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系列 書系 ,共計7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病是教養出來的【第四集】:你有所不知的創傷與學習困難

許姿妙  著
人智出版社 出版
2022/09/22 出版

焦慮而敏感的孩子,是以一種心魂疼痛的方式在體驗這個世界。 請以理解代替責備,為孩子的入世鋪路。 孩子身邊不需要完美的大人,但是需要願意越來越好的大人; 只要大人進步一點點,孩子就會前進一大步。 如此高CP值的好事,大人一定要知道。 早年,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孩子全心投入在自由遊戲當中,充分發揮想像力,玩到小臉頰紅潤,這叫做「健康的自由遊戲」。但是最近幾年,已經很少看到孩子們在自由遊戲當中玩得盡興,因為他們很多都卡在自己的創傷裡…… ——摘自本書Chapter5 現在的孩子怎麼了?就連幼兒園、國小低年級的孩子都出現如此難解的脫序行為? 孩子一代不如一代是真的嗎? 令人瞠目結舌的教育現場百態,反映出孩子的體質孱弱、內在焦慮、入世困難。 父母師長可以怎麼做呢? 教育即療癒 施泰納博士創建華德福教育,從來都不是為了創辦菁英學校,他想做的是為所有的兒童和青少年導入一種新的教育藝術,讓孩子可以真正發展為「人」,得到整體而全面性的開展,並且協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天命,進而實踐天命。這種教育方式也為正在生命困境和障礙之中掙扎的孩子,提供一條療癒途徑。 施泰納博士指出,只要孩子的學習方式處於最佳醒覺狀態,那麼所有的學習和適應行為都變得可能。現今的大腦科學也證實了施泰納博士所言一點不假,運用大腦右半球的感官覺知天賦,可源源不絕的長期供應學習能量,而不只是短期學習。  

79 特價28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病是教養出來的【第二集】:愛與礙(一位中醫師從教育與疾病的因果,看華德福教學)第二版

許姿妙  著
人智出版社 出版
2019/02/27 出版

每個人小時候的成長環境和所受的教養模式,決定他未來生什麼病! 小朋友過動症、性早熟、免疫功能失調、生長遲緩、過敏、腫瘤、皮膚疾病 是和大人不當的教養息息相關!? 這些竟是我們的教育惹出的奇怪社會現象、養出了怪異的疾病? 全球成長最快速的獨教育體系、主張慢學的華德福 或許才是父母想要的解答! 常聽人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是有待商榷的。父母或許都愛自己孩子,但是愛孩子必須用對的方法,本書為一位中醫師從多年的門診經驗,看到很多一再被同樣病情所困的人,他們生了嚴重的病,甚至始終不能痊癒,探討其原因,發現與病人的成長過程接受到的教養對待有很大的關係。這一個發現,讓作者體認了教育的重要性,因而積極參與人智學相關課程訓練,包括「人智醫學」與華德福幼教訓練」課程。 本書延續《病是教養出來的:孩子的四種氣質(第一集)》繼續以諸多中醫學臨床病例,加入發源自奧地利的人智學(Anthroposophy)互相對照說明,解釋教育與疾病的因果關係。並根據人智哲學發展而來的華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體系說明,讓為人父母者可以了解到從源頭的正本之道。 【本書各章節重點】 ●第一章:說明意志、情感、思考三大能的的重要,與養成的階段和方法。 ●第二章:以本書第一主題「愛」,說明如何實踐華德福教育三個R的方式,也就是有規律的生活節奏(Rhythm)、重複性的事物學習(Repetition)和崇敬的態度(Reverence),來落實父母對孩子的愛 ●第三章:以本書第二主題「礙」,也就是三個L,聲光刺激(Light)、讓孩子變的懶惰(Lazy)、限制孩子(Limit)來說明大人如何經常在不自覺間做出妨礙孩子的健康成長。 【什麼是華德福教育??】 華德福教育(又稱史代納教育)創立於1919年,為德國斯圖爾特的華德福阿斯托里亞捲煙廠為員工子弟建立。是一種人性化的教育方法,它源自於人智學哲學家的奧地利哲學家魯道夫•斯坦納的一種教育哲學理念。 華德福教育的目標是給青少年提供其發展自由精神、道德責任和具備高級社交能力的個人綜合素質所需要的基礎。教師教育的方式是使用形成性評價(定性)而不是總結性評價(定量)的方式來評估學生成績,尤其在青春期的前幾年。學校擁有高度的自主權,自主決定課程結構和自行管理事務。 華德福教學法將兒童的成長分成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大約7年。早期教育注重於實踐和手工活動並提供利於創新性玩耍的環境。在小學,重點是發展小學生的藝術才能和社會技能,培育創新和分析理解能力。中學注重於發展批判性思維和培育理想。這種教育模式始終強調想像力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並且將價值觀融合在學術、實踐和藝術追求中。 ----------本文摘至維基百科

79 特價17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病是教養出來的【第一集】:孩子的四種氣質(一位中醫師從教育與疾病的因果,看華德福教學)第二版

許姿妙  著
人智出版社 出版
2018/12/28 出版

每個人小時候的成長環境和所受的教養模式,決定他未來生什麼病! 小朋友過動症、性早熟、免疫功能失調、生長遲緩、過敏、腫瘤、皮膚疾病 是和大人不當的教養息息相關!? 這些竟是我們的教育惹出的奇怪社會現象、養出了怪異的疾病? 全球成長最快速的獨教育體系、主張慢學的華德福 或許才是父母想要的解答! 常聽人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是有待商榷的。父母或許都愛自己孩子,但是愛孩子必須用對的方法,本書為一位中醫師從多年的門診經驗,看到很多一再被同樣病情所困的人,他們生了過動症、性早熟、免疫功能失調、生長遲緩、過敏、腫瘤、皮膚等疾病,終不能痊癒,探討其原因,發現與病人的成長過程接受到的教養對待有很大的關係,故而積極參與人智學相關課程訓練,包括「人智醫學」與華德福幼教訓練」課程,尋求教育與健康的正確連結。 本書中以作者多年門診經驗及諸多中醫學臨床病例,加入發源自奧地利的人智學(Anthroposophy)互相對照說明,解釋教育與疾病的因果關係。並根據人智哲學發展而來的華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體系進行說明,讓為人父母者可以了解到從源頭的正本之道。 【什麼是華德福教育??】 華德福教育(又稱史代納教育)創立於1919年,為德國斯圖爾特的華德福阿斯托里亞捲煙廠為員工子弟建立。是一種人性化的教育方法,它源自於人智學哲學家的奧地利哲學家魯道夫•斯坦納的一種教育哲學理念。 華德福教育的目標是給青少年提供其發展自由精神、道德責任和具備高級社交能力的個人綜合素質所需要的基礎。教師教育的方式是使用形成性評價(定性)而不是總結性評價(定量)的方式來評估學生成績,尤其在青春期的前幾年。學校擁有高度的自主權,自主決定課程結構和自行管理事務。 華德福教學法將兒童的成長分成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大約7年。早期教育注重於實踐和手工活動並提供利於創新性玩耍的環境。在小學,重點是發展小學生的藝術才能和社會技能,培育創新和分析理解能力。中學注重於發展批判性思維和培育理想。這種教育模式始終強調想像力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並且將價值觀融合在學術、實踐和藝術追求中。----------本文摘至維基百科

79 特價17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自閉症譜系障礙:理解與日常實踐

人智出版社 出版
2018/08/31 出版

引言 本書嘗試從眾多角度回答那些持續不斷出現的疑問,以便讓人更加理解自閉症現象。本書內容涉及到輕度與較嚴重類型的自閉症,也涉及到醫學與人智醫學研究的觀點,以及當事人本人、家長、護理師與治療師的陳述。本書的關鍵在於認識這些片面性現象,以及辨別哪些事物是真正有幫助並會促進發展的。本書一開始將介紹,天才其實同時也是一種阻礙而阻礙也是天才,另外也會介紹十二感官的概念。預計推出的短篇著作將有關於: 觸覺感知 — 角色混淆 — 邊界感知,身、心與性暴力 與自我運動覺、平衡覺、聽覺與語言覺相關的運動、語言與認知發展 學習障礙 協助發展自我認知、學習體諒他人以及解決日常事務將是本書的重點。 本書並不要求完美,它其實是下列事物的成果:與天才殘疾人或是與其父母之間的多次談話;越來越能感知到細微的現象;反覆的同理心練習;多次小組以及與其他學員的共同反省;書籍以及科學與期刊研究,特別是做好學會與疑問共存的心理準備。 每個想明確支持自己或他人、並樂於去考慮、感受新思維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經歷新經驗的人都可以閱讀本書。請您在日常生活中檢視: 您是否發現有上述的自閉症現象? 您新的內心態度對您自身以及被託付給您的人有何影響? 請您嘗試日常協助所帶來的效果,接著請您對其評價! 請蒐集您的觀察與經驗,並請來信:info@bli-hamburg.de 我感謝眾多參與本書工程的人。米凱耶拉‧格勒克勒爾 (Michaela Glöckler) 告訴我應該要寫下這點。我要感謝不畏辛勞、對本書做到極小極細改善的同事們,以及檢查並確保本書易於理解的娜汀‧澤曼 (Nadine Seemann) 。 英格麗德‧魯爾曼 (Ingrid Ruhrmann) 漢堡,2013年5月

9 特價26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病是教養出來的:12感官之初階感官【第3集】一位中醫師從教育與疾病的因果,看華德福教學

許姿妙  著
人智出版社 出版
2014/05/09 出版

有時過動,有時特別憂鬱,有時膽小如鼠,有時又暴力上身, 孩子謎樣的身心變化,都可以在史戴納博士提出的12感官裡 找到明確的解答,外加解決的良方 把醫生「抓症頭」的職業習性,用來抓教育的「症頭」; 精準解讀華德福教育的12感官內涵 別讓孩子成為大人無知下的最大苦主!   《病是教養出來的》系列第1集在2009年11月初版後,便蟬聯博客來排行榜,其揭示的教育真義,引起極大迴響,許多訂單來自教育單位及相關工作者。3年後的2012年7月,《病是教養出來的》系列第2集出版,旋即又引發海內外關心教育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的熱烈反應。兩本書連連再版,並成為一顆教育改革的思想種子,間接促成雲林縣成立了公立華德福學校(山峰國小、麥寮高中附設華德福國中、高中實驗班)。海外華人教育機構也紛紛來信詢問,可見華德福教育理念深獲共鳴。 睽違兩年後,作者基於強烈使命感,將華德福教育12感官裡的初階感官,用最淺顯易懂的方式加以詮釋,以生動的筆觸,呈現教育現場的實況與初階感官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對所有關心教育的人都深具啟發性,是一本闡述初階感官不可多得的實用書。 本書重點放在十二感官最基本的初階感官,也是最重要的生命覺、觸覺、動覺、平衡覺,。因為孩子絕大多數的發展問題,源頭都來自初階感官,而中、高階感官的發展,也和初階感官的基礎密切相關,如果初階感官未能發展得當,中、高階感官也不容易發展良好。 【史戴納博士的12感官】 一般對人體的感官能力以「五感」統稱,分別指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五種感官,五感之外又有「第六感」,專指特殊的感應能力。史戴納博士(Rudolf Steiner,1861 年2 月27 日∼ 1925 年3 月30 日)認為,人體遠遠不只有六感,正確的說,人體應該有「十二感官」,分別是觸覺、生命覺、運動覺、平衡覺、嗅覺、味覺、視覺、溫度覺、聽覺、語言覺、概念覺(思想覺)、人我覺,其感官又分為下列三階: 12感官之初階感官:觸覺、生命覺、運動覺、平衡覺 12感官之中階感官:嗅覺、味覺、視覺、温度覺 12感官之高階感官:聽覺、語言覺、思想覺、人我覺 所有的感官都不是單獨作業,而是彼此合作。我們可以把人體的十二感官想像成一部腳踏車的十二根支桿,當中只要斷掉一根,踩踏起來必定不順暢,而如果斷掉兩根,腳踏車行進的平衡就會出問題。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每一個孩子的生命品質奠基於幼兒初階感官的開展,感官是不需經過思考,就可以直接感受外在環境與內在身體的能力,所以透過十二感官與外在世界接觸,其本質是意志而非認知,這些感官是主動而非被動的進入世界﹔也就是說,感官透過我們的意志主動與周遭人事物交會。人類必須透過感官來認識自己和他人,以及周遭事物。因此,感官能力弱的人學習較為緩慢,或者出現學習困難。感官能力越強,學習領悟越快,越懂得經營良好的生活與人生。 【什麼是華德福教育?】 華德福教育(又稱史代納教育)創立於1919年,為德國斯圖爾特的華德福阿斯托里亞捲煙廠為員工子弟建立。是一種人性化的教育方法,它源自於人智學哲學家的奧地利哲學家魯道夫•斯坦納的一種教育哲學理念。 華德福教育的目標是給青少年提供其發展自由精神、道德責任和具備高級社交能力的個人綜合素質所需要的基礎。教師教育的方式是使用形成性評價(定性)而不是總結性評價(定量)的方式來評估學生成績,尤其在青春期的前幾年。學校擁有高度的自主權,自主決定課程結構和自行管理事務。 華德福教學法將兒童的成長分成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大約7年。早期教育注重於實踐和手工活動並提供利於創新性玩耍的環境。在小學,重點是發展小學生的藝術才能和社會技能,培育創新和分析理解能力。中學注重於發展批判性思維和培育理想。這種教育模式始終強調想像力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並且將價值觀融合在學術、實踐和藝術追求中。----------本文摘至維基百科

79 特價22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電子書】病是教養出來的(第二集)愛與礙

許姿妙  著
人智出版社 出版
2012/06/29 出版
7 特價13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