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蒐集珍貴歷史照片44幅、地圖34張及作者自製的圖表,內容豐富極具研究價值 ★本書獲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4.4 顆星好評緬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可以說也是最兇猛、最多樣化的戰役。它是英國陸軍歷史上最長的撤退,也是日軍在陸地上遭受的最大失敗。1941年太平洋戰爭發生後七天,日本發動自南緬進攻緬甸的戰爭。當時英軍不敵潰退,致中國十萬遠征軍援緬失利,日軍聯合翁山義勇軍攻陷毛淡棉,迅速控制全緬。盟軍被迫在雨林、泥濘與疫病中艱困撤退,緬甸美麗地貌遂成為殘忍的殺戮戰場。緬甸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國度之一。先經過印度大陸的烘烤,之後再飛越緬甸濃綠的森林,對眼睛是一種恩賜;但這森林卻是病菌的溫床,足以毀滅一整個師的戰力。所以這場戰爭,除了刺刀戰、炮戰、空戰外,也是醫療戰。它更是一場運輸戰,勝敗往往取決於空中或是陸上、水上的補給,而且經常是不足的。它是一場場非常殘酷的戰鬥,有時當場斃命會更勝於被俘。指揮官的絕望,逼使士兵走上自殺攻擊是下策,而對違反軍令者的懲罰,更回復到十九世紀的野蠻。科希馬戰場豎立的石碑,刻有簡潔卻道盡辛酸的文字:當你們到家以後告訴他們︰我們為了你們的明日獻出自己的今天但那些犧牲者究竟是為了誰的「明日」?是為一個瀕臨自我解體的帝國?她知道無法再用那太脆弱且毫無自信的軍隊,來維持以往富裕的領地?然而,認為這些犧牲者死得毫無價值,那也太簡單。如果讓日本最有野心的牟田口廉也中將的夢想實現,如果他侵入印度毫無阻礙,情況會是如何?他見到有機會可以將印度從英人手中奪走,擊潰英國在東方的勢力,逼英國必須從這場戰爭撤退。倘若加上與通過高加索及波斯的德軍聯手,日本可能會達成目的;雖非擊敗美國,而是孤立美國於盟軍之外,最終可能造成個別的談和。與這群在日本及德國近代歷史上最糟的壞蛋妥協,會造成一個「極權-軍國主義」的灰暗世界。作者路易斯.艾倫(Louis Allen)歷時四十年嘔心瀝血寫成此書,並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及借鑒日本、英國和美國官方歷史、回憶錄、將軍傳記、日記和報紙報導,做了詳盡研究。他以優美文學筆法將此書寫成一部深具史詩性的戰爭敘事鉅著,書中闡述從最高統帥部到小兵無數的故事,清晰、連貫的事實,系統深入探討戰爭各層面。故事的範圍,遠遠超出了純粹的軍事歷史,是多層次,並客觀地分析與細膩刻繪人類在面對戰爭的死亡、傷殘、病苦、行刑、逼供、飢渴的多重無助和荒涼地域之中,所生殘酷、野獸性與性慾宣洩的總反應,將日本作繭自縛之跡,誠實作成深刻記錄。本書也探討軍事事件的政治和民族文化背景。因為熟稔日文,作者參考最大量的英、日文史料,又加上若干法、緬、泰、印度資料,對衝突各面,觀察入微,並對敵、友、我方,給予同等的人性關懷。他掌握書中人物的情緒,自己卻不帶情緒,十分難能可貴。整體而言,此書堪稱二戰戰爭史鉅著,值得讀者深入品讀研究,一窺二戰的血淚交織史。★讀者好評作為一名退伍軍人,艾倫的書反映了他對所描述的人物和事件有著相當程度的了解,並補充了大量對英國和日本檔案以及英文和日文相關出版物的研究。這使得他能夠提供對雙方給予同等關注的緬甸戰爭歷史,而有關該地區戰爭的英文書籍往往缺乏這種品質。出現的敘述捕捉到了戰鬥的史詩般的本質,士兵們在戰爭中一些最難以想像的困難條件下互相戰鬥。考慮到他對此的重視,雖然這本書沒有對緬甸如何融入衝突雙方的戰略思維進行分析。然而此書的重要性卻絲毫不減;因為,儘管在這個未被充分理解導致經常被誤解的戰場上,還有很多東西有待了解,但不太可能有人能夠改進艾倫對這場戰爭的宏偉編年史。(讀者Mark)這是迄今為止我所擁有的,關於二戰中日本軍隊的最好的書。它主要針對英國軍隊這一事實並沒有改變這一事實。由於他們對太平洋戰爭戰區和行動的報導如此缺乏,這一事實是一個優勢。對於關心太平洋戰爭,或二戰中與日本作戰的英國軍隊的任何學生或歷史學家來說,這本書是必須擁有的。(讀者Mad Russian)如果您對二戰中的 SEAC 感興趣,請購買一本。作者顯然對緬甸戰役很了解。寫得很好,很容易理解,這是一本必讀的文章。(讀者John M. Banner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