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對客家文化來說相當重要,研究風水不失為認識客家的途徑之一。作者渡邊欣雄教授,自1978年開始到臺灣實地考察,並在屏東六堆客家地區展開長時間的田野工作。除此之外,渡邊教授同樣於東亞各地進行長時間的社會人類學田野調查,調查地點包含日本、沖繩與中國大陸等。將在各地區蒐羅到的田野踏查資料,結合其多年深入研究「風水」的成果,於2001年出版《風水の社会人類学:中国とその周辺比較》一書。當時由於「風水熱」的興起,不斷產生對風水的誤解,風水知識無法被正確理解,因此渡邊教授期望透過本作論述,致力於消弭這些誤解,並完整展現出風水的真實樣貌。本作依序探討風水定義、風水研究史與風水理論等面向。亦介紹大量作者所蒐集與採集的資料,包含風水意識相關的統計數據、田野調查個案等。藉由實際探訪的地區、村落以及數十位訪談對象,仔細呈現出「風水」與相關風俗文化。《風水的社會人類學》是認識風水、探究風水的重要著作,不僅止於文本上的探討,更有實地踏查的足跡。期待透過翻譯,將這些珍貴的學術探究、調查成果,推展到華語圈之研究領域。
羅香林等學者的客家研究途徑,即「中原起源說」,是客家研究的一大觀點,也是眾多客家人自身的族群認同。但日本學者中川學透過諸多文獻與辯證,對當時普遍的客家認同進行再思考,並提出「真實」與「事實」兩種概念,清楚說明其觀點。生成於心理與意識層面的現實,稱為「真實」;相對於此,任何學術領域裡經過規則程序驗證的現實,稱為「事實」。本書即依此為基礎,針對客家精神,追尋「真實」與「事實」的關係與異同。本書以中川學的〈客家中國人的政治經濟歷史像〉為主幹,從客家的政治經濟史像、原籍問題、崇正精神、社會經濟組織等方面展開論述,從各個角度分別探究「事實」與「真實」,並仔細挖掘兩者之間的連結,最終描繪出「客家論的現代構圖」。此外,本書亦收錄戴國煇、橋本萬太郎、林耕等學者的作品,透過不同學者、不同面向的作品,為當時的客家研究開啟新領域的大門。在匯集客家研究重要論著的同時,展現出學者間的豐富觀點,為後續研究建立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