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勳為梁啟超之弟,他深得長兄的信任和關照,是梁啟超在政治文化活動和料理家族事務上的得力助手。從萬木草堂時期開始,一直到梁啟超去世,二人共同進退。本書根據一九八九年上海書店《民國叢書》的《曼殊室隨筆》版本單獨摘錄出來,為影印自一九四八年上海中正書局的最初排印本,此次出版重新打字標點及校正原書之訛誤。原書每則均無標題,此次為醒眉目及明各則之宗旨,蔡登山主編特於每則加上自擬小標題,《梁啟勳讀史隨筆》堪稱兩岸最完整詳備的整理本。
一本為當代台港女作家所寫的書六篇探入心靈深處的私密對話「在寫每一位作家的時候,我試圖徹底進入作家心靈,跟著她的文字脈絡悠遊她的精神世界,如同揣摩一個角色,我必須比她還了解她自己。」──張雪媃謝冰瑩孤傲的晚年原是時代造就的文學景觀?齊邦媛記憶的烽火歲月如何影響了她後半生的創作?西西筆下的至美人間是什麼樣的風景?李碧華耽溺的懷舊情調訴說著何種歷史真相?流浪精神風靡一時的三毛,構築出的快樂天堂竟然是一棟房子?年少成名的朱天文、朱天心姊妹,一生持續不斷創作的動能何在?張雪媃關注作家們如何去記憶自己的時代,輔以她們的生平經歷,深入淺出地帶領讀者進入她們筆下迥異而又瑰麗的文學世界。
氍毹,原是鋪設於舞台之上的毛織品,屏氣凝神中,演員踏上了紅毯,敷衍人間百態。戲曲、電影乃至於常賴以改編的文學,往往有著微妙的連結,且交織出奇異的影像世界。本書從虛構的小說作品中,看見了以南管、電影發展為背景的臺灣早期風華,見證著戲曲、電影在臺灣的演變歷程。接著檢視華語電影中,探討性別展演與戲班文化的精彩作品,如:《霸王別姬》、《梅蘭芳》等,突顯其類型特色與寓意,並選擇標誌著戲曲電影里程碑的京劇電影《洛神》、紹劇電影《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兩部作品,探討其圖像意義與美學價值,從而引出電影《刺客聶隱娘》,從尤侗《黑白衛》雜劇、京劇再到電影,析論聶隱娘故事演變及生命情懷的轉變。最後將視野擴大,以展現「獻子成忠」精神之日本戲劇《菅原傳授手習鑑》,與元雜劇《趙氏孤兒》進行跨文化比對,兼論山田洋次「武士三部曲」所呈現的武士精神蛻變。
在上海的孤島時期,有人說,我們要在瓦礫裡建設純粹的文化事業,要在艱困的出版環境提倡文化復興。於是,一群從事於筆墨生涯的人們,有幾個耐不住寂寞、看不慣社會風氣,不免要出來拋頭露面,說幾句話,寫幾篇文字,成就一本包羅萬象的雜誌。《萬象》從一九四一年七月創刊至一九四五年六月停刊,前後共四十三期,另有號外一期。從創刊號起就表明該雜誌內容要應有盡有,「包羅萬象」,因此命名為《萬象》。內容大致可分為:科普類、時事類、問題討論類、史料鉤沉類和文學類。但其中文學作品占每期的三分之二,而長篇小說更是重頭戲。這些作家群,除了有通俗類的作家如平襟亞、鄭逸梅、程小青、張恨水等外,還有新文藝作家如魏如晦(阿英)、錢金昔、司徒琴(柯靈)等,還有一批年輕文人,包括張憬、沈東海、余愛淥等為代表的「小姐作家」。《萬象》出版到中期由柯靈接編,最顯著的改變是作家群的變更,原先的通俗作家換成一批新文學作家,包括康了齋(蘆焚)、鴻蒙(王統照)、迅雨(傅雷)等,還有來自國統區的沈從文、姚克等,來自解放區的丁玲、田苗,另外也培植有潛力的年輕人如張愛玲、沈寂、曉歌(徐光燊)等人,裡頭不乏現今耳熟能詳的作家。文史專家蔡登山透過唐沅等編輯的《中國現代文學期刊目錄彙編》查得四十三期雜誌總目錄,將其附於書後,可供讀者查閱每期收錄的作者與相關文章,省去翻檢之勞。《萬象》出版理念旨在衝破文藝政策的封鎖,致力於轉變知識份子的言路,廣開民眾的言說管道;積極出世的編輯理念,再加上堅強的作家隊伍,締造了《萬象》言之有物的高品質,進而引發上海淪陷時期爭相傳閱的文化現象。如此珍貴的文學集錦,值得典藏。
「夜上海 夜上海 你是個不夜城 華燈起 車聲響 歌舞昇平」 ──〈夜上海〉(原唱:周璇,作詞:范煙橋,作曲:陳歌辛)范煙橋,在文史研究與小說、電影、彈詞、詩歌、作詞、猜謎等雅俗新舊文學領域多有建樹。他也是電影編劇,更是流行歌詞的寫手。「金嗓子」周璇所唱的〈夜上海〉,歌詞即為范煙橋之作。1933年,范煙橋以歷年筆記整理成專集《茶煙歇》,由章太炎、吳湖帆題字作扉頁。書籍收集了范煙橋近40年的人生見聞,200多篇隨筆;說的是近代風雲人物,各地小處美食,登山遍覽之情,拍盡欄杆之意。人物軼事,有況周頤、石達開、翁松禪、胡雪巖、陳蛻庵、蘇曼殊、汪笑儂、畢倚虹、吳湖帆等;另有小說家言,《孽海花》、《三笑》、《珍珠塔》、《儒林外史》、《品花寶鑒》等;還有飲食之道和典故,談拙政園、燕子礬、瞻園牡丹、莫干山日出諸景物,述碧螺春、雞頭米、麥芽塌餅、閔餅、狀元糕、鴨餛飩與喜蛋等。書中所述均為其數十年間所經歷之事,又多涉及南社風流,說林軼趣,尤屬娓娓動聽,堪稱掌故筆記之佳著。本書重新排版、點校,文史專家蔡登山專文導讀,精彩重現原書風貌!
《新語林》內容皆為清末民初的政界及社會名流的人物軼事,以「時人而寫時人之事」,所寫的人與事,都是作者親見親聞的,而「所作多獨得之秘」,從「未經人道破者」頗多。 仿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之體例,全書分為八卷,一為德行,二為言語、政事,三為文學、方正、雅量,四為識鑒、賞譽、陽藻、規箴,五為捷悟、夙慧、豪爽、容止、自新,六為企羨、傷逝、棲逸、賢嬡、術解,七為巧藝、寵禮、任誕、簡傲、悱調、輕詆,八為假譎,黜免、儉嗇、汰侈,忿猖、讒險、寵悔、紕陋、惑溺、仇隙。且於每則故事之下,附有所記人物之小傳。敘事生動,當時情境宛若浮現眼前。「凡所述固以不掩其真為主,而行文尚多不欲盡吐之言, 非以恩怨為褒貶,非以好惡定是非。」── 陳灨一
晚清時期,內憂外患夾擊,政局多變,人人無不想方設法求自保。 看晚清官場上官吏百態,是圓滑趨避?還是兩面討好? 還是媚洋崇外?抑或是獨善其身?剛正不阿? 李伯元,1867年生於山東,早年喪父,由居官的堂伯撫養,因此對清末腐敗的官場有深刻的印象。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內憂外患刺痛了李伯元的心,又因受到維新變法維新思想影響,他放棄了對科舉的追求,1896年到上海創辦《指南報》。這是中國報刊史上最早的小報,第二年,他又創辦《遊戲報》。這兩份報紙主要刊載官場笑話、民間趣聞,與當時各報風格迥異,受到小市民和落魄文人的喜愛,開闢了中國消遣性小報的門徑。其實,李伯元的本意是要借遊戲之說,嘲罵之文,對貪官污吏及政治腐敗現象加以揭露、諷刺、譴責,希望社會現實有所改良、變革。 《南亭筆記》共16卷。主要是記述清朝,上至朝廷,下至地方士紳;特別是晚清時期一些著名人物及其遺聞軼事,還有當時的官場情狀。頗多道人所未道者,可補正史之失。 本書特色 ★看清朝著名歷史人物的奇聞軼事,發現鮮為人知的一面! ★李伯元繼《官場現形記》後,另一描述晚清官場情狀之著作! ★【經典重現】重新點校、分段,並增加小標題,便於讀者檢索! ★文史專家蔡登山老師專文導讀
這些正值貌美年華的中國女孩,她們穿著婚紗、手捧鮮花,面容嬌羞的踏上那條看似灑滿花瓣的人生之路。 15位期望以婚姻改變生活的女子,同為1個目標而努力,卻呈現15種中日婚戀的百態結局。 這些正值貌美年華的中國女孩,她們穿著婚紗、手捧鮮花,面容嬌羞的踏上那條看似灑滿花瓣的人生之路。 一個共同的目標…… 九○年代初期,中國學生留日的比例達到高峰,來到日本的很多中國姑娘選擇成為花嫁。當年,那些初為人婦的女孩們穿著世界流行時裝,戴著漂亮的結婚戒指走出機場,坐進豪華的轎車,一溜煙地駛向希爾頓、花園飯店。誰都會露出羡慕的目光:好闊氣,好氣派!還是嫁給日本男人好,於是大家爭相通過不同的途徑嫁給日本人。 十五段中日婚戀的真實樣貌…… 當年經常聽同學議論:「某某嫁給了日本人,那個日本人,婚前沒有攢一分錢,結婚都是用她的錢,現在又不讓她出去幹活。她一個人整天待在家裡,寂寞又沒錢,想離婚人財兩空,回到上海太沒面子,上次在電話裡哭著和我講了一個小時,求我幫忙。」或是「上次我在入管局看到某某和飯店夥計結婚了,男人穿得那麼寒酸,傻乎乎的,她很難為情,沒敢叫我。」 「花嫁之路大為不妙,我一直想寫這本書,但我不忍心將朋友的花嫁生活公佈於眾。如今,這些都成了歷史──那段中國留學史上,令人深思而悲哀的真實寫照。」--本書作者林惠子 本書特色 ★ 展現鮮為人知的八○年代上海學生留日生活 ★ 揭示異國婚戀最真實的一面 ★ 電視劇《遠嫁日本》的故事原型,九○年代中日聯姻的紀實文學。
九篇短篇小說,詭譎奇幻,愛慾與死亡並存,為不屬於正典的異端發聲! 「小說藉落後衰敗而又撲朔迷離的奇幻神話傳說,細緻鋪陳負面頹靡的異質情慾,發掘當代被自由主義資本主義所棄絕和打壓的他者、邊緣人和被貼上負面標籤的恐怖分子,叩問和反思繁華與頹敗的共生鏡像關係,讓我們看到陽光背面的微陰處,不時閃現親密動人的浮光掠影,而在敘事時間的前後推移、斷裂延遲、重複差異下,小說中一幅幅斑駁漫漶的畫面,顯得捉摸不定,有待考證。這是許通元這部小說文字的迷人之處。」--張光達 本書特色 詭譎奇幻的故事,頹靡不羈的文字,充滿感官意象與非理性的況味, 溢出同志正典的酷兒情慾,在愛慾與死亡之間不斷湧動, ──許通元的小說,讓我們重新看見陽光背面的微陰處。
本書所收錄的十七篇短篇小說中,有〈孤軍〉赤膽忠肝的軍旅題材;有〈卡單線〉鬥智鬥勇的警匪交鋒;有〈一個槍斃的人〉對於當代局勢與生活的嘲諷;另外還收錄作者具代表性的倡門小說上乘之作〈老琴師〉、〈溫文派的嫖客〉等,將民國時期歐風東漸中的人道主義精神融化到小說中,以激越的心聲控訴惡勢力。作者以獨具的愛憎、犀利老辣的寫作功力,鐫刻出篇篇各具特色與意涵的力作。
「忍古樓」源自「朕情而不發兮,余焉能忍此而終古」一句,謂詞人並非躲進象牙塔裡,反以文字抒發對社會的憂慮與眷戀。 江西派著名詞人夏氏評論集,《忍古樓詩話》、《學山詩話》、《忍古樓詞話》三冊首次集結出版。 絕版史料重新點校分段編輯╳文史專家蔡登山專文導讀 「漢火中衰遘閏餘,露車敢陋九夷居。王城如海猶宜陋,人境無喧便可廬。延月穹樓陪母飲,藝蔬隙地課兒鋤。治生不是吾儒事,終勝求營但抱虛。」弢庵工為詩鐘,雖嵌字詠物,題極纖仄,於十四字中,必有深遠寄託。其律體極似晚唐人韓冬郎渡海後詩,彌深亡國舊君之感。 ──〈陳寶琛詩有亡國舊君之感〉,《忍古樓詩話》 「富貴同誰共久長?劇憐無術媚姑嫜。房星乍掩飛霜殿,已報中宮撤膳房。」此言穆宗后死事也。相傳穆宗未大婚前已得隱疾,后入宮未久,又頗為孝欽所不喜。故御史潘敦儼請更定后諡號摺,內有「道路傳聞,或稱悲傷致疾,或云絕粒霣生」之語。 ──〈文廷式詩穆宗后死事〉,《學山詩話》 長樂王允皙又點,予三十年之文字交也。所著有《碧棲詞》一卷,吐屬清婉,有一唱三歎之妙…〈海棠花下作‧浣溪沙〉云:「葉底遊人不自持。枝頭啼鳥尚含癡。玉兒愁困有誰知。淺醉未消殘夢影,薄妝原是斷腸姿。人生何處避相思。」又點兼工詩,絕句尤庯峭,蓋亦致力於白石詩。 ──〈王又點〉,《忍古樓詞話》 本書特色 ●從評論中看見夏敬觀如何結合「經學」、「史學」為根幹,解構「經史之用」的經世濟民的文人創作。 ●以「溫柔敦厚」的詩教為鞭,評解創作者如何以學問為基石,並結合個人思想作詩詞。
「今傳是樓」主人王揖唐── 他是遭人謾罵的漢奸,也是留名於《國學寶典》的詩壇才子。 他將一生與詩壇前輩及當代名家交游所聞,隨筆散記於書中, 是晚清歷史文化研究的珍貴史料。 【絕版重現】重新點校、分段、增加小標題,便於檢索 「傳是樓」為清人徐乾學藏書樓之名,意為書傳後代,以期子孫續傳書中亙古不變的真理,一時傳為美談。本書作者王揖唐為彰顯其精神,以「今傳是樓」作為書齋名,並在此完成了著名的《今傳是樓詩話》。 王揖唐亦為詩人,因此常與當代雅士相互酬唱,加上王揖唐在政治界交遊廣闊,書中多涉及晚清政壇名流軼事。除引錄了大量詩作外,並述及與詩作相關的本事和掌故,適當地反映出當時文學及詩歌發展的側面紀錄,對研究晚清歷史文化者,提供不少珍貴的史料。 王揖唐(1877-1948),安徽合肥人。名志洋,字慎吾。後更名賡,號揖唐,筆名逸塘,晚號今傳是主人。曾於東京振武學校研究軍事,為近代中國著名政治人物、詩人,曾在中華民國北洋政府以及日本成立的多個傀儡政權中任職。王揖唐本是個才子,進士出身,國學根底深厚,著有《今傳是樓詩話》、《広徳壽重光集》、《世界最新之憲法》、《逸塘詩存》。 本書特色 ★絕版史料,經典再現! ★本書包含許多與詩作相關的本事和掌故,並引錄大量詩作,一大批名流如王闓運、李鴻章、袁世凱、齊白石等,都成為詩話的對象,並有許多掌故逸事。是所有晚清民初研究者及學習者的必備之書。 ★文史專家蔡登山專文導讀
「國學大師」汪辟疆特別深究於光宣五十年間的詩人與詩派,所舉上百個詩家,細數俞樾、袁枚、李慈銘、張之洞、樊增祥、張百熙、張佩綸、林紓、易實甫、梁鼎芬、李詳、鄭孝胥、潘蘭史、黃節、梁鴻志、王揖唐、溥心畬等等諸大家軼事,從國學大師的筆下,一窺當時詩壇諸多掌故。 探微鈎沉、旁徵博引、列述其事蹟與風格特點如數家珍 ▎睽違十年,經典重現!重新點校、分段、增加小標題,便於檢索。 ▎除了收錄詩歌,更著重於詩壇掌故的紀實。 張之洞「起居無節」?「輕慢袁世凱」? 南皮久任疆圻,自負資望,每以倨態對客,凡追隨南皮久者,皆能言之。惟其慢袁世凱一事,則言人人殊。梁啟超氏則云:「光緒壬寅,張在江督任時,袁至南京,與張有所議。袁行之日,張餞之。酒及半,張乃睡熟,久而未醒,袁不及待而行。及醒,急命隊請袁回。袁欲不返,幕僚勸之行。比至,重張宴謝罪,歡飲而別。時袁為北洋督也。」李寶嘉(武進人,即南亭亭長。有《官場現形記》行世,此事見《南亭筆記》)則云:「壬寅冬間,袁以母喪請假回籍。事竣,道出南京,與張相見,甚歡洽。袁作魏武帝語曰:『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張不謂然,袁方欲有言,而張已隱几臥矣。袁出,張亦不送。────〈張之洞〉篇 汪辟疆(一八八七-一九六六)原名國垣,字笠雲,後改字辟疆,晚年自號方湖,江西彭澤人。出生在書香世家,父為汪際虞。汪辟疆幼時隨父遊宦,勤奮苦讀。歷任江西心源大學、中央大學教授,1949年以後任南京大學教授。著有《目錄學研究》、《漢魏六朝目錄考》、《光宣詩壇點將錄》、《唐人小說考證》、《汪辟疆文集》等。凡是研究近代詩歌的人,對汪辟疆這個名字應該都不陌生,他的《光宣詩壇點將錄》、《光宣以來詩壇旁記》等一系列關於晚清以降詩歌的論著都在必讀書目之列。 本書特色 ★經典史料首次在臺出版:重新點校、分段、增加小標題,便於檢索 ★從「國學大師」汪辟疆筆下,一窺當時詩壇諸多掌故。 ★探微鈎沉、旁徵博引、列述上百位詩家事蹟與風格特點如數家珍 ★文史專家蔡登山專文導讀
▌主持國慶酒會當天賈伯斯病逝,要臨時更改直播內容!? ▌瞞天過海,不可能的任務──專訪達賴喇嘛! 25篇動人的採訪故事,無數次溫暖人心的感動時刻! 本書收錄舊金山人氣主播海翔的22篇橫跨不同領域的人物專訪記錄,以及三篇在特別時刻(百年國慶、節目停播時與節目停播之後)留下的採訪心得。 從一位深入瞭解被訪者、能聽對方說話、認真學習與準備每一次採訪的主播身上,讓我們看見採訪者的專業與認真,並以其獨有視角觀察並記錄下每一位受訪者的面貌。每一次螢幕前的真情流露與恰如其分的訪談,不僅與觀眾一同獲得不同面向的心靈成長,也一起遇見無數次最深刻的人生感動。 本書特色 看舊金山人氣主播海翔與李安、達賴喇嘛、李晶玉、魏德聖、詹宏志、賴清德、吳敦義、蔣勳和侯孝賢等人的面對面精彩人生故事!透過作者海翔每一次用心的採訪,充分引導出受訪者最真實的一面,也映照出每一位觀眾的真實心靈。
「余年十七八時,方留東京,入同盟會,為《民報》撰文,自署寄生。所含蓋有三義:人生如寄,一也。棲息客帝之下,等於物之寄生,二也。象譯之名,東方曰寄,三也。其後清政既革,余流徙南北,靡有定居。容膝之處,每題「寄庵」,則專取第一義。……追憶平生師友,及展卷所得,耳目之所見聞,日記一二條,稱心而書,漫無詮次,命曰隨筆者,昭其實也。」──〈此地何人悲往事〉 汪東(一八九○-一九六三),原名東寶,字旭初。民初文學家、教育家與學者;外交家汪榮寶之弟。同盟會會員,亦是國學泰斗章太炎足下高徒,協助其辦報,與黃侃、錢玄同、吳承仕等人齊名。曾任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任職於監察院、國立禮樂館、國史館等。汪氏以文字學著稱,尤工於詞,論者有云不在北宋詞人周邦彥之下。由於汪氏之文學造詣與獨特經歷,本書中收錄汪東針對詩詞、繪畫、宗教、戲曲、民俗文化軼事之評論憶往等,皆斐然可觀,是對民初歷史、詞學研究有興趣的讀者不可錯過的收藏。 本書特色 ❚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得意門生,精通詞學的革命報人,他用頓挫有致、情韻交勝的文字,追憶章太炎、黃侃、錢玄同、程德全等師友,提筆寫下晚清民初之藝文掌故。 ❚透過一位詞人的見聞,一窺民初古典文學界的內心世界。 ❚文史作家蔡登山專文導讀
【特別收錄龍沐勛自傳✕文史專家蔡登山導讀】 「詞不稱『作』而稱『填』,因為它要受聲律的嚴格約束,不像散文可以自由抒寫。它的每一曲調都有固定形式,而這種特殊形式,是經過音樂的陶冶,在句讀和韻位上都得和樂曲的節拍恰相諧會,有它整體的結構,不容任意破壞的。」──龍沐勛 龍沐勛(1902-1966)是二十世紀的中國詞學名家,師承黃侃、陳衍,詞學成就與夏承燾、唐圭璋並稱,被譽為是二十世紀最負盛名的詞學大師之一。本書即是這位詞學大師的最後講稿,共計十講,詳細解析唐宋歌詞的結構語法、特殊形式和發展規律、詞曲的演化過程、詞學之原理、詞學重要代表作品淵源與賞析等。書末更附有其自傳〈苜蓿生涯過廿年〉。 本書特色 ●現代詞學的奠基人:詞學大師龍沐勛的最後講稿 ●現存版本中罕有收錄龍沐勛自傳之版本,並由文史專家蔡登山導讀
《孟子》為儒家最重要經典之一,與《論語》、《大學》、《中庸》合稱《四書》,於南宋時被列入《十三經》之一。《孟子》一書以語錄體的答問方式展開,主要透過駁論的論證方法,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本書以東漢趙岐之分卷,將《史記》記載之《孟子》七篇,〈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等,各分上下,共十四卷。收錄原文,並重新校注、語譯、分析。作者以其獨到見解,並引述《論語》、《春秋繁露》、《詩經》、《莊子》、《淮南子》、語意學等,深入淺出、理明義盡地予以解說、重新詮釋。幫助讀者深入了解孟子思想、淵源、影響,實為一本值得一讀的國學入門書。
乾煸四季豆‧涼拌苦瓜‧麻辣火鍋‧蕃茄炒蛋‧皮蛋豆腐…… 16道菜譜,以詩談吃,以詩記遊,以詩述史,以詩 過生活。 一位多才多藝的說詩人,透過詩的漫想,與您一起品味人生意趣。 詩,是生活的一部分。 作者徐望雲結合詩與小品文章,以新的視角,漫談飲食文化,追憶父母走過的大時代,分享旅居各地遊賞心境,品論古今歷史人物,吟詠季節風情,甚至是籃球世界。書分四輯:平民菜譜、無弦琴譜、山河畫譜以及歷史簡譜,既描繪大千世界的各種面相,也與您一同品賞人生。 本書特色 1.漢學家王健(Jan Walls)專序推薦:「徐望雲的詩不但有氣象,有體面、有血脈、有韻度,而且如用鍾嶸《詩品》的標準,他的詩『有風有骨』。」 2.結合詩、文、圖的多樣化呈現方式,品賞生活意趣。
「這被視為『日子』的東西,卻不計一切地,義無反顧地向前飛逝而去,就像是火車站那向前開去的火車,就像是春天街巷裡刮起的風沙,就像是夏天西下窪子的火燒雲,就像是秋天東鹼泡子蘆花上飛過的大雁,就像是冬天漫天飛舞的大雪和那堆起來的胖墩墩的雪人,駛去了,刮過了,散開了,飛離了,溶化了,不留一絲兒的痕跡,但卻是真真切切地發生過了。」──《在這迷人的晚上:大時代的小城故事 1935-1978》 在這本紀實小說中,作者以細膩入微的素描筆法,再現了中國東北鐵道線上一座普通小城的歷史光景,描繪了小城中形形色色的市井小民與宏偉的平凡人生,反映了中國東北從滿洲國至後文革時期以來半世紀的變遷跌宕。在那風雨飄搖的往昔,小城的人們歷經了大日本帝國、國民政府、滿洲國及共產黨的治理,他們日常所見的地貌風景,他們心中所懷的殷切盼望,皆在作者如詩如畫的歷史紀錄下,被賦予了極大的想像空間。 本書特色 ※一座居住了漢人、蒙古人、滿人、高麗人和日本人的小城,一段跨滿洲國、民國與中共的四十年傳奇。 ※這是一本不尋常的「素描」書。透過作者細膩的文筆與鉅細靡遺的觀察,追憶一座小城的似水年華,再現一段充滿生命的逝去時代。
「長生不死」若在天上生活,會一直維持年輕時的樣子。如果選擇在人間生活,會和一般人一樣老死,但死後三魂不散,重凝七魄,三十六個時辰之後又再回到年輕時的樣子活過來。你們的選擇是…… 踏進長生殿的情人,沒有一對禁得起長生誓願的誘惑,長生不死的條件實在太簡單,太美好──你們得相守至天荒地老,天上人間,永不分離。 「真有這麼簡單?」 「對。」 「怎麼可能會有人後悔?」 聽了這句話,那女子的臉上忽然浮現出一絲哀傷。 「人會變,心會變。」她說:「有些人會厭倦日日夜夜面對同一個人,有些人卻是不知道該如何日日夜夜面對同一個人。」 馬嵬坡上,千軍萬馬逼得唐玄宗李隆基違背誓言,賜死貴妃楊玉環。他以為在無盡的悔恨和絕望中找尋她四十年,就是長生殿的懲罰,從未想過終於找到她時,她竟會忘記他們曾經的一切…… 長生殿的誓願,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祕密? 違背誓願的懲罰,難道沒有終結的一天? 本書特色 名劇《長生殿》的現代全新演繹版!以唐明皇李隆基、貴妃楊玉環繾綣悱惻卻結局憂傷的故事為起點,描述兩人的堅貞愛情感動上天給予重生的機會,卻也必須遭受名為「遺忘」的嚴厲懲罰。他們有機會以嶄新的身分,重新相遇嗎?
脫口而出的隻字片語, 是否就是人心最深處、最真實的聲音? 「她不發一語,直至我和她在那座叫做川喜多的石橋上停立下來。 『請你離開我!』她絕望地搖著頭,復述著:『請你離開我!』 我鎮定下來,捏緊她的手,輕聲問:『這是妳內心的意思嗎?』 『是!是!是!』她嘶啞地叫著。『那麼說一聲我不愛你吧!』我說。 她瞬即平靜下來,注視著我的眼睛,突然,嘴角起了一陣劇烈的痙攣,她撲倒在我的胸前,痛苦地鳴咽起來……」──〈川喜多橋之霧〉 本書收錄經典作家、名導潘壘三十歲前的文字作品。內有詩與散文(一九四二 ~ 一九五四)、中篇小說(一九五○)、短篇小說(一九五一 ~ 一九五三),其中包含經典小說〈川喜多橋之霧〉。作者透過文字,刻畫出中國、台灣兩地,不同人文風情下,小人物的無聲吶喊。 本書特色 ※ 經典作家、名導潘壘的小說。 ※ 收錄數篇中篇、短篇小說,其文字建構出中國、台灣兩地不同的地緣情愁,人文風情。
收錄潘壘整理自己至四十中旬所寫作的寓言小說《獨語集》以及另外十篇短篇小說。 獨語集 潘壘與自己對話、書寫孤獨的紀錄,時至今日雖已無法完整收錄,仍可窺見潘壘在當時內心所經歷的掙扎與徬徨。 我想,這就是他理想中所要釣的魚了。 我以為我已分嚐了他的快樂。──〈魚‧漁‧愚〉 短篇小說 潘壘擷取自己生命的軌跡與記憶,讓故事除了有越南那濃郁的咖啡香,有台北過去巷弄間的小人物行跡,也有對人事的淡淡關懷與嘲諷。 因此,對於我,我請求法官,為了我們這合理的法律的尊嚴,宣判警察局有罪!亦即是說;如果黃牛能夠遵守這合理的百分之二十,就是合法!如果他們超過了百分之二十,就殺他們頭!──〈曹高律師〉 本書特色 ※ 收錄潘壘未完成的寓言式剖析作品《獨語集》,從另外一個面向看盡這位邵氏文藝導演的內在。 ※ 收錄潘壘數篇短篇小說,建構在其獨特的生長背景,展現潘壘跨越越南、中國、台灣三地的地緣情愁,看見潘壘的人生軌跡。 ※ 潘壘全集系列的最後一集!!
最早的文言短篇虛構小說 文體簡潔洗練,文風優雅自然 愛好奇異志怪小說這者必讀經典 中國古代最為重要的志怪小說 本書介紹唐代傳奇名著《博異志》,就《博異志》之書目、卷數、與著者為誰等,作一簡略之研究,解說,並就所能蒐集到的各篇,予以校補董理,加上標點符號,就較難解的詞句,加以注釋,是一國學入門書。作者研究唐代傳奇有長達十年之久,曾於《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發表過相關論文,對唐代傳奇之解讀頗有新意,是研究中國文學者不可不讀的作品。 本書特色 本書介紹唐代傳奇名著《博異志》,是國學入門書。作者研究唐代傳奇有長達十年之久,曾於《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發表過相關論文,對唐代傳奇之解讀頗有新意,是研究中國文學者不可不讀的作品。
潘十五年來心心念念的,是當年在中緬邊境作戰時,認識的緬甸少女瑪愛耶。即使戰後被共軍擄獲,承受了將近十四年的勞改監禁,想見少女的慾望支持著他,撐過了那段非人生活。 他趁機逃了出來。輾轉流落香港後,一存夠了錢,他就不顧一切奔向緬甸邁加,想要回到瑪愛耶居住的村落,找到那嬌小甜美的愛人,牽起她的手,永遠陪在她身邊。 這樣的想望焦灼著他,但世界仍然在戰爭的陰影下,中緬印之間的戰火在地下隱隱交鋒,踏上了久違的國度,命運依然嘲弄著他…… 潘壘運用自身在東南亞流連的經歷,成功塑造了一段真摯執著的愛情故事;同時亦成功地將緬甸邊境鄉村的純樸與風情,透過這個故事渲染而出,體驗那帶著熱帶異國風情的美好感動。 追逐著過去,主角夢想著再次見到愛人的美好的畫面,但這終究是夢,隔了十五年的夢。遲來的追尋,等到的,也只有令人惆悵的隕落。 本書特色 ●邵氏臺灣名導潘壘的小說著作! ●從潘壘親身經歷的愛情中改寫而成的淒美故事。 ●全書不只塑造了一個深具緬甸風情的女孩,也塑造了在時代悲劇下一再失落的癡情男子。
這是一本講述潘壘個人經歷的故事,一本橫跨民國三十一年至三十四年,潘壘個人從軍三年多的自傳體報導文學。 在這本書,你可以看到許多熟悉的畫面,它們來自於潘壘的其他小說。有《靜靜的紅河》的原型,有《歸魂》對於時代的體悟,有《狹谷》的借鑑來源,更有一段親身的愛情經歷,成就了《夢的隕落》的哀戚惆悵。 曾經生澀的十八歲「上等兵」,從在昆明加入國軍開始,先是到了印度軍訓,再跟著軍隊一路打過中印邊境、緬甸,朝向國土進發,中間訓練以及戰場的艱辛,由寫實卻不失趣味的筆調,踏實地呈現出來。 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戰場最真實、也是最微小的存在,沒有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地方,但卻呈現了屬於小人物最為動人飽滿的人生片段。 本書特色 ●邵氏臺灣名導潘壘依據真實經歷寫作的報導文學! ●《靜靜的紅河》、《歸魂》、《狹谷》、《夢的隕落》等故事的原型! ●第二次世界大戰境外中國軍隊從印度、緬甸打至國內,「上等兵」參軍的寫實經歷!
《金色年代》,是我確定自己的一部寫實的作品。 如果我現在已經拔起了泥足,認識甚麼叫做「小說」,甚麼叫做「故事」的話,那麼我祇能這樣回答自己:「那是因為你已經懂得觀察,懂得思想,懂得生活。」──潘壘 這是一個關於愛的故事,但錯誤的愛,卻往往比恨更令人難堪。 金家與錢家,不僅在字面上有關連,更是私交甚篤的世交; 自從錢先生在五年前去世後,錢太太對獨子錢聖謚的溺愛,更是到了超乎常態的地步。 她千方百計,就是想要撮合自己的獨子與金家千金的婚姻, 但屬於青春的各種彆扭、徬徨、與不安, 從來就不若寫好的劇本般完美。 這是一個發生在平凡人身上的故事, 在一個象徵信賴、溫暖、與愛的偉大時代, 平凡的小人物,投身到這個年代裡, 為了自己光輝燦爛的將來而努力。 這就是屬於他們的金色年代。 平凡故事裡,有著不平凡的愛──潘壘第一部以「平凡人」為主角的寫實小說!
潘壘經典文藝愛情電影《落花時節》原創小說 簡哲雄與林天賜這對在帝國大學醫學院認識的朋友,彼此對愛情有著不同的想法。林天賜篤信愛情的浪漫與理想,因而對從小相伴的未婚妻莊玉蘭感到抗拒;簡哲雄對愛情的淡然,則在遇見現在的妻子許淑惠之後,陷入了狂熱。 在中日交戰的危急時刻,林天賜認識了葉素津,兩人的感情一發不可收拾,天賜為了她決定離開玉蘭,但卻在兩人感情最濃烈的時分,被殖民政府徵召入伍,送往前線,最後失蹤、認定死亡。 未婚懷孕的葉素津、獨守空閨的莊玉蘭、不知生死的林天賜,三個人的命運,最終被時代攪成了一團混亂的漩渦,難分難捨。 太平洋戰爭末期,有許多被推上戰場的臺灣人就此流落異鄉,當他們費盡千辛萬苦回到故土,直面的就是一切人事已非。故事以第一人稱出發,又以局外人的眼光敘述著這悲劇的感情糾葛,難解的三角難題裡,每個角色都懷抱著各自的痛苦與慾望,但捉弄人的命運,總是留下一幕又一幕的陰差陽錯。 或許在凋零的春光中,才能真正體會,愛情,在歡樂裡面,也在哀傷裡面;它是笑,也是眼淚……
羅亞德身為越南經濟界的龍頭,面對越共與戰爭的威脅,他保持著以往的步調,自律簡樸地過著生活。一直到他被醫生診斷出罹患腦癌末期,他才在震驚中接受醫生的意見,決定在最後的人生尋求「快樂」。 他變裝到沒人認識他的地方,飲酒作樂、大啖美食、一擲千金……每一樣可以令人墮落的事情他都試過了,內心卻沒有絲毫起伏,唯一令他動容的,是那位在賭場僅有一面之緣的女子。 追逐著那名女子,他不得不與越共有了牽扯,在隱瞞自己身分與他們周旋的同時,他又必須想辦法,與女子一同完美脫離情勢愈見嚴峻的越南…… 在緊繃僵化的越戰背景下,作者以深刻的筆法勾勒出嚴謹機敏的商業鉅子形象,令他已經麻痺的內心重新燃起火焰,對愛情、對刺激、對於整個國家的熱愛。 愈見懸疑跟緊張的故事節奏裡,只見主角以一貫的步調與冷靜的分析遊走於多重身分中,尋求最安穩的全身而退。 沒有戰鬥到最後,無法知道誰輸誰贏……!
「詞」,興起於唐代,經過五代的發展,極盛於宋代,是一種合樂的詩歌,與詩、歌、賦,及散文,同為文學中的基本格式。「詞」,是一種嚴肅的文體,不僅格律森嚴,字句一絲不苟,而且在表現手法和風格上,都是稜角崢嶸、獨樹一幟、與眾不同的。但在此同時,詞也具備了性格柔和、格調自由、風格多情趣、體裁多變化、音色動人等文學價值。因此,要真正地欣賞詞藝之美,必須從詞的特色、詞體分類、音律等,多方面地進行了解。本書詳盡地介紹了詞的起源、分類、平仄規則、並附有常用詞牌平仄譜,是了解詞藝之美、及學習詞之創作的最佳入門良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