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1895年領臺後,著手規劃臺灣島內各項建設,希望使臺灣島內具備一定基礎建設,以利日本政府推行各項政策,其中鐵道建設就是重要的指標之一。我們可以看到日本統治臺灣近五十年的鐵道建設成果,總督府鐵道部下轄的官營鐵道,西部幹線從基隆可達潮州,1921年完工通車的海岸線(海線)鐵路可作為台中線(山線)的輔助線,古老的淡水支線肩負旅客運輸與經濟建設運輸所需,西部鐵路往南甚至可以看到計畫延伸至枋寮、修建東港支線,而東部鐵路自八堵至蘇澳也已完成,並且可以藉由海運及自動車路線(公路),連接花蓮港到台東的台東線,環島鐵路網漸漸成型,另外平溪支線與集集支線已經被鐵道部收購,納入支線運輸中。 此一時期的鐵道路線,不屬於鐵道部直營的鐵道還有板橋到新店的新店線鐵路及中南部糖業鐵道、羅東森林鐵道與阿里山森林鐵道、台車軌道等,新店線由臺北鐵道株式會社經營,糖鐵鐵道則分由大日本、鹽水港、明治與臺灣四大糖業株式會社所掌握,營林所則負責森林鐵路的經營,這些產業鐵道除了負責原本鐵道建設所需的運輸任務之外,也兼負提供旅客搭乘的客運服務,另外由人力推駛的台車軌道線也由各私人軌道公司所經營。臺灣島內包羅萬象的軌道路線,雖然分別隸屬不同的公司,但也都受總督府鐵道部的監督與規範。二十世紀初期的臺灣島,在公路運輸尚未興盛的年代,堪稱為鐵道王國一點也不為過!
日本自1895年領臺後,著手規劃臺灣島內各項建設,希望使臺灣島內具備一定基礎建設,以利日本政府推行各項政策,其中鐵道建設就是重要的指標之一。我們可以看到日本統治臺灣近五十年的鐵道建設成果,總督府鐵道部下轄的官營鐵道,西部幹線從基隆可達潮州,1921年完工通車的海岸線(海線)鐵路可作為台中線(山線)的輔助線,古老的淡水支線肩負旅客運輸與經濟建設運輸所需,西部鐵路往南甚至可以看到計畫延伸至枋寮、修建東港支線,而東部鐵路自八堵至蘇澳也已完成,並且可以藉由海運及自動車路線(公路),連接花蓮港到台東的台東線,環島鐵路網漸漸成型,另外平溪支線與集集支線已經被鐵道部收購,納入支線運輸中。 此一時期的鐵道路線,不屬於鐵道部直營的鐵道還有板橋到新店的新店線鐵路及中南部糖業鐵道、羅東森林鐵道與阿里山森林鐵道、台車軌道等,新店線由臺北鐵道株式會社經營,糖鐵鐵道則分由大日本、鹽水港、明治與臺灣四大糖業株式會社所掌握,營林所則負責森林鐵路的經營,這些產業鐵道除了負責原本鐵道建設所需的運輸任務之外,也兼負提供旅客搭乘的客運服務,另外由人力推駛的台車軌道線也由各私人軌道公司所經營。臺灣島內包羅萬象的軌道路線,雖然分別隸屬不同的公司,但也都受總督府鐵道部的監督與規範。二十世紀初期的臺灣島,在公路運輸尚未興盛的年代,堪稱為鐵道王國一點也不為過!
1943年3月,哈爾科夫戰役結束後,曼斯坦認為現在蘇軍的防禦還很薄弱,提案要求夾擊庫斯克突出部。 但是中央集團軍群司令莫德爾反對這項計畫,他認為「在冬季戰役期間,中央集團軍群已經非常疲憊,需要休息」,因此將計畫延後,等泥濘期過了再說。 而希特勒,對這場夾擊作戰則是非常感興趣,為了等待開發中的新武器能夠投入實戰,指示將作戰計畫延後為夏季攻勢,命名為「衛城作戰」。 但是,蘇軍作戰指揮部察覺了德軍發動夏季攻勢的意圖,於是強化縱深陣地,集結預備兵力嚴陣以待。 於是德軍失去了奇襲的優勢……
1943年3月,哈爾科夫戰役結束後,曼斯坦認為現在蘇軍的防禦還很薄弱,提案要求夾擊庫斯克突出部。 但是中央集團軍群司令莫德爾反對這項計畫,他認為「在冬季戰役期間,中央集團軍群已經非常疲憊,需要休息」,因此將計畫延後,等泥濘期過了再說。 而希特勒,對這場夾擊作戰則是非常感興趣,為了等待開發中的新武器能夠投入實戰,指示將作戰計畫延後為夏季攻勢,命名為「衛城作戰」。 但是,蘇軍作戰指揮部察覺了德軍發動夏季攻勢的意圖,於是強化縱深陣地,集結預備兵力嚴陣以待。 於是德軍失去了奇襲的優勢……
1895年,因為一場戰爭讓日本與臺灣成為命運共同體;1945年,因為另一場戰爭讓臺灣與日本分道揚鑣。雙方從蕞爾小國努力隨著時代的洪流逆勢上爬,然而也因為志得意滿將百年偉業徹底崩壞。本書蒐集百餘張珍貴圖片,敘述父執輩因戰敗不願再提的往事、學校不敢教的故事與之前政府不肯面對的歷史。同時載負著許多人的青春與熱情、淚水與生命。是唯一能將日本史與臺灣日治史的興亡彙整、綜觀前後因果的有溫度寫真書。
1895年,因為一場戰爭讓日本與臺灣成為命運共同體;1945年,因為另一場戰爭讓臺灣與日本分道揚鑣。雙方從蕞爾小國努力隨著時代的洪流逆勢上爬,然而也因為志得意滿將百年偉業徹底崩壞。本書蒐集百餘張珍貴圖片,敘述父執輩因戰敗不願再提的往事、學校不敢教的故事與之前政府不肯面對的歷史。同時載負著許多人的青春與熱情、淚水與生命。是唯一能將日本史與臺灣日治史的興亡彙整、綜觀前後因果的有溫度寫真書。
「德國領導層和軍隊必須重新獲得主動權,目標是徹底摧毀蘇軍的殘餘力量,並儘可能地消滅其最重要的戰爭經濟資源。」 1942年3月底,那時東部戰線仍在進行著慘烈的冬季戰役,但是在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已經準備好了一份歷經數週才完成的報告,也就是德國陸軍總參謀部的1942年作戰計畫。 希特勒將這個作戰計畫命名為「藍色作戰」,原因是去年使用神話傳說當作作戰計畫名稱帶來了厄運。 作戰計畫的第一階段,是使用2個集團軍當作兩隻手臂,北邊的手臂從庫斯克-哈爾科夫地區朝東南方推進,南邊的手臂則是從塔甘羅格地區向東推進。 兩隻手臂預計在史達林格勒西方會合,一舉包圍殲滅頓內次河與頓河之間的蘇軍。接著第二階段是要攻向連結黑海與裏海、長達1,100公里的高加索山脈,佔領該地的油田。 德國陸軍總參謀部在制訂1942年作戰計畫時,是在估算過當時的德軍兵力之後才定案的,有絕對的把握可以推動。而德軍總參謀部更進一步計畫,在德軍發動大攻勢之前,應該先讓蘇軍進攻,消耗掉蘇軍的預備兵力。 但是,希特勒只想著在南方來一場大決戰……於是希特勒便發表了一份用10張打字紙印出的元首命令第41號「藍色作戰」。
「德國領導層和軍隊必須重新獲得主動權,目標是徹底摧毀蘇軍的殘餘力量,並儘可能地消滅其最重要的戰爭經濟資源。」 1942年3月底,那時東部戰線仍在進行著慘烈的冬季戰役,但是在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已經準備好了一份歷經數週才完成的報告,也就是德國陸軍總參謀部的1942年作戰計畫。 希特勒將這個作戰計畫命名為「藍色作戰」,原因是去年使用神話傳說當作作戰計畫名稱帶來了厄運。 作戰計畫的第一階段,是使用2個集團軍當作兩隻手臂,北邊的手臂從庫斯克-哈爾科夫地區朝東南方推進,南邊的手臂則是從塔甘羅格地區向東推進。 兩隻手臂預計在史達林格勒西方會合,一舉包圍殲滅頓內次河與頓河之間的蘇軍。接著第二階段是要攻向連結黑海與裏海、長達1,100公里的高加索山脈,佔領該地的油田。 德國陸軍總參謀部在制訂1942年作戰計畫時,是在估算過當時的德軍兵力之後才定案的,有絕對的把握可以推動。而德軍總參謀部更進一步計畫,在德軍發動大攻勢之前,應該先讓蘇軍進攻,消耗掉蘇軍的預備兵力。 但是,希特勒只想著在南方來一場大決戰……於是希特勒便發表了一份用10張打字紙印出的元首命令第41號「藍色作戰」。
1935年10月10日至11月28日之間,全臺灣迎來「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這場在文化知識、經濟活動上的空前絕後盛典。這個屬於全臺灣人的戰前共同重大記憶,卻隨著終戰而日益消失,在長輩逐漸凋零之後的今日更是形成空白;即使偶有臺博會相關著作問世,也是僅有片段難以窺得全貌,更不用說從遺留的黑白照片裡也無法得知當時絢麗耀眼的盛況。我們在詳閱超過三千頁的古籍逐一考證細節後,試圖還原當年阿公阿嬤、阿爸阿母的色彩視覺記憶,同時也對他們那一世代的人曾經存在過的價值,表達無上的敬意。
1935年10月10日至11月28日之間,全臺灣迎來「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這場在文化知識、經濟活動上的空前絕後盛典。這個屬於全臺灣人的戰前共同重大記憶,卻隨著終戰而日益消失,在長輩逐漸凋零之後的今日更是形成空白;即使偶有臺博會相關著作問世,也是僅有片段難以窺得全貌,更不用說從遺留的黑白照片裡也無法得知當時絢麗耀眼的盛況。我們在詳閱超過三千頁的古籍逐一考證細節後,試圖還原當年阿公阿嬤、阿爸阿母的色彩視覺記憶,同時也對他們那一世代的人曾經存在過的價值,表達無上的敬意。
日本的廣告海設計藝術與臺灣的廣告發展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隨著臺灣日治時期的開始,大量的現代日常用品移入臺灣,作為其宣傳品的商業海報也原封不動進入臺灣的大街小巷、商店食堂,成為民眾生活的一種日常。而「廣告」、「宣傳」、「圖案設計」的理念,也在臺灣開始萌芽,進而成為一種美學標準。在戰後,臺灣第一代的廣告人,藉由語言之便與人脈關係,實質上承接了與日本廣告設計界的血緣關係,直到1980年代歐美系統的資本與廣告理論印進臺灣,板塊才開始出現變動。
日本的廣告海設計藝術與臺灣的廣告發展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隨著臺灣日治時期的開始,大量的現代日常用品移入臺灣,作為其宣傳品的商業海報也原封不動進入臺灣的大街小巷、商店食堂,成為民眾生活的一種日常。而「廣告」、「宣傳」、「圖案設計」的理念,也在臺灣開始萌芽,進而成為一種美學標準。在戰後,臺灣第一代的廣告人,藉由語言之便與人脈關係,實質上承接了與日本廣告設計界的血緣關係,直到1980年代歐美系統的資本與廣告理論印進臺灣,板塊才開始出現變動。
1943年臺灣總督府因應戰時所需,頒佈86名「臺灣總督府登錄寫真家」名單,其中包括鄧南光、李火增在內的本島籍人士佔22名。鄧南光1935年畢業於日本法政大學經濟學部,回臺於臺北京町開設攝影器材行,同時以鏡頭記錄下日本時代臺灣的風土樣貌。在一台「徠卡」相機等同臺北一棟房宅的時代,鄧南光先生因擁有優渥的生活資源,得以盡情透過觀景窗擷取社會各階層的真實樣貌,不僅呈現出其「優遊自在」的作品獨特風格,也在不經意之間記錄下臺灣與日本由榮景邁入毀滅的歷史過程。本書呈現日本時代一個來自新竹北埔的臺灣青年,來到東京留學時所見所聞造成的文化衝擊。書中也涵蓋鄧南光在新竹北埔等地的精采寫真,以及之後在臺北生活的種種影像。由《看見李火增》系列、《凝望鄧南光》等暢銷寫真書編著者王佐榮老師精選八十餘張具有代表性影像加上文字詮釋,在各領域專家團隊精心考證下,由臺灣古寫真上色創辦人、聚珍臺灣總監王子碩親自一一將色彩還原,讓讀者可以身歷其境體會當時這些場域難以重現的時代情境。
前言 鐵道繪葉書的第二集,我選擇了明睿兄珍藏的輕便鐵道系列繪葉書,這些挑選繪葉書的內容囊括了二十世紀初期存在臺灣的林業、糖業、礦業、鹽業、水利工程及林林總總臺車軌道,只要是輪子走在兩條鋼軌上的運具,幾乎都是這本書中收錄的對象,不同於第一集的官鐵路線官方景象,這些私鐵、輕便鐵道或是各式各樣的專用鐵道,更多了親民的在地方風光與接地氣的人文景緻。有人問過我為什麼當時會鋪設如此多的鐵道路線,但是今日卻拆除殆盡?其實原因很簡單,在當時的科技與環境下,鋪設鐵道運輸是最有效率的運輸方式,可是隨著公路發達與私有運具的普及化,逐漸取代了必須藉由「鐵軌」行走的運具,導致這些鐵道路線後來逐漸消失,因此簡單的說法就是「時代進步了」! 這本書中選擇這些多采多姿的鐵道風光,大部分都已不復存在,僅少數以不同的姿態留存至今,當然繪葉書中的鐵道車輛,有許多更是筆者首次看見的珍貴影像;這樣的影像故事並不僅止於他的表象而已,更值得探討是背後耐人尋味的歷史典故。 這本書的文字大部分完成於筆者於新冠病毒確診期間隔離所的隔離歲月中,確診當時還掀起軒然大波登上報紙新聞網路的頭版,不過就和書中許多故事一樣,時間久遠了以後,往往被人遺忘或者成為人們茶餘飯後聊天的陳年往事。謝謝確診期間家人、翁育生與何宜珊夫婦的支持和協助,也要謝謝許多專家學者不吝提供珍貴的意見與諮詢:古庭維、許乃懿、張聖坤、黃彥碩、張偉郎(放羊的狼)、Nicole Lai、翁惠平……除了圖片影像之外更充實了這本書的珍貴性。
前言 鐵道繪葉書的第二集,我選擇了明睿兄珍藏的輕便鐵道系列繪葉書,這些挑選繪葉書的內容囊括了二十世紀初期存在臺灣的林業、糖業、礦業、鹽業、水利工程及林林總總臺車軌道,只要是輪子走在兩條鋼軌上的運具,幾乎都是這本書中收錄的對象,不同於第一集的官鐵路線官方景象,這些私鐵、輕便鐵道或是各式各樣的專用鐵道,更多了親民的在地方風光與接地氣的人文景緻。有人問過我為什麼當時會鋪設如此多的鐵道路線,但是今日卻拆除殆盡?其實原因很簡單,在當時的科技與環境下,鋪設鐵道運輸是最有效率的運輸方式,可是隨著公路發達與私有運具的普及化,逐漸取代了必須藉由「鐵軌」行走的運具,導致這些鐵道路線後來逐漸消失,因此簡單的說法就是「時代進步了」! 這本書中選擇這些多采多姿的鐵道風光,大部分都已不復存在,僅少數以不同的姿態留存至今,當然繪葉書中的鐵道車輛,有許多更是筆者首次看見的珍貴影像;這樣的影像故事並不僅止於他的表象而已,更值得探討是背後耐人尋味的歷史典故。 這本書的文字大部分完成於筆者於新冠病毒確診期間隔離所的隔離歲月中,確診當時還掀起軒然大波登上報紙新聞網路的頭版,不過就和書中許多故事一樣,時間久遠了以後,往往被人遺忘或者成為人們茶餘飯後聊天的陳年往事。謝謝確診期間家人、翁育生與何宜珊夫婦的支持和協助,也要謝謝許多專家學者不吝提供珍貴的意見與諮詢:古庭維、許乃懿、張聖坤、黃彥碩、張偉郎(放羊的狼)、Nicole Lai、翁惠平……除了圖片影像之外更充實了這本書的珍貴性。
《黑騎士物語》創作於1985年,故事背景以小林源文鍾愛的二戰東部戰線為主,描寫1943年秋天庫斯克會戰後,德軍俄國戰線惡化時,「黑騎士」第8中隊奮戰的故事。
莫斯科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蘇在蘇聯境內長達600公里地區進行的一場重要戰略性戰事,戰役從1941年10月1日一直持續到次年4月底。蘇軍以1941年12月5日為界分為防禦階段與反攻階段,德軍的進攻代號為「颱風行動」。蘇聯雖然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代價,但卻達到戰略目標,解除了德軍對首都莫斯科的威脅。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最終導致了希特勒及納粹德國的戰敗。
莫斯科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蘇在蘇聯境內長達600公里地區進行的一場重要戰略性戰事,戰役從1941年10月1日一直持續到次年4月底。蘇軍以1941年12月5日為界分為防禦階段與反攻階段,德軍的進攻代號為「颱風行動」。蘇聯雖然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代價,但卻達到戰略目標,解除了德軍對首都莫斯科的威脅。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最終導致了希特勒及納粹德國的戰敗。
《黑騎士物語》創作於1985年,故事背景以小林源文鍾愛的二戰東部戰線為主,描寫1943年秋天庫斯克會戰後,德軍俄國戰線惡化時,「黑騎士」第8中隊奮戰的故事。
「源文戰鬥劇畫系列」(Combat Comic),為日本劇畫大師小林源文,結合他的門生以及同好組成的創作團隊,所新創的連載戰爭劇畫系列,首刊已於2021年12月在日本出版。書中有以二戰為主線發想的創意戰事情節,也有以預測未來發生區域衝突的預言式戰爭爆發,有新穎的武器創意奇想,也有弔詭的國際關係佈局,以及逼真的戰鬥畫面,部分情節還很切合目前的國際情勢,尤其是當前東北亞緊繃的局勢,戰事一觸即發!而這次的續集除了延續首刊的〈臺灣有事〉,更是新增了德國非洲軍的故事,可說是精彩萬分!
「源文戰鬥劇畫系列」(Combat Comic),為日本劇畫大師小林源文,結合他的門生以及同好組成的創作團隊,所新創的連載戰爭劇畫系列,首刊已於2021年12月在日本出版。書中有以二戰為主線發想的創意戰事情節,也有以預測未來發生區域衝突的預言式戰爭爆發,有新穎的武器創意奇想,也有弔詭的國際關係佈局,以及逼真的戰鬥畫面,部分情節還很切合目前的國際情勢,尤其是當前東北亞緊繃的局勢,戰事一觸即發!而這次的續集除了延續首刊的〈臺灣有事〉,更是新增了德國非洲軍的故事,可說是精彩萬分!
如果從文獻上的記載看來,第一張福爾摩沙的影像記錄,應該是出現在距今170年前「培里艦隊」所拍的「銀版攝影」,但是至今尚未被發掘出土。150餘年前在大清帝國廈門開設寫真館的聖.朱利安.愛德華茲,受美國駐當地領事李仙得之邀前來臺灣擔任隨行攝影,也因此留下截至今日為止我們認為「最早」的福爾摩沙影像。 在1850年代隨著攝影術的進化,寫真家在攝影前先在暗房中將透明玻璃片塗上膠質化學藥劑,然後把玻璃片浸泡在銀鹽溶劑中形成可感光的底片,接著將玻璃底片裝入攝影機木箱中趁潮濕未乾之際進行拍照動作。在拍攝完畢之後,蓋上鏡頭將木箱拿回暗房處理玻璃底片的顯影、定影以及水洗,這樣的流程即是所謂的「濕版攝影術」。 本書中絕大部分的寫真家作品,都是採用「濕版攝影術」的成果。雖然曝光時間大幅縮短至5~10秒鐘之間,但是在150餘年前的臺灣嚴苛條件之下,寫真家們必須扛著等同一牛車體積的器材、藥水、暗房用帳棚爬山越嶺,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工程。但是寫真家們基於對攝影的「愛」、對福爾摩沙地景與住民的「愛」、甚至是對細心編寫出版成書的「愛」,他們逐一完成對這個地處邊陲的島嶼珍貴的歷史記錄。同樣的,當我們要進行為這些寫真家「愛的結晶」作品上色時,堅持不用錯誤百出的電腦AI上色,而是用對先人無比的敬意與對歷史的「愛」去一一加以考證,並試圖還原一個半世紀前寫真家們所看到的福爾摩沙真實色彩。我們認為,承接這些寫真家珍貴的遺產,加以彩繪後讓現代讀者能更貼近彩色視覺經驗,對於自己的先人、土地能產生進一步的新認知,用「愛」來看待與包容在臺灣發生過的所有歷史是無比重要的經驗與學習。 在這個還原的過程當中,我們也發現一些足以佐證耆老所言,或是補足文獻記載不足之處,編繪者王子碩兄將在本書〈編後語〉中詳述。例如在本書第99頁的〈臺南城內兩廣會館內〉影像中,演出粵劇或京劇的演員合照,其服裝、道具、臉譜、扮相、身形動作都完全不符傳統戲曲典範,甚至連戲碼名稱都出現錯誤。幾經思考之後,我們決定保留影像原樣的合理色階,不去更動周瑜扮相實質上應為水藍色與粉紅色為主之類的色彩。其原因就在於,根據戲曲耆老所言,在19世紀的福爾摩沙蠻荒、凶險之島「不會有正規的清國劇團願意前來公演,一切都只是不道地的湊數而已」的證言。如果對照本書第66頁的法國士兵與一般民眾的合照影像,即不難理解當時的臺灣與「現代化」這個名詞的距離,何止只有百年之遙!本書也正好呈現出在進入日本時代全面迅速現代化之前的臺灣樣貌,我們就讓歷史回歸於歷史吧。 本書是我們第一次嘗試出版日本時代初期之前的彩繪題材,文中盡可能保留原作品或是原出版時所用的標題,其中若有誤植之處再行勘誤校正。此外,對於這些前來探勘、尋找機會的先驅者們,多年來已有例如美籍學者費德廉(Douglas L. Fix)教授等內外學者的專書論述,以及諸多專家前輩的實地踏查對照書籍問世,因此在本書中不多作贅述。 王佐榮 2023 如月
如果從文獻上的記載看來,第一張福爾摩沙的影像記錄,應該是出現在距今170年前「培里艦隊」所拍的「銀版攝影」,但是至今尚未被發掘出土。150餘年前在大清帝國廈門開設寫真館的聖.朱利安.愛德華茲,受美國駐當地領事李仙得之邀前來臺灣擔任隨行攝影,也因此留下截至今日為止我們認為「最早」的福爾摩沙影像。 在1850年代隨著攝影術的進化,寫真家在攝影前先在暗房中將透明玻璃片塗上膠質化學藥劑,然後把玻璃片浸泡在銀鹽溶劑中形成可感光的底片,接著將玻璃底片裝入攝影機木箱中趁潮濕未乾之際進行拍照動作。在拍攝完畢之後,蓋上鏡頭將木箱拿回暗房處理玻璃底片的顯影、定影以及水洗,這樣的流程即是所謂的「濕版攝影術」。 本書中絕大部分的寫真家作品,都是採用「濕版攝影術」的成果。雖然曝光時間大幅縮短至5~10秒鐘之間,但是在150餘年前的臺灣嚴苛條件之下,寫真家們必須扛著等同一牛車體積的器材、藥水、暗房用帳棚爬山越嶺,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工程。但是寫真家們基於對攝影的「愛」、對福爾摩沙地景與住民的「愛」、甚至是對細心編寫出版成書的「愛」,他們逐一完成對這個地處邊陲的島嶼珍貴的歷史記錄。同樣的,當我們要進行為這些寫真家「愛的結晶」作品上色時,堅持不用錯誤百出的電腦AI上色,而是用對先人無比的敬意與對歷史的「愛」去一一加以考證,並試圖還原一個半世紀前寫真家們所看到的福爾摩沙真實色彩。我們認為,承接這些寫真家珍貴的遺產,加以彩繪後讓現代讀者能更貼近彩色視覺經驗,對於自己的先人、土地能產生進一步的新認知,用「愛」來看待與包容在臺灣發生過的所有歷史是無比重要的經驗與學習。 在這個還原的過程當中,我們也發現一些足以佐證耆老所言,或是補足文獻記載不足之處,編繪者王子碩兄將在本書〈編後語〉中詳述。例如在本書第99頁的〈臺南城內兩廣會館內〉影像中,演出粵劇或京劇的演員合照,其服裝、道具、臉譜、扮相、身形動作都完全不符傳統戲曲典範,甚至連戲碼名稱都出現錯誤。幾經思考之後,我們決定保留影像原樣的合理色階,不去更動周瑜扮相實質上應為水藍色與粉紅色為主之類的色彩。其原因就在於,根據戲曲耆老所言,在19世紀的福爾摩沙蠻荒、凶險之島「不會有正規的清國劇團願意前來公演,一切都只是不道地的湊數而已」的證言。如果對照本書第66頁的法國士兵與一般民眾的合照影像,即不難理解當時的臺灣與「現代化」這個名詞的距離,何止只有百年之遙!本書也正好呈現出在進入日本時代全面迅速現代化之前的臺灣樣貌,我們就讓歷史回歸於歷史吧。 本書是我們第一次嘗試出版日本時代初期之前的彩繪題材,文中盡可能保留原作品或是原出版時所用的標題,其中若有誤植之處再行勘誤校正。此外,對於這些前來探勘、尋找機會的先驅者們,多年來已有例如美籍學者費德廉(Douglas L. Fix)教授等內外學者的專書論述,以及諸多專家前輩的實地踏查對照書籍問世,因此在本書中不多作贅述。 王佐榮 2023 如月
寫實劇畫的騎士.源文締造更輝煌的戰果! 中西立太 我非常期待源文劇畫的原點《黑騎士物語》推出更新版。受到相關資料和史實兩方面制約的寫實化戰爭劇,不是一般漫畫家可以隨手達到的領域。劇畫家在全世界上相當稀有,因此在歐美與世界各地都有固定的書迷。源文劇畫的特徵,和那些簡單易學的格式化劇畫差別很大。必須要有堅實的設計能力做為基礎,還要有活生生的畫家筆觸,使用工筆技術畫出特有的風格,這才是由「畫家」描繪的劇畫的魅力。
寫實劇畫的騎士.源文締造更輝煌的戰果! 中西立太 我非常期待源文劇畫的原點《黑騎士物語》推出更新版。受到相關資料和史實兩方面制約的寫實化戰爭劇,不是一般漫畫家可以隨手達到的領域。劇畫家在全世界上相當稀有,因此在歐美與世界各地都有固定的書迷。源文劇畫的特徵,和那些簡單易學的格式化劇畫差別很大。必須要有堅實的設計能力做為基礎,還要有活生生的畫家筆觸,使用工筆技術畫出特有的風格,這才是由「畫家」描繪的劇畫的魅力。
巴巴羅薩行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入侵蘇聯所使用的作戰代號,整場行動於1941年6月22日展開,其名稱來自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綽號「紅鬍子」。巴巴羅薩作戰自1941年6月一直進行至同年12月間德軍在莫斯科門戶被蘇軍打退以失敗告終。
巴巴羅薩行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入侵蘇聯所使用的作戰代號,整場行動於1941年6月22日展開,其名稱來自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綽號「紅鬍子」。巴巴羅薩作戰自1941年6月一直進行至同年12月間德軍在莫斯科門戶被蘇軍打退以失敗告終。
本書是為敵人帶來死亡與破壞、對友軍提供安全與保障的武器圖解。 筆者最早開始描繪圖解叢書,是一本名為《圖解・壯烈!!德國裝甲軍團》(中西立太著・蒼璧出版)的德國戰車圖解。基本上,戰車都是結構很單純的大鐵箱,只要瞭解了內部的三次元構造,任何人都可以畫得出來。 打從一開始,讓我覺得很奇妙的東西就是戰車砲。戰車砲到底是怎麼樣瞄準的呢?短砲管和長砲管又有什麼不同?還有砲彈的初速、砲彈的分類……還有本書所提到的「地雷」與「炸藥」,這些戰爭電影中常出現的東西,究竟有什麼祕密……越想越覺得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