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心理學家梁國香博士與五位心理輔導專業人士,將他們多年在海外和香港的臨床個案經驗融入本書,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各類型人格障礙的成因、特性、行為及應對方式,透過個案演繹不同的治療方法,破除關於人格障礙的謬誤。 本書—— ‧ 為心理輔導從業員提供輔導和治療貼士 ‧ 讓人格障礙患者的親友懂得如何幫助他們 ‧ 令處於迷惘甚或痛苦中的患者明白:不被接納的是他們的行為,而不是他們個人!
生命歷程就是一個迷宮,只要認清方位,就會走出迷宮,找到自己要找的路。 也許,尋求生命的意義,重要的不在意義本身,卻在每一步的過程裡。 「當客觀失去存在價值,歷史也將成為永遠的過去式。沒有了時間的積累沒有了過程,沒有了過去,也就沒有未來,這將造成一種觀念的徹底改變:無須蛻變,曱甴就是蝴蝶。」──林奕華 曱甴(蟑螂)也可以變蝴蝶? 「存在」,其實是一個似易難明的課題,雖然我們每日都在努力經營著。「存在」的人在「存在」的過程中不停作出選擇,有人選擇努力成為自己;有人選擇不成為自己;亦有些人總是不願意接受當刻「存在」的自己,總是希望超越自己,走出自己,成為理想中的「存在」。「變」是無可避免。 瓊丹的生活猶如一般的普通人,重複單調,其實她一直想轉變,卻又縱容自己的惰性,但她卻會時常問自己:該如何走下去才可尋回生命的核心? 她喜愛蝴蝶,很想跟它們一樣的自由,一樣的飛。 一天,她在山頂的長凳上不知不覺地朦朧的睡著,赫然夢見自己變成一隻曱甴。大家都清楚,做夢的時候,看到的是清醒時看不到的世界,而任何不合理的事情都會變得合理化。 已變成曱甴的瓊丹,終極目標就是轉化為蝴蝶。在夢境中,牠經歷過超人的洗禮,有過一個獨特而難忘的跨時空之旅! 瓊丹來到一間很古舊的圖書館,像是進入了哈利波特的世界,歌德式建築,又像拜占庭教堂的開放式圓天窗,拱木長型閱讀室,深不見盡頭,光線黝暗,這裡還有螺旋式樓梯,四處空蕩無人,時間彷彿停頓。瓊丹就在這個謎一樣的迷宮內,努力探索牠自己的身分及存在之謎,努力尋找出路。牠接觸了古希臘神話、歌德的《浮士德》、但丁的《神曲》、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叔本華的《作為意志及表像的世界》;以至貝克特的《等待果陀》、卡夫卡的《變形記》、卡繆的《異鄉人》、以至《莊子》等不同的書籍章目;又看到很多的古今藝術名畫,如米切利諾、波提切利、梵谷、孟克、馬格利特、培根、基里訶、達利、安迪華荷等等,還有當代藝術家Damien Hirst、Cindy Sherman,Barbara Kruger的作品;以及賈克梅蒂的雕塑等。 在圖書館中,瓊丹與歷史上的哲人文豪交談,與古今重要的藝術家隔空對話,令瓊丹在他們的作品中更明白他們一種對自我存在的反思,對未來世界美好的冀盼;而作為曱甴的瓊丹,亦不斷從中豐富自己的知識,消化這個世界。在溝通接軌的過程,牠肯定自己並嘗試超越自己,努力尋找生命的意義;然而,牠最後發現,原來最大的轉化,不在乎外在的軀體,而是內在的力度與精神。一切都不需外求,其實所有答案都在每個人的內心裡面,就是:「認識你自己」。
野生,泛指生活在自然中,未經馴化的狀態。 筆者在野外環境自由自在地成長,大自然的山與水,孕育出順應環境的生命力。在學習成為藝術治療師的旅程中,我也發現及接納了自己成長的黑暗面,擁抱自己的不完美。 除了自然環境,家人的包容和接納也提供給我很大的空間,容讓我以最自然的狀態,去冒險和面對人生,培養抗逆的能力。 雖然經歷過不少困難,但總是透過藝術治療走出陰霾。我相信空間與個人的獨特性,希望以藝術治療師的身份,服務其他有需要的人,為他們提供可以探索自我的空間,一起承載及分享難以言喻的情感。
創業無疑是一個驚濤駭浪的歷練過程,不少人都害怕觸礁而選擇穩守本位。但創業蘊含的未知數,卻吸引了一群熱血青年,他們願意駛往這片神祕的領域,打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在充滿挑戰和機會的今天,對香港甚至世界上很多年輕人來說,找一份好工作,拿一份高工資,已經無法讓他們滿足。集結一班志同道合的夥伴,在廣闊天地開創一番事業,成為很多青年心中,實現自身價值的重要體現。本書將詳細講述十多名香港科技大學在學生和畢業生的創業故事。這些主人翁來自世界各地,背景和經歷各不一樣,不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卻同樣對創業充滿熱情和期盼,並且在香港實現了人生理想。在這些故事裏,充滿了創業路上的酸甜苦辣,亦有親情、友情和愛情故事穿插其中。本書從創業遇到的機遇、堅持夢想的毅力,以及發展鴻圖大業的野心等不同視角,詮釋各個青年創業家的夢想與熱情,主題和內容會因應時下年輕心態讀者的閱讀喜好。現在就讓我們來感受這十位年輕人的創業熱情,跟他們一起踏上追夢的旅程吧!
本書由不同的真實個案出發,解析都市人常見的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社交恐懼症等情緒病。從情緒病的病因、病症、治療和預防等方面,提供專業人士的意見和引導。全書以短小精幹的篇幅體例、輕鬆活潑的文字和具有啓發意義的趣聞軼事,向讀者說明:遭遇情緒病不可怕,只要輔以專業的治療和耐心,「雨後必有晴空」。 本書的編者和作者均為情緒病「戰線」的「一線人士」——精神科專科醫生、臨床心理學家、註冊職業治療師、資深註冊社工等。在書中,他們分享了自己幫助或見證情緒病患者克服病症、脫繭化蝶、迎接新生活的經歷,並從專業角度提供了病症分析和治療建議。
《梅村「Wake up」女孩》講述一位單親媽媽和女兒的成長故事。女兒一歲多便要面對父母離婚的傷痛,媽媽在人生低潮有緣遇上一行禪師和梅村的修習;自此母女互相扶持,通過持之以恆的修行,撫平心靈的創傷。書中分享的心路歷程真摰、深刻,字裡行間洋溢母女之愛。女兒細緻描述自己的情感,喜怒哀樂中滲透出修行十載培養的覺知、平靜、喜悅和愛。她把成長中面對的種種風浪、將修行融入生活的經驗娓娓道來,與讀者分享修行帶來的轉變與喜樂。媽媽面對傷痛的勇氣和無限的愛,對女兒的成長起了重要影響。如何照顧自己的情緒和痛苦,同時幫助女兒面對和轉化,媽媽融合一行禪師的教導和修行培養的智慧,作出很好的處理;如何解決衝突,做到彼此體諒、互相支持,媽媽管理情緒和溝通的技巧也很值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