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祕徑 書系 ,共計7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反思現代文明套書(二冊):《西雅圖酋長宣言》、《帕帕拉吉》

果力文化  出版
2022/02/14 出版

本套書組合:《西雅圖酋長宣言》、《帕帕拉吉》 《西雅圖酋長宣言:怎麼能夠買賣天空、大地與海洋的溫柔?》 一位印地安先知獻給我們的自然預言 〔中英對照・深度導讀〕 西雅圖酋長的宣言 被譽為人類最偉大的演說 它優美如詩,是最美麗而古老的自然文學經典 它清醒睿智,被視為重要的人權、環保宣言 他的話語猶如星辰山川大地,或能喚醒世人省思—— 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 與萬物相連 重新織起生命之網 我們族人曾經遍佈這片土地 正如同被風吹皺的海,掀起海浪,覆蓋鋪滿貝殼的海床; 但是那個時代早已不復存在 部落的崇高偉大如今只剩下令人喟嘆的回憶 ★最優美精練的自然文學經典 一八五〇年代,美國白人搜購北美大陸的西北角,這片原來居住印地安部落的土地時,西雅圖印地安酋長發出這番語重心長的談話——他誠摯地呼求人與人、人與土地應該和諧共處,傳達了印地安人對大地與自然的崇敬,也流露出對有靈萬物的關愛與依戀。 這場一百多年前印地安酋長的演說,被後世不斷詮釋、改寫、再創作,產生深遠的影響,這篇宣言也被視為是最早、最古老的自然文學代表作。 西雅圖印地安酋長如先知一般,一百多年前便預示了環境生態與資本主義開發略奪之間的扞格。西雅圖印地安酋長何其無奈與無望,他與族人實是無數被消滅的物種與弱勢族群中,少數還能發出警語的——而地球上現存的弱勢族群與物種,或許可能就是不久未來後的西雅圖印地安酋長。 因此,這份宣言不只是來自過去歷史的文件,它或也預示可能到來的浩劫與毀滅。 ★是宣言,也是預言     本書作為一系列自然經典文學的序章,除收錄相關文件重建演說脈絡,也特別邀請詩人、作家廖偉棠撰寫專文導讀。他在《宣言、寓言還是預言?》一文中邀請我們一起思考: •西雅圖酋長宣言所具有的時代意義和文學意義 •本書文體為口述記錄雖有真偽之辯,然「托偽」在歷史上作為觀念革命的推動力量,有其必要性 •受本書啟發並與之遙相呼應的一九六〇年代(迄今)生態文學與印地安文藝復興的脈動 •伴隨過度發達資本主義而來的病:浪費、生態災難與瘟疫的警訊 •疫情未歇、生態災難對全球經濟發展與生活方式帶來深刻衝擊,而這正好是我們反思的契機;美國近年的斷捨離/極簡生活、新遊牧生活方式,亦皆呼應了西雅圖酋長宣言中的警語——所以本書既是宣言,也是預言。 ★與自然共情,編織生命之網 聆聽西雅圖酋長的話語,或能喚醒世人省思:人類過度耗竭的物質文明與生活方式實已無法持續,我們該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如何以自然之眼,重新織起生命之網? 這位印地安先知充滿尊嚴的談話,是沉痛的籲求也是一場邀請——在優美如詩的字裡行間,讓我們體會其中的蒼涼與嘆息,並勇敢反省我們今日所面對的問題。 本書特色 ★暢銷百年不墜、跨時代心靈經典 ★《湖濱散記》譯者全新中譯 ★知名作家廖偉棠專文深度導讀 ★ 收錄相關歷史文件呈現演說脈絡 名人推健 廖偉棠(作家・詩人)|深度導讀   夏曼・藍波安(作家) 廖鴻基(作家)|推薦 《帕帕拉吉!劃破天空的文明人:南太平洋酋長眼中荒謬的現代文明》【百年經典重現】 細思極恐!我們奮力追求的說不定只是一場鬧劇 透過南太平洋酋長的眼  回看自身 擺脫拜物主義枷鎖  不再活在電影裡的虛妄人生 席捲批判中產價值的1970年代  蔚為環保運動者的聖經 德國中學列選為重要讀物  銷售逾百萬冊   首次德文直譯中文版問世 在我們認為的野蠻人眼裡,我們才是「行為荒謬、處處犯傻」的那群人 文明與進步怎麼成為了幸福的枷鎖與痛苦的深淵? 服飾、金錢、職業、效率又如何奪走人與生俱來的快樂? 比起宗教,其實金錢才是唯一信仰;對擁有物品與房舍無比執著;認為腦袋裡的東西才是最崇高的,卻沒想過思想也是一種病;把電影中虛妄人生當成自己的,放棄了真實的生活。我們稀鬆平常的生活,在南太平洋的酋長杜亞比眼中竟是如此荒謬。 南太平洋的酋長杜亞比遊歷歐洲後,對所謂進步的文明人(帕帕拉吉,即薩摩亞語中的白人)不同的生活方式與想法,產生了許多困惑及價值衝突,並分享給他的族人。 這些關於金錢、職業、衣著、信仰的反思與洞見,並非要號召現代人拋棄文明回歸原始,而是藉由他的觀察,讓我們重新思考身為人類生活真正的幸福究竟是什麼。 這部出版於一九二O年的作品,在一九六O至七O年代的反中產階級浪潮中,引起廣大迴響,並蔚為環保運動者的聖經,德國中學也選為重要讀物。已翻譯成多國語言,並銷售全球逾百萬冊。 出版百年後,這本書仍舊像一面映照「文明人」的鏡子,今天的我們,也可以在鏡中看見自己。 名人推薦 作家廖偉棠專文導讀 吳晟|詩人 楊宗翰|空屋筆記 林冠廷|Youtuber「台客劇場」導演 謝昕璇|世界旅行冒險家CC(www.facebook.com/ccisatroublemaker) 推薦 《帕帕拉吉》一書從人類物質生活的無度追求、精神生活的虛妄等方方面面都加以質疑,有的只是跳出此山中的疏離效果,也許可以理解為文化差異產生的荒謬。但更多的是觸及西方文化本質矛盾的一針見血。——廖偉棠

9 特價39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梭羅經典套書】(二冊):《種子的信仰【全球唯一授權繁體中文版】》、《湖濱散記【當代經典《華爾登湖》全新中譯本】》

果力文化  出版
2021/04/07 出版

《種子的信仰:梭羅獻給自然的生命詩歌【全球唯一授權繁體中文版】》 每顆種子都在嚮往天堂,那是一枚種子的信仰 *** 《湖濱散記》作者亨利・梭羅,留下謎一般的字跡、近萬頁博物觀察筆記。 沉睡一百二十五年之手稿,由梭羅研究權威布萊德利・迪恩傾一生心力辨讀,編成《種子的信仰》 ——如果梭羅仍然在世,本書將是他夢想能夠完成的作品! 梭羅出版《湖濱散記》八年後,於四十五歲壯年辭世。他累積了近萬頁、約兩百萬字未發表之自然筆記,沉睡一百二十五年後終如種子衝破休眠,與世人見面。 《種子的信仰》一書,由「梭羅社會學報」(Thoreau Society Bulletin)主編布萊德利・迪恩(Bradly P. Dean)傾其一生投入辨讀,編選梭羅留下的龐大且字跡難辨之未發表手稿,呈現這位詩人、哲學家最後十年每日於林中散步所寫下的觀察和體悟。 迪恩嚴謹的編選與考據,使此書得到極高評價,咸認是展現梭羅兼治文學與科學最高成就之版本。書中精選梭羅生命中最精華之自然觀察筆記〈種子的傳播〉,與〈野果〉、〈野草與禾草〉、〈森林與樹〉三篇晚年最具代表性之優美散文,展現梭羅深刻的自然哲思與生態洞察力。 ◎小小種子造就一片森林 在可居可遊可寫的大自然中,梭羅不僅是嚴格的記錄員,也是自由的漫步者。他對熱愛的森林田野進行了純科學的觀察測量,記錄了百餘種植物種子如何通過風、水、昆蟲、動物等媒介進行傳播並生根成長的過程,詮釋了渺小的種子「造就一片森林」的祕密。 他撿起跌落在地的果實,測量地上剛剛萌發的樹苗根系到底延伸到多長,他觀察松鼠和鳥兒的動靜,驗證B鳥確實將C果傳播到A地⋯⋯於是,我們見證了種子與大自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剛葉松長有薄翅的種子啟程飛行、黑柳裹著絨毛的種子遠颺而去、「勾勾纏」鬼針草種子暗箭齊發遠播四方、馬利筋密佈銀色絲線的生命寶盒、植物艦隊搭上洋流飄洋過海、 松鼠是身懷絕技的種子搬運工兼送貨員、鳥兒們享用的夏季野果菜單;他一步一步測量不同樹種的樹林如何攻城掠地,橡樹苗、栗樹苗進佔松樹林裡成長,而奶牛和樹苗有著註定的恩怨⋯⋯⋯⋯ 「我對種子懷有大信心。讓我相信你有一顆種子,我就期待奇蹟的展現。」梭羅寫道,「只要有一株馬利筋懷著信念結出成熟種子,誰還會相信先知但以理或是牧師米勒所言世界末日將於今夏來臨的預言?」 在大自然中,不是每一顆種子都能發芽,但正如他那充滿哲思的比喻,每顆種子都在嚮往天堂,即使還要很久,種子在體內攜帶著生長的潛能而繼續等待,那是「一枚種子的信仰」。 ◎自然是一本待讀的書 梭羅將自己銘刻在荒野中,揉合精確的科學觀察與詩意的語言;在這本有如地方博物誌、以細緻和嚴謹織就的大自然經緯裡,處處閃動著他作為一位偉大思想家和詩人而播撒的種子。 他寫道:「大自然的行事不會快過所需。如果她得生產一床水芹或紅蘿蔔,動作便顯得敏捷迅速,但如果是一座松樹林或橡樹林,我們看來像是緩慢或全然停滯,而她是如此從容而有把握。她知道種子除了繁衍後代還有許多其他用途。如果今年的每顆橡實全都毀壞了,或者松樹都不結籽,請別擔心,她的來年方長。」 梭羅讓我們看見——種子是美的創造,是生命的重生;而這片大地本身即是糧倉,也是溫床。 在梭羅筆下,研究自然和認識自己,最終變成同一件事,藉由閱讀他的文字,豐富了我們自己的生命;本書也啟發我們:在自己的土地上,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用自己的腳步丈量,學習田野的語言、探究自然的奧祕。   一個人若想活得豐饒而堅強,一定要在自己的土地上。 我在這裡度過了四十個年頭,學會了森林與田野的語言。 ——梭羅 本書特色 1.梭羅評價最高之珍貴手稿選集,全球唯一授權繁體中文版。 2.本書由梭羅研究權威、「梭羅社會學報」布萊德利・迪恩(Bradley P. Dean)傾其一生辨讀、編注梭羅龐大難辨之未發表手稿,於梭羅身後一百二十五年首度面世。 3.收錄梭羅最系統、最完備之自然觀察,咸認是梭羅兼治文學與科學最高成就之版本。 4.全新譯本,特別收錄【動植物專有名詞・中英文對照表】。 5.逾50張精美自然插畫、200種動植物之博物學觀察。 6.封面銅口細線燙金,生動展現種子與大自然生命力。 《湖濱散記【當代經典《華爾登湖》全新中譯本】:關於簡樸、獨立、自由與靈性,梭羅獻給我們這個世代的心靈筆記》 二十八歲的梭羅 於森林湖畔展開一場「生活的實驗」—— 他拓荒、造屋、種地、寫作 身體力行,追求一種物質簡約、精神豐足的生活   二十八歲時的你 是否也聽見了遙遠的鼓聲 渴望過上一種 自由、從容、獨立與愛智的生活 ※十八篇關於梭羅與簡樸、獨立、自然與靈性的對話,與你一起探索內心最高的緯度   梭羅在一八四五年三月底來到華爾登湖,親手伐木搭建一座十英尺寬、十五英尺長的小木屋,七月四日,他展開了那段在後世成為傳奇的獨居生活。   「我走入森林,因為我想慎重地過日子,只面對生活的基本要素,看看我是否能夠學會生活的教誨,而不是在我行將離世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沒有活過⋯⋯我想深刻的生活,活出生命的深度與精髓。」——梭羅   梭羅認為,自然簡樸的生活有助於體會生命的真諦。 這是一場生活的實驗——他把物質生活降低到基本要素,除了「食物、遮蔽、衣褲與薪材」外,餘皆長物,依耕作一畝豆田的收成與短工維生。 這也是關於自由、獨立與靈性的探索——他實際精算過,每年工作六週,就能換得一年簡約生活之所需,不為物役而換來的閒暇和獨立,得以自由地閱讀、思考、寫作、漫步。 他身體力行,深刻展示了一種物質簡約、精神豐盈的生活方式——他證明了人類生存所需的基本物質其實是很少的,他更以自己的實踐,籲請年輕人不要淪為土地與房產的奴隸、不要追求財富的神力與拜物教,才能保有自己精神與意志的自由。   「荒野中的一切都是這個世界的寶藏。」——梭羅   梭羅生活在自然中,為我們描繪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圖景。書中提及的動植物多達千餘種,對四季的交迭與變化、野生鄰居們的覓食和爭鬧,無不以博物學家的精確結合詩人的靈巧,對自然加以描摹和引申。 從夏、秋、冬回到春,他帶我們展讀萬物的更生與新生,描繪出一種建基於生態學基礎上的生活方式與生活哲學,今日讀來特別具有意義。他提醒「我們都需要荒野的滋養」,人類對自然的探尋並非僅為獲取客觀知識,也在於回歸自身的靈性。   「因為他聽到了不一樣的鼓聲。就讓他跟著耳朵裡聽到的音樂前進吧,不管那是什麼樣的節奏,又或者是多麼的遙遠。」——梭羅   林中生活,正是梭羅聽見「不一樣的鼓聲」而出發去探索的實驗,他以此鼓勵每個讀者都應清醒且詩意的活著、追隨內心真實想法和感受、自己決定生活的方向,而能成為「與眾不同、獨立自主的人」。 在展現生生不息自然萬物的同時,《湖濱散記》激發人們對於生活方向、生活意義的追求與思考,使得它感動了好幾代的讀者,每一代讀者也都帶著全新的興趣,從這部經典得到心靈的啟發,與生活的勇氣。 在當今這個喧囂世代,我們比以前更加需要《湖濱散記》裡的智慧。   「我從實驗中至少學會:如果一個人朝著自己夢想的方向自信地邁開大步前進, 努力過著他想要的生活,那麼他就會在尋常的時光中,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梭羅   ★本書特別引薦・延伸聆賞【特於書腰折口介紹此一計畫】 (節錄)

79 特價61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絕冷一課

果力文化  出版
2019/12/02 出版

《湖濱散記》冬日版•科學哲學家與凜冬的自然思索   卡薩提用樸實筆觸, 將凜冬片刻書寫成療癒人心的文字, 縮時攝影式的散文書寫,自然寫作新經典。 Plus 53幀作者攝影紀錄 義大利文翻譯名家倪安宇譯作 或許冬天在未來會絕跡, 寒冷會被當成一種古文明現象,供人憑弔懷念。 攝影師 DingDong叮咚/作家 王盛弘 生態環境紀錄片工作者 柯金源/自力造屋&攝影師 陳敏佳 台大翻譯碩士學位學程專任助理教授 陳榮彬 ───共同推薦 「寒冷是偉大的導師, 但我們正在失去它,而且很可能是永遠失去。」 義大利哲學家卡薩提一家四口和小狗小黑,在夏季尾聲前往位於美國東北部、新罕布夏州的達特茅斯學院擔任訪問學者。他們租下距離阿帕拉契山徑僅兩百公尺的完美山中木屋,大自然的變化在眼前一覽無遺,森林從秋天一片橘紅,轉眼冰雪覆蓋,整整五個月,他們體驗與嚴寒共處的種種不便與應變。 「這書如同一趟揭密之旅,也可以是一本求生手冊, 或是為了未來只知夏天、再也不識寒冬為何物的子孫所準備的時空膠囊。」 在寒冷中,卡薩提一家人學習如何找出被白雪覆蓋的小徑,在結冰的路上絕對不能踩煞車,如何蓋出實用的雪屋,怎麼做才不會讓留在車上的狗凍傷……。面對酷寒,他們必須改變平日的生活模式,訓練自己的心靈和雙手,試著理解冬季的本質──在欣賞雪景的同時,要準備足夠的柴薪,要當心覓食的熊出現在自家院子裡,要記得給道路做記號,要為後人著想的雪地「道德式開路」…… 「寒冷固然令人畏懼,但不是敵人。 每日的寒冷體驗都可能是一場冒險,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本書收錄義大利哲學家卡薩提五十六篇散文,主題圍繞著一趟訪美旅居所經歷的「凜冬」,他記錄新罕布夏州冬日的自然景觀與日常生活點滴,也不時提出人與大自然、氣候的反思。他以科學家冷靜自持的風格作為基調,統納了偶爾感性、偶爾輕鬆、偶爾突發奇想的各個片刻,不時在歐美文化之間從容穿梭、比較,「有點像是梭羅經驗的復刻」,但「沒有《湖濱散記》那麼多愁善感」,讀來饒富韻味,令人愉快且能引發深省。全書更收錄近五十三張作者以手機W810i所拍下的照片,帶著文學性的畫面記錄,更添閱讀趣味。 【《絕冷一課》內文摘錄】 ◆白雪成了黑板,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狐狸、車胎、狐狸、小鳥、雪鞋、小狗,雖然看不出什麼時候經過的,但看得出經過的先後順序。在這裡可以看見最真摯的世界,你無法隱藏你走過雪地的事實,想抹去足跡無非異想天開,因為你只會留下更巨大、更鮮明的痕跡。 ◆或許我們應該為即將來臨的冬季做更充足的準備。除了砍伐囤積柴薪外,還要向松鼠看齊,囤積儲備糧食。……我們來得太晚了!超市有如蝗蟲過境後空無一物,看不到盡頭的貨架上乾乾淨淨(在我小時候,大家還生活在對原子彈戰爭的恐懼中,這種恐懼隨著葡萄牙作家薩拉馬戈和美國小說家戈馬克.麥卡錫描述末日世界的種種陰魂不散,他們說等每次都慢半拍的開戰宣言一發布,所有商業中心都會被搶劫一空。我們覺得自己就像是小說中沒聽到廣播的那些人,而其他人已經躲進地下避難所,身邊有吃不完的香腸,雖然外面有炸彈爆燃,他們依然享受著無以名狀的幸福感)。我們只好在超市中尋找到底剩下什麼,聊以自慰,事已至此,非買不可:看起來不太新鮮的南瓜、好一些中國和日本冷凍湯底、調味料和米粉。 ◆被來回踩踏的白雪裡面堆積了不知道多少人吐的口水,掩蓋了多少垃圾,還用白色的雪繭將狗糞包覆保護起來,長達數個月之久。現在算總帳的時間到了,這個過程不會太愉快。被冬季冰封的氣味瞬間釋放,有啤酒喝多後的隨地便溺、引擎機油、萵苣菜葉和貓餅乾。寒冷讓人有一種大地潔淨無瑕的錯覺,但畢竟是錯覺。 ◆隨著冰雪解凍,我發現周圍景觀持續快速改變。冬季讓我們習慣了慢,春季則徹底打破這個習慣。不用等太久,我們就只能在心中緬懷白雪。因為鏟雪積累的一望無際連綿雪堆也只剩下髒兮兮的黑色殘雪,應該會撐一陣子,但最後依然消失無蹤。接下來輪到我們離開,明年也不會再見。我再度打開梭羅的書。梭羅讓我們從未想過的事物都享有尊嚴,例如池塘的結冰表面融化。他的字裡行間充滿道德感,一切都有其價值,每一個地點,每一根折斷的樹枝都不例外。關懷是責任,沒有關懷,就無法贏得尊嚴,也無法捍衛尊嚴。 ◆因為寒冷真的有可能從地球消失。間冰期可能永遠不會結束。我們可以不斷製造冰箱,把已經絕跡的仿古小雪人放在裡面。可以製造大型冰庫,跟杜拜的室內滑雪場一樣大,水泥牆面厚一公尺,一個月就能降至所需溫度,石油彷彿不要錢似地供給強大的冷氣機,分毫不差維持積雪量穩定不變。我們可以在裡面玩雪球,滑雪橇,跟我父母小時候一樣用桶子裝水潑到石板路上等待第二天路面結冰,還可以堆雪人,雕刻還願用的石蠟小雕像。但冰箱畢竟是冰箱,是會發熱的機器,冰箱製造的冷既不穩定又短命,把一處的熱轉到另一處,這個過程需要消耗能源,讓另一處更熱。人工保冷袋越來越小,越來越貴,越來越難製造。你若不用石油取暖,就會用石油來冷卻,無解循環。

9 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絕冷一課

果力文化  出版
2019/12/02 出版

《湖濱散記》冬日版•科學哲學家與凜冬的自然思索   卡薩提用樸實筆觸, 將凜冬片刻書寫成療癒人心的文字, 縮時攝影式的散文書寫,自然寫作新經典。 Plus 53幀作者攝影紀錄 義大利文翻譯名家倪安宇譯作 或許冬天在未來會絕跡, 寒冷會被當成一種古文明現象,供人憑弔懷念。 攝影師 DingDong叮咚/作家 王盛弘 生態環境紀錄片工作者 柯金源/自力造屋&攝影師 陳敏佳 台大翻譯碩士學位學程專任助理教授 陳榮彬 ───共同推薦 「寒冷是偉大的導師, 但我們正在失去它,而且很可能是永遠失去。」 義大利哲學家卡薩提一家四口和小狗小黑,在夏季尾聲前往位於美國東北部、新罕布夏州的達特茅斯學院擔任訪問學者。他們租下距離阿帕拉契山徑僅兩百公尺的完美山中木屋,大自然的變化在眼前一覽無遺,森林從秋天一片橘紅,轉眼冰雪覆蓋,整整五個月,他們體驗與嚴寒共處的種種不便與應變。 「這書如同一趟揭密之旅,也可以是一本求生手冊, 或是為了未來只知夏天、再也不識寒冬為何物的子孫所準備的時空膠囊。」 在寒冷中,卡薩提一家人學習如何找出被白雪覆蓋的小徑,在結冰的路上絕對不能踩煞車,如何蓋出實用的雪屋,怎麼做才不會讓留在車上的狗凍傷……。面對酷寒,他們必須改變平日的生活模式,訓練自己的心靈和雙手,試著理解冬季的本質──在欣賞雪景的同時,要準備足夠的柴薪,要當心覓食的熊出現在自家院子裡,要記得給道路做記號,要為後人著想的雪地「道德式開路」…… 「寒冷固然令人畏懼,但不是敵人。 每日的寒冷體驗都可能是一場冒險,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本書收錄義大利哲學家卡薩提五十六篇散文,主題圍繞著一趟訪美旅居所經歷的「凜冬」,他記錄新罕布夏州冬日的自然景觀與日常生活點滴,也不時提出人與大自然、氣候的反思。他以科學家冷靜自持的風格作為基調,統納了偶爾感性、偶爾輕鬆、偶爾突發奇想的各個片刻,不時在歐美文化之間從容穿梭、比較,「有點像是梭羅經驗的復刻」,但「沒有《湖濱散記》那麼多愁善感」,讀來饒富韻味,令人愉快且能引發深省。全書更收錄近五十三張作者以手機W810i所拍下的照片,帶著文學性的畫面記錄,更添閱讀趣味。 【《絕冷一課》內文摘錄】 ◆白雪成了黑板,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狐狸、車胎、狐狸、小鳥、雪鞋、小狗,雖然看不出什麼時候經過的,但看得出經過的先後順序。在這裡可以看見最真摯的世界,你無法隱藏你走過雪地的事實,想抹去足跡無非異想天開,因為你只會留下更巨大、更鮮明的痕跡。 ◆或許我們應該為即將來臨的冬季做更充足的準備。除了砍伐囤積柴薪外,還要向松鼠看齊,囤積儲備糧食。……我們來得太晚了!超市有如蝗蟲過境後空無一物,看不到盡頭的貨架上乾乾淨淨(在我小時候,大家還生活在對原子彈戰爭的恐懼中,這種恐懼隨著葡萄牙作家薩拉馬戈和美國小說家戈馬克.麥卡錫描述末日世界的種種陰魂不散,他們說等每次都慢半拍的開戰宣言一發布,所有商業中心都會被搶劫一空。我們覺得自己就像是小說中沒聽到廣播的那些人,而其他人已經躲進地下避難所,身邊有吃不完的香腸,雖然外面有炸彈爆燃,他們依然享受著無以名狀的幸福感)。我們只好在超市中尋找到底剩下什麼,聊以自慰,事已至此,非買不可:看起來不太新鮮的南瓜、好一些中國和日本冷凍湯底、調味料和米粉。 ◆被來回踩踏的白雪裡面堆積了不知道多少人吐的口水,掩蓋了多少垃圾,還用白色的雪繭將狗糞包覆保護起來,長達數個月之久。現在算總帳的時間到了,這個過程不會太愉快。被冬季冰封的氣味瞬間釋放,有啤酒喝多後的隨地便溺、引擎機油、萵苣菜葉和貓餅乾。寒冷讓人有一種大地潔淨無瑕的錯覺,但畢竟是錯覺。 ◆隨著冰雪解凍,我發現周圍景觀持續快速改變。冬季讓我們習慣了慢,春季則徹底打破這個習慣。不用等太久,我們就只能在心中緬懷白雪。因為鏟雪積累的一望無際連綿雪堆也只剩下髒兮兮的黑色殘雪,應該會撐一陣子,但最後依然消失無蹤。接下來輪到我們離開,明年也不會再見。我再度打開梭羅的書。梭羅讓我們從未想過的事物都享有尊嚴,例如池塘的結冰表面融化。他的字裡行間充滿道德感,一切都有其價值,每一個地點,每一根折斷的樹枝都不例外。關懷是責任,沒有關懷,就無法贏得尊嚴,也無法捍衛尊嚴。 ◆因為寒冷真的有可能從地球消失。間冰期可能永遠不會結束。我們可以不斷製造冰箱,把已經絕跡的仿古小雪人放在裡面。可以製造大型冰庫,跟杜拜的室內滑雪場一樣大,水泥牆面厚一公尺,一個月就能降至所需溫度,石油彷彿不要錢似地供給強大的冷氣機,分毫不差維持積雪量穩定不變。我們可以在裡面玩雪球,滑雪橇,跟我父母小時候一樣用桶子裝水潑到石板路上等待第二天路面結冰,還可以堆雪人,雕刻還願用的石蠟小雕像。但冰箱畢竟是冰箱,是會發熱的機器,冰箱製造的冷既不穩定又短命,把一處的熱轉到另一處,這個過程需要消耗能源,讓另一處更熱。人工保冷袋越來越小,越來越貴,越來越難製造。你若不用石油取暖,就會用石油來冷卻,無解循環。

特價25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電子書】禪定荒野

果力文化  出版
2018/12/04 出版

「垮世代的梭羅」、「美國的寒山」、「以詩歌指示道路的先知」   蓋瑞.斯奈德(Gary Snyder) 思索自然與文明關係的跨世紀經典 台灣首次出版 蓋瑞.斯奈德是詩人、禪修者、勞動者、生態哲學家。 他將心棲居於荒野,在這裡靜靜觀看、聆聽、撫觸、嗅聞。 風的氣息,河的沁涼,鳥的振翅,狼的足跡,花的盛開,樹的凋零, 引他冥想、頓悟,成為結合禪思與生態觀的自然哲學家。 他說:「荒野就是萬物一體。」 ◆繼承《湖濱散記》、《沙郡年記》等自然文學的書寫傳統 斯奈德與凱魯亞克、艾倫.金斯堡、威廉.布洛斯同為「垮世代」成員。一九六〇年代,「垮世代」深深撼動美國主流文化的價值觀與社會觀,改寫了美國文學,更影響巴布.狄倫、披頭四等知名樂手的創作。如今,斯奈德是「垮世代」少數依然健在的詩人,也是持續參與生態關懷運動的領袖人物。 詩人佛林格提曾說,如果金斯堡是「垮世代」的惠特曼,斯奈德就是「垮世代」的梭羅。斯奈德繼承美國自然文學的書寫傳統,結合多年貼近自然的經驗與多元文化影響,體悟出關於荒野文化的獨特見解,影響了無數關懷自然的讀者。 ◆關於人類將何去何從的思考 【荒野既給人以啓迪,又讓人面臨挑戰】 自年少時期以來,斯奈德走遍美國的野地,深入原住民村落,也到過日本、台灣、尼泊爾的山林。深受東方文化影響的他,將禪學內化為自身獨特的生命觀與生態哲學觀,在大自然中生活、思考與修行,不但遵循尊重萬物生靈的佛教之道,更致力傳授這種傳統如何讓人進入心靈中的野性之地: 「心靈深處和無意識是我們內在的荒野之地。自我實現,甚至開悟得道,也是我們野性的另一面,一種心中自我的野性與世界的野性進程的連結。」 【剔除小我,融進山河曼荼羅】 斯奈德認為,人類對自然界懷抱著近乎自鳴得意的無知,像無根的智者般存在著,缺乏深度,以及與土地的關連。唯有懷抱謙遜之心,與萬物平起平坐,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一個人想要獲得真正的自由,就得置身最簡樸的生存環境之中,經歷痛苦不堪、遷徙不定、露宿野外、不如人意的生活;然後,面對野性賦予的這種變化無常和自由自在,還要心懷感激。因為在一個固定不變的世界中是沒有自由的。」 【我們正面臨著失去自我靈魂的危險】 斯奈德早在一九五〇年代就開始關心生態環境問題。他筆下的荒野、野地生活、人與自然的關係、不同文化的比較、世界觀,展現其思考深度與淵博知識。他提供的不是公式化的準則,也不是教條式的長篇大論,而是細述自然與文明的消長與變化,加深我們對眼前這個世界的理解,重新定義荒野,並提醒我們: 「我們生活在一個退化的時代。不過,如果能找到我們土地的原始輪廓⋯⋯我們能重拾昔日那種歸屬感所帶來的某些細微感受。」 【世界是自然的,歸根結柢,必然是野性的】 在本書中,斯奈德就像整合各種文化系統的巫師,融生態、哲學、宗教、文化、神話、社會、政治於一體,更以動人的文字、詩意的創造力,打開我們的視野和我們的心,引領我們重新與荒野相遇: 「從精神層面上來看,荒野要求我們像接受自己一樣去擁抱他者,跨過物種的界線。這不是簡單的『融為一體』,也不是將所有東西混雜在一起,而是在內心深處,小心翼翼地堅持事物間的同一性和差異性。」 ◆思索自然與文明關係的跨世紀經典,台灣首次出版 多年來,斯奈德穿梭於北美地區,為少數團體或小群體開辦工作坊,傳授相關訓練、知識與技能。他也與許多人探討有關生態學、瀕危物種、環境策略的問題。這些討論,以及他長年的思索成果,彙集成這本書的部分篇章。 本書的獨特之處,是融合了靈魂的感知與大腦的思索。它既是關於生態環境的經典,也是「萬物一體」的誠摯呼籲。

特價251
電子書
下次再買

無界之地

果力文化  出版
2017/05/04 出版

沙漠有多遼闊,他們的心就有多荒涼。   在這個律法與地標失去作用的所在, 神祕的大自然讓人無法看清她的真實面貌, 卻深深牽制著在這裡生活的每個人: 為羚羊流淚的牧人、 在沙漠中失去愛人的車伕、 看見妻子亡靈回家的男人、 千里跋涉只想留住孩子的印第安女人、 拋下一切、不斷旅行的傳奇女子…… ◎瑪麗・奧斯汀(Mary Austin) ──美國「國家公園之父」約翰・繆爾的傳承者 ──女性和原住民權益的捍衛者 ──不斷探索邊界、融合真實與虛幻的說書人   奧斯汀在十九世紀末移居莫哈維, 就像大海之於康拉德,沙漠為她帶來巨大衝擊和啟發, 讓她以冷靜而節制的筆觸,描繪在這個「失去邊界的國度」生活的人。 本書中的每一則故事就像一個個切片,格放了她對自然與文明關係的思索, 以及對自然、女性、美國原住民文化的關注, 她也因而被視為「生態女性主義」(ecofeminism)先驅。   在二十世紀初,由於身處西部,加上身為女性,奧斯汀一直與「雙重邊緣化」奮戰, 儘管如此,她並不自我設限,一生不斷探索自然、地域、文化、敘事的邊界。 她筆下的沙漠是故事的舞台,這塊土地形塑了故事主角的生命樣貌, 也隱喻了隨著開拓而消失的邊界──這些在沙漠中努力找尋生存之道的人, 最終也找到了與這片荒野共存的方式。   ◎裝幀設計:莊謹銘 書衣使用具紋理和觸感的香氛紙,採金屬特別色與黑色雙色印刷, 另外加上燙霧金箔的抽象圖樣(類似地形的不規則圖形), 呈現「沙漠」和「失去邊界的國度」雙重意涵。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無界之地

果力文化  出版
2017/05/04 出版

沙漠有多遼闊,他們的心就有多荒涼。   在這個律法與地標失去作用的所在, 神祕的大自然讓人無法看清她的真實面貌, 卻深深牽制著在這裡生活的每個人: 為羚羊流淚的牧人、 在沙漠中失去愛人的車伕、 看見妻子亡靈回家的男人、 千里跋涉只想留住孩子的印第安女人、 拋下一切、不斷旅行的傳奇女子…… ◎瑪麗・奧斯汀(Mary Austin) ──美國「國家公園之父」約翰・繆爾的傳承者 ──女性和原住民權益的捍衛者 ──不斷探索邊界、融合真實與虛幻的說書人   奧斯汀在十九世紀末移居莫哈維, 就像大海之於康拉德,沙漠為她帶來巨大衝擊和啟發, 讓她以冷靜而節制的筆觸,描繪在這個「失去邊界的國度」生活的人。 本書中的每一則故事就像一個個切片,格放了她對自然與文明關係的思索, 以及對自然、女性、美國原住民文化的關注, 她也因而被視為「生態女性主義」(ecofeminism)先驅。   在二十世紀初,由於身處西部,加上身為女性,奧斯汀一直與「雙重邊緣化」奮戰, 儘管如此,她並不自我設限,一生不斷探索自然、地域、文化、敘事的邊界。 她筆下的沙漠是故事的舞台,這塊土地形塑了故事主角的生命樣貌, 也隱喻了隨著開拓而消失的邊界──這些在沙漠中努力找尋生存之道的人, 最終也找到了與這片荒野共存的方式。   ◎裝幀設計:莊謹銘 書衣使用具紋理和觸感的香氛紙,採金屬特別色與黑色雙色印刷, 另外加上燙霧金箔的抽象圖樣(類似地形的不規則圖形), 呈現「沙漠」和「失去邊界的國度」雙重意涵。

特價18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