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文學論集特別強調「當代」,主要是在介紹新的文學理論和文學作品,作者所採取的詮釋謀略亦有別於傳統的批評。本書中收入的論文主題涉及許多當代文學批評的主要課題:有對理論的評介與反思,如「雌雄同體」之概念、「閱讀行為與主體」等;以及應用於實際作品的批評,如「法國中尉的女人」、「荒原」等。蔡源煌教授鑽研文學批評多年,對東西文學的發展多有銳利的觀察與省思。
本書收錄作者十年來所發表有關美國文學史與文化研究/批評的論文六篇,主題環繞在文學與文化典律的形塑、更迭、競逐等議題,落實於個案的探討,並由個案分 析來彰顯文學/文化史學(literary/cultural historiography)更廣泛的走向,而歸結於反動與重演。
文藝復興是英國史上最有活力、最光輝燦爛的時期,文治武功成就非凡。本書探討了這個時期文學作品中所反映的社會現象。全書共五篇:休閒篇、女王篇、庶民篇、社會篇、文化篇,約十餘萬字,引經據典,鮮明的描繪出伊利莎白女王時期繁複多樣的生活,以及女王不為人知的一面,兼顧了趣味與專業。一般讀者把它當做茶餘飯後的閒書閱讀,也會覺得引人入勝,趣味盎然;莘莘學子更可將它做為了解英國社會文化的參考資料。台灣目前研究伊利莎白女王時期文學背景的中文專著可以說是付諸闕如,本書的出版或可填補這段空白,更盼能因此引起讀者對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興趣。
本書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理論性的探討,針對文學創作的要義與特質、人才、動機、過程、環境、學習等課題,進行廣泛的研究與透徹的剖析。第二部分為實用 性的探討,針對文學創作的教學問題、文學創作班課的理論基礎與特質,提出文學創作班課的開設原則與施教要領;此外,更實際介紹美國與台灣開設文學創作班課 的現況。 全書可謂課理論與實際兼備,既融入前人說法,也創出個人見解。無論對文藝研究或推廣,均有相當助益。
二十世紀,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方面急遽演變,加以兩次大戰的衝擊,年輕一代對傳統質疑,對生活失去信心。他們的情緒反映於文學,因而產生比過去任何時期都更為繁多的主義、流派。本書以主義為經,以作家為緯,為讀者詳細解說各主義生成的背景及特色,精析每位作家的風格、技巧和理想,是現代歐美文學的最佳導覽。
二十世紀,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方面急遽演變,加以兩次大戰的衝擊,年輕一代對傳統質疑,對生活失去信心。他們的情緒反映於文學,因而產生比過去任何時期都更為繁多的主義、流派。本書以主義為經,以作家為緯,為讀者詳細解說各主義生成的背景及特色,精析每位作家的風格、技巧和理想,是現代歐美文學的最佳導覽。
《現代西方論文選》選錄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西方文學理論重要流派二十八家四十三篇代表性文章,是一本提供讀者研究參考現代西方文學和文學創 作、文學批評的資料性讀物。對讀者探討、借鑒西方現代文學理論各流派的觀點時大有助益,每篇文章前有小序,介紹作者和選文內容,幫助讀者了解各流派論點與 對文學的影響。
西洋哲學之父生平最後留影,出自柏拉圖手筆,係傳世蘇格拉底傳記文獻中最為人樂道者。蘇氏以七一高齡被控腐化青年與信仰異端,在法庭自述行誼,駁斥原告,此即《答辯辭》。死刑定讞,他婉拒友人安排越獄之舉,力陳守法之義以明志,是為《柯賴陀篇》。《費多篇》則記其受刑當日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