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英國作家George Orwell ê名著《1984》是袂退時ê政治預言經典。出版超過75冬,設定ê年期mā超過40冬矣,世間咧談論政治猶是定定會引用著。只要世界猶有欲絕對掌權、共眾人uì行為到思想攏控制牢牢ê勢力,Orwell描寫ê恐怖kah荒譀就離世人攏無遠。台灣人有家己ê語言,毋是kan-na值得用中文。台語愛正常化。佇現時在地ê語言環境,《1984》出台文版,無可能是為著一般譯冊ê目的——共外國冊用咱國人熟捌ê語文介紹予人看有。Tsit个翻譯工程有發展語言ê目的,所以規本ê用詞排句攏有對重相關ê價值。台語行到在來生份ê領域,讀者mā是咧參與開創。
關於本書 『白蛇傳』是一個流傳千年的中國民間故事,傳播範圍也廣及日本、台灣、星馬等亞洲地區。數百年來被改編成各式各樣的藝術型態,近代影視發展後,更被改編不下數十次。 同樣的故事傳到了台灣,以更加生活化也更親切的方式存在著,形成在地特有的文化。例如杭州的雷峰塔早已倒塌重建,台灣卻還保有獨一無二的白蛇廟。 高雄給人的印象一直是個工業城、或是現代化的港都,而高雄有許多屬於自己的多元文化面貌,是別的城市不曾展現的。在這樣熱情有動力的城市,最適合碰撞出有別平常的火花。 生長於高雄的研究生許勇誠,畢業旅行時來到杭州,無意中認識一位別系的同學。開學後,勇誠發現原來她是台北來的交換學生,而老師指定自己當白同學的學伴。這位帶著神秘氣質的女同學,究竟是什麼樣的背景呢? 大力推薦 1.《白蛇情緣》是後疫情時代的浪漫。〈白蛇傳〉白素貞、許仙、法海的故事是固有的。作者紀羽綾則在他的筆調及敘事中展演了意在言外的穿越。禁忌與解放,疾病的控管與人情的奔放,都在作者筆下呈現為新的溫柔與情愫。而它們不再僅是通俗的浪漫想像,卻一翻而為「唯有正直能夠對抗疫病」溫潤又強韌的再現。 石牧民(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2. 傳說是真是假,引人探問。白蛇傳的新詮釋,如何展演?作者藉由白蛇悠遊現代城市的視角,對比古代與當代的價值觀差異,同時試圖剪接東方與西方神話傳說的趣味脈絡。有一處值得深思之情節則是,小說也串聯起現今社會的疫情議題,昔日人心因恐懼而擅自定義妖的存在,今日因疫情而造成人心惶惶也是同樣情境。作者藉由白蛇觀點反思人們如何立足於資訊亂流的社會之中,無論是人或妖或天使都需要與時俱進,重新思索自我的定位與價值。 何敬堯(奇幻作家) 3. 羽綾將《聖經‧創世記》元素巧妙揉合在古老的白蛇傳裡,文筆流暢,構思精巧,勾勒出一段起初不忍靠近、終又縱身一躍的愛情。這不是許仙和白素貞的現代版本,而是脫胎換骨的嶄新故事,給人閱讀的享受,且不得不懾服於愛的魔力──不計較自身利益,只願為對方奮不顧身。這是一部為所有愛中之人而寫的難得佳作。 穆香怡(專欄作家,文學獎得主)
小山和伊人遇合的戀歌,千年之後,原音雖杳然,詞卻留存著,而且更因今人余杰獨特的詞評,於是,字字香的古早之作活化了,成為篇篇舞的當今新文本。 在體例上,余杰採用個案模式的詞/評,亦即一首詞一篇評。就量數言,他從二百多首現存的小山詞中選取三十首小令,平均五十字上下的詞約五千字左右的評,如是篇幅的三十詞/評,又分上中下三卷,結集成了這本書。 北大才子余杰在炫學嗎?嗜書余杰在掉書袋嗎?也是,也不是。但覺好客主人,為了藝術為了愛,正殷勤辦趴,力邀了許多出色的嘉賓⋯他們欣然而至,又翩然而舞,姿態各異卻很搭;是美的傳遞,是情的感染,是智識的發揮,甚而,是生命與生命的對話。
全書結集了散文十二篇,平均分屬兩組時空,又各題以「閒話今日」、「時間簡史」;前者六篇多今之美國經驗,後者六篇多昔之華南往事。一本令人會心而笑的陳年之詠莞爾書,具有閒閒陳述的聖詠調性,邊說邊彈邊唱;是生於戰時華人基督徒的吟遊別傳,且逃且留且吟且遊,卻始終不離所信不棄所望。 ——摘錄自康來新教授之《時間小史》推薦序 本書特色 陳詠的散文散發出古典詩詞與西方文學揉合的淡香。她一家幾代歷經戰亂遷徙闖蕩的流離歲月,為讀者打開了二十世紀華人通史側描素寫的一扇窗。走過苦難,她以洞察世情的眼光、對蒼生的悲憫,笑談風雲變幻、人生潮汐起落,造就了這部《時間小史》的肌理結構。掩卷閉目,如品醇醪,回味無窮。 ——阡陌文學工作室總監 黎海華
本書書名源自美國十九世紀女詩人艾蜜莉‧狄更生的詩 "Bring me the sunset in a cup" : 將夕陽載在杯中給我,算算早晨的酒壺有幾個沾滿了露水,告訴我早晨躍跳了多遠,告訴我編織漫天碧藍的紡工甚麼時候睡覺。 《聖經‧傳道書》告訴我們,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裏。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本書精選作者七篇感人的好文,喜歡文學、熱愛生命的您,千萬不可錯過這本《將夕陽載在杯中給我》。
賓州大學文學博士、名作家—— 陳詠小姐最新力作 《望梅小史——陳詠散文集》 淡雅雋永的文筆、豐富的異鄉體驗、會心一笑的詼諧 國家文藝獎得主 張曉風 誠摯推薦 2008年您不可錯過的散文集看似平凡的人事物和日常生活點滴,在作者筆下卻變得豐富而且樂趣無窮,這來自作者有一顆特別細膩的心。 舉凡早期留學生苦中作樂、互相扶持的情誼,令人難忘的西洋同學、熱情的老闆娘、一生奉獻於服侍華人學生的美國大漢、談簡樸、隨興的釣魚之樂、談美國生活種種、土耳其之旅等十餘篇生活散文,篇篇流露出作者優美的文筆,以及幽默豁達而又率真的生活態度,讀來格外耐人尋味。
李 約 文字工作者金明瑋 文字廣播工作者林意玲 師大社教系、文大新聞系講師、前論壇報社長施以諾 作家,輔仁大學醫學院講師馬玉玲 好消息電視台執行副總湯志偉 知名演員 聯合推薦 本書是知名作家黃友玲的小品文集,包含36篇清新感人的生活散文。 現代人迷失於忙碌的生活,難以發現美好事物。如果我們能稍微注意一下,我們的四周也有浪漫之處。造物主絕不偏心,祂所設立的大自然處處有情,春花秋月,山高水長,有心人便能體會其中的奧妙與瑰麗。只是我們選擇的是盲目,還是讚賞呢? 作者對於現代人的生活提出反思,讓人們可以從造物主的創造和愛中找回生命的感動。 人生就好像一塊畫布,畫筆就在我們的手裡,端看你要揮灑什麼色彩。晦暗的、污濁的、沈悶的、無生氣的……還是明亮的、光彩的、耀眼的、震懾人心的…..
英國作家約翰.班揚(1628-1688)的寫作生涯,似乎比莎士比亞更為傳奇。班揚雖然沒受過什麼教育,但卻寫了許多重要作品,尤其以這本《天路歷程》最為人所知且影響深遠。這本他在獄中所完成的書是除了聖經以外,全世界最暢銷的書。三百餘年來,此書不僅在英語世界中長銷不墜,而且被翻譯成上百種的語言,廣受全球各地讀者的喜愛,更是英文科系的學生不可不讀的一本小說。 班揚藉由一個夢者述說夢境,描述小說中的主角「基督徒」為了到天城,途中所經歷的沮喪、迷失、絕望、危險,至終戰勝惡者,安然抵達天城的奇妙旅程。書中充滿想像力的劇情及深刻的人生哲理,難怪本書被譽為「最偉大的寓言小說」、「經典中的經典」。即使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班揚這部充滿靈性與文學之美的好書,依然綻放光芒,吸引著無數渴望追尋永恆生命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