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智慧典藏版 書系 ,共計8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歌德格言集

林郁  著
新視野New  出版
2020/01/13 出版

我們不需要 為了了解天空―— 為何到處都是藍藍的一片 而環遊世界一周 ―—歌德‧箴言與省察 歌德與但丁、莎士比亞,並稱為世界三大詩聖。從他的年譜中可以看出,他不但是個政治家,也是個熱心於自然科學的研究者。但是,應該說,他是更偉大的詩人、作家。更進一步說,他也可能是人類史上完成最高成就的偉大人物。 這是一部快速了解歌德作品的精選語錄。藉由這些格言,可啟發您對人生做更睿智的思考。 最重要的是―— 這些優雅的文字,不但字字珠璣、句句哲理,那鮮活的文字在彈跳之間,美得像詩,或許它本來的面目就是詩神…… 歌德簡介: 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8.28~1832.3.22),德國著名戲劇家、詩人、自然科學家、文藝理論家和政治人物,而作為戲劇、詩歌和散文作品的創作者,也是世界文學領域最出類拔萃的人物之一。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叔本華格言集

林郁  著
新視野New  出版
2019/11/14 出版

叔本華是十九世紀德國的天才哲學家,唯意志論的開山鼻祖,人稱悲觀大師,叔本華哲學也是一種內容深刻,令人深思的哲學,他從其悲觀主義人生哲學出發,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的「惡」,以哲人的敏銳和無畏道出了他身處的那個社會與時代的悲劇性、荒誕、虛偽與不幸,對諸如世界、人與人格、生命、名位、痛苦、解脫等等令人困擾的問題,提出了一些耐人尋味的見解,或許人們不能同意他的觀點,但是不得不面對他所探討的問題。 在西方哲學史上,叔本華是唯意志論哲學流派的先驅和主要代表之一,他為唯意志論奠定了比較完整理論體系,影響著後來尼采的權力意志說、存在主義、結構主義以及佛洛伊德心理學等的產生和發展。五四時期,叔本華和尼采的哲學傳入我國,甚至一些進步思想家如魯迅,也一度受到它的影響。 本書收集了叔本華有關論人生、品格、哲理、人與人類、藝術、情愛、幸福等問題的格言警句,文筆流暢,思路清晰,散文式論述對後來哲學著作的詩意化產生了較大影響,是人類哲學發展中閃耀的恆星,告訴我們如何看待人生,這些思想理念永遠值得人們去思考探索。 叔本華簡介: 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1788.2.22~1860.9.21),德國著名哲學家,是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並開創了非理性主義哲學的先河,也是唯意志論主義的創始人,認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運作的力量,其思想對近代的學術界、文化界影響極為深遠。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托爾斯泰格言集

林郁  著
新視野New  出版
2019/11/14 出版

本書從托爾斯泰的所有著作,如藝術作品、評論、日記、筆記、書簡等等之中,挑選出代表其各方面思想的語句,再分門別類,歸納成像辭典一樣的托爾斯泰思想體系。 第一部「生、死、愛」―—收集托爾斯泰的人生觀(倫理觀、宗教觀)語錄。 第二部「國家、暴力、金錢」―—收集托爾斯泰的社會觀語錄。 第三部「藝術、科學、教育」―—收集托爾斯泰的藝術觀、教育觀語錄。 希望這些精選的一代文學巨匠的人生格言,會讓您在人生的旅途上,得到無限的啟示! 托爾斯泰簡介: 托爾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9.9~1910.11.20),俄國小說家、哲學家、政治思想家,作品皆反映了真實人生歷程、或當時社會衝突與氛圍的所見所思,人生每一階段都有無數的文學創作,包括小說、散文、戲劇、哲學著作、日記、文學論文等,作品被譯為數十種文字,小說與劇本不斷地被推上舞台及銀幕,廣受全世界讀者喜愛。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紀伯倫代表作

林郁  著
新視野New  出版
2019/10/09 出版

紀伯倫這位先知,一八八三年誕生於黎巴嫩。五歲時隨母親移居美國波士頓。十四歲返回黎巴嫩,進入貝魯特的阿希馬大學就讀,所學的科目包括醫學、宗教史、國際法及音樂。 一九○一年畢業後遍歷希臘、義大利、西班牙,最後在法國巴黎學習繪畫。一九○二年開始大量創作,因《反叛的精神》一書得罪土耳其當局,被教會除籍,並被列入不受歡迎人物的黑名單。一九○三年因妹妹死亡,重回美國波士頓住了五年。這時他已是知名作家。一九○八年又到巴黎,認識了雕塑家羅丹、《青鳥》的作者梅特林克及音樂家德布西等人。二十七歲(一九一○年)時返回美國,定居紐約,終身未娶。 一九三一年四月十日,紀伯倫病逝於紐約。 《先知》、《沙與泡沫》是紀伯倫最享譽文壇的兩部作品,書中詩句飽含人生哲理,讓人讀來備感受益。 《先知》像一首生命的樂章,以鏗鏘有力的文字,敲打全世界讀者的心坎。奇妙的是,這部書百讀不厭,而且每次讀來,總會有不同的感受,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偉大作品! 最後,我們附上精選的《笑與淚》,這些美得像詩的人間哲理,可以是以文學角度來欣賞,可以是用來修行智慧的至理名句! 紀伯倫簡介: 紀伯倫(Gibran Khalil Gibran,1883.1.6~1931.4.10)黎巴嫩作家、詩人、畫家,是阿拉伯文學的主要奠基人,20世紀阿拉伯新文學道路的開拓者之一,被稱為藝術天才、黎巴嫩文壇驕子。其主要作品有《淚與笑》、《先知》、《沙與沫》等,是近代東方文學走向世界的先驅。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羅曼羅蘭格言集

林郁  著
新視野New  出版
2019/09/12 出版

於是他對一個孩子說: ―—「我們終究到了!孩子,你多麼沈重!你究竟是誰啊?」 孩子回答: ―—「我是即將到來的日子。」 《約翰‧克利斯朵夫》中的最後一段對白,廿餘年前閱讀此書時,心靈無比震撼,熱淚盈眶,久久不能自己…… 如果我們說,托爾斯泰是十九世紀人類史上最偉大的文學思想家,那麼羅曼‧羅蘭無疑就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人道主義者。 羅曼‧羅蘭留給全世界人類相當豐富的智慧遺產。他是文學家,也是優秀的評論家,更是熱中於人道主義的社會改革者。從他的作品中,不難看出他擁抱大愛,期盼人類脫離痛苦,游向光明之彼岸的熱切心情! 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1866.1.29~1944.12.30),20世紀的法國著名作家、音樂評論家,1915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獲獎原因是文學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繪各種不同類型人物時所具有的同情和對真理的熱愛。 他生於法國的一個小市鎮克拉姆西。十四歲時前往巴黎求學,後考入高等師範學校,拋棄宗教信仰,喜讀斯賓諾莎和托爾斯泰的作品,養成了對音樂的興趣,並研究歷史。一八九五年獲藝術博士學位。其後前往義大利,在羅馬法國考古學校進修兩年。一九一二年,在短期任教後辭職,專事寫作。他的第一部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10卷,一九○四~一九一二)和一本小冊子《超乎混戰之上》(一九一五)的出版,使他獲一九一五年諾貝爾文學獎。後者呼籲德、法兩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鬥爭中尊重真理和人性。他的思想成為當時激烈爭論的焦點。直到一九五二年他的《戰時日記》發表,才被人們徹底理解。一九一四年遷居瑞士,一九三一年返回法國。 本書乃是本著羅曼‧羅蘭的信念―—「愛與生活」出發。我們試著以現代精神為著眼點,去開拓他的作品,希望對讀者諸君能有所助益!最後―—願那一頁頁詩篇,像自由的風般吹拂著我們……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尼采格言集

林郁  著
新視野New  出版
2019/08/14 出版

本書是從尼采的大量作品中精挑細選出富有哲理的精彩名言。尼采素有狂人之稱。他敢言人所不敢言的大氣魄,可說是典型的悲劇英雄;而日後這些話語,的確證明了他具有前瞻性的真知灼見。 今日我們讀來,仍深覺他的論述真是句句珠璣、針針見血,頗具如雷貫耳的警惕作用。最後套用他的一句話―—凡是能吸入我著作中氣息的人,他就知道,這是高崗上的空氣,會使人精神煥發的! 尼采簡介: 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0.15~1900.8.25),德國著名哲學家,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同時也是卓越的詩人和散文家,他對於宗教、道德、現代文化、哲學、以及科學等領域提出廣泛的批判和討論,寫作風格獨特,經常使用格言和悖論的技巧,對於後代哲學的發展影響極大。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泰戈爾詩集

林郁  著
新視野New  出版
2019/08/14 出版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是一九一三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他的得獎評語為—— 由於他那至為敏銳、清新與優美的詩;這詩出之以高超的技巧,並由他自己用英文表達出來,使他那充滿詩意的思想業已成為西方文學的一部分。 而泰戈爾則是拍了一個電報給學院,除了表明由於「半個地球的遙遠距離」,無法親往領獎外,還說:「我墾求向瑞典學院,表達對那寬大之了解的感謝與領受;這了解將遠的接近了,也使陌生人變成了兄弟。」 泰戈爾在一八一六年誕生於孟加拉,這裡正是傳教先鋒凱瑞許多年前做過不懈努力的地方,此地是英印最早的一省。泰戈爾是一個受尊敬的家族的後裔,這個家族在許多方面都也已證明了心智能力的傑出。泰戈爾在幼年與青年時期的成長環境絕不是未開化的,或對他的世界觀與生命觀有所阻礙的。在他的家庭裡,不但對藝術有高度的教養,並對祖先的智慧與探討精神深為尊敬,將祖先留下的經文用於家庭崇拜。在他的周圍也醞釀著一種新的文學精,有意識的要伸向人民,使這種文學得以體認人民生活的需要。 他的父親是一個宗教團體最熱切的份子之一,也是其中的領導之一。這個團體名叫Brahmo Samaj,它不是古印度形態的教派,它的目的不是在提倡對於某個神的特別崇拜,視之為超乎其他眾神之上。它的創始者是十九世紀一位啟蒙過的、有影響力的人,這位人士研習過基督教、猶太教和回教,而深受這些宗教教義的影響。他致力於將自古沿傳下來的印度賦以一種解釋,使此種解釋跟他所領會基督教精神與精義相吻合。 泰戈爾為執行他生命的工作,自己具備了多方面的文化,不僅是印度的,也包含歐洲的,並因在國外旅行和倫敦的求學而擴充與成熟。少年時,他在本國廣泛旅行,陪伴他的父親,甚至遠至喜馬拉雅山。他開始用孟加拉文寫作的時候還相當年少,他寫散文、詩、抒情詩與戲劇。 他除了對本國的一般人民做過描寫之外,還在不同的著作中探討文學批評、哲學與社會學的種種問題。有一段時期,他忙碌的活動曾經中斷過,因為那時他感到必需依照他民族久違的傳統,做一段時間的隱遁沉思的生活,於是他坐船漂浮在聖河恆河的支流中。同返規律生活之後,他的聲譽在他的人民之間日益鵲起,因為他是智慧優異而貞潔虔敬的人。他的孟加拉西方創立了露天學校,在芒果樹下授課,許多青年學子受教之後,忠心的將他的教訓傳遍了全國。 不論在什麼地方,凡是泰戈爾遇到可以把心靈打開以接受他的高超教訓的,都受到了適當的接待,把他視為褔音的受惠者,而這種褔音是用一種通俗易曉的語言中表達出來、從那東方的寶藏裡透露出來的;這東方的寶藏的存在久來已經在我們推測之中。 西方世界對工作有一種盲目崇拜,這崇拜是出於藩籬似的城市生活的產物,並受到不安定的、競爭劇烈的精神的滋養:西方人征服自然,因為他們喜好利益,喜好求取所得,誠如泰戈爾所說,「就好像我們是生活在一個敵意的世界中,必須把我們想要的每樣東西,從一種不願意給予我們的、跟我們有敵意的安排中擰取出來一樣」;西方人所過的是種種令人疲乏的匆忙生活;泰戈爾提供於吾人面前的,則是與此相對的男一種文化,這個文化,在印度廣大的、平靜的、奉為神聖的森林中達到了完美境界,這個文化所尋求的靈魂的恬靜和平,與自然本身的生命日益和諧。 泰戈爾簡介: 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1861.5.7~1941.8.7),孟加拉族人,印度詩人、哲學家和反現代民族主義者,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在他的詩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學的見解,他的詩在印度享有史詩的地位,他本人被印度教徒看作是一個聖人。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莎士比亞格言集

林郁  著
新視野New  出版
2019/07/15 出版

莎士比亞由於在世界文學中占有獨特地位,被廣泛認為是古往今來最偉大的作家,至今他的作品仍在熠熠發光,不管是電影、戲劇或書本,一直是全世界中擁有最多的觀眾與讀者。其文才橫溢,創造的喜、怒、哀、樂場面使人印象鮮明,歷久難忘,運用語言和比喻十分巧妙,創作中的許多優點能傳譯到其他語言而仍然保存。 本書是從莎士比亞浩翰的作品中,經過不斷的摘選、反覆推敲,才得以編譯而成,當然遺珠之憾勢所難免,不過管中窺豹,亦可使讀者了解到這位已經離開我們四百年的大文豪,他的作品至今仍然生生不息,亮麗地閃爍著,而這聖火般的奧林匹克火炬仍會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永遠跨越著時空…… 莎士比亞簡介: 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4.26~1616.4.23),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全世界公認的偉大作家,他的作品影響了世界文壇足足有400多年之久,流傳下來的作品包括38部戲劇、154首十四行詩、兩首長敘事詩和其他詩歌,直到今天,莎翁劇本的魅力依舊有增無減,以各種語言、創作型式、變換成不同的時代背景,在舞台、電影、電視……等不同平台被演出著。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