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近年的變化,既讓外資銀行在中國市場遭遇挑戰,卻也為外資銀行提供巨大商機,重點在於外資銀行在中國掌握了多少法律法規與政策變化,而「外資銀行中國業務實務」系列叢書,便是在這樣的主軸下,連續五年為外資銀行分析最新法規與官方政策,期待透過整理與分析,為外資銀行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降低在中國的銀行業務風險盡一份心力。 《外資銀行中國業務實務系列6:授信模式‧合規風險‧外匯》延續過去系列強調「實務」的傳統,在最新法律、外匯、自貿區、融資案例、財稅規定等領域中,以一百篇專題形式進行系統性介紹,相信能為外資銀行在中國市場開疆闢土,提供直接又有效的對策。
繼出版前兩本與台資銀行大陸業務有關的法院判例後,「台資銀行大陸從業人員交流協會」再次針對借款合同、擔保合同、票據糾紛、保函糾紛、信用證糾紛、保理合同、跨境擔保、破產撤銷糾紛、債權轉讓糾紛、侵權糾紛、訴訟程序、執行程序及其他糾紛等,共計十三大類法院判例進行系統整理與分析,期盼能進一步協助台資銀行深入大陸業務,降低大陸業務開發過程中的可能風險,並感謝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對本書所給予的協助。
繼出版第一本法院判例後,「台資銀行大陸從業人員交流協會」再針對與台資銀行大陸業務有關的票據糾紛、信用證糾紛、保理合同、侵權糾紛、訴訟程序、執行程序等相關法院判例,進行歸納與分析,希望協助台資銀行能有更全面的角度深入大陸業務,並降低業務開發過程中的各類授信風險。 與之前相同,《台資銀行中國大陸債權確保實務:法院判例26-50》針對每個判例進行實務評析,透過系統性的描述,使台資銀行精確掌握判例背後的法律重點,同時感謝華東政法大學與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對《台資銀行中國大陸債權確保實務:法院判例26-50》一書的協助,期待本書能真正達到降低台資銀行大陸授信風險的目的。
由於中國經濟進入不斷調整的新常態,外資銀行在中國的業務策略也隨之不同,一方面,在中國銀行業壞帳比例大幅攀升背景下,外資銀行紛紛將「風險控管」置於中國業務的核心地位;其次,外資銀行要如何掌握外債,FT帳戶等一系列最新外匯變化,及上海、天津、福建、廣東等自貿區先行先試的外匯政策,才能為外資銀行在境內、外客戶提供便捷又具效率的資金方案,都將會在未來深深影響外資銀行在中國拓展業務。 台資銀行大陸從業人員交流協會、富蘭德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合著的《外資銀行中國業務實務系列 5:授信風險‧新外債‧FT帳戶》延續過去強調「實務」的傳統,從外資銀行在中國開發業務過程中,所可能遭遇的最新法律、財稅、外匯三大領域問題,進行橫向與縱向的深入分析,以總計一百篇的專題形式,為所有在中國的外資銀行,提供與中國現場最接地氣,最務實的業務建議。
為協助台資銀行在開發中國大陸業務中降低風險,由台資銀行大陸從業人員交流協會、富蘭德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策畫、撰述的《台資銀行中國大陸債權確保實務:法院判例1-25》,特別挑選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性案例,和上海、江蘇、廣東、北京等地高院或中院,涉及外資銀行業務相關典型案例進行整理,讓台資銀行更全面、更具系統性地掌握大陸司法體系對銀行業務爭議的觀點。 受限於書籍字數限制,《台資銀行中國大陸債權確保實務:法院判例1-25》只針對「借款合同」和「擔保合同」等挑選出25個判例,如擔保(抵押、質押、保證)、借款合同(以企業借款為主)、儲蓄合同、跨境擔保等判例,並針對每個判例進行法律實務評析,期待讀者能透過淺顯易懂的描述,更精確地掌握每個判例背後的法律精髓,以便活用在日後銀行涉及大陸的放款業務中。感謝華東政法大學與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對本書的協助,並期待本書能真正達到降低台資銀行大陸授信風險的目的。
《外資銀行中國業務實務:債權確保.外匯.自貿區.財稅》針對外資銀行在中國大陸最關注的「債權確保、外匯、自貿區、財稅」等四大重點,結合最新法令法規與服務銀行實務經驗,整理出100個外資銀行在大陸業務拓展的關鍵,輔以專欄形式,配合深入淺出地分析,冀盼對外資銀行涉及中國大陸的業務,達到降低風險與掌握商機的效果。 中國大陸經濟正從過去的生產導向轉為服務導向,服務業占GDP比重也逐年上升,外資銀行所處金融領域正是未來中國大陸經濟轉型的重中之重,如何掌握最新外匯與自貿區政策,如何降低銀行在債權確保與財稅方面的風險,除了將直接影響外資銀行在中國大陸的獲利外,也會改變外資銀行的全球業務版圖。
立足中國‧金融服務 人民幣國際化,是不可阻擋的趨勢, 境內外自由流通的人民幣更是大勢所趨, 如何掌握跨境業務,提升跨境業務的效益, 是決定外資銀行在中國市場競爭力的核心關鍵。 《中國外資銀行跨境業務》專為兩類讀者量身設計,一是在中國的外資銀行及相關金融從業人員,探討如何利用中國官方全新人民幣跨境政策,提升外資銀行在中國的業務競爭力;其次則是針對在中國已有投資的外商,其中負責融資或資金調度的財務主管,如何藉由本書理解外資銀行利用人民幣跨境新規,達到為企業資金進出中國靈活又合法途徑的目的。 富蘭德林以本身具備律師、會計師、證券公司牌照的特殊優勢,及為數十家台資銀行提供涉及中國外匯、法律、財稅服務的紮實經驗,以實務角度,從「涉外授信、跨境擔保、上海自貿區」三大議題切入外資銀行在中國的跨境業務問題,並以「法律實務、跨境擔保、外匯、上海自貿區、銀行會計與稅務」五個章節一百篇專題貫穿本書,協助讀者打開全新的視野,重新思考外資銀行與外商在這波人民幣跨境開放及資本項下逐步解除管制的浪潮中,進行正確的定位。 人民幣國際化已是不可阻擋的趨勢,境內外自由流通的人民幣更是大勢所趨,如何掌握跨境業務,提升跨境業務的效益,將是決定外資銀行在中國市場競爭力的核心關鍵。
「外匯」是每位進入中國大陸投資的台灣個人或台資企業最常見的問題,由於中國大陸至今仍執行外匯管制,對資金進出有著嚴格的要求,造成台商在大陸經商常遇到資金匯進匯出的困難,隨著人民幣逐步躍升為國際間重要貨幣,加上台灣每年出口到中國大陸的金額高達1,200億美元,涉及人民幣跨境貿易等有關中國大陸外匯操作的各類實務,已是目前台商必須面對的主要挑戰。 《中國資金外匯實務:外商資金進出中國大陸解析》以100個主題專欄,深入剖析外商在中國經商所可能遭遇的各種外匯問題,並以系統性編排方式,在「個人外匯」、「資本項目」、「經常項目」及「綜合」四大篇幅中,完整介紹中國外匯的來龍去脈,同時輔以深圳前海、昆山34號文及上海自貿區等最新外匯規定,期待以這樣的編排,讓讀者從實務中一窺中國大陸外匯全貌。
本書特別從十多年輔導外商法律財稅的實務經驗,萃取出167個最常見的「海關、外匯、出口退稅」問題,透過本書實務且寬廣的角度解讀之後,相信能為外商日後面臨相關問題找出有效對策。
本書是少數從「法律、財務、稅務」三大實務角度出發,以八篇141個主題專欄形式,深入剖析外商在中國從事貿易所可能遭遇的各類問題,在「一般規定」、「幾種特殊的貿易形態分析」、「貿易公司相關財稅」、「對外貿易有關規定」、「進出口與外匯」、「進出口與海關」、「與貿易相關的法律問題及分析」、「交易風險控制和債權回收」八個篇幅中,讀者可一窺外商在中國從事貿易所可能遭遇的實務問題。
外商進入中國投資的第一步是設立外商投資企業,雖然中國官方將外商投資企業分為中外合作、中外合資和外商獨資三種,但隨著2004年中國加入WTO,和開放許多外商准入領域,造成「中外合作」與「中外合資」外商投資企業數量大幅減少,目前實務中外商進入中國投資,設立的幾乎都是外商獨資的外資公司。設立一個既符合外商實際需求,又合乎中國法律規定的外資公司,是外商在中國投資獲利的第一步,但這其中牽涉到中國縱向的省、地級市、縣級市各級政府部門,也須經日後主管外資公司的橫向地方政府單位同意,像是外資主管機關(商務廳、商務委員會、商務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稅務局等,唯有設立一個正確又符合外商真正需要的外資公司,走對在中國的第一步,才能確保外商在中國長久的利益。本書以170個主題及「准入與行業」、「類型與架構」、「註冊資本與出資」、「公司名稱」、「註冊地與經營地」、「經營範圍」、「董監事與高管」、「流程與證照」八大篇幅,將外商在中國設立外資企業的問題進行總覽,結合過去十二年設立了超過500家外商公司的實務經驗,為外商在中國設立外資公司所遭遇的問題提供全方位解答。※本書秉持過去服務讀者的立場,提供讀者全新的檢索方式,只要透過富蘭德林官網www.myChinabusiness.com ,讀者以關鍵字進行全文檢索,很快便可找到與關鍵字有關內容及相關對應章節。
「資金」是外商在中國投資的眾多挑戰中,最棘手的問題之一,這些問題不全然是中國銀行的問題,背後的外匯管制及法律限制,更是制約外商在中國融資的主因。本書希望想協助外商擺脫過去理解中國法律的刻板印象,尤其是改以外資銀行的高度去看待中國融資法律的改變,畢竟越懂銀行的心態,對取得融資便越有幫助,越知道外資銀行在中國從事業務的法律問題,也將直接影響對外商在中國取得銀行融資的機率。本書共分成七大章節185個專欄主題,除了強調外匯與融資法律法規外,還在擔保、抵押、訴訟,結匯甚至是債權回收、勞動人事管理等方面,總結富蘭德林十年來為外商提供涉外法律服務的經驗,本書最特別的是在一開始便以兩大篇幅,深入介紹中國官方體系與法律體系,畢竟,中國現行法律制度中,官方仍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因此先瞭解中國官方部門的運作,才能充分掌握與中國銀行打交道的遊戲規則。
到中國投資一定要知道的財稅、會計資訊!富蘭德林出版本書,除了想記錄十多年來在中國所累積的財稅會計經驗外,更重要的是希望為讀者拉近中國財稅會計在「條文」與「實務」間的差距,畢竟讀者需要的是解決問題,是如何利用中國財會稅務規定為企業創造利益,這個想法不該是口號,告訴讀者「如何去做?」才是本書的宗旨。沒人懷疑中國經濟還將會有巨大的改變,中國經濟上的改變,勢必伴隨大量新出台的財稅會計規定,外商如何面對這些新規定?如何從中趨吉避兇?將一定程度決定外商在中國的競爭力。本書分成15個章節,以180篇專欄嘗試解決外商在中國最常遇到的180個財稅會計問題,並避開教科書上長篇大論的的學術探討,直接針對「實務」與「有用」兩大主軸挑選內容主題,畢竟,這是本工具書,是讓讀者拿來解決在大陸實際遇到的財會稅務問題,而不僅僅是拿來做為研究之用。除了最後的「會計」與「內控內稽」近40篇專欄外,本書還以超過3/4的份量,主力闡述與外商關係最密切的中國稅務問題,包含外商熟知的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增值稅、營業稅外,著重於外商最擔心的關聯交易、海關、外匯、出口退稅,及最在乎的稅收優惠政策、控股結構與交易結構等等,讀者使用本書時,應先將所關心的問題進行分類,確認這些主題屬於15個章節中的哪個章節,之後再追根究柢地從每篇專欄中尋找答案,或是由附件「讀者服務」中的網路途徑,在富蘭德林官網www.mychinabusiness.com上進行關鍵字檢索,也能很快判斷出所要找答案到底位於那些章節段落中。最後,要提醒讀者仔細參閱附件中的「讀者服務」,讀者只要在富蘭德林官網www.mychinabusiness.com上註冊,日後中國官方更新任何與本書內容相關的議題,富蘭德林將以電子郵件形式通知讀者進行內容修改,因為財稅會計規定除了「有用」及「實務」外,「最新」又何嘗不是讀者關心的重點?
本書是少數從「法律、財務、稅務」三大實務角度出發,以八篇141個主題專欄形式,深入剖析外商在中國從事貿易所可能遭遇的各類問題,在「一般規定」、「幾種特殊的貿易形態分析」、「貿易公司相關財稅」、「對外貿易有關規定」、「進出口與外匯」、「進出口與海關」、「與貿易相關的法律問題及分析」、「交易風險控制和債權回收」八個篇幅中,讀者可一窺外商在中國從事貿易所可能遭遇的實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