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息相關的自然之美 美是世界的語言,福爾摩莎原來是美麗之島的意思,仍為現代人所嚮往。台灣雖經都市化的洗禮,仍有相當比例的自然地區存在。 當台北市民知道他在台北盆地上,無處不見的七星山竟然是大屯山火山群的盟主時﹔當東石,布袋的漁民知道,有一大片沙洲在外海保護著他們的蚵田時﹔當屏東滿洲的鄉民知道,台灣四千多種植物之中,他們鄉境中就生長了兩千多種時﹔當我們大家都知道有紅樹林才有螃蟹,紅樹林不只是生長在那裡,更重要是它豐富了我們的漁產時,我們就不僅僅是欣賞自然的美麗,也更能體會這整個自然環境之中彼此息息相關,巧妙的生態系了。 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們若不去注意,不去了解,這天地自然之間的大美,也絲毫不會因為我們的不注意而有所損色,然而損失的是我們自己,彷彿忘了帶眼睛,白白來過這美麗的世間。本書嚐試以火山、高山、河流、珊瑚礁石、沙丘、海岸、熱帶雨林以及沼澤等八個自然景觀為基礎,讓我們了解自然的奧妙與自然之美,當然,這個是台灣的獨特之美。
墾丁國家公園 墾丁國家公園這一佔地遼闊的熱帶公園區,不僅地理、地形和地質的景觀變化多端而內容豐富,植被生態、動物生態與海洋生態的景觀同樣也是種類繁多而具有特色。根據民國六十八年年底的統計,公園區內的人口二二、一一七人,主要分布於地勢平坦、腹地較廣的道路兩側地區,少數則零星散布於田間和丘陵地區。產業活動以農、漁業為主,集中在平原和沿海地帶;丘陵及山地則見林、牧業。事實上,遠至史前時期,人類就曾經在這裡有過長久的聚落與活動,人類在適應其周遭環境,求取生存的過程中,更留下了豐碩而值得珍惜的古文化資產。 本文擬就墾丁國家公園目前所見的史前文化做一綜合概述。本文包括四節:一、前言;二、公園區的史前文化;三、臺灣:罕見的考古學實驗室;四、結語。所謂「史前時期」,是指人類尚未創造文字而可以記載其歷史的時期。人類文化發展到今天,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時間是屬於無文字寫史的史前時期;史前時期開始的年代與結束的年代在世界各地並不一致,文化發展的水平與過程也不盡相同。而「文化」,則是指人類在求取生存過程中的生活方式,一方面是適應外界環境而產生的結果,一方面卻也成為適應外界環境的手段;人類與外界環境之間是透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