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伊斯的《芬尼根守靈》是巍峨的高山,遼闊的大海,宇宙的黑洞,經典的經典。閱讀《芬尼根守靈》的經驗,如在他人的夢中身陷蒙鴻之初迷宮般的歧路花園,滿目所見?紫嫣紅的天使和魔鬼,盈耳不絕奧秘難解的天籟樂音和地獄咒詈,至少六十幾種語言在相互碰撞、撕裂、離散、組裝、融合、重置的死生輪迴中,由嚴格邏輯的守靈文法激活新鑄字、混合詞、雙關語、孽畜仔話之中蓄積涵納的無窮能量,引發創天造地的大爆炸,開展芸芸眾生悲歡離合總是情、無止無盡的迴復循環。人人都說這本小說難,或許生命本來就是個難,但不識文字不懂生命為何物的小嬰兒和小小孩,每每聽到有人朗讀《芬尼根守靈》,總會手舞足蹈咯咯發笑,又當何解?譯者梁孫傑教授本著赤子童心的情懷和學者治學的態度,透過漢字形音義之美,以12年的時間企圖重構喬伊斯這本巨著,希冀能與華文讀者共享《芬尼根守靈》笑中有哭、哭中帶笑的瞬間和永恆。書籍特色★華人世界首部完整的漢譯本。★以行間注將繁複字義編排到文句裡,確保順暢的閱讀節奏。★發揮漢字獨具圖像化的特質,凸顯文字遊戲的真諦,善用諧音重現原作的黑色幽默。★譯文包含中文、臺語、客語、原住民語、中國七大語系方言,以及日本漢字、韓國漢字、和越南 ??喃,以呼應喬伊斯撰寫《芬尼根守靈》成為語言文化百科全書的雄才大略。名人推薦漢譯《芬尼根守靈》再造原著的浩瀚宇(語)宙。 ── 林玉珍 (中山大學外文系退休教授)梁譯以全新東方視角來凝觀喬伊斯那看似毫無系統的思想體系。 ── 帖睿柯(Enrico Terrinoni /《芬尼根守靈》義大利文譯者)! 壹 路 一 孤 一 迷 一 煞 一 愛 一 長 此 川流,── (唐鳳)任何沒有讀過喬伊斯原文的讀者都可以把梁版《芬尼根守靈》當作中文的原作來閱讀。── 莊坤良 (逢甲大學外文系客座教授)面對喬伊斯的「有字天書」,梁孫傑教授以十二年的苦工巧思,力求再現原著獨特的語言創新與文字遊戲,闡明複雜的典故與互文性,完成這部不虛此生的一百二十五萬字巨譯,為中文翻譯史立下劃時代的里程碑。── 單德興(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梁譯復刻原著技法的漢語譯筆,成功破解喬伊斯的天書。── 曾麗玲 (臺灣大學外文系教授)假如《芬尼根守靈》是台超級記憶機器,那我們當今的科技,不論是電腦、微電腦化檔案,或是翻譯機,充其量不過是史前時期小孩子拼湊的玩具罷了。── 德希達 (Jacques Derrida /法國哲
「我拍臺語片純粹是為了爭一口氣,不是為著有什麼名跟利。想說就養成我們臺灣人自己會做臺灣電影,我的任務就是到這裡。」 「我常常在想,我們臺灣人的利己主義跟日本人大不同,這是臺灣人不明朗的所在,所以文藝的目標得先放在改善臺灣的文化。」 玉峯精神,重現人間 林摶秋,一位礦主之子,風華正茂時投身二戰期間帝都東京的演映產業,成為首位臺灣出身的劇作家;他在返臺後擎起新劇運動的火炬,至戰後初期依舊烈火熾熱。十年後接手礦場,傾個人之力投身臺語電影產業,創辦玉峯影業公司,打造湖山製片廠,以非營利方式培訓學員,目標是提升臺語電影整體水平,藉電影來養護、提升臺灣文化。《林摶秋全集》以作品來說明和見證林摶秋的生命及其時代,期許能化作春泥,壯闊臺灣。 ◎跨語世代劇作家的創作語言與書寫實踐 隨著林摶秋的電影於1990 年代重見天日,他作為百年華語電影、臺語片傳奇製片家、導演的光環越來越亮,然而他的劇作家身分,卻逐漸隱沒了。日治晚期開始有臺灣人進入東京的演映產業中,但是以編劇立身者,林摶秋是唯一一人。風光回國之後,不過兩年,就面臨戰後語言轉換的挑戰。好不容易能夠「用日語寫戲寫到能給日本人演給日本人看」,到了戰後,這份語文能力卻變得一夕無用! 為因應戰後「跨語」時代要求,他的劇本多以日文撰寫第一稿,再委由友人譯寫成臺文版本,自己再於其上修訂定稿,供劇組使用。日文雖然是他主要書寫語言,晚年也坦承曾因省籍情結而不願學習華語,不過,今日從作家遺留的劇本手稿來看,仍然可以看到他試圖掌握新語言的努力——於臺文或「臺/華文」譯寫本上,經常可見作家流暢的臺、華文修訂筆跡。此處所稱的「臺/華文」本,也是林摶秋劇本基於文類本身的特殊性——為演出/拍攝而寫——所產生的「臺詞使用臺語,指示/說明使用華語」的「混語」狀態。 林摶秋的這批臺文、臺/華文劇本,無疑也是臺灣自1930年代臺灣話文運動以來書寫實踐的成果。 ◎林摶秋的影劇文學——多自深山、近海與底層人物的生活取材,是為土地與庶民大眾而寫 林摶秋的原創劇本佔全部劇本比例超過一半,其他則主要改編自臺灣文學作品或日本的類型電影。這批原創劇本大多具有鮮明的通俗劇色彩,巧合、意外、發現等情節套路經常可見。不過,從作家手稿可以清楚看出:他關注在山中生存、在海上討生活、在社會邊緣或底層翻滾度日的人,乃至在城鎮裡汲汲營營的一般庶民大眾,仿若速描般勾勒他們的生活圖景與生命情趣。其中題材選擇、場景安排、語言及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多非福至心靈的偶然決定,而是必須有過親身經歷或實地調查,方有可能。 他拍臺語片的初衷是希望提供娛樂給在田裡辛苦工作、在工廠裡揮汗做工的阿伯阿姆、大兄大姊,拍出他們聽得懂、看得懂的電影。那是在電視尚未出現、旅遊尚未普及的年代,電影鏡頭所至之處,總能拓展人們對世界、生命、生存的認識與想像。他希望為那些終其一生可能只生活在熟悉的鄉里間、識見或許有限的「升斗小民」,打開一扇心窗;通過描繪市井人物或底層邊緣人的生活,帶領他們從熟悉的生活場景中找到可以認同、得以超越的對象或價值。如此貼近斯土斯民生活經驗與情感的電影想像,不只是對比於同時期的臺語片相當特殊,在同時代文藝作品中更屬少見。 全集編成 《林摶秋全集》共計五卷十二冊,卷一「舞臺劇劇本卷」、卷二「電影劇本卷」 8 冊、卷三「雜文.訪談卷」、卷四「文獻卷」與卷五「圖像卷」,總計收錄作家舞臺劇劇本 6 部、電影劇本 17 部,版本共計36種,華譯劇本19篇,以及作家雜文5篇,其他珍貴訪談與文獻70篇,圖片近500張,向世人展示林摶秋於戲劇文學的卓越貢獻。全集的出版象徵戲劇文類在臺灣新文學史的重新歸隊,也是林摶秋在舞臺、電影導演的光環之外,藉著鮮為人知的劇作出土,其「玉峯精神」重現人間的重要時刻。 全集特色 1. 臺灣重量級臺語片導演、跨語世代劇作家林摶秋的影視戲劇劇本23部,版本36種,首度公開問世。 2. 15部主要以臺文書寫創作的劇本,忠於原稿整理校注,為母語文學與文化的貴重遺產。 3. 同一劇本的各語言版本均擇一收錄,有日文、臺文、臺/華文與華文版,未有華文版者新譯華文劇本16部。 4. 逾20位中堅世代語言、文學、戲劇、電影、歷史等跨領域專家學者通力合作翻譯、校注。 5. 當代跨世代舞臺影視知名編劇施如芳、王友輝、簡莉穎、吳明倫、許正平等人,參與臺文劇本華譯。 6. 首度整理公開原屬私人或機構收藏的1990年代作家受訪記錄。作家親述東京與臺灣、戰前與戰後、戲劇與電影的重要經歷,接近原音重現,內容涉及1930-60年代臺灣政治、文化、文學、美術、戲劇、電影、農牧等各界代表性人物。 7. 劇本以外,收錄林摶秋雜文5篇,以及跨越日本與臺灣、戰前與戰後與林摶秋創作活動相關的藝文報導、評論、史述、回憶等文獻共64篇,其中逾1/3為新出土資料,日文篇章均附華文翻譯。 8. 珍貴文獻圖檔與照片近500張一次出土,「圖像卷」以圖像方式呈現包括作家生平與創作軌跡,包括日治時期難得一見的舞臺模型、節目單、戲票、演員定妝照與劇照,還有國府時期臺語片的電影審查申請書、工作側拍、電影本事以及精彩劇照等。 9. 各卷卷首皆附精闢「導讀」,卷末均附作家與作品年表;第一、二卷為「劇本」專卷,卷末附各部劇本的〈解題〉與〈劇情提要〉,「雜文・訪談」與「文獻」等第三、四卷,卷末附〈索引〉。 10. 特別收錄5篇,包括日本重量級影評人山田宏一對林摶秋電影的精彩讀解、王古勳對日治晚期最重要的文藝沙龍「山水亭」的追憶專文、以及臺灣早期散文漫畫家雞籠生(陳炳煌)對林摶秋的生動側寫等。 重磅推薦 林巾力 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 李智仁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執行長 吳密察 國立故宮博物院前院長 陳萬益 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榮譽退休教授 紀蔚然 劇作家、國家文藝獎得主、戲劇學者 李道明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與新媒體學院名譽教授 鍾明德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名譽教授 林鶴宜 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系教授兼藝文中心主任
匯集多年來為影像與文化相關領域創作者的訪談及作品論述,藍祖蔚以對電影抱持的熱情與深情,以及長年作為記者的文字與訪談功力,細緻又深刻地記錄受訪者的自我述說與創作心法。這些人物群像讓影迷能更了解其影像、文字、音樂等作品的創作脈絡,也透露了許多軼事,留下不同時期的影像文化記憶,完成屬於台灣人與台灣影迷的電影備忘錄。 本書特色 1. 收錄作者多年來在《自由時報》文化周報為文化領域人物所作之訪談與評論文字。 2. 訪談李安、侯孝賢、張艾嘉、蔡明亮、瓊瑤、黃春明、文夏、郭南宏、坂本龍一、邱復生、張照堂、劉振祥等五十位導演、編劇、演員、作家、音樂家、攝影師等不同領域的代表人物。 3. 為台灣影史留下珍貴紀錄,呈現台灣影像文化的歷史面貌。
.小劇場與社運結合的先鋒. .當代南管藝術承先啟後者. 解嚴那一年,周逸昌創立「零場實驗劇團」,開啟小劇場與社會運動結合的先聲。而在迎來新時代的同時,成立「江之翠劇場」(1993年),不斷從本土表演藝術的土壤,實踐一條嶄新的解殖路線,嘗試建立台灣當代的劇場美學,擺脫橫向移植的主流西方劇場美學脈絡。 上卷 【30年】文獻.憶述.專訪 石婉舜主編並撰寫專文〈關於周逸昌〉。全卷編纂包含首次公開的文獻,並訪談與周氏生前往來密切的學者、團員、以及合作過的海內外劇場藝術家包括友惠靜嶺(日本)、Eugenio Barba(丹麥)、Mugiyono Kasido(印尼)等人,藉以記錄保存周氏的劇場軌跡及被他打開的諸多可能,為日後進一步的研究與推廣奠基。隨書另附《周逸昌.造次》紀錄片,結合珍貴歷史影像與訪談,呈現周逸昌三十載的藝術略歷。 下卷 【演員訓練】梨園戲科步.動中定 劉守曜、安原良主編,專文〈總說:掌握梨園戲科步的身體運作核心〉,動作由魏美慧、鄭尹真示範及解說,呈現周氏演員訓練方法「梨園戲科步訓練」與「動中定演員訓練法」的重建成果,附QR Code連結的紀錄影片,另收錄三位傑出江之翠團員的習藝回顧專文。卷末附錄〈周逸昌演員訓練項目暨師資繫年〉,可總覽周氏歷年為團員安排的各類學習課程項目。
《悅讀連結》(Text Connections) 是美國Benchmark教育出版社特別為提升學生語文素養所規劃、編輯的閱讀系列。《悅讀連結》題材廣泛,內容多樣有趣,有如知識百科;文字生動優美,可增進語文與寫作能力。 ◆ 知識訊息類讀本可擴充讀者知識視野; ◆ 意見論述類讀本可培養批判思考; ◆ 描寫敍述類讀本可增強表達能力; ◆ 文學類讀本有助於創意思考。 在趣味的閱讀情境下,探索不同領域知識,感受生動的藝術美,開拓視野,培養興趣,啟發思維。 《科學家在南極》 ISBN 9789574458455 你能想像住處的周圍都是冰、白天或黑夜極長、半年不能回家的生活嗎?自古以來,科學家和探險家前仆後繼來到南極。他們為何而來?又如何在南極嚴酷的環境下生活? 《非語言溝通:你沒說話時表達了什麼》 ISBN 9789574458462 你體驗過「盡在不言中」的感覺嗎?我們的手勢和動作有時候比語言「說」得更多。但不同文化間的非語言溝通,會否出現「口誤」呢?讀完本書,讓你避免這樣的尷尬場面。 《睡谷傳奇》 ISBN 9789574458479 華盛頓‧爾文的名著《睡谷傳奇》是一篇經典的驚悚短篇。剛到小鎮赴任的老師伊卡布得知小鎮傳說──無頭騎士的故事。真有無頭騎士存在嗎?伊卡布會撞鬼嗎?打開本書就知道。 《這是一場革命!改變世界的科技》 ISBN 9789574458486 人如何從狩獵進入農耕時代?工業革命的起源是一台紡織機?早期的電腦可能比你的房間還大?閱讀本書,了解改變人類社會的三大科技。這些改變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我聽不見但我會跳舞》 ISBN 9789574458493 聽不見的人如何跳舞?西蒙芮妮‧摩爾生來失聰,但成長過程中始終追尋跳舞的夢想。經歷寄養家庭、外地求學,艱辛的成長築夢故事,且聽她娓娓道來。 《現代動物園》 ISBN 9789574458509 現代社會中的動物園有何功能?人們如何改善動物的生活和福利?跟著本書中的動物園新聞一起來研究討論。 《歷史名城波士頓遊記》 ISBN 9789574458516 馬克‧瓦格斯美好的假期毀了。他得跟著歷史迷老爸一道遊覽波士頓,還得為了學校報告撰寫日誌。讓我們一起跟著他看看波士頓有哪些著名的美國歷史遺跡。 《羅賓漢營救威爾‧史杜萊》 ISBN 9789574458523 俠盜羅賓漢是傳說中聞名的弓箭手,其故事已流傳數百年。不同時代的人們以不同的文學形式傳頌他的故事。讓我們分別用17世紀歌謠、19世紀小說及21世紀漫畫體驗精彩刺激的冒險故事吧。 《威利‧史密瑟和細菌小隊》 ISBN 9789574458530 威利該去練習棒球了。但媽媽要他留在家裡照顧生病的姊姊。想像力豐富的威利開始幻想一支「細菌小隊」密謀入侵他的身體,他的身體和細胞能成功抵禦細菌嗎? 《送人類上太空:划得來嗎?》 ISBN 9789574458547 自古以來,人們就夢想遨遊太空。1969年,NASA派人登上月球,完成這個夢想。如今,人們更進一步要登陸火星──每年斥資數十億。太空探索,值得我們揮金如土嗎?
《悅讀連結》(Text Connections) 是美國Benchmark教育出版社特別為提升學生語文素養所規劃、編輯的閱讀系列。《悅讀連結》題材廣泛,內容多樣有趣,有如知識百科;文字生動優美,可增進語文與寫作能力。 ◆ 知識訊息類讀本可擴充讀者知識視野; ◆ 意見論述類讀本可培養批判思考; ◆ 描寫敍述類讀本可增強表達能力; ◆ 文學類讀本有助於創意思考。 在趣味的閱讀情境下,探索不同領域知識,感受生動的藝術美,開拓視野,培養興趣,啟發思維。 《天文學世家赫雪爾家族》 ISBN 9789574457892 你是否為夜晚的星空著迷?兩位18世紀德國音樂家赫雪爾兄妹深深迷上夜晚的星空。他們對天文的興趣後來超越的音樂,成為近代最傑出的天文學家,奠立了現代天文學的基礎。 《馴雞師的一天》 ISBN 9789574457908 你看過電影裡的動物玩把戲嗎?莎拉是職業馴雞師,她有本事讓雞願意配合做各種動作。你知道她怎麼訓練動物照劇情演出?讀了本書,你就會知道。 《最高法院的女性大法官》 ISBN 9789574457915 美國最高法院前後有過四位女性大法官。本書敘述他們如何克服性別、種族、貧窮與階級,成為大法官的歷程。 《我與星星共度的日子》 ISBN 9789574457922 史隆博士讀小學時全家去德州玩,路上他們造訪麥唐納天文台。參觀之後,改變他一生,讓他立志成為天文學家。他與太空總署的團隊專注研發更新、更好的太空望遠鏡,協助解開遙遠銀河裡的奧秘。 《綠色的天空》 ISBN 9789574457939 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播出的龍捲風,似乎挺壯觀,但對身處風暴中的人則是極可怕、極危險的事! 蘿拉・史莊親身經歷龍捲風從形成到發威肆虐,聽他娓娓道來。 《天氣景象:營造文學和藝術的氛圍》 ISBN 9789574457946 對於文字與藝術作品,每個讀者與觀賞者會有自己的解讀。本書節錄小說與報導中有關天氣景象的精彩片段,這類主題的畫作,還有三篇詮釋的論述,讀者可以看出對於同一件作品會有完全不同的詮釋。 《黑神駒:小說節選》 ISBN 9789574457953 《黑神駒》是一部得獎作品也拍電影,描述一匹桀傲不馴的駿馬和一個小男孩的故事。男孩艾列克‧蘭西暑假去印度叔叔家玩,從印度回紐約的船上有一匹阿拉伯公馬,不知道要運去哪裡,後來發生船難,男孩和公馬劫後餘生...。 《電影中的動物: 幕後幕前的故事》 ISBN 9789574459690 《戰馬》《威鯨闖天關》《我不笨,所以我有話說》等電影聚焦在動物與人之間所表現的忠誠、情感與智力。螢幕上的呈現夠忠誠嗎?在現實中又是什麼樣貌?在本書中你可以找到答案。 《風暴來襲!經典兒童文學中的暴風雨場景》 ISBN 9789574457977 現實生活中的龍捲風與颶風往往帶來危險與災害。文學中的風暴場景則充滿刺激,令人緊張,極具戲劇效果。其暴風雨場景往往影響故事的發展,本書節錄經典兒童文學作品中的精彩片段,除了欣賞之外,更可以從中學習如何描寫敘述。 《言論自由 〈特倫頓日報〉報導》 ISBN 9789574457984 美國國會制定第一修正案是為了保護言論自由。然而,最高法院對言論自由做出了新的解釋,比如說假話來毀壞別人的名譽都不算是正確使用了言論自由這個權利。請讀一讀報紙上的兩篇報導,想一想他們是不是正確使用了第一修正案賦予的言論自由的權利,再讀一讀三篇不同觀點的議論文。
集陳黎1973至2013年間眾詩作於一帙,盒裝三冊,逾千首 (280+260+470) 作品,完整映現四十年詩涯發展軌跡,讓我們看見詩人以不斷翻新的語言,揭示內心世界諸般風貌,以及其所關懷的歷史與社會脈動。 .陳黎詩集I─1973-1993:《廟前》、《動物搖籃曲》、《小丑畢費的戀歌》、《家庭之旅》、《小宇宙》 .陳黎詩集II─1993~2006:《島嶼邊緣》、《貓對鏡》、《苦惱與自由的平均律》、《小宇宙II》 .陳黎詩集III─2006~2013:《輕/慢》、《我/城》、《妖/冶》、《朝/聖》 詩人余光中說陳黎「頗擅用西方的詩藝來處理台灣的主題,不但乞援於英美,更能取法於拉丁美洲,以成就他今日『粗中有細、獷而兼柔』的獨特風格」。 著名的現代詩學者奚密說:「陳黎是當今中文詩界最能創新且令人驚喜的詩人之一。從深切抒情到社會嘲諷,他的作品一方面見證了主導台灣蛻變的歷史變遷,另一方面則表現了詩人蓬勃的實驗精神。陳黎的詩不但勾勒出台灣文化認同甘苦參半的追尋過程,更重要的是,它為個人和政治,藝術至上的前衛主義和良心文學的適切結合提出了動人的實證。」 詩人學者陳義芝說「陳黎熟悉中西文學,是當代台灣最能糅雜新元素,化用新語法,創發新形式,既超逸常軌表現又不失中文語言習慣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