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事典 書系 ,共計8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美味的饗宴:法國美食家談吃

薩瓦蘭  著
時報文化  出版
2015/08/25 出版

☆十九世紀最經典的美食之書,一上市便在法國熱銷,再版時大文豪巴爾札克為其作序,大仲馬甚至仿造此書撰寫續集 ☆歐洲讚譽為流傳兩百年的美食聖經 ☆特別收錄巴爾札克《論現代興奮劑》 ☆本書英文版由當代飲食文學之母M.F.K.費雪親自翻譯 ☆對近現代飲食文學影響至深,奶油蛋糕與乳酪甚至以其命名   告訴我你吃什麼,我就知道你是怎麼樣的人──薩瓦蘭   ˙作家分成兩種,排便正常的寫喜劇,便秘的或常拉肚子的寫悲劇? ˙羅馬時代的人,喜歡側躺著吃東西? ˙每天早上空腹喝醋減肥,幾個月就會一瘦不可收拾? ˙想減肥千萬不可喝啤酒,因為啤酒的澱粉含量高? ˙人們對松露推崇備至,是因為松露能引發性欲?   這些現代人或許知道、或許不知的美食知識,完全寫自於兩百年前的法國。很難想像當時能有人如此專業地剖析腸胃消化、美食對身心的影響、肥胖、消瘦,甚至是宴會樂趣等關於美食的種種軼事;而創作此書的,並非米其林大廚、也不是那個年代的美食評論家,而是位政治資歷五十年的法官。   作者薩瓦蘭出身於法國貝萊的律師世家,一生在政治圈打滾,大革命時期來到巴黎從政,擔任律師與法官,後又因此流亡歐洲與美國,靠拉小提琴維生。因為他的貴族身分,曾於上流社會嚐遍美食饗宴;也因為他的流亡,親身體會民間的各種飲食樂趣,可說是十九世紀吃盡各階級美食的唯一人物。在他過世前一年,將其一生經歷寫成這本《美味的饗宴》,主題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從食物對感官的影響談起,一路提及各式美食與軼事。他說:「(我)深怕它顯得太過正經,畢竟我已經讀過太多愚蠢煩悶的書籍,可不想再寫一本了。」   此書在法國甫一出版,立刻造成轟動,再版時大文豪巴爾札克為其寫序,大仲馬也模仿本書寫了長達一千多頁的《大仲馬的美食辭典》,薩瓦蘭更因為此書歷史留名,法國經典的奶油蛋糕與乳酪,都以他的名字命名。直到現在,提到美食文學的源流,都必定記有薩瓦蘭,而本書的英文版由當代飲食文學之母M.F.K.費雪親譯,足見其地位之重要。   本書共分為兩部分,在第一部裡,薩瓦蘭談及飲食有關的現象、歷史、原因與解決辦法,諸如烹飪的科學與技術、人的食欲、宴會樂趣、狩獵形式與美食主義等,深入剖析人們的飲食習慣;第二部分則是談及自己在世界各地的有趣經歷,諸如流亡途中的美食奇遇等,讀來幽默有趣,讓人不忍釋卷。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到老師府辦桌:台北老家族的陳家菜

陳玠甫  著
時報文化  出版
2021/03/30 出版

★★隨書加贈★★ ★到大稻埕「同安樂」品嚐陳家菜,消費兩份以上套餐現折300元(憑書腰折口)★ 台灣成長、美國留學、兩岸生活 擁有老靈魂的現代說書人 用一年的餐桌料理為您展示: 台北老家族深厚悠遠的飲食文化 是食譜,也是故事;是飲食,更是文化 做一道菜,寫一個故事,想念一個人 到「老師府」裡找老台北的味道! 「這是首次正式公開老師府『陳悅記』幾代以來幾乎沒有變化的菜餚。很多人不知道,柴米油鹽庖廚之事,其實具體而微的體現了中國人獨特的文化習性,這也是在吃喝了數十年後的我才猛然發覺的平凡中的不平凡:小小的細節有著大大的文章。」──陳玠甫 陳玠甫的身分多重,曾經是電視台主播、教育機構創辦人,甚至在中國大陸負責過古村落的規劃發展。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他,來自於一個台北的老家族──「陳悅記」。「陳悅記」家族的祖宅「老師府」,由清末大龍峒的頭人陳維英之父陳遜言所建造,陳維英曾任當時兩大書院的院長,作育英才無數,地方皆以「老師」尊稱,因此稱其祖厝為「老師府」。 家學淵源的陳玠甫,在父親過世後,追思與祭祀之際,驚覺原本餐桌上習以為常的料理,竟然藏著深深的思念與悠久的歷史文化。然而出版本書,不僅僅是個人的追思,陳玠甫化身為一位「現代說書人」,從大龍峒老師府陳悅記的歷史談起,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看見老台北繁華至極的風華絕代,也看見大時代裡大家族的興盛與衰落,以及新世代勇於傳承、善於創新的努力。 本書分做「開篇:北台灣的老陳家」、「續曲:吃一輪陳家菜」、「尾聲:近悅遠來同安樂」三部分。文字揉合了個人的家族記憶與集體的歷史脈絡,呈現出來自一個兒子的思念,身為後代子孫的責任,以及做為一個創業者的遠見。在續曲中,還特別以別緻而寫實的插畫,搭配從未公開的「陳家食譜」與「陳家故事」,透過圖文「說菜」,將已失落的記憶中的「陳家菜」,重新召喚出來,躍然紙上餐桌。 「吃,是跟我們生活最密切的活動之一,在文化傳承和傳遞中,姑且是個引子,從吃什麼、怎麼吃、什麼時候吃,去了解傳統文化、祭祀的獨特性和優雅,也許慢慢對於保護自己的文化,會有更多的接力賽持續下去吧!」──陳玠甫 好料推薦 丁曉菁│方文山│趙  怡│林俊明 全書寫作淺顯易懂,信手拈來、一氣呵成,而且仔細咀嚼,又能讀出作者慎終追遠,以及努力想為家人與在地文化傳承做些什麼的幽深情懷,著實增添了台灣餐飲故事迷人豐富的篇章。──丁曉菁│文化內容策進院董事長 一首歌能聯想起一段記憶,一道菜也可以。推開陳家府的大門,是來自老手藝的款款香氣,目及所至,最先是鼻子、然後是大腦中浮現溫情而果敢的家族故事,最後才是咽入喉中的那絲餘味。──方文山│華語流行音樂作詞人 作者雖以老家的飲食炊作為題,端上桌的菜色盡是上下古今的文史情懷和深沉而濃郁的家國之思。──趙怡│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總會長╱國立政治大學副校長 這本書讓我們更看到「復興優雅文化」的重要性,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有「品味、品格」的人,繼續傳承下去,共同來造就「幸福美滿的人生」。──林俊明│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林本堂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79 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到老師府辦桌

陳玠甫  著
時報文化  出版
2021/03/30 出版

★★隨書加贈★★ ★到大稻埕「同安樂」品嚐陳家菜,消費兩份以上套餐現折300元(憑書腰折口)★ 台灣成長、美國留學、兩岸生活 擁有老靈魂的現代說書人 用一年的餐桌料理為您展示: 台北老家族深厚悠遠的飲食文化 是食譜,也是故事;是飲食,更是文化 做一道菜,寫一個故事,想念一個人 到「老師府」裡找老台北的味道! 「這是首次正式公開老師府『陳悅記』幾代以來幾乎沒有變化的菜餚。很多人不知道,柴米油鹽庖廚之事,其實具體而微的體現了中國人獨特的文化習性,這也是在吃喝了數十年後的我才猛然發覺的平凡中的不平凡:小小的細節有著大大的文章。」──陳玠甫 陳玠甫的身分多重,曾經是電視台主播、教育機構創辦人,甚至在中國大陸負責過古村落的規劃發展。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他,來自於一個台北的老家族──「陳悅記」。「陳悅記」家族的祖宅「老師府」,由清末大龍峒的頭人陳維英之父陳遜言所建造,陳維英曾任當時兩大書院的院長,作育英才無數,地方皆以「老師」尊稱,因此稱其祖厝為「老師府」。 家學淵源的陳玠甫,在父親過世後,追思與祭祀之際,驚覺原本餐桌上習以為常的料理,竟然藏著深深的思念與悠久的歷史文化。然而出版本書,不僅僅是個人的追思,陳玠甫化身為一位「現代說書人」,從大龍峒老師府陳悅記的歷史談起,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看見老台北繁華至極的風華絕代,也看見大時代裡大家族的興盛與衰落,以及新世代勇於傳承、善於創新的努力。 本書分做「開篇:北台灣的老陳家」、「續曲:吃一輪陳家菜」、「尾聲:近悅遠來同安樂」三部分。文字揉合了個人的家族記憶與集體的歷史脈絡,呈現出來自一個兒子的思念,身為後代子孫的責任,以及做為一個創業者的遠見。在續曲中,還特別以別緻而寫實的插畫,搭配從未公開的「陳家食譜」與「陳家故事」,透過圖文「說菜」,將已失落的記憶中的「陳家菜」,重新召喚出來,躍然紙上餐桌。 「吃,是跟我們生活最密切的活動之一,在文化傳承和傳遞中,姑且是個引子,從吃什麼、怎麼吃、什麼時候吃,去了解傳統文化、祭祀的獨特性和優雅,也許慢慢對於保護自己的文化,會有更多的接力賽持續下去吧!」──陳玠甫 好料推薦 丁曉菁│方文山│趙  怡│林俊明 全書寫作淺顯易懂,信手拈來、一氣呵成,而且仔細咀嚼,又能讀出作者慎終追遠,以及努力想為家人與在地文化傳承做些什麼的幽深情懷,著實增添了台灣餐飲故事迷人豐富的篇章。──丁曉菁│文化內容策進院董事長 一首歌能聯想起一段記憶,一道菜也可以。推開陳家府的大門,是來自老手藝的款款香氣,目及所至,最先是鼻子、然後是大腦中浮現溫情而果敢的家族故事,最後才是咽入喉中的那絲餘味。──方文山│華語流行音樂作詞人 作者雖以老家的飲食炊作為題,端上桌的菜色盡是上下古今的文史情懷和深沉而濃郁的家國之思。──趙怡│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總會長╱國立政治大學副校長 這本書讓我們更看到「復興優雅文化」的重要性,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有「品味、品格」的人,繼續傳承下去,共同來造就「幸福美滿的人生」。──林俊明│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林本堂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特價24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到老師府辦桌:台北老家族的陳家菜

陳玠甫  著
時報文化  出版
2021/03/30 出版

★★隨書加贈★★ ★到大稻埕「同安樂」品嚐陳家菜,消費兩份以上套餐現折300元(憑書腰折口)★ 台灣成長、美國留學、兩岸生活 擁有老靈魂的現代說書人 用一年的餐桌料理為您展示: 台北老家族深厚悠遠的飲食文化 是食譜,也是故事;是飲食,更是文化 做一道菜,寫一個故事,想念一個人 到「老師府」裡找老台北的味道! 「這是首次正式公開老師府『陳悅記』幾代以來幾乎沒有變化的菜餚。很多人不知道,柴米油鹽庖廚之事,其實具體而微的體現了中國人獨特的文化習性,這也是在吃喝了數十年後的我才猛然發覺的平凡中的不平凡:小小的細節有著大大的文章。」──陳玠甫 陳玠甫的身分多重,曾經是電視台主播、教育機構創辦人,甚至在中國大陸負責過古村落的規劃發展。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他,來自於一個台北的老家族──「陳悅記」。「陳悅記」家族的祖宅「老師府」,由清末大龍峒的頭人陳維英之父陳遜言所建造,陳維英曾任當時兩大書院的院長,作育英才無數,地方皆以「老師」尊稱,因此稱其祖厝為「老師府」。 家學淵源的陳玠甫,在父親過世後,追思與祭祀之際,驚覺原本餐桌上習以為常的料理,竟然藏著深深的思念與悠久的歷史文化。然而出版本書,不僅僅是個人的追思,陳玠甫化身為一位「現代說書人」,從大龍峒老師府陳悅記的歷史談起,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看見老台北繁華至極的風華絕代,也看見大時代裡大家族的興盛與衰落,以及新世代勇於傳承、善於創新的努力。 本書分做「開篇:北台灣的老陳家」、「續曲:吃一輪陳家菜」、「尾聲:近悅遠來同安樂」三部分。文字揉合了個人的家族記憶與集體的歷史脈絡,呈現出來自一個兒子的思念,身為後代子孫的責任,以及做為一個創業者的遠見。在續曲中,還特別以別緻而寫實的插畫,搭配從未公開的「陳家食譜」與「陳家故事」,透過圖文「說菜」,將已失落的記憶中的「陳家菜」,重新召喚出來,躍然紙上餐桌。 「吃,是跟我們生活最密切的活動之一,在文化傳承和傳遞中,姑且是個引子,從吃什麼、怎麼吃、什麼時候吃,去了解傳統文化、祭祀的獨特性和優雅,也許慢慢對於保護自己的文化,會有更多的接力賽持續下去吧!」──陳玠甫 好料推薦 丁曉菁│方文山│趙  怡│林俊明 全書寫作淺顯易懂,信手拈來、一氣呵成,而且仔細咀嚼,又能讀出作者慎終追遠,以及努力想為家人與在地文化傳承做些什麼的幽深情懷,著實增添了台灣餐飲故事迷人豐富的篇章。──丁曉菁│文化內容策進院董事長 一首歌能聯想起一段記憶,一道菜也可以。推開陳家府的大門,是來自老手藝的款款香氣,目及所至,最先是鼻子、然後是大腦中浮現溫情而果敢的家族故事,最後才是咽入喉中的那絲餘味。──方文山│華語流行音樂作詞人 作者雖以老家的飲食炊作為題,端上桌的菜色盡是上下古今的文史情懷和深沉而濃郁的家國之思。──趙怡│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總會長╱國立政治大學副校長 這本書讓我們更看到「復興優雅文化」的重要性,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有「品味、品格」的人,繼續傳承下去,共同來造就「幸福美滿的人生」。──林俊明│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林本堂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7 特價24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一起野餐吧!從貴族的時髦消遣到草地上的全民派對

時報文化  出版
2017/02/14 出版

是誰把餐桌搬到了草地上?   ───顛覆人類飲食文明最潮的一餐─── 野餐墊上到底發生過哪些大小事? 什麼料理又是各國食客野餐籃裡的秘密天菜? -野餐可能原本並不野,因為一開始大家都在……室內的地上野餐!? -沒人比古羅馬人更狂!在墳墓旁野餐,吃的是現殺的麋鹿和熊? -浪漫的法式野餐竟然像跑馬拉松,總共要歷時超過……四小時!? -美國人野餐必吃三明治,罵你是「少了三明治的野餐」其實就是在說你笨死了!!! -就算零下50度還是要野餐!西伯利亞人用報紙當野餐墊,吃的是煙燻馬肉配伏特加!? -大文豪海明威和費茲傑羅也愛野餐,什麼都可以不吃,酒一定要喝! -米老鼠最愛的就是開車去野餐!《小熊維尼》、《愛麗絲夢遊仙境》、《大力水手卜派》的野餐又都在吃些什麼?   讓本書帶領我們追尋野餐不為人知的各種樣貌、歷史淵源及文化內涵,還有那絕對不可或缺的美食花樣。野餐是讓我們得以遠離工作和住家的休閒犒賞,一起挖掘野餐深受大眾喜愛的秘密!   →→→→想要擺脫這個平庸世界,就去野餐吧!→→→→

79 特價22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巨匠的技與心:日本三大料理之神的廚藝與修練

時報文化  出版
2015/03/31 出版

一流的廚藝,指的是什麼? 看見日本三大料理之神的廚藝精進之路 壽司之神小野二郎、鰻魚名匠金本兼次郎、天婦羅名師早乙女哲哉, 日本三大料理人的世紀唯一相會, 看見彼此身為料理人的自信與風範,暢談「江戶前料理」美學, 公開料理心法、傳授終極的料理精神及極品祕訣! 食物能否稱得上頂尖,不是我說了算,要客人認同才行!──小野二郎/世界公認的高超手藝/【壽司名店】數寄屋橋次郎 光坐著等客人上門是不行的!你要走出去看看外面世界的變化!──金本兼次郎/不斷創新的老鋪第五代傳人/【鰻魚名店】野田岩 想要出類拔萃,就要經得起刻苦耐勞。──早乙女哲哉/理論與感性並重的天才料理師/【天婦羅名店】三河 【江戶前料理的相關美食知識,大師級料理人的人生智慧。小野二郎、金本兼次郎、早乙女哲哉,三人本身可以說是一本活生生的料理教科書】 將尋常做到極致,這就是江戶風格!「江戶前」不僅是指日本江戶城前的海域、料理作法的名稱,同時代表料理人的個性氣質。江戶男兒自古氣性佳、善忍耐,這種性情特性,也深深影響了他們的工作態度與料理烹調方式。 三位巨匠分別代表江戶前三種料理:壽司、鰻魚飯、天婦羅的料理名家。 本書詳實紀錄他們如何從學徒拜師學藝、獨立創業的修業時代,到至今成為料理界大師的人生故事與歷練,以及隨之而來關於「技與魂的修練」的人生哲學。 大家所熟悉的壽司、烤鰻魚、炸天婦羅,看似簡單的烹調技術,卻是隱藏著許多祕訣的高深技藝。「壽司要在最佳狀態的三秒內吃掉」、「壽司米醋飯是關 鍵」、「炸蝦時最佳時間要控制在24秒至25秒之間」……三位料理大師多年不斷的嘗試與試驗,本書集結他們所粹取出世界第一的經驗,以及關於江戶前料理、 饕客美食家級的知識。 「今天,達到國際水準料理領域的江戶風格的三大料理,與東京灣的環境、漁業,實則有著切割不斷的關係。理解時時刻刻在進化的日本少有的飲食文化,與之 相關的從業人士與環境的重要的連結應該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吧!長年以來,江戶前三大料理的巨匠小野二郎、金本兼次郎、早乙女哲哉,他們三人本身可以說是一本 活生生的料理教科書!」──監修 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教授/小松正之

79 特價22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早餐之書

時報文化  出版
2014/10/07 出版

你今天吃早餐了嗎?穿越3000年,從荷馬時代到塞萬提斯,從福爾摩斯到哈比人,第一本集結世界各地的早餐故事,一趟富含文學與趣味的世界早餐之旅!哈比人早上吃的「可口小早餐」到底是什麼?華生早上喜歡吃咖哩雞?狄更斯筆下的菲爾先生在生鏽爐柵上煎培根、莎士比亞戲劇裡的早餐總是麵包、蛋、牛油跟麥芽酒;還有,自從1909年有了烤麵包機,大家就老是把吐司烤到忘記!追尋從三千年前就開始演變的早餐故事,到現今世界各地的早餐風貌,挖掘自古至今不為人知的早餐祕密:Q:為什麼會有早午餐?A:古代人發現周末玩太瘋,周日起不來,就乾脆在周日正午前的早上只吃一餐,把早餐與午餐畢其功於一役!Q:古時候的人早上就愛喝咖啡嗎?A:才沒有。西元前1200年到西元1200年後,根本沒咖啡、茶或熱巧克力。Q:人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吃麵包跟培根的?A:當人們知道如何貯存肉品跟麵粉,就是出現史上第一份吐司夾培根的時候。還想知道更多早餐的祕辛?就在《早餐之書》裡!【饗宴推薦】「對重視這飽受忽視一餐的人而言,道比學識淵博的討論吸引力十足。」──《書評》(Booklist)「深入閱讀這本早餐大全時,我們不得不同時也開心想起,不論是英式大早餐或其他早餐,這都是一天之中最棒的一餐…… 早餐藝術在本書中美麗重現…… 要是我們之間有人跟道比一樣迷戀早餐,都應該關起來才是。即使瘋狂如他,道比還是寫出口齒留香的早餐大全。」──《文學評論》(Literary Review)「在這部作品中,歷史學家兼翻譯家道比帶給我們琳琅滿目、多半來自歐洲的文學例子,證實從荷馬時代到塞萬提斯、從勞倫斯到史坦貝克,早餐是如何跨越時間,呈現出各種不同風貌…… 本書也帶讀者一覽現代世界各地的美味早餐,例如西班牙的早餐吉拿棒,或是利比亞的大茴香碎榖物。」──《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天天喝湯

余佩玲  著
時報文化  出版
2007/10/22 出版

啊!忍不住想來一碗湯! |美味的食材,簡單的步驟,原來煮湯這麼容易! 天天喝湯就是這麼幸福! 把煩人的料理步驟丟到一邊去吧!煮湯也可以像讀繪本一樣超輕鬆!超有趣! 煮湯難嗎?不不不 基本上,只要具備愛喝湯、想喝湯的心情,慎選食材、細心料理,就能煮出一鍋好湯。本書介紹的湯品,以料理步驟簡單、材料容易取得者為原則,完全不需要出神入化的刀功,更不需要上山下海去找特選食材,甚至三不五時還準備好偷呷步告訴大家,剩湯怎樣變成新菜色,剩料怎樣做好菜,然後又能再快快樂樂吃一餐。 準備好你的湯鍋,一起來煮好湯、喝好料囉! 在眾多食物當中,最具有療癒功能的,莫過於湯了。入秋時節,才不過微微地刮起一點風,就趕緊捧著湯碗;寒流一來,更是要多喝幾碗湯暖身兼補身;春天乍暖還寒,不可輕忽大意,當然還是要靠一碗湯滋養;等到仲夏來臨,就該冷湯上場,讓脾胃獲得舒緩。總之,一年四季,天天都要喝湯! 善用台灣本地食材,不需要繁複的烹調技法,即能品嚐各國風味湯品,讓喝湯變成身心靈的全面滋養。隨書附錄食材處理小撇步、料理小知識等,讓煮湯不再是麻煩事,而是一場小遊戲,一鍋好湯就是遊戲結束後最好的犒賞。 全書收錄多道湯品,以淺顯的筆調,搭配手繪插圖,翻閱本書有如欣賞一本繪本,讓你忍不住想親自動手享受下廚作羹湯的樂趣。

79 特價1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