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世紀的亞洲,動盪不安、充滿紛亂憂患。蒙古騎兵的鐵蹄、中亞穆斯林軍隊的利刃,橫掃歐亞,大部分地區戰火頻仍。藏地雖有高原絕地的屏障保護,仍難獨善其身,可謂內憂外患。地方勢力之間、教派之間長期爭鬥,高原上本來已經嚴峻的生存條件還經常被地震饑荒等弄得更糟,人間難見淨土。 本書的主人翁鄔堅巴正是生於這個時代。鄔堅巴,藏地稱「大成就者鄔堅巴」,是鄔堅巴•仁欽貝(U-gyan-pa Rin-chen-pe,1230-1309)的漢譯簡稱。鄔堅巴幼有宿慧,年少時已得多名大師傳授密法,成為當時藏地集「時輪金剛密法」三大派承傳的權威。鄔堅巴後來不但成為兼通顯密佛學與「時輪」密法的高僧,也是得道的瑜伽行者、大學者、譯師、名醫、煉丹師,以及藏傳佛教活佛轉世系統肇始的關鍵角色,是紛亂的十三世紀後藏地區舉足輕重的人物。他曾經歷千辛前往北印度求取最高密法,也到過上都朝見忽必烈。他堅毅不屈、文武兼備、行俠仗義、嫉惡如仇、特立獨行,極具代表性。 本書藉由一位遊走於青藏高原及北印度的高僧大德的足跡,以及當時藏地與中原、蒙古、印度、穆斯林等的關係,分享其見聞感悟,讓讀者更深入了解這片高寒之地的人和事。 (以下摘錄自作者自序) 讀者閱讀此書時,不妨暫時拋開現代都市人的文明優越感和心理局限,打開心窗,多發揮想像力,讓自己穿越時光隧道走上七百年前的青藏高原,近距離旁觀鄔堅巴的一言一行,或嘗試代入他的角色,通過他的眼睛、思想、感覺、經歷和道歌,窺探其內心世界和理解其周邊各種人、地、事、物、情、景,從而拼合出一幅又一幅十三世紀藏地及其周邊地區的草圖。亦請讀者暫且放下一己的宗教背景,放下所謂理性和科學批判,以包容的心態看待傳記中很多看來不合理、匪夷所思的內容。要知道這些特異,甚至詭異情節所反映的不單是十三世紀,還正正是千百年來藏人的獨特精神世界與藏地的迥異文化。因為嚴酷的自然環境和生存條件,歷來藏人對大自然心存恐懼,這種心理狀況在濃厚宗教氛圍的籠罩和雪山荒漠的包圍下,經過持續深化和蛻變而產生特異的精神狀態其實不難想像。讀鄔堅巴的生平,若能從這角度去理解,自會增加體悟。——李惠玲
玄學入門,從來不易。從理論到實踐,坊間有關書籍多如牛毛,初學者想一窺究竟,往往就像《紅樓夢》的劉姥姥走進偌大的大觀園,茫然迷失。因此,本書以「大觀玄」為題,嘗試從不同角度切入,以了解玄學背後的種種理據,讓讀者打開眼界,才不會被某一派學說所限。 本書作者文相濡既是玄學家,也是專業工程師和專欄作家,二十年來以理性態度和尋根究底的精神鑽研玄學,曾涉獵《易經》、陰陽、五行等學問,又探究風水、八字、相學、占卜、姓名學等命理,卓然有成。《大觀玄》是以作者多年來在報刊專欄發表的文章整理結集而成,題材廣泛,又能兼收並蓄,言之成理,誠玄學入門不可多得之作。
香港天主教教會是少數從香港開埠伊始便一直存在至今的機構之一,與香港同步成長,貢獻良多。早於一八四一年,羅馬天主教會已於香港設立傳教區。香港天主教教會及各修會為當時的香港貧病老弱者提供大量的慈善福利服務,大大減輕了剛成立的殖民政府在社會福利上的沉重負擔。 時至今日,除宗教服務外,教會在香港的醫療、教育及社會福利方面仍然擔任一個重要的角色,盡心竭力地為香港市民提供多元化及專業的服務。 歷史研究方面,與其他宗教相比,有關早期天主教教會全面的研究可謂鳳毛麟角,究其原因,與其封閉性及研究難度不無關係。天主教教會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宗教團體,對複雜的內部組織架構、相關人物、修會及傳教團體之間的錯綜關係,非內部人士難以明瞭;加上早期有關教會及各修會的原始檔案,多以拉丁文、法文、意大利文或葡萄牙文記錄,大大增加了研究的難度。本書作者夏其龍神父,多年從事天主教傳教史的研究工作,非但對教會內部運作熟悉了解,加上熟諳多種歐洲語言,對掌握、驗證及分析有關原始檔案大有幫助,研究的可信性亦大為提高。 書中大部分內容依據香港教區檔案處、羅馬教廷傳信部,以及歐洲多個修會所提供的大量文獻寫成,資料翔實,言必有據。而作為一位客觀及持平的歷史學者,夏神父對於教會成立初期的權力鬥爭、教會與政府間之角力、傳教團體間的齟齬、華籍及外籍神職人員間的矛盾等人性化的一面亦如實述之,絕無迴避,把香港天主教教會的發展歷程全面地展現於讀者眼前,對本地早期社會、宗教、教育,以至慈善福利方面的研究來說,絕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參考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