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公六、七歲? 開明、逗趣的阿公;會認真跟孫子吵架的阿公; 會陪孫子讀繪本、每天準時接孫子下課、引導孫子發揮想像力的阿公…… 四十年創作不輟,暢銷親子散文作家 調皮阿公小野,唯一一本與孫子的陪伴日記 記錄最真摯動人的帶孫心情 / 除了溫柔的陪伴,我無法告訴你們未來會發生什麼。 所有的點點滴滴回憶都是如此的美好。 於是,我此刻能夠給孫子孫女的, 就是他們未來很老很老之後,還能夠告訴別人的美好記憶。 ——小野 「秋天來了。」我對著正在學講話、口齒不清的阿妹説,她立刻問我說:「秋天在哪裡?」 「在窗戶外面。」我指了指窗外説:「你看,秋天來了。有涼風了。」「春天到巴黎,還要去哪裡?」阿妹忽然唱起這首只有我們祖孫才會唱的歌。於是我接下去唱:「夏天到米蘭,米米米米蘭。」阿妹開心的往下唱:「秋天到紐約,不要忘我們的約。」之後我們祖孫便大合唱:「冬天回台北,記得要刣鷄。」(刣鷄用台語說,近似國語台北。)「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估……」祖孫開始大跳自己發明的鷄舞。這首歌是大約三年前我唱給還不滿一歳靠扶著櫃子勉強可以站立的孫子聽的,沒有想到孫子竟然扶著櫃子扭起屁股來,逗得家人大笑。後來輪到阿妺可以扶櫃子站立的年紀時,我又唱起這首歌,阿妹不但扭起屁股,還舉起一隻手揮舞著,簡直青出於藍。 人類最奇特的能力之一就是幼兒語言的學習,在不知不覺中他們就從別人的語言和行為中找到連結,有的孩子快,有的孩子慢,但是不管是快是慢總是在某個瞬間開了竅,忽然全部都會了。我從一開始和孫子們說話就把他們當成大人,有時候故意說很多,甚至比手劃腳,我知道他們正在學習語言。一般幼兒通常對「你」和「我」要花比較長時間才能搞懂,但是阿妺完全不曾為此困擾,直接跳過困擾期。她和哥哥玩在一起時像是學舌鸚鵡,哥哥說什麼她就說什麼,可是自從哥哥去上幼稚園後,才短短幾天她迅速發展出自己重新組合的句子。颱風天我故意抱著她去檢查每一扇戶,她說:「下雨天都沒有人陪我玩,一個人好寂寞。」她看著風雨中的巷子,忽然冒出一句:「人行道哭了。」然後把桌子上的抬燈按開,加上一句:「我開燈她就不哭了。」我愣了一下,在心中數了一下阿妹的年紀,正好滿2年3個月。毫無疑問的,她已經完成了她的人生中第一首詩。 ——〈人行道哭了,我開燈她就不哭了〉 阿妹的第一首詩,2歲3個月 三個孫子一個孫女,五年的陪伴,小野整理了他與孫子們相處的點滴心情,道出了一位感性、熱情又疼愛孫子的阿公,希望給孫子們滿滿的愛與自然成長環境的熱切心情。 每天耐心的生活陪伴,希望孫子們都是在長輩們欣賞和崇拜的心情下很有信心的長大;不干涉孫子們的爭吵,讓他們自己解決;給孫子們自由發表想法的空間;陪孫子們從遊戲中學習人與人之間的互相體諒與幫助;讓孫子們從角色扮演來激發想像力;透過動手做玩具、畫畫引導他們創作;從閱讀引發創意;帶孫子們到大自然裡體驗,讓他們找到自己真實的感受;甚至透過幼兒的屁股接觸馬桶的質感和對廁所空間的想像,引導他們產生一種愉悅的心情…… 秉持著不干涉、只陪伴的原則,小野強調,所有的學習愈自然愈好,大人唯一和幼兒溝通的便是感知能力。當孩子有了這樣的能力,你就替他們啓動了其他所有的能力。 只要陪伴孫子們接近大自然、撒野鬼吼、跳舞、唱歌、演戲、遊戲、奔跑、講故事、畫圖就好;讓孫子們自然而然的從自己周遭環境的觀察和領悟中學習。 這是一本小野陪伴四個孫子的自然教養之書:讓孫子們在自己的探索、家人充滿愛的互動中,快樂健康的成長。 這是一本生動有趣又不失感性的阿公日記:看著孫子們稚嫩又不失哲理的童言童語,撫慰偶爾低潮的心情,是生活中最佳的療癒靈方。 這也是一本小野的寂寞日記:在陪伴孫子孫女的同時,回憶自己的成長點滴,雖然偶爾也會有所感傷,但更多的是因此燃起的對生命的熱情與愛。 小野說:「勇敢的向前走吧,因為你們是屬於未來的。而我不再能夠告訴你們未來會發生什麼事,除了溫柔的陪伴。就算有一天我真的離開了,請相信我曾經給予你們真誠的愛,一定可以增強你們向前的勇氣。」
小野的「人生思索」,第一本勇敢面對「初老」的真情之書。 走入初老,小野自承對於人生已經沒有太多問題。 而答案,正一個一個浮現…… 不管你是什麼年紀,都能從這本書得到勇氣與安慰── 如果你是對未來充滿憧憬卻也徬徨的20、30歲,你會了解面對人生關鍵如何抉擇; 如果你是生活穩當卻也有所缺憾的40歲,你會得到勇氣重新檢視生命; 如果你是跟小野同世代的50、60歲,你覺得自己有人了解,找到鮮活新生命。 那個寫出《蛹之生》的年輕作家,如今也老了…… 他怎麼看待過去,並重新定義初老的現在? 進入人生的延長賽 人過中年有個詞叫做「人生的下半場」,可是對於真正進入這樣年紀的我而言,我覺得用「延長賽」來形容似乎更貼切。我努力學習傾聽別人的想法和心聲,我努力學習陪伴別人渡過難關,我從原本高高的舞台上走下來,走入人群中,風雨無阻的和弱勢的人們站在一起,積極反抗不合理的霸權。我認真的打著我和命運之神的延長賽,對於未來,我充滿了盼望。 如果人生是一部電影…… 跨過五十五歳的初老門檻,人生這部電影的拍攝工作大致上已經完成了,劇情無法重新來過,剩下的就是後製工作如剪接了。初老是人生進入了另一次重要的創作,如何剪接將決定你的生命故事如何敍述,是悲喜劇還是浪漫劇、八點檔或者史詩…… 失敗讓生命完整 對一個完整的生命而言,失敗比成功是更有意義的。當我們願意接受失敗,臣服於失敗,我們才能看清楚自己的脆弱和天賦,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相信的是什麼?為什麼而活?因此更能找到適合自己要走的道路。所以,不要急著當別人的老師,勉勵自己要當一輩子的學生。 小野年紀很輕時就出名,一路披荊斬棘,歷經人生決定與職場重大變革,現在他已經進入初老了,依然站在街頭第一線與年輕人並肩,想要與世界對話,改變現狀。但或許他最想對話的是不同人生階段的自己:被父親嚴厲管教的童年與少年期的自己、在美國決定放棄博士學位回來當作家的自己、在電視台工作力圖改革的自己,以及不管幾歲都永遠奔跑著的自己。 在邁入初老的現在,他說:「我和自己終於開始了安靜又誠實的對話。」
若能面對自己內在最陰暗的角落,光明才可能在不遠處發出微弱的幽光。小野和李亞曾經以「爸爸 我要休學」、「爸爸 我還要玩」這兩本書掀起教改和旅遊的新觀念和議題,書籍也登上暢銷排行榜。目前國中、高中仍常指定這兩本書為課外讀物。面對,是彼此了解的開始;也是攜手前行的起點!三年後這對作家父女又有了驚心動魄的對話錄問世了,這本書是這對作家父女從二○○七年七月十一日開始以書信方式展開人生之旅的探索,當時的小野已經在華視擔任公共化之後的第一任總經理一年多了,他遇到了人生和職場上前所未有的困境。而剛完成義大利米蘭工業設計碩士學位的李亞也正面臨情感和工作各方面的考驗。他們在彼此的書信往返中談論人生、工作、世代、成長、愛情等等,還有作為一個台灣人的迷惘與覺悟。他們向內心深處挖掘,也以更宏觀的角度看時代和自己的環境。在這樣一個令人鬱卒的時代,這本書為大家抒發了內心最真誠的情感和迷惑,並在二○○九年初始,再度掀起新的高潮。 一通簡訊,開啟了小金剛與野草莓最動人真摯的世代對話小金剛說:我們總是表現的堅強、熱血、有理想、 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還喜歡 以集體秩序和團結來保障自我的安全感, 但事實上卻是壓抑自我、被許多教條和框框限制, 容易忍耐服從缺乏自我,就像一個要去完成任務的金剛戰士。野草莓說:我想,之後也許我們七年級可以來寫個「微物」系列,用我們如豆的目光,來寫沙粒中的世界,讓你們好好的嗤之以鼻。我已經不認為,我們做的事情會讓老人們「驚豔」,因為那真的是代溝,挖再多土都是填不滿的啦。每個人的一生都有許多要面對的狀況,包括自己所出生的家庭、社會和未來,其中最難面對的,反而是自己。人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價值和內在慾望?還有脆弱和自卑?這本書呈現的就是,面對一個你深愛的人,誠實與勇敢的敞開自己、面對自己,而終於找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