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岸人物 書系 ,共計6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一個德國人的故事:1914-1933回憶錄(2017年新版)

左岸文化  出版
2017/06/02 出版

「第三帝國」肇始之初存在著一個難解的謎團,那就是: 德國人到底跑哪裡去了?難道他們死光了嗎?從地球上消失了嗎? 還是要等到這麼晚才變成了納粹? 否則為何他們沒有做出任何值得稱道的反應? 「1924至1929年之間,我們這一代德國人終於經歷到真正的和平時期。一切都上了軌道,四平八穩地進展,過去的十年宛如一場惡夢,逐漸從記憶淡出。四下都是真正的自由、寧靜、秩序,以及寬大為懷的作風。每個人都重新獲得了私人生活,都有機會依照自己的想法來塑造生命,遵循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過日子。稀奇古怪的是,整體說來,人們並不想接受這樣的機會。一整個世代的德國人都不曉得該如何處理這份禮物──自由的私人生活。 那絕非什麼偉大的時代,平靜的表面底下暗藏著洶湧波濤。猛獸雖然一時之間受到禁錮,卻並未遭到徹底鏟除。不過,對我們來說,那個時代縱使缺失再多,到底還是我們所曾經歷最美好的時光。當時的德國充滿清新氣息,階級之間的畛域變得寬鬆又容易穿透,兩性之間的交往是前所未見的開放與自由,連各民族之間的關係也湧現出新的可能性。還有什麼事情能教人更加迷惘呢?不到十年,一切竟已化為烏有。」 上述片段從小人物的觀點與生活化的方式,來挖掘德國之所以成為納粹主義溫床的原因。寫作者是德國赫赫有名的新聞記者、政論家及歷史學家哈夫納,本書一出版即成為德國2000年年度暢銷書,並被評為「當年最有價值的出版品」,哈夫納也被譽為德國的「道德良心」。 哈夫納曾於幼年及青年時期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1923年勢如奔馬的通貨膨脹、各政治黨派的激化以及納粹主義的崛起。縱使其本人未嘗因政治或種族因素而遭受迫害,哈夫納仍自視與「第三帝國」進行決鬥,並於1938年流亡英國。 本回憶錄完成於1939年,乃作者針對其人生第一個三十年所遺留下來之文稿。年輕的哈夫納於流亡時期得以保持客觀立場,同時基於親身經歷所獲致的印象,以銳利目光預見了即將成形的災難。事實上,凡是不想對這場災難視而不見的人,早在1933年以前便得到如此認知。

79 特價3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史達林:從革命者到獨裁者

左岸文化  出版
2018/05/03 出版

他是如何從一個革命青年,成為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獨裁者? 獨裁,是一種結合了歷史、政治,以及人格特質的綜合產物,往往牽連甚廣,小至團體、大至國家,甚至半個世界。了解20世紀歷史,「獨裁者」是個不可缺少的角度,而史達林無疑是20世紀重要的獨裁者之一,自1929到1953年去世前一刻,始終手握蘇聯政府最高領導權。他的所作所為徹底改變、甚至糟蹋了數百萬人的命運。根據本書作者的估算,在他長達四分之一世紀的掌權期間,每年至少有上百萬蘇聯人民被監禁或遭到處決;因史達林錯誤政策所導致的大饑荒,更直接造成數以百萬計的人民死亡。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史達林成為一個如此殘酷冷血的獨裁者? 《史達林:從革命者到獨裁者》以蘇聯解體後開放的大量檔案資料,全新的視角,為讀者細細勾勒出史達林其人,及身為極權者的人物肖像。本書拉出兩條敘事軸線,在每個章節交錯呈現──主線是這位獨裁者的生命史,從史達林的成長、爭權、獨裁和死亡,敘述了帝俄晚期革命運動一直到蘇聯「前半生」的故事。穿插其中的副線,則是以史達林生命盡頭的最後幾日為引,延伸出一系列主題性的短章,由不同的角度切入,生動描繪史達林的「個人特質與權力體系」,呈現了相對於大敘事的另一個蘇聯歷史。 書中沒有將史達林神格化、塑造其為仁者或是惡魔,反將此極權者一生中諸多的爭議事件一一解碼;並藉由蒐羅彙整無數從未面世的史達林私人信函、備忘記事、報告及私人日記,描繪出史達林的個性、偏好、意識形態信仰、權力鬥爭的邏輯、與政敵和手下的互動等,一窺這位左右世界歷史的獨裁者人生的全貌。 本書不僅是一本獨裁者的傳記,更是一部史達林體制的歷史;提供了我們對這位獨裁者,以及其時代的全新想像。 21世紀的俄羅斯會重蹈20世紀的覆轍嗎?這是作者在書裡的最後一句。他指的是俄羅斯,但或許,全世界都可引以為戒。

79 特價55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史達林

左岸文化  出版
2018/05/03 出版

他是如何從一個革命青年,成為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獨裁者? 獨裁,是一種結合了歷史、政治,以及人格特質的綜合產物,往往牽連甚廣,小至團體、大至國家,甚至半個世界。了解20世紀歷史,「獨裁者」是個不可缺少的角度,而史達林無疑是20世紀重要的獨裁者之一,自1929到1953年去世前一刻,始終手握蘇聯政府最高領導權。他的所作所為徹底改變、甚至糟蹋了數百萬人的命運。根據本書作者的估算,在他長達四分之一世紀的掌權期間,每年至少有上百萬蘇聯人民被監禁或遭到處決;因史達林錯誤政策所導致的大饑荒,更直接造成數以百萬計的人民死亡。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史達林成為一個如此殘酷冷血的獨裁者? 《史達林:從革命者到獨裁者》以蘇聯解體後開放的大量檔案資料,全新的視角,為讀者細細勾勒出史達林其人,及身為極權者的人物肖像。本書拉出兩條敘事軸線,在每個章節交錯呈現──主線是這位獨裁者的生命史,從史達林的成長、爭權、獨裁和死亡,敘述了帝俄晚期革命運動一直到蘇聯「前半生」的故事。穿插其中的副線,則是以史達林生命盡頭的最後幾日為引,延伸出一系列主題性的短章,由不同的角度切入,生動描繪史達林的「個人特質與權力體系」,呈現了相對於大敘事的另一個蘇聯歷史。 書中沒有將史達林神格化、塑造其為仁者或是惡魔,反將此極權者一生中諸多的爭議事件一一解碼;並藉由蒐羅彙整無數從未面世的史達林私人信函、備忘記事、報告及私人日記,描繪出史達林的個性、偏好、意識形態信仰、權力鬥爭的邏輯、與政敵和手下的互動等,一窺這位左右世界歷史的獨裁者人生的全貌。 本書不僅是一本獨裁者的傳記,更是一部史達林體制的歷史;提供了我們對這位獨裁者,以及其時代的全新想像。 21世紀的俄羅斯會重蹈20世紀的覆轍嗎?這是作者在書裡的最後一句。他指的是俄羅斯,但或許,全世界都可引以為戒。

特價49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共和國的守護者:馬基維利、拿破崙與托克維爾(共三冊)

左岸文化  出版
2016/05/11 出版

在獨裁魅影潛伏的時代,我們該如何捍衛共和價值?   ●人應該過什麼樣的生活和人在過什麼樣的生活,兩者之間的隔閡如此巨大,若是忽略實際上做了什麼,而去注意應該做什麼,將會自取滅亡。──《君王論》 馬基維利置身十五世紀的佛羅倫斯共和國,身為職業外交官,為了謀取共和國的和平,既要奔走於大國之間合縱連橫,又試圖組織國民兵強化防務。雖然到頭來遭罷官下獄,仍一心渴求英明領導,寫就《君王論》,成為拿破崙、希特勒等未來霸主的導師。   ●在我們的法蘭西,人民才擁有真正的權力,人民是主宰。而政府,在我看來,理應是國家的代表,政府必須按照憲法來治理國家。──拿破崙致塔列朗書信 拿破崙出身貧窮的科西嘉島,卻能夠在法國大革命引發的浪潮中竄出,藉由戰功成為第一共和執政,又進一步稱帝,展開他東征西討、但終於在1812年止於莫斯科、1815年止於滑鐵盧的輝煌人生。他不只是霸主,也是制度法典的制定者。無論功過,他都是一代英雄。   ●政治社會的模樣不是用法律創造出來的,而是由組成分子的情感、信仰、觀念、心靈習慣及精神為之奠下基礎,再加上自然環境與教育共同形塑而成。──托克維爾致皮埃.佛列斯隆書信 托克維爾出身貴族,一方面蒙受了法國大革命家人失去性命的陰影,一方面又得面臨波旁王朝復辟後又建立第二共和的劇變。身為代議士與公務員,他思考的問題已經不是如何鞏固王權,而是一個合理的民主制度該如何建立。於是他去了一趟美國,寫了膾炙人口的《民主在美國》。

75 特價63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趣味橫生的時光(新版)

左岸文化  出版
2015/06/03 出版

一個九十五歲的歷史學家,生命長度幾乎等同於「恐怖的」二十世紀,許多人只能在書本上讀到的歷史,是他人生經驗的一部分;但長期屬於群體中的少數,卻又讓他保持冷眼旁觀。霍布斯邦,他是歷史學家,也是一個實際參與政黨、充滿革命熱情,有堅定立場的政治信徒。 霍布斯邦一生都隸屬於一些非典型的少數群體,父親是猶太裔英國人,母親是猶太裔奧地利人,生於埃及,成長於維也納,1931到1933年短暫居住於柏 林,1936年進入劍橋。青年時期的柏林生活奠定他的赤色屬性,他在大學時加入英國共產黨,直到英國共產黨解散,霍布斯邦做了五十五年的共產黨員。其間, 他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蘇冷戰對立,他經歷了史達林與後史達林時代、經歷了柏林圍牆倒塌、蘇聯集團瓦解……他以「永不妥協的左派」為人稱道,不過他的 「左」並非僅只於熱情,面對世界局勢,他始終清楚理性。 歷史形塑個人經驗。二十世紀,他親身經歷了,記錄下變動的軌跡;但在他的故事裡,他有自己的解釋。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章到第十六章大致以編年紀事的方式,記錄從一九二○年代初期(作者有記憶開始)到一九九○年代初期,霍布斯邦的人生經歷及其所 遭遇的政治事件。第十七、十八章特別討論其專業歷史學者生涯。第十九章到第二十二章則是以地區劃分,法國、西班牙、義大利、拉丁美洲、第三世界,以及美 國,論及霍布斯邦對該地的觀察及互動。 「2002年時的世界比從前更需要歷史學家,尤其是具有懷疑精神的歷史學家。或許閱讀該行業一名老邁成員畢生的報導,能夠幫助年輕人於面對二十一世紀 的晦暗前景之際,除了具備不可或缺的悲觀態度外,擁有較透徹的眼光,得自於歷史記憶的見識,而且有能力避開當下的狂熱激情與政治兜售伎倆。……但不管怎麼 樣,我們千萬別繳械投降,即便在時機不利的年代也不例外。社會的不公不義仍有待我們加以譴責與打擊。世界可不會自動自發變得更好。」 這是霍布斯邦2002年於病榻上得出的結論。有趣的是,今日的世界的確需要。

79 特價3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克里克:發現遺傳密碼那個人

左岸文化  出版
2011/06/02 出版

遺傳密碼的破解過程中,每一個階段都有克里克的身影。他引領眾人進行理論思考、做出最精準的猜測、不屈不撓地提出質疑、辯論時最大聲。法蘭西斯‧克里克是這支科學交響曲團的總指揮。不過一路上他惹的麻煩可多了……天天在實驗室與數據奮戰的你,有沒有碰過類似的情況?到了三十歲才下定決心轉職,但是連博士都還沒拿到,沒有任何輝煌的背景可以見人,還有個兒子要養。最熟悉的兩門研究領域,如今都讓你覺得無趣。到了這個地步,你要怎麼從頭開始?才踏入生化學界沒多久,就把實驗室的大頭給惹毛了,不但狀告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還特地把你找來辦公室,叫你拿到博士學位以後,自己打包走人。跟新來的同事一拍即合,兩人嘰哩呱啦的談話差點把其他人逼瘋,只好把你們安置到沒人的研究室。問題只有一個:你們拿的薪水跟你們想研究的主題完全無關!隨便闖入別人的研究領域,自以為領先群雄做出模型,結果敵方人馬前來一看,立刻指出這個模型絕對有問題——而且還是很基本的問題。「老兄,別鬧了,有點常識好嗎?」他們用眼神這麼說。薪水太少,房租太高,而多年來一直在你身邊的戰友,此時用很不屑的口氣對你說,他不欣賞你為了錢而上廣播節目。在廣播節目談科學又有什麼不對?那可是一百美元的額外收入耶!為了抗議學院即將建造禮拜堂,你辭去了研究院院士的職位。然而要不了多久你就後悔了……邱吉爾首相寫信來,說他實在搞不懂你為什麼這樣隨便辭職。你要繼續跟他們槓下去嗎?你的朋友寫了一本書,描述你們如何發現那個堪稱偉大的科學事實。他說科學家充滿人性的缺點、彼此激烈競爭,真相其實是在一片混亂之中意外冒出來的。你簡直氣炸了,無論如何也要阻止他出版這本書!你不用覺得挫折,因為以上令人雙膝無力、目瞪口呆的場景,造就了一個大膽又狂傲的男人,他就是一九六二年諾貝爾生醫學獎得主,法蘭西斯‧克里克。

79 特價23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