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實很想說說父親的故事。」 《父親的道歉信》之後再度回望親情與日常直木獎得主向田邦子最雋永的經典散文集繼《父親的道歉信》奠定向田邦子散文名家地位日本傳奇才女再次推出膾炙人口的精采散文集近60篇邦子的回憶與生活記敘╳筆下記錄13位風格鮮明的時代名人性格如暴君般的父親,將說不出口的父愛寄托在「沒有字的明信片」中,妹妹終於返家時,赤腳衝出的父親竟抱著妹妹在門前放聲大哭……主動幫忙同學摺紙鶴,當老師宣布「摺好的人拿在手上舉起來」時,卻發現自己早早完成的紙鶴落在地上已潰不成形……一個陰暗的夜晚,被色狼抓住手腕強拉進草叢,所幸順利逃離,一週後竟在電車上碰見那名色狼,死命拽住才將他拖到了警局……記憶中的父親總是板著一張臉,反對養貓,卻擅自養起金絲雀和金魚,嚴格要求長女考試第一名;卻同時也是出差記得帶伴手禮返家、在女兒入睡後替她完成紙氣球的父親……對父母的回憶有厭煩、畏懼,也有敬與愛,追憶過往種種,回到心中的故鄉,才剛親眼目睹的風光立時褪了色,不知不覺間成了記憶中如羊羹色的泛黃照片。精采摘錄──● 七年之後,父親過世了,伽俚伽至今仍健在。 這隻貓竟也變成父親留給我的遺物之一了。● 他以漫畫的眼光觀察自己。 將人生當作單頁漫畫來看會很有趣可笑,但也充滿冷眼旁觀的意境。 他說自己比起小生更像小丑,也就更加刻意演出丑角的小奸小惡。
日本國民作家向田邦子離世前 最後小說×散文珠玉集 編輯×編劇×作家的文筆 跨世代的議題 不倫戀、不孕症、同志之情、大女人的歷練…… 凝鍊了片刻的狼狽、瞬間的歡快,還有一絲人情練達的溫暖。 本書收錄向田邦子離世前最後的四則短篇小說,皆於看似平靜無波的生活中有著出人意表的轉折;收錄字字珠璣的散文,有前往肯亞、吳哥窟的旅遊記事,在放肆度日中懷念家人的羈絆,值得紀念的工作經歷、令人感佩的職場前輩,也有從日常小事中心神領會的待人接物、昭和年代的記憶與情懷。 不倫戀、不孕症、同志之情、大女人的暢快與自由、也討厭工作……向田邦子在世代共通的議題上既溫暖又叛逆,她說: 「愛」就是溫暖,是一種細微的勇氣,想停下來卻無法停住的自然衝動。我曾聽過一句話:「魔鬼就在細節裡」,對我來說,「愛」就像這句話裡說的,是一個細節。 但她也說: 只要旁人看不到,我就想幹些不可告人之事。沒有人注意我的話,我會把紙屑丟在「禁丟垃圾」的地方。 誠如日本讀者的感想:「集魅力、愛恨、軟弱、羞恥心合一,篇篇都是珠玉之作。」既有佐野洋子的暢快,也有向田邦子短暫一生的魅力流露。 /日本讀者好評/ ◎雖然故事的篇幅很短,角色的情感卻十分飽滿。特別是〈三角波〉和〈幸運神〉這兩個故事,有著出人意表的發展,讀到與預期不同的結局時,不禁揣想故事中的主角究竟是幸或不幸,很有意思。 ◎是母親推薦我讀的。一開始並不特別期待會讀到什麼,卻遇上了許多和我十分親近的角色,忍不住反覆捧讀,閱讀愈有味道,非常有趣的一本書。集魅力、愛恨、軟弱、羞恥心而一,篇篇都是珠玉之作。 ◎散文和《父親的道歉信》等作品有著不同趣味,省思人生之餘,帶著些許憂鬱寂寥的氛圍。小說則是比起辣椒更像是山椒般刺激的短篇作品。如果可以的話真想多讀幾篇。 ◎只不過是寥寥數頁的短篇作品,卻對人們潛藏在平凡生活裡的感受有著十分深刻的描寫,讓人屏息。相較於咄咄逼人的小說對話,我更喜歡後半的散文。雖然要模仿向田女士的生活方式對我來說太自不量力,但十分憧憬能像她一樣,在人生的道路上,對自己踏出的每一步都負起責任、仔細呵護的人生觀。 ◎向田邦子以銳利目光觀察日常細節,初讀,便發現在卑鄙的人性中也有著體貼、美麗的事物裡卻暗藏貪欲之心。她讓我們察覺了容易忽略的小事、隱於事物中的小小神明,不禁讓人感到安心。 /《男時女時》名句分享/ ◎歡愉的時刻既然欲死欲仙,悲傷的瞬間自然也該懂得自我寬解。 ◎我並不是特別喜歡小孩,深情待人這種事,也令我覺得厭煩 ◎當時那種不懂疲累為何物的體力,那種橫衝直撞的衝勁,現在都沒有了。相對的,當時對別人的感覺不太了解,現在才終於能夠有所體會。 ◎這也是我的毛病:只要旁人看不到,我就想幹些不可告人之事。沒有人注意我的話,我會把紙屑丟在「禁丟垃圾」的地方。 ◎對我來說,「愛」就是溫暖,是一種細微的勇氣,想停下來卻無法停住的自然衝動。我曾聽過一句話:「魔鬼就在細節裡」,對我來說,「愛」就像這句話裡說的,是一個細節。 ◎即使只是微不足道的小樂趣也行,只要每天能從工作裡找到一些新發現,讓你發出讚嘆:「喔?原來如此!」我想,埋頭苦幹也能變成一件樂事。像我這種散漫的懶蟲,也只有利用這種方式才能繼續幹下去。
誰沒有祕密?有人可以讓祕密變成生存的動力。 向田邦子就是這樣的人。 ◎本書收錄向田邦子珍貴照片、妹妹和子寫下的回憶篇章 ◎日本TBS電視台改編電視劇,由知名演員山口智子領銜主演 ▌內容簡介 從殷殷關懷、生活點滴到日常飲食…… 34篇書信與日記 揭露傳奇作家一生不為人知的情感世界 向田邦子過世後留下為人傳誦的作品,還有一個藏著祕密的牛皮紙袋。多年後,妹妹和子從牛皮紙袋裡發現,向來很少提到自己的事的姊姊,原來曾遇到一位人生伴侶,她打從心底信賴這個男人,什麼話都對他說。 小小的牛皮紙袋裡,有著邦子與祕密情人N先生往來的信件,以及N先生的日記。寫下這些書信時,向田家遭逢家庭危機,向田邦子一肩扛起長女的責任,卻也正值創作巔峰,而情人N先生也面臨人生最黯淡之低谷。在情書當中,向田邦子下筆時多了含蓄的親暱、情人之間的任性撒嬌,也不減對飲食與日常細節一貫的體察與感懷。和子感嘆:「邦子是專情的,從未因別人而動心,這就是向田邦子。」 ▋向田邦子的溫柔與智慧小語 1. 人從呱呱墜地起便背負著苦難,差別只在於有沒有說出口。 2. 遇是厲害的人愈有分寸,愈是不厲害的人才會隨隨便便。 3. 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該如何度過,就要靠智慧了。最好不要太在意,經過一些時間,再回頭看會覺得是笑話一樁。 4. 在喜悅的情況下出生、在父母的關愛下成長、像一般人一樣生活,我覺得很感激。 5. 把父親當成一個個人來看待,這麼一來才會客觀,才能冷靜面對。 6. 在這裡,我們學會發覺、理解人們的傷痛。如果什麼事都沒有,也許就在不知不覺間結束了。 7. 應該以生者為重。 8. 想睡的時候能睡是最幸福的了。 9. 不要隨便發脾氣,寬心自在最重要。 10. 天氣又要變冷了,請保重身體。橘子不妨多吃些。 ▌讀者迴響 我想效仿向田邦子老師,她原諒了人的軟弱和自私,努力生活了下去。──日本讀者101(Amazon) 原來愛可以不用透過華麗的語言來表達。──日本讀者かずはさん(Booklog) 比起像「我愛你」這樣的詞,更喜歡邦子給N先生信中的結尾問候。我認為比起信的內容,信末的問候才是情書真正的內涵。──日本讀者dmikityさん(Booklog) ▌向田邦子的文學遺產 被譽為「大和民族的張愛玲」,向田邦子在逝世後的四十年間,仍然廣受大眾讀者、學者專家,乃至於出版社、影視產業的喜愛。文學館等為她舉辦展覽,大學為她設立「向田邦子文庫展示室」,電視台每年依據她的原作或劇本推出年度大戲,出版社甚至為她設立名為「向田邦子獎」的電視劇本獎。 向田邦子豐碩的創作生涯,以及對於日常生活的深刻體會,持續啟發日本國內外的知名創作者,包括作家朱天文、導演侯孝賢、是枝裕和等人,讓我們不斷看見即便是日常生活的細微瑣事,只要加以抽絲剝繭,以藝術的方式加以呈現,也能發現其中難以忘懷的幽微記憶、傷感,以及生命力。 ▌延伸閱讀:向田邦子作品一覽 女人的食指 父親的道歉信 向田邦子的情書 回憶‧撲克牌 男時女時 宛如阿修羅
收錄直木獎得獎作 銷售超過2,000,000冊 人與人的關係就好像一場撲克牌遊戲, 歡笑裡往往暗湧著謊言…… 在寫下《回憶‧撲克牌》的時候,我試圖潛入過去的記憶裡,像是將一張牌塞進一疊撲克牌的縫隙中。──向田邦子 日本著名作家水上勉專文解說 ▌內容簡介 13篇最引人低迴的家庭故事 13面窺探複雜人性的「向田窗」 參加屬下婚禮卻帶著異樣心結的丈夫、喜歡偷看高中男生上體育課的主婦、因為不如妹妹八面玲瓏而自卑的中年女子、不小心傷到兒子而遭全家排擠的母親……從父母、子女、夫妻,到手足間,最平凡的家庭日常裡,往往有最緊張的關係,與最壓抑的靈魂故事。向田邦子筆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是一言以蔽之,而是欲言又止、欲說還休。文藝評論家尾崎秀樹如此評價《回憶‧撲克牌》:「作者筆下的畫面,透露出看似平凡生活中的男女內心的深淵。」 本書收錄向田邦子榮獲日本直木獎的名作〈水獺〉、〈狗屋〉與〈花的名字〉等十三篇小說,每篇以素有「向田窗」之美稱的獨到角度描繪,宛若推開一扇扇朝向人心內在風景的窗戶,而故事中一道道家庭劇的浮光掠影,也召喚著讀者最私密的人生經驗…… ▌撲克牌如人生 ♠ 黑桃象徵佩劍,致敬婚姻中忍不住舉起菜刀的時刻 宅次站了起來。一邊攀著紙門一邊往廚房走去,等到回過神來,手上已經握著菜刀。他不知道想刺的究竟是自己的心臟,還是厚子高聳如橘子的胸部呢?「還不錯嘛!」厚子的聲音說。「都能抓住菜刀了呀,再加點油就行了!」語氣顯得明朗,兩顆如西瓜子左右分離的黑色小眼睛跳躍著。 ──〈水獺〉 ♣ 梅花象徵老百姓,外遇並不總是要追尋光鮮亮麗 富子也開始變得多話了。臉部和身體的表情也豐富了起來,彷彿一天比一天更有自信了。或許是因為這個緣故,庄治變得很容易疲倦。…… ……原以為可以安然地躺在巨大的年糕上面,一定神,才發現年糕已經變成了光滑柔亮的裸體模特兒。 ──〈緩坡〉 ♥ 紅心象徵愛情,但愛情是一汪學海無涯 她看見在擦著手的妹妹從盡頭走來,和丈夫擦身而過時,彼此交錯的那邊肩膀微低了一下,眼光帶著笑意。好像在說:「我先回座位了。」也像是說:「姊夫也真是的。」甚至也可解讀為沒有發出聲音的笑聲。從背後無法看到丈夫的眼睛,但妹妹的那種眼神是阿麻永遠都學不會的。 ──〈男眉〉 ♦ 方塊代表金錢,真正重要的是想用金錢交換什麼 阿勝深情地看著達子的眼睛說:「魚富開業至今已經是第三代了,將店後面的兩間房子打掉,應該有不小的建地。假如蓋成公寓,光是靠租金也能生活了。考慮到商店街的魚店受到來自超級市場的衝擊,未來恐怕沒有什麼發展。我倒是想開間小店也不錯,你覺得咖啡廳好,還是小酒館好呢?」用過壽喜燒火鍋,也吃完了餐後的西瓜,阿勝仍沒有起身告辭的意思。 ──〈狗屋〉 ▌各方好評 將生與死穿插在日常生活之中,透過我稱為是「向田窗」的窗戶觀察人生,詳實地寫出人間百態。──日本著名作家水上勉 這是一部修剪去日常場景,巧妙描繪出人心黑暗、軟弱和骯髒的傑作。──日本讀者zanzan1205(Booklog) 無處不在的普通人,與無處不在的普通事物,竟能如此壓迫人的內心。──日本讀者sagami246(Booklog) ▌向田邦子的文學遺產 被譽為「大和民族的張愛玲」,向田邦子在逝世後的四十年間,仍然廣受大眾讀者、學者專家,乃至於出版社、影視產業的喜愛。文學館等為她舉辦展覽,大學為她設立「向田邦子文庫展示室」,電視台每年依據她的原作或劇本推出年度大戲,出版社甚至為她設立名為「向田邦子獎」的電視劇本獎。 向田邦子豐碩的創作生涯,以及對於日常生活的深刻體會,持續啟發日本國內外的知名創作者,包括作家朱天文、導演侯孝賢、是枝裕和等人,讓我們不斷看見即便是日常生活的細微瑣事,只要加以抽絲剝繭,以藝術的方式加以呈現,也能發現其中難以忘懷的幽微記憶、傷感,以及生命力。 ▌延伸閱讀:向田邦子作品一覽 女人的食指 父親的道歉信 向田邦子的情書 回憶‧撲克牌 男時女時 宛如阿修羅
知名導演是枝裕和著迷不已的小說 向田邦子對女性貪嗔癡愛最透徹的洞察 她們就如同充滿執念的阿修羅, 在名為家庭的暗潮洶湧中,編織著愛與謊言。 但是,阿修羅也有軟弱的時刻…… ▍本書特色 ◎一九七九年同名電視劇大受好評,兩度改編舞台劇 ◎二〇〇三年改編電影由森田芳光執導 大竹忍、黑木瞳、深津繪里、深田恭子等主演 ▍內容簡介 年屆七十的父親竟然出軌,似乎還有了兒子!竹澤家四姊妹原本平靜的生活因此起了巨大波瀾。她們聚在一起商討對策之時,也在各自的人生難題中掙扎…… 大姊綱子守寡多年,與任職花道教室的老闆眉來眼去,早有家室的男人卻無意與她結婚。二姊卷子懷疑丈夫不忠又不敢確認,只能暗自揣測。三姊瀧子沒有戀愛過,卻因聘請徵信公司調查外遇的父親,意外和其員工譜出戀曲。四妹咲子為了支持拳擊手男友的事業,和對方一起進行節食,某天卻在家門口發現兩個吃完的拉麵湯碗,其中一碗還有沾了口紅的菸蒂。一日,咲子發現報紙上的一則讀者投書上寫著:「年邁的父親金屋藏嬌。」種種細節與家裡情況如此類似,四姊妹懷疑作者就是她們其中一人,更擔心操勞一生的母親會讀到報紙而發現真相…… 《宛如阿修羅》是向田邦子刻劃女性面貌的巔峰之作,日本知名導演是枝裕和曾表示,向田邦子筆下的幽微日常是他美學的啟蒙;從年糕上的裂縫,到碎了一地的雞蛋,生動地運用柴米油鹽烘托當下氛圍,在尋常而深刻的對話之中,一幅笑中帶淚的家庭繪卷在讀者眼前緩緩展開。 ▍《宛如阿修羅》中的飲食況味 向田邦子愛吃,也懂吃,她曾說若沒有當作家,自己的第一志願是成為廚師。這番對食物滋味的重視,影響了是枝裕和導演,在電影《橫山家之味》表現得淋漓盡致。 向田邦子曾與妹妹在東京開過一家名為「飯屋」的餐館,從米飯、烤魚、煮物到小菜,都精挑細選。在《宛如阿修羅》中,到處充滿呼應故事情節的巧思。例如象徵一家團聚的鏡餅,卻因裂開而讓人想起母親的腳後跟。而在日本傳統文化中,製作麻糬的過程常常是夫妻通力合作,因此「裂開的鏡餅」似乎更耐人尋味…… 鏡餅|團聚、勞碌的母親 「看到鏡餅上的裂縫,你有沒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聽到卷子的問話,兩個人互看了一眼,「啊!」了一聲立刻說:「媽的腳後跟!」……笑鬧過後,幾個人便炸起年糕。卷子負責下鍋,綱子則是撈起來放在鐵盤上,瀧子把炸好的年糕放在鋪了和紙的盤子上撒鹽,這是姊妹之間才有的默契。鷹男坐在不遠處,深有感慨地看著出現裂縫的年糕炸成金黃色,發出香噴噴的味道。 醃白菜|難得的母女時光 卷子、綱子和藤正在國立家中的庭院內一起醃白菜。先將白菜洗乾淨,再放在大扁籃內晒乾,然後切成兩半,醃在大桶子裡。身穿圍裙衣、頭上披著毛巾的藤動作俐落,使用多年、已經褪成蜂蜜色的砧板、刀子和醃漬桶都訴說著一個走過五十年的家庭的歷史。 豆腐湯|年邁父母的簡單晚餐 卷子腦海中浮現出父母簡單的晚餐景象:父母在共同生活多年的老房子裡,就著一盞老舊的燈,默默喝著豆腐湯……恆太郎邊吃飯邊看晚報,不時發出「嗯」的輕聲嘀咕;藤把醬油倒進丈夫的碟子,順便撿起他不小心掉在桌上的飯菜…… 魚乾|婚外情 計程車停妥後,綱子下了車。她穿著大衣,手上拎個小旅行袋,另一隻手拎著一籃魚乾。綱子深情地向車內的枡川貞治欠了欠身,站在路旁,目送計程車遠去。……綱子把話筒夾在肩膀上,正打算伸手打開暖爐,卻嗅到手上有股魚腥味。那是魚乾的味道。她嗅聞著手指。 麵包、橘子、咖啡|如學生般純純的愛戀 勝又從鼓鼓的大衣口袋裡拿出裝在塑膠袋裡的麵包和罐裝咖啡,然後又拿出橘子放在瀧子的桌上。他在拿食物時,不小心把髒手帕也拉了出來,慌忙塞了回去。瀧子微微一笑,說了聲「那我就開動了」,拿起麵包。勝又幫她打開咖啡罐,瀧子咬麵包時,他拿起桌上的書…… 大碗拉麵|縱欲 來到房間門口,咲子張大眼睛。門口放了兩個拉麵的大碗。其中一個吃得精光,另一個還留著湯汁,而且,湯汁裡浮著一段沾了口紅的菸蒂。 麻糬紅豆湯|不圓滿的現實 豐子自我介紹後,邀卷子一起去喝咖啡。卷子得知對方是姊姊外遇對象的妻子,有點不知所措,卻也無法拒絕,只好跟著她走進附近的一家日式咖啡館。 她們面對面坐了下來,都點了麻糬紅豆湯。 【向田邦子的文學遺產】 被譽為「大和民族的張愛玲」,向田邦子在逝世後的四十年間,仍然廣受大眾讀者、學者專家,乃至於出版社、影視產業的喜愛。文學館等為她舉辦展覽,大學為她設立「向田邦子文庫展示室」,電視台每年依據她的原作或劇本推出年度大戲,出版社甚至為她設立名為「向田邦子獎」的電視劇本獎。 向田邦子豐碩的創作生涯,以及對於日常生活的深刻體會,持續啟發日本國內外的知名創作者, 包括作家朱天文、導演侯孝賢、是枝裕和等人,讓我們不斷看見即便是日常生活的細微瑣事, 只要加以抽絲剝繭,以藝術的方式加以呈現,也能發現其中難以忘懷的幽微記憶、傷感,以及生命力。 =延伸閱讀= ◎父親的道歉信 ◎回憶.撲克牌 ◎向田邦子的情書 ◎女人的食指 ◎宛如蛇蠍 ◎男時女時
《女人的食指》原著39週年上市紀念 向田邦子於意外去世前 散文連載作 「陰錯陽差之下,我現在從事電視及廣播的編劇工作,但其實,我本來想當廚師。」 =內容簡介= 總合編劇、散文、小說家的功力於一身,不管當編劇或開餐廳的向田邦子,創作盡顯人間情味! ▲據說很多寫作的人都有失眠的毛病。我本來壓根沒想過會以寫作為業,如果非得自食其力,我想當體操老師或滑雪教練,或也因此,我至今不知失眠為何物。 ▲劇作家的特性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我總是如此回答: 一、腸胃健康耐操。二、饒舌又樂天。三、是個騙子。 ▲我企畫新戲時,首先,客廳一定會盡量設定成狹小、老舊的榻榻米房間。……狹小破舊的客廳,做為這種自在人生的休息時光,豈非最適合不過。 編劇該讓一百二十年前的家庭主婦一整天做什麼?為什麼家庭劇總是騙人的,劇本家得使用哪些「省略」、「誇張」與「戲劇化」的手法……「我靠寫字賺錢已有二十年,但比起拿筆的時間,拿筷子的時間肯定更長。」本書為向田邦子於空難意外去世前,正在連載的散文,書寫美食、旅行、編劇心法種種歷練……不論哪種人生經驗,都在向田邦子的筆中成為迷人的篇章,爽朗又富含人情,咀嚼再三仍舊魅力無限。 主要篇章簡介 〈香水〉 「隨著那種氣味及掏糞的自街頭消失,「含羞」二字也消失了。」 在還沒有沖水馬桶的年代,那些人每隔一段時間就來一次。那個味道飄來的時候, 小孩們總是一邊爭先恐後地搶著上廁所,一邊抱怨氣味難聞; 大人們總是一邊斥責「你就沒有拉屎拉尿嗎?」,一邊炒著茶葉設法清除氣味。 「那是田園的香水。」向田邦子想起她的父親總是這麼說。 〈動物鈴〉 向田邦子遇過許多警鈴響起的時刻。有小孩的惡作劇,有真的失火的警鈴,也有在飛機上,鄰座的男人慌張地尋找包包內那意外響起的鬧鐘。不過最讓她印象深刻的,是一家位於肯亞動物保護區的旅館中,牆上所設置的「動物鈴」。 到底「動物鈴」的作用是什麼呢? 〈電視劇的客廳〉 「電視劇的客廳,比真實世界更小更亂耶。」為什麼大獲好評的家庭劇總是有個寒酸的客廳呢?兩腳髒兮兮地便坐在榻榻米上剪指甲、挖完鼻孔偷偷抹在桌子底下、穿著寬鬆脫線的睡衣聊天打鬧,這就是我們平凡人最真實的生活方式。 狹小破舊的客廳,作為這種自在人生的休息時光,豈非最適合不過。 〈沖繩胃袋旅行〉 小學時,每年都會到沖繩出差的父親總帶著「橘餅」回來,長大後無論怎麼交代前去沖繩的朋友代購,似乎都找不到這種點心了。在一次特別計畫的沖繩美食之旅中,不僅體驗了琳瑯滿目的沖繩美食,另外包括藍天、豔陽、沙灘以及濃濃的人情,都令人嚮往。向田邦子在旅途的最後也尋回了小時候最熟悉的口味…..
從下級武士一躍成為日本萬元鈔票的肖像人物── 拒絕從政卻啟發無數政治家的日本近代教育之父 想了解日本如何成為亞洲強國,一個不可不知的關鍵名字! 全新經典改版│問世逾一百二十年,福澤諭吉發人深省的口述自傳│二十一世紀日本國民教育必讀書目 真理大學應用日語學系系主任暨專任副教授戶田一康專文導讀 中國文化大學日文所所長楊永良譯序 日本近代以來最好的勵志故事、熱血沸騰的青春物語。──戶田一康(真理大學應用日語學系系主任暨專任副教授) 單以他對教育的主張「人應自立自強」而言,《福澤諭吉自傳》一書對於已經進入二十一世紀的東亞諸國仍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楊永良(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所長) 【內容簡介】 從頑童到啟蒙大師 福澤諭吉出身為下級武士,卻不受階級所限力爭上游。他曾是個頑童,卻願意反覆檢討自我並力求進步,不畏挑戰傳統。二十一歲那年,他昂首走入西學之門,成為日本近代改革的重要推手。 在亂世中堅持自己的道路 德川幕府末期,時局動盪,美國黑船來航,日本被迫打開國門,一時之間內憂外患並起。福澤諭吉夾在佐幕派與尊皇派之間,甚至面臨來自浪人的殺機。即使如此,他仍不畏「攘夷」的主流觀點,堅信唯有向西方國家學習,日本才能富強,遂致力於翻譯外文書,並創辦西洋文明的火車頭學校「慶應義塾」以及《時事新報》。 影響明治維新──福澤諭吉的思想改革 在接觸西方知識之後,他更積極提倡自由平等、男女平等、婚姻自主等思想。首次訪美後,他帶回日本第一部韋氏辭典,出版介紹西方文明的專書《西洋事情》,成為日本英語教育的先鋒。福澤諭吉雖然終生不願踏入政治圈,卻在各方面大大地影響了明治維新,促使日本晉升亞洲強國,進而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歷史。本書由福澤諭吉口述,歷時兩年於《時事新報》連載,不僅是日本國民教育必讀作品,更是完整理解日本近代史最重要的一本書。 【福澤諭吉啟蒙金句】 他說,教育才能使國家富強── 我之所以將漢學視為敵人,那是因為我深信,在今日開國之際,若是陳腐的漢學占據了少年的腦子,則日本無法進入西方文明之國的行列。 他心懷民主與自由── 如果政府高高在上,那麼替政府做事的人也變得高高在上,既然高高在上,那麼對百姓自然會採取高壓的態度。這種高壓的態度就是作威作福。 他努力不懈,追求進步── 人的志向會因為他的環境而改變,幼年所說的話,長大後未必能實現。一切只靠天資,再加上教育,以及不屈不撓的毅力,不可猶豫,如此堅持到最後才能成功。
父親憤怒的拳頭、母親清理嘔吐物的身影、 孩子們半夜聽聞父親喊叫的驚嚇神情…… 向田邦子第一部傾訴家庭衝突與親子矛盾的回憶之書 【本書特色】 ☆ 日人永難忘懷的女作家、大和民族的張愛玲、直木獎得主向田邦子誕生九十週年,散文最高傑作紀念版! ☆ 日本評論家谷澤永一確立本書為日本文學史上第一部「生活人的昭和史」之重要地位。 ☆ 日本作家澤木耕太郎讚譽:「向田邦子真可說是閱讀記憶的專家。」 ☆ 作家朱天文、導演侯孝賢、是枝裕和等人高度推崇的日本文學名家,重現二戰前夕日本家庭的典型生活。 【內容簡介】 父親遲來的道歉無法治癒孩子在家庭中受傷的身體, 卻能讓人有勇氣重新拾起碎了滿地的親子回憶。 蠻橫無理的父親總是粗暴地控制家中所有人的生活方式,凡事依循丈夫的母親讓人既不滿又瞧不起,我在令人窒息的家中什麼都無法改變,直到父親多年後捎來一封沒有提及道歉的書信…… 家庭破碎的情感與緊繃的氣氛,從小在向田邦子的記憶裡刻下一道道隱隱作痛的疤痕。在逝世前三年,罹患乳癌、肝炎,右手又癱瘓之際,才終於決定在病床上提筆,用陌生的左手,寫下親子之間無盡的矛盾、衝突,以及釋懷。 從事劇本寫作超過二十年的向田邦子,總是特別聚焦日常生活的細節與物件,透過父親憤怒的容顏、母親清理嘔吐物的身影、孩子半夜聽聞父親呼喚的驚嚇神情,以及各式各樣的氣味、聲音、色澤,成功將生活的視覺性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本書是作者第一部散文作品,在出版之後,曾經被讀者批評是連家庭主婦也寫得出來的作品。然而,書中日常而細膩的女性觀點,正是向田邦子與眾不同之處。她對生活的高度敏銳與深度剖析的能力,讓本書成為日本評論家谷澤永一口中第一部「生活人的昭和史」,從庶民生活深刻地描繪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日本家庭典型的日常生活樣貌。 【向田邦子的文學遺產】 被譽為「大和民族的張愛玲」,向田邦子在逝世後的四十年間,仍然廣受大眾讀者、學者專家,乃至於出版社、影視產業的喜愛。文學館等為她舉辦展覽,大學為她設立「向田邦子文庫展示室」,電視台每年依據她的原作或劇本推出年度大戲,出版社甚至為她設立名為「向田邦子獎」的電視劇本獎。 向田邦子豐碩的創作生涯,以及對於日常生活的深刻體會,持續啟發日本國內外的知名創作者,包括作家朱天文、導演侯孝賢、是枝裕和等人,讓我們不斷看見即便是日常生活的細微瑣事,只要加以抽絲剝繭,以藝術的方式加以呈現,也能發現其中難以忘懷的幽微記憶、傷感,以及生命力。 【向田邦子記憶中的父親形象】 向田邦子記憶中的父親是一位「身穿亞麻西裝、頭戴康康帽或巴拿馬草帽、拄著藤製拐杖、留著不輸給夏目漱石的鬍子、神情威嚴的父親」。在成年之後,向田邦子依靠著辛苦的寫稿工作,終於得以搬出一直以來令她窒息的家庭。 然而,正如她在書中所說,「記憶像是绽口的毛線,一旦找到了頭便能一扯再扯、沒完沒了。」傳統又嚴厲的父親、難以言喻的家庭衝突、充滿矛盾的親子回憶,在向田邦子的成年生活中,總是能找到細小的情感缺口,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將她拉入童年時期的回憶漩渦,想起父親平時的嚴格要求、夜裡的溫暖關懷,甚至是無助的孤獨身影…… •孩子們半夜被叫起床並非只是為了吃晚宴剩菜,有時可能是為了一頂紫色的呢帽、黑貓形狀的天鵝絨包包或是童話書、羽毛球拍等禮物。我印象還很深刻,好幾次,父親拿著布料朝我穿著睡衣的肩上比畫,問我:「怎麼樣,喜歡吧?」 •我似乎看見父親正在哭泣。父親一定很自責身為家長卻讓家中被自己的鞋子弄髒、讓未成年的孩子們將因飢餓而死,也一定很遺憾無論自己如何努力都無法改變現狀。 日本作家澤木耕太郎十分讚賞向田邦子深刻描繪記憶碎片的獨到功力,認為「她可不是隨意地羅列信手拈來的過去,而是根據主題重新審視記憶,挑出合適的加以鋪陳。她順著繩索滑進黑暗的過去,用手電筒點檢與閱讀記憶,同時具有男性與女性觀點的她,在閱讀記憶時的視線會產生獨特的角度。經由這種視線的切割所萃取的記憶片段,就會成為不論男性或女性都感覺熟悉卻又新穎的題材。向田邦子真可說是閱讀記憶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