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明輝作品集 書系 ,共計8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方法、秘訣、潛規則

彭明輝  著
聯經  出版
2017/09/05 出版

如何用別人的智慧解決你的問題! 《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作者彭明輝新作,教你掌握知識經濟時代的核心能力   彭明輝〈學術文獻回顧與分析的程序與技巧〉,一篇震撼海峽兩岸大學的文章,網站點閱超過100萬次! 北京四大高校的博士生為它舉辦了一次跨校討論會,一個學術研討會將它印給全體與會者。 新竹的國立交通大學圖書館連續兩年邀彭明輝演講並錄影,很多實驗室都把這錄影帶列為「新生必看」。 本書《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方法、秘訣、潛規則》即由該文延伸而成,是國內外指導教授不會教、攸關碩博士生研究成敗的要領! 用別人的智慧,解決自己的問題 彭明輝《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的寫作目標聚焦在碩、博士生所需要的基本能力,以及畢業前所需要的研究方法、訣竅與潛規則,而不奢談更高深的創意或研究方法。 此外,為了讓這些方法易學、易用,彭明輝還把不可捉摸的研究方法與創意精煉成一套「研究工作DIY」的分解動作,引導讀者由淺入深,逐步掌握文獻回顧、批判性思考與創新的要領,讓他們可以只靠前人的智慧就生產出不錯的碩士論文,但又為讀者的個人天分保留充分的發揮餘地。 最重要的是這項研究能力還可以轉化為終生受用的核心能力,讓你的工作、人生邁向更高的境界。 本書最佳使用指南 《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有兩種可能的用法:其一碩士生自己培養研究能力或博士生和研發工程師提升研究能力的工具書;其二是研究所新生訓練或企業界研發單位新人訓練的教材。 起步 第1章介紹研究所可以學到的能力,以及它們如何讓人「終生受用」; 第2章區辨學術論文的良窳,讓讀者知道自己要找的是怎樣的「金礦」; 第3章將研究工作分成十三個主要步驟,並且建議一個工作進度表,供讀者參考。如果把研究工作比喻為一趟探險之旅,這三章合起來等於是「行前說明」。 如何進行研究工作 第4章談如何選指導教授; 第5章到第16章討論選題、總覽式文獻回顧、彙整批判性思考的要領與原則、創新的策略、十倍速文獻回顧的要領、研究規劃與風險控管、盤點研究成果與鞏固深化、論文寫作,以及口試委員的期待。 這十三章就是《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的核心。 看似遺漏的一章是關於論文研究計畫書的撰寫,它是很多博士生和少數碩士生資格考的項目之一,但是絕大多數碩士生不需要寫論文研究計畫書,作者把它放在書末的〈附錄1:碩、博士論文計畫書〉。 學術界、產業界如何相互為用 第17章談研究所核心能力在職場與人生重大事件裡的轉化與活用; 第18章談台灣這種後進、小國較適用的低成本、低耗時、低風險、高產出研發策略; 第19章討論學界如何跨越產學鴻溝。 這本書所介紹的研究能力不僅對研究生有用,還可以轉化為對台灣產業界與制度設計非常有參考價值的能力,用以促成產業升級。 《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下筆力求流暢、易懂,用具體案例來深化讀者的吸收。本書強調方法論層次的觀念、要領和潛規則,目的在掌握建立讀者文獻回顧、自我批判與創新的能力,並且避免用瑣碎的技術性細節和規範來糾絆讀者的理解。 學術界‧產業界大力推薦 治學的人,世界很小,也很大。說小就是研究室,說大卻是全世界,彭教授的書,告訴我們如何享受那個大世界。──朱國瑞(中央研究院院士,台大物理系特聘研究講座教授) 彭教授這本書的重點不在於文憑高分、也不在於如何進入有名的公司。它是一本透過科學精神、科學方法教導如何培養自我能力與獨立思考的書。──楊光磊(台積電研發中心處長) 《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撰寫雖從研究生角度出發,一般企業的產品或技術研發部門,若能依循本書的DIY技巧詳實操作,相信在新產品的開發上也能獲得極大的助益。──柯茂全(四零四科技公司董事) 《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是一本一步步協助你學習的優異指南,讓你除了順利得到一紙文憑當作事業的敲門磚,還真正掌握探索新知的信心和力量。──黃貞祥(清華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助理教授) 每當有研究生問我關於學術文獻分析與論文題目選取等問題時,我總是推薦他們閱讀彭老師準備給他的實驗室學生的文件。如今彭老師將這些文件內容擴充並且彙整成為專書,……書中雖然是以理工科系作為範例,然而同樣適用於數量方法取向的經濟與財金科系的研究生以及研究人員。──何泰寬(清華大學計量財務金融學系教授) 如果我在出國前就讀過這一本書,將會更懂得如何選學校、指導教授與研究題目,不會因為太在意獎學金而失去許多更好的機會。假如我在博士畢業前就讀過它,選擇職場跑道時會有更好的判斷依據,而不會浪費許多時間。──廖瑞蘋(矽谷科技公司Cisco前資深研究員) 彭教授傾盡畢生研究、教學與產業心得,從「探索求知」一路到「務實應用」,所有心得與方法,都灌注到這本書中。字字金玉,篇篇深刻。──謝宇程(多年研究教育、人才培育的專欄/書籍作家)

79 特價30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論文寫作完全求生手冊:「精準表達,以理服人」的技藝

彭明輝  著
聯經  出版
2023/01/05 出版

暢銷書《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相輔相成,全面精進之作!   前瞻的企業構想,表述不當,會被當成癡人說夢。 絕佳的研究成果,論述不當,會變成難以卒讀的廢紙! 論文寫作的技藝可以突顯研究成果的價值, 更是研究生邁入社會後,跨領域溝通、遊說、以理服人的利器!   《研究生完全求生手冊》,培養研究生研究與創新的能力, 引導研究生產出優質的研究成果; 《論文寫作完全求生手冊》,鍛鍊研究生批判性思考與去蕪存菁、精準表達, 以理服人的能力,引導研究生將研究成果寫得鞭辟入裡,擲地有聲。  二者皆能深刻引導大家學習終身受用的厚實力! 更是碩、博士研究生迎向志業、人生,不可或缺的勝出手冊!   《論文寫作完全求生手冊》最佳使用指南 ★本書採取DIY與「做中寫」的精神。前三章介紹論文寫作的基本認識,後續每一章對應論文寫作的一個主要步驟,且各章次序對應著論文寫作的次序。讀者每讀完一章,就可以「依樣畫葫蘆」進行論文的構思(擬題、論述策略、論文架構),與各章節的撰寫。   ★本書的三種用途:其一是碩士生用以培養學位論文的寫作能力,其二是博士生用以培養撰寫國際期刊論文的能力,其三是指導教授引導學生學習論文寫作的輔助工具。   ★碩士生最好在畢業前一年的暑假先把這本書全部讀完,懂多少算多少,以便釐清對研究工作的最終目標(一篇好論文)有較清晰的想像。當指導教授說「你可以開始寫論文了」時,再重讀本書,並參考各章的要領逐一完成論文的寫作綱要與架構,以及整本學位論文的撰寫。交出論文後可以再按照第12章的要領進行口試的準備。   ★博士生最好是一拿到書就先仔細讀一次,並且跟過去撰寫碩士論文時的經驗對話,促進理解。有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後,就可以參考本書的要領撰寫一篇學術會議論文去投稿。   此外,《論文寫作完全求生手冊》刻意精選具有跨領域參考價值且主題能讓不同領域讀者都感興趣的論文,希望能藉此培養讀者跨領域閱讀的經驗與興趣,作為跨領域對話的起點。畢竟,面對人工智慧與全球化日益嚴峻的挑戰,當代企業唯有提升跨領域對話、溝通與整合的能力才有機會勝出。而且唯有培養出跨領域閱讀與思考意願的人,才能突破膚淺的表層溝通,而達成更深度的整合與協調。  

79 特價30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彭明輝談困境與抉擇(暢銷十週年.特別增訂版)

彭明輝  著
聯經  出版
2021/10/07 出版

《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 一本給所有人的書 暢銷十週年.特別增訂版! 「要幸福喔!」大家常常這麼說。但是,幸福是什麼? 有了自己最想要的一切就能幸福嗎? 《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將引領你 瞭解你的情感能力、智慧、人品、堅持與勇氣,以及生命中值得珍惜的一切, 都在別人看不見、也無從衡量的內心裡! 它們都是外在的際遇所無法奪去的,也是巧取豪奪或汲汲營營所無法增益的。 所以,一切外在的際遇與得失都不足掛齒 「彭老師的文字總讓人心裡寧靜。」 網路上的各種評語裡,彭明輝最喜歡這一則。 在疫情、經濟與國際關係都讓人心亂如麻的世局裡, 希望本書能幫助讀者找到自己生命的重心和寧靜的力量。 一篇文章,三十年來一再被人重複在網路上廣泛地轉貼、流傳。很多人轉貼時沒有篇名,其實彭明輝原來給它的篇名是〈困境與抉擇〉。如果你曾經喜歡過這篇文章,那麼這一本書就是為你寫的。 《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原於2012年初出版,旋即成為「誠品選書」,登上博客來年度暢銷書排行榜,以及金石堂「十大最具影響力好書」;緊接著又在次年入選為香港《信報》40週年慶之「40歲前必讀的40本好書」。《信報》刊登的誠品推薦文寫道:「文中的人生智慧猶如一盞明燈,點醒讀者面對生命抉擇的勇氣。」 彭明輝原來想寫一本書留給孫女兒,讓她在高中到研究所階段時可以對人生未來最重要的一個階段有所期待、憧憬,以及值得奮鬥的目標,協助她走出自己年輕時的困惑。 後來他發現身邊許多參十歲左右的年輕人都有「三十歲以前要搞定的十件事」這樣的困擾;也發現有許多年輕人因為對未來茫然而開始流行出國「壯遊」,結果卻只不過是去澳洲當廉價勞工,不見得真的有闊寬自己的人生視野。 還有一些年輕人知道他要寫書,就跟他談他們的困擾。包括:「可不可以只要孩子不要爸」、「好男孩那麼難找,可不可以先結婚再來改變他」等,每個問題他都覺得值得寫。於是,這本書,他也想寫給所有認真地想要把握青春與人生的年輕人,協助他們打開人生的視野,看見二十五到三十五歲最值得做的事,以及年輕時關於人生意義與自我成長的盲點,也協助他們克服三十歲的焦慮。 在眾多年輕人詢問的各種問題中,作者彙整了「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學業、志業與職業」、「婚禮的祝福」,以及「人生的智慧與陷阱」四大主題,挑選了二十幾個比較重要的議題,針對比較常有的盲點,撰寫了令人深省的文章,希望藉此引導年輕人走出當下社會常見的迷思。 十年來,這本書銷售了近六萬冊。 然而自2013年後,「悶經濟」成為臺灣的流行語;緊接著,「佛系青年」、「內卷」、「躺平」也相繼成為大陸的流行語。面對年輕世代「看不見未來」的那種焦慮與鬱悶,彭明輝仔細閱讀了許多歐美對未來產業、經濟與就業市場的前景分析,據以思索年輕世代該如何去面對這樣的社會與未來。 近年來,新趨勢如人工智慧的發展,及難以抵擋的科技性失業、收入M型化等現象,都讓想要立足職場的年輕人難免焦慮,必須修練新技能以迎頭趕上。緩解焦慮的辦法是先看清楚現實,然後謀思對策。為此,他增加了〈青貧世代的職場趨勢〉。 大學生就業,只靠一張畢業證書已經很難找到理想的工作,必須持續累積個人的職場特色。因此新增了〈職場新鮮人的挫折與徬徨〉,並且大幅改寫了〈因應產業變遷的碩士教育〉。 理想與現實陷入衝突、矛盾時,這種對立的二元思考會誤導人落入思考的僵局,而較難察覺出路。緣此,又加入了〈愛情與麵包──虛構的矛盾〉,同時大幅改寫了〈大學教育的視野與格局〉。 此時此刻,《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十週年特別增訂版正好說明了:書一如人,有它自己的生命,也需要長期而持續的累積,與不斷的更新。 本書特色 ▍針對所有人可能遭遇到的困境與兩難的抉擇,引領他們看到脫出困境的關鍵,以及抉擇的要領。更希望年輕人可以走出考試定終生的淺短視野,以長程的視野去看待人生中的困境與抉擇,走出絕望與焦慮。 ▍申述網路文章〈困境與抉擇〉的主題「生命是持續而不曾間斷的累積過程,不會因一時的際遇而毀了一個人的一生」。希望讀者在面對人生時,要能既積極又從容:一邊累積各種能力,讓生命的力量得以滋長;一邊不時放空自己,讓生命得到呼吸與喘息的空間。

79 特價3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欲望的美學:心靈世界的陷阱與門徑

彭明輝  著
聯經  出版
2020/10/22 出版

《欲望的美學》──前所未有的「心靈使用手冊」! 是作者彭明輝的心靈追尋傳記、 暢銷書《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進階版續集! 獻給「尋找心靈入口的人」!   心靈的捷徑不在洞窟裡,不在良知裡,而在文學、藝術、哲學鋪成的文化史中! 請跟著彭明輝老師, 跨越哲學、文學與藝術,探索內心的情感、欲望與靈性, 認識自欺欺人的陷阱與幻覺,瞭解古今哲人精神昇華的管道!   藉由梭羅、陶淵明和華茲華斯作品中的精華,刻劃心靈與精神世界的實況;透過托爾斯泰、杜斯妥也夫斯基和卡繆的小說,以及塞尚、梵谷和貝多芬的書信與作品,呈現人類內心世界的淵深、遼闊與崇高;引述科學、哲學界的重要發現與歷史事實,深入淺出地勾勒人性的關鍵事實。   彭明輝帶領你一路探索屬於自己的「欲望的美學」!   這本精簡版的「心靈使用手冊」從更深刻、寬廣的視野進一步詮釋「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勾勒出值得嚮往、追求的生命願景,以及值得我們花一輩子去累積的能力。   據說神跟我們分享祂的靈,然而卻沒有附贈心靈使用手冊,以至於我們在自由意志與亞當、夏娃的原罪裡折騰,走不出靈肉衝突的煎熬。   這本心靈使用手冊可以讓我們瞭解如何與自己的各種可欲相處,以及如何善待身邊親人的可欲和軟弱──在必要的時候,給予自己和他們關鍵的支持和鼓勵,而不是誤導他們去飛蛾撲火;在自己和他們軟弱時,給予諒解和安慰,而不是苛責或縱容。   在人文與藝術領域摸索了將近五十年之後,彭明輝在前賢的生命裡感受到深刻、莊嚴、崇高的情懷,因而篤信唯有兼融文學、藝術與哲思的薰陶,才能培養出洞視內心活動的敏銳自我覺察,促成心靈的成長和精神、情感的昇華,從而獲得內在的滿足並提升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也唯有在培養出這些能力之後,才能自主地調節生理與心理的本能欲望,使它們獲得適切的滿足而避免對人性產生不必要的壓迫,同時又不會耽溺於本能欲望而辜負個人更高的生命意義與價值。   《欲望的美學》就是這些心得的精華,扼要爬梳哲學、文學與繪畫世界裡最具啟發性的作品和線索,力求將它們呈現得自成體系、由淺入深、思緒流暢,而且清晰好讀。   ▍他們的生命,他們的美學 我到樹林裡去,因為我想要完全清醒而自覺地活,徹底專注於生命中絕不可或缺的本質,看看我能不能從中獲得教誨,而不是在臨終時才發現我根本未曾活過。──梭羅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陶淵明   根據「自我並非外在賦予的」這個想法,我認為只有一個務實的推論:我們必須創造出自我,就像在創造一件藝術品。──傅柯    有兩件事,我們越是頻繁而冷靜地凝想,心靈越是充滿歷久彌新且與日俱增的敬畏和崇拜:在我們頭上星光閃耀的天空,以及在我們心裡的道德律。雖然它們隱蔽在暗處或我難以企及的超越性領域裡,我不需要去尋找或者臆測它們;它們出現在我眼前,跟我的存在的覺醒直接連結在一起。──康德   我們應該要做的事情是,把語言從它們在形上學裡的應用帶回到它們在日常生裡活的應用。──維根斯坦   重要的是瞭解我自己。重要的是去尋找對我而言是真實的真理,去尋找我可以為之生、為之死的信念。這就是我目前認為最重要的事。──齊克果   一個人活著的目的,無非就是迂迴地透過藝術或愛或充滿熱情的作品,去重新發現那開啟他心靈的一個或兩個影像。──卡繆   偉大小說的時代裡所散發出來的光芒永遠不會黯淡,因為人們一再忘記人類的存在,所以小說家的發現再怎麼古老都能持續地讓人感到震驚。──米蘭.昆德拉   藝術並非複製我們所看見的,它讓我們看見原本看不見的。──保羅.克利   我們只能用短暫的每一天去證實自己成長的目標及其理由。我們只能靠著自己去回答自己的存在,因此我們都想要為自己的存在掌舵,而不容許自己的存在變成未經深思的意外。──尼采

79 特價43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人生如果是一個( ),你想填入什麼?

彭明輝  著
聯經  出版
2014/12/24 出版

人生如果是一個( ),你想填入什麼?   用心學習,安心長大? 考上名校,找到好工作? 及早退休,實現環遊世界的夢想?……   生命其實無限寬廣,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快樂做自己! 人生的( )完全看你想填什麼、怎麼填! 青春華年,人生大事 你不可不讀彭明輝最暢銷、最具影響力的書!   《人生如果是一個( ),你想填入什麼?》 陪伴高中生走過青春期的焦慮與困惑, 並且幫助大學生,甚至社會新鮮人, 找到自己在職涯與人生道路上的發展方向。 不管世界發生什麼變化,不管考試有什麼新花樣, 你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舞台!   本書提出:營造一個創意、友善而多元的學習環境   由於服務業的發展和產業的多元化,擅長數理化或擅長人際互動能力的人都有機會在職場上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舞台。「適性發展」的理念終於有了寬廣的現實基礎。此外,由於職場的激烈競爭,「適性發展」更成為「以己之長,攻人之短」的上策。   如果老師願意積極引導所有學生去了解職場所需人才的多元性,就有可能改變學生只看成績而看不見其他能力、稟賦、特質的習慣,也培養他們對多元人才肯定與尊重。   如果家長、老師和學生可以看見職場與人才的多元性,並且適切鼓勵、肯定學生的多元能力,就可以為孩子們營造一個比較友善而多元的學習環境,讓各種人都知道自己並非一無是處,不需要因為現行成績評量制度的不合理而放棄自己。   職場的道路遠比校園寬闊,而且人生不會有白費的功夫,也沒有走不通的絕路。希望大家可以因本書而緩解焦慮,找到自己的未來方向和機會。   本書特色   Part 1 以深入淺出的故事介紹新的生涯觀念,希望大家可以用較寬廣的視野和胸襟去思考生涯發展,並且看見該迴避的各種陷阱; Part 2 介紹職場最新的發展趨勢,以及在學習目標與生涯發展觀念上該有的調整; Part 3 討論如何建立自信,以及在生涯發展與自我成長間保持適切的平衡。

79 特價22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崇高之美:彭明輝談國畫的情感與思想

彭明輝  著
聯經  出版
2014/04/30 出版

透過千年來的國畫史 我們就像是在見證中國人的情感變化和生命歷程 彭明輝(心靈勵志暢銷作家,《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作者): 我開始認真研究國畫,原本是想要從國畫去體驗,中國人在數千年歷史內有過哪些偉大的情感與人格,以便回答自己「人活著有什麼值得追求的?人活著有什麼值得珍惜的?」 後來,我在范寬與五代的山水畫裡,領略到國畫背後莊嚴、崇高的情感世界與思想,也藉此看見自己內在世界裡,那一份莊嚴、崇高而近乎神聖的情懷, 因而確信:人活著,有遠比名利更值得追求、領會的精神世界等待我們去開發。靠著這份信念的引導,我才走出虛無。 跨出狹義的繪畫藝術, 心靈勵志暢銷作家彭明輝援引書法藝術的精神、 《史記》記載中孔子與季札的音樂美學, 以及彩陶、青銅器的特色為佐證,相互發明, 結集成《崇高之美:彭明輝談國畫的情感與思想》,勾勒出先秦以降的中國美學精神。 藝術保留人類數千年的情感變化,直透、鮮活有如往昔,認真揣摩可以感受到許多超乎言詮的情感、胸懷,有如跟千年前的古人當面對話。 周朝以來中國有其一脈相承的美學精神,特別重視藝術形式、內在情感和人格三者不分的緊密關係,使得藝術創作突破「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的格局,變成一個值得以生命相許的終生職志,也因而讓我們有機會藉由國畫名作而看見前人偉大的生命丰采。 彭明輝新作《崇高之美》力求深入淺出,論述的視野也遠比傳統國畫更寬廣:它以國畫為探討的焦點,但是把討論的背景安置在中西繪畫的對比,以及彩陶、青 銅、先秦音樂美學與書法的精神面貌。本書視野橫跨古今中外,用以相互發明,企圖藉此較周延地掌握中國繪畫的美學與文化特質,從而釐清在這中西文化衝突的時 代裡,我們該如何進行藝術、美學與文化的取捨與傳承。 【隨書附贈】范寬《谿山行旅圖》、李成《寒林平野圖》複製版海報各一張

79 特價59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2020台灣的危機與挑戰

彭明輝  著
聯經  出版
2012/05/18 出版

啟動台灣未來八年的生存大作戰我們三、四年級的這一代已經可以含飴弄孫了,但是許多人的子女卻不肯結婚,不肯生孩子──因為年輕的一代看不到未來!我們這些戰後嬰兒潮的一代,跟著上一代茹苦含辛大半輩子,怎麼卻落得下一代反而看不到未來!這是我們自己造孽?還是政府無能?有沒有救藥?──彭明輝《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作者彭明輝最新作品與你一起檢視peak oil對台灣能源、交通、糧食、產業與經濟的劇烈衝擊以及peak oil降臨之前必須完成的政治、經濟、交通、能源與產業結構變革。這是極為嚴峻的挑戰──不是2020才開始的挑戰,而是今天開始都已經太遲的挑戰。替代能源來不及填補石油的供需缺口,持續飆漲的油價將改變全球經貿秩序,仰賴外銷且能源自給率僅0.61%的台灣所受衝擊最大,必須在2020之前全面改變交通、能源、產業、農業與勞工政策,否則將面臨實質所得持續下降、交通失序,而失業率、貧窮人口數與政府赤字持續飆漲的風暴,社會動盪長達數十年。如果2012年上任的總統,沒有能力在2016年以前完成至少一半以上的變革,2016年上任的總統,將更加沒有機會因應Peak Oil的劇烈衝擊。能源專家普遍預測全球石油將在2014年之前跨越最高產能(peak oil),之後供需落差逐年擴大,而牛津大學則預測2023年時石油供給量將僅及需求量的一半。根據國際貨幣基金會與德國經濟結構研究院的預測:peak oil發生後的第十年,油價將上漲126% ~ 500%,全球 GDP 將下降7% ~ 14%,而且這個全球經濟衰退的趨勢將持續至少二十年。對於糧食自給率32%而能源自給率僅0.61%的台灣而言,進口糧食、肥料、能源與原物料價格將齊漲,出口萎縮,而GDP 則以每年2% ~ 3%的幅度持續下降二十年以上,以致失業率飆漲,產業大蕭條,國家財政劇烈地惡化。彭明輝通過《2020台灣的危機與挑戰》,希望:假如你也想為台灣社會多做一些事peak oil的問題跨越各種專業領域,從能源、交通、產業、經濟、財稅到社會福利政策,沒有一個角度可以被忽略。任何一個人想要從這麼寬廣的角度去探討peak oil的相關問題,都必然是掛一漏萬、自討苦吃。從一開始發願寫這本書以來,作者就不曾改變過初衷:這本書的目的是拋磚引玉,企圖勾勒出整個問題盡可能完整的框架與視野,描繪出各種議題間的牽連與糾結,希望藉此邀請更多專家學者的參與,從各自專精的角度進一步深入,並且跨領域地進行對話與交流,以便從台灣的立場拼湊出peak oil所牽涉到的所有面向,以及因應危機所需要的完整配套方案與進度。也就是說,作者希望這是從台灣立場探討peak oil的第一本書,而不是最後一本書,更希望它會是後續一系列跨領域對話與探討的開始。假如你也有心為台灣多做一些事,以便讓台灣社會更和緩地度過peak oil的衝擊,甚至以跨世代的努力建立起一個可永續的福利社會,本書後記有列舉一些建議,作為讀者進一步發想的參考。彭明輝通過《2020台灣的危機與挑戰》,提出了:台灣十願 一願大學重拾中西學術傳統,回到正軌:「明辨是非,破除愚盲,探索社會發展之未來,培育後進,以促進社會之公共福祉,而非用以圖謀個人之名利與地位,或虛幻之世界排名。」只有大學的價值觀重新被矯正了,整個社會的價值觀才有重新被矯正的機會。二願能力強的人以造福社會和鄰人為人生目標,而不以剝削別人、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為目標。中國讀書人一向以此自負,我們無聊的虛榮心和貪婪是從美國進口的,所以法藍西學院院士 Michel Albert才會在《兩種資本主義之戰》裡抨擊美式資本主義。必須要先矯正這個時弊,年輕人才有機會受到好的教育與啟迪,跳出幼稚、低俗而殘酷的美式英雄崇拜。三願知識分子與知識青年願意關心公共事務,監督政府、批評時政,以其言論讓這個社會知道事實真相與是非對錯,從而培養出100 ~ 200萬願意以選票對政黨進行集體獎懲的公民,通過關鍵少數的力量,重新把政府從官商勾結的體制裡拉出來,回到為全民服務的體制。四願企業界的菁英以合理利潤為前提,以「創造最多就業機會」為最終目標,而不再以「爭強鬥勝、廝殺傾軋,見血不休」的美國式惡質資本主義為尚。傳統上中國的讀書人就是以「利用厚生」為尚,生意人就是以「見利忘義」為戒,這就是日本「儒商」的原型;日據時代台灣許多企業經營者受日本「儒商」精神的洗禮,以「養活員工家庭」為榮。直到美國式惡質的資本主義在台灣日漸興盛發達之後,企業文化丕變,變得不擇手段、不仁不義,甚至把大學也一起給帶壞,相互勾結,狼狽為奸。五願建立合理的稅賦與表揚制度,讓虛榮心永遠無法滿足的企業家可以用造福社會的方式鬥輸贏、比高下,而不需要用逃漏稅、劫貧濟富、官商勾結的方式填補意義感的空虛。許多企業家都在以不擇手段的方式追逐三代也糟蹋不完的財富,他們嘴巴裡說是要對得起小股東,實際上只不過是要通過虛榮心的滿足來填補人生意義的空虛。既然他們要的是虛榮心和眾人豔羨的眼光,我們模仿原始部落的誇富宴,在凱達格蘭大道上建立12金人,下方各以銅版廔刻歷屆12富豪的名字,每年納稅前12名的人可以逐一留名於12金人前。六願參照德國與荷蘭的萊茵模式、北歐福利國家模式和美國的凱因斯模式,建立合理的勞資關係與完全公平的產業競爭。打破旗艦產業與規模經濟的迷思,扶助中小企業,像德國那樣地讓勞工參與企業決策,解雇工人或放無薪假必須經過勞資協商。通過這樣的機制,讓願意認真工作的人都對未來毫無憂慮。七願回歸亞熱帶農漁牧整和的生產模式,追求「可永續的高品質飲食」,取代美國式「糟蹋自然資源、追求利潤、品質惡劣而有礙健康與環境」的農漁牧生產模式。八願發展綠能、節能的能源、運輸與產業政策。開發地熱發電與風能發電,忍受高電價但節省能源使用。發展公共運輸取代私人動力車輛,充分利用台灣所累積的知識、技術與創意,發展「低耗能、低耗水、低污染、高附加價值、合理工時與工資」的產業,取代「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低附加價值、高工時與低工資」的代工產業。九願破除GDP的迷思,通過經濟逆成長降低對能源的倚賴,以新的工業生產模式促進就業和物資的有效利用。十願以過去的儲蓄跨過少子化與peak oil的危機,建立可永續發展的社會。

79 特價25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彭明輝談困境與抉擇

彭明輝  著
聯經  出版
2012/02/01 出版

一篇文章,它二十年來一再被人重複在網路上廣泛地轉貼、流傳。很多人轉貼時沒有篇名,有人用「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當篇名,也有人把它命名為「若要讚美晴天請等到黃昏之後」,其實我原來給它的篇名是「困境與抉擇」。如果你曾經喜歡過這一篇文章,那麼這一本書就是為你寫的。■針對年輕人所可能遭遇到的困境與兩難的抉擇,引領他們看到脫出困境的關鍵,以及抉擇的要領。希望年輕人可以走出聯考定終生的淺短視野,以長程的視野去看待人生中的困境與抉擇,走出絕望與焦慮。■申述網路文章〈困境與抉擇〉的主題「生命是持續而不曾間斷的累積過程,不會因一時的際遇而毀了一個人的一生」。希望讀者在面對人生時,要能既積極又從容:一邊累積各種能力,讓生命的力量得以滋長;一邊不時放空自己,讓生命得到呼吸與喘息的空間。

79 特價23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