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語 書系 ,共計4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鎮長週記:大家好,我是苗栗苑裡鎮長劉育育

劉育育  著
離島出版  出版
2025/04/23 出版

2025年,我們還能相信民主嗎?看完這本《鎮長週記》,也許你可以再樂觀一次!政治,不該是比拳頭大小、比口袋深度、比樁腳密度;治理,也不是算計,不是交換、更不是搓圓仔湯。三年前,劉育育打敗了資深的對手,當選苗栗苑裡鎮長。那一年,她35歲、女性、未婚,之前在苑裡小鎮上開書店,完全沒有政黨、家族或派系奧援,卻高票擊敗老鎮長,跌破眾人眼鏡。這場選戰,被稱為「小鎮民主奇蹟」,讓許多關心台灣地方政治與民主發展的人,士氣為之一振。然而,民主從來沒有奇蹟,只有一千萬個等待解決的難題。800天過去,你是否好奇,後來的育育與夥伴們還好嗎?苑裡真的有變得不一樣嗎?未來的台灣地方政治,有沒有機會更好?我們的民主,是否還能在困境中更前進一步? 從上任那一天開始,劉育育與團隊用每一天的行動,和每週不間斷的週記,回答這些嚴肅的問題。在社群媒體的大風大浪中,努力駛穩一艘「政治透明」的小船。而你是否好奇,她在當選之前,究竟有怎樣的經歷,讓她可以逆轉贏得選戰、上手鎮政工作,並一步步實踐心目中理想的政治模樣?本書分為上下兩部,第一部細細描述劉育育的成長背景、社運啟蒙、參選動機,以及如何以非典型政治人物與非典型競選策略在「苗栗國」中突圍而出。第二步則從百篇週記中精選44篇,從苑裡市場重建、兒童參與式預算、活躍老化、韌性防災、公共工程、理解預算等六個施政方向,細細書寫地方政治的政策如何形成、決策如何推進,以及改變如何可能。這是一首專屬於台灣解嚴後世代的青春與鄉土之歌,是劉育育既奇幻又樸素的政治之路。在世界民主情勢的至暗時刻,讓苑裡的故事,給我們更多的啟發與勇氣。每一週做好最重要的小事,改變家鄉,我們都能做到!-專文推薦-彭桂枝|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曾旭正|前國發會副主委、福智佛教學院副校長-聯合站台-王本壯|台灣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國立聯合大學教授王苓|金門村復號共同創辦人呂家華|互動式治理工作者邱星崴|客委會副主委侯志仁|新加坡國立大學建築系教授暨系主任郭重興|讀書共和國出版集團社長康旻杰|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所長陳東升|台大社會系教授陳俊宏|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黃舒楣|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董森堡|金門縣議員謝仕淵|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鍾怡婷|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嚴婉玲|台南新芽協會理事、台灣民主實驗室理事長

特價5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離島:海的彼端,日本的未來

庫索  著
離島出版  出版
2024/10/02 出版

\即便是在被人們認為是一無所有的地方,也必然是有些什麼的。/離島,是當代日本社會問題的縮影,也是日本社會未來的方向!★在城市,我遇見許多飄在空中的人,而在離島,我遇見許多扎根於土地的人。★離島是日本的縮影,而日本這個小島,只是全世界人類社會一個搶先亮起的紅燈。★離島的精神,就是一種拓荒的精神。離島,或者說地方,將成為日本未來的方向。「城市裡沒有生活,離島上可以建造生活。」離島,指遠離本土的、隔絕於世的島嶼。日本不止是東京、京都、大阪、北海道……日本有四百多個有人的離島。每兩百個日本人之中,就有一個生活在離島。本書作者庫索是資深記者,目前長居日本,她歷時三年,獨自走訪了日本最為偏僻的數個小島,深入島國鮮為人知的邊緣地帶,包括潛伏基督徒和遣唐史都曾留下歷史痕跡的五島列島,擁有「拒絕福山雅治的燒鳥店」的佐渡島,還有地域振興的經典案例隱岐群島。這些離島多半缺乏超市、便利商店、醫院或任何娛樂設施,少子化和高齡化現象空前嚴重。交通不便、資源匱乏、性別歧視、傳統文化與藝術無以為繼⋯⋯耕田捕魚的島民為生計所困,只能奮力逃離。因此更讓人好奇:為什麼人們還願意生活在離島上?為什麼沒有離開?為什麼還有新的人移住?作者透過大量與新舊島民談話,入住當地人家中體驗離島生活,加上犀利的提問與觀察視角,以不刻意賣弄抒情卻富含感性的文字,從離島的歷史文化背景一路爬梳至最新的地域振興風潮,在深刻點出當前離島面臨的難題同時,又能看到離島文化所代表的另一種生活可能。與主流價值觀背道而馳、不追求金錢與成功的年輕人,為什麼選擇了離島?他們主動選擇將自己流放到離島,並不是因為事業失敗和人生失意。恰恰相反,他們認為在小島上可以探索日本城市裡不可能實現的生活方式,一種符合他們對教育、事業、食物和環境理想的方式。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人自願放棄城市,奔赴離島——也許,這正是我們很多人的未來。★專文導讀Hally Chen|作家、設計師施佩吟|馬祖西尾半島物產店創辦人張維中|作家董淨瑋|《地味手帖》主編

79 特價43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假如戰爭明天來:我在東引做二兵

江旻諺  著
離島出版  出版
2024/02/21 出版

★憂國又憂民,社運少年當兵記! ★假如戰爭明天來,受過義務役訓練的我們,真的能派上用場嗎? ★義務役真的很廢嗎?台海危機一觸即發,難道只有我把邊疆當前線? 「長官,我想學格鬥術!」 「覺得戰爭不會發生嗎?當你在東引島上,看到敵軍船艦就待命在鄰近海域;當你全副武裝,連續幾天槍枝上膛。」 「設想一下,解放軍可能即日下午就宣戰攻下東引島,而我們身處前線,在海軍之前、在空軍之前,是解放軍要搶灘登陸台灣本島的前哨戰役。」 在台海危機成為全球矚目焦點之際,一位在台灣總統直選/台海飛彈危機那年出生、被捲進香港反送中運動、走上街頭要求政府立法防止中國滲透的台灣男孩,遠赴前線馬祖東引當兵。在短短四個月的義務役期間,完成這本憂國憂民,細膩而幽默的二十一世紀台灣男孩當兵手記。 本書不僅是新世代的《報告班長》、《大兵日記》故事,不同於坊間常見的軍旅日記多以記述日常生活、軍中趣事為主,本書作者江旻諺將主要篇幅放在檢視當前義務役的訓練內容,以一個「憂國憂民」又「積極備戰」的役男身份,提出觀察、分析與改革的可能方向。書名「假如戰爭明天來」,可說是全書叩問的核心:「假如戰爭明天來,受過義務役訓練的我們真的能派上用場嗎?」 ★專文導讀 周永康|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前祕書長、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地理系博士生 憂國憂民同路人推薦 沈伯洋|黑熊學院創辦人 吳介民|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曹雅評|馬祖青年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 陳廷豪|馬祖政治工作者 賴中強|律師、經濟民主連合召集人  

79 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小島說話:當馬祖遠離戰地,成為自己

劉亦  著
離島出版  出版
2024/02/17 出版

★當代馬祖,是歷史的意外,也是中華民國和台灣的異與外。   ★而這座群島花了超過半個世紀,才能夠理直氣壯寫馬祖事,說馬祖話,聆聽馬祖心聲,最後成為馬祖人。   ★理解馬祖文學,就是理解馬祖人如何在歷史與地理夾縫中生存。   海洋封鎖、戰地管制、軍法審判⋯⋯馬祖上空曾籠罩漫長的永夜。戰後的「台灣群島」有一群寫作者,他們或者因冷戰而與馬祖交會,逡巡於東亞窄小的海域;或者降生於馬祖,受困於島的禁錮。他們的創作見證了馬祖如何在歷史上承受傷害,並在文學的深深水底等待天光。而這些「異」且「外」於中華民國/台灣的馬祖敘事與觀點,也為當代「新台灣人」的想像,提供更多元的可能。   一九四九年後,馬祖從原本的「化外之地」,正式成為「中華民國」的一部分,邊疆小島被迫成為戰地前線。本書爬梳一九四九後至當代的馬祖文學發展,並佐以馬祖相關的歷史、政治、地理、社會文化知識乃至時事評論,試圖闡述半世紀以來,馬祖是如何尋回自己的聲音,建構起與「中華民國台灣」若即若離、「合」而不同的主體。   從過去舒暢等老兵「等待戰爭」,渴望以一場戰爭解除「枕戈待旦」、僵固在冷戰的冷極的現狀;到如今面對棘手的「中華民國vs台灣」史觀與意識形態對決,以及身陷其中的馬祖之兩面不是人。當前的狀況似乎又回到某種「等待戰爭」的局面,「期盼」一場戰事來分娩出「新台灣(群島)人」,來打造出真正放下內部歧見的「新共同體」。   無論如何,這個新的共同體,都得先理解馬祖曾經擁有的深沉經歷,並且深刻認知到馬祖如何在歷史上承受傷害,而後才有機會逐步走向永夜後的破曉天光。就如同作家張娟芬在本書推薦序中寫到的:「在某一個臨界點,基於身心安頓之需,智慧也許會說:我知道我們個個不同,不過,我就把共同體的界線畫在這裡,我回家了。」   ★專文導讀 劉宏文(作家) 張娟芬(作家、學者、社會運動者)    ★好評推薦 朱宥勳(作家) 江炫霖(Podcast《帝國大學台灣文學部》) 李易安(《斷裂的海》作者、《報導者》記者) 李問(民進黨連江縣黨部主委) 林齊晧(《轉角國際》主編) 林宜蘭(廣播《寶島少年兄》主持人) 曹雅評(馬祖青年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 掐米(馬祖話YouTube《掐米亜店》製作人)  

79 特價31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