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或大學時代的戀愛及兩性人際關係的練習,沒有人能保證持續多久,其實也不必從一而終,兩性關係順暢是需要長久的努力與適應,除了各人的自覺,相互引導及經驗累積外,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是不能中斷的,知識教育及情感教育是終生學習的全人教育 《父母如何與子女談情說理》以分手為主題,就分手時的掙扎,分手的方式,分手前後的情緒,分手的衝擊,分手後的影響及分手後的因應與調適等階段,以案例方式敘述戀情來龍去脈,衝突原因及發展,以及導致分手的因素,就每個案例加以分析,引導當事人了解負面情緒的根源,以理性思考代替非理性思考,在生活中做正向調適,並對兩性關係,本質與觀念有正確的認識。有鑑於父母忙於工作,孩子成天在外,父母與成人大學生的親子關係較以往兒童及青少年階段疏離,父母只知孩子就讀某大學主修某科系,對於孩子的性愛感情觀念以及他們在家庭生活之外是如何談戀愛,衝突的原因以及分手的影響與因應似乎不很清楚。這本書是寫給父母看的,也是寫給大學生看的,透過閱讀本書,可以讓父母了解孩子在戀情中可能碰到的困難、掙扎、影響及需求,孩子們也可因此而獲知父母有可以使力之處,不僅可以使孩子感情崎嶇路走得短些,成人親子關係亦可大大提升。 現代社會,兩性的交往相當頻繁,在比青春後期更早的年齡,即已經開始了與異性的交往互動。而愛與感情的互動並不只是單純的知識,它是一種生活的能力,是必須要從生活當中學習而來的。你可能從本書中發現到自己熟悉、相似的情境,從而就學習到了,在遭遇相似情況時,你可以如何來處理。
父母應如何加強本身的知識以及如何學習與孩子開放的談心與說性?林教授在本書中蒐集了許多真實發生在家庭及校園中的案例,除了反映社會現況,更希望能讓為人父母與教育工作者重新審視目前青少年的內心,讓讀者了解問題所在,也提供分析及建議的處理方式,著實讓許多父母親遇到孩子類似的問題時,心裡有準備而更有力量的去面對及處理。