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獲2016年金鼎獎文學圖書獎 魯凱族重要代表作家 奧崴尼‧卡勒盛Auvinni Kadreseng,原住民文學重要代表作 這是一本血淚之書。以親身體驗,用細膩綿密、批判又抒情的散文,書寫新好茶部落自遷移到消失的過程。其中每一細節都是書中的靈魂,會讓我們細細品味、沉醉。 ◎台灣重要小說家 舞鶴主編「大地原住民」書系,推薦作家 ◎撰序推薦/ 劉可強(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王應棠(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副教授) / 當有一天我們的年輕人厭倦了都市的貨幣文化,他們會紛紛上山回家, 原鄉會給他們──一切! 沒有一個村落像我們遭遇得那麼徹底又悽慘。別的村落只是地表鬆動,但村落仍然還存在,所以還可以回家思懷。但古茶部安人的村落連影子都完全徹底不見了,就如一群小孩子們在海邊沙灘上玩起興建高聳的城堡,但漲潮一波大浪來襲之後,完全看不出曾有一絲存在的模樣。當我們把心情冷靜下來,然後想再看一看故鄉的影子,想再重新品味過往的點點滴滴,也只能以淚水收場。 ──奧崴尼‧卡勒盛 繼《神祕的消失》後,奧崴尼‧卡勒盛以親身體驗,用細膩綿密、批判又抒情的散文,書寫新好茶部落自遷移到消失的過程。這是一本血淚之書,其中每一細節都是書中的靈魂,會讓我們細細品味、沉醉。當我們讀到好茶人在破碎的山河裡重尋、修築、開闢回到原鄉古茶布安之路,內心深處自有嘆息、欣慰與喜悅,這些屬於西魯凱族群的子孫、雲豹的傳人,正在把「夢土」種植在現實裡。 ──舞鶴(台灣重要小說家) 1996年賀伯颱風,土石流第一次淹没了台灣屏東魯凱族好茶村的溪谷,11月溪谷復見,但一塊刻滿歲月波紋的大岩石已經不見。七、八百年間,在舊好茶的父祖傳說中顯然未出現這樣重大的地理變遷,何以它在1996年之後,愈發嚴重,到2008年淹沒了好茶村? 原住民部落這幾年,因為天災,更有人禍,導至家鄉破碎,原鄉無法居住,甚至消失,魯凱族好茶部落是近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代表。它不只是魯凱原住民自己的事,它更反應了台灣山林自然的被破壞,我們共同的居住環境遭受到如何的危機,提醒我們回來自省與關心。 這本書以作者自己的親身體驗,用批判又抒情、描述綿密的散文,記載魯凱好茶部落這一段消失的過程,以及作者卡勒盛如何與部落有心重建回鄉之路的族人,艱難尋找奧援,並一磚一石由部落人自己扛上山,把原本破碎無從尋踏的回鄉山路,用血汗鋪出一條讓後代子孫可以回鄉的道路。對於一個曾在我們土地上存在的部落的消失,本書的記錄彌足珍貴;對於原住民渴望回鄉的自造道路心血,本書為我們呈現動人的一景。
我所在之處,那裡就是我的家── 原住民女作家里慕伊.阿紀繼《山櫻花的故鄉》, 又一深情動人長篇! 《懷鄉》情節不複雜,卻讓人心痛,因為里慕伊筆下的懷湘和她的遭遇,「真切地」彷彿就像昨日發生在自己部落裡的故事一樣。尤其如果將時間推回到一九九〇年代以前,里慕伊的小說,簡直就是部落的現場直播:早婚、酗酒、暴力、離婚、特種行業和家的崩解……,一幕幕連續劇,是難以自拔的命運深淵。──孫大川,監察院副院長 《懷鄉》在原住民當代漢語文學的書寫中,首次以長篇小說的形式,透過女主角懷湘的生命際遇,鋪陳她如何在破碎的親情和兩段失敗的婚姻中,重獲愛的救贖。里慕伊在一派歷史記憶、文化傳承和社會控訴的議題中,善用她的「巧婦之手」讓生活以「一般人」的方式,長成它自己的面貌。──董恕明,臺東大學華語文學系副教授 《懷鄉》描述四〇年代泰雅族部落一位自幼家庭支離破碎的女子──懷湘的生命故事。地點發生在台北烏來,新竹尖石鄉、小村內灣和小鎮竹東,隨著主角的腳步,也來到了基隆海港邊的酒店。透過懷湘的故事,看見泰雅族傳統的規範如何受到外來文化與經濟活動的影響與改變。 懷湘一生渴望擁有一個完整的家園而不可得;在不斷遷徙的環境裡,哪裡才是她能夠「思念」與「回歸」的家鄉? 本書特色 泰雅族第一部以女性視角書寫的長篇小說! 從家庭、婚姻、情慾入手,呈現原住民中女性的生命靭度 以及對部落傳統文化流失的反思與批判 ◎特別推薦/舞鶴(小說家‧麥田「大地原住民」書系主編)、孫大川(作家‧學者‧監察院副院長)、蔡辰洋(寒舍集團創辦人)、董恕明(臺東大學華語文學系副教授)、馬紹.阿紀(世新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學系助理教授) ◎國藝會、原民會長篇小說創作補助推薦作品
本書是第一本原住民女作家書寫有關泰雅族的長篇小說。全書以輕鬆好讀的文字,書寫泰雅族部落人的生命故事。故事以1960年代為背景,描寫泰雅族的堡耐.雷撒一家人從北部遷移到高雄縣三民鄉(今改為那瑪夏鄉)開墾定居的經過。透過堡耐.雷撒一家人在新竹山上的斯卡路部落,以及遷徙到三民鄉之後所發生的感人的以及有趣的故事,可以認識泰雅族人的生活型態、一般習俗,也更了解泰雅族人傳統的核心價值。三民鄉境內有鄒、布農、泰雅、排灣、閩、客、外省等族群,在當時物資匱乏交通不便的偏遠山區生存,他們墾植、狩獵各取所需,但各族人卻又能和諧相處,展現了過去時代的人們勤墾淳厚、樸實善良的一面。《山櫻花的故鄉》,談的是泰雅族堡耐.雷撒一家人從北部的斯卡路部落遷徙到高雄那瑪夏鄉開墾定居的經過。里慕伊除了透過堡耐.雷撒一家人的故事,反映泰雅族傳統風習和其族人之核心價值外;做為一個女性作者,她更注意到一般男性作家所忽略的視角和細節。她提到狩獵,但不放過對幾隻可愛獵犬的描寫,甚至牠們的機靈和死亡。她歌頌泰雅男人的威猛,但寫到尤帕斯跑到學校去探望學洋裁、情竇初開的吉娃絲時,卻著重描寫他的靦腆和羞澀。故事中有大人、老人,但更不忘寫小女孩比黛和她深愛的洋娃娃……。整部小說裡女人不斷說話,也有行動,她們煮飯、洗衣、醃肉、播種、收割甚至談判……,非常活躍。這正是里慕伊文學創作中最獨特的一面,突顯一個單純少女看待世界的方式。──孫大川(原住民委員會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