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研究方法》是華人社會第一本由身居台灣、中國大陸、與美國的四位華人傳播學者共同書寫,可算是目前華人傳播學界最為完善的傳播研究方法教科書。本書內容包含了奠基篇、設計篇、方法篇、與統計篇四大部份,除了研究方法本身,也涵蓋了方法學與方法論的基本原理和論述,並詳細地說明了統計分析的原則與操作法;舉例方面,也都能從華人社會的角度出發,以配合華人的閱讀。整合起來,可讓讀者在井然有序的編排與精簡扼要的解說情境下,窺覽到一個完整的傳播研究方法全貌,以及習得傳播研究的操作技術。本書很適合對社會科學,尤其是傳播學,研究有興趣的學生、學者與實務界人士使用。
口語傳播是一門關乎人(人心、人性與人類行為)的學科,而其對於互動性、情境性、口語性、以及訊息交換過程的重視,也凸顯此學門和其它社會科學、或是人文學科的差異。 本書兼顧理論與實務,除透過系統性的介紹,使讀者能夠全面瞭解口語傳播的理論基礎與歷史發展,並進一步思考口語傳播在本地與亞洲發展的可能性外,亦運用每章清楚的學習目標與末後所附型態多元的作業,幫助讀者將書中內容與實際生活扣連,並靈活運用以解決問題與建構生活世界。 本書不僅是作者們對於自己所學熱情的展現,也期待能改變許多人對於口語傳播只停留在工具層面的認識,就如杜威(Dewey, 1939)所說「傳播之美好,為萬事之最。」傳播之所以美好,乃在於意義、價值、熱情、愛和美善都必須經由它來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