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研叢刊 書系 ,共計5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雞籠山與淡水洋(精)

陳宗仁  著
聯經  出版
2005/08/29 出版

四百多年前,據說在澎湖島的東北方有「雞籠山」與「淡水洋」,幾百年來,這兩個地名的故事,彷如一部北部台灣的歷史。只是台灣島的歷史幾經變遷,早期雞籠、淡水的故事如同起了迷霧的歷史。本書依據中國、西班牙、荷蘭、英國、日本等國所藏相關史料,探討北部台灣的歷史發展。作者以十五至十七世紀雞籠、淡水的歷史變遷為例,說明北部台灣的早期歷史經歷了三個階段的變化,從航行指標(1400-1570)、轉運貿易(1570-1625)到主權的轉換(1626-1700),敘述其間演變經過,強調外來政經勢力對於台灣歷史轉折的關鍵性影響。全書有系統的探討北部台灣的早期歷史,對於過去台灣早期史的研究偏重南部台灣的現象,有所補益。並以東亞海域史的角度來觀照;對史學而言,不僅有助於台灣早期史的研究,亦是同一時期東亞史的重要研究

79 特價41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文化展演與台灣原住民(精)

胡台麗  著
聯經  出版
2003/07/22 出版

在《文化展演與台灣原住民》一書中,作者透過多樣性的文字書寫(學術論文、通俗散文與對話訪談等併陳)、民族誌影像紀錄、部落祭儀樂舞、和現代舞台展演等,探觸台灣原住民文化的深層意涵;並以極大的熱情,積極地尋求人類學知識的社會實踐。在自由不受框限的嚐試中,本書作者與原住民文化交會,激盪出新的研究與實踐路徑。她也發現不同文化對展演的真實有不同的看法與詮釋,影響研究者、媒介者、演出者與該族群的互動。作者的喜怒哀樂在原住民文化脈絡中反芻,坦誠地呈現,是另一種文化展演。

79 特價45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海洋史論集(精)

曹永和  著
聯經  出版
2000/10/23 出版

中國有將近一半的領土靠海,和海洋的關係非常密切。本書先介紹從史前到清代的中國海洋關係,再詳細介紹明代的海洋政策及與周圍國家的關係。明太祖時代的海洋政策,原本是消極保守,但是到了成祖時期,開始轉變,先派遣使臣了解南海各國的情況,後來又命鄭和下西洋,不但在中國歷史上,甚至在世界歷史上,均屬盛舉。明代的海洋發展,成就顯著。華人遷徙南洋,擴大了華人的世界,本書對此也有所論述。

79 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荷蘭人在福爾摩莎(精裝)

程紹剛  著
聯經  出版
2000/10/23 出版

在臺灣的近代史上,自1624年9月至1662年2月為止,前後近38年,是荷蘭人殖民統治的時期。當時荷蘭人稱臺灣為福爾摩莎島,而其統治則是透過東印度公司來運作的。 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於1602年,其宗旨是促進荷蘭在好望角以東地區的亞洲貿易,以及在亞洲繼續與西班牙作戰。17年之後,荷蘭駐東印度總督庫恩(J.P.Coen, 1619-1623, 1627-1629)建立了東印度公司在亞洲的貿易基地——巴達維亞城。此後,總督即在巴城總部,藉由東印度評議會的協助,主導東印度公司在亞洲各地的事務。為了在荷蘭更有效地掌握東印度公司在亞洲的活動,東印度公司的最高領導機構董事會在一項指令中規定,東印度總督與評議會(或統稱「東印度高級政府」),必須定期就東印度公司在亞洲的活動提交報告。這個報告便被稱為《東印度事務報告》,有關台灣的記錄是這份《報告》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荷蘭人殖民統治期間,福爾摩莎島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一變化至今仍影響著臺灣社會。原本為原住民生息之地的福爾摩莎島,脫離了與世隔絕的狀態,發展成為荷蘭東印度公司在遠東貿易網絡中一個不可或缺的貿易基地。對最初深受荷人歡迎的中國移民來說,福爾摩莎原先是他們避難的去處,而後漸漸成為他們定居繁衍的地方。此一轉變導致原住民的土地受到掠奪,並且被迫移居山地,大陸移民的地位也由原來的難民變為土地開發者。這些變化都可以從荷蘭人的《東印度事務報告》中得到線索。 《東印度事務報告》曾出版過荷蘭文的版本,據柯爾哈斯估計,該版只收錄了《報告》原件的十六分之一,譯者核對原檔,發現其中有關台灣部分的報告,有三分之二被刪掉了。本書特別從《東印度事務報告》原檔案中,完整抄錄1624至1662年間有關臺灣的部分,由荷蘭文直接譯成中文,並加上必要的註釋,以供研究者參考利用。

79 特價47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荷據時代台灣史

楊彥杰  著
聯經  出版
2000/10/23 出版

荷蘭據台38年(1624-1662)並實行殖民統治,為台灣史研究一個不容忽視的課題。但以往這方面的研究尚屬薄弱,專著甚少。作者自1978年以來,一直從事台灣史的研究,近十餘年來更盡力搜集各種中外文資料,包括古籍、檔案、奏稿、方志、日記等,並全面查閱大陸、台灣、日本、荷蘭、美國學者的研究成果,特別是充分利用日譯本《巴達維亞日記》這類第一手資料,使本書能夠較全面地描繪出當時台灣社會生活的具體狀況,讓讀者對這段歷史有一個既系統又細緻的認識。而且,作者對荷據時代許多重要的歷史問題都作了相當深入的研究,以客觀和實事求是的態度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如:荷據時代的歷史分期,台灣被荷人侵占的原因,荷人對日本、西班牙、中國當局及鄭芝龍的不同策略,荷人由從事轉口貿易到以經營本島為主的轉變,台灣轉口貿易由盛到衰的演變,荷據時代對台灣發展的影響等。此外,作者還用數學方法重新估算了若干重要數據,如,他根據徵收人頭稅的資料,估算出荷據時代若干年代漢人的人口數字、男女比例及人口流動狀況;測算出歷年的砂糖、稻榖產量及稻作租稅的標準;編製出歷年財政收支表等等。用必要的數據說明自己的論點並相當有說服力,亦是本書的一大特色。

79 特價23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