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岸文學 書系 ,共計3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認同三部曲(銀娜的旅程+英格的孤島+木蘭的外婆)

洪素珊  著
左岸文化  出版
2018/09/27 出版

「認同三部曲」以十年工夫寫就,地理上跨越了歐亞大陸,時間上從二十世紀上半葉來到二十一世紀初,主題涵蓋戰爭、流亡、離散、融合,透過三位女主人翁銀娜、英格和木蘭的人生故事,作者想說的是:友善的接納對外來者而言意義重大。 《銀娜的旅程》 一九三七年中日戰爭爆發,七歲的陳銀娜從上海飄洋過海來到德國,寄養在馮.史坦尼茨太太家裡。陳家與馮.史坦尼茨家的友誼可追溯至一九○○年的義和團事變。因為長輩當年的友誼,銀娜得以前往德國小城布蘭登堡躲避日禍。但抵達不久,戰爭卻再度威脅到她的生活,希特勒揮軍波蘭,掀起二次世界大戰。伊娜(銀娜的德文名字)密切關注著戰局的發展,並且意外地發現:侵略她祖國的日本,如今卻成為了第二家鄉德國的同盟。幾經顛沛流離,伊娜逐漸明白,所謂的「朋友」、「敵人」或是「家鄉」,在個人的生活體驗中,往往與政治大環境下的定義截然不同。 《英格的孤島》 1938年11月9日,納粹發動了捕殺猶太人、砸毀猶太商店的全面破壞行動,史稱「水晶之夜」。方克斯坦家的糕餅店也未能倖免於難。方克斯坦太太當機立斷,果決地採取行動:一方面把先生從集中營裡救出來,一方面想辦法買到了船票,夫妻倆帶著獨生女兒英格,從布蘭登堡出發,踏上了未知的流亡旅程,前往當時唯一張開雙臂接納他們的城市──上海。當爸爸媽媽開始在十里洋場為了生存而奮鬥,小英格則開始了她的冒險之旅:探索陌生的城市、融入陌生的人群、戰勝陌生的語言,甚至靈活地運用中國朋友伊娜送她的筷子大啖中國菜。方克斯坦夫婦視流亡上海為「困坐愁城」;但對英格而言,八年的「客居」卻讓她擁有了新的家鄉。 《木蘭的外婆》 本書以一個十五歲德國女孩子的眼光,來看中國現代社會的真實面象及繁華的上海風光。透過木蘭的中國家人不同的角色和立場,讀者跟著她一起經歷中國近現代的重大政治事件(文化大革命、天安門事件)。本書同時也是一部成長小說,木蘭從上海的經驗學習到,她中德混血的出身,不會使她的生活更困擾,而是讓她的生命更充實。在她更能接納家人與自己之後,也在無形中緩和了外婆和媽媽,以及媽媽與自己之間原本尖銳的母女關係。

75 特價8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木蘭的外婆(認同三部曲3)

洪素珊  著
左岸文化  出版
2018/09/05 出版

【本書榮獲德國歌德學院(Goethe-Institut)「翻譯贊助計畫」支持出版】 對大部分十五歲的少女來說,能去世界之都上海三個月,根本就是夢寐以求的事。但對木蘭而言,要跟她的中國家人待在一起三個月,卻讓她五味雜陳。爸爸是德國人,媽媽是中國人,從小在德國長大的木蘭,對她東方的那一半血統,始終有認同的問題,尤其她還和母親大吵了一架…… 當木蘭來到中國,與她的外婆、她的中國親人生活在一起後,這些新鮮的經驗,喚起了她埋藏在心底的好奇。她再度燃起熱情,努力學習中文。原本許多木蘭在家裡堅決反抗的事情,突然變得令她期待起來。 木蘭的中國家庭有好多等待發掘的精彩故事。外婆曾經當過紅衛兵與赤腳醫生,她的臥房像是一個文革博物館一樣。大她兩歲的表哥,每天埋首苦讀,就為了能通過高考,進入大學窄門。也有好些問題,是從前的木蘭不曾仔細想過的:為什麼在1989年後,媽媽再也沒有回過中國?還有外公呢?為什麼從來沒有人提過這個人?如今身在上海,媽媽透過一封封手寫的書信,從德國給了她所有的答案。 但讓木蘭深刻覺得,自己是真切地活在上海這個城市,卻是在她認識了來自台灣的念申,並與他陷入熱戀之後。從此,她更多了一個學習寫漢字的理由,不然要如何與他互傳簡訊、互通款曲?他們兩人有著共通的微妙處境:都和中國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卻又有身在異鄉之感。木蘭因著她另一半德國的血統,念申則因為兩岸複雜的關係。 木蘭勇敢向前踏去,面對陌生的國度,嘗試陌生的事物,與陌生的人們相逢。在彼此逐漸熟悉、了解、接納的過程中,原本彷彿陌生的自己,也逐漸豁然開朗。 ☆「認同三部曲」以十年工夫寫就,地理上跨越了歐亞大陸,時間上從二十世紀上半葉來到二十一世紀初,主題涵蓋戰爭、流亡、離散、融合,透過三位女主人翁銀娜、英格和木蘭的人生故事,作者想說的是:友善的接納對外來者而言意義重大。

79 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銀娜的旅程(認同三部曲1)

洪素珊  著
左岸文化  出版
2018/07/11 出版

在敵對的雙方之間,卻發生了真摯的友誼 一位中國小女孩飄洋過海,她踏上的每一片土地都成為遠方 戰火與憤恨燃燒的年代,陌生的人們接納她、眷顧她、也改變她   這是一段改編自真人實事的故事。   一九三七年中日戰爭爆發,七歲的陳銀娜從上海飄洋過海來到德國,寄養在馮.史坦尼茨太太家。陳家與馮.史坦尼茨家的友誼可追溯至一九○○年的義和團事變。因著當年的友誼,銀娜得以到德國小城布蘭登堡躲避日禍。但抵達不久,戰爭再度威脅到銀娜的生活,希特勒揮軍波蘭,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戰。銀娜密切關注著戰局,卻意外發現:侵略她祖國的日本,如今成為第二家鄉德國的同盟;而她遭到納粹迫害的猶太朋友,則選擇逃往中國。逐漸長大的銀娜終於明白,在個人生活中的「朋友」、「敵人」和「家鄉」,有時竟和大環境所定義的如此不同。戰爭結束一段時間後,銀娜從歐洲來到台灣,一個她感覺很熟悉但又很陌生的國度。接下來,她又將展開什麼樣的人生呢?   本書特色   本書改編自前台大外文系教授蕭亞麟老師傳奇般的人生經歷。在不平靜的時代,身為一個中國小孩,銀娜前往德國度過少女時代;當她再度從歐洲遷往台灣,卻發現此地依然給她陌生之感。究竟何處才是她歸屬的地方?   當戰雲密布、人心惶惶之時,人們在故事裡依然表現出純樸與善良的天性。正是因為他們對銀娜的接納,她才能夠帶著這樣的祝福,在每一個落腳的地方尋找、打造自己的家園。這是一本善意之書,讓我們相信在殘酷的時代中,依然有著愛與信任的存在。

79 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