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潰媽咪的育兒日記 暢銷新裝版 媽咪育兒路上千萬個糾結!為何總是控制不住怒氣? 說好的優雅到哪去?難道媽媽只能崩潰抓狂?! 透過育兒專家傳授的「教養祕訣」, 你會發現!常常生氣的你,也可以不發怒地教出好孩子! 總是在對孩子勃然大怒之後,才後悔不已、深感愧疚… 面對清楚表達需求的孩子,當媽的就像無頭蒼蠅抓不到辦法,無助沮喪… 教育專家提供給媽咪們最簡單易懂、精闢的育兒要點! 誰說當媽的就只能生氣發怒、情緒低落,沒有喘息的空間? 跟著作者三寶媽,一起輕鬆開心帶小孩! 作者是一位三寶媽咪,她跟全天下的媽媽一樣, 總對自己的心肝寶貝又愛又恨,覺得他們既可愛又可惡。 面對他們的教養問題,自己總是日復一日地在『輕聲提醒—克制怒氣—破口大罵—情緒平復—懊悔內疚』的循環中輪迴。 但妳知道嗎?妳真的可以「不發怒地教出好孩子」! 本書特色 在情緒爆發之際,終於忍不住動手打了孩子… 無法克制地在夜深人靜時,反覆檢視自我內心, 卻永遠都認為自己做得不夠… 但是,請記住! 偉大的媽咪們絕對比誰都有資格宣洩情緒! 「適時的逃避」與「必要的生氣」是每日抓狂的救命解藥。 相信自己做得到!妳可以這樣做: ★ 懂得發出求救訊號 ★ 請誠實坦然面對自己的情緒,該開口請求支援時,請不要猶豫,說出口就對了!讓自己可以暫時喘口氣、放鬆心情!才不會將緊繃的情緒發洩在無辜的孩子身上! ★ 適時選擇『逃避』 ★ 懂得適時把自己身為父母的角色及情緒抽離,才能有效沉澱自我內心、與自己對話,更進一步地讓自己恢復心情,充滿正能量地回歸日常生活。可別忘記,父母的情緒才是真正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呢! ★ 專注現在,保持心態平衡 ★ 我們總希望給孩子以前自己所無法獲得擁有的,想讓他們過得更好。但另一方面又是無法忍受孩子不懂珍惜的態度,進而一點小事就點燃內心怒火。當你感到忿怒時,試著深吸口氣、冷靜下來,問問自己,氣的是不懂事的孩子?多嘴的另一半?還是內心忌妒的自己呢? ★ 運用『讚美』,應對孩子的『我不要』★ 當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發展爆發,爸媽眼中的叛逆期三階段「故意、耍任性、危險行為」正式展開。其實,只要我們先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並利用換句話說的方式,便能輕鬆以讚美代替責備與孩子溝通,也能有效校正他們的行為。 ★ 懂得傾聽並認同孩子 ★ 每個情緒背後一定都有原因!發脾氣之前,千萬記得先踩煞車,聽聽孩子想說什麼、瞭解他們的為什麼。如此一來,不僅能讓父母對症下藥,也不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個只會生氣的虎爸虎媽喔! ★ 參考專家的意見 ★ 專家的意見正是給茫然、抓不到方法的爸媽的一記當頭棒喝!
專業諮商心理師告訴父母,用遊戲及陪伴的育兒祕訣! 透過遊戲培養出孩子的安全感、歸屬感、新鮮感、控制感和效能感。 你有多久沒有和孩子一起玩了呢? 孩子一生下來,就是要在父母的陪伴下成長, 而他們與生俱來的天賦,就是「玩」。 讓我們陪伴孩子玩耍,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吧! 透過遊戲與陪伴,滿足孩子的內心需求! 讓孩心用童年的幸福,療癒一生將面對的挫折! 遊戲並非是用來解決教養上的問題,也不是讓孩子聽話的乖乖針。 而是讓快樂伴隨著孩子的成長,也培養他樂觀面對苦難的能力。 因為我深深相信,懂得玩樂,是人生旅途當中,不可或缺的水分。 玩,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天賦。 尤其是學齡前的幼兒,在這個階段他們的任務就是「玩」,並且還要在玩耍的過程中,一邊學習與探索這個世界,而父母的職責就是陪伴孩子玩耍,以及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與培養他們成長所需的能力。 本書是特別為家中有幼兒的父母所撰寫,如果你在育兒的過程感受到極大的壓力,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陪伴孩子玩耍,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讓「玩」變得更有意義與價值,那你一定要看! 本書特色 「不只關注孩子的行為,也要關注他的『存在』。」 父母要能夠注意到孩子的存在,並讓孩子知道即使他什麼事都沒做,只是「單純活著」也很好! 在育兒的過程中,從來都不是孩子要走進父母的心,而是父母要走進孩子的心,因此父母要用孩子想要的方式,創造連結的感受。 當父母願意走進孩子的心時,孩子就能獲得充分的愛與理解,進而安心地走出自己的世界,與外界產生正向的連結。 你有多久沒有和孩子一起玩了呢?您想參與遊戲卻不知道如何開始? 這本書就是最好的入門工具書,讓我們在遊戲過程中成為孩子的大玩偶,做孩子成長路上的貴人,一起「玩」出幸福吧! ★「玩」能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父母可以學到如何透過陪伴孩子玩耍,滿足他們的安全感、歸屬感、新鮮感、控制感和效能感等,幫助孩子學習情緒調節與培養自信心,幫助他們踏上探索世界的英雄之旅。 ★父母本身就是為孩子量身打造的「玩具」。 父母可以學習到如何運用自己來陪伴孩子玩樂,包含運用正向的言語創造連結、用幽默的心態來製造歡笑、用自己的耳朵好奇傾聽、用自己的雙眼溫柔凝視孩子的存在,以及用自己的身體為孩子搭建成長的鷹架。 ★成為懂得「遊戲規則」的父母,才能玩得漂亮。 育兒是一場不斷碰壁的過程,孩子總是不聽話,親友總是愛批評,伴侶總是難以溝通,自己總是過得比別人還糟糕,這是因為我們缺乏彈性的思考與做法,總是與遊戲規則「硬碰硬」,才導致而成的。本書將透過心理學的角度,來解析這場育兒遊戲的潛規則,助你培養「玩」得漂亮的本事! 我想邀請你和你的孩子,把時間留給自己,也留給重要的家人,一起玩耍,一起成為自己人生的最大玩家! 專家好評推薦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李家雯(海蒂)/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歐陽立中/「Life不下課」節目主持人 賴惠敏/藍迪基金會附設澄語諮商所主任 鍾宛貞/臺中市視障天使協力車協會理事長 (依姓氏筆劃排序)
家裡有隻過動小怪獸!暢銷再版 評選為韓國2021年優秀出版物 過動兒的家庭─家長的專長是不斷道歉,孩子的日常是不停反省。 不管孩子是不是過動兒,光養育孩子原本就已經夠累人了。 「所以是ADHD又怎樣?不是又怎樣?」 管他是不是,天底下媽媽要做的事都一樣,沒有什麼不同。 在彌漫著誤解的黑暗裡,我們是彼此眼中唯一的光。 從幼稚園一路到小學的日子裡,充滿著媽媽與過動兒兒子之間的歡笑與淚水,雖然一路上跌跌撞撞,卻有滿滿的愛、成長與感謝。我們笑著哭、也哭著笑。 對我們而言,每天平淡無奇的日子,每天都不平凡。 這本書獻給每天的生活就是白天道歉、晚上反省的過動兒家庭。 當孩子被確診為ADHD時,每天需要道歉的事情變多了,不知不覺已經習慣先向見面的人道歉。而又是什麼時候察覺到我頻繁道歉、提前道歉和隨意的道歉呢?就是在孩子去學校讀書後。 在小學入學前被確診為ADHD的孩子,在這個難以寬容接受「稍微有點不同」的世界裡,孩子與家長要如何面對異樣的眼光,並一起克服問題、勇敢向前。本書詳細記錄了過動兒的成長點滴,看著努力又堅強的孩子一步步勇往直前,父母也因此得到了更多安慰與勇氣。 本書特色 你對ADHD過動症的誤解有多少? 在看似不經大腦做出每個魯莽舉動的背後,是一顆極為體貼、纖細又善解人意的心。他們只是無法控制而不是沒有思考能力。 當媽媽熬不過現實選擇放棄之際,發現他仍堅持要自己成長進步,眼神充滿不解與天真的說:「媽媽,我還想要再努力看看。」心疼之餘,也在他的身上學到了什麼。謝謝你我的寶貝,我認真愛你的與眾不同! 「媽媽,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媽媽,我也可以是個有用的人嗎?」 「在家可以,為什麼在外面就不行?」 「媽媽,我不喜歡上課!」 孩子被診斷是ADHD、並開始上學後,孩子每天都會發生許多人際問題,使媽媽的日常生活出現了一陣天搖地動。這本書裡完完整整地紀錄了,過動兒家庭所經歷的心酸故事。 這本書不只是給關心ADHD的人,也希望能安慰所有養育孩子的家長們,孩子就算有一點不一樣又怎樣?相信本書能給你一些力量與建議,為了孩子,請一起往幸福的方向堅持下去!
孩子總是拖拖拉拉、叫不動? 運用9大誘因和13種對策; 多「聽」少「催」! 有效改善孩子的拖延習慣, 提升孩子的時間管理、專注力、執行力, 做時間的主人,掌控自己的人生! 「在糾正孩子的行為之前,先要獲得孩子的心。」 美國心理學家認為:拖延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經的階段。 正因為拖延,他們才能專注於眼前的事。 不會拖延的孩子,反而才是真的有問題。 有些孩子做事拖延,不是因為注意力不集中,反而是因為注意力太集中了, 當孩子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沉浸在其中時,就容易忘記時間和其他要做的事情。 因此,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不能僅僅是要求與命令。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 要從內心深處喚醒孩子內在的精神能量和夢想, 啟發孩子的潛能,激發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與創造力, 讓孩子主動去尋找、探索知識。 孩子的「拖延症」一般都不是由一個原因引起的,通常至少是兩個以上的原因導致, 所以在看書中的案例時,可以針對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將多個案例、多種原因結合起來觀察, 只有綜合運用多種方法,才能有效解決孩子的拖延問題。 本書特色 如何戒掉孩子拖拖拉拉壞習慣? 這本書收錄了90多個孩子拖延行為表現的真實案例, 讓我們真正瞭解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痛點,告訴我們如何正確地愛孩子, 如何幫助孩子戰勝拖延,培養孩子的意志力和好習慣, 讓孩子自由、快樂地生長。 面對孩子的習慣性拖延,別再說「快一點!」 拖延受多種因素影響,不能簡單的用「拖拖拉拉」給孩子下定論,剖析導致孩子拖延的9大因素,提供13種對策,只需2步驟,讓孩子從拖延變自律;輔以豐富案例,讓父母輕鬆學會,迎來孩子閃耀成長的瞬間。 ★請先理解「拖延是什麼?」以及「孩子為什麼拖延?」 孩子們的普遍心聲是:「很多時候爸媽根本不知道我在想什麼,也不知道我想要什麼,就知道催催催!」 請先觀察並理解孩子的心情和想法,才更改善拖延習慣及增進親子關係。 ★分析並解決孩子常見拖延行為 孩子也許是缺少了時間觀念,或是有注意力不集中和缺乏學習興趣等問題。先對症下藥後,才能根治孩子的拖延習慣。 ★孩子的拖延習慣也許是父母造成的 因為孩子做事慢,所以父母習慣幫孩子做! 或是父母經常催促、批評,但孩子卻越催越慢!所以父母也要先自我檢討,是否因為自己的教養問題養成孩子拖延的習慣。 各界專家認同推薦 Ann媽&RT爸 親子部落客 胡瑋婷 諮商心理師 柯佩岑(PIZZA老師) 長庚科技大學幼保系講師 蠟筆哥哥 家庭教育工作者 (依姓氏筆劃排序)
23個生活情境解析 ┼ 24種遊戲力培養 專業兒童心理諮商師,透過遊戲訓練, 增加孩子的「溝通、表達、專注、探索、觀察和互動力」六大能力。 寶貝的正向養成就從0歲起, 讓孩子從小就擁有穩定情緒,才能健康成長! 透過【孩子行為解析】以及【家庭活動的六大能力培養】 來解決兒童的情緒教養問題 爸媽看著眼前這個做出令人無法理解的舉動、用外星語不成句地急於表達自我想法、性子來了根本暴君的小小孩… 有了這本書,你煩惱的一切都會迎刃而解了! 孩子的行為與情緒都有其背後原因,透過二位兒童心理專家,帶大家破解家中寶貝的情緒問題。 育兒過程如同搭建堆疊積木城堡,隨著孩子的成長,爸媽邁出的每一步都是精心設計過的積木塊,往上疊的不僅是一塊積木,更是育兒途中最重要的性格養成基礎。 孩子有其天生的氣質,爸媽也有,在考量與尊重孩子氣質的同時, 請爸媽也不要忘記照顧自己,讓自己在與孩子互動的時候也不委屈, 教養孩子的過程也會越來越順利喔! 孩子的行為與情緒都有其背後原因,亦有跡可尋。 書中兩位兒童專家引領各位家長,直搗家中寶貝的情緒問題根源,讓爸媽們不再失去理智。 【常見情境故事】 ✔️剛學會走路之際,就都不給牽、橫衝直撞、自顧自玩彷彿沒有別人,手還很愛東摸西… ✔️個性乖巧、口語表達能力不錯,與家人相處狀況良好,但在幼稚園卻沉默寡言,也無法跟其他小朋友相處… ✔️怎樣都只要媽媽、只黏媽媽、媽媽不在視線內就焦躁大哭不安,讓媽媽一刻都不得放鬆… ✔️該會說話,也聽得懂大人指令,只有在逼不得已時才開口說兩個字,讓爸媽好焦慮… ✔️想要回應呀呀學語的寶貝,藉以增加培養他的自信心,但是根本猜不透孩子的語意,爸媽這樣的做法是否會影響之後親子間的互動呢? 兩大要領解套兒童情緒問題! 【孩子行為解讀】 ★因應每位寶貝的天生氣質進行引導 ★根據孩子實際發展程度,提供適當協助 ★透過有趣的引導方式,製造孩子的成功經驗 ★降低孩子的焦慮行為表現 ★建立孩子的安全感、拓展孩子生活經驗 ★降低媽媽的被剝奪感 ★留意孩子優勢能力之面向 【六大能力領域家庭活動】 ★專注力 ★表達力 ★探索力 ★觀察力 ★情緒力 ★互動力 ✔️書後附錄附有遊戲圖片範本,可直接剪裁使用哦!
「當媽媽也可以不心累」暢銷新裝版 ★★★★★韓國網路書店,讀者五顆星好評推薦★★★★★ 致 需要情緒抒發的媽媽們─ 你壓抑到快崩潰了嗎?快忍不住要爆發了嗎? 「在你專注在孩子的教養時,有先好好的關心自己嗎?」 只有媽媽感到快樂時,孩子才會快樂成長! 在成為媽媽後,除了傾聽和照顧孩子,也請你要接住自己的情緒! 因為孩子們是吸收媽媽的情緒,逐漸長大成人的。 因此當你在努力地教養孩子前,請先看看自己、關心自己, 不用當一個完美的媽媽,請做一位快樂且懂得愛自己的女人! 當了父母之後,理智線特別容易斷裂,就算努力壓抑但偶爾還是會發飆、失控。 自從孩子出生後,犧牲了時間和失去了自我,這種無力感如病毒般吞噬著你。 現在開始,請讓自己停下來喘口氣, 透過情緒管理課,教媽媽們擺脫負能量,愛孩子之前也要愛自己。 本書特色 只有媽媽們好好鍛練自己的靈魂,才能鍛鍊孩子們的靈魂。 如果我們想給孩子們最好的,我們也必須要成長。 本書是關於那些在途中,需要「暫時」停下來喘口氣、休息一下的, 身為母親的她們的故事。 這是一本媽媽們最需要的情緒抒發練習,透過教練的問題,讓自己能夠說出我是誰、想要什麼,最後找到了真正的自我。請你跟著教練一起尋找未來想要到達的地方。 「你所愛的人當中,也包括自己在內嗎?」 如果對方沒有聽清楚你的話,那不是對方的錯, 而是因為自己沒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不提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不會知道你在想什麼。 從現在開始,你應該告訴別人關於你的個人說明書。 你要勇於表達、勇於爭取,因為沒有人天生的夢想是「當一個媽媽」。 我們無法回到過去,但從現在開始,你可以改變未來的結果。
對孩子來說,陪伴永遠是最美好的禮物。 而我們終將老去,人生的最終有孩子的陪伴, 將是自己最浪漫的告別式。 想要親子關係不紮心,爸媽要先懂得更寬心! 專業諮商心理師透過更抽絲撥繭的方式, 剖析育兒及親子關係中最重要的15個『心』要點! 身為父母要做的就是要陪伴孩子成為自己生命中的專家, 幫助孩子成為自己生命中真正的主人,掌握人生的自主權。 在這片挑戰四伏的育兒荊棘路上, 爸媽們有停下腳步、好好看看自己早已布滿全身的細傷嗎? 相信除了愛,對孩子更是滿滿的揪結吧! 想要親子關係不紮心,爸媽要先懂得更寬心! 慢慢來、緩緩行,給彼此一個軟著陸的機會。 『迷網、焦慮、自我否定與無助』,是育兒路上無法避免的必修課題, 本書除了從專業角度切入育兒方針之外,更著重在爸媽們的情緒療傷。 善用這份潛藏父母內心最純粹的能量,用15個『心姿態』讓自己更能掌控情緒、理解孩子、輕鬆育兒。 專業諮商心理師告訴你,最適合崩潰父母的15個教養『心』要點! 1. 打開心:拉出心的界線,歡送憤怒離開 2. 責任心:讓孩子學習評估問題的影響力 3. 好奇心:把「理所當然」變成「哇~原來是這樣」 4. 遊戲心:用玩樂探索孩子內心世界 5. 同理心:你喜歡孩子如何待你,就如何待孩子吧 6. 勇氣心:撕下自己與孩子身上的不討喜的貼紙 7. 接納心:擁抱自己與孩子的羞愧感 8. 正念心:和孩子一起體驗生命的流動 9. 見證心:看見孩子的努力與付出,是最佳的良藥 10. 成長心:讓孩子成為自己的學習專家 11. 實踐心:一次又一次活出自己最渴望的樣子 12. 陪伴心:成為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位旅伴 13. 珍惜心:當感恩成為日常,孩子更能品嚐幸福 14. 欣賞心:揪團來觀賞孩子的美好 15. 慈悲心:允許生命有不同的面貌 本書特色 ★以「敘事治療」的心理治療方式和孩子相處: 這是種後現代的治療取向,強調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專家。 在陪伴孩子過程中,孩子也是自己「成長」的專家,他知道自己喜歡如何成長,他知道自己遭遇的困難如何解決,身為父母要做的就是要陪伴孩子成為自己生命中的專家,幫助孩子成為自己生命中真正的主人,真正掌握人生的自主權。 ★書裡故事皆是發生在你我身邊的真實案例: 書裡分享許多的親子故事,包含作者和女兒的故事、親朋好友的真實故事,或者是諮商時來談者分享的故事。藉由這些故事,與大家分享不同於其它教養書的教養新觀點。 ★現代父母都該重新認識的「遇」兒心姿態: 雖然父母本身就有教育的責任與義務,但是作者從「遇見」的角度,來形容親子間的互動關係與教養理念。陪伴孩子時,不採取「以上對下」的方式,而是一種「彼此合作」的態度。父母是完整的人,孩子也是完整的個體,我們都能夠在關係中保有自己的部分,一起踏上旅途,在過程中彼此相知、相惜、相愛。 ★親子關係就猶如是和最親密的旅伴一起旅行: 可以將親子關係比喻成一趟旅行,在親子之旅當中,你喜歡自己成為什麼樣的旅伴?而孩子又喜歡成為什麼樣的旅者呢?請父母們陪伴並支持孩子,展開一場親密的親子之旅。人啊,唯有做真正喜歡的自己,才有心力欣賞自己的人生。
父母一旦焦慮,孩子就有壓力 內心不焦慮,育兒無所懼 當你就快要爆發時,除了默念「這是我親生的」, 你還可以翻開這本書! 書裡沒有心靈雞湯,只有數千個日子累積的實戰經驗。 你可以不做優雅的媽咪,但一定要懂得不焦慮的育兒法 最接地氣、最中肯、最實用的育兒說明書就在這裡! 請放下焦慮,做一位自信又從容的媽媽吧! ◆百萬媽媽最信賴的育兒自媒體人─「北美二寶媽」◆ ◆文章於網路上,點擊閱讀次數近三億次◆ 最好的親子關係是『互不虧欠』; 最棒的愛是『並非全心投入,而是盡其所能』; 分房睡、盯作業、學不會、三分鐘熱度、打罵傷尊嚴毀自信… 豬隊友甩鍋、婆婆又來亂、上班好還是全職媽媽好? 當妳神農嚐百草,快被毒死仍無解,自責沮喪挫折感湧上, 這本結合中西教育觀點的育兒指南,會是妳夜空中的北極星! 在孩子面前,請卸下鏗鏘堅硬的武裝強勢, 信任與認同是建立在夠親且密的關係上。 糾正孩子前,認清敵方不是孩子,『壞習慣』才是該被討伐的敵人。 請大方給予讚美,『正向反饋』是每個人靈魂深處都渴望的。 如果你也有一個學齡前的倔強孩子,你一定會有很多和我當年一樣的迷茫和矛盾: 孩子犯錯了要怎麽辦?要嚴厲懲罰,還是好好講道理? 孩子大發脾氣要怎麽辦?是親親抱抱,還是冷處理? 孩子不聽話要怎麽辦?要順他心意,還是和他硬戰到底? 怎麽讓孩子養成好習慣?不吼不打能做到嗎? 對於這些困惑,相信你都可以從這本書裡找到一個最簡單、最可行、最接地氣的答案。 作為成功養大了一個「宇宙超級無敵倔孩子」的「過來人」, 書裡沒有「心靈雞湯」,只有從數千個日日夜夜親身帶小孩的實戰經驗中,總結出來的實用技巧。 本書特色 眼前這屁孩是我親生的,就算跪著也要養完。 本書結合中西教育理念!發掘孩子的獨特優勢,激發他自我學習動力。 寫給正被3~10歲孩子折磨中的家長, 育兒養孩不焦慮很難,一旦焦慮,會更萬念俱灰。 如何輕鬆完勝家裡的『小惡魔』,培養他的自制力! 你愛孩子有多深,嫌棄他們就有多真! 『母愛』堪稱比人世間愛得死去活來、千糾萬纏的男女情感還要濃烈百倍。 若不巧妳的孩子就是一頭無法控制的『小怪獸』,是不是常想把他塞回肚子裡?! 面對總是扯後腿的豬隊友,是該以理相勸還是裝作自己偽單親? 好不容易培養的規矩,總是輕鬆毀在逢年過節才見面的你爸媽或我爸媽手上,不如乾脆一起毀了我吧… 育兒漫漫長路顛坡難行,除了需要毅力,只要用對方法能讓每一步都更省力! ►中西教育理念合併,直搗傳統亞洲育兒痛點:6面向教育關鍵! 習慣養成、平等對話、培養學習力、家庭教育、放下焦慮、多元教育 ►溝通迷思:總覺得孩子講不聽,但你就這麼確定自己說得『夠清楚』嗎? ►情緒處理:『小怪獸的脾氣處理』,講道理無用,請教他『認識自我情緒』! ►學習要訣:別陪孩子寫作業,父母是最差的老師! ►親情誤解:你誤會了,孩子要的從不是『平等的愛』啊! ►西方觀點:美國家長從不打罵,但小孩反而懂事乖乖?
媽媽們其實「發怒也是可以的」! 對於無法控制憤怒情緒的你來說,最需要的正是原諒自己。 會生氣並非是你的錯,而是情況越緊急,你才會越生氣。 請先搞懂生氣的原因為何: 是氣孩子?氣過去的自己?氣豬隊友? 透過育兒專家傳授的「教養秘訣」, 你會發現,原來育兒也可以這麼輕鬆! 「回過神才發現一整天都在對小孩發怒。」 「我好像不適合當媽媽……」 「忍不住打了孩子……可是,孩子講也講不聽的話,該怎麼辦才好?」 作者是一位插畫家和三寶媽,家有小4的大兒子、4歲的二兒子、1歲的女兒。她每天都在煩惱如何不再對孩子發飆。 常常被孩子搞到怒氣爆發,有時回過神來,才發現罵小孩罵了超過30分鐘…… 明明很寶貝孩子,卻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總是對愛發怒的自己感到失望和沮喪。 三寶媽作者的崩潰日常,透過教育和育兒專家的神解析, 教媽咪們擺脫日覆一日的「暴怒」和「飆罵」! 其實媽媽們也是可以發脾氣和暫時逃避的, 只要用對方式和孩子相處,讓你不生氣也能教出好孩子。 本書特色 老實說…許多媽媽一定都認為: 「看了之後就可以減少飆罵孩子的次數?這不可能的吧~」 但是透過育兒專家所傳授的「育兒祕訣」,作者回家試著實踐後, 看到了另一種從未感受到的家庭氛圍。 請媽媽們適時地發出求救訊號:「請你幫幫我」! 每天一睜開眼都在跟時間賽跑、一直往前衝的媽媽們,要學會向家人發出訊號,希望能分擔家事及育兒。讓自己可以暫時喘口氣、放鬆心情!才不會將緊繃的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 透過心理師的溝通祕訣,讓另一半主動地神救援,和老公組成特攻聯盟,育兒再也不心累。 父母們是否在「對過去的自己感到憤怒」呢? 父母一方面希望讓孩子們「體驗自己沒能做到的事」、「希望孩子的童年時光能過得比自己更充實」;另一方面卻是羨慕孩子所擁有的,卻又氣憤孩子不珍惜以前父母無法擁有的一切,才會因為一點小事而觸發情緒,不由得大聲怒罵。 當你感到憤怒時,請試著停止動作,並詢問自己所生氣的對象是誰?是「孩子們」還是「過去的自己」? 試著這樣做之後,你會察覺到並不是在對孩子生氣,而你的憤怒也就會慢慢消失。 解救崩潰媽咪的重要方法: ★搞懂孩子的心理和生理情況 孩子講不聽、唱反調都是有原因,所以狂罵怒吼一點用都沒有! ★父母也要學會逃避 暫時地逃離和放鬆,才能讓自己的情緒更加平穩,因為父母的情緒深深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聽聽專家的意見! 親子常見的問題,透過簡單「一觀念」搞懂孩子,別再用怒吼來管教孩子了! ★傾聽及認同孩子 責罵之前,請先試著認同和傾聽孩子想傳達的想法,如此能讓親子關係更緊密!不需怒罵就能讓孩子乖乖聽話,媽媽再也不崩潰。
評選為韓國2021年優秀出版物 過動兒的家庭─家長的專長是不斷道歉,孩子的日常是不停反省。 不管孩子是不是過動兒,光養育孩子原本就已經夠累人了。 「所以是ADHD又怎樣?不是又怎樣?」 管他是不是,天底下媽媽要做的事都一樣,沒有什麼不同。 在彌漫著誤解的黑暗裡,我們是彼此眼中唯一的光。 從幼稚園一路到小學的日子裡,充滿著媽媽與過動兒兒子之間的歡笑與淚水,雖然一路上跌跌撞撞,卻有滿滿的愛、成長與感謝。我們笑著哭、也哭著笑。 對我們而言,每天平淡無奇的日子,每天都不平凡。 這本書獻給每天的生活就是白天道歉、晚上反省的過動兒家庭。 當孩子被確診為ADHD時,每天需要道歉的事情變多了,不知不覺已經習慣先向見面的人道歉。而又是什麼時候察覺到我頻繁道歉、提前道歉和隨意的道歉呢?就是在孩子去學校讀書後。 在小學入學前被確診為ADHD的孩子,在這個難以寬容接受「稍微有點不同」的世界裡,孩子與家長要如何面對異樣的眼光,並一起克服問題、勇敢向前。本書詳細記錄了過動兒的成長點滴,看著努力又堅強的孩子一步步勇往直前,父母也因此得到了更多安慰與勇氣。 本書特色 你對ADHD過動症的誤解有多少? 在看似不經大腦做出每個魯莽舉動的背後,是一顆極為體貼、纖細又善解人意的心。他們只是無法控制而不是沒有思考能力。 當媽媽熬不過現實選擇放棄之際,發現他仍堅持要自己成長進步,眼神充滿不解與天真的說:「媽媽,我還想要再努力看看。」心疼之餘,也在他的身上學到了什麼。謝謝你我的寶貝,我認真愛你的與眾不同! 「媽媽,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媽媽,我也可以是個有用的人嗎?」 「在家可以,為什麼在外面就不行?」 「媽媽,我不喜歡上課!」 孩子被診斷是ADHD、並開始上學後,孩子每天都會發生許多人際問題,使媽媽的日常生活出現了一陣天搖地動。這本書裡完完整整地紀錄了,過動兒家庭所經歷的心酸故事。 這本書不只是給關心ADHD的人,也希望能安慰所有養育孩子的家長們,孩子就算有一點不一樣又怎樣?相信本書能給你一些力量與建議,為了孩子,請一起往幸福的方向堅持下去!
環狀的呼拉圈套在陀螺上,觀察陀螺轉的時候 略不平衡的章動效果,並在旋轉離心力加強後達到平衡。 兼具趣味與美觀的創意設計,轉動你的無限想像。 在遊戲中觀察神奇的離心現象,探索平衡的秘密。 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及手眼協調能力。 關於教養的十萬個為什麼,全都是親子溝通出了問題! 拒絕親子間的情緒勒索! 「教練式引導溝通法」開啟孩子積極正向的人生! 媽媽幸福,孩子才會幸福! 請媽媽以身作則,用行動及想法感染你的孩子, 用心傾聽比說話更重要,現在開始引導你的孩子往夢想邁進。 別讓你的孩子從小就在情緒勒索下成長! 請媽媽扮演教練的角色從旁協助陪伴孩子成長, 用「教練式引導溝通法」開啟孩子積極正向的人生! 只要每天10分鐘,提問→傾聽→同理→鼓勵, 就能讓孩子主動思考、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父母的說話方式,將會改變孩子的人生! 利用父母關鍵一句話, 就能培養孩子自動自發好習慣+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為教養的影響力,遠比天生智力更重要! 這個世界上,每一個孩子都在努力想獲得他人的認同, 父母卻在不知不覺間,用責罵把他們的努力一一抺去, 無止盡的碎念和責罵,只會讓孩子喪失自信心,更是導致親子關係疏離的元凶! 平衡造型木陀螺選用合法商業林場木材(產地│台灣設計 / 中國生產) ∙ 本產品使用原木製作,每件顏色、紋路稍有差異,此為正常現象 ∙ 尺寸、重量皆為人工測量,若稍有誤差屬合理範圍 圖案 猴子 鴕鳥 黑面羊 尺寸 46 x 46 x 60 mm 重量 22.5g 20.5g 21g 本書特色 你對孩子的教養,總是力不從心嗎? 出於善意的碎念嘮叨,卻換來孩子的叛逆抵抗? 虎媽虎爸管教法,只會讓孩子離你越來越遠! 只要每天花10分鐘,用「提問」來取代碎念嘮叨, 引導孩子主動思考、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讓親子關係更融洽! ★特色1:每天10分鐘!用「提問」取代「嘮叨」吧! 翻轉你的教養觀念!教養原來一點都不難?請試試看每天花10分鐘,用教練媽媽的指引提問法,簡單地「提問」、「對話」來取代嘮叨,輕鬆地與孩子聊天,就能讓孩子產生正向成長力! ★特色2:讓沒有夢想的孩子,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孩子對未來迷惘、不知道目標在哪裡?你必須協助孩子找到他的價值,才能發揮潛力!教練媽媽的提問引導法,讓沒自信的孩子、沒有夢想的孩子、不敢勇於做決定的孩子找回主導權,並讓他們開始勇於計畫實踐夢想! ★特色3:公開指引對話實例,傳授教練媽媽引導式溝通法! 針對各種不同年紀的孩子、不同的情境,用實例來傳授教練媽媽的引導式溝通法!只要改變你的說話方式,用提問、傾聽、同理、鼓勵來對待你的孩子,孩子將會有驚人的正向改變! ★特色4:特別收錄:尋找人生目標的四週計劃!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有人生目標與夢想的媽媽,才能讓孩子有積極往前的動力!特別收錄:尋找人生目標的四週計劃,循序漸進引導你在短短四週找到人生目標,與孩子一起向前邁進吧! 你是哪一種父母? 現實論父母?理想論父母?訓練論父母?知識論父母? 為什麼孩子老是叫不動?老愛唱反調? 是否常常懷疑自己教養方式哪裡出了錯? 父母必看的四種「親子對話術」,善用良好溝通方式和孩子培養好的關係。 ★法則1:父母必修的溝通課,賦予孩子主動學習力! 父母對孩子的說話方式很重要!碎念和責罵只會讓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離,其實只要「說對話」,就能提升孩子主動學習力,自動自發念書! ★法則2:教你七種聰明嘮叨法,不吼不罵更有效! 孩子做錯事了,總不能放任不管吧!教育專家都說不能責罵、嘮叨,那這樣該怎麼教小孩?使用書裡傳授的七種聰明嘮叨術,就能糾正孩子錯誤行為又不傷親子關係! ★法則3:讓沉迷手機遊戲的孩子,也能自動自發念書! 快要考試了,孩子連書本都不翻一頁,整天只會玩手機遊戲怎麼辦?本書分享了實際案例,傳授各位父母不打不罵,就能讓孩子主動去念書的祕訣! ★法則4:利用關鍵一句話,培養孩子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父母對話方法大診斷,教你針對不同個性的孩子該怎麼對話,並利用對話實戰技巧訓練,提升孩子主動學習、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好的專注力練習方式—— 就從理解孩子的想法及情緒開始。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教養方式也不是自由放任就好。 請父母和孩子一起解決,影響注意力及情緒的不良因素, 讓我們透過100個生活小細節,培養出孩子的良好專注力。 「注意力比智商更能影響一個人的成就」 注意力是記憶力、思考力、觀察力及想像力的基礎, 學習效率低、容易分心、情緒起伏大及依賴性強,都是專注力缺乏導致。 家長該如何做,才能讓你的孩子提升學習效率、養出好品格及好習慣? 孩子不是不聽話,只是需要你的理解! 就讓我們從生活裡的100個小細節開始練習吧! 本書特色 我的孩子易分心、不專心怎麼辦? 我的孩子個性急躁、衝動,做事總是忘東忘西怎麼辦? 情緒有兩個開關:一個是負面情緒,一個是正面情緒。 負面情緒會分散注意力,正面情緒會提升注意力。 注意力不集中,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力、想像力及情緒控制, 甚至連自信心、時間管理、獨力能力等等都會受到影響。 注意不集中有時不是小孩的問題,父母給予的教養環境及身教影響也很大! 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學習、模仿的榜樣。 透過書裡的100個生活小故事來告訴所有父母, 當你的孩子有注意不集中的情況發生時,該如何應對。 書裡並分享趣味小遊戲,可以訓練孩子的注意力。 請父母跟孩子一起調整生活細節,一起培養孩子良好的注意力! ★有品質的環境,是提升注意力的重要因素 父母過多的關注,也是讓孩子分心的原因 雜亂的空間,影響孩子的學習專注力 無心的言語暴力,跟肢體暴力一樣會傷到孩子 良好的飲食也能幫助孩子更加專注 充足的睡眠,更能幫助提升孩子學習力 ★從小學會自我管理、掌控自我情緒 生活處處是小事,再微小的事物都要認真對待 管理好自己的脾氣,也是集中注意力的訓練 面對孩子任性、無理的要求時,請用冷處理方式 利用「延遲滿足」來訓練孩子自制力 成績不代表一切,還有更多比成績還重要的事物 ★透過趣味遊戲及訓練,提升孩子注意力 請父母跟孩子一起練習專注力訓練遊戲,透過傳話遊戲、摺扺遊戲、數字遊戲等,逐漸提升注意力 常見的玩拼圖、記憶遊戲、找出不一樣等遊戲,讓孩子邊玩邊訓練大腦 搭配科學性的訓練方法,如:說故事、玩骰子、記憶力考驗,有效幫助孩子找回專注力 專家真心推薦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 國際演說家暨親子教育專家 吳娟瑜
認識自己,才能與孩子好好說話; 認識孩子,才能深入傾聽與理解。 第一本結合「九型人格」與「溝通法則」的家庭對話練習, 善用人格特質,開啟親子加分對話。 運用親子對話四步驟:停頓(P)、傾聽(L)、理解(U)、分享與服務(S) 解開每日無限迴圈循環的親子對話,讓親子關係每天都加分! [ 走進孩子內心的四大步驟 ] 多一點耐心,多一點傾聽,多一點理解,陪伴孩子看見自己的100分。 P 停頓Pause,看見不同人格的心停頓挑戰,打開心停頓的鑰匙。 L 傾聽Listening,不只聽到外在言語,也聽見行為背後的弦內之音。 U 理解Understanding,理解孩子美好且完整的人格樣貌。 S 分享與服務Sharing and Serving,分享孩子的成長歷程,運用靜心照顧自己的需要。 [ 聽見九種人格的最深期待 ] 我們要聽見的不是受限的人格特質,而是聽見人格背後圓滿的愛與美好。 每個人都曾經驗到很豐沛的一項恩典,就是傾聽。 當嬰兒哇哇墜地之後的那一刻,就自然開啟了生命的傾聽之旅。 聽見阿公轉頭大聲的對阿嬤說,快快,趕快去泡奶。我知道,這些聲音代表愛。 聽見爸爸和媽媽在房間裡的爭吵,為了我們未來在哪裡上學,要花多少錢參加英文夏令營時, 我也明白,這些吵吵鬧鬧的聲音都是愛。 聽見爸爸對媽媽說,妳決定。我肯定,這句話是愛。 聽見一型:展現自我修煉,堅持正確的道路 聽見二型:渴望分享自己,回應所愛的人們 聽見三型:渴望自我實踐,活出美好的自己 聽見四型:渴望自我認識,展現個人獨特性 聽見五型:探索宇宙法則,發掘生命的智慧 聽見六型:探索團隊共創,發掘生活的使命 聽見七型:探索喜樂泉源,發掘生活的幸福 聽見八型:展現「生命力」,真切地回應世界 聽見九型:展現「共融力」,與外界和諧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