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是大學教育的重要任務,而語文能力是吸收知識與發揮才華的基石。大學國文向來肩負加強培養語文能力,提升文化素養、德性涵養、人品素質等責任。上冊以閱讀與口語表達為學習重心。表達重在展現自我。
本教材訂名《春青版大學國語文》,適用對象為我國大學一、二年級學生之國語文相關課程,編寫特色如下:一、選文以古詩文篇章為主,原因在於:比起現代篇章,古詩文更容易理解、更具邏輯性,以此奠基有助學生理解現代篇章,提升國語文能力。二、古詩文作者除了出生在較早的年代外,但在心靈思考、情緒感通等面向和今人是一致的,探索學習古代經典有助當代年輕學子追尋一顆青春的心。三、選文引導強調與現代生活結合,不說教,並以圖解、譯白等方式貼近年輕人,透過閱讀書寫提升語文能力。四、每課附有練習題,都與週遭生活相關,讓國語文教育落實在日常中。五、授課教師可依自我專業與生命歷練,在本教材基礎上給予深度及廣度延伸,帶給學子更豐富充實的內容。六、本教材計三十課,授課進度可控制、適用一學年、每週兩小時課程使用。
正是青春讀經典──全套摘自聊齋誌異、當代短篇小說、明清短篇小說、左傳名句、先秦寓言由大專院校國文教師精選必讀篇章,引導經典閱讀。 *孫劍秋教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真心推薦
文字是現代人每天必定觸及的媒介,在現代生活中佔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自古文字學與聲韻學、訓詁學合稱「小學」。清張之洞《書目答問》曾推闡小學為一切學術的根基,而文字學又是其它兩者的基礎,因此具備了文字學的相關知識,便能盡情遨遊書海,享受老祖先遺留下來的智慧結晶。本書共分九章,前八章主要談文字學的基本概念,特重於六書觀念的傳達。最後一章,專談文字與民俗的關係。我國文字有以形表意的特色,每一個字都具有生命,骨、肉、筋、血全都完備,它是先民長期生活的經驗與思想觀念的結晶。藉由古文字字形的說解,便可一窺邈遠千年的古代社會面貌。對於彌補古史的不足,有它不可小覷的效用。
寓言是以簡潔文字呈現的短篇故事,含蓄雋永,隱含作者的哲理智慧、生命經驗、社會觀察等,飽富人文思想與藝術特色。部分更凝練成迄今慣用的成語,影響深遠,值得仔細咀嚼。歷代寓言作品數量豐富,其中有不少膾炙人口的篇章。本書以先秦為範圍,自《列子》、《孟子》、《莊子》、《晏子》、《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戰國策》選出三十七篇文章,期待藉由注釋、題解、問題與討論、延伸閱讀,引領讀者一同進入寓言故事文近旨遠、耐人尋味的廣闊天地。
本書特色 《左傳》兼具經、史、文之價值,內容宏富詳實,文辭優美精煉,敘事生動精彩,是中國重要典籍,文化瑰寶。本書擷取精華,挑選名言佳句四十則,依原典、注釋、講古、閒談四部分,解說典故始末,闡發經典哲理,務求深入淺出,簡明扼要,適合作為授課討論或自修參考的讀本。
本書特色 本書透過文學篇章認識臺灣的風物人情,分「咱的土地」與「咱的人民」兩大單元,歷歷呈現了土地的滄桑變遷、城鎮的繁華沒落、山風海雨的時代氛圍、不同族群的傷痕與韌力,從中觀看蕞爾島國的悲愁喜樂,期能激發年輕學子更深刻的人文共鳴與情感呼應。藉由回顧過往、撫平傷痛、記取教訓,去思索與己息息相關的臺灣未來。
本書特色 人生的過程是什麼?個人在每個階段的定位是什麼?過往的年歲,在生命中展現了哪些風景?未來的日子,想在人生中畫下哪些風景?這是本書──《打開文學門窗》,在「歲月身世」的層面中所要探討的主要課題。冀從學生的生命經驗出發,引導學生透過閱讀文本與主題書寫,回顧成長歲月中,家人關係重新檢視、自我的追尋與認同、成長歷程的跌宕起伏、青春歲月的夢想,從中思考如何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如何走出創傷、迷惘,找到自我定位?在理想、友情與愛情的交錯中,分辨浪漫與真實,調和理想與實際,思考生命的價值。這是即將邁入成年的大學生面對現實人生要學習的功課。
本書特色 本書獲教育部補助,為華梵大學大一通識必修「中文閱讀與寫作」課程之授課教材。《雲山光影》書名,蘊涵了三重意義:一為紀念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法師,老人家俗名游雲山,於七十九歲高齡,翻越千山萬水,勘察了二十七處校地之後,才決定把校園落腳在雲山繚繞的大崙山上;二指校園景致,舉目四眺,「雲」、「山」、「光」、「影」,一一都是最動人的樂章,年輕的歲月,浸淫於此,心性當有潛移默化的薰習;三指人的一生,如同「雲山光影」般,瞬息萬變。本課程藉由八個單元主題、十六篇選文的規畫與設計,帶領大一同學思考生命終極的價值與意義。
本書特色 本書由神話與古典小說、古典散文、古典韻文、現代文學四大範圍進行選編詳釋之工作。打破過去相沿成習之經典印象,直接述諸人性之美善,並結合當代思潮。強調女性於文化方面之貢獻及高貴情操,如神話中之女媧、精衛、織女,古典小說中殺蛇除害之少女李寄、真情果敢之霍小玉與杜十娘,皆有足多者。 古典散文選取大量意味深長之寓言,以為生命之借鑑。韻文部分,以性靈為主,或寄託理想,或歌詠愛情,一唱三歎。現代文學部分,不忽略本土,亦不拘泥當代,兼顧現實性與藝術性。每篇皆有作者介紹,並在題解中分析文本;正文皆採用善本,疑難處皆詳加注釋或考據;並在篇末提出值得討論之問題,以作為讀者思考之指引。全書深入淺出,可為大學國文及通識課程之教材,亦可供對文學有興趣者之參考。
本書特色 本書以「天、人、物、我」四個面向統整與生命有關的各項議題,包括自我探尋、自我價值、自我超昇、親情思慕、朋友交誼、繾綣情思、生態覺知、社會關懷、飲食印記、人文超越、生命關照、養生應天等十二個主題單元,共選錄三十餘篇文章。本書力圖與學生的成長經驗、生活感悟及實用價值相聯繫。使學生能從這些古今名作中,思索自己的人生角色,從而得到心靈的撫慰,富饒閱讀的況味,並寫下自己的心情故事,留下生命中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