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今古語音聲變、韻變,因而古典詩的創作,在調聲和押韻上,仍必須參考韻書。現今詩人常用韻書,或據《佩文韻府》,或依《詩韻集成》、《詩韻合璧》。《詩韻集成》或《詩韻合璧》雖是節錄自《佩文韻府》,但無用的罕見字仍留不少,坊間遂有「簡編」的出現;本編也是從前述書籍精簡而成,以方便初學習作之用。唯創作古典詩,除熟悉聲律外,還有鍊字、鍊句、鍊意以及篇章結構等技藝。自中、晚唐起詩人有幾家學杜,而宋代黃庭堅暨江西詩派作家更是大張旗鼓,群體尊杜甫為宗師。平心而論,學詩師法杜甫,入門即正。司馬光《續詩話》以為《詩》三百之後,杜子美最得詩人之體。尤其是杜詩七律,自可雄視百代,即李太白也不能及。黃子雲《野鴻詩的》云:「杜之五律、五七言古,三唐諸家亦各有一二篇可企及。七律則上下千百年無倫比。其意之精密,法之變化;句之沈雄,字之整練,氣之浩瀚,神之搖曳,非一時筆舌所能罄。」管世銘《讀雪山房唐詩鈔》亦云:「七言律詩至杜工部而曲盡其變。其氣盛,其言昌,格法、句法、字法、章法無美不備,無奇不臻。」茲為方便後學參透,特地取楊倫《杜詩鏡銓》依韻重編。編末附加筆劃檢索。而換韻古體詩,則以首韻為主編入,特此說明。敬請諸位大詩家‧詞長指正。
由於今古語音聲變、韻變,因而古典詩的創作,在調聲和押韻上,仍必須參考韻書。現今詩人常用韻書,或據《佩文韻府》,或依《詩韻集成》、《詩韻合璧》。《詩韻集成》或《詩韻合璧》雖是節錄自《佩文韻府》,但無用的罕見字仍留不少,坊間遂有「簡編」的出現;本編也是從前述書籍精簡而成,以方便初學習作之用。唯創作古典詩,除熟悉聲律外,還有鍊字、鍊句、鍊意以及篇章結構等技藝。自中、晚唐起詩人有幾家學杜,而宋代黃庭堅暨江西詩派作家更是大張旗鼓,群體尊杜甫為宗師。平心而論,學詩師法杜甫,入門即正。司馬光《續詩話》以為《詩》三百之後,杜子美最得詩人之體。尤其是杜詩七律,自可雄視百代,即李太白也不能及。黃子雲《野鴻詩的》云:「杜之五律、五七言古,三唐諸家亦各有一二篇可企及。七律則上下千百年無倫比。其意之精密,法之變化;句之沈雄,字之整練,氣之浩瀚,神之搖曳,非一時筆舌所能罄。」管世銘《讀雪山房唐詩鈔》亦云:「七言律詩至杜工部而曲盡其變。其氣盛,其言昌,格法、句法、字法、章法無美不備,無奇不臻。」茲為方便後學參透,特地取楊倫《杜詩鏡銓》依韻重編。編末附加筆劃檢索。而換韻古體詩,則以首韻為主編入,特此說明。敬請諸位大詩家‧詞長指正。
本詩集大部分作品原發表於人間副刊、聯副、中外文學等著名刊物。作為與比較文學及當代西方理論朝夕相處的詩人,作品自有其特殊性。在這裡,學術涵養轉化感性的支柱、現實的解構,生命情境的再思索。 這些詩篇是對歷史、文化、生活情境與理念的探索,並從事各樣前衛試驗。性別十四行的性別思考、抒情記事本的切入潛意識、跨藝術的鏡頭敘述、寫給讀者自演詩篇的腳本面向,秋興的兩岸命題,都在詩領域有所開創。詩的特質仍然是詩人一向所秉持的社會關懷及文化層面,背後則是未經異化的生命主體的回歸。 附錄的「美學論衡」,剖析臺灣後現代情境,探討現代詩與其他現代藝術的參照,提出反認同美學、超現實的現實介入等開拓性觀點。 對想讀多一些知性的詩篇、或想透過詩篇來經驗當代時空裡的歷史與文化流動,本詩集毋寧是不可錯過的選擇。
本書為福建師範大學大學生創作文集。其主要內容是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創作的小說、散文、詩歌作品。文集中大學生創作的作品,以家庭生活、家鄉變化、校園生活為背景,從各自的情感經歷出發,書寫自我的成長歷程。其中代表性作品如《鏡子的背面》以隨想方式吸納情節與細節,撤除了傳統小說敘述中升級加碼的戲劇性衝突模式,以感觸為脈絡,打撈起沉甸甸的成長經歷。主人公對世界的感知是那麼敏感,又是那麼懵懂;是那麼清新,又是那麼老成。種種人事在主人公周圍旋轉,想抓住某種恒定的不變,卻發現無論家鄉還是親友,都在只能在記憶中尋找詩意的依據。小說中,看似靜態的凝視與沉思,包含著事件與心靈的豐富變幻。作者走在成長路上,以輕盈優雅的筆觸,寫出了「青春的滄桑感」。文集中的散文與詩歌部分亦不乏佳作,展現了當代大學生駕馭各種文體的能力以及表達自我情感的從容。
本書以「生命列車」的時間軸為概念,將生老病死必經歷程,例如家庭、同儕、愛情、養生、臨終關懷共五個單元,各選兩篇立場相異的文本,交織出生命現場直白的對話空間,並設計適合的學習單延伸思考。你可以閱讀到父母、孩子不同的價值觀,友情中的契合與背叛,相愛容易相處難的無奈,身心靈合一的養生觀,優雅從容地向世間告別等精彩的生命對話,適合大一國文選用本教材。
本書以「生命列車」的時間軸為概念,將生老病死必經歷程,例如家庭、同儕、愛情、養生、臨終關懷共五個單元,各選兩篇立場相異的文本,交織出生命現場直白的對話空間,並設計適合的學習單延伸思考。你可以閱讀到父母、孩子不同的價值觀,友情中的契合與背叛,相愛容易相處難的無奈,身心靈合一的養生觀,優雅從容地向世間告別等精彩的生命對話,適合大一國文選用本教材。
本書以「生命風景」的空間地域為概念,將生老病死必然的場景,分別為「我思故我在」、「病痛拉警報」、「男女囧很大」、「溫暖關懷心」、「環保最樂活」五個單元,各選兩篇立場相異的文本,交織出生命現場直白的對話空間,並設計適合的學習單延伸思考。你可以閱讀到「我是誰」的辯證、病痛的訊息、去性別化的思考、同理心的延伸、生命共同體的交互對話,適合「大一國文」課程選用本教材。
是書係就經、史、子、集,各系兩韻,故名之曰《讀書絕句》。實三百三十二首,云三百者,總數言之也。大抵各家系一首,間若《易》、莊子、王維、李白、杜甫及蘇軾等,則因其人其書素所愛讀,故多作一首。
香港孔聖堂具有八十多年歷史,上世紀五十年代成立中學部,以推行儒家思想為教育目的,並發揚中國傳統國學藝術。期間人材輩出,包括著名佛學家詩人梁隱盦先生、劇作家麥友雲先生、名書畫家關應良先生、老瑞松先生等。作品皆一時之選,甚具個人風格,無論抒懷記事,寫景描情,俱是不可多得之佳作。現任校長楊永漢博士為承傳優良傳統,特集前賢新盟詩詞,彙編成書,以廣詩詞之傳,並誌一甲子校慶之盛。
本書以「生命列車」的時間軸為概念,將生老病死必經歷程,例如家庭、同儕、愛情、養生、臨終關懷共五個單元,各選兩篇立場相異的文本,交織出生命現場直白的對話空間,並設計適合的學習單延伸思考。你可以閱讀到父母、孩子不同的價值觀,友情中的契合與背叛,相愛容易相處難的無奈,身心靈合一的養生觀,優雅從容地向世間告別等精彩的生命對話,適合大一國文選用本教材。
本書以「生命列車」的時間軸為概念,將生老病死必經歷程,例如家庭、同儕、愛情、養生、臨終關懷共五個單元,各選兩篇立場相異的文本,交織出生命現場直白的對話空間,並設計適合的學習單延伸思考。你可以閱讀到父母、孩子不同的價值觀,友情中的契合與背叛,相愛容易相處難的無奈,身心靈合一的養生觀,優雅從容地向世間告別等精彩的生命對話,適合大一國文選用本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