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探照臺灣政治監獄文學、白色恐怖口述訪談的脈絡,帶領我們尋訪歷史現場、重現不同時空的白色恐怖圖像,提供黑牢書寫經驗,受難者家屬追憶政治受難者的理念與實踐,內容極具可讀性與參考價值。 該書由向陽主編,分為「探照」、「尋訪」、「書寫」與「追憶」四條軸線縱橫。既是白色恐怖年代歷史的重建,但也把焦距對準在政治與文學、藝術的弔詭關係,藉以突出白色恐怖統治對言論、思想與創作自由的傷害。 這四條軸線,交互對照,展現盜火者們前仆後繼的付出,換來今天全民共享的光明年代。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感念、效式,而如何維護爭取來的民主與人權,更是我們這一代無可逃避、不能推拒的責任與義務。
本書出版源起自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規劃之臺灣文學人權講堂系列演講,為能擴大人權教育推廣之功效,將各講堂授課老師的講稿,結集成冊出版
本書為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陳新吉回憶錄,他因年輕時,參加好友的飯局,正值開創人生、事業起步的青年,被控涉入叛亂案件,判刑五年。五年期間,關押過三張犁、六張犁留置室、西寧南路保安處看守所、青島東路三號軍法處看守所,以及參與景美看守所草創時期的庭園規劃,每處都是白色恐怖時期重要關押處所。陳前輩透過敏銳的觀察、精準的記憶力,描繪這些已不復存在的歷史遺跡,更以樸質的文字,還原在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氛圍。本書在情感表達上,真實傳達堅忍、信念以及勇敢面對生命無常的坦然,同時也補綴白色恐怖時期失落的歷史缺角。不僅是陳前輩的個人生命印記,更描繪禁錮時代下的歷史軌跡。
人權藝術油畫作品集。全部共分為三個系列,分別為「消失的家人」系列:濫捕無辜的平民百姓,劫掠身上財務再虐殺、棄屍,許許多多家庭、許許多多無墓可掃的清明節、許許多多 不知何日的忌日。;「爪與牙」系列:暴力、以愛國之名、以社會安全之名、以忠誠之名、以服從命令之名、以餵養一家老小之名、成為權威統治者的爪牙,是選擇、不是宿命、僅以 爪與牙系列 向世界上有機會成為暴政爪牙、而選擇不成為爪牙的人致敬。;「刑求」系列:超越 生理的極限、超越 心理的極限、超越 人性的極限,認了!無論用什麼樣的口供,只要你們寫就把我的手拉去捺印,指印、掌印我都認了。情治人員曾向政治受難前輩張常美女士自誇,有十八般武藝的刑求本領。其實何止十八般武藝,他們泯滅人性的的成度,令人難以置信。張女士的夫婿也是政治受難者歐陽劍華先生,曾畫了十來幅刑求圖。此系列畫作受歐陽前輩啟發。
本書為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劉辰旦先生獄中畫作圖錄。劉辰旦先生年輕時才華洋溢,允文允武。劉先生在獄中化身成為六大山人,在獄中六號押房內以廁所門板為桌、利用成包的衛生紙堆疊成桌腳,在六方世界的小空間裡伏案作畫,透過對山水的移情或以佛語禪意來作為心靈的寄託,也特別練習草書作為秘密與家人通信溝通之語言,以躲避所方之檢查,卻也因此留下了大量的作品,讓後人深刻體會政治受難者以其家人所遭受的身心折磨與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