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書系 ,共計8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長照多元照顧計畫發展:問題清單暨服務措施規劃

本書旨在檢視現行依據個案評估結果產出之「照顧問題」判斷邏輯、照顧問題樣態及服務措施,並依前點「照顧問題清單」發展判斷邏輯、提出服務措施建議優先序位。撰述方法採文獻收集,縣市照顧管理專員督導及A單位個案管理師焦點團體討論與專家學者組成之議題委員會研議及檢討現行照顧問題判斷邏輯與服務措施,並提出政策之建議。本書依序簡介長期照護服務模式、照顧管理評估量表、照顧問題清單及判斷邏輯、國際長照相關分類系統簡介與比較,最後提出短程和中長程兩階段在實務與政策的具體建議。

95 特價23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臺灣預防醫學產業分析與營運模式探討

預防醫學產業民營化在創新數位人工智慧科技快速發展下已成為世界潮流,為能夠達到民營客製化精準精神必須將全方位生命週期預防醫學服務發展成為「4P」個人化精準預防醫學,而運用大數據分析結合智慧感應健康裝置,建立三多(多相、多因、多元)個人風險評估模型,進而達到元宇宙智慧預防醫學服務。為能夠結合現行公營及永續經營,可以採取公私營夥伴關係(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永續經營產業模式,配合預防醫學外溢保險策略減少道德危害,並提前部署人工智慧倫理法規,在民營化中「區塊鏈」及健康代幣角色以保護客製化個人隱私及安全。透過此民營化預防醫學產業經營發展在世界永續經營目標(SDGs)下符合ESG原則國際模式,追求聯合國宇宙健康(One Health)目標。

95 特價23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健保藥物給付多重決策模式

由於醫療科技進步迅速,已開發國家的醫療支出持續增長。根據經濟暨合作發展組織的數據,醫療支出平均增長率達12.6%。亞洲國家中,日本占GDP的11%,南韓則為7.6%。臺灣的醫療支出在GDP中僅佔6.6%,相對較低。臺灣實施國民健康保險制度(全民健康保險,簡稱「健保」)已近三十年,其中歷年來健保的藥費占比不斷攀升,近五年超過五成的藥費用於門診慢性病,三成以上則用於重大傷病。癌症醫療與治療藥費近年總額成長率約在3-6%,而癌症治療藥費的平均成長率高達12.3%。重大傷病及罕見疾病病例的確診人數與相應藥費也逐年增加。這是因為新興醫療科技的成本高昂,再加上人口高齡化導致慢性疾病與重大傷病的患者人數增加,使得健保負擔不斷增加。健保財政困難,但健保費率與薪資成長幅度卻極為有限。根據《全民健康保險法》規定,藥物納入給付前需經過醫療科技評估(HealthTechnology Assessment, HTA),然而決策會議中各利害關係人價值觀差異大,公平性受質疑。同時公民參與興起,促成病友團體代表參與藥物給付決策。然而,藥物價值缺乏一致性原則與共識,健保財務衝擊成為藥價審核評斷關鍵。近年來,國際趨勢倡導「新藥價值評估架構」,因此建議臺灣建立適用的多重決策分析模型,以客觀科學方式評估藥品價值,有助於決定藥物納入健保給付,成為一個政策決策的輔助工具。

95 特價23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建構國家健康證據中心之研究

本土化的健康證據及臨床指引,對形成台灣的健康政策及臨床實踐非常重要。本次透過彙整全球健康證據中心之任務及運作,盤點國內健康數據資源,並經由專家深度訪談及共識會議,結合學習型健康照護系統 (Learning Healthcare System) 提出台灣建立可永續運作的國家健康證據中心 (Taiwan Health Evidence Center , THEC)藍圖,期望能為變動快速的健康照護需求提供及時的數據及可信的臨床指引,進一步連結社群促進知識轉譯。這是一個充滿挑戰、但也充滿希望的願景,願我們的努力能夠為建構國家健康證據中心提出建言,為全民福祉奠基,開創一個更健康的台灣。

95 特價23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通訊診察治療服務之診所可行性並提出行政管理建議

虛擬診所是一種遠距醫療盛行後的新興模式,共分成三種形態,第一種類型為由實體醫療機構自行提供的線上服務;第二種類型為實體醫療機構與第三方平台之合作;第三種類型則為獨立第三方設置之虛擬醫療平台。相較於第三種類型能提供全國用戶跨區服務,前二種類型多由實體醫療機構主導建設,且多服務於局部地區的病人群。本報告將分別從行政規範、醫療服務與醫療品質、資安與平台三個面向進行討論。首先,進行虛擬診所的需求和可行性評估,以確認是否應設立虛擬診所。再者,聚焦於虛擬診所的特性,提出法規調整和衛生行政管理的建議,包括醫師的執業登記、開業管理、醫療機構名稱使用原則和設置標準等方面的調整,以確保虛擬診所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最後,檢討實施虛擬診所應相應之資訊安全等配套措施。最後,本報告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議,旨在促進台灣虛擬診所和遠距醫療的發展,同時確保病人的資訊安全和隱私受到保護。在行政規範方面,建議制定更嚴格的法規以保障遠距醫療產生的病人個資,建立監管機構確保醫療機構遵守法規,修改通訊診察治療辦法以限制醫師在醫療機構外進行通訊醫療,以及加速推進醫師的行動憑證應用等。此外,建議限制醫師登記執業機構的數量,但要透過審核和稽查制度保障醫療品質,並明確定義「執業所在地」和「醫師所在地」以簡化申請流程。在政策層面,建議引入遠距醫療模式,將疾病分級以確保輕症病人可以透過線上方式獲得服務,同時支援偏遠地區的醫療需求,但要謹慎保持對緊急醫療狀況的實體醫療依賴。另外,建議加速推廣虛擬診所和虛擬醫院的建設,逐步完善相關法規和建置條件,充分利用國內資訊與通訊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產業的技術優勢,同時確保醫療資訊安全。在醫療服務與品質層面,建議修法擴大虛擬診所的適用範圍,加強資訊安全與隱私保護,擴大全民健保的適用範圍,投資於遠距醫療的基礎建設,並允許遠距診察和處方等。此外,也建議規範遠距藥物照護服務的藥局,列明高風險藥品清單,以確保藥物的使用受到監管和限制。在虛擬平台與資安層面,建議參考國際生醫資安標準經驗,完善台灣的電子處方箋法規,保護病人權益和隱私,以及建立台灣醫療資料交換標準。此外,也強調病人的資訊自主權和告知同意權的保護,並考慮建立健保沙盒和虛擬診所的發展,以確保資訊安全、病人隱私、法規遵循等方面得到充分兼顧。期許透過對虛擬診所可行性的評估和相關法規調整以及衛生行政管理建議的提出,能夠全面設計虛擬診所的管理模式,進一步推動通訊診察治療的應用,並提升民眾的醫療可及性。

95 特價23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長照服務使用效益評估與模式發展之政策研析

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 (簡稱長照2.0)自2018年導入給支付新制與專業復能服務給付已五年,有必要對該制度進行評估。本研究以實證研究為基礎,輔以專家論壇,目的如下:1. 評估長照2.0之利用(含公平性)及其影響因素與健康效益,2. 對長照2.0政策、給支付制度、服務輸送與轉銜的精進及涵蓋率的提升等提出建議。

95 特價23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臺灣醫療器材CDMO的未來、產業趨勢及重要性

全球高齡化及醫療需求與支出不斷攀升,各國面臨財政壓力,並持續對藥品價格及醫療器材產品給付資源進行緊縮,導致醫療器材業者面臨利潤挑戰。新技術療法開發成本高且繁複。各國法規監管複雜,COVID-19疫情期間快速且大量醫療器材開發與緊急授權等因素,都引領醫療器材產業朝向更專業分工及更有效率之開發模式發展,使得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 (CDMO) 需求快速興起。本書分析全球CDMO現況與趨勢,探討臺灣成為全球醫療器材CDMO供應鏈的可能性,提出整合法人及研究機構力量的策略,希望臺灣能成為全球醫療器材製造的重要中心,並走向更高利潤的CDMO產業模式。

95 特價23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心血管疾病及腦血管疾病之醫療成本分析及不健康平均餘命之比較和預防對策

臺灣的醫療保健屬世界上高質量且國際認可的醫療保健系統,但衛生主管必須從所有疾病負擔的角度來看待整體國民健康,而不僅僅是醫療狀況本身。健康維護在醫療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依然不足,三段五級介入需求不斷增加,最重要的還是初級預防。我們以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為研究對象,力圖梳理兩者的危險因素疾病及其相關流行病學情況, 更關注長期照護制度與失能調整後人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 DALY)和生活品質調整後人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s, QALY)的討論,以充分呈現所謂的整體疾病負擔是利益相關者應該考慮的重點, 並成為年報中呈現的標準化數據。臺灣已步入高齡社會,除了癌症之外十大死因前五名涵蓋了心臟病及腦血管疾病,二者有越來越年輕化之趨勢,因此我們結合公共衛生疾病負擔專家、臨床教授及醫師,針對心臟疾病及腦血管疾病進行此計畫;主要針對心肌梗塞及腦中風,整理並比較醫療成本及不健康平均餘命、疾病負擔進而提出相關預防對策及建言。從衛生福利部2021年報1995到2019年發現心肌梗塞及腦中風死亡率,因醫療技術之進步都有下降的趨勢,另外從2012到2019年單次醫療費用也呈現下降的趨勢,而終身醫療費用在腦中風是呈現上升。使用長照資源的量與金額,心肌梗塞高於腦中風,但腦中風在使用嚴重程度之支持系統比例較多。兩個疾病之危險因子基本上相同,心房顫動是心臟疾病卻是腦中風重要之危險因子,我們發現心房顫動在分析2012-2019年健保資料後顯示服用抗凝血藥物治療者追蹤發現有17.9%發生中風,而未治療者為13.3%,但治療效果是否比沒治療差必須進一步完整研究,調整疾病嚴重度及共病狀態和治療配合度等才能確定真正情形。因此在目前初段預防針對相關危險因子包括心房顫動的治療,所進行之對策應持續強化; 早期診斷心肌梗塞已具有效的工具,但腦中風只有頸動脈超音波及穿顱都卜勒超音波檢查(顱內血管超音波檢查),如何有效開發次段預防技術及工具是重要課題;目前在心肌梗塞的緊急救治上已有結合救護車上無線傳輸12導程心電圖醫院心導管式預為準備的救護體系,在整體救治效率及存活率上大幅提升,反觀在腦中風末段預防的緊急醫療上囿於設備限制亟待開發,另外在橫向聯繫及資訊傳輸仍有強化之空間,以建立更具效率的救護能力。

95 特價23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