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是全球最暢銷、最有影響力的書,是許多人的生活準則,也塑造了共通的語言和信仰,時至今日,它仍深刻影響著全球數百萬人。聖經的語言、隱喻、概念如何滲透人類文化?不同地區各以怎樣的角度解讀聖經?聖經是經典創作還是神聖的文本?如此古老的書寫,能夠與遙遠未來的人們溝通嗎?打開牛津大學出版社最受歡迎通識讀本,用最簡明的方式了解這本全球讀者最多的書。聖經的故事形塑了歐洲文明的核心,當中的語言廣泛出現在各類文學作品和日常用語中,關於它的詩歌、敘事、論述等多彩多姿。聖經文本的材料豐富,經卷書寫過程複雜,因此人們對它的解讀從未一致過,為其形塑出不同的形象、面貌和意義。身為牧師的作者透過考究方式看聖經,以簡練篇幅講述這部有千年歷史的文本,檢視自古以來各個族群如何閱讀與解釋聖經裡的經卷:★作為權威的神聖文本,聖經書卷從古代起以何種方式被記錄下來? ★聖經是如何被製作和分散傳播到世界各地?★不同地區以怎樣的角度看聖經? ★猶太人和基督教心中的聖經有何不同?★後殖民時代和女權主義如何解讀聖經?★聖經在藝術、音樂、詩歌和政治中的用途 聖經的多樣性與讀者群的多樣成正比,在任何時候與任何地點,它的廣大讀者有太多東西可以選擇和詮釋,由此激發出偉大的真理、善行、美好,同時也助長了謊言、惡行、醜陋。聖經作為宗教與道德規範的依據,曾讓不同群體緊緊凝聚、彼此守護,卻也因為這種強烈的歸屬感,挑起了種族與國家間的緊張、衝突——它激勵人們奮不顧身,爭取自由與進展,也提供意識形態的養分。 幾個世紀以來,聖經在歷史和宗教上享有重要地位,而實際上它更是一種共享價值觀的指南。本書探索聖經的各種詮釋,從文學、藝術、音樂、思想和政治領域出發,呈現自古至今人們使用聖經的多樣與豐富性。帶我們賞析這項千年的文化遺緒,明辨慎思地閱讀,理解聖經賦予生命的潛力。【你是知識控嗎?關於牛津通識課】用最簡明直白的方式,了解現代人最需要知道的大問題。牛津通識課(Very Short Introductions,簡稱VSI)是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的系列叢書,秉持「為所有讀者提供一個可讀性強且包羅萬千的工具書圖書館」的信念,於1995年首次推出,多年來已出版近700本讀物,內容涉及歷史、神學、藝術、哲學、文學、醫學、自然科學、政治等數十多種領域。每一本書對應一個主題,由該領域公認的專家撰寫,篇幅簡潔精煉,並提供進一步深度閱讀的建議,確保讀者讀完後能建立該主題的專業級知識框架。
顯化、儀式、水晶、通靈⋯⋯也許你自認是個麻瓜, 跟這些魔法或是靈性的事情毫無關係, 但,真的是這樣嗎? 迎接水瓶時代, 每個人都該擁有的全方位魔法手冊! 這是一本真正的初學者魔法書,可幫助你連結你的力量與魔法潛能。當然,你也可以將這本書當作魔法儀式的參考手冊。你可以自己決定如何使用這本書──你學到的所有經驗,都將成為你的人生寶藏。 點一根蠟燭、仔細查看你抽出的塔羅牌圖案、執行一個簡單儀式、到戶外站在滿月的月光下或在夏至那天和朋友聚會⋯⋯這些行為看似簡單,但實際上,你已正在藉由移動能量來執行魔法。如果你保持清醒的意識、帶著意圖和自信去做這件事,你就能發現祈願、言語以及意圖所具有的力量,也是在這樣的時刻,你會看到「魔法事物」正在展現它全部的潛能。 魔法的規則很少,但是法術派別非常多,你可以聆聽自己的直覺,讓它來引導你,選擇自己真正有共鳴、有感應的魔法。如果你願意花時間療癒過去的問題,願意自我反思,並將你的魔法分享給其他人,魔法就可成為一項超級有力的工具。 所謂的魔法其實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也跟自然緊密相連。這關乎於你想要的生活樣貌跟未來期許。通往幸福與豐盛的方法很多,這本魔法入門手冊將帶領你一窺究竟。
你想像過植物是如何看待「活著」嗎? 你想聽聽植物對「愛」或「喜歡」的感覺嗎? ▌「作家/主持人」曾寶儀、「日本樹木醫」詹鳳春專文推薦 ▌戴上植物濾鏡,體驗全然不同的生命經驗及尺度 ▌結合藥輪系統與神話、傳說、故事,讓植物的樣貌跟個性更立體 ▌來自植物的生命提問與專屬植物冥想練習 ▌願你也能看見那片環繞在身邊的綠 跟植物們聊天的感受很不一樣。 一株植物也有會自己不同部位的理解與感受, 所以同一陣風、同一段水, 他們也會用自己的方式接受, 然後允許自己有不同的接收方式。 他們尊重自己的身體與感受, 與同樣擁有很多細胞與感覺的我們截然不同。 我常常問他們:「為什麼可以活得這麼有滋味?」 關於他們的答案, 這本書有一些解答,也有一些陪伴, 希望你可以給我們機會, 讓他們的綠意也蔓延到你心裡自在的居所。 ▌向植物學習,他們如此堅定地在生命中存在著 在生活中遭遇的煩惱,對於人生道路的迷惘, 想探進內心更認識自己,想更有勇氣面對世界…… 聽聽來自植物的提問,練習一下從植物出發的冥想, 或許可以豁然開朗,或許可以會心一笑, 或許可以從中獲得自我療癒的力量。 「如果你跟我一樣,你會專心在自己身上,不管你是什麼樣貌,知道太陽在哪裡,知道對自己喜歡的事情充滿熱情,你不就可以好好活著了嗎?」──向日葵 「不同的時間變化不同的姿態與顏色,但是我們終究是我們自己,只要我們認得自己,變化之於我們,不就是跟環境與時間遊戲的方式嗎?」──甜草 「生活就不難,因為本來就不難,難的只是你分心去想別的事情,還以為那是對的事情。」──柳蘭 名人推薦 「這本書像一份禮物,植物透過春花媽送給你的禮物。讓你明白,在你努力尋找大家口口聲聲說的「意義」前,不如就先好好當個人,好好活著。」──作家/主持人.曾寶儀 「春花媽以易懂的描述呈現了植物的思維,探討了植物生存所面臨的考驗,更感受植物知性的一面,引發諸多深刻的思考。」──日本樹木醫.詹鳳春
本套書組合:《跟一棵樹聊天,聽他的人生哲學(二版):春花媽的植物療癒旅程》+《那些植物教我,關於活著的事:春花媽與藥輪植物的人生對話與冥想練習》共二冊 這是一份溫暖的禮物, 來自植物,來自大地,來自宇宙。 《跟一棵樹聊天,聽他的人生哲學(二版):春花媽的植物療癒旅程》 你可能有動物家人,那你有植物朋友嗎? 你還記得他的樣子嗎?你覺得他好了解嗎? 你會想知道他需要什麼嗎?你想要了解他嗎? 我把以上的問題,都問過樹了。 動物溝通師春花媽,除了跟動物聊天, 也很喜歡、很常跟植物聊天。 不為什麼,只是想多了解植物在想什麼。 他們跟我們人想得不一樣嗎?跟動物也想得不一樣嗎? ▌被問起對人類有什麼感覺。 老銀杏說:「人、是一種很急的生物,你們像是快要死的蟲子一樣,太想要完成自己的事情,不太顧慮環境中的其他。」 ▌跟被螞蟻大軍入侵的薜荔聊起生死。 薜荔說:「我們都是循環著,你把活著想成終點,死亡當然在你的理解中就只是停止,我活著不是為了等死,我活著只是感受活著。」 ▌與橄欖樹討論起他的用途。 橄欖樹說:「其實我其他的地方也可以吃,我整個都可以吃,以前的大家都知道,現在人都不知道了,就等我結果實才吃,照顧我很久才用我一下下,其實我真的很好吃,我全部都很好吃。」 她一路從自家種的盆栽、生菜,花園中的荷花蓮花, 聊到溪邊散步時遇到的植物、往山裡走的森林, 還有在世界各地的古老樹木、孤獨的仙人掌、巨大的海藻…… 與植物溝通的感覺非常跳躍, 跳出線性的時間限制,植物的訊息以另一種方式傳遞著。 他們跟我們一樣有感受世界的能力,不只溫度,還有空氣裡的心跳聲。 來自春花媽與植物的哲學對話,有時候還有貓咪加入。 探討人跟植物有什麼不同,討論生跟死的問題,問問樹對於環境變化有什麼感覺,想像成為一棵樹是什麼滋味。藉由這些對話被植物深深療癒,讓你更接近植物與自然,試著從植物的視角看世界、想事情,開啟自己不一樣的人生哲學。 《那些植物教我,關於活著的事:春花媽與藥輪植物的人生對話與冥想練習》 你想像過植物是如何看待「活著」嗎? 你想聽聽植物對「愛」或「喜歡」的感覺嗎? ▌「作家/主持人」曾寶儀、「日本樹木醫」詹鳳春專文推薦 ▌戴上植物濾鏡,體驗全然不同的生命經驗及尺度 ▌結合藥輪系統與神話、傳說、故事,讓植物的樣貌跟個性更立體 ▌來自植物的生命提問與專屬植物冥想練習 ▌願你也能看見那片環繞在身邊的綠 跟植物們聊天的感受很不一樣。 一株植物也有會自己不同部位的理解與感受, 所以同一陣風、同一段水, 他們也會用自己的方式接受, 然後允許自己有不同的接收方式。 他們尊重自己的身體與感受, 與同樣擁有很多細胞與感覺的我們截然不同。 我常常問他們:「為什麼可以活得這麼有滋味?」 關於他們的答案, 這本書有一些解答,也有一些陪伴, 希望你可以給我們機會, 讓他們的綠意也蔓延到你心裡自在的居所。 ▌向植物學習,他們如此堅定地在生命中存在著 在生活中遭遇的煩惱,對於人生道路的迷惘, 想探進內心更認識自己,想更有勇氣面對世界…… 聽聽來自植物的提問,練習一下從植物出發的冥想, 或許可以豁然開朗,或許可以會心一笑, 或許可以從中獲得自我療癒的力量。 「如果你跟我一樣,你會專心在自己身上,不管你是什麼樣貌,知道太陽在哪裡,知道對自己喜歡的事情充滿熱情,你不就可以好好活著了嗎?」──向日葵 「不同的時間變化不同的姿態與顏色,但是我們終究是我們自己,只要我們認得自己,變化之於我們,不就是跟環境與時間遊戲的方式嗎?」──甜草 「生活就不難,因為本來就不難,難的只是你分心去想別的事情,還以為那是對的事情。」──柳蘭 名人推薦 「這本書像一份禮物,植物透過春花媽送給你的禮物。讓你明白,在你努力尋找大家口口聲聲說的「意義」前,不如就先好好當個人,好好活著。」──作家/主持人.曾寶儀 「春花媽以易懂的描述呈現了植物的思維,探討了植物生存所面臨的考驗,更感受植物知性的一面,引發諸多深刻的思考。」──日本樹木醫.詹鳳春
這是一本好奇、志怪、鏡像之書, 尋找世間的奇偉與瑰怪 神話、傳說、宗教、啟示、預兆,起源與演變 埃及、希臘、羅馬、近東、歐洲,驚異與奇觀 看似天馬行空的形象,其實充滿人類對未知想像的誤解;看似有另一個怪誕的世界,其實回應著觸手可及的人間思維。 跟隨108怪走進非凡的想像世界,想像身處遠古時代的人們,時刻被這些怪物降生傳說所包圍的盛景;看牠們是因為怎樣的悲劇或有趣的故事而誕生,並將這些怪奇生物的神話故事和當時世界地理進行對照,還原可能的原型。 ★沒有最怪,只有更怪★ 在神話與傳說中生長著特異植物、盛產奇珍異寶之地,有著各種形狀怪誕的飛禽走獸: ↘獅頭鷹身的安祖鳥,出現在多個史詩裡,牠們在其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背上有兩對翅膀、長著蠍子尾巴的魔神帕祖祖,人們為何崇拜牠並向牠祈禱? ↘韃靼植物羊是一種會長出羊肉的水果,有關它的故事千奇百怪。 ↘魚形賢者是鯉魚?牠們是神話中的七賢者,天神派牠們來人間做什麼呢? ↘半人半蛇的拉彌亞原本是宙斯的情婦,究竟經歷過什麼讓她變成這種模樣? ↘雞蛇怪是傳說中致命的奇異生物,外型從貓鼬、水蛇,最後演變成公雞頭、雙足,類似於飛龍,當中有何緣由? ↘出自怪物家族的斯芬克斯,是個會出謎題的兇殘惡魔?! ↘星巴克標誌上的雙尾人魚,源自怎樣的傳說? ↘鼻行獸擁有學名與專屬科目,但牠卻是杜撰的生物?牠究竟有怎樣的傳說與來歷? ↘多頭蛇形象的海德拉,在各時期的神話傳說中擁有不同數量的頭,為何會有如此的變化呢? ↘獅身鷹頭的獅鷲在不同的傳說中有著不同的形象:喜愛並會囤積黃金與財寶;腳爪具有神奇的藥效;是神聖、勇氣、強大力量等的象徵。 ★東西方成了彼此的異域★ 東方與西方的傳說,往往是西方稱有奇異在東方,而東方稱有奇異在西方,由此誕生了各種想像,並將各種光怪陸離設置在對方身上,留在彼此的文獻記載中,兩相比對參照,或許可解開一些東西方認知差異的迷思: 傳說中的waq-waq樹木在東西方呈現不同面貌—— ↘在中東它生長於世界以東的盡頭(可能是中國或日本的島嶼),樹枝上長滿了人類模樣的果實,但不具靈魂和思想。 ↘在和亞歷山大有關的傳說中,它能說人類的語言,甚至預言亞歷山大的死期。 ↘這種樹木很像《西遊記》的人參果,受到中國的影響,日本也有類似的傳說,稱為人面樹。 本書集結博物學、歷史地理、神話、民俗,以圖文相配方式飽覽世界各地奇異的想像世界。從遠古時代經中世紀到文藝復興,蒐羅了近東、埃及、希臘、羅馬、歐洲,以及各宗教與民族的神奇傳說中的怪物,追蹤牠們在歷史的足跡,串起想像的奇觀,考證、整理、講述,滿足我們對怪物的好奇心。 然而,牠們無一不是人們在了解未知事物時,以想像力凝結而成的誤解。作者對這些誤解進行深入淺出的挖掘,試圖找出背後的故事,從而發現東西方共同存在的觀念與思維。 好評推薦 人們總對未知生物懷有天然的好奇心,所以對於記錄它們、解讀它們,甚至創造它們,都有極大的熱情。我關注作者的微博很久了,我喜歡看他對各種傳說生物的考證和整理。此書一出,終於可以看個痛快了。——張辰亮(昆蟲學碩士,@博物雜誌微博運營者,科普作家) 看似天馬行空的想像,其實有著深邃理性的內核;看似是另外一個世界的故事,其實就在觸手可及的眼前。——河森堡(中國國家博物館講解員) 我幾乎每天必看作者微博的內容,怪奇圖像無所不包,而又能詳敘其源流,頗多見解。本書是他的階段性成果,希望看到他更多的書。——盛文強(作家,志怪研究者)
你可能有動物家人,那你有植物朋友嗎? 你還記得他的樣子嗎?你覺得他好了解嗎? 你會想知道他需要什麼嗎?你想要了解他嗎? 我把以上的問題,都問過樹了。 動物溝通師春花媽,除了跟動物聊天, 也很喜歡、很常跟植物聊天。 不為什麼,只是想多了解植物在想什麼。 他們跟我們人想得不一樣嗎?跟動物也想得不一樣嗎? ──被問起對人類有什麼感覺。 老銀杏說:「人、是一種很急的生物,你們像是快要死的蟲子一樣,太想要完成自己的事情,不太顧慮環境中的其他。」 ──跟被螞蟻大軍入侵的薜荔聊起生死。 薜荔說:「我們都是循環著,你把活著想成終點,死亡當然在你的理解中就只是停止,我活著不是為了等死,我活著只是感受活著。」 ──與橄欖樹討論起他的用途。 橄欖樹說:「其實我其他的地方也可以吃,我整個都可以吃,以前的大家都知道,現在人都不知道了,就等我結果實才吃,照顧我很久才用我一下下,其實我真的很好吃,我全部都很好吃。」 她一路從自家種的盆栽、生菜,花園中的荷花蓮花, 聊到溪邊散步時遇到的植物、往山裡走的森林, 還有在世界各地的古老樹木、孤獨的仙人掌、巨大的海藻…… 與植物溝通的感覺非常跳躍, 跳出線性的時間限制,植物的訊息以另一種方式傳遞著。 他們跟我們一樣有感受世界的能力,不只溫度,還有空氣裡的心跳聲。 來自春花媽與植物的哲學對話,有時候還有貓咪加入。 探討人跟植物有什麼不同,討論生跟死的問題,問問樹對於環境變化有什麼感覺,想像成為一棵樹是什麼滋味。藉由這些對話被植物深深療癒,讓你更接近植物與自然,試著從植物的視角看世界、想事情,開啟自己不一樣的人生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