台灣現代舞重要奠基者蔡瑞月口述史,為台灣戰後舞蹈發展之重要史料。本書於1998年出版後遭遇舞蹈社大火,睽違25年重新修訂,浴火出版。 2.揭露初版當年囿於時空之舞蹈社改名祕辛,與蔡瑞月、雷石榆重逢團聚始末。 3.收錄多張蔡瑞月不同生命階段的珍貴歷史與舞蹈活動照,完整呈現一位台灣女性、舞蹈家、白色恐怖受難者的艱困奮鬥。 4.追記附錄與年表,詳實呈現蔡瑞月舞蹈社登錄古蹟、搶救保存運動之珍貴過程。 名家力薦 中研院台史所副研究員吳叡人專序引讀 收錄國際級舞蹈大師伊莉莎白.陶曼、石井綠深情專文  

7 特價31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知識人的想望與行徑:台灣菁英林攀龍對上黨國嫡裔曾約農

蔡榮芳  著
前衛  出版
2022/11/30 出版

代表台灣本土知識人的林攀龍 vs. 代表中國文化民族主義的曾約農 從涇渭分明的兩位教育家之行徑,看台灣未來發展之關鍵 台大歷史系歷史系名譽教授鄭欽仁 台大歷史系教授周婉窈 ——專文推薦—— 在二十世紀威權戒嚴時代, 景仰歌德的林獻堂長子林攀龍與 崇敬蔣介石的曾國藩曾孫曾約農 作為台灣與外省族群教育家代表 懷著不同的想望,雖同在一島卻互相疏離 因著强勢的外來統治政權,埋沒台灣本土人才 回顧百年台灣知識人困境 思索未完的學術文化轉型正義 1951年來自中國的知識人曾約農(1893-1986)是第一代「外省人」,而林攀龍(1901-1983)則是出生在日治時代台灣、從小在日本受教成長、深受日本文化影響的台灣本土知識人。 兩人前半生所處歷史地理環境、與生活經驗極大的差異,形塑兩人不同的人生觀與世界觀。戰後,兩人後半生同樣居住在國民黨軍事戒嚴、一黨專制統治下的台灣;同樣是教育界人士,但兩人互相疏離,蓋社會族群背景、意識形態不同,個性、興趣、境遇、為人處世都不相同。 綜觀兩位教育家知識人的想望,最大的差異在於兩人所關注的政治文化價值觀的焦點不同──一位是專注「反共抗俄、反攻大陸」、復興中華文化的「中國文化民族主義者」,熱愛中國的知識人;另一位是憧憬歐美浪漫主義文學、崇尚自由人文主義心靈價值、關懷人類文明發展、既「普世」亦「本土」的台灣知識人。 兩人的政治文化思想,持續挑戰台灣新世代的知識人──曾約農想望台灣「中國化」、「傳統化」、「保守化」;而林攀龍則想望台灣「自由化」、「本土化」、「普世化」,使之成為台灣前進的方向!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知識人的想望與行徑

蔡榮芳  著
前衛  出版
2022/11/30 出版

代表台灣本土知識人的林攀龍 vs. 代表中國文化民族主義的曾約農 從涇渭分明的兩位教育家之行徑,看台灣未來發展之關鍵 台大歷史系歷史系名譽教授鄭欽仁 台大歷史系教授周婉窈 ——專文推薦—— 在二十世紀威權戒嚴時代, 景仰歌德的林獻堂長子林攀龍與 崇敬蔣介石的曾國藩曾孫曾約農 作為台灣與外省族群教育家代表 懷著不同的想望,雖同在一島卻互相疏離 因著强勢的外來統治政權,埋沒台灣本土人才 回顧百年台灣知識人困境 思索未完的學術文化轉型正義 1951年來自中國的知識人曾約農(1893-1986)是第一代「外省人」,而林攀龍(1901-1983)則是出生在日治時代台灣、從小在日本受教成長、深受日本文化影響的台灣本土知識人。 兩人前半生所處歷史地理環境、與生活經驗極大的差異,形塑兩人不同的人生觀與世界觀。戰後,兩人後半生同樣居住在國民黨軍事戒嚴、一黨專制統治下的台灣;同樣是教育界人士,但兩人互相疏離,蓋社會族群背景、意識形態不同,個性、興趣、境遇、為人處世都不相同。 綜觀兩位教育家知識人的想望,最大的差異在於兩人所關注的政治文化價值觀的焦點不同──一位是專注「反共抗俄、反攻大陸」、復興中華文化的「中國文化民族主義者」,熱愛中國的知識人;另一位是憧憬歐美浪漫主義文學、崇尚自由人文主義心靈價值、關懷人類文明發展、既「普世」亦「本土」的台灣知識人。 兩人的政治文化思想,持續挑戰台灣新世代的知識人──曾約農想望台灣「中國化」、「傳統化」、「保守化」;而林攀龍則想望台灣「自由化」、「本土化」、「普世化」,使之成為台灣前進的方向!  

特價33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頁數1/6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