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叢刊係編者四十年辛勤搜集,潛心編研的碩果。全書共收文件約一千九百一十餘件,約二百零五萬言。錄自原稿、傳單、布告、稿本、孤本者約四百零數件,錄自稀有資料者約三百四十餘件,共約七百五十餘件。
本資料彙編為《抗戰前的清華大學,1928-1937》一書的副產品,補充說明清華大學之所以為國內一流大學,除有良好的領導人、充沛的經費、優良的教研環境和充實的圖書儀器設備外,主要有堅強的師資陣容和優秀的學生。由於清華採取精英主義,文法理工四學院在校學生最多時不過千餘人,一九二九至一九四七年間之大學部畢業生人數也不過二千多人,研究所畢業生六十一人,和六屆清華留美公費生一百三十二人,但他們對兩岸三地和美國的學術、教育、科學研究及工業建設,均有卓越的表現和貢獻。本書便是一個最有力的佐證。
本書收有四種名錄:(一)光緒壬寅癸卯(1902-1903)之間在日本東京的中國學生題名錄,(二)光緒丙午(1906)京師大學堂同學錄,(三)光緒丁未(1907)京師大學堂舊班師範畢業生題名錄,(四)民國六年(1917)清華學校同學錄。
自從1994年夏天,俄國總統葉利欽將有關朝鮮戰爭的216件俄國解密檔案交給了來訪的韓國總統金泳三後,關於這場戰爭的神秘面紗終於一點點地被揭開了。此後,除俄國學者外,美國、韓國、中國的研究人員也紛紛通過各種渠道,收集能夠進一步解開朝鮮戰爭之謎的重要歷史文件。俄國檔案之所以如此吸引各國學者,是因為在與這場戰爭緊密相關的幾個國家中,美國的檔案早已公佈於世,朝鮮和韓國的檔案大多毀於戰火,而中國大陸的檔案在目前的制度下還不可能充分地為研究者所利用。於是,能夠揭露當年鐵幕背後秘密的史料,只有俄國一個來源了。本史料叢刊出版了有關朝鮮戰爭的俄國檔案554件(另有100多個附件)。就其數量而言,遠遠超過了目前散見於各國刊物的俄文、英文和韓文文件。就其形式而言,這些檔案大多是蘇聯、中國、朝鮮三方領導人及相應機構之間的往來電文、會談紀錄,蘇共和蘇聯政府從中央到各主管部門的會議紀錄、決議草案、請示報告及情況通報,蘇聯駐中國和朝鮮使館與國內相關部門往來的電報、信函等等。本書的出版將有助於推進華語世界研究者和一般讀者探尋與解答這場戰爭的秘密與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